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读后感(实用九篇)

04-29

水汇聚得多才会成为大海,书读得多才会有学问,在阅读完作品后,相信很多人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写读后感的时候如何才能具体地把感受表达出来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别推荐您去读一读“教学艺术读后感”。

教学艺术读后感(篇1)

《体育教学艺术》是由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夏翔老师撰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主要讲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表现技巧和风格,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暑假里,我认真读了《体育教学艺术》一书,读此书时间是短暂的,但是此书有几句话让我终身受启发,受益匪浅。

今天我坐下来,写些读了《体育教学艺术》一书的感想,我归纳了三点:

一、从兴趣入手,推行换位教学。《体育教学艺术》一书中讲到“体育课堂内容设计不求花样,只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这很简单,但说到点子上,因为兴趣是开展创新运动的前提,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力。

读了《体育教学艺术》一书,我觉得今后我一定要尝试换位教学。一是在这学期我想尝试提前布置关于知识点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课余时间预习、备课、组织教学语言,逐渐增强学生体育也有课外作业的意识;二是对于高段学生,我将随机让一位学生上来授课,以一个小师者的身份来做一位名副其实的“小老师”。我想学生在预***能想办法,怎样才能把知识讲好,来施展一下才能,表现一下自我。

这二种尝试,都是贯穿体育课有“武”也有“文”,既达到了自我完善、自我肯定的最佳境界,又增强了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体验。其他学生可以和他们比较,用心去体验。如果他们认为知识点的解释不清楚、不准确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可以提出讨论。老师会给予适当的指导、解释和表扬。这样,激励了学生在下一次的备课中更进一步提高兴趣。

二、从启发入手,激活思维能力。《体育教学艺术》一书中讲到“体育课就是培养让学生动”,“体育运动最贴近人的情感世界”。这些话对我很有启发,我们的体育课能否让每个学生动起来,我们在每个体育课上是否注重情感和道德德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入体育的意境,进入交流的意识,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富有想象力。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由于体育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变、情感性强烈,因此很注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对在何处,错在**。

不仅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且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学跳的时候,可以设置小兔子的情境,先给学生讲小兔子的习惯,再给它们讲故事。结合课堂任务编入情节动作。

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学习,调动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从创新入手,创造发展氛围。基础教育,以尊重人格为主题的教育要求越来越高。《体育教学艺术》一书中讲到“体育课堂是最有创新的课堂”。

因此,人格教育迫在眉睫。突破口在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新能力来自于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要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千万不能扼杀孩子的积极性,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从而形成其渴望表现、渴望创新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要创设舞台,展示个性。

只有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想发展个性,就要有展示个性的舞台。只有在轻松、活跃、和谐的民主氛围中,学生才能发现自我,敢于表达自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使他们逐步成为具有大胆创新精神和丰富人格的人。

要尊重他们的表演欲望,就要给他们机会,创造条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给每个学生展现一个阶段的个性。比如,让学生自主竞争,自主设计活动,然后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结果,他们的自信心倍增,学习能力、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

教学艺术读后感(篇2)

本文还介绍了如何提高贫困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教师指导既要务“虚”,又要务“实”。即除了讲一些大道理之外,还可适当降低作业难度,有进步及时表扬以及定期“开小灶”等等。

“对差生要多表扬、少批评、不讽刺。嘲笑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其后果要么会产生自卑感,要么会产生相反的情绪,这对提高贫困生的自尊极为有害。”在过去,我也对差生满怀信心教育之,但一旦学生不听话,或顶撞了我,或明知故犯,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就容易丧失继续教育的信心,甚至不惜严厉批评、嘲讽,可越是如此,学生对抗、抵触情绪越强,工作越难开展。

俗话说:钥匙越难开锁,锁就越好。因此,我要加强修养,增强个人魅力,对差生多点信心,对未来多点耐心。

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转化差生的工作一定会迈上更高的台阶。

俗话说“开卷有益”,今天果不其然。

教学艺术读后感(篇3)

前不久,看了一本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艺术》。虽然没有全部阅读完毕,但是书中所罗列到的一些课堂教学基本艺术却使我感慨万分。作为一名在职教师我内心更是深刻体验到好的教学艺术对教学所起到的事半功倍的作用。

这本《课堂教学艺术完全手册》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在分析课堂教学艺术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模式优化基础上,详细、深入地介绍了教师的讲演艺术、教学组织艺术、教学启迪艺术、课堂心理辅导艺术、家庭教育艺术等先进实用的教学艺术,从而使每个教师都能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使学生愉快地学,积极主动地思考,在宽松的气氛中掌握各门知识。由此联想到课堂上学生知识的获得,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还是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过程之中。只有学科专业知识,而不讲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师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精湛的教学艺术的教师,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它融汇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美学及其他一些人文学科的综合素养。教师只有具备了以上各学简报相关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出神入化,化平庸为神奇,成为课堂教学艺术的大师。

在我所任教的音乐学科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喜欢音乐,尤其是喜欢音乐课,在师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音乐课堂教学任务,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了。音乐是一门不同于语文、数学教学的课程。语文、数学课上教师稍微严厉一点,课堂气氛稍微沉闷一点,学生的心情低落一点对课堂效果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在音乐课上,如果教师的心情不好或者教师的要求过于严格,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影响到学生,使学生的心情过于紧张,就会大大地影响演唱效果。音乐是要以情带声,以声感人。因此,在上课前,教师要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记得一位名师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教师进教室,就如同上别人家做客进屋先脱卸一样,不管教师进教室前是什么心情,进教室后必须把对课堂教学不利的情感因素留在教室的外面。其次,仅教师一人的情绪到位了还没用,教师还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情绪。例如,这节课要学习一首较活泼的歌曲,那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段轻快的音乐或做一个小游戏等;学习《国歌》、《共产儿童团歌》等较严肃的歌曲时,我一般是通过让学生静坐一分中想一些革命英雄来营造一种较严肃的氛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涵,对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实证明,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且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果每一位音乐老师都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魅力,那么你的音乐课肯定是多姿多彩的,学生将会在你的引导陪同下快乐地探索着音乐天地的奥秘,享受着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

教学艺术读后感(篇4)

真实的课堂摒弃演练和作假。真正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正的认知起点。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发展。

真正的课堂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描绘和灌输;真正的课堂不能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的鼻子,不敢跨过雷池半步;真正的课堂不能在课前练习,在课堂上表演,少数人参与,多数人**。当前的课堂不仅要注重只是的接受和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课堂教学的感受。人生得意,读了书,你不至于忘形;人生失意,读了书,你不至于沉沦。

华老师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时教往的本质。教学是一种对话,是以教促学,教学相涨,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应该说华老师的疯狂数学体现了一种和谐。我们的教学到底追求着什么?通过学习,我觉得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是多么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班级,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学不能成为我们的任务和负担,但我们应该把教学视为一门终生追求的艺术,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学生服务。

潘小明先生把责任和追求写进课堂生活的教学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探索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师在教学前只有十分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尚未获得那些学习经验,才能开始新知识的传授;只有起点明确,一艘满载新知识的船才能停靠。

二、诱发争议

潘老师善于诱导纠纷,让学生充分暴露潜在的错误思想,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了解真相。

三、引导学生“追根溯源”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根,而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必须提供合适的情景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活动过程,并适时进行引导。

四、激发学生的**欲望

教师在课堂的激情会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幽默的语言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有助于师生合作,共同**知识,而老师适当的钝感,更能激起学生**的欲望。潘小明先生在这方面很有造诣。这是潘小明先生独特而灵活的教学艺术。

课堂是他的平凡生活,孩子是他的灵活生活。

细读每一位名师的观点,让我感到一种启迪。立足学生个体差异,促使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的田立莉老师,徐斌老师的智慧;在同一个地方不重复讲同样课的钱守旺老师;“从打工仔”到“全国数学课堂教学第一名”的夏青峰老师。他们都站在学生的角度,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每当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心灵都有所触动,感动的同时也暗自下决心也要做一名这样有特色的教师,为了学生的更好的成长,给予他们最有价值的东西。

名师的教学热情与教学方法都深深的触动着我,更加助燃了我的教学热情,作为一名充满热情的年轻教师,在未来的教学进程中,我会以他们为航向标,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探索有特色的教学道路,以高昂的教学热情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让我们的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下学到丰富的知识!

教学艺术读后感(篇5)

当代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

本书集许书明先生多年研究成果之大成,它包括中学语文卷和小学语文卷两部。中学语文卷遴选了当代十大名师,小学语文卷遴选了当代八大名师。选择的标准兼顾两条:一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三次教育大变革中的代表人物。二是创立或倡导了“特色语文”并自成理论体系,影响较大。

当代中学语文界的十大名师是指:第一代名师于漪的“情美语文”,钱梦龙的“导读语文”,宁鸿彬的“轻简语文”,洪镇涛的“本体语文”,蔡澄清的“导学语文”;第二代(中生代)名师余映潮的“创美语文”,程少堂的“文化语文”,黄厚江的“本色语文”,赵谦翔的“绿色语文”;第三代(新生代)名师董一菲的“诗意语文”。

当代小学语文界的八大名师是指:第一代名师李吉林的“情境语文”,贾志敏的“本真语文”,于永正的“悟读语文”,靳家彦的“导读语文”;第二代(中生代)名师窦桂梅的“情思语文”,孙双金的“情智语文”,第三代(新生代)王松洲的“诗意语文”,薛发根的“简略语文”。

这自成理论体系,成为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的内驱力。他们的智慧课堂教学艺术(因人而异,各具特色)是“教学智慧”的结晶,是“智慧语文”的珍奇。探索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评析名师的教学课品,是深化课改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名师成长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书在结构上采用专人专题的研究形式,自成章节。每个章节由三小节构成:第一节“名师智慧课堂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特色);第二节“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第三节“名师经典课品片段赏析”(最能体现名师特色语文的教学实录片段)。三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第一节凸显名师“智慧课堂”的教学艺术理论特质;第二节从教学实践层面探索智慧艺术的表现形态;第三节是对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的现场展示。

本书的理论价值表现在:它既不是笼统的研究教学艺术,也不是单一的研究教学智慧,而是将影响和制约智慧艺术的诸多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察,着眼于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适合教学论原则的教学方法应当说都是好的和正确的,但要把教学升华为艺术,仅有1

好的和正确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还需将其达到审美化、艺术化的程度,才能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想。本书创造性地提出“智慧艺术”的概念,意在从教学智慧的角度研究教学艺术,属于教学艺术的应用性研究,属于微观教学技术研究,针对性和应用性强。

教学具有艺术的内涵,它既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精湛的教书育人的技艺、技能,又是没有成式可套、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方式,还要注意运用语言、动作、音响、图像等形象化手段表达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思想感情。本书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名师成功的有效途径和奥秘,这对一般教师的迅速成长和最终成功,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

本书的实用意义表现在:它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缺乏趣味,学习情绪不高、效率和效益低下的现状,提出向名师求教,做智慧型教师,学习借鉴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技艺、技能和艺术修养。

教学艺术读后感(篇6)

《课堂教学艺术》读书心得一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感展现于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犹如艺术家,把最真实的知识艺术性地教给学生,使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感。

无论上什么课,如果让学生时刻绷紧脑筋、毫无轻松之时,绝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在课堂上,如果能让学生轻松愉快、贴近学生实际,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出发点,结合文本进行教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他注重引导人们发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迫使自己积极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引导人们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逐步获得真理和知识。

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数学教学亦是如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教学风格,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的重要因素。要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要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以学生为本,把逻辑性强、理论性强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呈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中去。

《课堂教学艺术》读书心得二

打开书柜,抽出一本几年前买下的书《课堂教学艺术》,想着今天的教育形势比那书所写的时候有了很大的变化,打算扔掉,我却及时被《序》里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话给吸引住了。

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胜任教学,这只是掌握了材料。材料多固然好,但还要求有极大的技艺来合理地利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

于是我再次看了这本书,它是教育工作者湛蓊才前辈所写,他独特的方法、精练的语言,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一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再次阅读也有新的收获与体会。

就如我们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沉闷的`气氛,或者学生爱讲话,捣乱课堂纪律都会把教师折腾得心浮气躁、筋疲力尽,于是接下来的就是开口大骂,结果学生受责心情欠佳,当然换不起兴趣,同时,教师自身也更加苦恼,噪子又受伤了。因此,此书介绍在这个时候应当作出适当的艺术调节,促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这种方法的使用被称之为调节的艺术。当讲授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可以用故事调节;为了加强双边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适当运用练习来调节;有时新概念、新内容较多,学生容易应接不暇,力有从心,可以先复习旧知,以调节紧张的思维,使讲授能进行下去;每当讲到一定时候,有些学生难免会注意力分散,教师及时提出问题,便能使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另外,幽默在教学中能创造活跃的气氛,启迪学生的智慧,也可适当运用

调节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教师仅是为了追求生动,讲课时只知把格言、故事等一个劲地往学生那里塞,为调节而调节,结果不仅使学生有画蛇添足、重复啰嗦之感,而且往往喧宾夺主,冲淡主题。因此,运用之秒,存乎一心,调节要以说明原理、变换气氛、平衡心理为度,只有把握了这个度,才可以说是真正掌握了调节的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除了调节的艺术,还有应急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批评的艺术、乐学术、超人术

言之有理,道之于行。这本书里介绍的各种课堂教学艺术都各具特色,各有道理,然而,能否真正成效还得靠我们自己去实践与运用;能否把我们的教育事业推上新的台阶,还得靠我们不懈的努力与进取了。

教学艺术读后感(篇7)

寒假里,我认真地读了这本书。首先,导论中有一首小诗吸引了它:艺术的灵魂在于情感;艺术的魅力在于风格;艺术的源泉在于生活;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艺术的追求在于完美;艺术成功的象征在于共鸣。

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实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必须做到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才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才是一个对学生有很大帮助的老师。

《有效教学艺术》读后感

孙海燕《有效教学艺术》让我感觉实用性很强,现在我借鉴书上和网上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对于第四讲“导入教学艺术”,我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兴趣是一切学科学***力。上课有一个好的开头,不但能够启发思维,而且一下子就把能学生“抓”住。开放的艺术形式有多种,如情境法、归纳法、悬疑法、问题刺激法、链示法、倒装法、背诵法、问题解决法、展示法等。

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开头”的方法尽管不同,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性。

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就都是好的导入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方法应是新课程导入的最佳方案。它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

化学的一些内容与后来的知识有很强的一致性,可以在新课程中引入,同时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容时既有了思想准备,又有了知识基础,学***轻松自如。

立足常态教学彰显生命课堂

——感悟刘可钦老师常态生命课堂

教学艺术读后感(篇8)

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张焰华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好书《如何形成教学艺术》,虽然只是粗略阅读,也颇受震撼。本书由王升著,是教育部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教学艺术形成研究》的成果。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这本书有两大特点:一是创新;二是实践性。因此,我认为此书的出版,对于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读了它,解开了我在平时语文教学中的许多困惑,明白了如何提高并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领悟了语文教学艺术的真谛。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我最深的感受

一、知识性的教案≠有效的备课

本书第三章论述了教学艺术技能之一——备课艺术的形成。本章的研究使我认识到,有效的备课并不等于知识教学计划。知识性教学计划主要涉及教师教学中的知识问题,它建立在正确的教学基础上,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心。

这是一种缺乏专业教育的教学计划。这种教学计划属于应试教学计划中的大多数。而现在是素质教育,那么备课必须做到有效的备课,有效的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怎样才能算是有效的备课呢?

第一,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备备而能用的课。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其次,做好学生的准备工作,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主动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发展空间等问题;第

3、 教案的编制还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在一定的格式上,从实际出发,做一些创新。

二、热闹的课堂≠有效的教学

本书第四章论述了教学管理艺术的形成。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在课堂40分钟获得最大的效益,达成教学目标即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收益,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要使课堂活动在教师的控制之下是不容易的。许多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导致课堂失控,例如:学习内容过多或过少,太难或太容易;教学速度过快或过慢,训练强度过大或过小;教学方法采用不当;课堂情绪调节不当;对信息加工、处理的失误;教学演示操作失误;不可知的偶发因素等。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学生的特点、所教学的内容等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不断地反思失控或成功的案例,积累经验形成技巧。

三、教龄的增加≠专业的成长

本书的第七章讲教学专业成长。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和创新,才能使自己由一位经验型教师逐步转变成专家型教师。为了实现教师专业化,我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真正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只有主动接触新事物,获得新知,更新观念,才能不断地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品味,让自己成为一名有语文素养的教师。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的重要特征。“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注入新的东西,才会活水不断。

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可以凸显知识的价值。一些新闻和小故事很容易培养学生的思想,容易在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2、做一个勇于课堂实践的老师

课堂是教师检验自身能力的大舞台。认真讲授每一堂课,既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发展教育就是要让教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必将会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

3、坚持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老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坚持每天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并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由此形成一整套的成果呈现形式。

今后,我要从钻研教育学、心理学和本门学科教学法的科学知识中,从不断积累自身教学经验中,从善于向同行学习取经中,从一切文化艺术的阅读观赏中,有意识的学习提高教学艺术,在教学艺术的运用方面,努力创造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教学艺术读后感(篇9)

今天,又拿起了《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这本书这是我上学期买的书了。该书介绍了目前活跃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特级教师的课程设置和特色教学。从书上不但欣赏到了这些名师的风采,而且许多名师的理念可以说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身为人师的方法,确实是一本小学语文老师的好读本,受益匪浅!

看这本书收获的不仅是名师的一些经典教案,还有他们平时的一些心得。毕竟,名人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倾听他们的经验也能帮助他们从枯燥的语言中获得一些营养。往里看,我可以看到在小语文教学中所能取得的奇妙成就,超级教师的精人智慧,小学生惊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解决我长久以来的疑惑。

其中特别喜欢于永正老师的好书不厌百回读,名师的智慧需要细心品味,希望我能有那么一点悟性***师们的一点皮毛。

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于永正先生,他一次又一次地被自己的老教法所折服。从事这么多年来却从没走近他,了解他,甚觉惭愧。

于老说,语文教师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善良,善待学生,把学生当朋友。二要有责任心,严而不厉。

三要爱读书,爱写作。审视自己在把学生当作朋友上还没这个意识,第二点还行,爱写作则差远了。看来我们需要在这些基本条件上加倍努力。

再看于老《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虽然每一条建议都显得那么简短,但细细品味,这些细节上的处理却句句切中要害。例如:你的肚子里应该有一些故事和笑话,你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告诉学生。

正如于老师常说的,学生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讲的故事。他们可以让淘气的学生接近你。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不会拉进吗?看来,我得往肚子里多塞几个故事。这些建议不是基于长期的教育教学经验吗?

这不仅对刚开始接受教育的年轻教师很有用,对我所谓的老教师也很有用!

惊叹于老师的艺术修养。于老师会讲,能根据讲课内容的感情基调和学生听讲的状况与情绪来调整语调、语速,并决定讲话的轻重和缓急。于老师善读,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把文字读活了,课堂因为师生之间入情入境的朗读而充满活力,充满情趣。

于老师字写得棒,不管是楷书,还是行书、草书,都信手拈来,在这样的老师影响下,孩子们同样会关注、热爱祖国的书法艺术。于老师画画就更绝了,在教描写花鸟虫鱼的课文和一些描写人物的课文时,寥寥几笔就能将其勾勒出来,这样的课堂还能不“艺术”吗?有了这样的艺术素养,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很有意思,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