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追捕观后感推荐

08-08

写作品名观后感一般有什么要求呢?现实中优秀的作品相当多,但能让自己产生感悟的却非常宝贵,优秀的电影会让我们每个人产生不一样的想法。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您可能需要“追捕观后感”,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整理,经过阅读本页你会对某些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追捕观后感(篇1)

xx搜集了观后感作文:《大追捕》观后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在内地投资成本和收入的帮助下,香港电影逐渐失去了主导电影风格和趋势的话语权。这种变化在合拍电影中最为明显,剪辑电影几乎不再。香港邪教电影中最重要的不妥协精神消失在强大的审查制度之前,紧随其后的是怪诞的主题、古怪的形像风格、强烈的个人观点和备受争议的叙述。

但在《大追捕》的暴力与色情中,这些仿佛又回来了。周显扬用《罪与罚》和《大追捕》两个简单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香港电影的新希望,这种希望不单单是来自于他电影中所残存的港式的cult韵味,更多的也是来自两岸合拍片的将来。可见只要肯努力,电影人青黄不接的事是不存在的。

表面上看,《大追捕》中,张家辉所饰演的报复心极强的哑巴杀人犯与任达华饰演的“一根筋”警察分属两个不同层面的极端,但事情却不总是“非黑即白”的。看过全篇,两人其实都只是一面硬币的正反两面,只能“相生”不会“相克”。编剧在角色的设置上看起来很没动脑子,因为“双雄”的概念由来已久,这样的人物可能直接导致了部分观众会误以为这部电影无非就是《喋血双雄2》或者是《无间道4》。

但作为一部电影,如何讲故事总是比它讲什么更重要。《大追捕》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在暴力和暴力的掩护下,有一颗人性的心。

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香港电影一度在内地明显水土不服,不过《大追捕》却很好的找到了个中的平衡,导演周显扬、编剧杜致朗在各种限制内讲述了一个夹杂着悬疑,暴力,色情,犯罪等商业片元素的黑色故事而不失香港电影的文化精髓。

《大追捕》让我恍然想起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卷首所引述的《新约》的题词:“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这句话是独立的教导,意思是要听主的怒气,不为自己伸冤。

《大追捕》中的王远阳就是一个失去信仰的人,他不会“听凭主怒”,自然要去复仇。从王远阳的故事中我们看到,善恶的变化由此进入了一种扭曲的悖论:善有善的开始,善有恶的结束。

由于故事本身是围绕着这个“有故事的杀人犯”而展开的,所以全片的重点完全压在张家辉一个人身上,再加上这个角色又不能说话,无疑对其演技又是一次重大的考验。幸运的是,影帝的头衔不是白的。简单的眼神变化和嘴角无端的抽搐在屏幕上被无限放大。王远阳的内心世界在这张几乎没有表情的脸上得到了详细的展现。

以上是由为大家整理的观后感作文:《大追捕》观后感,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

追捕观后感(篇2)

影片的故事主要围绕一个胖小子和一位大叔的森林冒险和逃亡而展开。一老一少的流行配置、美丽的原生态景色、动听悦耳的配乐,主人公不同的心态、性格和思维碰撞出微妙的化学反应。夸张、讽刺甚至有些荒诞的故事情节也显露出导演的玩心未泯,它看上去就是一场游戏,需要的只是撒开手尽情地玩耍,所以较不得真。

实际上在展开冒险和逃亡之前,影片开头十几分钟的戏份非常精彩,主要讲述了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的养母如何想方设法留住想要逃跑的瑞奇并试图融化他防御性很强内心的一些列举动:包括讲冷笑话、编奇怪的生日歌和一起狩猎等等。这一部分直接抛出了影片喧闹外表之下的内核:了解和沟通。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养母意外去世致使了剧情发生了大逆转:小胖在伪造自杀现场后,拿上猎枪钻进森林开始他了说走就走的一场逃离性质的冒险之旅。

片中老猎人那种乡下人的酷,小胖仔呆萌的坏,让故事既鬼扯又严肃。这场人类社会的突围之战,新鲜畅快,笑声不断。而如影随形的电影配乐,像极了黄耀明早期电子乐《漫涌》,似幻非幻。整部电影气质有点淘气无厘头,但又勇敢、恳切,一往无前。醉心于那放肆又放松的野意,明明小荒诞,却因简单的深挚,成就一段认认真真的野狐禅。

追捕观后感(篇3)

以前,我们常说应该热爱和赞美自然,但我们了解自然吗?但自从读了普里什文的《大自然的日历》,我才知道什么是大自然、什么是俄罗斯那略带寒冷又带来希望的春天、温暖忙碌的夏天、燥热未去的秋天,以及对所有猎人来说都佷重要的冬天。

在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不同季节的故事。文字很丰富,贴近现实和自然,让人感觉很亲切。书中的描述不再是那些无聊的文字,而是生命中每一个放松的时刻,以及大自然中每一个美妙的时刻。有的是饶有趣味的、有的是紧张的、还有的是轻松的。

他之所以能给人如此美妙的感觉,也是因为他出色的写作。比如说,“并没有”、“吓一跳”、“看上去”、“黑黝黝”……等等等等。

他的故事如此生动,我不得不给你描述一下打猎的情形。

那一撮我期盼已久的毛终于出现了。我默默地在心里数着,即将出现的应该是眼睛,我想我应该很快完成任务,而现在手持板机的手更稳定了。

这是一篇关于猎熊的文章。作者用友好的语气写了这篇文章,并用这种方式描述了整本书。作者完全就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在讲述着发生在自己眼前的一切,读起来会让你觉得这些事情就发生在眼前,就像刚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经历的就像你自己的经历,所以你不必担心味道。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也佩服作者的文笔。

我很感激作者。这些话表明猎人对自然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我。要热爱自然,我需要:

用心去感受大自然。

而普里什文呢?

他是一个真正追捕自己心灵的猎人

追捕观后感(篇4)

这部新片《追捕野蛮人》同样在年初的圣丹斯上大放异彩,更是被买下了北美发行权,6月开始了小范围的院线上映,在IMDb上高达8.5分,Metascore更是给出了80分,最低分为60分,全线及格。可见这部新片的受欢迎程度,另外75年的导演塔伊加·维迪提,更是接棒了好莱坞大片《雷神3》的拍摄,令人不敢想象,如果雷神系列的调性,变成了毛利野蛮小清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开玩笑)。在这位用尽浑身解数“搞笑”的新西兰导演,踏入好莱坞大染缸之前,让我们来聊聊他这部可爱的新片《追捕野蛮人》。

开篇定调:笨拙搞笑与童声合唱塔伊加·维迪提的影片一上来,常常伴着合声的配乐,一下让观众从全方位视听感官,瞬间进入他的电影世界。一个幻想着自己的爸爸是英雄人物的孩子,一个到处搞破坏的问题少年,那些个纯粹的、有趣的孩童形象,总是能在他的镜头下,变得与众不同,让观众在第一时间,就对这个也许天真、也许幼稚、也许叛逆的孩子充满了好奇与好感,而不是以社会规则的角度,成年人的眼光,去评判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导演塔伊加·维迪提曾说,有时候看着自己的孩子,就会激发创作的灵感。而看他的电影,更像是把他自己还原成了一个孩子,重新审视大人的世界。在他的电影里,孩子活的像大人,大人活的像孩子。在《毛利男孩》中,生活落魄的大人,整日胡闹,妄想着找到一大笔钱,还组建了一个耍酷的帮派。

当一个家庭里大人的位置失衡,孩子活的则像一个找不到生活角色的大人,在贫穷的生活里,照顾弟弟妹妹,还要协助抽风的爸爸。影片的英文名字《Boy》,其实代表了两个角色的状态,父子都是BOY,而BOY最终都要自己成长为MAN。而到了新片《追捕野蛮人》中,小胖子瑞奇.贝克,一个经历了多个领养家庭的调皮鬼,成天想着自己要成为一个恶棍,他违反规则、破坏公物、无视管教。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怕,因为他是一个恶棍。但其实他什么都害怕,他害怕野猪、害怕鲜血、更害怕孤独。他只是个每晚都要抱着热水袋睡觉的孩子。胖胖的身材和他粗鲁的态度,只是他的外在和伪装,他喜欢惹人生气,喜欢离家出走,而他最讨厌的,就是人类。影片以一段极其精简的开头,为全片定调,邪恶的小胖子,从城市里被送到了大山里的寄养家庭。幽默的阿姨,冷漠的叔叔,一心想离开的瑞奇.贝克,三个人度过了一段,诡异又温馨的生活。当淳朴的阿姨用美好的早餐、猎杀野猪的教学,以及搞笑的生日歌,让瑞奇.贝克终于觉得,自己找到了可以停留的港湾和依靠的家人时,阿姨却意外去世了。生活的秩序,再一次被打乱。失去女人的男人与世界,开始失衡。

回顾电影《毛利男孩》的话,你会发现,故事开始于奶奶进城参加葬礼,一家子都交给了大儿子“Boy”,全全管理。以至于父亲回来的时候,一切都是一团糟,两个人从相互仰仗,到决裂互殴,以及最后的和解,最终都在奶奶的归来后结束。而在《追捕野蛮人》中,一切同样开始于阿姨的去世。小胖子瑞奇.贝克不想再接受任何一个寄养家庭,于是带着自己的爱狗Tupac(命名来自他崇拜的“黑帮英雄”说唱偶像Tupac Shakur。),一起逃进了丛林里。同样失去了家庭和伴侣的叔叔埃克,更是从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头,变成了一个唉声叹气的老人。面临着生活港湾的消失,他进入丛林寻找瑞奇.贝克,一开始也许是出于责任,不过到了后来,两人一起做出不再返回现实社会里的决定,一老一少,一个面临蹲监狱的风险,一个面临蹲管教所的现实,两个人突然有了共同的目标:为了自由,向着丛林深处进发!成为一个野蛮人(Wilderpeople),是他们唯一的生存选择。这一刻的转折点,太有趣了。奠定了全片的立场,顿时让观众理解了两位主角的感受,并且站在了他们的立场上。开始支持他们疯狂的想法和行为,在茫茫的森林里,面对那些城市人无法想象的危险。而受伤、打猎、过夜,都变成了可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在这片丛林里,他们的危机不是来自野蛮的地带或者野兽动物。而是来自人类社会派出的警察、为了赏金搜捕他们的猎人,以及带头追捕他们的,儿童福利机构的女性负责人。(影片符号化的这位女性反派,极其暴力凶狠,还带着一个没用的小弟。导演刻意把社会职能的成年人,刻画成了不择手段的流氓样子。)影片花了大量的对白和剧情,来凸显城市生活与社会制度,对于这一老一少的束缚,他们的叛逆和出逃,变得理所应当,是为了自由而战。看着他们熟练的驾驭丛林法则,把追捕他们的人耍的团团转,衣食无忧的在密林里穿梭,确实让人体会到了,自由的感觉。而他们之间,对于彼此的包容和理解,更是看到了那些叛逆少年、冷漠老人,内心脆弱柔软的一面。

《捕猎野蛮人》中小胖子瑞奇.贝克对于母亲抛弃自己的耿耿于怀,以及《毛利男孩》对于过世母亲的想念,导演塔伊加·维迪提的影片里,都有着一小段伤感的元素,这段情节来的不紧不急,笔触柔软,恰到好处的给了故事一个间歇的暂停。再小大人的孩子,在他顽皮的伪装背后,也有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总觉得亲人的离开,是自己的错。因为感觉没有人喜欢自己,所以他们讨厌所有人。这是一场心理战的逆袭,就像瑞奇.贝克说的: “I didn"t choose the skuxx life, the skuxx life chose me.”导演:塔伊加·维迪提,也很重视文字的元素。在《毛利男孩》中,Potential-潜力一词被反复使用,老师对与孩子的评价,孩子的不解,再到自我否定。直接表达了导演要对观众说的话,每个孩子的潜力,你看不看得到?到了新片《追捕野蛮人》中,叔叔埃克是个不太识字的猎人,而小胖子瑞奇喜欢阅读,而影片最为沉重的单词,应该是叔叔埃克爱狗“墓碑”上名字:Zag。让角色游离于法律之外,但是依然很酷。这句话在导演:塔伊加·维迪提的《毛利男孩》中,他自己饰演的不着调父亲,曾为大儿子解释,什么是帮派组织:“就是一群人,游离于法律之外,但是依然很酷。”。

而到了《追捕野蛮人》中,男主角小胖子,整天念叨自己要成为:Gangsta。这一次,导演干脆把两位主角,都设定为这样的社会角色:游离于法律之外,在丛林里逃亡,但是他们依然很酷。只不过这一次,他们不是Gangsta,而是Wilderpeople,是城市人的对立面。两人从吵架到并肩行走在丛林里,再到意外失散。小胖子瑞奇一点也不慌张,因为叔叔早已教会了他,如何在野外生存:寻找水源,走上高地,不要赤裸。他认真的生存,却也不失幽默。而一段时间后,小胖与叔叔在丛林里的相遇,一点也不令人感到吃惊,他们都是各自可以独立、自由的生存的男人。他们相视一笑,没有对彼此失望,叔叔没有被抓,而小胖瑞奇也毫发无伤。

追捕观后感(篇5)

多人喜欢这部《追捕野蛮人》是因为它类型的混搭和呈现方式的有趣。它是一次丛林大冒险,一部泥泞的在路上喜剧片,有着温馨治愈的儿童主角,以及俏皮的配乐和迷人新西兰风景,更重要的是,这部外表和形式鬼马精怪自由不羁的作品,却有着严肃拷问的内核。这些拷问不故意升华,也不做作呆板,当你还没有发觉的时候,那些引人反思的东西就已经自然浮现。所以,对于这部片子,观众都能各取所需,节奏欢快愉悦,台词逗趣呆萌,结尾还有一段飙车飞奔的末路狂花范儿桥段。

当小胖子被福利机构带到乡下那个寄养家庭的时候,在那个虚伪的福利机构负责人的讲述中,这个胖胖的孤儿几乎不可救药。他粗俗无比,浑身恶习,不愿与人沟通。或许,观众们都以为,自己将面对的是一个小痞子把田园牧歌搅得天翻地覆的故事。但故事很快开始转向,主角被有趣又决绝地替换了,和蔼的女主人意外身亡,寡言的大叔和这个不羁的小胖子必须独自相处。孩子不想再被转送到其他寄养家庭,大叔想独自一人在森林里静一静,两个人就都逃进了森林,但大叔不小心崴了脚,二人困在丛林里,外界误传愈盛,都认为大叔绑架了孩子,一场啼笑皆非的搜寻和逃亡就此展开。这场逃亡之旅,某种程度上说,意外成为了大叔和孩子的沟通之旅。不知道多少人注意到了其中的几个细节,大叔第一次在小木屋拿到来自福利机构的信,转手交给孩子,让他磕磕绊绊地念,在逃亡之中,看到布告,也让孩子为他读,他气哼哼地说,阅读无用,孩子嘲笑他就是个文盲,但是这嘲讽意外切中了要害,大叔确实是不识字的,而孩子在他人眼中又是个地道的“野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两个都是“野蛮人”——以所谓的文明世界的视角来看。

与此相对,那些围剿他们的人都以正义和文明自居,但有的人不问青红皂白,认为大叔侵犯了孩子,想去解救,其实是冲着酬金,那个把“不放弃一个孩子”的口号挂在嘴边的福利机构的女人根本不关心孩子内心的感受,只是表演性的完成一桩工作,他们根本不想去倾听孩子的意愿,也不关心事实的真相,一厢情愿地竭尽全力把孩子投进其他家庭,把大叔绳之以法。当追捕愈发陷入困境,当警察和军队都被牵扯进来的时候,一些微妙的拷问开始浮现:到底谁才是野蛮人?不识字的大叔,调皮捣蛋的孤儿还是那一群体面的职业人士?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叔和孩子成为了彼此的镜像,他们彼此相似也彼此映射,两个人都是不愿意暴露内心世界的人,但其实又都有着柔软而丰富的内心。大叔一直深切思念着去世的妻子,即便他表面上把自己装扮得异常冷酷,孩子每天念叨着用脏话组成的俳句,但自己却偷偷写下有关亲情的诗歌。逃亡路上,他们从彼此嫌弃变得相依为命,相互袒露心扉,老人开始变得慈祥,孩子也开始显露烂漫,此时,小胖子才开始说出自己在孤儿院的遭际,以及封闭心灵的原因。他们满身脏污,食不果腹,在丛林中奔逃,近乎被人狩猎的动物,但却意外开始酝酿出了人最重要也最真切的东西——情感和同理心。但这恰恰是那群追捕者所缺失的。从这开始,文明世界成为了野蛮世界,而野外丛林却意外地温柔起来。那场狼狈的躲闪开始氤氲出某些哲学的意味。与其他们在逃窜,不如说他们在守护,保卫内心的某些温暖,抵抗外界无知者野蛮的侵犯。这些拷问和反思,都仍然在笑闹中呈现出来。冷幽默和热心肠,疯癫搞怪和混不吝,是这部电影的基调,但有时总会突如其来地有温柔降临。其实,在追捕和逃逸的过程中,在外力的挤压下,孩子和大叔的关系也有某些变形,孩子害怕被抛弃,大叔不想被误解,他们彼此有时也会恶语相向,最终也导致了某些不可收拾的局面。野蛮和温情的置换,有时就是心中一闪念的转变,这有时也让人感觉异常冰冷。最终,这两个“野蛮人”还是败给了“文明人”,叔叔被关进了惩戒所,孩子也被分配给了另一个家庭,但好在程序和制度并不能拆解情感,孩子还是回头找到了叔叔,他们重组成了一种独特意义的“家庭”,他们之间有着剔除血缘的亲情,这是他们第一次不再感到孤独。

追捕观后感(篇6)

一部有着儿童电影色彩的喜剧片在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满脸大胡子但风格依旧像是退休多年的格兰特博士一样的山姆尼尔和一个超级小胖墩儿再加上这个一眼看过去有些云里雾里的片名实在难以让人想象究竟是什么样的魅力能在烂番茄上142家媒体和15000多名观众的投票中获得了压倒性的好评,98%的喜爱度有够夸张,但豆瓣电影的8.4与时光的8.5加在一起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于是想一探究竟,看看这部电影究竟用了什么魔法。

确切的说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遇到这种看完第一遍直接拉回开头再看一遍的电影了,倒不是因为像《盗梦空间》那样零碎的时间线或是《BVS》那样需要反复寻找的细节,尤其是对于喜剧电影来说二刷往往意味着有丢失笑料的风险,更多的是在抛开剧情带来的惊喜本身去体会人物情感与故事内核有趣的表达方式。而《追捕野蛮人》作为喜剧片在喜剧表现上做了减法,但各种恰到好处的冷幽默和致敬着实令人捧腹,章回体的设置以及公路片的轻松配乐融合的怀旧风创造了舒适的观感,最重要的是片中自然流露出的温情和对于观众的情感调动非常到位。

说回野蛮人,这本身就是个非常奇妙的想法。这个下车就一脸倔强的小肥仔瑞奇来自儿童福利院,影片一开始就给了这个小家伙一堆劣迹斑斑的记录,叛逆、偷窃、乱吐痰、离家出走、扔石头、踹东西、毁坏公物、放火、涂鸦、成天鬼混,被无数家庭退回的他被送到了住在大山中的福克纳一家。这是他最后的机会,如果再因为做坏事而被送回去,等待他的将会是少管所。在开头的第一章真正的小坏蛋中其实就已经为人物的反差做足了功课,所有的坏事实际上是这个看似叛逆的孩子为脆弱的内心武装上的外衣,从小被遗弃的他从一个个家庭中或是这个文明社会找不到归属感,找不到爱,而收养他的贝拉阿姨却用一次生日温暖了这个小家伙儿。

但不幸的是作为野外世界与文明社会唯一沟通桥梁的贝拉阿姨没能活过第一章,而通道的另一边则是脾气古怪的福克纳先生,曾因过失杀人而蹲过大狱的他逃离了现代文明,在大自然与接受他的贝拉身边寻找平静,而现在一切都毁了。一个生命的猝然离去用看似蜻蜓点水的黑色幽默毁灭了两个人的世界,于是一百万公顷的新西兰灌木丛成了两个人共同的目标。除了瑞奇自身性格与行为的反差,紧接着就是瑞奇与大环境的反差。就像福克纳说的那样这个小胖子在丛林中连五分钟都活不下去,连用热水袋放在火上烧水这种事都做得出来这话真的不算夸张。但恰巧福克纳的脚又扭到了,所以二人只得暂时待在丛林中,可谁也没想到原本因为贝拉的去世要来接走孩子的福利院在找不到的情况下搞了个全国大搜捕,两人不得不化身为隐居丛林中的野蛮人。

一个因为爱人离去而心如死灰的怪老头,一个超级肥嘟嘟的小孩子,这两个人的组合不论是从故事还是外貌上来看简直是《飞屋环游记》的翻版。当然这个风趣幽默的新西兰导演塔伊加维迪提为这个复古风十足的喜剧带入了更多现代元素,人物机智的幽默中包含了对《鳄鱼邓肯》《指环王》《变形金刚》《第一滴血》等无数影视元素的致敬,尤其是当这样的设计出现在野外世界中。为现代文明与自由天性的博弈创造了一个绝佳的环境,就好像一开始令人陶醉的和声一样~(虽然没有找到那首叫什么)

也许是因为导演本人有一半毛利人的血统,如同小男孩儿瑞奇的肤色以及抗争的心,整部影片的故事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人性的解放以及对于现代文明的讽刺,不用苦大仇深或是矫揉造作,淡淡的忧伤引出了令人会心一笑的温情冒险。5个月的猫鼠游戏当然不能草草收场,不来场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的大戏都对不起瑞奇高喊出的Freedom,可不是《邦妮与克莱德》,也不是《末路狂花》,更不是《疯狂的麦克斯》,但面对着军队的枪口和沿着地平线一字排开的追捕大队,瑞奇兰博灵魂附体,脑子里闪过无数一人对抗全世界的场面,还记得那个曾经被无数人当过签名的你是要当一辈子的懦夫,还是英雄,哪怕只有一分钟中的经典画面吗,瑞奇这个熊孩子给我的振奋人心不亚于此!两个人逍遥法外于丛林之中,面对全国大搜捕依旧坚持自己,这也让他们在外界获得了不少的粉丝,无论是电视主持人还是后来收留瑞奇的一家人,无不代表了导演对于瑞奇精神的敬佩,这是打破常规最极致的表现。虽然你的外表是个孩子,但在我看来你的内心是个真男人

追捕观后感(篇7)

《追捕野蛮人》这名字一下子就吸引我了,追捕!野蛮!人不人不重要,由于鄙人对荒野存在一种难以名状的怪癖式恋物情怀,就决定牺牲中午小憩的时间来补这部只有100min的电影。

景是在新西兰取的,上一次看新西兰取景的电影还是传奇史诗魔幻巨著《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系列电影,这一次看完这部片又再一次坚定了此生必去新西兰的决心,随手一截即是桌面。前一段时间看的《海蒂和爷爷》也是同样,剧情搁置不谈,光景一出,你对这片子的好感度就Up Up Up!,更别说配乐再一顺耳,剧情什么的都Bladyhell见鬼去吧。

胖墩儿Ricky就是一个话痨孩子王,跟你不熟使劲装高冷,熟起来逼叨个没完,有一个在荒野里暴走一年也不见瘦的健壮体质。猎人Hec,高加索人,在没遇到老婆Bella之前是一个十足的荒野流浪汉,与Bella一起生活后,过上了远离现代文明的灌木丛林猎人生活。Hec在影片中说是因为他的原因所以家里没有孩子的出世,我猜此前他对Ricky态度之恶劣的主要原因也归结于此。但由于Bella的意外死亡和发生的一系列阴差阳错的事情,Hec不得不和Ricky一起过上逃离文明社会的“野蛮人”跑路之旅。毕竟这不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荒野求生片,幽默和荒诞才是这部小片儿的主旋律。在看到这两个“Wilderpeople”与警察和教管所以及整个社会的斗智斗勇中,导演营造了一场两个野蛮人势必终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决斗大场面,我特别害怕结局会收不住闸,并且整部电影的基调过于欢脱,总害怕会出现惨淡的结局收尾,不停看进度条,就怕导演把这两个“Gangster”其中的一个“Bastard”给导死,毕竟一个看到罐头食品会高呼:“Yes Yes Yes Yes Yes”,如厕时还必须有厕纸相伴的大胖小子,一个留着络腮胡子铁汉外表内心柔软的硬汉大叔简直太对我们想振臂高呼:“FREEDOM”却害怕别人像看怪物一样的目光看我们,不得不憋在心里的“文明人”的胃口啦!电影首尾的两段俳句抄录在此:Ricky“Trees Birds Rivers Sky | Running with my uncle Hec | Living forever”Hec:“Me and this fat kid | We ran we ate and read books | It was the best”看到最后小胖子鼓起勇气张开双臂向Uncle Hec走去,暖爆了!

关于这部影片的反讽意味再多啰嗦两句,总结出了下面几条:

一:社会对于过往身上有污点的人还是学不会以宽容对待

二:抨击黑暗少管所和收养制度的漏洞这一点不用多说

三: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只求爆点,对于牵连其中的当事人和事件原委缺少基本的职业责任感

最后,导演借Hec之口说了一段话:“Bella didn’t know where she from , Bella didn’t have any family . Like you , like me . That’s why she wanted to look after you ...and took pity on me.She wanted save us poor wretches when no one esle wanted us.That’s the way she was. Heart of Gold.”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