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日记600字

06-03

文档处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综合复杂的信息,参考范文的写作方法,能帮助我们快速完成任务。 通过学习范文的整体构思,我们可以掌握写作的全局观,如何才能寻找到好的范文呢?栏目小编精心筛选为大家整理出了最新的“扶贫日记”供大家参考。

扶贫日记【篇1】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值春耕备种之际,连日来,我们“三送”工作组深入各挂点村组开展“促春耕、保春种、看民需”活动。针对留守家庭、五保家庭、孤寡老人等困难家庭缺技术、缺劳力的实际,积极组织乡、村成立春耕助农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确保他们耕种不务农时。

谢件娣,大富村庙脚下村小组村民,今年75岁在她在她嫁到夫家三年时丈夫就生病去逝,族里为不想让她再嫁,为她从本乡高岭村招了一个叫刘厚修的“老单只”做上门郎,相濡以沫的二老人一生未生育过儿女,早年修养过的二个女儿也早已出嫁,她自己全身多种疾病缠身,农事及日常家庭事务就全落在了也已经快上70岁的丈夫刘厚修肩上,生活过的很是艰难和辛苦。这样的家庭怎能不让你即刻想去帮帮他?

说好了今天的我去帮老人整地锄草的,可等我到老人家里的承包地里时,刘厚修老人早自己干开了,谢件娣老人在一旁帮助拾捣着。老人告诉我,要在这块地上种些花生和芋头,说是要把草先锄去放在一旁堆沤用着种芋头的基肥,等草除完后再翻地。照老人家的指点,我拿起锄头将一行行“地股”的草铲除,谢件娣老人也不闲着,跟在我旁边收拾铲除的草堆在一起,下午4点来钟,这块有4、5分面积的田地显现出它原有的肥沃与清爽。擦着满面的汗水我对二位老人说,等到翻地那天翻地时我再来帮他们。

二老人一个劲的说着感谢的话语,并要请我到她们家去吃晚饭。婉言谢过二老人的邀请,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满心的欢喜回到驻地。心想一对多么朴实、勤劳和善良的老人,帮助他们并不觉得付出了什么,反而自己收获了很多、很多……

扶贫日记【篇2】

租住在利民二村的`这家是我的联系点,一对70开外的老人带着外孙女就住在不到30平米的小屋内。小女孩静静地端坐在那儿,清秀的脸盘略显苍白,看上去十八九岁的样子,无论如何我都无法相信她是个残疾人,但她的确是个脑瘫患者。她外公外婆告诉我,这个孩子命苦,生下来就体弱多病,女儿女婿没有稳定的工作,到处打零工,经济条件差还要给女孩看病,家境十分困难。由于脑瘫她四肢无法协调,不能独立行走,加上发音不太清楚讲不清话,生活更是无法自理。女孩渐渐长大,老两口年岁已高,孩子母亲还要撑起这个家……

每次去,我都与她聊一会儿。慢慢地,她从刚开始的腼腆变得开朗起来,话也渐渐多了些,虽然有时听得不那么清楚,但还是能听得出她每天都会用站立的方法来锻炼身体,她还会用手机打电话等等,我还知道她喜欢的明星是谁,她最近看什么电视剧……我渐渐感觉到这个女孩不太排斥我了,相反,她把我当成了朋友。来时,面对她的家境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但此时稍稍舒缓了些。

后来,我得知她因为生活无法自理没能上过一天学,但是她渴望能够多学一些知识。由于她的双手痉挛颤抖,握笔困难无法书写,学习大都要靠指认,在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结合卡片和学习机,靠指认跟读的方式,教看图认字、儿童算术等基础知识。随着她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想了解外面世界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她的家中原有一台别人淘汰的旧电脑,现在已相当陈旧,几乎不能用了,她非常渴望能再拥有一台电脑,能够与外界多些沟通多些交流,让她的世界不再局限在那个几十平米的小屋内。

我知道这是她的愿望——渴望拥有一台电脑。我立即帮助协调解决,在2016年春节前,我和本馆专业人员把电脑送上门,并安装调试到位,为她圆了这个梦,她的妈妈和外婆激动地热泪盈眶,一再向我们表示感谢。花季女孩小孙收到了心仪已久的新年的礼物——一台电脑,她的脸上满溢着幸福的笑容。看见姑娘的笑脸,我感到很欣慰。这些物品,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对这些困难家庭、孩子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

扶贫日记【篇3】

途经大山深处的村庄通往绥江绍亭的公路正在忙碌有序地硬化施工;莲花山上纯天然罗汉笋被四面八方的村民日思夜想惦记了整整一个春天;村子里危房改造敲砖声、搅拌机声和打板的吆喝声混为和谐的“安居谱”;要求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养殖场里牛满圈鸡满舍……历时三个月,时至暮春,走进民胜村,看到的是人人忙着建安居,产业发展初布局,群众生活喜洋洋,精准扶贫笑嘻嘻。

近日,青胜乡党委书记蒋泽龙率领乡畜牧站负责人到民胜村调研精准扶贫和产业发展时指出,要精准识别贫困户,要突出精准扶贫重点,要产业扶持精准,要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积极探索切合民胜村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

精准识别是基础

今年3月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部署下,民胜村全面启动扶贫户精准识别工作,并把建档立卡工作列为脱贫攻坚的“一号工程”。根据安排,市、县、乡驻村干部均参加了入户调查培训,要求每个干部进村入户,瞄准最贫困的村社、最困难的群众,采取召开村组干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贫困人口识别政策、程序和建档立卡工作的内容要求,同时,通过村民评议、逐级审核、张榜公示等程序,确保扶贫对象识别准确有效,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精准识别工作的认知度和精准度,为识别工作的深入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在民胜村两委的大力帮助下,最终审批确定精准扶贫对象315户1333人。

精准产业是关键

民胜村,是一个缺产业的村。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对民胜村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和每个贫困户的困难、优势做到心中有数,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地发展产业,带动全村经济真正发展,这是蒋书记的思路,也是民胜村驻村干部的共识,更是民胜村委班子工作的目标。来到民胜村中厂二社小河边养殖场,看到一群群黑衣天使在小竹楼上欢天喜地地玩耍、嬉戏,“小竹楼,大舞台!”蒋书记高兴地说,紧接着问起正在精心饲养鸡宝宝的肖玖万和罗贵书:“你们消毒怎么样?防疫怎么样?是不是按照标准来做的?你们是一个人做的还是几个人合伙的?你们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吗?……”肖玖万和罗贵书都是多年在外务工,听说现在政策好了,农村发展空间比较大,今年无论如何也不出门了,决心在这小河边干点动静出来,见蒋书记热情的关怀,急忙走过来向书记汇报鸡宝宝的长势、消毒、饲养情况和当前急需400米水管和扩建圈舍资金短缺的困难以及成立农民合作社的愿望,蒋书记当场表态给予水管500米和同意解决贷款替息的问题,并表示,以实践为重,认认真真把防疫、消毒做细做好,密切观察鸡的状态,今天把畜牧站的带来,就是给你们信心、壮胆的,一定要把这批鸡当作“钱袋子”,学到真法子,只有经验强大了,你们才会做得更好更强,走得更远!并支持大家走规范化的路子,成立养殖合作社,带动身边更多的老百姓勤劳致富。

离开小河边养殖场,蒋书记来到青树四社苏顺华家,看到牛圈里摩肩接踵挤在一起的小牛,蒋书记很着急的说:“你这个要不得,密度太大了,牛还很小,想伸个懒腰都很困难,赶紧扩圈,牛粪处理也不恰当,要理一条水沟,每天用水冲洗圈舍……”当看到圈外一条小牛躺在地上,得知是生病了,蒋书记紧忙对畜牧站陈洪福说,“你认真看一下,这牛是不是很严重啊,你们畜牧站要加紧学习畜牧养殖的这些常识,认识了解家畜在养殖过程常见病症,现在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在技术支持上还得靠你们为老百姓撑腰啊!”……

随后,蒋书记来到小厂小学检查学生营养餐并用餐后,来到红岩三社查看猕猴桃种植情况,由于种植技术培训不到位,猕猴桃种植水平不过关,蒋书记要求立即整改,等待下一次检查。

随后,蒋书记来到民胜三社,与养猪示范户彭品银和正在做养鸡准备的刘宗祥、刘宗志进行了座谈,了解他们发展的思路,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彭品银家是具备一定养猪技术基础的示范户,猪圈干净有序,大小猪养护得健康油亮,目前已养着15头母猪,听到要扩建圈舍时,书记马上给他们替息贷款指标支持扩大规模,并再三叮嘱要做好消毒防疫工作,尽量不出现任何疫情。当看见刘宗祥因小儿麻痹受害的身体,却坚持要养1500只鸡致富的决心时,书记感动地说“你可不可先养500只积累一些经验之后再扩大规模?”刘宗祥两兄弟却坚持要养1500只,书记强调说,“既然你们意志这么坚定,那一定要在防疫上狠下功夫,注意养鸡的每一个细节,认真搞好消毒等常规工作,请畜牧站密切关注关心民胜村这些刚刚起步的养殖产业,一但有什么情况,一定要赶紧寻求技术支持和处理……”经过调研,蒋书记肯定了民胜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并表示以“种”、“养”为主的产业扶贫工作开端很好。蒋书记要求,要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进一步研究发展方向,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引领大家走标准化、科学化的产业发展之路。蒋书记的到来,为民胜人民群众鼓舞了士气,解决了实际困难,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扶贫日记【篇4】

李建国今年41岁,是富县审计局的高级审计师。翻看他的工作日志,每天的工作点滴都记录得很详细,除了工作内容,本上还有他自己写的小诗、手绘的社区精准扶贫户分布图、社区移民新村的引水工程草图以及一些工作想法。

密密麻麻的字迹间,饱含热情。而这样的日记,李建国已写了3大本。

“这家的情况现在怎么样了,您了解吗?”记者在他手绘的精准扶贫分布图上随手指了一户贫困户问道。“张亚琴家啊,去年我走访的时候了解到,她家经历了一场大火和一次交通事故,家里很困难。去年县上出台了产业扶贫政策,优先从贫困户子女中择优招聘,到能化公司上班,我第一个推荐了她儿子报考,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李建国建议我们和他一起到张亚琴家中回访一次。

5月9日下午,我们和李建国来到了张亚琴家中,刚进门,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他就打开了日志本,和张亚琴攀谈起来。

“你娃现在工作怎么样了?”“娃现在正在西安培训学习,估计月底就能回来分配上岗了。”“包的十亩果园今年挂果如何,前几天争取到的肥料够用吗?”“够用了,还剩了几袋没用完,送给其他贫困户了。”李建国边询问边在本上认真地记录着。

张亚琴告诉我们:“李书记特别有热情,对村民的事从不怠慢。精准扶贫开始后,他常说‘只有精准了,才没有怨言,只有公正了,才会有公平’,他做事向来公正,村民们都信他服他,遇事总会请他处理,主持公道。村里现在人心凝聚,对未来发展也很有信心。”

结束对张亚琴家的走访已是下午5点多,李建国却并没有下班的意思,“社区小泉坡村移民新村的水源刚选好,还得去和村干部商量下引水的事。”说完,他又赶往小泉坡村……

扶贫日记【篇5】

10月11日 星期二

10月11日,根据镇上统一安排,我和郊口村另一名包村干部马倩一同走访了村里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魏恒录一家。魏恒录家住在城关镇后川村中部,家里现在有三口人,魏恒录身体不好,靠在县内打工维持全家生计,妻子范淑英照料家庭并在农忙时种植一点中药材,女儿魏小红是残疾人,今年刚大学毕业尚未就业。

在和魏恒录一家的亲切交谈中,我得知他们的生活贫困但充满温情,当听说他魏小红成绩优秀但只因为听力障碍而失去了很多求职机会时,我们都特别惋惜。我鼓励魏恒录,让女儿利用医疗保险报销的好政策,结合近期我县医疗系统援藏专家现场就诊的机会,先给魏小红治疗听力问题争取康复,然后让她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以解决就业问题。魏恒录不知道有专家会诊的消息,我向他详细说明了情况。

范淑英说,今年她家的药材种植得少并且质量也不好,明年想和村里的几家种植散户合作,增加种植面积以扩大收益。我赶紧向她介绍了镇上近期将举办的农业技术培训的情况,其中就有中药材种植的专业课程。她都不敢相信还有这么凑巧的好事,立即电话联系了村里的那几家种植散户,并给我登记了彭小霞、宁吉德、宁天忠等三户的培训信息,他们都希望通过培训能切实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能,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从魏恒录家出来后,我和同事走在新铺的水泥路上,一座座通过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的新房遍布各村巷,好多村民都热情的打招呼,“小苏、小马,你们又来村里了啊…”,顿时精神特别舒畅。多亏了党和政府在基层的一系列好政策,不仅农民群众喜出望外,我们作为乡镇基层干部也是劲头十足。尽管每周工作都加班加点很忙很累,但只要一想到因为自己的努力和参与能让更多的贫困家庭了解并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想到能在这普通的'工作岗位上有幸见证他们的生活逐年都有新变化,我就特别满足和自豪。

一直记得镇上领导对我们的勉励:“包村工作做得怎么样,主要看群众说你好不好。如果你所在村的村民和你不熟悉甚至都不认识,那你绝对是失职的,一定要深入群众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这才是我们乡镇干部的真正的价值”。虽然离领导的期望还很遥远,但每当看到朴实的村民像亲人那般倾吐心声,我就很受感动,每帮群众办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我就倍感宽慰。今天的入户取得了预期效果,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多的深入群众,让更多的魏恒录能切切实实得到引导与帮扶,让他们尽早从贫困中摆脱出来,是我们乡镇干部最有价值的事。

扶贫日记【篇6】

生活在县城,五月已经开始有了六月的焦躁和热辣,这是一个略微浮躁且平淡的月份,而在乡村五月绝不会如此平凡。刚进村口就感受到了生机勃勃的气息,扑面而来的凉风,小路两边摇曳着挂满桑葚的'桑树,在公路上怡然自得散步的野鸡,我们正是在这样的惊奇与惊喜中,一路步行来到了我段所包抓的金星村五组贫困户涂贤德的家里。涂贤德的家坐落在一个四面环山的低洼里,这个低洼里仅住了两户人家,有梯田和耕地从山下一直蔓延到山腰,他家居住在山底,从山上往他家去,远远就能看见绿树掩映中一排土屋,但是最醒目的还是他家门口院子下那个大鱼塘。在路上有村民听说我们是去涂贤德家,兴奋地告诉我们涂家的鱼塘鱼苗长大了,现在都有两斤左右了。可是眼见为实,我们必须亲自去看看。

涂贤德64岁,患有脑溢血,干不了重活,妻子杨光翠64岁,也是年老多病常年都在吃药,儿子与儿媳前两年离婚了,孙女在读高中,孙子在读小学,生活重担都压在儿子涂永兴一个人身上,靠着十几亩茶园和种地显然养活不了这一大家子老小。前几年孩子还小,父母身体也还硬朗,涂永兴常年在外务工,赚过一些钱。如今孩子大了要上学,父母身体也不好,他不得不回乡撑起这个家。好在他胆子大有干劲,虽然回乡几次创业都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失败了,但他从哪跌倒从哪爬起,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是个非常有想法也非常执着的人,他的父母也是十分依仗这个儿子,全力支持帮扶着他。去年他又有了修建生态鱼塘的想法,考虑到自身地理位置的缺陷,他和山洼里的另一家人在村民的帮助下修建了一条接通乡村公路的便道,还给这个山洼里接通了电。我段在年初扶贫摸底排查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根据政策条件,将涂贤德家列为了创业脱贫的典型,深入考察了涂家的各种综合情况,并和村干部协商帮助涂贤德家创业。说干就干,2月底涂家在村委会和我段的大力帮助下,申请到了5万元的扶贫贷款,用以修建鱼塘和购买鱼苗。在驻扎金星的日子里,我段驻村第一书记谢亚鹏同志经常都会过去看上一看,给涂永兴提些建议,听听他的顾虑。听说鱼苗长大了,我们一行很是高兴,虽然还没到收获的季节,但是毕竟让我们看到了收获的希望,我们的帮扶和努力初显成效。

扶贫日记【篇7】

20XX年8月18日 星期二 晴转阵雨

今天一大早,我院抽调到宏伟乡金山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张小伟同志带领我们,再次来到宏伟乡金山村,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为新修建的村委会办公场所安装一个太阳能热水器,以改善村上的工作、生活条件,让驻村干部们能够安心、舒心的扎根精准扶贫一线。

今年精准扶贫工作会议后,我院干警多次到联系点与干部、贫困户沟通衔接,通过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农业生产、家庭收入等情况,为下一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摸清了家底,打下了基础。在和驻村干部座谈中,当了解到新修的村部洗澡间缺少太阳能热水器时,驻村工作队及时向院领导汇报,院领导出面积极与县能源站沟通协调,在项目范围内为金山村捐赠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

此举极大地改善了村上的工作生活条件,受到村上的欢迎。正如一位驻村干部所说,“太阳能热水器真是暖了大家的心”!

扶贫日记【篇8】

昨夜的一场大雨,让通往大练地村城墙坝党支部的路变得泥泞起来。直至中午,山头的云雾还没有散去,气定神闲地切割着天空湛蓝色块,午后的溽热也因此显得从容许多。

来自省委高校工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师范处、高教处、督导室和人事处的十多个党员代表还没来得及好好打量大练地村这片土地,便在我们的陪同下,步履不停地上了山,走进城墙坝党支部会议室,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共签协议、互促发展。

在共建仪式上,省教育厅民教处、师范处党支部的支部书记雷韬同志和大练地村城墙坝党支部书记和学新同志分别就此次活动进行讲话,肯定了支部合作共建的重要意义,并对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的支部结对发展充满期待。双方随后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书,举行了授牌和捐书仪式,开展了第一次组织生活会。

会议室窗明几净,是村民党员们的劳动成果。在组织部、高教处、督导室和人事处的党员同志依次表达自己对支部共建的认识和希望后,村里党员同志们的坐姿也慢慢舒展开来,表现起初有些胆怯的他们,在对面结对干部的眼神鼓励下,渐渐开始七嘴八舌地用傈僳普通话倾吐着村里的困难,比如垃圾处理,产业规划、道路硬化、活动室设备配备等都是比较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这些具体问题映照着前面委厅同志们说的共建互促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式,正好是在宏观下引导出微观,在深意中增添点灵光。

傈僳普通话说得快了,就像夏日里此起彼伏的虫鸣鸟叫,急切热烈,具有奇妙的张力。看到机关同事们竖着耳朵倾听村民党员说话的样子,我们驻村工作队员突然很为村里的同志们感到骄傲。距离我们工作队员驻村已有六个月,也是他们从对着我们微笑,到见面寒暄“进来闲闲吧”,再到现在并不怯场地提出问题、沟通要求的一个变化历程。我想,以党建为龙头来推进扶贫开发,关键在人,重心在基层。农村党组织是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如何以结对帮扶为契机,打造一个积极、自信、创新的基层党组织阵地,形成共建共荣的合力,互融互补,帮助大练地村按期脱贫摘帽,确保共建活动的实效,可能是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结对共建活动在共建双方共同宣读入党誓词这个充满隆重仪式感的场景中结束。这次共建活动将“承诺”、“期待”、“目标”这些充满诗意的词语种在了稻花飘香的大练地土地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结出丰硕果实,谱下美丽诗篇。


扶贫日记【篇9】

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六库往南走,车子爬一个多小时,绿色中露出一个新村,房子多是新的。车在一栋挂着“麻栗山临时村委会”牌子的楼房前停下。称谓特殊,是临时的。

麻栗山临时村委会地属保山,居住的却是怒江州泸水县古登和洛本卓两个乡的搬迁群众。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怒江州从实际出发,为解决这两个乡失去生存条件群众脱贫问题,1996年开始,由州民委出面,租用保山市隆阳区土地,易地安置群众。迄今,麻栗山、百花岭、关牛山三个点共安置541户2646人。这里气候、土地条件好,又靠近相对发达的保山市,移民除耕种政府租借的土地外,还向当地农民私下租地,开垦荒山,种植粮食、经济作物,到远近打工,逐年脱贫,多数人家日子好起来,保守算年人均收入已超过3000元。村子建起小学,孩子读书方便;有条件不错的卫生室,看病不成问题。日子好过,大家都不愿回老地方。

但一个棘手的难题是,土地是租用的,租期30、50、70年不等,无永久使用权。现在,村委会行政上由泸水县上江镇管,移民户籍在古登和洛本卓,人寄居在隆阳区芒宽乡土地上。这就带来许多问题:一是人心不安定;二是政府基础设施投入受限制;三是可持续发展缺乏保障。麻栗山是非常成功的易地扶贫安置示范点,但如果村民户籍和土地问题长期不能解决,也就无从谈可持续发展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