弟子规读后感汇编12篇

03-24

读书可启发心灵,就像运动有助身体健康,读着作者的作品,我们就常常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以总结阅读收获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益。如果您对“弟子规读后感”还不太熟悉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推荐阅读这篇文章,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将其保存下来以备需要!

弟子规读后感 篇1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以教导儿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是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弟子规校本学习,则是将弟子规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中,让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学会纪律、安德、修身等基本素养。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谈关于弟子规校本学习的体会。

首先,弟子规校本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纪律是一种必备的品质,它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在弟子规中,有许多关于纪律的教诲,例如“有德无言,有神无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些古辞既简洁明了,又给人以深思。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立下规矩,遵守纪律,可以让我们变得更优秀。

其次,弟子规校本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安德意识。安德是一种崇高的品质,它是个人修养的标志之一。在现实社会中,有许多人并不关心他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但在弟子规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和谐相处的道理。例如,“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重父母,不要背离家庭责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遵从老师的安排,不违反学校的纪律。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能够明白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培养自己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最后,弟子规校本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修身品质。修身是个人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在弟子规中,有很多关于修身的教诲,例如“温故而知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些教诲告诉我们要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能够明白做人的道理,懂得要有谦虚、勤勉、正直和宽容的美德。同时,我们也能够明白到珍惜时间,多进行思考和反思,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总之,弟子规校本学习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教育措施。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安德意识和修身品质,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相信随着弟子规校本学习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受益于它,更好地奋斗成长。

弟子规读后感 篇2

《弟子规》是我在学前班的必修课。每天早读的15里,老师都会教我们学习《弟子规》。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已经可以熟练的背诵《弟子规》全文,并且知道了这本书的深刻含义。

记得刚开始学习《弟子规》的时候,我很不适应,虽然是三个字一句朗朗上口,但是每句话的意思我却搞不明白。有一次,老师让我给小朋友解释一下“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的含义,我不假思索地说:“弟子回来了,剩下没回来的人就挨训了,罚他们笑着下楼梯,下次(回不来)要赶紧带个信。”老师和同学听了我的.解释后都乐的前仰后合的。老师于是又请了一个小朋友解释,那个小朋友同样给了大家一次开怀大笑的机会。后来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成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讲信用。

《弟子规》不但教我如何做人,而且还教我们如何学习。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条学习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学习的时候,有时候眼在书上,嘴也在念,但是心经常飞到了别的地方,常常是学了很长时间,却没什么效果。自从学了这句话后,我在学习的时候尽量做到用心想、仔细看、专心读。大大的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以前用好几个小时也写不完得作业,现在只要一个来小时就可以完成了。使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我喜欢的事情。

现在我已经上一年级了,虽然学校没有再要求我们学习《弟子规》,但是我还是会经常诵读《弟子规》的,更好的体会书中的含义,按照圣人的教诲去要求自己。我想这本书我会一直学下去的,他将成为我生活学习的良师益友。

弟子规读后感 篇3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智者在谈话。”国学经典《弟子规》就是一本好书

今年暑假我读了这本书,从中获益良多。“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几句真理是在我读《弟子规》这本书时读到的意思就是说:“父母叫你的时候不能迟缓答应;父母让你去办事的时候,不能拖延偷懒。对父母的责备,要从中吸取教训。子女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舒服。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侍候他们安眠。这几句话让我感到十非常惭愧。记得有一次,妈妈在洗白色衣服,不小心把84消毒液弄进眼睛里了,叫我帮忙。我却只顾玩手机,很久才慢吞吞地应答。害得妈妈的眼睛睁不开,输了好多天的点滴。现在想起来,我后悔极了。要知道,妈妈的一头银发都是是因我而生的。“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我们都要珍惜宝贵时光。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他在课桌上刻的“早”字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中。地球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经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要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就是我的座右铭,所以我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姐姐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尊重姐姐。姐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知道了这些以后,每次我有好吃的和好玩的东西,我都会惦记给我的小弟弟留一部分的,从不一个人享用。家里人都我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妈妈也一直以我为荣。在和弟弟相处的时候,我还学会了宽容别人,学会了体谅父母。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读后感 篇4

弟子规千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熠熠生辉的经典名篇。一直以来,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都是许多人的必修课之一。我也不例外,在学习弟子规千字文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特别感受,个人认为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第一,品读弟子规能够帮助我加强道德修养。弟子规中许多散文都是关于悟道修行的内容,充满了深刻的道理。例如:“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听不如听到实际应用,听到不如亲身见识,见识不如理解,理解不如付诸实践。这样的话说出来简单,但却包括了许多人生要义。对于我来说,每次遇到困难或是面对难以抉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段话,坚持去寻找真正的答案。

第二,弟子规让我更加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作为一名中国人,学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弟子规凝聚了中华文化中最为深刻的一面,它散发出来的文化气息,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含义。只有保持对文化的关注、理解和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第三,弟子规促进我形成自己的观念体系。读经典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能够启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从中发现真正重要的东西。在阅读弟子规的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观念体系,加强了我对人生道路的认识。

第四,弟子规提高我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中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在阅读弟子规的过程中,我可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思考等能力。通过分析和理解阐述在弟子规中大量的经典用语或者句子,我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第五,弟子规让我更好的明白了做人的原则。在弟子规中有许多“常识”,例如孝敬父母,恭敬长辈,尊重师长等。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中,这些伦理规范经常被淡化或忽视。学习弟子规可以让我更好地明白做人的原则,意识到这些规矩和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进一步领会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保有中国个性的基本来源。而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对于一国长期繁荣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也会一直持之以恒的学习、借鉴和推广这样的传统文化。

弟子规读后感 篇5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我看了之后受益匪浅。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做人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自己要虚心地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做到人人平等……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要遵守诚信,万万不可食言。这让我想起了《袁氏世范》中的一句话:“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意思是:答应给别人的东西,一丝一毫也不能少给;与别人约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这句话说的多有道理啊!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曾子杀猪》的故事。主要讲了: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苦恼不已,妻子许诺孩子回家杀猪,做红烧肉给他吃。妻子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连忙阻止,说是和孩子开玩笑的。经过曾子的劝导,妻子把猪杀了做了红烧肉,这件事便在这个孩子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同时,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记得在语文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有一天,宋庆龄要去爷爷家玩时,想起答应小珍的事。本来她很想去爷爷家,因为爷爷答应了她送她一只鸽子。但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宋庆龄她拒绝了去爷爷家,尽管父母也劝她可以第二天去跟小珍道歉,但宋庆龄还是拒绝了,在家等小珍。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广大人民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

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读后感 篇6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三十多岁了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我出生于70年代,但作为一名儿童启蒙教育的优秀作品让我失望。我知道太晚了。但现在我觉得很幸运,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的书籍。其朴素易懂的话语蕴含着许多人生真谛,不仅对孩子的教育,而且对我们成年人的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把它做好、做到位,那就会出现“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学习了《弟子规》后我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个古代从三岁孩童到古稀老人皆知的道理,我们现代人有多少人知晓?即便有个别人记得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却往往忘记了自己对父母也要尽孝道的道理。

我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上了岁数,爱唠叨,经常一件事情反复说好几遍,而我有时就会不耐烦的打断她的话语,母亲往往便不再做声。但她那神情却让我非常懊悔。《弟子规》教导我们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你出去的时候,先告诉你父母去哪里。回家后,你必须和父母见面,让他们感到安心。

我扪心自问做到了吗?这差距不是一点点呀!

还有“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意思是:做事情时不要匆匆忙忙,忙乱中容易出差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退缩,也不

要轻率大意。“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意思是:看见他人的优点和好的行为,就要有向他看齐的好念头;即使目前还相差得很远,只要下定决心,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

工作很忙是难免的,但我们必须冷静地处理事情,三思而后行。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还有在工作中与同事相处时,有时因工作一忙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说话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往往由于意见不统一,而急于表白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使声调不知不觉的提高了。

像这样的细节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感谢《弟子规》,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养成和道德品质。学会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

弟子规读后感 篇7

八年5班马光

“**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朗朗上口的《**规》总叙怕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这些年,国学教育盛行,对其空诵成篇的人不少,但真正能理解、体会道理又有多少呢?

我从小学就接触到了《**规》,我不由得在生活中思考着其中的道理。在此,我想就其中的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入则孝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讲的是: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恭恭敬敬地听着。

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我们得虚心接受,不应该顶撞父母。每每读到这里,我的耳畔不由自主地响起歌曲《时间去哪儿了》:“生儿育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父母把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培养**,这期间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如果不是含辛茹苦地挥洒自己的青春血泪,又怎能带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家?我们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尊敬他们。

但有些人挣钱,却不能陪着父母,用物质回报父母。可我们想过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吗?于丹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孩子有钱时很容易给父母买车买房,但最困难的是不给父母面子。

其实,我们真心爱父母就应该和颜悦色,从内心深处发出微笑,敬听其教诲,顺承其责备。多陪伴左右,让他们感到快乐、幸福。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现在应该做的是倾听父母的教育,努力学习,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成为他们未来的依靠。

(二)信为先

“凡出言,信为先。作与妄,奚可焉”,我们说话做事,一定要做到以诚信第一。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近来新闻报道的假疫苗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调查显示,近年来,一些无良商家不注重诚信,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偷工减料,让不冷藏的疫苗在市场上流通。这意味着,以前接种过疫苗的儿童仍然会受到病毒的影响,甚至会产生其他负面影响。

国家对这些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严查,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仍有一些漏网之鱼!这一切无不让人痛心疾首!归根结底,我们仍然需要商人对顾客的诚实和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感!

“人无信不立”,我们说话做事,一定要以“信”为先,才能在社会上站住脚。不仅是工作上,在平时的生活上也要严于律己,做到诚信待人!

(三)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只要是人,我们都应该对她怀有仁爱之心。晴天覆盖着我们,土地共同承载着我们。

对于那些面临困难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几天前,一个女孩放学过马路时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卷入车底。幸运的是,路人纷纷赶来,集中力量将车抬起来,将女孩从车下救出。

众人的力量救回了女生的性命。可是,我又听到一则消息,一女子在下雨天开摩托时不幸跌到路旁的河中,女子大声疾呼,但路人没有谁愿意下河救人,遗憾的是女子不幸溺亡。大爱与私爱,成为社会的聚焦点。

就因为我们有不同的态度,就有了不同的结果。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不应该袖手旁观,而应该团结一致,爱和帮助别人。也许有一天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能感受到温暖。

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规》是一部德、行、品相结合的书。在阅读它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思考我们的言行举止是否合乎道义。它将引导我们,帮助我们成长为一个懂得爱和有感觉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 篇8

实验小学四(5)班景韦茜

最近,拜读了我们祖先的杰作《弟子规》,这本书全文不过360句,计,其基本内容,是融合古代圣贤对青少年学生的训诫,教诲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规》即据此编写,先后有序地讲解了学童们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这本书分为入则孝、处则弟、谨篇、信篇、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

在这本书里讲了许多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细地看;口到,专心地读 .

仔细想想这句话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结合我平时的日常学习去体会这句话确实也是如此,就比如说我在学习电子琴的时候,真的需要用心记谱,用眼睛仔细的看乐谱,手弹的同时又要大声读谱,这样练进步是非常大的。比如,背单词需要我看书,反复听录音带,同时大声朗读,这样我才能真正记住心里的单词。

其次,这本书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比如,"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是名牌、贵重,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是说吃饭时不能挑食,这不吃,那不吃,造成营养不良。

更不能够爱吃的就暴饮暴食,这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读完这本书,我改掉了挑食的坏习惯。我父母称赞我长大懂事!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思想道德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养成好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学会做一个孝顺父母、尊重老师、团结学生、珍惜时间、诚实守信、努力学习的人。我将永远用这本书激励自己。它会像灯塔一样照亮我漫长的生命,让我健康快乐地成长。

弟子规读后感 篇9

读弟子规有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的增加,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习内容,而传统的道德修养却被冲淡了,因此有必要补充这一课。

《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如何为人为事的一些基础规范。先从总序说起。总序“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整本书的总纲,取自《论语·学而篇》,可以说《弟子规》一书完全融入了儒家的精髓。

总序的译文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诚实无欺。与公众相处,要平等友爱,亲近仁德之人,向他们学习。

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去好好的学习。”圣人所训,即使在延续到几千后的今天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做人的标准。

现在我们来说一说“入则孝”。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每个人都来自于父母,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并且含辛茹苦的把我们抚养长大,所谓“羊有跪乳恩”,为了孩子,父母可以牺牲一切,甚至于自己的一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知恩感恩。

而知恩感恩要付诸于行动,从点滴做起,从小做起。“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顺承”,也就是说父母呼唤,要及时回答,父母差遣要立即去做,父母教诲,应该恭敬的聆听,父母批评,应当顺从的接受。这些都是我们日常行为中遵守孝道的基本规范。

古代孝敬父母的例子很多,如黄香的扇子枕、王祥躺在冰上乞讨鲤鱼、王猛肆意蚊虫吸血、庾黔娄愁尝粪等,都是孝敬天地的故事。而反观当今社会,有多少孩子能够做到这一点,现在却成了“孩子呼,孩子命”,家长惟命是从,孩子在家里是皇帝,父母一切行动听孩子,父母觉得这样对孩子好,这样反而会把孩子惯坏。孩子从小就做不到孝敬父母,长大后往往会变本加厉,子女为了自己切身的利益,不愿意敬养父母,兄弟之间相互推扯,让父母居无定所,甚至流落街头,更甚至有的人为了利益与父母反目成仇,将父母告上法庭,这类事情在当今社会可以说比比皆是。

那么,在高度文明的社会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冷冰冰的事情呢?根本原因是缺乏道德教育。所以道德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至于以后会成为什么的人要看从小是怎么教育的。我们现在教育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德”也是放在首位。

所谓“百善孝为先“,而道德教育中,孝德应放到首位,并将这种孝德延伸到对长辈以及老师。

我们接着再来谈一谈“次谨信”,今天单讲这个“信”字,何为“信”,就是诚实无欺,遵守做人的本分。《弟子规》在“信”一章第一句话就是“凡出言,信为先”,也就是说言出必行,一诺千金,一言九鼎。“诈与妄,奚可焉”,欺骗和花言巧语是不可以的。

孔子经常提到“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信不立”。孟子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墨子也认为:言不信者,行不果。百家争鸣时,虽然各个派别的观点不同,但都信守“诚信”二字,诚信蕴含在所有的社会伦理中,君臣之间,长幼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处处都需要诚信,诚信是做人的本分,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相反,在当今社会,父母与子女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这又如何呢?还有多少城信?老板拖欠工人工资,下面员工舞弊营私;子女不尽孝道;夫妻动辄外遇婚变;兄弟间为争夺财产反目成仇;朋友间尔虞我诈,争名夺利;商家制售假劣商品欺骗消费者……,看看现在的社会还可不可以“夜不闭户”,还有多少人能够“路不拾遗”,有多少人能够以助人为乐,又有谁还敢去助人为乐,看到路边摔伤的老人有几个人敢去扶?看到不道德或者违法的行为又有几人敢站出来去制止?

很难说现在的社会是道德败坏的,但这并不遥远。少了什么?就是“诚信”。大文学家大仲马说过:

当信用消失时,身体就没有生命;同样,当整个社会群体失去信用时,整个社会就失去了灵魂,而灵魂离它的消亡并不遥远。所以建议全社会的人,都好好读读《弟子规》,看看古人是如何做的,而我们又需要怎样去做。

纵而观之,“德”与“信”是为人做事最基本的原则,也是一个社会得以持续文明发展的基础保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无德则必然无信,无信便是无德。而《弟子规》正好能够给现代世人好好的上一课。

因此,读完《弟子规》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会好好的对照自己,反醒自己,学好《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篇10

桥头铺镇中学:贝贤政

在这个暑假里我花了几天时间读了《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承载了古人先贤对于人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标准:

孝顺、友悌、严谨、诚信、爱心、仁义和好学。我从身边的实际出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弟子规》中“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对弟子规的总述。

入则孝,这是弟子规对我们的第一个要求。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教育的付出。

父母的恩德,我们一生都无法报得了。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应该用自己的真诚去爱他们。因为他们毕竟生了我们,养了我们。我们不能忘记抚养他们,对吗?

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出则悌,是圣贤教导我们,首先要友爱兄弟姐妹,多照顾帮助兄弟姐妹,对长辈要尊敬,其次出外要友爱朋友以及一切和我们身边相处的人。出门在外,朋友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多团结朋友,多关心身边的人。

就像我们现在的酒店一样,这是一种大家聚在一起工作的命运。每个人出去都不容易。我们需要互相帮助,互相团结。大家应该团结一致,共同把工作做好。同时作为下属,我们对我们的上司、领导要尊敬,见面要主动让行、打招呼,处处要谦虚礼让,要恭敬礼貌,见到长辈要恭敬问候。

谨,我们要时时刻刻关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将有助于我们避免许多坏习惯,并逐步养成好习惯。圣人们告诉我们这个“谨”,就是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

在教学工作上要做到对待工作认真严谨,要小心行事,在做工作时先想想该怎么做,怎样做才不会犯错误。俗话说的好:先思而后行。

要做到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在生活上也一样,同样要保持严谨的态度。自己的起居饮食要有规律,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多进行检点,逐渐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信。俗话说的:人无信则不立。

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很难在社会立足。在今天这个普遍没有信用的社会,我们要下定决心做圣人、做别人的榜样,摆脱过去的虚伪和不诚实,用诚实、守信、仁义和道德来对待这个世界,从而影响到我们周围的人。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要言而有信,言而必行,与他人坦诚相处。

泛爱众,其实就是前面说到了的要与他人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在现实生活中,尊重和谦卑是无处不在的原则,以免自私。不去巴结富人,不看不起穷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

同时,在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要尊重同事和朋友,不要说人是对是错,不要暴露自己的缺点。我要努力学会去从真心里爱别人。我要不断历事炼心、不断努力。

仁慈是圣人菩萨的境界。我要从弟子规的基础做起,从做一个标准的好人做起,立志向圣贤菩萨学习。帮助他人,关爱他人,使我们的集体更加团结和谐。打造优秀集体,从我做起。

最后《弟子规》中还写到“余力学文”。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要多学习。尽管我们不是学生,但并不代表我们就不用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余力学文”告诫我们要利用好自己的多余时间精力,尽可能的多去学习,增长自己的知识。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义。”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

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仅没有记录下来,没有深入研究,没有查阅资料,更没有虚心征求别人的意见,没有做出模糊的决定。这两种错误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受到领导的批评。

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认为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应该有道德,有点品位,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

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弟子规》,使我感触很深,树立了自己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了做人的本份。在生活中孝敬友爱、慎言慎行、诚信仁爱,并身体力行,加强自己的道德素质修养。我要按照《弟子规》中的规矩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最好,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老师。

2014、8、28

弟子规读后感 篇11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本传统美德培养的守则,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背诵了弟子规。现如今,每年暑假我都会拿出来重新朗读,而每次都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感受!

读了《弟子规》后,最使我受到启发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命,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段话的意思是,父母呼唤时,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推辞投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我们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应该虚心接受,不能强词夺理,让父母生气伤心。理解了这段话的意思后,我不由得深感内疚:平时爸爸妈妈叫我,我总会假装没听见,只管玩我的,妈妈要是让我做事,我也总会毫不犹豫地说让爸爸去做……

《弟子规》还有这样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几年前,我奶奶来县城看病后返回老家。爸爸每个周末都回去看奶奶,而且每次都要住几天。看到别的小伙伴周末都出去玩,我就哭着给爸爸打电话,不停问他什么时候回来。爸爸说:“乖宝宝要听话,你需要我,可是奶奶现在更需要我”当时我不明白,现在完全懂了。父母都有老去的一天,当他们躺在床上不能动了,就是我们回报父母恩情的时候,“乌鸦反哺,羊跪乳”动物都懂的,何况我们人了!

反复朗读《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个校园里。班里有的同学家庭条件不好,也有的父母不在身边在外地工作的,每天上学总会出现丢三落四的,或者缺少必要的文具,我觉得他们更需要爱和帮助。早晨上学时,我常常多带些口罩,橡皮和笔。爸爸看到总会笑着说,学雷锋吗?我说是的。我付出了爱,同时我也收获了满满的爱。

《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行为准则:“好学多问肯钻研,勤劳笃行乐奉献。明礼守法讲美德,孝亲尊师善待人。”《弟子规》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反复阅读,定能受益终身!

弟子规读后感 篇12

《弟子规》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人民是如何孝亲父母的,古代人民勤奋好学的故事。它不只有一个故事,而是有很多故事,比如说涌泉跃鲤、孟宗泣竹、孔融让梨、温公警枕……很多很多故事。

涌泉跃鲤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叫姜诗的孝子,侍奉母亲十分周到。姜诗的媳妇庞氏,对婆母更是孝顺。婆母非常爱喝江水,庞氏便不怕路途遥远,到江边挑江水回来给婆母喝。母亲特别喜欢吃切细的`鱼肉,姜诗夫妇便把鱼精心制作后让母亲吃,并且每次都要请邻居的母亲来作陪。有一天,在他们住的屋子旁边,忽然喷涌出一股泉水,泉水的味道和和江水一样,泉水中每天还蹦出两尾鲤鱼,姜诗夫妇正好可以取来供母亲食用。人们都说是姜诗夫妇的孝心感动了上苍,才出现了“涌泉跃鲤”。

孟宗泣竹讲的是从前,楚国有个叫孟宗的孝子,和后娘一起生活。后娘经常打骂他,邻居都为孟宗打抱不平,可孟宗却说:“那是娘心情不好。”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后娘突然病了,什么也不吃。孟宗很着急地问:“娘,你想吃什么?”后娘说:“我只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孟宗听完,马上来到一片竹林。他跪在地上,用手扒开泥土到处找,可就是找不到笋。他急得哭,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忽然他听到一种声音,原来孟宗的眼泪融化了雪,地上长出了嫩绿的笋。他赶紧把笋挖出来,回家做了一锅鲜美的竹笋汤,后娘喝了汤,病就全好了。

其中,孟宗泣竹的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因为孟宗的后娘对他那么坏,而孟宗却还那么孝亲他后娘,真是个孝子!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