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个性读后感(推荐九篇)

04-04

想写好读后感,要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心意,闲暇时刻拜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心中满是感动。想必大家都有为作品读后感而苦恼过吧?我为了满足您的要求整理了以下信息:“个性读后感”。

个性读后感(篇1)

作者:上官雯若

年级:初三

我很久以前读过这本书,最近又读了一遍。

《简·爱》记叙了孤儿简·爱。这是受辱、自尊、敢于斗争、最终获得尊重的全过程。她坚信:

虽然我不能选择财富,但我可以选择生活。她努力地学习和工作,最终拥有了独立的财产和心爱的人,一幕幕催人泪下的情节,让我悟出了真谛,让我更加勇敢和坚强。

简·爱的朋友海伦因传染病而临死之时,简·爱毫不畏惧地陪她度过了人生最后一个夜晚,生离死别的话语是她们友谊的写照。从小寄生在别人家里而惨遭虐待的简[学习必备 | 海量免费学***资源尽在“学而思轻课app”>>>点击了解] 格外重视从海伦身上得到的温暖。她们一起经历过风风雨雨,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海伦去世时简的悲伤和绝望可见一斑。

“患难见真情”,身无分文而遭受残疾的罗切斯特遇到了曾经的情人简,简安慰他,理解他,照顾他,这是一种纯洁而深厚的感情。

读了这本书,我才了解这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世界”,而最使我受益的是简·爱自由受人歧视,受到不公正待遇,却迎难而上,在生活的混乱中越来越坚强和刚韧。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氧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在我看来,简·爱已成为独立女性的代表。我期望在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她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平庸,都有完美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

个性读后感(篇2)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伴着新春的气息,我们又一次相聚线上学习,聆听了深圳市林伟教授主讲的《教师个性化成长与教师高层次专业发展》的讲座。林教授的讲座精彩纷呈、行云流水,让人增长见识。他主要谈到了四方面的问题:一是素养修炼,提高综合能力;二是愿景修炼,不断追求卓越;三是学术修炼,提升学术素养;四是心智修炼,学会智慧思考。四个方面层层深入,不仅给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更是对我们教师的个人发展给予了恳切实用的建议。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在作品《师说》中写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老师是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但随着时代变迁与发展,社会对教师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教授在讲座中就阐述了自己对名师的定义:何为名师呢?即师德高尚、理念先进,学术渊博,业务精湛,学科教学能力卓越,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给自己立下愿景,不断地追求卓越,向名师靠近。

凭着个人多年的实践成长经验,林教授中肯地分析了教师不同阶段的不同心态,并通过哈佛大学的实验,有力地说明做一个有职业规划的教育人的重要性。作为老师,虽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名师,但我们不能安于现状,止步不前,教育要成为一潭活水才能汩汩流淌进学生的心田,这活水就要来自教师的不断学习充电,不断实践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方面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林教授也给出了相应的策略,我特别欣赏他说的这两句话:铁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读书。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作为影响力的发出者,我们对学生的成长进步影响深远,所以教师应该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来干,心怀教育赤诚之心,热爱学生,踏踏实实传道授业解惑育人。更应该做一个终生学习之人,有人说:读书就是在和大师们对话。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师也说过:“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我想读书是促进教育反思的前提,因为每一次与名师的对话,定会让我们有所收获,有所反思。久而久之,我们定会不断地完善自我,丰富自我。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想我们的每一步成长更得益于不断地学习与研究,这样才能实现林教授在讲座中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期许:创立自己的教学方法,利用课堂体现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够评述自己的教学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不断学习,遇见更好的自己!

个性读后感(篇3)

《有个性的羊》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赫尔伯特有点与众不同,是一只有个性的羊。它觉得长长的羊毛好暖和,从来不去修剪,它的毛越来越长、越来越多。

虽然它很有个性,但是它和小伙伴们玩得很开心。不信,你瞧!在长长的、厚厚的羊毛的掩护下,捉迷藏的时候,它躲在树上,厚厚的羊毛和树上的花一个颜色,大家都找不到它,于是它赢得了每一场捉迷藏游戏。另外,还有呢!它不仅是滚草垛的冠军,而且能在跳水炸弹游戏中把同伴炸飞。

但是,有一天它冒汗了,它的毛变得很凌乱,它自己也感觉到了这些变化,于是它决定剪掉这些厚厚的羊毛。它的羊毛织成了围巾送给了小伙伴,大家都感觉很温暖。

赫尔伯特虽然有个性,但是它不孤独,它和小伙伴们玩得很开心,而且最后还给大家带来了温暖。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有个性的小朋友,但他们也不一定是个坏孩子,也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个性读后感(篇4)

为了能与同伴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赫尔伯特毅然决定献出“她”那温暖的长“卷发”,给所有的伙伴带来了一件充满惊喜的礼物——羊毛围巾,赫尔伯特也因此更加出名了。这是-赫伯特,一只性格开朗大方的羔羊!

就像羊赫伯特一样,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最好的,就是最好的!

绵羊赫尔伯特非常特别吧!事实上,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就像我一样,我喜欢长头发和漂亮的衣服;高兴的时候会随口哼起歌曲,听到动听的**会手舞足蹈。

我喜欢涂鸦,画各种从我脑海里蹦出来的小东西;喜欢看书,入迷的连爸爸妈妈叫我都听不到,读到好玩的地方还会哈哈大笑;喜欢和伙伴一起玩,玩各种新奇或自制的游戏,即使偶尔和伙伴有小冲突,也会很快弥补!

孩子们,你们读过一只叫赫伯特的小绵羊吗?

绵羊赫尔伯特非常与众不同哦!“她”有一双漂亮的长睫毛大眼睛,喜欢留着长长的、温暖的“卷发”;“她”爱疯跑,爱玩旋转游戏、跳水炸弹游戏,而且还是滚草垛冠军。生日那天,赫尔伯特的“时尚发型”让所有的伙伴羡慕不已,因为“她”扎了一头漂亮的蝴蝶结,大家都觉得“她”好特别。

但是赫尔伯特的“卷发”实在是太长了,它们纠缠在一起,乱蓬蓬的,让“她”无法和小伙伴们一起尽情地玩耍。

今天我看了一本有趣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有个性的羊》。书中有一只羊。它一直拒绝剪羊毛。后来,他去剪羊毛前真的很难过。每一次剪羊毛的时候它都到其他地方去玩,终于有一天它感觉到热火朝天了才肯去剪羊毛。

原来,很多朋友劝它,但它就是不听。从那以后,它再也不敢不剪羊毛了。

从这本书中我领悟到了虽然有自己的个性是好事,但是有时候也不要一意孤行,多听听别人的意见,违反了自然的规律,到头来还不是自己吃苦。

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读到的。

这只有个性的羊有点儿懒惰,很喜欢漂亮,到了夏天该剪羊毛的时候它不剪,还觉得很漂亮,把羊毛上都卡上漂亮的蝴蝶结。一天,天气很炎热,它的羊毛长的比以前还长,它浑身热的难受,到最后,剪毛人把它的羊毛剪了剪,它凉爽极了。

此后每年,它都按时剪羊毛,不敢偷懒。让我明白:人不能偷懒,要学会勤奋。

个性读后感(篇5)

何谓名师?就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学识渊博、业务精湛、学科教学能力卓越,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在一定区域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的教师。而林老师心中的名师却是:站起来是一座山,内心始终坚定而自信;坐下来是一本书,有丰富的涵养、能让人一直读下去不乏味;躺下去是条路,能帮助别人,为人们指引方向。

林老师愿意和每一位教师与学生分享他的教学生活,帮助大家成长。他铁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读书,沉下心来写书。他更有教育梦想和情怀,想干敢干,更善于引领和辅助教育教学团队攻艰克难。二十余年教育生涯,林老师一直在教,也一直在学。教学最好的试验田就是课堂。既投入地教,更深入地研。课题研究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找到自我发展空间,使得教师在实践和反思中走向成熟。

同时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了激情灵动,和谐致用的独特风格。激情灵动就是要遵循学生与数学的天性,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创造灵动变化的课堂。和谐致用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教师的主导功能,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实现教学的知行合一。

就是凭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凭着这样的创新精神,凭着这样的勇敢实践,无论是在偏远的中学,还是在重点学校,林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好学生,也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好教师。

作为教师,我更要在学中做,在做中思,在思中悟。不断学习积累,淬炼内功,无论是知识技能或是品格心理,都能积累精进,丰富涵养。

正是借助太原市胡月英名师工作室的广阔平台,全体成员才能在高端研学中拓宽视野,在课题研究学习中提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焠炼内功,在团队互助共同成长,更在终身学习成长中践行教书育人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的教育理念,真正使自己成为有思想、敢实践、有个性的名师。

个性读后感(篇6)

曾经,和同为教师的好友玩笑,竟信誓旦旦,立志要成为一名名师;而今,六年已逝,自己依旧默默无闻,果然玩笑终归玩笑。

近日,聆听了林伟老师的讲座,惊觉成名之路任重道远,十年摸爬滚打成骨干,二十年沉淀积累拼高级,三十年辐射引领铸名师看到这触目惊心的数字,越发觉得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受林伟老师思意教学的启发,我想,我要做一个有知识,有思想,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有情怀的好老师。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确如此。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就以现在的部编版教材来看,不仅要求每位教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走进教材,把握教学目标,讲清重点难点;还要求更多教师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跳出教材,整合专业文献,单元整体教学;更希望越来越多教师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融入教材,注重立德树人,通过活动探究,让知识真正为我所用,让思想在生活情境中自然生花所以,我要多读书,多思考,用知识和思想武装自己,让教学更有趣味和深度,让文字更有智慧和温度,让语言更有质量与厚度。

教育的技巧在于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是我最得意之处。我常和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享受课堂,我特别享受在语文课上我们碰撞出的智慧火花,对于未知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那一刻我暗暗自喜,美不胜收,我想这便是我作为老师的乐趣吧。慢慢地发现,工作上的小确幸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教师已不再只是我的一个职业,更多的是我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是我努力追寻,拼命奔波的一种信仰。可惜,没能把这些珍贵的瞬间一一整理,书写成文,永恒定格所以,我要多动笔,多写作,时刻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让我的生活因语文而更有滋有味。

选择了当老师,也就选择了承担一份社会责任,我深以为然。双减政策下,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付出与艰辛,无形之中更重了,但我们没有时间抱怨,能做的只有扛起这面大旗,在时代的洪流中,勇往直前。因为,这是我们的选择,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我们手里捧着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因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国强的坚定基石;因为,我们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因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所以,我要开阔自己的政治眼界,拓宽自己的价值襟怀,时刻志存高远,不忘脚踏实地,坚决拒绝平庸,永远追求卓越,做一名有境界、有情怀的好老师!

个性读后感(篇7)

那么,我们个性化设计应该怎样来操作呢?

一要明确要求,二要注意形式,三要作业反馈。

这本书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活”,从个性化的作业训练中,让学生的思维拓展开来。不要总是把眼光局限在课本上。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对课文的学习。从课文的角度,让作业个性化,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

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应该是很自然的。然而,收作业时,却是我最头痛的时候,因为这时的“天经地义”就会大打折扣。深感困惑的我常常无奈地感叹:

唉!想让学生爱上作业,真的好难!因为不光是那几个总是懒于写作业的“顽固分子”令我无奈,更让我头痛的是还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至于作业的质量、作业的数量和作业的效果,好像从来都与他们无关。

很久以后,我开始反省自己。为什么学生对待家庭作业如此乏味?是不是我布置的作业欠趣味性才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呢?

假期里,我在于永正老师的《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书中找到了答案,有两点感受比较深刻:

1.透过《米芾学书》故事看问题。

《米芾学书》故事中秀才受到智慧在于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秀才随便翻了翻米芾的字”,看似随便,其实秀才在那一翻一看中就发现了米芾习字的问题,也发现了米芾是一个求学上进的人。于是秀才在那么一瞬间就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我教你写字,先要用五两银子买我一张去写。

”这也体现了秀才的智慧——善于“对症下药”。当我们评价学生时,只能看到学生的不好,而只能盲目地批评他们。我们经常在检查学生作业时听到老师的抱怨,然后惩罚学生重写作业。

教师很少考虑学生“不好”的症结在哪里,对此“症状”该如何“下药”考虑得就更少了。举个例子说,教师经常留抄写生字的以巩固词语概念这样的作业,为了让学生记得牢,往往让学生把一个字或词语重复写很多遍。而很多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往往发现学生的作业“质量”很差——错字多,字迹潦草。

原因是什么呢?关键在于教师把学生当成了“机器”。作业量太大,过多的机械抄写,只能导致学生“小和尚念经”一样的结果——“有手无心”,所以错字成行、潦草难辨也就在所难免了!

如果我们像故事中的学者一样,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改变作业的方式和形式,我们可以事半功倍。

2.在双休日、“五一”、“十一”长假中,作业采用“实践活动+习作”形式。

现在,小学生的假日很多,除了常规的双休日和寒暑假,还有“五一”、“十一”长假。这些假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调整身心、接触社会、与家庭成员保持密切关系的好机会。这样的方法值得借鉴,因为这样的作业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指导的同时,对巩固学过的知识、拓展知识面、熟练掌握已有的技能等都有帮助,并且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有和大的帮助。

是啊,如果作业缺乏“灵性”之美,只以“量”定,不能让学生乐意为之,那样的作业,对学生的进步能有多大作用呢?我想正面作用没有多少,负面作用却不容我们忽视: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被“作业的重负”压灭了;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被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失去了……所以,我们给学生布置作业,也要讲“质”而不是论“量”。

我们关注学生写作业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写作业的过程,力求让学生写作业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过程。

根据所学方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开放式作业方式:

一、设计填空式作业

小学课文丰富多彩,有笔记、有推理、有风景,我总是要求学生把背诵的部分抄下来。作业形式单调,使学生感到厌烦。这时我就根据所学方法,要求学生把背诵的课文设计成填空式,这样,就避免了大段大段地抄写,传统地死记硬背,学生多元化的思考也得到很好地发挥。

二、设计问答式作业

不同的课文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我根据课文的特点给学生布置了不同形式的作业,尽量摒弃那些枯燥、重复的练习,让学生有很多时间去思考,培养他们对作业的兴趣。如:教完《黄河的主人》一课,我要求学生围绕这一课每人设计一道问答题,并作出回答。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的是围绕主题设计的,有的是围绕每一节的中心句,有的是围绕插图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只要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个灵活、善于思考的大脑,就会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设计的问答有:

1.课文中“黄河的主人”是谁?

2.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

然后我总结这些问题,让全班同学逐一讨论。学生们非常积极,特别是那些有设计问题的学生。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设计问题出现在屏幕上时,他们是如此的骄傲!那么兴奋!

三、设计绘画式作业

绘画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绘画作业是一种新形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脑力,为学生大胆思考、轻松画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如:

教古诗《游园不值》一课时,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可谓春意盎然而又含义深刻,满园的春色到底是什么样呢?留给了学生无穷的遐想。于是,我布置学生这样一道作业,每人画一幅画,画出满园春色在你脑中的样子。

同学们的思绪飞扬,画笔飞扬,花园的春天色彩应该是美丽美妙的,最好的语言难以形容,让我们跟着孩子们的画笔一起欣赏吧。看,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杨柳,一条条清清流淌的潺潺小溪,一簇簇花丛,一只只翩翩飞舞的蝴蝶-------一切都在不言中,都在孩子的画里了。

个性读后感(篇8)

最近我刚读完绘本《有个性的羊》,深思不已。别看它只是一本绘画书,也许你们会觉得我很幼稚,其实我一点儿也不幼稚,反而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这本书主要讲了有一只名叫赫尔伯特的羊,它从来不剪羊毛。它那厚厚的羊毛总是能帮它在任何一场捉迷藏游戏获胜,把草垛滚得又大又宽,难度最高的旋转游戏它总是冠军……可它最终还是剪了羊毛,给大家带来了温暖。

书本的作者是德国的达妮拉·楚德岑思克,他把赫尔伯特从自私写到无私。小时候因为想要留一条长辫子,总是在妈妈要给我剪头发时,一头躲到被子里去。可能每一个有过类似经历的小女孩都会有同感:剪头发真是一件让人苦恼的事情呢!

赫尔伯特这只羊让我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我!没有看过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很自私,比如每逢妈妈买回来好吃的,我都抢着自己吃,不让爸爸妈妈吃,生怕吃完了。但自从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懂得要爱家人爱别人,多为别人着想,爸爸妈妈发现我的变化又是高兴又是惊讶,说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每个孩子都是在学会做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的同时,学会了接受与众不同的他人,也只有懂得这一点的孩子才会懂得如何快乐地和整个世界一同成长。(田舒帆)

个性读后感(篇9)

聆听了特级教师林伟老师的讲座,我更明确了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高质量的教师。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们千年以来对教师的认识,但随着时代发展,做韩愈所说的教师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了。今天的教师应该是注重孝道,有文化内涵,能够思辨,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要想成为这样的教师必须了解自身发展的方向、方法,并不断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体系是:专业层次(才能管理见识)、专业角色(素养、职责、效能)、专业途径(学习实践反思),韩愈的认识只是专业角色中的教师职责,只有职责已经不能使自己成为这个时代高质量的教师了,因而我明确了自身发展的方向。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今天的教师应培养教师核心素养,它包括政治素养(政治方向政治意识政治信仰)、道德素养(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文化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专业素养信息素养)和教育精神(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情感)四个方面。以往我最为欠缺的就是政治素养,我认为教育学生跟讲政治没什么联系。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自己认知的缺陷,所以我今后要主动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以适应新时代对高质量教师的要求。教师还要注重核心能力的提高,它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教研创新能力、学习反思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这四方面我最关注的是教育教学能力,但是要提升自己的后三项能力极为重要,我参加胡月英老师的名师工作室之后,更注重了教研创新、反思改进、沟通合作,名师工作室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做高质量教师还应该主动向名师靠近。林伟老师说名师站起来是一座山内心始终坚定而自信,充满激情;名师坐下来是一本书有丰富的涵养,让人读而不厌;名师躺下去是一条路能帮助到别人,为人们指引方向。正是有胡月英老师这样的名师指引,我才能突破自己的职业倦怠期,逐渐做一个有职业规划的教育人。

聆听讲座,开阔视野,明确方向,学习方法,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一个高质量的教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