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辞典读后感

04-06

读书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 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阅读作品后,好像突然感悟了一些事情。读完之后想必你一定有许多想说的话,怎么才能把读后感写好?推荐一篇与“辞典读后感”有关的文章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如果您需要再次查看此页面请马上收藏!

辞典读后感 篇1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摘抄75句

1、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出自 诗人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就是云。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3、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诗人李商隐《无题》

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就是当时已惘然。——出自 诗人李商隐《锦瑟》

6、此去经年,应就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出自 诗人柳永《雨霖铃》

7、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出自 诗人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8、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出自 诗人曹雪芹《红豆词》

9、都道就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出自 诗人曹雪芹《终身误》

10、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出自 诗人张泌《寄人》

1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出自 诗人柳永《雨霖铃》

12、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出自 诗人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13、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出自 诗人顾敻《诉衷情》

14、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____刘方平《春怨》

15、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出自 诗人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16、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出自 诗人苏武《结发为夫妻》

17、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出自 诗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18、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出自 诗人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19、可怜无定河边骨,犹就是春闺梦里人。——出自 诗人陈陶《陇西行》

20、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出自 诗人陈端生《寄外》

21、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出自 诗人李煜《清平乐》

22、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出自 诗人白居易《长恨歌》

2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____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24、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出自 诗人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25、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出自 诗人晏殊《鹊踏枝》

26、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____郑思肖《画菊》

27、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____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28、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出自 诗人辛弃疾《摸鱼儿》

29、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出自 诗人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30、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31、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出自 诗人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3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3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34、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出自 诗人周邦彦《玉楼春》

35、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____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36、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苏轼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出自 诗人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37、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出自 诗人贺铸《横塘路》

38、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____佚名《上邪》

39、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____佚名《越人歌》

40、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出自 诗人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41、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出自 诗人苏武《结发为夫妻》

42、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43、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出自 诗人张可久《塞鸿秋》

44、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出自 诗人冯小青《怨》

4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____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46、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出自 诗人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4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 诗人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48、苏轼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出自 诗人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49、桃之夭夭,灼灼其华。____佚名《桃夭》

50、问世间,情就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 诗人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51、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出自 诗人晏殊《玉楼春》

52、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出自 诗人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53、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出自 诗人白居易《浪淘沙》

54、相思本就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出自 诗人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55、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出自 诗人李白《三五七言》

56、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就是君。——出自 诗人卢仝《有所思》

57、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出自 诗人欧阳修《玉楼春》

58、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出自 诗人聂胜琼《鹧鸪天》

59、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出自 诗人秦观《八六子》

60、一个就是阆苑仙葩,一个就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苏轼;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出自 诗人曹雪芹《枉凝眉》

61、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出自 诗人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62、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出自 诗人佚名《凤求凰。琴歌》

6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出自 诗人戴叔伦《相思曲》

64、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65、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出自 诗人晏殊《鹊踏枝》

66、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____卓文君《白头吟》

67、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出自 诗人范成大《车遥遥篇》

68、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 诗人白居易《长恨歌》

69、这次我离开你,就是风,就是雨,就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出自 诗人郑愁予《赋别》

70、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7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出自 诗人柳永《雨霖铃》

72、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出自 诗人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73、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出自 诗人朱彝尊《高阳台》

7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出自 诗人文廷式《蝶恋花》

7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赏析

这就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苏轼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就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苏轼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苏轼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苏轼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假如说惠崇的画就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就是“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这首诗写的就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就是把花比作人,也就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就是一个性情中人。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辞典读后感 篇2

死亡大辞典的读后感,来自沪江的网友:一本非常有趣的小百科,老外写书选题总是那么另类好玩。书中最搞笑、最古怪精灵的一种死法可能是“1958年以来有415人死于精液过敏。”有些女人性交后死了,原因是对精液中的蛋白质过敏,使她们的免疫系统产生过激反应。社会生物学家认为,对死亡的尊重,是猿人进化成为人类的一大标志。早期的原始人,我们的祖先克罗马伊人(可能也叫智人吧?),和我们的表兄尼安德特人一样,已经懂得照顾群里的老弱病残,出土的原始人残骸中有一具30多岁“高龄”的老人,他手有残疾,没有同类的照顾,他是无法活到如此“高寿”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给死去的亲人掘墓、作撒花等祭祀哀悼仪式。比较一下,进化环节上一代的猿人,在同伴弥临之际也懂得照顾他,但等他一断气就弃尸扬长而去了。怜悯之心,闪现出早期人性的一丝曙光;尊重死亡,标志人类已有抽象思维,开始思考人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尽管这种生死轮回的观念不科学,只是原始人对人生意义的一种原始蒙眛的憧憬,但却标志着人之所以成为了人。关于人生或死亡的意义,上下五千年已有太多的说辞了——司马太史公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泰戈尔说“使生如夏花之烂漫,使死如秋叶之静美”,麦克阿瑟说“老战士不死,只是慢慢睡着了”,古埃及人造金字塔是因为人生如寄,死亡才是永生……丘吉尔好像说过,伟人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是乏味的,只是关键时刻的灵光一现。许多人的一生,死亡那一刻往往才是他人生的高潮顶峰。就是蝉在地下潜伏了十多年,一出世一钻出地面,在世上活了两个星期,产卵后就死去,生命的意义好像就是在等待死亡。本书如能和漓江出版社所出的《名人死亡词典》搭配着看,一定获益良多。老夫子是问生不问死。那么,看这类书有何益处?明人买了块与墓为邻的地盖屋。有人问他,住在这里能快活吗?回答:正因如此,不敢不快活……

辞典读后感 篇3

多亏了唐诗宋词,多亏了她们使那些古代的大师们不朽的艺术和精神,几千年来才有了悠久的历史。进入唐诗宋词,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神奇而迷人的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

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古朴雄浑的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涣,闲静谈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奇诡璀璨的李贺,精巧艳丽的温庭筠,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恍惚之中,我也成了一名典雅的古代儒生,微风拂动我头上淡蓝色的逍遥巾。我坐上一辆古旧的马车,“吱吱呀呀”而去,驿道两边是一片火红的枫叶,把我的双也映照得微红,叫我怎能不停下车来望上几眼?“小令樽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夜色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衢上越走越远,而红楼之上酒兴正浓。

箫是精美的玉箫,灯是华丽而珍贵的银灯,有**流淌

独爱唐诗宋词,独爱其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古雅的诗歌意境,独爱一个个不羁的灵魂。可与之携手同游,可与之相对品茗。无论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还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渭城客栈,无论在“花市灯如昼”的元夜,还是在有“暗香盈袖”的黄昏,或笑、或泣,或长歌、或短叹,或无语徘徊、或滔滔不绝,都是那么令人难忘。

以前读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脑中一片空白。如今,人到中年,在经历了一些世情之后,又回来阅读,逐渐意识到其中的一些含义。

当晏殊在园中的香径上徘徊,用老酒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他怎么知道几千年后我还能读到呢?又怎能知道我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境去品味去咀嚼它?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沧桑,这就是所谓的历史,这就是所谓的命运。

我还觉得,这份沧桑之感,并非建立在“生命无为”的悲观基调上。相反,它是人对生命的自我意识。它教会我珍惜生命,了解生命,更爱生命。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事物正在不断地遭受抛弃。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使心灵愈来愈贫穷。面对今天的生活,我们的心在疼痛,我们在受苦:

噪音、污染、人为轰炸、腐败蔓延、生态失衡的人们,作为一台动力十足的机器,在复杂的人类体验中无休止地旋转

好不容易觅个闲时,吟吟唐诗,读读宋词,在月色花影之中超越现实,进入那个理想的古朴纯美的世界,灵魂便找到了一个临时的寓所。有时候,我们是多么向往那种生活啊:归隐于一片“层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在燕子对月亮的喃喃细语中,汲泉煮茗,但觉人淡如花,一身宠辱皆忘。

或者置身于一间“深深深几许”的庭院,绿柳如烟,院门萦雾,枕一帘幽梦,带半身闲愁,想想那些风-花雪月的事情……作为渗透着人文精神的唐诗和宋词,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必将使更多的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她还必须让我们对生活的道路投以怀旧的一瞥。

读唐诗宋词,要用眼睛、心灵、生命去读。

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二)

品唐诗,其实就是一次心灵的熏陶,当你合上那微微泛黄的书本时,你就会发现,它并不朦胧,并不难以领略,但,他很高尚,很深奥。走近它,其实很简单,来,踏上这“简单”的心灵旅程……

让我们那是你吗?迎着春而来。“万紫千红总是春”,花儿是你甜美的笑;“草色遥看近却无”,绿草是你明亮的眸;“春风吹又生”,和风是你柔顺的发;“春来江水绿如蓝”碧水是你俊丽的嘴。

春之美,即是唐诗美。

走进唐诗,最敬忧国忧民,怀揣天下的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寄寓着他无尽的悲愤,"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达着他深深的忧虑,"三吏""三别"充满着他的血泪般的控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飞扬着他的美好夙愿。曾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雄心,品尝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激动惊喜,"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的悲凉与无奈;也曾享受过"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欧日日来"的闲适与清心;沉浸在"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念中,忧伤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的叹息里。

起起伏伏的人生,曲折出一个千古流芳的"诗圣"。

走进唐诗,走进一个充满人性魅力的灵魂。走进催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怅然若失,走进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旷达胸襟,走进李贺"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奇崛诡魅,走进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隐隐沉痛,走进柳宗元"孤舟蓑莅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与寂寞、"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望眼欲穿的愁苦,走进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千古情义、"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的相思之苦,走进元缜"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苍凉与厚重,走进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刚正与忠心,走进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走进唐诗,一颗心似于平平仄仄的浪朵上行舟,领略天高云淡,倾听天籁之音,感受历史沧桑。

走进唐诗,一颗心便如轻轻迎风而翔的风筝,穿越历史长空,亲近着一颗颗厚重深远的心灵。

走进唐诗,我感到充实和满足,我的生活在体验中升华;

走进唐诗,走进一种别有洞天的境界,人生在经历中丰实;

走进唐诗,我今生永远的追求!

那份坚贞与痴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诗让我读到了苏东坡的粗犷豪迈;“多情自古伤别离,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这首诗让我读到了柳永的多情怅惘;“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诗让我读到了李易安的慵惓情思;“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首诗又让我读到了杜牧兴趣盎然、优雅恬淡的心境。

古人有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怎样的环境里,造就的是怎样的一个人。

对于诗词歌赋,从儿时起就觉得这里面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每读完然后自我评析,便因氤氲其中而感到由衷的陶醉,似乎是神魂颠倒,伴随着“为伊消得人憔悴”,觉得“衣带渐宽终不悔”。

然而,读诗读词不仅是享受心灵的洗礼,更是体验人格。

辞典读后感 篇4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是一本书,我们看看下面的.资料,了解一下吧!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中华诗文鉴赏典丛。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继承发展,影响着世界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瑰宝。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它们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长久地为人民所赏爱,如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作者简介

傅德岷,四川崇州人,重庆工商大学教授、散文理论家、作家。已出版《散文艺术论》、《散文创作与审美》、《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新时期散文景观》、《新时期散文思潮概观》(主编)、《中外散文纵横论》、《外国作家论散文》、长篇小说《魂荡华蓥》、散文集《旅韩随笔》、主编《巴蜀散文史稿》、《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中华爱国诗词散文鉴赏大辞典》、《新时期散文百家传略》等著作2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曾于1991年被邀去韩国参加“国际散文研讨会”。后有两篇论文、两篇散文被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发表。现为中国作家学会会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重庆市首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带头人。

目录

前言

篇目表

正文

唐诗篇

宋词篇

附录

唐诗名句索引

宋词名句索引

辞典读后感 篇5

岁月的河流把无数文化带走,但唐诗却成为经典,经久不息。家中书架上的《唐诗鉴赏辞典》,我已翻阅数遍,但每次打开,心里还是像第一次拿到时那样激动、欣喜。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年来一直为人民传颂不衰。其中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作诗的人。唐代诗人写诗风格、内容各不相同,有描绘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的,有展现粗犷豪迈的塞北边疆的;可想象,可叙事,可回忆,可托物言志,可借物喻人……但无论如何,都能让读诗的人心生感触……

我最喜欢的诗是《登鹳雀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里诗人运用了极其朴素却又对仗工整的语言,把落日西沉和黄河入海两个壮丽景色展现在读者眼前,还将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进短短十个字中,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而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把诗再次升华。这首诗看起来是写出登楼的过程,但后两句表明了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也让读者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一个过程呢?我们也将在不久告别母校,告别老师和同学,到新的集体,开始新的生活。当我们到达小学生活的终点时,你是否会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地“登上另一层楼”呢?还是说会半途而废或满足于现在一点点的成就呢?人生之楼是没有顶端的,只有通过我们坚定的意志和不懈地追求一步步向上攀登,从中获取启示,得到教训,汲取经验。这样才能看到更美的景色,“登”出最好的人生!

辞典读后感 篇6

《辞典读后感》

辞典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种语言中的单词、短语、成语和俚语等等。但是你是否曾想过,辞典并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工具,而是可以让我们思考并获得更深层次的启示呢?本文将详细探讨《辞典读后感》一书,从中探寻这种神奇的魅力。

首先,这本书描述了辞典的多种形式。不仅是我们日常口头交流经常使用的简单词汇辞典,还有词源、同义、反义、专业术语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辞典。此外,作者还介绍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辞典和语言学习方式。通过深入了解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方式,增强语言理解能力。

此外,在描述辞典的同时,作者还向读者介绍了很多关于单词和短语背后的故事。比如说,为什么罗马数字“IV”代表数字“4”,为什么“top drawer”是用来形容高品质和高级的东西。这些故事不仅有趣,而且让我们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单词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此外,本书还深入探讨了语言的演变和发展。它介绍了拉丁语、希腊语等古代语言的用法和含义,以及这些语言对于现代语言的影响。它还描述了英语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发展,以及一些非英语国家中流行使用的英语单词和习语。通过这些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发展和随时间而改变的用法。

最重要的是,《辞典读后感》鼓励我们思考词汇和语言的背后。每个单词背后都有故事,而每个语言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文化。学习有关辞典和语言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本身,而且可以增进我们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欣赏。

总之,《辞典读后感》一书深入介绍了辞典和语言的多样性与奇妙。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文化,并鼓励我们思考背后的故事和历史。在一定程度上,这本书鼓励我们去探索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去欣赏并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辞典读后感 篇7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辞典

概述: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的另一朵文学奇葩,首先兴盛于北方地区,所以又有“北曲”之称。

内容

囊括了唐、宋、元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最有代表性的唐诗、宋词、元曲千首传世名篇,既有对字、词、句的注释,又有对整篇作品的风格、手法及意境进行评价的“鉴赏”。数十位中国古典诗词专家学者注疏赏析,点晴之笔令人拍案,偶得之意回味无穷;方便您在阅读思考之余信手记录下灵感与思想的火花。

唐诗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的文化产物,也是我国古典诗歌达到的全盛时期。产生于这个时期的.诗歌唐诗,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水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宋词是词学鼎盛时代,百家争艳。三百多年间,上自帝王将相,文人学士,不至草民百姓、渔樵道、倡忧艺妓,无不对此种的艺术形式倾心挚爱,形成全社会填词、唱词、阅读和欣赏的广泛风采。词的题材内容日益深化,艺术形式渐渐完善、创作技巧不断提高,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家和大量优秀作品,迎来了词的黄金时代,为中国文学史谱写了崭新的篇章。

元曲在元代是一种音乐文学,即是歌曲的唱词,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歌谣俗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是从金元时期的城镇中成长繁荣起来的,其作者大多数是中下层文人和民间艺人,演唱者则多为勾和拦歌妓,具有浓郁的市井色彩,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与《唐诗》、《宋词》达到同等高度的一种伟大的文学体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元曲的体裁广泛,内容丰富,于当代诗词作品相比,更加关注这个人的感情表达,更加坦率地表述对人性的追求和现实。隋树森先生所编《金元散曲》、是目前最为完善的金元散曲总况,包括了元曲中小令,套数等各种形式的宫调和曲版,是阅读欣赏元曲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最佳资本。

辞典读后感 篇8

岁月的河流带走了无数的文化,但唐诗却成了经典,经久不衰。家中书架上的《唐诗鉴赏辞典》,我已翻阅数遍,但每次打开,心里还是像第一次拿到时那样激动、欣喜。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唱。其中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作诗的人。唐代诗人写诗风格、内容各不相同,有描绘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的,有展现粗犷豪迈的塞北边疆的;可想象,可叙事,可回忆,可托物言志,可借物喻人……但无论如何,都能让读诗的人心生感触……

我最喜欢的诗是《登鹳雀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这里,诗人用极其朴素而工整的语言,在读者面前展现了落日和黄河入海两大壮丽景色。他还把上下、远近、东西南北的景色编成了短短的十个字,使画面十分宽广。

而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把诗再次升华。这首诗似乎是一个写作和爬楼梯的过程,但最后两句话显示了诗人的进取精神和远见卓识,也让读者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邃哲理。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一个过程呢?我们也将告别母校、老师和同学,在新的集体中开始新的生活。当我们到达小学生活的终点时,你是否会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地“登上另一层楼”呢?

或者你会半途而废,或者满足于现在的小小成就?人生的建设没有巅峰,只有通过我们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追求,一步步攀登,才能得到启迪,吸取教训,吸取经验。这样才能看到更美的景色,“登”出最好的人生!

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不断获得生活的积累,这包括读书、工作、娱乐、交流、以及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等,你需要随时将这些存储在大脑中,并在字里行间中应用。终身学习是不断创造优秀作品的源泉。

辞典读后感 篇9

读完《学校班级体建设辞典》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让我深刻的明白了班干部的特点及班干部和成人班干部的不同之处,班干部能力培养方法……。

一些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解。当好一名好的班干部,不仅要要学习优异而且要具有责任感,集体感,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班干部。当我们选择班干部要具有以下的特点:班干部及时领导者,优势服务员,领导社会的服务。干部在班级里处于领带地位,担当者计划,组织创建班集体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要首先肯定干部的领导地位,实实在在的把他们当做干部,依靠他们去领导创建办集体的工作。班干部的领导过程就是服务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他们在建设集体的过程中,比同学要操更多的心,做更多的工作,为同学也是给自己创造了更好的自我教育的条件。

作为一个班干部我们也要被养自己的能力,培养能力的具体方法及内容,内容主要有:①帮助干部学好功课②培养干部的优良品德③提高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④进行有关技巧的训练。方法主要有:①在工作实践中锻炼②组织多样化小组,让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都当好满意的角色③组织实地观摩④参加集中培训。培养干部还要注意:①严格要求不护短②耐心帮助不急躁③大胆放手不包办。当然,做好一名优秀的班干部,也要有着好的语言组织能力。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着一个好的纪律性,纪律在个体身上的具体心里表现,是纪律要求转化为个人的思想和纪律性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纪律是社会或集体向人们提出的行为规则要求:纪律性则是人们接受或不接受纪律要求的思想和行为的表现。作为学生我们要遵守课堂纪律,课堂纪律它反映课堂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并受教学任务要求的制约。为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实现教学任务的条件之一。亦而稳定学生情绪和加强行为的自我控制,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学生自制能力的加强以及学习任务的安排能引起学生兴趣,则为其形成的最佳途径。

通过学习《学校班级体建设辞典》让我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让我了解到了怎样培养一个好的班干部,怎样造就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从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