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歌曲

12-12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讲的课学生们爱听,能学习的更好,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提升教课效率。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歌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活动背景:

随着幼儿园艺术教学改革的进程,新的歌唱教学的理念已逐步为大家所接受,接踵而来的是幼儿园的歌唱教材也日益短小、幽默,孩子接受一些情节性传统优秀歌曲的机会很少,而这些老的儿童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内容丰富,如同讲述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深受幼儿的喜爱。

人们常说“老的东西不能丢”,是啊,“老的东西”之所以经久不衰,它往往蕴含着许多的价值,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利用。因此我组织幼儿开展了歌唱教学“迷路的小花鸭”,尝试用制作图谱的方法引导幼儿创编学习歌词,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愉快、主动地学习唱歌,并从歌曲中感受到人与动物间的美好情感。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两段歌词及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学习用轻柔、跳跃的歌声加以表现。

2、尝试创编歌词及制作图谱,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3、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歌词内容,发展想象力。

4、感受人与动物间和谐美好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图片《迷路的小花鸭》(一)(二),图谱(一)(二),哭笑脸谱各一个,幼儿人手一份图谱(小图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1、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5个音阶,#B"F)

(评析:开始部分的练声,既是为下面的歌唱活动作好准备,同时,也让幼儿在歌唱喜爱的小动物时自然地表达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2、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图片(一),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A:我看到有一天,一只小鸭子在池塘边玩。幼B:我看到小鸭子哭了。因为它想妈妈了。

幼C:我还看到了柳树。

师讲述故事:有一天,小花鸭在池塘边的柳树下玩,玩着玩着它迷路了,找不到家也找不到妈妈了,它哭了,哭着喊着叫它的妈妈。

(评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它打破了传统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有谁?”等问题带来的局限性,它使幼儿能充分表达他们对画面意思的理解,使图片变活,也便于幼儿理解教师讲述的故事。)

3、教师随旋律跳一段舞,让幼儿猜猜老师想要告诉大家什么。

幼A:我看到老师做这个是水波的意思(做手指波动状)。

幼B:我看到树在摇摆(手臂挥动)。

幼C:我看到小鸭子在叫,这样是哭(做擦泪动作)。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让幼儿在欣赏舞蹈的同时熟悉旋律,同时也给下面的歌表演一个示范性的启发。)

4、师生合作填充完成图谱(一),学唱歌曲第一段。

(1)出示图谱,了解每一格表示一句歌词。教师唱,幼儿按序指图,师:碰到了什么问题?

幼:第1、2、3格是空格,没有小图片。

(2)指4、5、6三格,师:你听到老师刚才在这几个地方唱了什么?

幼A:这是鸭子的嘴巴,我听到(唱):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幼B:第6格画的是鸭妈妈,(引导唱):哭着叫妈妈。

幼儿指图学唱4、5、6句。

(3)师:小花鸭在什么地方叫妈妈呢?

幼:在池塘边,柳树下。

边听老师唱,边随幼儿的回答填充1、2、3格,幼儿学唱1、2、3句。

(4)师生一起看图谱唱歌,检查贴得是否正确。

(5)请幼儿一边看图,一边唱歌。

(评析:学习制作图谱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先采用教师和幼儿一起商量贴图谱的方法,既让幼儿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又教会了幼儿在贴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5、学习制作图谱(二),创编第二段歌词。

(1)出示图片(二),师:小花鸭迷路了,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时谁看见了它?

幼:是小朋友看见了它。

提示幼儿在小图片中找出小朋友、眼睛,贴进1、2两格,学唱1、2两句。

(2)师;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幼:把小花鸭抱起来。

引导幼儿贴第3格,连唱1、2、3句。

(3)师:小朋友很高兴,她是怎么唱歌的?找找应该贴哪幅图片?

幼:啦啦啦

引导幼儿贴第4、5格,连唱第1""5句。

(4)引导幼儿将小房子贴入最后一格,并检查是否正确。连唱第二段。

(5)边看图谱,边试着唱出歌曲第二段。

5、边指图谱,边完整演唱歌曲。

6、体会歌曲不同情感,学习有感情地演唱。

出示哭、笑两张表情脸谱,请幼儿分别贴到图谱前,该如何贴?为什么?

幼:哭的脸贴上面,因为小花鸭找不到妈妈就哭了,笑的脸贴下面,小花鸭回家了很高兴。

师小结:第一段讲小花鸭迷路了,找不到妈妈,心里很难过,我们要用轻柔的、伤心难过的声音来唱,第二段讲小朋友把小花鸭送回家,小花鸭心里很高兴,所以我们要用高兴的、跳跃的声音来唱。

听琴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两遍。

(评析:纯粹的语言提示也能让幼儿用不同的感情来唱两段歌词,但如此采用贴脸谱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歌曲所表情感的理解,而且将脸谱贴在段前也能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这符合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

7、尝试用动作进行歌表演。

(1)请幼儿边唱边想想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每一句歌词。

(2)请幼儿找个空位子进行歌表演。

三、活动反思

新歌教学一直是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难题,特别对于新中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受到知识经验和语言能力的众多限制,在记忆歌曲结构和歌词内容上表现出了困难。歌曲《迷路的小花鸭》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体验和记忆,我根据歌词内容绘制了优美的故事图片,从讲故事开始,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在此基础上教师清唱歌词给幼儿听,然后幼儿再逐句学唱,但在活动中我发现,在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方法后,幼儿的学唱积极性虽然提高了,学得也比较认真,但真正的学唱部分仍然没有突破传统学唱的程序,仍旧是幼儿一遍又一遍反复的跟唱。根据以上的认识,我结合填充图片的操作方法,又一次设计了活动,并在同年龄段的其他班实施,当幼儿在对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我及时告诉幼儿:老师还有一幅画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然后引导幼儿根据教师所唱的内容逐句填充图片,因为活动中加入了手的操作活动,再加上每贴一张图片就预示着一句新歌词的产生,这样就彻底消除了无目的反复练唱和记忆歌词所带来的枯燥感,使幼儿边玩边唱,轻松主动地学会了歌曲,使歌唱活动显得如此自然和顺理成章。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兴致盎然,令我也感受到一丝成功的喜悦。

通过以上活动,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歌唱活动同成人的区别,他们更多的是受到直觉行动思维的影响,鉴此,教师要在活动中尽可能地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操作机会,使幼儿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歌曲——迷路的小花鸭


一、活动背景:

随着幼儿园艺术教学改革的进程,新的歌唱教学的理念已逐步为大家所接受,接踵而来的是幼儿园的歌唱教材也日益短小、幽默,孩子接受一些情节性传统优秀歌曲的机会很少,而这些老的儿童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内容丰富,如同讲述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深受幼儿的喜爱。

人们常说“老的东西不能丢”,是啊,“老的东西”之所以经久不衰,它往往蕴含着许多的价值,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利用。因此我组织幼儿开展了歌唱教学“迷路的小花鸭”,尝试用制作图谱的方法引导幼儿创编学习歌词,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愉快、主动地学习唱歌,并从歌曲中感受到人与动物间的美好情感。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两段歌词及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学习用轻柔、跳跃的歌声加以表现。

2、尝试创编歌词及制作图谱,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3、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歌词内容,发展想象力。

4、感受人与动物间和谐美好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图片《迷路的小花鸭》(一)(二),图谱(一)(二),哭笑脸谱各一个,幼儿人手一份图谱(小图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1、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5个音阶,#B"F)

(评析:开始部分的练声,既是为下面的歌唱活动作好准备,同时,也让幼儿在歌唱喜爱的小动物时自然地表达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2、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图片(一),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A:我看到有一天,一只小鸭子在池塘边玩。幼B:我看到小鸭子哭了。因为它想妈妈了。

幼C:我还看到了柳树。

师讲述故事:有一天,小花鸭在池塘边的柳树下玩,玩着玩着它迷路了,找不到家也找不到妈妈了,它哭了,哭着喊着叫它的妈妈。

(评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它打破了传统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有谁?”等问题带来的局限性,它使幼儿能充分表达他们对画面意思的理解,使图片变活,也便于幼儿理解教师讲述的故事。)

3、教师随旋律跳一段舞,让幼儿猜猜老师想要告诉大家什么。

幼A:我看到老师做这个是水波的意思(做手指波动状)。

幼B:我看到树在摇摆(手臂挥动)。

幼C:我看到小鸭子在叫,这样是哭(做擦泪动作)。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让幼儿在欣赏舞蹈的同时熟悉旋律,同时也给下面的歌表演一个示范性的启发。)

4、师生合作填充完成图谱(一),学唱歌曲第一段。

(1)出示图谱,了解每一格表示一句歌词。教师唱,幼儿按序指图,师:碰到了什么问题?

幼:第1、2、3格是空格,没有小图片。

(2)指4、5、6三格,师:你听到老师刚才在这几个地方唱了什么?

幼A:这是鸭子的嘴巴,我听到(唱):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幼B:第6格画的是鸭妈妈,(引导唱):哭着叫妈妈。

幼儿指图学唱4、5、6句。

(3)师:小花鸭在什么地方叫妈妈呢?

幼:在池塘边,柳树下。

边听老师唱,边随幼儿的回答填充1、2、3格,幼儿学唱1、2、3句。

(4)师生一起看图谱唱歌,检查贴得是否正确。

(5)请幼儿一边看图,一边唱歌。

(评析:学习制作图谱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先采用教师和幼儿一起商量贴图谱的方法,既让幼儿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又教会了幼儿在贴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5、学习制作图谱(二),创编第二段歌词。

(1)出示图片(二),师:小花鸭迷路了,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时谁看见了它?

幼:是小朋友看见了它。

提示幼儿在小图片中找出小朋友、眼睛,贴进1、2两格,学唱1、2两句。

(2)师;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幼:把小花鸭抱起来。

引导幼儿贴第3格,连唱1、2、3句。

(3)师:小朋友很高兴,她是怎么唱歌的?找找应该贴哪幅图片?

幼:啦啦啦

引导幼儿贴第4、5格,连唱第1""5句。

(4)引导幼儿将小房子贴入最后一格,并检查是否正确。连唱第二段。

(5)边看图谱,边试着唱出歌曲第二段。

5、边指图谱,边完整演唱歌曲。

6、体会歌曲不同情感,学习有感情地演唱。

出示哭、笑两张表情脸谱,请幼儿分别贴到图谱前,该如何贴?为什么?

幼:哭的脸贴上面,因为小花鸭找不到妈妈就哭了,笑的脸贴下面,小花鸭回家了很高兴。

师小结:第一段讲小花鸭迷路了,找不到妈妈,心里很难过,我们要用轻柔的、伤心难过的声音来唱,第二段讲小朋友把小花鸭送回家,小花鸭心里很高兴,所以我们要用高兴的、跳跃的声音来唱。

听琴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两遍。

(评析:纯粹的语言提示也能让幼儿用不同的感情来唱两段歌词,但如此采用贴脸谱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歌曲所表情感的理解,而且将脸谱贴在段前也能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这符合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

7、尝试用动作进行歌表演。

(1)请幼儿边唱边想想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每一句歌词。

(2)请幼儿找个空位子进行歌表演。

三、活动反思

新歌教学一直是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难题,特别对于新中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受到知识经验和语言能力的众多限制,在记忆歌曲结构和歌词内容上表现出了困难。歌曲《迷路的小花鸭》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体验和记忆,我根据歌词内容绘制了优美的故事图片,从讲故事开始,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在此基础上教师清唱歌词给幼儿听,然后幼儿再逐句学唱,但在活动中我发现,在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方法后,幼儿的学唱积极性虽然提高了,学得也比较认真,但真正的学唱部分仍然没有突破传统学唱的程序,仍旧是幼儿一遍又一遍反复的跟唱。根据以上的认识,我结合填充图片的操作方法,又一次设计了活动,并在同年龄段的其他班实施,当幼儿在对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我及时告诉幼儿:老师还有一幅画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然后引导幼儿根据教师所唱的内容逐句填充图片,因为活动中加入了手的操作活动,再加上每贴一张图片就预示着一句新歌词的产生,这样就彻底消除了无目的反复练唱和记忆歌词所带来的枯燥感,使幼儿边玩边唱,轻松主动地学会了歌曲,使歌唱活动显得如此自然和顺理成章。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兴致盎然,令我也感受到一丝成功的喜悦。

通过以上活动,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歌唱活动同成人的区别,他们更多的是受到直觉行动思维的影响,鉴此,教师要在活动中尽可能地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操作机会,使幼儿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

小班音乐活动:新授歌曲《我家有几口》


教学要求: 1.教歌曲《我家有几口》,初步学会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2.复习歌表演《来把门儿敲》,要求幼儿声音自然,不喊叫。

3.通过音乐活动,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VCD《健康舞》、图片一张(爸爸、妈妈、我)、布娃娃一只。

2.录音机、音乐(磁带)《我是小班小朋友》、布娃娃、《小小手》、《来把门儿敲》、《我家有几口》。

3.小姑娘一名扮“燕子姐姐”、布娃娃一只、房门一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练习“爸爸、妈妈、还有我”,也就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引导幼儿用拍手、点头动作来表现出休止符和间奏。

教学过程:

(一)幼儿在《我是小班小朋友》的音乐声中自信地跳入活动室,和教师、小朋友一起尽情欢跳,能按照音乐节奏做简单的动作,初步体验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他人沟通的乐趣。

(二)复习歌表演《来把门儿敲》。

1.幼儿扮作“小尾巴”跟着老师来到小姐姐家门口。

“来‘小尾巴’们,快跟着王老师,我带你们去拜访一位小姐姐,嘘,别让小姐姐听到了。”(放音乐《布娃娃》)

2.“哎呀,小姐姐家的门还关着呢,怎么办呢?”(幼儿回答)

3.教师提示:“嘭嘭、嘭嘭、嘭嘭嘭,来把门儿敲”,“这首歌的题目是”(幼儿回答)“让我们用最动听的歌声来告诉小姐姐,我们来了好吗?”

4.放音乐,幼儿边唱边敲门《来把门儿敲》。

5.小姐姐从门后迎出:“欢迎、欢迎,欢迎小弟弟、小妹妹来到燕子姐姐家做客,请坐请坐。”(放音乐《小小手》,幼儿拍手入座)

(三)新授歌曲《我家有几口》。

1.老师:“燕子姐姐,你的家真大,你家有几口?

2.燕子姐姐缓慢地说:“我家有几口,让我扳指头,爸爸、妈妈、还有我(拍手××),再加一个布娃娃,呦,有四口。”(在多媒体上出示图片)

3.师:“噢,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燕子姐姐家有四口,有四口,有哪四口?”

4.幼儿回答:(爸爸、妈妈、还有我)“再加一个谁呀?”(幼儿回答)

歌曲《吹泡泡》——中班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理解歌词,学会听间奏,初步学唱歌曲。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3.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及活泼开朗性格。活动准备:兔子头饰1个:吹泡泡用具若干:吸管1支:场地上布置大小圆圈;录音机及录音磁带。活动过程:一.练声通过复习歌曲《小闹钟,快唱歌》来练声。二.熟悉歌词1.教师以兔妈妈的形象和幼儿一起吹泡泡、玩泡泡,为理解歌词打基础。2.教师以游戏形式朗诵歌词,帮助幼儿整理歌词。3.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4.幼儿朗诵歌词。三.熟悉歌曲旋律1.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按节奏边拍手边朗诵歌词。2.完整地欣赏音乐。教师依次在幼儿前面经过,边走边吹泡泡,幼儿可以想象自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泡泡。3.在歌曲旋律伴奏下朗诵歌词。游戏《装泡泡》:幼儿听音乐边走边朗诵歌词,走成一个大圈,音乐停,幼儿立即站到地上的圈圈里。四.学唱歌曲1.幼儿自己尝试把歌词填到歌曲旋律里。2.教师清唱,让幼儿完整地感知歌曲。3.分句练习,加深对歌词的印象。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哪一句,分句练习。4.了解歌曲中的间奏,演唱歌曲。告诉幼儿歌曲中有两个地方不唱歌词,只有旋律,叫间奏。师生一起演唱歌曲。五.尝试创编歌词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泡泡的感知,创编歌曲中的第二句“有大也有小”。六.幼儿随歌曲录音,自由吹泡泡,结束。创新点: 1.让幼儿自己学唱歌曲。本次教学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歌曲教学中分句教唱和整体教唱的模式,充分利用了歌曲本身简单、生活气息浓,富有情趣的特点,采用游戏性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玩中理解和学习歌词,随着游戏活动的深入,幼儿兴趣逐渐高涨,抓住这个时机,让幼儿尝试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填词演唱,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环境里自主地学唱歌曲。2.幼儿自主地学习、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教师在引出吹泡泡的主题后,就以兔妈妈的角色参与到游戏中,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应来引导幼儿学习歌曲,然后逐步退出引导者的位置,让幼儿自主地游戏、学习、使幼儿在体验游戏活动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歌唱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音乐活动:歌曲《小花猫和小老鼠》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诙谐、有趣的风格。

2、初步了解间奏,能在唱歌的过程中等待和正确地表现间奏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纸偶(老鼠)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兴趣

出示纸偶:“吱吱吱,吱吱吱”谁来了?(小老鼠)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只小老鼠长的什么样?

(二)学唱

1.学唱歌曲第一段

(1)谁来说说这只小老鼠长得什么样?(边根据幼儿回答,边出示图谱)念三遍,中间可以请小朋友指图谱

(2)呀!原来这只小老鼠想出来干什么?(偷东西吃)有没有被老鼠发现?(没有)他心里肯定怎么样?(很高兴、很神气)边做动作边唱(3遍)

2、学唱歌曲第二段

(1)小老鼠最怕谁呀?(小花猫)

(2)听到小花猫的叫声小老鼠会怎样?(念三遍)

(3)刚才小老鼠还很神气的,一眨眼功夫却灰溜溜的逃走了,可真滑稽呀!(唱三遍)

(三)初步感受间奏

(1)刚才我们唱了谁和谁的歌?(小老鼠和小花猫)下面我们把俩段连起来唱一唱。

(2)刚才老师除了唱歌还刚什么了?(跳舞)

那 老师是在唱完什么的时候开始跳舞的呢?

对,这里是给小朋友休息一下,为唱小花猫作准备的,这里小朋友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我们把这一段叫作间奏(幼儿说一边)

(3)全体幼儿齐唱一遍,间奏时小朋友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四)延伸活动

我们一起到草地上玩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喜欢《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歌曲》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音乐教案小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