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读后感(收藏六篇)

04-25

学习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需要进行写作文。作文,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字表达能力,善于总结记录能写出好作文。写好作文的过程通常是怎样的?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课堂教学读后感(收藏六篇),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1

研究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换个角度说,教师要扮演好上述的各种角色,还必须是心理医生,要时刻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消极的学习心理,战胜各种心理障碍,合理有效地将教育心理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1.重视第一印象的作用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对事物整体印象的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老师在课堂上第一次讲课时的外貌、衣着、言行举止、写作往往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新老师的第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就会七嘴八舌评头品足。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教师如果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就能大大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试想如果学生一开始就对你印象不好,那么你一到课堂,学生就反感,那么这节课就算你很努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了。

我们不能因为糟糕的“第一印象”而失去让学生喜欢教师、从而喜欢上这教师的课的可能。我们应该重视这个“第一印象”,别忘了人们认识事物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 此外,教师应该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的形象,要善于抓住学生 “爱屋及乌”的心理,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成了自己喜欢的人,也希望自己成为老师喜欢的学生,于是对教师教的课也就产生了兴趣。

2.多采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用系统的步骤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教学法是以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最适合于重述、关联和实现三个学习层次。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各种问题,使学生有兴趣集中学习、思考和参与讨论。

恰当的引出问题情境有两个特点:①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新发展区,学生能够期待并达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②有一定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知识。

问题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充分体现了当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因此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知识分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集中上课时间不超过30分钟,时间调查显示,只有15%的学生集中上课时间超过30分钟。这些数据充分表明,20-30分钟的浓度限制是客观的。那么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就要考虑周全,不要认为抓紧40分钟时间将所有知识点全部灌输给学生就可以多传授知识给学生,实际正好相反,由于学生后面10分钟已经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也就不能再接受那些内容。

考虑到接受限度的存在,最实用的方法是对知识进行分解,为每节课准备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动脑巩固通过课堂练习所学到的知识;给每节课留点时间做以下事情:①学生的问题,老师的答案;②老师的问题,学生的答案。这种双向提问的互动式教学,可以解决学生在最后10分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提出本课不懂的内容,进一步掌握刚刚学到的新知识。

实践证明此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明显。

4.从获取知识的感官出发,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83%的人类信息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也就是说,如果你能看、能听、能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得的信息量要比一个听力老师好的多。例如,教师可以将抽象的、难度较大的课程制作成课件(动画效果更好),并利用视频、投影、计算机系统软件、课堂实验等手段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运用电教**通过图象、声音来表达教学内容,使客观事物的形、声、色直接刺激于学生的感官,使枯躁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从而变“死学”为“活学”,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适当运用电化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情感和兴奋点,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此外,从学生的学习心理来看,教师还可以采用示范教学法、启发式分析法、文本指导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关爱,创设“情趣式”的课堂氛围,创设“实践能力”的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2

当我浏览《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这本书时,真是使我眼前一亮,这本《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可分为五大局部:理念与行为交融篇、数与代数篇、空间与图形篇、统计与概率篇、实践与综合应用篇其实,在这五个局部中有55个小细节,每个细节都有针对性地**在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中,使我读后有了很多的思考。

在本书的魅一个细节中,我们力求使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明了,让数学课堂散发出数学的独特魅力是数学教学应追求的境界。因此,只有在数学课堂上追求更高层次的朴素务实,才能彻底解放学生,充分展现教实的教学个性,为学生提供持续不断的教学动力。

现在自己面对这套实验教材,又应如何设计出精彩的引入,有时真的好困惑,而看了在理念与行为交融篇的细节14《如何让你的新课导入叫好又叫座》中,从中知道在教学中,我们如何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呢?一般来说,导入的类型有:①从熟悉的生活和经验价值中导入。

② 从生动的故事介绍,激起兴趣,清晰的理由升华。③设疑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意识。④从比较导入入手,激发学生求异思维。

⑤ 从动手操作开始,可以调动各种感官,促进自主学习。⑥从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启动认知。虽然导论的形式远不止这些类型,但笔者从这一细节充分了解了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设计出一套能够很好地体现编写理念、原则等的实验教材。

不过,从另一方面也明白设计导入必须因人、因时、因地而变,可是不论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获得好的效果。

一句话,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到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并不容易。

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3

《课堂教学艺术》读书心得一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感展现于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犹如艺术家,把最真实的知识艺术性地教给学生,使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感。

无论上什么课,如果让学生时刻绷紧脑筋、毫无轻松之时,绝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在课堂上,如果能让学生轻松愉快、贴近学生实际,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出发点,结合文本进行教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他注重引导人们发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迫使自己积极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引导人们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逐步获得真理和知识。

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数学教学亦是如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教学风格,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的重要因素。要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要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以学生为本,把逻辑性强、理论性强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呈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中去。

《课堂教学艺术》读书心得二

打开书柜,抽出一本几年前买下的书《课堂教学艺术》,想着今天的教育形势比那书所写的时候有了很大的变化,打算扔掉,我却及时被《序》里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话给吸引住了。

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胜任教学,这只是掌握了材料。材料多固然好,但还要求有极大的技艺来合理地利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

于是我再次看了这本书,它是教育工作者湛蓊才前辈所写,他独特的方法、精练的语言,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一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再次阅读也有新的收获与体会。

就如我们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沉闷的`气氛,或者学生爱讲话,捣乱课堂纪律都会把教师折腾得心浮气躁、筋疲力尽,于是接下来的就是开口大骂,结果学生受责心情欠佳,当然换不起兴趣,同时,教师自身也更加苦恼,噪子又受伤了。因此,此书介绍在这个时候应当作出适当的艺术调节,促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这种方法的使用被称之为调节的艺术。当讲授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可以用故事调节;为了加强双边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适当运用练习来调节;有时新概念、新内容较多,学生容易应接不暇,力有从心,可以先复习旧知,以调节紧张的思维,使讲授能进行下去;每当讲到一定时候,有些学生难免会注意力分散,教师及时提出问题,便能使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另外,幽默在教学中能创造活跃的气氛,启迪学生的智慧,也可适当运用

调节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教师仅是为了追求生动,讲课时只知把格言、故事等一个劲地往学生那里塞,为调节而调节,结果不仅使学生有画蛇添足、重复啰嗦之感,而且往往喧宾夺主,冲淡主题。因此,运用之秒,存乎一心,调节要以说明原理、变换气氛、平衡心理为度,只有把握了这个度,才可以说是真正掌握了调节的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除了调节的艺术,还有应急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批评的艺术、乐学术、超人术

言之有理,道之于行。这本书里介绍的各种课堂教学艺术都各具特色,各有道理,然而,能否真正成效还得靠我们自己去实践与运用;能否把我们的教育事业推上新的台阶,还得靠我们不懈的努力与进取了。

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4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万宁海之南实验小学 占阿娜

小学科学

【内容摘要】科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阵地,怎样让科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们要更关注情趣、真实、心灵、智慧;有效的措施则是:课堂要有效地互动,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要有真切地体验,学生要大胆地创新。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教学预设、课堂评价、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引领、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

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是指教师遵循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有关于科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从教与学自身的属性揭示教学内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开展的活动。

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主要考察活动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有效率则是重点考虑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而有效益则是有效性最高体现,是在保证效果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从教师的角度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的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要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目的有以下几点:

一、实施小组合作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

小组合作是科学课常用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小组之间成员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达到掌握知识,活跃课堂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取长补短,同时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在小组合作的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启发学生去探索那些单独不能解决的、但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去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明确分工,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全程作适时引导,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小组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有效课堂的人本性

人本性是有效课堂属性。教学的对象是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全面主动地发展,促进人性价值的提升。有效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发现,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课堂的交往互动充满了民主平等理解关爱的氛围,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己亲自去探究找结果。

有效课堂的人本性还包括对教师个性特点和教学方式的尊重。尊重教师创造性劳动,尊重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独特理解,鼓励教师异构课堂,发展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

2、有效课堂的发展性

发展性是有效课堂的本质特征。学生有发展,教学方可算有效。有效课堂是包括差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获得应有的发展。有效教学是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中有提升;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习得,情感等方面有发展。教师有新的发现和经验的积累;学生的知识学习从知少到知多,技能从不熟练到熟练,情感由不喜欢到喜欢。师生在课堂学习生活中都有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有效。对于差生而言,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步就是发展。教师要致力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这是有效课堂发展的价值追求。只有少数人发展的课堂,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发展特征包括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差异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有效课堂的层次性

课堂的有效性是个相对的标准,不同的教学理念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教学有效标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注重人的社会属性的同时更强调人本属性,强调人的自我需要,自我感受和自我价值的提升。学生不是掌握知识的工具,而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的课堂生活就是学生生命发展的历程。因此,课堂教学就应该担负起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的职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要极力地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质疑、假设、试验、印证、推想、会通、分析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探求真理的泉源。” 这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挥。

一.提出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引领方向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开放性的问题所引起的必然结果是猜测的多样化,它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学生的回答就产生了“可能是这样,可能是那样的”的结果,学生在试图对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下,产生了却越来越多问题,思维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活跃,进一步产生对问题探究到底、弄清真相的冲动。这时教师的适时引领至关重要。

在《植物的生长靠什么》一课时,学生提出了有关绿豆芽的生长许多要探究的科学问题。

生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水分吗?

生2: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泥土吗?

生3: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通风吗?

生4:天气冷热和绿豆芽的生长有关系吗?

生5: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生6: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温度吗?

生7:绿豆芽的生长需要肥料吗?

生8:绿豆芽的生长需要喷洒些农药吗?

……

学生提出的有科学探究价值的问题可能有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的科学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找出适合研究的问题。

问题一: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水分吗?

问题二: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问题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温度吗?

引导学生思考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探究。因此要求每一小组从中选择一个本组最感兴趣的、最想研究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避免科学探究的盲目性、随意性。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究引领方向。

二.激发兴趣,创设条件,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空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首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在四年级上册《热传导》一课中

首先出示杯子相同、水位相同的两杯水,比较哪个杯子里的水的温度高。

板书:杯子相同、水位相同,冒出水蒸气多的温度高。其次出示水位相同,温度不同的两杯水,温度是如何传导的? 板书:水位相同,杯子里的水是从高温传向低温物体。

又如,在教学《叶里的“加工厂”》一课时,教师用几片很普通的叶,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学生看到各式各样形态各异的叶子后,跃跃欲试,都想自己能够用手摸一摸,亲自拿在手里看一看,这样参与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就更加强烈。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生活动安排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作为探究学习活动主体的小学生,对纷繁的科学世界会产生无比的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安排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要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给他们更广阔的探究空间。

三.激活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

探究性课堂的有效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课堂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和时间,不断激发学习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体主观的能动性和创造精神,通过自主习得,自主研究,自主创新,以促进自身科学素养的发展。在《热传导》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玻璃棒、小木棍、竹筷、塑料尺、细铝棒、细铜棒、细铁棒等材料,学生观察材料后就提出:是不是所有的固体材料都能传热?金属材料传导热的本领一样吗?这一实验完后,学生从这一实验结论中引发了联想:液体、气体是不是也有热传导的本领呢?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自主学习的欲望越强,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越能得到培养。

在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选择的材料必须是发声时能看到振动的物体。我们为学生准备了皮筋、锣、金属薄板三种物体,使学生研究时要用拨、敲、抖不同方法使三种物体发出声音,从中找到物体发出声音的共同特征。当学生提出有些物体发声时并没有看到物体振动时,老师在仪器台上准备了鼓、音叉、有水的培养皿、豆子、泡沫塑料小球等材料。让学生自行选择材料继续实验。这些材料有助于学生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本质的规律,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

四.交流质疑,对探究结果进行总结核实

由于探究性学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获得更正确的认识等。这种客观开放精神的形成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得到。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后,首先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统一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在交流过程中,常会因意见不同产生争执,此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如:你的观点是这样的,我们再来听一听别人的观点好吗?探究性习首先在西方发起,而我国对此并无系统介绍,人们从零散的资料中很容易获得这样的印象: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来学科学,是只重视过程不重结果。这种提法无疑对过去那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具有补偏作用,但却又走入了另一极端。事实上,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离不开先前探究活动的结果,要以其所得出的知识为基础,所验证的理论作指导。加捏的学习条件理论指出,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任何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没有知识作基础或不获得知识的学习是不存在的。由此可见,探究学习不轻视也不能轻视结果。探究过程与结果是不可分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科学方法寓于科学知识之中,是知识的内核与脉络。因此,我们既要重视探究的构成又要重视探究的结果。

五.关注细节,发展科学素养

在一次科学课实践的课堂上,有一个小组代表总结发言。他说的有明显错误但是当时并没有同学指出或更正。课后我调查了好几个同学,原因是刚才发言的同学成绩非常好使得他们不敢质疑。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不能仅仅拘泥于形式,要从真正意义上让他们再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长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探究性学习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

上海教育出版社

2、《课堂管理的策略》

教育科学出版社

林萍

3、《课堂学习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卢敏玲

庞永欣

植佩敏

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5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

第一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第二篇: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第三篇:当代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第四篇: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实施方案第五篇:《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今天,又拿起了《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这本书这是我上学期买的书了。该书介绍了目前活跃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特级教师的课程设置和特色教学。从书上不但欣赏到了这些名师的风采,而且许多名师的理念可以说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身为人师的方法,确实是一本小学语文老师的好读本,受益匪浅!

看这本书收获的不仅是名师的一些经典教案,还有他们平时的一些心得。毕竟,名人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倾听他们的经验也能帮助他们从枯燥的语言中获得一些营养。往里看,我可以看到在小语文教学中所能取得的奇妙成就,超级教师的精人智慧,小学生惊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解决我长久以来的疑惑。

其中特别喜欢于永正老师的好书不厌百回读,名师的智慧需要细心品味,希望我能有那么一点悟性***师们的一点皮毛。

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于永正先生,他一次又一次地被自己的老教法所折服。从事这么多年来却从没走近他,了解他,甚觉惭愧。

于老说,语文教师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善良,善待学生,把学生当朋友。二要有责任心,严而不厉。

三要爱读书,爱写作。审视自己在把学生当作朋友上还没这个意识,第二点还行,爱写作则差远了。看己在这些基本条件上还要加倍努力呀。

再看于老《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虽然每一条建议都显得那么简短,但细细品味,这些细节上的处理却句句切中要害。例如:你的肚子里应该有一些故事和笑话,你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告诉学生。

正如于老师常说的,学生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讲的故事。他们可以让淘气的学生接近你。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不会拉进吗?看来,我得往肚子里多塞几个故事。这些建议不是基于长期的教育教学经验吗?

这不仅对刚开始接受教育的年轻教师很有用,对我所谓的老教师也很有用!

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6

前不久,看了一本由**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艺术》。虽然我还没有全部读过,但书中列出的一些基本的课堂教学艺术让我深受感动。作为一名在职教师我内心更是深刻体验到好的教学艺术对教学所起到的事半功倍的作用。

这本《课堂教学艺术完全手册》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在分析课堂教学艺术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模式优化基础上,详细、深入地介绍了教师的讲演艺术、教学组织艺术、教学启迪艺术、课堂心理辅导艺术、家庭教育艺术等先进实用的教学艺术,从而使每个教师都能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使学生愉快地学,积极主动地思考,在宽松的气氛中掌握各门知识。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课堂上学生的知识获取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体现在师生知间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有学科专业知识,而不讲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师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精湛的教学艺术的教师,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它综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美学等人文学科的综合素质。只有教师具备上述学习简介的知识,他们才能成为课堂教学艺术的大师。

在我所任教的**学科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喜欢**,尤其是喜欢**课,在师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了。**它是一门不同于语文和数学教学的课程。语文、数学课上教师稍微严厉一点,课堂气氛稍微沉闷一点,学生的心情低落一点对课堂效果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而在**课上,如果教师的心情不好或者教师的要求过于严格,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影响到学生,使学生的心情过于紧张,就会大大地影响演唱效果。**是要以情带声,以声感人。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情绪。

记得一位名师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教师进教室,就如同上别人家做客进屋先脱卸一样,不管教师进教室前是什么心情,进教室后必须把对课堂教学不利的情感因素留在教室的外面。其次,仅教师一人的情绪到位了还没用,教师还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情绪。例如,这节课要学习一首较活泼的歌曲,那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段轻快的**或做一个小游戏等;学习《国歌》、《共产儿童团歌》等较严肃的歌曲时,我一般是通过让学生静坐一分中想一些革命英雄来营造一种较严肃的氛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涵,对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教学艺术不在于教学能力,而在于激发、激发、激励。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魅力,那么你的**课肯定是多姿多彩的,学生将会在你的引导陪同下快乐地探索着**天地的奥秘,享受着**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许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