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电影观后感优选

03-24

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名观后感显得不那么肤浅呢?观看电影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有了自己的思考之后我们可以将其写成观后感。观影后的感悟能够通过写作观后感得到发挥和反响,观后感可以帮助自己写作文的适合有更好的题材或者感受,关于“战争电影观后感”编辑写了一篇文章欢迎大家来浏览,建议你将这个链接发到你的朋友圈中让更多人受益!

战争电影观后感【篇1】

《革命战争》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时期的故事。影片通过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革命者们对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不屈追求,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


电影在视觉呈现上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战斗场景的拍摄非常惊人,炮火连天,枪林弹雨,仿佛将观众带回到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特效和音效的运用让整个影片充满了紧张气息,催人奋进的旋律也让人热血沸腾。每当胜利的号角吹响,观众们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种历史转折点的激动心情。


影片的剧情架构紧凑有力,通过一系列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展现了革命者们的崇高信仰和正义感。主人公张三是一位勇敢坚毅的革命战士,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观众。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为了民族解放,为了国家的未来,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坚定的信念,坚决投身于战斗中。他的故事让人不禁思考,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一样,将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也许我们可以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影还通过描绘一些普通人物的命运,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一个个形象鲜明的角色,有的为了革命献出了生命,有的为了保全自己的家庭而选择逃避。正是因为有这些细节的刻画,让电影更加真实可信。


《革命战争》的叙事风格独特,剧情跌宕起伏,通过不同线索的交织,使影片更加紧凑有力。影片中的对白也非常精彩,情感真实,让人恍若亲历其境。尤其是在描绘战斗场景时,导演通过镜头的切换和剪辑手法,让影片节奏明快而又有张力,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小编认为,《革命战争》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将观众带入到历史的长河中,感受那个时代的磅礴力量。电影让我们明白,革命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迎来真正的解放和民族独立。它以生动的形象和激动人心的故事,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的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看完《革命战争》,你会被历史的震撼所感动,你会被革命者的精神所鼓舞,你会明白只有奋斗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战争电影观后感【篇2】

《我的战争》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战争片,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看完这部电影后就来看看小编整理的观后感吧。

篇1:《我的战争》观后感

我一直关注与期待《我的战争》的上线。我曾看完过中、美、韩写的朝鲜战争的书籍,看过中国影片《英雄儿女》、韩国影片《太极旗飘扬》,当然期待史料版的朝鲜战争影片。

难以否认影片《我的战争》在战争场面上下了不少功夫。可惜的是剧中情节难让人动容,好的场景也乏善可陈,一味战火渲染,剧情的散乱,而人性的苍白,使电影变的肤浅平庸,难比肩他国战争经典。

电影叙事时与史料相悖。如历史上的第一战役是中国军队悄悄入朝,神不知鬼不觉,运动中小遭遇战。到第二战役开打,美国人都不相信有中国正规军队进入。影片首部大戏,就呈现首批入朝参战的列车就遇有美机狂轰滥炸,大部队重武器阻击的江面大桥遭遇战。如在时间节点调整一下更符合历史。

影片呈现的中国军队进攻时的“人海”,犹如韩国的《太极旗飘扬》场景,战士地成批成批倒下。海外媒体常指责中国军队人海战术,漠视生命,这样情节易授人口实。

战争与爱情总是影片中不变的元素,用连长遇女老乡酒后失态引发感情戏似乎有情节略显粗糙,没法打动人。优秀的战争片,一定要有爱情戏吗?《拯救大兵瑞恩》没有男女感情线。《太极旗飘扬》里那个男一号有一个未婚妻,没出现在战场景中。这两部片子的情节一气呵成,更为流畅。

传闻影片被要求不出现美军形象,也想一看真假。片中笼统的敌人形象,火力强、坦克猛、飞机炸,仅有追赶文工团姑娘时美军喊“要抓活的”,感觉像抗日剧,只是三八大盖枪换了有窟窿的波波沙冲锋枪。

影片简介把江面大桥遭遇战、五里亭攻坚战、小镇突围战、537高地争夺战称为朝鲜四大战役,是在开玩笑了。小学试卷中也有区分“战争”、“战役”、“战斗”的选择题。而朝鲜战争五大战役中美韩资料都是有定论的。2000年杀青的30集连续剧《抗美援朝》已雪藏至今。拍摄的就是大规模的五大战役,动用10万人的部队参演,其中包括亚、欧、美、非等l7个国家的演员和群众演员上千人,力求还原真实。

《我的战争》宣传片引发争议,焦点是片中去韩旅行老艺术家向他们笑脸相迎的韩国小姑娘炫耀当年的入韩,让一些观众产生强烈的不适感。战争永远充满了苦痛和灾难,好的战争影片应是有对生命的'尊崇和战争的反思,这样的爱国主义情怀才会变的真挚动人。

篇2:《我的战争》观后感

中秋节下午去看的《我的战争》,网上买的票,15.8元,下午13:55分开始,影院排片 不多。散场的时候看了一下,上座率大概一半以上,估计40-50人,不算太多,不过凭 经验觉得也还可以,有些好莱坞大片在这个时段还不如呢。有些是全家来的,还有老 人。有熊孩子观影过程中大声说话,前排有人时不时打开手机发微博,影响观影效果。

主要观影感受如下:

1. 电影情节中规中矩,开始有些个笑点。但整体重点不突出,节奏不是很好,有些冗 长,中间犯困了。

2. 战斗场景中的具体战术表现,看看就行,估计也没找有实战经验的顾问。无非就是 飞溅的泥土,爆炸的汽油桶,没有什么突破;冲锋队形确实表现的太密集了;另外,美 国人的重机枪好像是马克沁,这个应该有问题。美军的火力很猛,志愿军不容易。

3. 就电影而言,本片的表现形式、艺术手法都有当前中国电影的通病。导演努力想讲 些什么东西,但作为观众却不知道他到底要强调什么。电影看完了,能留下深刻印象的 地方并不多。导演们想学好莱坞战争大片里的人物表达方式,却只学得其表,反而丢了 自己的特点。这方面,以前的老电影虽然人物刻板,但却又让人感觉表现自然,而非现 在的过于做作。

4. 就电影本身而言,本片还有各种问题,跟《上甘岭》、《英雄儿女》等抗美援朝老 电影比,差距还是很大。但本片是近几十年来第一部真正公映的直接描述抗美援朝战争 的片子,希望能起到抛砖迎玉的作用。其实主旋律电影同样可以拍的不错,《智取威虎 山》就挺好,不知道这方面,内地导演在干啥。

5. 导演是香港人,可能刻意淡化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九连里面至始至终只有连 长,没有指导员。当时部队里共产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是客观事实,刻意回避反而显得 不真实。大战前喊的口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窃以为当时实际喊的应该是中国人民 志愿军万岁。

6. 连长一口一个弟兄们,极少说同志,这也是近年来此类影视片的通病,包括《集结 号》。按我的理解,在那时的TG队伍里,更强调的是阶级友情,同志这个称呼应该是更常用的,这从老电影里可以看得出来。TG的军队是政治挂帅的,而从电影里让人感觉不 到这是共产党的队伍,看不到当时百战雄狮的精气神,更多的是一股匪气。现在此类战争影视作品,都喜欢用当代人的思维方式去代入那个年代的人物,而妄顾那时的实际物质、精神层面的东西,老瓶装新酒,因此拍出来的人物总让人感觉有点假,感觉脱离那时的生活,是穿越到过去的当代人。

7. 电影大战结束时,孙北川问小神仙,以后还会不会有人记得他们所做的事,小神仙回答,会的,一定会的。 我想,这也是本片主要要表达的东西之一。欲亡其国,先亡其史,联想到当前社会上部分人对抗美援朝的否定,对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的污蔑,我们有责任坚决反击。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我们都没丧失自信力,何况现在?

8. 电影最后火车站的场景很唯美,也很感动,感觉模仿了苏联老片《雁南飞》的最后场景。本来前面有点犯困了,但到这一幕时,在音乐的衬托下,却让人鼻子发酸,幸福来之不易!

9. 演小神仙的应该是个台湾演员,一口台湾腔,演的是个闽西孤儿。前面容易让人出戏,到后面却还不错。最后在车站和孟二夏拥抱在一起,一边是感动,一边觉得最后让这小子捡便宜了。不过影片前信那一场景,应该暗示他对孟三夏有感情。

篇3:《我的战争》观后感

我虽然不是什么行家,看不出剧情和武器有什么bug,不过看到了有些军迷的吐槽也觉得这电影的情节安排并不是很用心,是啊仔细想想我也不知道我军被美军空袭之后怎么就开始主动进攻了呢……更别说我看不出来的和史实的出入还有多少了。

而《集结号》有点就做得很好,战争场面不多但镜头处理让人舒服,大场面有利于观众对战争情况的把握,不会一脸懵逼看着炸弹子弹手榴弹爆来爆去飞来飞去,却不知道谁该赢谁要输了23333~而且《集结》战争情节紧张揪心,一波一波的跟植物大战僵尸似的,结构很清晰and磨人and刺激,然而更讽刺的是人家的重点不是在这!!后面大篇幅的表现战后的情感才是重点好么。

《我战》叙事不如《集结号》清晰,主题没有《集结号》深刻,太过传统和主旋律,呈现的方式不够有新意……事实证明电影质量不够情怀来凑的做法如今观众已经不买单了。(我真不是来给《集结》打广告的,只是爱上战争片就是从它开始的……)

但刘烨演技好评,影片色调好评,电影中间还是有两次戳中我的泪点,有些动+静的安排还是不错。bt只是导演刻意煽情,哭完之后还是无感(其实更理性的观众是连哭都不会哭吧)。而《集结号》虽然没有刻意让观众哭,但观众心里受到的震撼和触动却能持续很久(比如我)……不过《我战》这战争片就算拍成这样我也觉得比某些情怀小清新好看多了~~

 

战争电影观后感【篇3】

影片四段给我很深刻的感受。1、军官命令手下新兵杀死无辜老奶奶的时候。2、日本兵把还活着的细菌试验者装进麻袋活活烧死的时候3、男主角要杀日本学生时痛苦的回忆和激烈的思想斗争。4、男主角把枪口对着自己用枪把掉进沼泽的日本女大学生拉上来。

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两个民族的民族性和民族魂。

为什么会这样呢,值得我们深思。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是主题,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尤其是我们当代的大学生。

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和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推进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下去。

战争电影观后感【篇4】

《举起手来》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幽默、诙谐、滑稽,以及强烈的不真实感。尽管书籍和影视作品可以在真实历史中虚构故事,但也应该有个限度。这是抗战片,不是什么喜剧,冯小宁大叔。

整部影片的主题围绕着抗日救国宝的故事展开,是很好的立意。从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民民众反对日本军国主义,最终取得胜利。但是,竟然有人把这么好的立意歪曲是我不能容忍的。冯小宁导演以拍抗日体裁的影片出名,如《黄河绝恋》《紫日》等,以严谨的手法将我们带入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可是,这又不是什么喜剧片,却主次不分。片中种种日军的丑态让在电影院里的同学捧腹大笑。什么罗圈腿的日本兵一口一个花姑娘,什么被捉弄表演“喷火杂技”的日本兵,什么没有了裤子拿红被罩遮羞的日本兵,以及被火烧的“太君”。我想问问导演,我想问问编剧,这是否离谱得过份。日本人极重示自己的外表,会让一个罗圈腿参军吗?日本也曾有过对中国探秘的行动。他们伪装商人,留学生去中国,所绘制的地图连一个村落、甚至水井都标出来了。他们的用心之细密会让两个小孩,一个车夫,一个女学生,两个游击队员和两个看起来己过八旬的老奶奶捉弄得丑态毕露?

难怪至今日本不肯向中国道歉,都是因为这些无中生有的给日本人抹黑的电影。要怪就怪那些糟糕的导演,以及那些糟糕的编剧。

战争电影观后感【篇5】

甲午战争士邓世昌率领的中**队与日本在海上的激烈战斗。

原来,我国的清**非常腐败,是一个弱者,只会求和,要不,就是在战场上举白旗或逃跑,在他们的心中,根本就没有"勇气""胜利""坚强"······这几个词,清**里的人好多都是贪生怕死的人,他们给我们中国人抹了黑,丢了面子。

邓世昌是个满腔义愤的爱国使者,他愿意为百姓舍身取义,愿意为百姓付出的人。所以,邓世昌非常受百姓们爱戴,谁见了或听见了邓世昌他的名字,都悔扬眉吐气,夸赞连连。

邓世昌的脾气很"倔",做什么事都是如果不让他做,可他非要做知道上面同意之后再做,要不就是自作主张。

刚开始,邓世昌请求上面同意去与日本人打仗,可是,清**里的许多人都希望求和,不敢激怒外国人,怕他们来想来挑战。可邓世昌和他的"船员们"却希望和那些为非作歹的日本人好好地打一仗,不管自己是生是死,但他们都想为百姓、为那些壮烈牺牲的战士们好好地打一仗。

邓世昌他们的战舰是"致远"舰,他们去打日本的"吉野"舰,邓世昌还不顾一切去保护"定远"舰,但在邓世昌的舰队里还有一个清**的人,他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而且还不可饶恕,他杀死了一位宁死不屈开船的"将士",就是应为想调头船头,为了自己的心愿而杀死一个无辜的人,他是一个死在那种为非作歹的小人手里,他的兄弟们为他报仇,应为他是一个光顾自己,不顾别人生死的小人!

最后,邓世昌一次又一次地进攻敌人。邓世昌虽然最后死了,但他宁死不屈,希望人民过上好日子。他们都活在我们心中。

看完甲午战争,我将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族英雄邓世昌。

战争电影观后感【篇6】

香港导演彭顺以拍鬼片见长,去年他却接受中影公司的邀请,首次执导主旋律战争大片《我的战争》,电影于9月15日中秋档正式上映。香港类型片导演把主旋律电影拍出了商业片的味道,从头到尾的枪林弹雨、狂轰滥炸让观众无异于看一场视听效果震撼的大片。但是,由于朝鲜战争是一场有争议的战争,而不是通常意义上抵御外敌的正义战争,历史上有其尴尬性,所以导致这部电影的主旨不明,回避了根本问题,也缺乏深度思考,只是把重点放在两个小时集中的炮火上,小人物的牺牲也就难以从根本上感动人。

《我的战争》是纪念朝鲜战争65周年献礼片,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由著名作家刘恒担任编剧。刘烨扮演的孙北川是抗美援朝中国志愿军部队钢铁先锋连九连的连长,看上去是个糙老爷们,却是铁汉柔情。他喜欢自己的达县老乡、王珞丹扮演的文工团队长孟三夏并大胆表白。杨佑宁扮演的孤儿张洛东是孙北川的手下,对孟三夏这位姐姐也是暗生情愫,和黄志忠扮演的爆破专家则情同父子。还有在战争中成长为真正男子汉的乐队指挥刘诗文和他在战争中牺牲的恋人王文珺……电影塑造了以九连为主的一群战士和文工团队员,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青春、爱情、热甚至生命。

影片一开始,就是坐火车奔赴战场的志愿军战士途中遭遇美军空袭,大批战士牺牲,尸横遍野。五义亭阻击美军、爆破石块碾碎坦克、雪夜激战、排除雷区、抢夺537高地等战争戏一场接一场。电影不用特效、以真枪实弹还原了当时的生火线,呼啸而过的子弹、肉横飞的躯体、触目惊心的轰炸,由于采用贴身拍摄的方式,泥土飞溅,画面粗粝,甚至战士们的脸都有些变形,让人身临其境地体验到战争的真实和残酷。不过也有人指出,电影花太多时间在战争场面上,看久了容易引起审美疲劳。

当一批批可爱的战士们倒下,我也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一场战争,究竟给平民带来多少沉重的苦难和伤痕?这样的胜利有意义吗?片中刘烨表白的方式是请小神仙帮写书或是诀别书,“如果我回不来了,请把我攒下的这点津贴带给我娘,你去看过了,就像我也去看过了……你要是能活着回去,帮我看眼我娘,告诉她儿子不孝,但儿子没给她丢人……”虽然有不少观众泪洒影院,但我这个泪点很低的人除了在片尾为刘烨的去世流了点泪,大多数时候并没有被感动到,原因是电影对这些战士的塑造,依然过于英雄主义,缺乏人性的深度,特别是长官的口号更显得假大空。照理来说国外大片也少不了英雄主义,为什么这里的英雄主义会让人觉得尴尬呢?因为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的是美国,那时我们称他们为“美帝”。记得70年代末的样子,我们70后的孩子还经常会念一首童谣“打倒美国独只手……”那时我们在历史书上、在教科书上读到的都是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我们要支持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盟国朝鲜,和美帝所支持的韩国势不两立。可以说,二战后分别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资本主义国家阵营的利益争战,导致朝鲜半岛分裂,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的战争,中国的抗美援朝则让朝鲜半岛分裂更加固化,南北韩分裂其实是利益集团争夺的牺牲品。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中国、美国、韩国、朝鲜都伤无数,我们小时候学过的毛岸英、邱少云、黄继光都是志愿军牺牲者。几十万战士献出宝贵生命,却是为了一场利益集团之间的战争,当然我们无可否认战士们的牺牲和伟大,但是当一场战争的动机不纯或者是以当权者的利益为出发时,这样的牺牲也就变得无谓了。

《我的战争》的尴尬也正在于此,美国敌人的塑造是模糊的,毕竟他们现在和我们是友好国家;战争背景的交代也是含糊的,毕竟在历史上我们其实是帮助朝鲜攻打韩国,这也是“扛着红旗进汉城”的宣传片惹人反感、触发众怒的原因所在。所以,虽然《我的战争》用了数字2D、数字3D、中国巨幕、IMAX3D、DBOX2D、DBOX3D等十个版本,其中D-BOX电动设备还可以结合剧情匹配相应的运动轨迹,让观影体验更加有现场感,但是如果战争片只是拍成一部商业片,避重就轻,那么无疑是不够成功的。

战争电影观后感【篇7】

看了《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随着镜头带着我们到一处一处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看着一座座腐锈的炮台、古老的遗迹,屏幕前的我们体会了属于民族的耻辱,属于两岸的哀伤。

从1840年,中国步入了近代社会,从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战败,导致了西方列强的不断侵入。割地、赔款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都深深的打击着中国的心脏。李鸿章等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器物技术,来挽救清镇府的危机。

1894年9月,在黄海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械大战——中日甲午战争。讲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师的基地——山东刘公岛军港。李鸿章命令:“海军舰队不要远出,靠山巡走,虚张声势……”

清晨,日本“吉野”号军舰要攻占小岛,北洋水师前去迎战,可是邓世昌他们船好、装备差、弹药少,抵可是日本的军舰。他们不放弃,炸船的要害,炮弹百炸不穿……但我们有的船还升起了白旗,双手抱头,还有的跳水逃跑。看到那里,我十分生气,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全部都给侮辱了。邓世昌没有退缩,对水手们说:“我们必须要打掉日寇。”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这时船开得越来越快赶上“吉野”,突然一声巨响,两艘军舰撞在一齐,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大臣的贪污和皇家的奢侈,眼看着海上的战火炮声在一个接一个地带走热血的战士时,皇宫里正在看大戏,这样的政府怎会胜利。可是我们还是有不少爱国的热血男儿,就是这场战争,使得他们以身殉国。这一仗打的壮烈,这一仗打出了中国人的威严和不容外人屈辱的气概。

这个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甲午大海战告诉我们:不要软弱,不要落后,落后必将挨打,要让国家强大起来,不受欺凌……电影的结尾,虽然很杯具,可是它展现了我们中国人的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战争电影观后感【篇8】

连着几个晚上一口气看完了电视剧《蝴蝶行动》,觉得还蛮好看的。

这部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军需署中将赵延年有一双可爱的双胞胎女儿,当年他在日本读大学后回到国民党军需署,妻子在日本产下双胞胎女儿,不幸姐姐北条千代子被日本北条抱走,而妹妹赵新梦留在赵延年身边。姐姐本该和妹妹一起享受纯真又美好的童年,享受这个慈爱善良父亲的父爱,却因被日本人抱走开始了暗无天日的生活,日本人为了窃取国民党内部情报,把北条千代子训练成一名特工,执行影子计划。

1937年卢沟桥事件,抗日战争爆发,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在执行影子计划时,千代子要求在苏联人到达之前替换赵欣梦,潜入国民党内部窃取情报,在空降在南京时被国民党抓关押起来,这时候,国民党想出了一个蝴蝶行动,把赵欣梦派到了北条荣一身边,李汉正与赵欣梦一起潜入了上海日本北条身边做特工日本方面情报。

赵欣梦与李汉正的演员分别是唐一菲与齐奎,这两名八零后演员表演出色。李汉正和赵欣梦之间的情感也成了这部电视剧一大关注点。

1939年初,重庆女大学生赵欣梦潜回日本北条荣一身边做卧底,在国民党上尉实则为共产党的李汉正帮助下,获取了大量日本情报,杀死了北条及其身边主要助手。而千代子想尽办法逃回上海,决心复仇并夺回身份,经历了种.种艰辛磨难,当面对身份与情感,为了保护妹妹赵欣梦举枪自尽。

蝴蝶计划成功完成后,赵欣梦本来可以早回家,但是,她非常想把握更好的时机获得更多的日方情报,另外也想寻找前男友飞行员的下落,因而一再拖延留在上海日本北条荣一那里当特工,这一呆就是好几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赵欣梦回到了南京国民党军属做将领,而李汉正被派往上海执行任务,两人一周见一面。在李汉正的指路下,赵欣梦加入了共产党。回到国民党后,陈旧总是处处找李汉正茬儿,受了伤被陈旧抓起来,赵欣梦救李汉正时,陈旧与医生都中了枪,李汉正也中了枪。

结尾拍得令人回味,赵欣梦以为李汉正中陈旧抢后死了。之后的日子里一直为共产党做着特工,又是一次执行认为,还是那家咖啡厅,为赵欣梦点了热咖啡的接头人正是李汉正。

现在是和平年代,没有硝烟战火不再打仗。而情报学仍然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信息时代向更深层次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与发展,情报学在信息经济领域仍然有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