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革命读后感

04-23

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我们会有许多想法。 读懂文章传达的情感和感悟是书写读后感的前提,写作品读后感时该如何动笔呢?想了解“教学革命读后感”编辑帮您搞定,愿本文对您有所助益敬请收藏保存!

教学革命读后感【篇1】

2011.9.

读完《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我深深地觉得,“教学革命”是蔡林森多年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之谈,凸显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拳拳之心。

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掌握教材

蔡林森认为,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坚定地树立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观念,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前提。只有树立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基础教育才能实现大众化教育和成功教育,而不是精英化教育和淘汰教育。周国平说:

“一切教育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归根到底都是自学。”蔡林森也有一个“5828”论断。他说,一般传统的课堂,至少有50%的时间是无效的,80%的学生对教材要求是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20%的学生对80%的教材内容也是可以通过互教互学,或教师点拨学会的。

因此,我们必须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好。

克服传统教学中的越俎代疱。经过多年实践,蔡林森和洋思初中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到达永威后,蔡林森继续为不同学科、不同班级、不同基础、不同环节的学生推广这一教学模式。

在小学,他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原理,在数学、常识课教学中实行了“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的“四个一”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课教学中采用了“比读书、比写字、比说话、比当堂完成作业”的“几个比”教学模式。每一个“比”都是一次“先学后教”。

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所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总是在某种场合适用,某种场合不适用。但其精神实质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传统教学中老师的越俎代庖,这些都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好的课堂应有学生全过程参与。洋思的课和永威的课并不好看。1999年的时候,周德藩就曾评价说:

“洋思的课不中看,但实在、实惠、管用。”蔡林森曾明确提出:自主学习不能“轻轻松松”,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学习不能“扔掉书本”。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传统的评课也只注重评“教”。蔡林森认为,效果是评课的唯一标准,效果好的课就是好课,效果好的标志就是全过程让学生积极自主学、合作学、**学。这里的影响不仅包括知识的要求,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它不仅包括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阶段效应,还包括课堂的最终效应。

以责任制为核心建设管理制度。蔡林森教育思想就是大家熟知的两句话,一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二是“教书育人责任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8个字极为简单、朴素,但要变成行动,却异常困难。

在永威,蔡林森每天都要亲自上阵听课评课。洋思只是一所初中,永威是一个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系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他依次听课、评课。

我每天听四五到七八节课,几乎一年一天。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以责任制为核心的严格管理制度,以蔡林森为核心的团队整体的奉献精神,这四者的整体熔铸,造就了洋思的奇迹。将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应用于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可能会收到暂时的效果。但要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发展,必须把四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掩卷凝思。在我耳边,不时响起的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素质教育的热切需求;在我的脑海,不时萦绕的是钱学森的沉重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我的身边,不时发生的仍是“满堂灌”、“题海战”、“疲劳战”和“消耗战”;在我眼前,不时有六个大字。

这六个字是我对蔡校长新作研究的最大收获。我相信他们也是蔡校长最大的声音:教学必须是革命性的!

教学革命读后感【篇2】

二曰“静默法” :闭上眼睛,安静地坐着,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人,一安静,思想就活跃起来,你越是想静下心来,一天的事情就越是蜂拥而至。

这些跳出去的东西往往是与心有着深刻联系的东西,有思想的东西,以及值得记录的东西。

管老师的这种“内视”法,值得我们借鉴。那就是让构图成为灵魂的镜子,在镜子里看到生命,在镜子里看到生命。

管老师这样阐述“内视”的意义:它依傍的不是眼睛,更是心灵;他关注的不只是外在的事物,更有丰富的内心。不管事情有趣与否,都值得记录下来。归根结底,决定因素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心灵的感受。

这是指教育的本质(构成的本质):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心灵的发展和人的灵魂的培育。就作文而言,经历的同样的事,为什么有的同学滔滔不绝,有许多话要说、要写,而有的学生却觉得无话可说、可写,关键在于能不能、会不会将外在的客观事物转化为内心的主观感受,有了内视的习惯,就像给生活安装了一面明晃晃的镜子,镜子里毫末可见,镜子里的自己格外清晰,喜怒哀乐都可以回味,都可以表现。

学会了内视,就会觉得写作天地无穷宽旷,就会发现生活真的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字不竭的源泉,就回去关注自己的丰富的内心世界,把心灵的世界捕捉下来,呈现出来,就会觉得写作是与自己的精神世界相呼唤的,作文源于生活,直达心灵。

从《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我看到了一个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管老师,更看到了一个乐观、勤奋、上进、探索,会培育生命的智者。

教学革命读后感【篇3】

一、“先学”,即学生看书(读书)、检测;

二、“后教”,即学生更正、学生讨论、最后教师点拨;

三、“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在这三个环节之前,有一个一分钟左右的辅助环节。辅助环节包括: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辅助环节就像高速公路的“引桥”,主要环节好像“高速公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给了老师们具体的操作方法,让老师灵活运用,上新课程改革的课,教学生学,让学生发挥好主体作用,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结构的实质是:全过程学生自学。

“先学后教”的可贵之处,在于让学生走在教的前头,让学生先探索,先体验,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产生障碍,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先学”势必把学生一开始就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成为“后教”的依据及重点。这种教学不是盲目的,不是随意的,一定会使“学教”的理念和原则落到实处。

其实,这一模式,不仅是“先学”,而且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所以“先学后教”不仅是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更是突显和落实教学核心的问题。无疑这是正确的,是科学的,是先进的。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走进桃都中学这三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有一个共识:越是会授课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少,越是不会讲课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多,卓越的教师,更是讲课“画龙点晴”的高手。

因此,要学会正确把握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充分的相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对教材中一些学生能看得懂的知识,不作过多反复累赘的讲解,采用让学生自学探讨、自行实践;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或难以理解的内容,则围绕这些基础知识设计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甚至争论,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目的。变教学为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自我、发现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实现知识的逻辑和应用;引导学生积累、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结合掌握所学的知识,并结合实际问题落实教学目标。因此,课堂练习应注重知识在课堂上的应用,同时兼顾已有的知识。有很强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课外作业旨在使学生复习、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索性。不论是练习还是作业都要本着“精”的原则进行筛选,以帮助学生为目的,做哪些题,为什么做这些题,都应认真设计,确保每一道题都能以一当十,触类旁通。

一、少讲。我觉得少讲实际上是在充分备好课后对自己所要讲解内容的进一步提炼和优化。让重点更加突出,解释更加准确简洁,解决问题更加有针对性。

可以这样理解,老师的工作量是不变的,课前多做了,课上自然就少讲了。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一般有两种:一是讲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二是讲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多,学生不会做的练习题也多,要想少讲就还有个“备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专讲学生困惑和不会的。这一点很多教师做得很不够,所以有很多的自认为该讲之处,一讲就讲多了。

二、精练。老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这一过程的实施需要老师对练习题去芜存精,让学生下笔练习真正起到巩固和提高能力的作用,而不是机械地重复;还需要老师能精心安排,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效率,做到练一题(或几题)掌握一种类型的思路和做法。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习题是被动的、随意的、没有目的的。很多时候,学生做完练习后看不到任何效果。精练与少讲是相辅相成的,讲得多了,学生就没时间练了,学生听累了,想练也投入不进去了,做题很难会细致和富有成效。

三、多检查。检查包括提问、练习题的复查、测验等很多形式。它是最能体现学生掌握水平的,也考察老师的协调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与其说是检查学生毋宁说是检查老师自己。

因为对于出现问题的解决与补救,对学生的督促以及习惯养成教育都是门艺术,就看你是否掌握的纯熟。有的老师提出“三分教,七分管”可以说正是基于对这一环节相当的重视而言的。如果学生检查不过关,测验不及格,甚至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这种情况,那么简单地督促学生再多花时间来背,来重做,我想并不是一个得力的措施,教师要反躬自查,检查也是学生帮助教师提高的一个过程,学生的检查不过关就像内容没听懂一样,有着老师没做到的地方。

收获:学生充分展示、当家作主、幸福快乐的课堂是最高效的课堂!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很多人会说他们很快乐。但我们传统的课堂让学生们被紧紧地束缚住了。这不行,那不行。他们的课堂快乐怎么样?现在如果我们的老师像学生一样在课堂上呆一天,一周,一个月,你觉得快乐吗?我觉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所以,专家们说,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是高效的课堂,那就是让学生快乐、幸福、充分展示的课堂,如何去做,我们的教师当好导演,把舞台让给学生,我们在幕后做好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实践,相信他们,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主阵地,只有这样我们质量才能获得提升,我们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像蔡林森老师学习,学习他的乐于吃苦、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学习他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再也不要发生 “满堂灌”、“题海战”、“疲劳战”和“消耗战”,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真正尝试着运用起来,发挥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只有得到学生的爱、家长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可,才能成为真正的名师!

教学革命读后感【篇4】

清丰县韩村乡孟村中心小学任中娜

我拜读了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受益匪浅。我为他善于钻研、不断创新的精神所折服。整本书都渗透着他的主导思想:让学生学会积极快乐地写作文,创造性地写作文,享受作文。

管老师让学生每天写几句话,写下一件事。虽然动作很小,但效果很好。每日简报有三部分组成:1)日期、天气和心情指数;2)题目;3)记叙或描写和积累素材,它以“放”起步,以“放”为主,但有时也要“收”一下,“收”的内容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作文,有利于班级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以前的作文教学,作文课上,学生要写“一件-----事”或“-----的人”,有的学生感到无从下笔,觉得没什么可写,可作文还得交。因此,学生写不出自己的真情,内容空洞,篇幅短小。并不是我们的学生不会写作文,而是我没有像管老师那样,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事物,积极思考,随时随地写下自己的发现和经验。

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写日记,可是问题又出来了:有一位学生的日记这样写:“下学了,我吃罢饭,就写作业。

做完老师的作业后,我坐在长凳上看动画片。”作为一个二年级的孩子,生活阅历和阅读经历致使他们的语言很匮乏。没有厚积,哪有薄发?

没有丰富的积累,哪能写出好作文来?现在,我们班每个学生都有摘抄本,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让他们都能找到好词佳句,我跟学生一起读报纸,读绘本,把好的句段画下来,摘抄在本子上。我也鼓励学生背诵优美的段落和文章。这学期,我们班背诵了许多优美的段落和文章以及30多首古诗。

我只想让我的孩子跟着我学习一些能力,养成一些习惯。这对老师来说可能更难,但它将使孩子们终生受益。

管老师创建的“写作---发表---对话”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我惊叹:一位老师的点子在他热爱的作文教学中竟这样层出不穷,不断翻新!这不正是我缺少的吗?

我时常把“写作就是为了发表”这个观点讲给学生们,并且我自己也以身作则,经常性地向韩村教育论坛及清丰教育投稿,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表率。我想如果我坚持努力,我的写作水平会提高。管老师成功的背后,是比普通人更多的时间投入,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心态。他是那种把事业当作事业,把问题当作主题的人。

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一天下来,没有什么可记的”。在我们看来,这个问题极为简单,但老师很好地回答了它。

他教给学生两个“绝招”:一是“推想法”, 二是“静默法”。 “推想法”:

闭上眼睛,从早晨开始往后回忆,或者从此刻推移到早晨,一节课一节课的想:今天我哭过了吗?今天我笑过了吗?

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我做错作业了吗?今天我争论过了吗?

今天我学到新的东西了吗?今天我的同桌有什么故事?... 每一个能捕捉到的问号都是值得记录的。

“静默法”:闭上眼睛,安静的坐着,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人。人,以安静思想就活跃起来,你越是想静下心来,一天的事情就越蜂拥而至。

这些跳出去的东西往往是内心深处深为关注的东西,有想法的东西,以及值得记录的东西。此为“内视”。这种方法可以自己尝试,也可以介绍给学生。

只要学生养成内在视觉的习惯,就会发现生活真的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他会更加关注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并呈现出来。生活中的作文是最好的作文。构图的过程就是生命的过程。作文走进生活,生活激发作文。

管建刚老师的魅力不止于此,无论哪位老师读都能从中汲取需要的营养。期望交流!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读后感(二)

刘迎春(20xx年9月)

(注:翻阅整理前几篇文章,感觉过去有激情,现在更理性了!)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作文,试图建立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因此,有意识地阅读相关书籍,是为了寻找自己作文体系的思想**,或是学习他人的经验。当暑假细读完管建刚老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之后,心中思绪万千:

欣喜、钦佩、快慰、明亮、激动……难以抑制。

不甘平庸之心

人生不得意者,十之**。管老师出道之初可谓逆境重重:没有拿到师范毕业证,生病没有了分配,又回到农村,在一所小学任教自己最不愿意,最不得心应手的语文。

但他并没有舍弃自己,而是用文字来表达生命,表达自己,从而获得尊严,找到生命的价值。只要有心,终有一条自己的道路!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

敢于挑战权威之胆

管老师发起的作文教学革命,直接面对着教材、教学的权威和考试的考验。正如他所说,如果做不好,他就会陷入革命的境地。风口浪尖,没有胆识之人,是不会,也不能弄潮的。

清明之智

面对作文这一块“硬骨头”,这一块“鸡肋”管老师思考了许多,提出了许多见解,也坚持了许多。如,我们一直面临的,如何让学生找到作文的“米”;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何进行有效的训练;如何处理好应试写作与自由写作;如何转变教学形式等等。从这些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管老师不是单纯的实践,而是对作文教学本质的思考和**理论的教学实验。

管老师的某些言论与思考与我心心相印,这些更倍增了我实践的勇气。比如作文有演讲的生命,小学作文教学游游戏性和趣味性

匠心、苦心之情

管老师的《班级作文周报》这一系统匠心独运,选择了一条切身的,切实际的道路。每当我感受到管理老师选课排版、照顾贫困学生、开辟言讲方式等方面的艰辛,我心中就有了敬佩之情。老师这样做,让学生的学习有维度,让学生的生活有深度,这就是学习的好运气,生活的好运气。

管老师这来自田野、来自大地的质朴实践为孩子、为自己铺洒了一条幸福之路,感慨、警醒之情不能简言概之。

教学革命读后感【篇5】

第一篇:《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读后感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当我收到这本书时,我有点吃惊,因为它就像雨点及时落在我口渴的土地上。我捧着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文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是那样的打动我,似乎它是专门为我准备的一样。

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滋润着我干渴的心田,也让我陷入了沉思》……

面对作文,学生常常感到作文无话可。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很高,但实电视、电脑、书籍、报纸和杂志似乎有很多接触信息的机会和方式,其实孩子的生活体验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好,生活体验也相对单调。家和学校两点一线,即便休息日,家长带着孩子外出游览,但由于孩子们还不太会观察,不太会思考,所以并不能把所看的东西,转化为深刻、细腻的精神体验,从而为写作提供生活的源泉。

而且,孩子们总是看着身边的人和事。他们的注意力大多被繁重的工作所压制,被新事物所吸引,很少被观察、思考和体验。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管老师的“内视”法,值得我们借鉴。也就是说,让自己像一面心灵的镜子,用镜子来审视人生,并在镜子里仔细地审视人生。

管老师的“绝招”一是“推想法”:闭上眼睛,从早晨开始往后回忆,或者从此刻推移到早晨,一节课一节课的想:今天我哭过了吗?

今天我笑过了吗?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我做错作业了吗?

今天我争论过了吗?今天我学到新的东西了吗?今天我的同桌有什么故事?

... 每一个能捕捉到的问号都是值得记录的。

二是“静默法”:闭上眼睛,安静的坐着,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人。人,以安静思想就活跃起来,你越是想静下心来,一天的事情就越蜂拥而至。

这些跳出去的东西往往是内心深处深为关注的东西,有想法的东西,以及值得记录的东西。

这就是“内视”,是一个写作学、作文教育学的重要概念。管老师这样阐述“内视”的意义:它依傍的不是眼睛,更是心灵;他关注的不只是外在的事物,更有丰富的内心。

不管事情有趣与否,都值得记录下来。归根结底,决定因素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心灵的感受。

这是指教育的本质(构成的本质):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心灵的发展和人的灵魂的培育。就作文而言,经历的同样的事,为什么有的同学滔滔不绝,有许多话要说、要写,二有的学生却觉得无话可说、可写,关键在于能不能、会不会将外在的客观事物转化为内心的主观感受,有了内视的习惯,就像给生活安装了一面明晃晃的镜子,镜子里毫末可见,镜子里的自己格外清晰,喜怒哀乐都可以回味,都可以表现。

学会了内视,就会觉得写作天地无穷宽旷,就会发现生活真的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字不竭的源泉,就回去关注自己的丰富的内心世界,把心灵的世界捕捉下来,呈现出来,就会觉得写作是与自己的精神世界相呼唤的,作文源于生活,直达心灵。

从《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我看到了一个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管老师,更看到了一个乐观、勤奋、上进、探索,会培育生命的智者。

第二篇: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读后感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读后感

潘美香我阅读了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系统》,对于管老师的作文教学指导方法充满了敬叹。在此之后又有幸聆听了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讲座,更是感触颇深,对于管老师指导学生作文过程的详细细节更加期望深刻了解。开学后学校领导为我们购买了管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书。

通过阅读,我对管老师的作文教学有了深刻的了解。本文提出了作文教学的骨结构体系、动力体系、动力体系、保障体系、训练体系和理论体系。这六个系统切近当下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感,全书没有什么理论说教之的枯涩呆板,有的是作文教学中实实在在的操作实践感。

管老师是一个能把一件普通的事情做得更大、更长、更深的人。他在教学中处处注意这一点。在教学上,到处都很详细。各种制度都是有条不紊地制定和师是的,这对他所教的孩子是有利的。他的作文教学颠覆了传统偏重于学科知识、教师指导、课堂作文和作业的作文观,创建了“写作——发表——对话”的新作文教学模式,并建立了一整套以《班级作文周报》为中心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我不仅惊叹于管老师作文教学模式的完整性和彻底性,更为其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而欣喜,这对教学实践非常有益。

一、作文是表达的需要

关之琳认为,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演讲,是一种自我表达和交流。文章中这一段话意味深刻“语文教学实践中,首要的不是语言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也不是使人成为使用语言工具的熟练工匠,不应充斥着名目繁多的机械的训练或表面热闹的所谓的语文活动,唤醒他们的语言表现欲和对言语表现的热爱,让煤炭驾驭语言,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和言语创造的乐趣。”为此,管老师创办了《评价周报》,从确定出版日期,到录稿规则、排版细节,从三大动力系统,到十四大助力系统、保障系统、训练系统,以及每一个里面生发出来的细枝末节的注意事项,在此期间管老师那种类繁多催人奋进的金点子,真是周密详尽,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在不停地更新、完善,以期为孩子们创设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关注内心“找米下锅”

管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为了达到目标,想方设法为学生架桥铺路,帮助学生达到目标的信心和决心。自己在教学中曾经也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要让自己有一双慧眼,但大部分学生总是认为实在没什么事情可写,写出来的作文不是无病呻吟,就是生搬硬套。但是管老师的作文教学较好的解决了作文教学的动力问题,为了解决“作文无米”的问题,他教给学生两个“绝招”:

一是“推想法”。闭上眼睛,从清晨开始记起,或者从此刻向前走到清晨,一次想一节课,一次想一节课:我今天哭了吗?

今天我笑了吗?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做错作业了吗?

今天我争论过吗?今天我学到新东西了吗?……——凡是能捕捉到的任何一个问号,就是值得记录下来的事情。

二是“静默法”。闭上你的眼睛,静静地坐着,深呼吸,随便什么。人,一安静,思想就活跃起来,你越是想静下心来,一天的事情就越是蜂拥而至。

这些跳出去的东西往往是与心有着深刻联系的东西,有思想的东西,以及值得记录的东西。他把这样的方法,称为“内视”。他认为“内视”依傍的不是眼睛,更是心灵;关注的不只是外在,更有丰富的内心。

事情毫无意义,值得回忆和记录。归根结底,决定因素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心灵的感受。学生有了真正的内心的真实感受怎么会“无米下锅”?学生发现和积累材料的能力会越来越强,生活意识会越来越强。

教学革命读后感【篇6】

从《小学语文教师》期刊上“认识”管老师,从管老师出版的诸著作中毫不犹豫地选择订购《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从短仅一句的书面精评到钱理群先生长达数十页的详论,让我特别期待“亲临”这场“革命”观摩学习。

仅从“革命”二字作为书名就足以让我感受到一名一线教师的教育勇气和智慧。对于目前这种“边应试边素质”的畸形教育体制,实在太缺少像管老师这样敢想敢做的一线实践家,确实太需要来一场石破天惊的革命来推动作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开卷阅读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革命,心灵为之震动。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提出了作文教学的骨构系统、动力系统、助力系统、保障系统、训练系统和理论系统。这六个系统切近当下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感,全书无理论说教之枯涩呆板,有操作实践之鲜活可感。管老师的作文教学颠覆了传统偏重于学科知识、教师指导、课堂作文和作业的作文观,创建了“写作——发表——对话”的新作文教学模式,并建立了一整套以“班级作文周报”为中心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

我不仅惊叹于管老师这套作文教学模式的完整、周密,而且欣喜于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实在非常有借鉴作用。

在阐述其作文教学的系统框架和价值观时,管老师从两个方面使我受益匪浅。一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趣味性与游戏性。趣味和游戏是小学教学不可或缺的元素,小学教师都会有此共识,但管老师的难能可贵在于把这趣味和游戏在作文教学中灵活渗透并持之以恒地坚持。

管老师说得好:“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大都不是写作本身,而是来自教学的呈现方式。”天生对写作感兴趣的学生有,但很少,因此,如何“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文的有趣、作文活动的丰富诱人,以及卷入其中的作文生活的精彩”,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为管老师作文教学的着力点,也是管老师作文教学的成功之处。

管老师会在具体操作上不断想出“花样翻新”的“金点子”,这在保持学生对作文的热情和新鲜感上至关重要,因为儿童是最容易“喜新厌旧”的。在这方面我也有所体验,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我利用“采蜜本”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制定了奖励方法。这一举措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非常有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开始厌倦了每天反复采蜜。有的学生变得有点麻木,就项作业一样要完成,没有了原来的热情和兴趣。

这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但主要是我没有再花心思在如何“花样翻新”上。

第二点让我非常敬佩的是:管老师的作文教学坚持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理念和做法。“差异是教育中不可回避的真实存在。

”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差异。我很赞同管老师的观点:“教育的目的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在各自发展的基础上拉大个体间的差异,有差异,才有人的五彩缤纷。

”“总希望每个学生每个方面都一样地好,一样地出色,这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也是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发展每一个学生”应该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因此,管老师从来不回避班上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在《班级作文周报》的选稿时管老师会做到各类学生都兼顾,而且特别关爱中后生。

在当前教育向功利主义渗透、注重成绩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意识和实践令人钦佩。

一本好书不仅值得精读、细读,还宜置于案头常翻常阅,《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待到将书由厚读薄之时,书之精华乃为读者吸收,并为己所用,发扬光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