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餐前游戏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实施

12-16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游戏教学越来越流行。游戏就是一种智力活动,是幼儿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游戏结束时,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要合理、自然。你是不是不太清楚幼儿园游戏是什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幼儿园餐前游戏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实施》,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餐前过渡环节往往是教师进行有效教育指导的盲点。为了更好地体现“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我们对于如何开展餐前游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既满足了幼儿喜欢游戏的意愿,促进了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优化了过渡环节的秩序,又调节了幼儿良好的进餐情绪,使每位幼儿在获得快乐与自信的同时,养成习惯、启迪智慧、发展能力,也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一日活动各环节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对游戏的理解、组织和指导的能力。

餐前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旨在调节幼儿良好的进餐情绪,让幼儿能带着愉悦的心情进餐。它不像集体教学活动那样严谨、规范,游戏性、互动性较强,形式和内容都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而及时变化,能给幼儿提供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也能加深师幼之间的感情。同时,这个时段也是教师适当调节工作节奏,解决个别幼儿问题,亲近每一个幼儿的极好时段。现实中,大部分教师为了创设安静的进餐环境,喜欢组织幼儿听故事、念儿歌或看动画片等较为整齐划一的活动。虽然这些活动减少了幼儿等待用餐的焦躁,保证了幼儿较好的进餐秩序,但往往忽略了幼儿情感和游戏的需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深入学习,我们更加认识到: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于是,我们追随着“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充分相信“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努力思考和实践着如何让游戏更好地融人一日活动,如何让孩子们真正自主快乐地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我们通过前阶段开展的优化幼儿一日生活质量的实践和研讨,找到了一个切入口——餐前游戏活动的组织实施。通过餐前游戏活动,有效减少幼儿一日教育的盲点,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进餐心境,做到一日生活各环节精细而优化。我们认为餐前游戏活动的组织实施应注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选择与餐前时间及特点相符合的适宜性游戏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国外研究人员在《食的科学》中强调,孩子从出生到幼儿期,智力发生了一个飞跃。在这一时期,儿童的空腹感与食欲的关系不再是必然,而是显得十分复杂。因为,在这两个生理环节之间,已掺杂了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可能是空腹时不一定想吃,或是在吃得很饱后对所喜食物继续吃。他们的吃,不再是生理性食欲,而是经验性、能动性食欲。所以,孩子的食欲,除其生理本能之外,还需后天培养。调节其餐前情绪是一项重要内容。而游戏恰恰是能调节幼儿情绪的好方法,它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钟爱。

在幼儿园,教师设计组织的游戏种类繁多: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语言游戏、益智游戏等等,哪些游戏更适合作为幼儿的餐前游戏呢?这需要认真地思考和分析。首先,餐前活动时间相对较短,不宜选择较为复杂的游戏活动。其次,餐前游戏活动的组织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讲究科学性,应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而影响幼儿进餐的质量。因此,最好选择一些平静而舒缓的游戏,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并能很好地激发其良好的进餐情绪。在实践中,我们认为以下游戏更为适宜有效:

1.简单灵活的手指游戏

小中班的餐前游戏多采用结合儿歌的手指游戏,如小班《我的十个宝》《小手指要睡觉》《金苹果银苹果》等;中班《说相反》《猜猜在哪头》《五只猴子荡秋千》等。这些手指儿歌充满游戏性,孩子们念的时候朗朗上口,配上手的动作更能激起幼儿的兴趣。百念不厌。中班餐前游戏的组织还可以增加幼儿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在原有游戏基础上进行改变的空间,如手指游戏“土豆皮、土豆条”,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改编,念成其他菜名,如“萝卜皮、萝卜条”“丝瓜皮、丝瓜条”“青瓜皮、青瓜条”等等许多带皮的食物名称,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拓展思维,丰富语言,也能增进幼儿的食欲。

2.轻松有趣的互动游戏

小班孩子年龄虽小,但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一些师幼互动小游戏。如做冰块的游戏就非常受孩子们喜欢:大家围坐着一起念“做冰块,做冰块,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方,有的圆”,老师说“结冰”时,孩子们就摆出各种造型;老师说“太阳出来了,冰块融化了”时,孩子们便一下子放松了。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同伴互动小游戏,如《拉大锯》:两个孩子双手相握,随儿歌“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戏”,有节奏地做手臂伸展运动,身体自然摆动,既发展了手臂动作又提高了合作畿力,幼儿的情绪还很愉快。中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表现力都有所增强,可以玩一玩同伴互动游戏,如《我的飞机开始飞》《猜猜是谁走过去了》等,也可以鼓励幼儿来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孩子一起念一念、玩一玩自编的儿歌,孩子们非常有成就感,乐在其中。

3.快乐自主的小组游戏

大班幼儿由于经验的不断积累,自主性需要得到更充分发展,他们可以开展小组游戏活动,自由结伴。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如把自己折成的“东南西北”拿出来相互猜一猜,玩一玩;如“金锁银锁”,两个或多个孩子一起玩此游戏特别开心;又如猜拳游戏,只需幼儿围成一圈,通过手心手背数量的多少决定胜负,奖惩规则由小组成员自己制定,等等。这样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可以极大地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特点,融入一些音乐小游戏、律动,以及各类适宜的民间小游戏,如《踢踢绊绊》《官打捉贼》《蚊子叮手》《挑花线》等,进一步丰富餐前游戏内容,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餐前环境。

发挥餐前游戏在幼儿个体差异上的协调作用

《指南》强调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也就是说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要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有个性地发展。针对个别用餐习惯不是很好的幼儿,我们利用餐前游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效果十分明显。

食欲差、挑食偏食的幼儿。有些孩子总是吃得很少,食欲不强;有些孩子有挑食偏食现象,常常有不爱吃的菜,如海带、萝卜等等。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设计了一些适宜的游戏来增进其食欲,鼓励他们样样蔬菜都爱吃。如教师利用自制的蔬菜、肉类等小卡片,以卡片抽取的形式与这些孩子玩“啊呜啊呜吃得香”的游戏。小班孩子一边认识各种菜名,一边模仿各种吃得香香的表情,玩得不亦乐乎。中大班的孩子结合抽到的卡片自主说出各种菜的烧法,如摸到“萝卜”卡片,孩子就说出“萝卜排骨汤”“红烧萝卜”“糖醋萝卜丝”等,边说边游戏式地逐一分享给其他孩子一起快乐品尝。另外,教师还有意识地引导这些孩子一起玩与饮食有关的手指游戏,如“包饺子”“土豆皮、土豆条”等等,有效增强幼儿的食欲。

进餐特别慢的幼儿。在日常指导幼儿进餐时,我们往往要求孩子们要细嚼慢咽,充分保证幼儿的进餐时间。但是有个别进餐特别慢的孩子,确实需要教师积极地给予引导。如教师与孩子玩“猜猜宝物在哪里”的小游戏,将小贴画等幼儿喜欢的“小宝物”藏在手心,让孩子来猜,猜中了送给孩子,并让他先去进餐。孩子开心地带着奖励去进餐,速度慢慢加快。

卫生习惯欠佳的幼儿。在进餐过程中,一些幼儿常常将饭粒洒满地,卫生习惯比较差。于是,教师和幼儿自制了一些小图书《大公鸡和漏嘴巴》《下巴上的洞洞》《悯农》等。一起看一看讲一讲;也提供给幼儿一些自制的手偶、头饰等材料,孩子们自主进行表演,感受故事情节,逐步从故事角色中感知到要养成良好的进餐卫生习惯。教师还跟这些孩子玩激励性的小游戏,跟孩子餐前约定用餐时的表现,餐后给予一定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

另外,餐前游戏活动作为最有利的边角时段,也可以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彰显个性。针对好动、自控能力不强的幼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其充足的自主游戏空间。可以请幼儿做游戏的小组织者,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同伴的逐步认可中。养成自觉遵守活动规则的良好习惯。针对胆小、不爱表现的幼儿,教师可以主动亲近幼儿,与其单独沟通、交流,给予鼓励,使其树立自信心,引导幼儿逐步参与到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中,如做一回“小老师”“小主持人”等。针对没有耐性、坚持性差的幼儿,教师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数数游戏等帮助其培养耐性,如两人面对面坐好,一人开始从1数到20,另一人则按要求在数数时间内坐好不动或是坚持定格某一个动作,直到停止数数。玩此游戏时,可以先少数一些,等相互之间都能完成游戏任务后,再慢慢加数。这种游戏趣味性较强,既能培养幼儿的耐心,又能练习数数,一举多得。

总之,餐前时间是教师指导个别幼儿的很好的肘间段。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多走近孩子、了解孩子,注重观察与指导,不断地设计和融入更多适宜的游戏。

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实施不同的指导方法

《指南》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成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要成为幼儿学习的积极支持者。在餐前游戏中,教师不能一直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保证了游戏的顺利开展,并且教师组织游戏的状态决定幼儿参与游戏的态度与情绪。当然,在幼儿熟悉了各种游戏之后,教师可以与幼儿商量,引导其说说今天想玩什么游戏,帮助幼儿一起选择,并适时给予表扬鼓励。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有时候反而会限制其在游戏中的发展,相反,教师作为游戏中的一员,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去,与他们共同尝试创新游戏的玩法则更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并促进师幼间的互动和同伴间的互助,为幼儿搭建自我表现的舞台。至于大班幼儿,他们会自发地组织并开展餐前游戏,他们自由结伴而坐,这儿一簇,那儿一组,非常自主随意。但因为是自发的、自主的,必定会出现一些矛盾和纠纷,这时教师就是一个观察者,及时察觉问题出现的原因。在幼儿自我解决的过程中,如有需要适时介入,帮助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开展,教师要区别对待,真正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引领者、参与者、观察者、支持者。

餐前活动时间虽短,但它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且不容忽视的环节。只要教师合理利用,灵活组织,便能获得与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户外体育游戏同等的教育价值,成为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进步、感受快乐的又一个有利时段。通过餐前游戏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有效避免过渡环节的时间隐性浪费,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大的发展,而且能使幼儿的情绪愉悦,食欲大增,养成一系列良好的进餐习惯。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编辑推荐

中班餐前游戏活动:蝴蝶飞呀


中班餐前小游戏以为时间不是很充足,出于考虑幼儿对新儿歌熟悉,动作熟悉程度。所以该儿歌简短爽口。特别适合零时构造游戏的教学。活动目标:1蝴蝶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飞行,是没有烦恼的小动物

2蝴蝶会去很多地方玩,通过蝴蝶想去的地方去向小朋友们提问。

活动准备 :1复制【蝴蝶飞呀】的儿歌。

2教学儿歌,并且抛出提问

2有意愿的小朋友可以跟随老师随着儿歌飞舞【注意安全】

活动过程: 1口头介绍:“ 今天某某老师带来一位新的朋友,小朋友想不想认识这位新朋友啊,它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蝴蝶。”

2。师:蝴蝶蝴蝶飞呀........飞呀.....飞呀......飞呀......飞去哪里呢? 幼:蝴蝶蝴蝶飞呀,飞呀飞呀飞呀,飞向北京去。

师: 蝴蝶飞到北京玩去咯。

3中大班可以请有意愿的小朋友跟随老师的儿歌通过小朋友的提问也可以试玩,小班有老师帮助幼儿完成。

活动延伸:教师可以通过蝴蝶的形象将幼儿带回下一个地点。这样也加强孩子对事物的新鲜感与容后的兴趣。

活动的不足:就是必须要确定幼儿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游戏常规一定要提醒幼儿,会出现喧闹现象,要妥善处理。

儿歌复制:

蝴蝶飞呀

师: 蝴蝶蝴蝶飞呀 ,

飞呀,飞呀,飞呀

飞去哪里玩呀?

幼: 蝴蝶蝴蝶 飞呀,

飞呀 ,飞呀,飞呀

飞到香港去咯 。

中班餐前游戏活动教案:蝴蝶飞呀教案


中班餐前游戏活动蝴蝶飞呀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内容,蝴蝶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飞行,是没有烦恼的小动物,蝴蝶会去很多地方玩,通过蝴蝶想去的地方去向小朋友们提问,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蝴蝶飞呀教案吧。中班餐前小游戏以为时间不是很充足,出于考虑幼儿对新儿歌熟悉,动作熟悉程度。所以该儿歌简短爽口。特别适合零时构造游戏的教学。

活动目标:

1蝴蝶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飞行,是没有烦恼的小动物

2蝴蝶会去很多地方玩,通过蝴蝶想去的地方去向小朋友们提问。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复制【蝴蝶飞呀】的儿歌。

2教学儿歌,并且抛出提问

2有意愿的小朋友可以跟随老师随着儿歌飞舞【注意安全】

活动过程:

1口头介绍:" 今天某某老师带来一位新的朋友,小朋友想不想认识这位新朋友啊,它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蝴蝶。"

2师:蝴蝶蝴蝶飞呀........飞呀.....飞呀......飞呀......飞去哪里呢? 幼:蝴蝶蝴蝶飞呀,飞呀飞呀飞呀,飞向北京去。

师: 蝴蝶飞到北京玩去咯。

3中大班可以请有意愿的小朋友跟随老师的儿歌通过小朋友的提问也可以试玩,小班有老师帮助幼儿完成。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通过蝴蝶的形象将幼儿带回下一个地点。这样也加强孩子对事物的新鲜感与容后的兴趣。

活动的不足:就是必须要确定幼儿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游戏常规一定要提醒幼儿,会出现喧闹现象,要妥善处理。

儿歌复制:

蝴蝶飞呀

师: 蝴蝶蝴蝶飞呀 ,

飞呀,飞呀,飞呀

飞去哪里玩呀?

幼: 蝴蝶蝴蝶 飞呀,

飞呀 ,飞呀,飞呀

中班餐前游戏教案《蝴蝶飞呀》


中班餐前小游戏以为时间不是很充足,出于考虑幼儿对新儿歌熟悉,动作熟悉程度。所以该儿歌简短爽口。特别适合零时构造游戏的教学。

活动目标:

1、蝴蝶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飞行,是没有烦恼的小动物

2、蝴蝶会去很多地方玩,通过蝴蝶想去的地方去向小朋友们提问。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复制【蝴蝶飞呀】的儿歌。

2、教学儿歌,并且抛出提问

3、有意愿的小朋友可以跟随老师随着儿歌飞舞【注意安全】

活动过程:

1、口头介绍:" 今天某某老师带来一位新的朋友,小朋友想不想认识这位新朋友啊,它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蝴蝶。"

2、师:蝴蝶蝴蝶飞呀........飞呀.....飞呀......飞呀......飞去哪里呢? 幼:蝴蝶蝴蝶飞呀,飞呀飞呀飞呀,飞向北京去。

师: 蝴蝶飞到北京玩去咯。

3、中大班可以请有意愿的小朋友跟随老师的儿歌通过小朋友的提问也可以试玩,小班有老师帮助幼儿完成。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通过蝴蝶的形象将幼儿带回下一个地点。这样也加强孩子对事物的新鲜感与容后的兴趣。

活动的不足:就是必须要确定幼儿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游戏常规一定要提醒幼儿,会出现喧闹现象,要妥善处理。

儿歌复制:

蝴蝶飞呀

师: 蝴蝶蝴蝶飞呀 ,

飞呀,飞呀,飞呀

飞去哪里玩呀?

幼: 蝴蝶蝴蝶 飞呀,

飞呀 ,飞呀,飞呀

幼儿园戏剧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戏剧游戏是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进行感知、想象和表达的游戏活动。已有研究者根据不同功能,把幼儿园常用的戏剧游戏分为7种类型:放松游戏、感知游戏、模仿游戏、想象游戏、造型游戏、控制游戏和专注游戏(详见附录),每一类型的戏剧游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戏剧游戏。

一、戏剧游戏的实施途径

教师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开展幼儿园戏剧游戏。

1.教师可以在幼儿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或者某一个时间段单独开展戏剧游戏。例如,晨间锻炼后,戏剧游戏“走走停停”可以帮助幼儿舒缓身心:幼儿自由走动,甩甩手腕、甩甩手指、弯弯腰、踢踢腿、抖抖脚,听到教师的口令“停”的时候就停下来,听到教师的口令“打招呼”时以拍手掌的方式与身边的同伴打招呼,打完招呼后,继续走动。教师可以数次喊“停”“打招呼”,幼儿则以不同动作或姿态打招呼。然后,全体幼儿坐下或躺在地上,闭目聆听教师或同伴提示的声音,如心跳声、风声、鸟叫声等。

2.教师可以将戏剧游戏作为戏剧教学活动的热身、放松环节。戏剧游戏用在戏剧教学活动开始时,可以帮助幼儿很快进入戏剧的氛围。此时的戏剧游戏相当于教学活动中的导入环节。教师也可以将戏剧游戏(特别是放松游戏)用在戏剧活动的结尾部分,以帮助幼儿在戏剧活动后恢复、稳定情绪。此时的戏剧游戏相当于教学活动中的结束放松环节。例如,戏剧游戏“白云飘飘”就可以运用到这两个环节中。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幼儿全身处于放松状态,在教师语言的提示下运用肢体动作表达“白云飘来了”“两朵白云轻轻地触摸”“几朵白云轻轻抱在一起”等情景(教师的声音要轻、语速要慢)。幼儿在这样的情景中既可以进入用肢体表达的戏剧状态,也可以使紧张、亢奋的情绪恢复平静。

3.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等领域的活动中尝试渗透戏剧游戏。例如,在小班进行绘本阅读活动“小刺猬摘果子”时,教师可以渗透戏剧游戏“果宝宝”。当讨论到“小刺猬在树林里看到树上长了许多果子”时,教师请幼儿猜猜“小小刺猬看到了什么水果”,幼儿用表情或肢体动作表达“甜甜的苹果”“酸酸的草莓”“弯弯的香蕉”“大大的菠萝”等。这样既可帮助幼儿借助教师的语言提示和自己的记忆进行简单的即兴表演,丰富戏剧表达经验,又能激发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

4.有些戏剧游戏有了家长的参与会变得更有趣、更富有挑战性,所以,教师也可以尝试在亲子活动中运用合适的戏剧游戏,以增加趣味性,锻炼幼儿的能力。例如,在进行亲子活动“春天里的活动”时,可以渗透戏剧游戏“旅行”:2~3个家庭组成一组,教师指定表现“旅行中的交通工具”,各组成员发挥想象,用身体动作合作表现“小轿车”“双层旅游大巴”“火车”“飞机”“轮船”等:教师指定表现“旅行中的一个情景”,各组成员结合旅行的经验,合作表现“在海边拾贝壳堆城堡”“爬山坡前后搀扶”“在草地野营”等情景。这种游戏妙趣横生,家长就其中的造型与动作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指导,孩子们也积极投入其中,从而增进了亲子间和同伴间的沟通。

二、组织戏剧游戏的注意事项

幼儿园戏剧游戏的组织者主要由教师担任。教师在组织戏剧游戏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先要清楚戏剧游戏的玩法、重点与难点以及所需的条件(场地、材料),并且事先处理好周围环境中的某些细节(如有些东西需要盖起来,有些桌柜需要移动等)。

2.要合理安排戏剧游戏时间。单独进行的戏剧游戏在时间安排上可以灵活些,但宜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戏剧教学活动的热身、结束放松环节使用戏剧游戏时,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以内。

3.戏剧游戏开始前,不宜让幼儿做激烈活动。戏剧游戏通常从呼吸运动开始,以帮助幼儿消除杂念,达到静心的效果。一般第一步是简单的动作练习,之后是感知、想象、探索,这样安排可以让幼儿借着练习逐渐进入设计的情景,发挥创造性,消除可能产生的畏惧感,充分适应后续的活动。

4.作为引导者,需要更加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状态。要关注戏剧游戏进度、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幼儿全身心投入时音量的控制、幼儿偏离主题时的处理方法,等等。

5.每个戏剧游戏可以重复玩,幼儿越熟悉规则就会越投入。在后期,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对戏剧游戏进行创编,改变其中的角色和玩法。

三、戏剧游戏中的指导要点

教师作为指导者,在幼儿进行戏剧游戏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戏剧游戏的特点。在戏剧游戏中,幼儿以戏剧的自然学习方法,如模仿、造型、控制和想象等来学习语言、动作与社会行为等,他们通常将自己置身于想象的戏剧情景中来表现熟悉的经验,并衍生出新的经验。教师应把握戏剧游戏的这些主要特点,在指导戏剧游戏时关注每个幼儿在想象的戏剧情景中运用智能、体能与直觉进行即兴式、创造性表现的状态。有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戏剧教学策略来调整游戏的节奏,以便观察与发现每个幼儿的表现。有些由一般性游戏改编而来的戏剧游戏,更需要突出戏剧创作的特点。例如,对“石头剪刀布”戏剧游戏,教师在理解它与原有游戏的不同之处后,把重点先放在幼儿身体造型上,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表达、创造“石头”“剪刀”“布”的造型。在此基础上,再满足大班幼儿的竞争心理需要,进行团队挑战比赛和3人一组合作比赛,这样的调整突出了戏剧游戏的特点,增加了假想的游戏情景“我是一个……可以做……”,把全体幼儿带入充满情趣的造型活动中,促进幼儿在模仿、造型、控制和想象等方面都有所发展,这种价值是原游戏所不具备的。

2.捕捉幼儿在细节上的表现。每个幼儿都会运用自身的经验来参与戏剧游戏,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临场的观察、想象与反应等能力,发现幼儿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思考与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自发性表现以及这些方面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渐进转化的细节,一方面及时给予点拨,促进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及时肯定和分享个体独特的经验。例如,大班戏剧游戏“行军路上”,幼儿在教师叙述的情景中以“士兵”的角色,根据听到的音效,大胆想象军队在行军路上遇到的场景,以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肢体动作以及合适的反应表现行军路上不同的前进动作。在这个游戏中有三个情景片断特别细致地反映了幼儿的表现:教师播放水流声时.问“士兵”:“我们的军队又来到了哪里?”“士兵”们说河边、溪边、海边等。教师又问:“我们的军队是怎么过河的呢?”有的说瞠水过河,有的说游泳过河,有的说用倒下的大树架桥过河,他们纷纷用动作表示。“士兵”蹚水过河时,手上都“拿着鞋子”。教师发现有个“士兵”双手都做出了拉着裤腿的动作,就问他:“你的鞋子呢?不会被水冲走了吧?”这个“士兵”回答:“我不是背了包嘛,我放包里了!”还有一个“士兵”在“走”大树架成的独木桥时,走着走着突然跪在地上慢慢爬了起来,教师悄悄地问他:“你怎么改爬了?”他回答:“独木桥太窄了,我怕掉下去,还是爬着过比较安全!”教师将捕捉到的这些细节以“情景回放”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欣赏,观察同伴在想象的情景中是如何用肢体动作表达和思考的,从而学习同伴表达的经验和技巧,这样有助于幼儿共同提升戏剧表达能力。

3.给予幼儿更多自主体验的空间。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戏剧游戏,一般都经历对角色的理解和接受、酝酿及执行这三个步骤,这也是重要的学习过程。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水平的内容,给予每个幼儿自主体验、实践的空间,不要干预或限制幼儿身体、心灵、思想方面的自主表达。例如,在“捏面人”这个合作性戏剧游戏中,“捏面人”和“面团”之间有较多的语言和身体方面的互动,甚至情感的互动交流。比如,“捏面人”要先想好自己捏什么样的东西,告知同伴,再将同伴的身体当作“面团”摆出想捏物品的形态。在这个过程中,“捏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来调整作品,以达到形象的效果。游戏后半程,“面团”可用语言建议“捏面人”怎么调整自己的身体,但自己不能动,只能用肢体塑造物品的静止形态。第二次、第三次游戏在背景音乐中进行,“捏面人”随着舒缓的音乐慢慢地捏捏对方的头、肩、手臂、腿、肚子、背等身体部位,最后在快节奏的背景音乐下给“面团”做造型。在组织与指导戏剧游戏时,教师通常要放慢游戏的节奏,宜缓不宜急。慢,才能让幼儿的表达更加细致、生动;慢,才能让幼儿的体验更为深刻,触及内心。

附:幼儿戏剧游戏类型及游戏例举

一、放松游戏:身体与情绪进入松弛、平稳的状态,使心理状态进入或走出虚构的戏剧情景。放松游戏可作为戏剧活动的暖身活动,也可作为结束活动。

个子拉拉长(小班)

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师幼一起自由地站立。教师轻轻地说:“太阳出来了,身体晒得暖洋洋的。感觉身体向上长,拉长了……”师幼一起想象自己正在被拉升,双臂向上伸展,直到最高点,然后身体慢慢放松恢复自然状态。

我是一片羽毛(大班)

播放舒缓的音乐,幼儿跟着音乐尝试放松身体,想象一片羽毛飘浮的各种造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现在,你就是一片羽毛,在天空中飘啊飘,飘啊飘,首先是你的胳膊往上飘起来.然后是你的脚和头也飘起来了,最后你的整个身体都跟着飘起来了……”接着,幼儿尝试进行“羽毛”的合作造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几片羽毛飘啊飘,飘啊飘,突然聚到了一起,他们手拉着手去旅行了!几片羽毛轻轻地抱在一起,几片羽毛排成一队……”

二、感知游戏:在真实或虚构的情景里,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感受,表现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合拢张开(小班)

幼儿围坐在一起,教师播放音乐(节奏可以由慢逐渐变快),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做动作:

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小手拍一拍(五指并拢握拳、五指张开,反复两遍,拍手两下)。

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小手拍一拍(动作同上)。

爬呀爬呀爬呀爬,爬到小睑上(小手从脚背开始顺着腿、身体向上,一直“爬”到脸上)。

这是眼睛,这是嘴巴,这是小鼻子,啊欠——(双手手指指眼睛、嘴巴、鼻子后,做个打喷嚏的姿势,并发出象声词“啊欠”)。

背上的图形(大班)

这一游戏旨在让幼儿在没有语言提示的情况下相互触摸,传递信息,让对方感知自己要表达的内容。第一次游戏:背上的图形。教师:“请一个小朋友先看图片,在下一个小朋友的背上画下来。这个小朋友不能用嘴巴说出图片名称,只能把自己的感觉再画在下一个小朋友的背上,这样一个一个传递下去,最后一个小朋友来告诉大家答案是什么。”第二次游戏:脑袋上的图形。教师:“刚才玩的时候,我发现小朋友穿的衣服有点多,所以有些人画的时候感觉不是很明显,现在我们把图形画在身体的什么地方会更有感觉呢?”(脸上。)第三次游戏:手上的图形。教师:“这次我们来试试在手心上画一画,看看感觉如何?”

三、模仿游戏:对人或物的特性、运动过程及其细节用身体或声音再现、复制,需要以细致的观察作为基础。

蜗牛搬家(中班)

第一步:幼儿用身体做“蜗牛”造型。教师:“蜗牛是什么样的?大家一起来变蜗牛,变变变,我是小蜗牛!”(幼儿造型)第二步:玩“蜗牛搬家"。幼儿找一个位置当作自己的家,互相之间留有一定的空位。教师念儿歌:“小蜗牛慢慢爬。爬呀爬呀爬,爬到了山坡上,咕噜咕噜滚下来。滚下来,继续爬,碰到大青蛙,赶紧躲回家。”幼儿用肢体表现相应儿歌内容。

老鼠娶亲(大班)

这个游戏由中国传统剪纸故事《老鼠娶亲》改编而来。第一步:欣赏故事《老鼠娶亲》。幼儿对故事中热闹的娶亲场面和人物造型非常感兴趣,比如,抬花轿、吹喇叭、吹唢呐、打鼓、抬礼品、放鞭炮等动作造型。第二步: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人物的动作特点,再请幼儿模仿这些单个的动作。第三步:播放背景音乐,幼儿分角色模仿表演“老鼠娶亲”情景。

四、想象游戏:调动已有经验,联系新经验,重组已有经验,以创造出新的情景、角色与故事情节。

月亮出来了(中班)

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师幼自由地围坐在一起。教师:“月亮出来了,周围安静极了。忙碌了一天的孩子要睡觉了,工作了一天的大人也要休息了.小鸟安静地停在树梢上,调皮的小老鼠轻轻地走出来了……"先请幼儿讨论“调皮的小老鼠在夜里会做什么”。接着,随着教师的语言描述,幼儿自由想象并以肢体动作来表达调皮的小老鼠夜里活动的情景。

五只猴子荡秋千(大班)

这是由手指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改编的。

第一步:全体幼儿伴随儿歌做手指游戏。

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五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一只手伸开不动,另一只手四指合拢做鳄鱼嘴巴状去咬另一只手)。

四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四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动作同上)。

三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三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动作同上)。

二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二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动作同上)。

一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一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动作同上)。

第二步:幼儿两两合作进行表演。两人面对面站立,一人扮演猴子,另一人扮演鳄鱼,一起念儿歌并做手指游戏。当念到“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时,“鳄鱼”就用手指快速地捉住“猴子”的手指。

第三步:“猴子”被抓住后,就要想办法说服“鳄鱼”不吃自己。这个环节是发挥幼儿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扮演猴子的幼儿要能机智灵活地结合生活经验和听说过的故事想象有关情节,想办法说服鳄鱼不吃掉自己。比如“猴子"说:“鳄鱼鳄鱼,天冷了,我这只‘猴子’要去给奶奶送帽子,你不能吃掉我,要不然奶奶就会生病了。你是条好心的鳄鱼,你一定会同意的!”“鳄鱼”觉得这是懂得关心人的猴子,就同意不吃了。

五、造型游戏:用肢体塑造人或物的静止形态,可以单人做,也可以多人合作。造型游戏可增强幼儿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热闹的马路(大班)

幼儿分组,每组6~8名,先讨论“热闹的马路上有什么,马路边有什么”。讨论后,每组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和想象的情景,运用肢体合作造型,表现“热闹的马路”。

千姿百态的树(大班)

这一游戏重在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塑造不同的树,可以一人或多人合作塑造。在游戏前,幼儿对各种树的形态有丰富的认识,如知道不同的树有着不同的形态,有粗粗的梧桐树、笔直的松树、摇摆的垂柳等。游戏时,先请幼儿回忆关于各种树的经验。教师:“你们见过哪些树?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动作表现一种你见过的树。1、2、3,变,变,变,我们的身体变成树!”(幼儿造型)然后,在背景音乐中,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塑造各种不同的树。教师可以提醒幼儿:“有的树树干很粗,有的树有很多树枝,那我们怎么来表现呢?你们还见过什么奇怪的树?怎么来表现呢?”

六、控制游戏:在虚构的情景中,把握身体运动的大小、轻重、速度、空间(高低、上下、内外等),可增强幼儿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谁轻谁重(小班)

幼儿四散站着,教师请幼儿跟身边的同伴说说什么动物走路脚步重什么动物走路脚步轻.什么物品重什么物品轻等。然后,幼儿跟随教师口令做动作。比如,大象来了(幼儿模仿大象走路以重重的跺脚动作表示重),小鸡来了(幼儿模仿小鸡踮起脚尖走路表示轻);火车开来了,轰隆轰隆(幼儿以重重的跺脚动作和粗粗的声音表示重),小玩具车开来了,嘀嘀嘀(幼儿用轻轻的动作和小小的声音表示轻):搬个重重的西瓜哕(幼儿两手环抱表示搬,并伴随“哎哟哎哟”的声音),拿个小小的草莓(幼儿动作轻轻地)……

铁皮人加油(中班)

这个游戏与传统的“木头入”游戏有相同的地方,都强调幼儿对身体的控制,但这个游戏增添了“油桶”这一角色,游戏的情景性和趣味性更强。该游戏重在引导幼儿在相互配合中学会控制肢体各部位的动与静。游戏可先由“铁皮人"游戏导入。教师:“铁皮人走路是什么样子的?铁皮人生锈时可以摆出哪些造型?”然后师幼一起玩“铁皮人加油”的游戏。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新游戏‘铁皮人加油’,两个人一组商量好谁扮演‘铁皮人’,谁扮演‘油桶’。你们随着音乐节奏一起模仿‘铁皮人’走路,听到‘生锈了’(音乐停止),‘铁皮人’保持造型不动,‘油桶’去给‘铁皮人’加油,油点到哪个身体部位,‘铁皮人’就活动哪个部位。”第二、三次游戏时教师可以调整音乐节奏,幼儿随音乐调整身体动作。

七、专注游戏:使感官与情绪状态、语言与思维聚焦于某一专门任务,以便对人、物作出灵敏的反应,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赤脚行走(小班)

随着轻柔的背景音乐,幼儿赤脚坐在地板上,教师:“今天,我们的小脚要出‘来呼吸了,做做操”,“小脚小脚弯弯、小脚小脚捏捏、小脚小脚揉揉、小脚小脚搓搓……”幼儿随着音乐调控自己的小脚做相应的动作。接着教师说:“我们的小脚要去散步了,你们可以在地板、地毯、鹅卵石、草地、沙土里自由地走来走去。"幼儿赤着脚自由行走或踏在地板、地毯、鹅卵石、草地、沙土地等不同质地的地面,集中注意力,以脚底的触觉感知光滑、粗糙、柔软、坚硬等不同感觉,并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小班幼儿会从开始的紧张或不自在,到后来逐渐放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觉。这个游戏一般在夏天进行。

顺风耳(中班)

师幼一起以自由舒服的姿势躺在地板上.教师:“我们每人都有一对‘顺风耳’,能听见周围很细小的声音,也能听到远方传来的声音。你们要保持安静啊。”接着,请幼儿专注倾听,如刮风的声音、风中小树叶沙沙的声音、户外汽车声、园内有人活动的声音、自己的心跳声等。

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


导读:民间游戏源远流长,一般难确定其某一个游戏形成的确切年代,也无从考证其作者。由于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无论什么年代,儿童总是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我们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手段。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同时指出:“玩是幼儿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同样有推广的价值。

一、农村幼儿园开发民间游戏的背景

民间游戏源远流长,一般难确定其某一个游戏形成的确切年代,也无从考证其作者。由于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无论什么年代,儿童总是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我们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手段。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首先,民间游戏的开发弘扬了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流传和发展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华民族共有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民间游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丽奇葩,散发着永恒的味道。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代代相传。

其次,民间游戏的开发符合《纲要》的精神。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对我们幼儿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间游戏在不断挖掘、整理、实施的过程中使广大教师改变对民间游戏原有的看法和态度,有利于教师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的更新,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教师与家长、孩子的共同参与、改编、创新和发展,以崭新的面貌走入幼儿的生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元素渗透于幼儿园的教学之中。

(二)农村幼儿园开发民间游戏的条件与优势

民间游戏发源于农村,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受长辈们的影响孩子们往往都会几个民间小游戏如《打大麦》、《跳格子》、《老鹰捉小鸡》等。就拿我们幼儿园来说,我园地处农村,有美丽的小公园、娱乐城等相伴,园内活动场地较大、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适合开展各类活动和游戏。

二、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

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既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有利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几年来我园在开发民间游戏中努力遵循注重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注重游戏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度性;注重游戏安全性等原则,并积极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开发游戏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法进行:

(一)利用组合运用法,开发民间游戏

所谓组合运用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两个不同的动作技能,通过组合或重组设计出一个新的游戏并加以运用。组合可以是任意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游戏都可以进行组合并运用。例如:不同的游戏材料可以进行组合;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可以进行组合;不同的动作技能可以组合;不同种类的游戏可以进行组合。不同的游戏方法或步骤可以进行组合;不同民族的游戏可以进行组合。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可以是简单的联合、结合或混合,也可以是综合或化合。

(二)利用自主改编法,开发民间游戏

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流传在民间的游戏有多种多样。民间游戏之所以流传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使幼儿在自发的状况下也乐于游戏。但是由于时代在前进,受社会生活的影响,一些民间游戏并不十分适合当代幼儿(如一些赌博类、黄色类不健康的游戏)。所以可以根据当代幼儿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大胆地进行自主改编(可以从内容、形式、方法上进行自主改编)。所谓自主改编法就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自由、主动地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改编。它可以不受任何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通过这个重新改编的过程,不但可以赋予民间游戏新的含义,而且对更能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如游戏:《抬轿子》原游戏方法是:有三个人一起游戏,两个人双手相互交叉(成为一顶轿子)另外一名小朋友坐在上面(乘轿)。在实际活动中这个游戏并不十分安全,考虑到游戏的安全性,通过自制教玩具现作以下改编:我们自制了一顶轿子(一只空的纸箱边上各扎一个小竹竿,当一顶轿子)乘的人站中间,前后分别有一人抬轿。改编后的优点一是安全;二是游戏更具有趣味性;三是此游戏适合各年龄班开展。

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在日常教学、游戏中鼓励幼儿自主大胆地进行改编,对改编得比较好的形式、内容保存和记录下来,在全园推广。

(三)利用拓展延伸法,开发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的种类丰富多样,非常适合各年龄班的孩子。但民间游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可以和人们生活、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时代背景相互连接。因此,我们利用拓展延伸法,来做好民间游戏的开发。通过此方法可以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知识领域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地领悟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如开展“丰收的季节”,讲述的是农民获得丰收时的生活片段,孩子们装扮成农民样,头戴草帽,“嗨哟嗨哟”干活劳动。秋天是农作物丰收的季节,黄豆成熟了,儿歌:炒黄豆,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锻炼了幼儿两两协作翻跟斗的能力)白菜也成熟了,农民们吃不完就把白菜剁碎,腌起来做咸菜吃。幼儿边念儿歌:剁呀剁呀剁白菜,剁碎白菜好腌菜呀。把一只脚拎起,一只手做刀状,边念儿歌边游戏。在剁完白菜后,再将“缸”洗清,用来腌菜,接着幼儿又玩了“背缸倒缸”的游戏。将三个游戏串联起来,变成一个有故事情节的活动,幼儿更喜欢,玩的更投入,意犹未尽。

开展民间游戏让幼儿在娱乐的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运用在游戏过程中再配合相关的民间音乐、民间美术等,让孩子乐在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

(四)利用发散引导法,开发民间游戏

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一定的游戏优势,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成了农村幼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们通过发散引导法可以使幼儿根据一个游戏项目,发散想象出不同的游戏内容,从而丰富了幼儿的民间游戏。但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重个体差异,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如在同一年龄中,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选择不同内容的民间游戏,提出不同的当中要求和不同的游戏规则,提供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玩具代替。由于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存在十分显着的年龄差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起主导作用,教会幼儿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游戏《金锁银锁》、《拍大麦》。到了中大班,特别是中班下学期开始教师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注重幼儿探索、发现、创造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幼儿挖掘身边的游戏资源:活动材料虽然是土的但活动形式是灵活的;活动材料虽然是旧的但活动内容是新的;活动材料虽然是廉价的但活动价值却是高的(如同一种游戏材料可以在不同年龄班开展游戏)。如游戏:“车铁环”中,幼儿手持一根顶端有弯槽铁棍,推一直径一尺多的铁环向前飞跑,发出“哗唧哗唧”的声音,可以在场地宽阔的地方玩。比一比谁滚的时间最长谁就赢了。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鼓励幼儿想象出同一种游戏材料不同的游戏方法:将铁环一个一个放在地上当小水洼,幼儿跳过去,根据不同年龄班调整铁环间的距离,适合在各个年龄班开展。

发散引导法不但给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多的是它的理念在游戏中能真正体现出来,能让更多的小朋友有一种同等参与与发展的机会,让他们用心去玩、去感受、去体验积极发挥着主体作用。

三、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特点

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的游戏方式。由于民间游戏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游戏中所配有的儿歌一般都是当地语言,这些都使得民间游戏具有相当明显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二)幼儿民间游戏具有丰富的内容,取材方面简便的特点。这一特点使民间游戏能在许多幼儿园中开展。有的可以徒手进行,有的用的玩具特别简单、廉价,一般来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如:几粒小石子、一根绳子,这些随处可得的东西便能使游戏生动地开展起来。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

(三)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及很强的随机性。这一特点使得儿童在自发的状况下也乐于游戏,让他们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开展的过程中,这些游戏往往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的局限,只要幼儿想游戏,就可以在走廊或活动室的一角、花园及家里,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的玩耍。

(四)幼儿民间游戏具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特点。如:踢毽子,不论大小都可以玩,年龄小的孩子在毽子上系一根绳子,用手拎着踢;年龄大的孩子则可以直接踢,还能踢出许多花样来。踢“房子”更简单,只要用树枝或瓦片在地上画上格子,就能进行单脚或双脚跳,乐趣无穷

四、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从幼儿教育的层面上来看,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语言、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协调组织、合作竞争的人,而民间游戏中恰好蕴含着这些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对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有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若让孩子们机械反复地练习走、跑、跳、钻等基本动作,往往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而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游戏内容较生动具体,形式也很活泼轻松,足可以保证孩子们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如:用一块小瓦片让幼儿玩《跳房子》的游戏,不仅发展了跳的能力,而且巩固了数的概念。让幼儿玩“顶指顶锅”的游戏,既训练幼儿反应的灵敏性,还培养了幼儿共同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在游戏中,幼儿情绪高涨,不仅完成了体育锻炼的要求,还增强了孩子们的体质,达到了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目的,也为提高幼儿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有助于幼儿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幼儿民间游戏中,一般都要与若干名幼儿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如游戏《金锁银锁》、《炒黄豆》、《荷花荷花几月开》等。通过与同伴的相互模仿、相互协调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游戏的过程,也是他们认识生活、了解他人、亲近社会的过程。如:在游戏《推磨磨》中,幼儿自己准备豆子、洗豆、泡豆及小石磨等工具,磨豆子、加工豆浆的过程。幼儿以游戏的方式,经历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生活劳动片断,感受着劳动者的工作和价值,体验着分工合作的乐趣。又如:玩《抬花轿》游戏中,幼儿在娱乐的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知识运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再配合相关的民间音乐、民间美术。孩子乐于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

(三)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有助于幼儿积极情感和良好个性的发展。民间游戏常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当在游戏中获胜时,他们就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失败时,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自己带来的不安,并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弱点,继续参加有趣的游戏。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民间游戏的娱乐性,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自由,在自然、自发的环境下,情绪放松,敢于大声说笑,大方的表现,大胆地想象,因此,游戏的开展过程,可以说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

(四)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家长及社区里的人,对儿时的游戏常难以忘怀,这对园征集和开展民间游戏推动极大。在家庭里,家长怀着愉悦的情感,带着耐心与爱心,去和孩子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同时也能了解幼儿在园里的发展情况。在社区里,好玩的游戏自然能把大人和小孩凑在一起,形成互动、尽情游戏,这对现代的独生子女,是获得了宝贵的社交机会,民间游戏发挥了其他教育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

五、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有利于幼儿园的管理

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有利于“勤俭办园”。由于民间游戏灵活、自由度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所需要的材料也简便,如几颗木珠或废旧的钮扣串起来就可以玩跳格格游戏;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还有利于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纲要》中指出:“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许多环节,在安排一日活动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很好的解决:一是活动内容需要动静交替。二是环节过度要自然,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幼儿民间游戏的种类丰富,有运动量较大的《猫捉老鼠》、也有比较安静的《拍大麦》等,可供教师选择。使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放而不乱,使幼儿得到充分的自由和发展。另外还有利于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联系。民间游戏来源于生活,许多家长都会玩,幼儿园在开发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向家长请教、征集民间游戏,使家长和幼儿园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

在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运用、开发、创新、再运用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能灵活的运用民间游戏的特点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和开展各类民间游戏,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完善了游戏的规则,变化了游戏的玩法,在游戏中,不但培养了幼儿做事的兴趣,还让幼儿从成功中体验到自己的力量、能力,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通过民间游戏的实践和开展,探索出一套不同年龄班民间游戏的组织开展的措施方法,作为一种新课程渗透于幼儿园的教育之中。

数学区角活动的有效组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了各年龄段幼儿各领域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以及相关教育建议,强调了要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形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幼儿园纷纷开展起数学区角活动,并将区角活动与操作学习视为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

数学区角活动的确具有教学属性,数学教育目标正是隐含在环境与材料中的,幼儿是从中获得数学经验和思维发展的。数学区角活动的“组织”是指教师对引导幼儿开展数学区角活动诸要素的整体思考和科学规划,通常包括数学区角活动的空间与时间和内容设计、材料的摆放与管理、规则的制定与执行等,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一一着手,合理组织幼儿的操作学习活动。

(一)空间与时间:宽松充分

创设数学活动区角,目的是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宜的数学学习环境,以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在空间布置上,宜尽量选择活动室中相对封闭而安静的一角或区域,空间大小以可同时容纳5~7名幼儿为宜,并贴上醒目的数学区角标志。在时间安排上,一方面要与幼儿园的整体课程和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统整协调,另一方面要保证孩子们每天有充足的进区自由活动时间,具体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1)安排与其他区角活动同步开展(每天均安排,每次约半小时)。(2)安排固定的数学区角活动时间(如每周一、周三下午,每次约半小时)。(3)在一日活动各个转换环节和自由活动时间,均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进入区角活动。

(二)活动内容:紧扣集体教学主线,紧随幼儿兴趣

数学区角活动应该怎样组织,才能既保证活动的有序有效,又尊重幼儿的自由自主呢?我们认为这里需要抓住两个要点:

其一,紧扣集体教学主线,以数学核心经验为依据,提高区角活动的科学性、系统性。

通过学习研读、集体备课、教学实践与反思等,教师可逐步掌握重要的数学概念,了解幼儿数学概念的发展进程、幼儿获得数学关键经验时的典型思维和行为表现等。一些系统化课程(如“通向数学”)在把准幼儿数学关键概念与数学学习路径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循序渐进的幼儿数学教学内容体系。教师可在集体教学时加以运用,也可将其作为区角内容安排的依据,以避免盲目与随意。教师可配合每周教学进度,将集体教学活动时用到的部分操作材料投放到区角中,围绕这些材料组织区角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和区角活动相互渗透、补充,交织成一个整体化的数学学习周期。

区角活动形式上的自由与时间上的充分,可使集体教学活动时教师无法顾及的个别指导有机会得以实现。这里,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儿童数学学习路径,准确分析幼儿操作行为所反映的个体数学发展进程,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巩固学习经验,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幼儿发展具有个体差异,将教学活动内容延伸到区角活动中,能确保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自身原有水平上获得适宜的发展。

在能力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围绕数学教学内容,收集或制作其他配套材料,开展变式更多的操作活动,为幼儿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机会。同时,教师也可借此更好地实践如何将“教”建立在儿童“学”的基础之上。

其二,紧随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符合幼儿兴趣特点的材料。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发现幼儿真正喜欢的游戏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并紧随他们的生活经验,安排合适的数学区角活动内容。相对于其他区角活动而言,数学区角活动的趣味性稍低、成果展现不明显。然而,就数学学习而言,过于新奇的内容与材料反而不利于幼儿的积极尝试、自发操作,幼儿往往更乐意探究常见材料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关系。如棋子、扑克牌、拼板、积木等,因为这些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为幼儿所熟悉,他们喜欢摆弄。教师也可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在数学区角提供一定数量的种子、贝壳、石子、小棍等自然物品,鼓励幼儿用这些常见材料玩各种数学游戏,如分种子(分类)、抓一把(估数)、装石子(感知数量)、给小棍排排队(体验大小与长短的关系)等。幼儿会在兴致勃勃地操作熟悉材料的过程中逐渐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教师需要做的是细致观察,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思考或解决更多相关的数学问题。

以数学核心经验为依据组织的区角活动可确保数学学习的系统性,以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为线索拓展的操作学习可提高区角活动内容的开放性,能更好地满足处在不同数学发展水平幼儿的个别化学习需求。

(三)材料提供与摆放:科学有序,定期更新

目前,幼儿园数学区角操作材料提供的问题较多表现在:未充分考虑数学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材料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幼儿充分操作的需要,或种类和结构散乱,摆放无序;材料或无用或无趣,或对幼儿的思维挑战性不够,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重点强调以下三点:

1.数学区角材料的提供要与儿童数学思维发展水平相符合

数学区角提供的材料必须与幼儿的数学思维发展水平相符合,如前所述,要在全面了解幼儿数学学习路径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材料。如小班下学期“数量关系”知识序列中有关“排序”内容的学习,教师通过集体教学活动“金箍棒”引导幼儿根据全范例,用重叠对应的方法给5根小棒排序,从而体验物体从长到短的顺序关系。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将其中的部分游戏材料投放到了数学区角供幼儿继续操作、学习,同时围绕“排序”这一数学内容,收集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具有长短、大小差异的物品(例如长短不一的蜡笔、梳子、牙刷等,大小不一的套筒、套娃、杯子等),以丰富和拓展幼儿对“序”的含义的理解。

2.数学区角材料需精心细致地分类摆放

数学学习能推动幼儿的思维变得更加有序、严谨、清晰。科学整理数学区角的操作材料,将其分门别类有序摆放,本身就是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育环境。每学期初,教师不妨像设计新居、摆放新家具和家庭日用品及装饰物品一样,先画一张数学操作材料安放图,综合考虑区域可容纳的幼儿人数、材料拿取收放的便利性、活动规则建立与习惯养成等多种因素,在图纸上就如何合理地布置数学区角的橱柜、玩具架、材料箱等和如何分类摆放各类材料做好计划。

例如,我们将“通向数学”课程配套材料与教师自制材料分别摆放在区角左右两侧的橱柜里,形成不同的系列;指向同一数学内容、配合不同教学进度的新游戏或巩固游戏的操作材料在同一个柜子里分层摆放:指向不同数学内容的操作材料分柜摆放;给适合开展不同难度操作活动的材料贴上明显标志并有序摆放……在尊重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区角材料的有序管理蕴含着对幼儿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蕴含着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学习同一数学内容获得个性化经验的考虑,蕴含着通过同一数学内容帮助幼儿获得多样化数学经验的精心设计。在这样的区角材料的支持下,幼儿通过操作能有效地获得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建立材料更新的规范化操作流程

区角材料与活动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应根据幼儿发展阶段和教学进度及时调整,不断更新、再次分类。这里,教师需要建立一整套材料更新的规范化操作流程,针对特定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周期性材料投放。比如,围绕大班下学期10以内加减的学习内容,教师将与集体教学活动配套的材料和自制的拓展性材料分放在区角两边的橱柜里,在此基础上,将每周按教学内容更新的活动材料单独放置在区角内某一固定橱柜的最上层,同时将前一周的材料移放到中间层,将前两周的材料退放到最下层……如此推陈出新式的材料更换流程宛如“长江后浪推前浪”,每三至四周就完成一个更新周期。久而久之,幼儿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与思维习惯,既能够通过材料摆放的位置判断活动的新旧与难易,也会根据材料更换的周期监督自己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做好学习计划与相关的记录工作,确保有效经验的获得。

(四)活动规则:协同制定,巧用暗示

相比其他区角活动,数学区角材料丰富多样,使用时更需要体现系统性、层次性,从而引导幼儿在规则明确的环境中自主有序地进行有效的数学操作学习。为此,教师可和幼儿共同讨论,以确定双方都认可的、明确的活动规则,帮助幼儿在充分理解规则意义的基础上变被动的执行为主动的自我管理。

1.标志提示

标志提示是指运用简单的图案、数字或符号对幼儿进行规则暗示或提醒说明。比如,可同时进入数学区角的人数是有限的,这一规则可以采用进区插牌、贴标志、打勾等方法让幼儿自主选择,方便他们的自我管理。再如,材料使用后应该放回原处这一要求,是保证材料系统、完整的关键,所以教师可将数学区角内所有橱柜、材料箱贴上与所放置的材料及材料数量相对应的图标与数字,且标识的颜色、位置都要力求醒目,以方便幼儿整理、检查。

2.音乐信号

音乐信号能有效减少环节转换时成人过多的语言指令。在每天区角活动开始和结束时段,播放1~2分钟的轻音乐,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收放区角材料,既可缩减组织环节,又可让幼儿形成动力定型,从而实现自我管理。

3.表格记录

在数学区角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要求幼儿及时完成表格记录工作这一手段,了解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是否完成了与数学内容相应的操作学习活动。数学活动记录表要放置在区角内比较固定又方便记录的位置,可让幼儿用打勾、盖章等方式记录自己完成活动的情况,这样既可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了解每个幼儿都进行了哪些操作活动,还没有完成哪些活动,哪些活动幼儿感兴趣、完成情况比较好,哪些活动对幼儿来说可能困难较大。如果教师能对表格记录结果作进一步的细致分析,可提高对个别幼儿的关注度,并可据此对材料作出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调整。

游戏的组织与思考


导读: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幼儿就是在不断地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的,因此,科学的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保证。

一:科学合理的投放游戏材料

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幼儿就是在不断地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的,因此,科学的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保证。

怎样科学的投放才来哦?首先,所投放的材料是符合中班幼儿发展的需要,其次,所投放的材料一定是幼儿所感兴趣的,适时的根据还的需要,进行改动,满足孩子的需要。

。今天,纸艺工作室内有增加了新的材料,自制的本子,一些彩色的图画,还有糨糊,胶水等,让孩子制作图书。添添、燔燔,还有李熠能选择了纸艺工作室。三人到活动区后,就开始寻找自己想要制作的东西。添添选择了这次新投放的东西:制作图书。添添拿出剪刀、糨糊、彩色图案纸,而后就开始进行制作。添添将自己觉得喜欢的图案用剪刀剪下,而后用糨糊粘贴在自制的本子上;而燔燔则选择了折纸,他选择了一张正方形的纸,他告诉我他要折一个小飞机。而李熠能却拿出了三根彩带,要编今天刚学会的小鞭辫子。因为孩子们都是很投入的在制作着,所以,今天的纸艺工作室是最安静的活动区。活动结束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品。都很有成就感。

。已经连续几天,“拼拼玩玩”没有孩子来光顾了。今天游戏结束后,我就孩子门一起讨论,为什么没有孩子来到这个活动区来,凡凡说,是因为他更喜欢其他的游戏,毛毛说,因为这里的拼图,他都已经会拼,所以觉得没有意思,而后,有许多孩子也表示,主要原因是大家都已经会拼了,所以没有兴趣了,于是,我们通过谈论决定,暂时将这个活动区取消,如果有更加难的拼图,再增加这个活动区。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投放不同的材料来影响孩子的学习。如发现活动区的内容孩子都掌握了,或是材料太简单了,孩子不感兴趣了,即应投放新的材料,加强操作的难度,就能重新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二:关注幼儿,关注游戏过程,以及游戏中的生成。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给予适宜的指导观察、观察、认识、了解幼儿。这其中,不仅要去看,还要去询问,去倾听,从而了解儿童在游戏中身心的发展,做好观察记录。

。下午,陈琰、兔兔选择了花花菜场。我注意到由于陈琰的性格很活泼、热情,在许多时候,花花新村的爸爸妈妈来买菜,都是陈琰在很热情的招呼着,有时,兔兔刚想与“爸爸、妈妈”招呼,就被陈琰很热情的接了过去。于是,我与陈琰商量一起帮助兔兔,也当个热情的营业员。陈琰点头同意了,于是,有小顾客来时,陈琰就对兔兔说,去问问是买什么的。由此,我想,在游戏中一定要观察每一个孩子,注意孩子之间的差异,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要有所发展。

。在今天的“花花图书馆”发生了一些新鲜的事,“花花图书馆”有新村里的爸爸妈妈来看书,于是,两位小朋友非常热情的接待了他们,邀请他们看好看的图书。这样,在两个区之内形成了互动。我们没有加以阻止,仔细观察了两个区的活动情况,发现,花花图书馆的孩子因为有了小顾客的光临,而显得更加的积极。孩子的活动的主动性更强了,于是,在活动结束后,我们提议花花图书馆可以有小读者到那去看书,而且,图书官的孩子有了新的任务,就是接待小读者,在活动区内,新投放了“借书证”,看书的读者必须了解借书的过程。

活动的思考: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有一些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有一些是我们阻止的。我们常常提出,进行游戏活动。一切为了孩子,满足孩子的需要,正确的引导孩子。

通过在活动区中生成自己的游戏或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更活了,兴致盎然,回味无穷,产生的效益常常是教师们所不能预想的。然而,幼儿的自然生成一旦为教师所发现,有的放矢地投放活动区中,很容易转化为教师预设的活动;而教师预设的活动,也常常发现被孩子生成出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方法,产生出不同的效益来。

三: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情感。

自选游戏的特征之一是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外界的限制,讷讷挂钩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操作材料,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在游戏的过程中,师幼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游戏的乐趣,而所谓这样,并不是让孩子放任自由,而是教师要已平等的身份,与幼儿交往,特别是教师已一种人物形象出现与幼儿进行交往,幼儿会感到非常的融洽、亲切,使还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更大的乐趣,身心得以充分的发展。

。今天,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我是以记者这一身份出现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于是,在进行区域活动指导时,孩子们一见到我就非常热情的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参加游戏,西饼屋的营业员邀请我,说:“记者,你来品尝我们制作的点心吧!”

而花花新村的妈妈爸爸热情的邀请我到他们家做客。与以前教师直接的去参与指导相比,孩子们的情绪更为的快乐,他们喜欢教师以一种角色参与游戏,而不是主观的对他们的游戏行为等进行制止或其他。

四:关注游戏结束后的活动评价。

往往游戏结束后,我们会让孩子们说说,今天在游戏中,有什么快乐,可以与同伴、老师一起分享。同时,教师也将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

。在今天的“花花图书馆”发生了一些新鲜的事,“花花图书馆”有新村里的爸爸妈妈来看书,于是,两位小朋友非常热情的接待了他们,邀请他们看好看的图书。这样,在两个区之内形成了互动。我们没有加以阻止,仔细观察了两个区的活动情况,发现,花花图书馆的孩子因为有了小顾客的光临,而显得更加的积极。孩子的活动的主动性更强了,于是,在活动结束后,我们提议花花图书馆可以有小读者到那去看书,而且,图书官的孩子有了新的任务,就是接待小读者,在活动区内,新投放了“借书证”,看书的读者必须了解借书的过程。

活动的思考: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有一些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有一些是我们阻止的。我们常常提出,进行游戏活动。一切为了孩子,满足孩子的需要,正确的引导孩子。

总之,游戏是幼儿在园的主要活动,关注幼儿,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种种表现,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工作中重要的部分。

谈新时期幼儿游戏的特点与组织


导读:在教育学和心理学,对于游戏的研究,不外于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游戏的属性和特点,二是关于游戏的功能,三是关于组织促进幼儿游戏。而后两方面的课题都必须以前一方面的研究为基础,也就是说不了解游戏的属性和特点,我们便无法知道游戏是如何促进幼儿发展的,也找不到组织指导幼儿游戏的有效方法。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对于游戏的研究,不外于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游戏的属性和特点,二是关于游戏的功能,三是关于组织促进幼儿游戏。而后两方面的课题都必须以前一方面的研究为基础,也就是说不了解游戏的属性和特点,我们便无法知道游戏是如何促进幼儿发展的,也找不到组织指导幼儿游戏的有效方法。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称“新纲要”)提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是说,把作为娱乐活动的游戏引进到幼儿园的教育领域,充分肯定游戏的价值,并确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活动的地位。这对幼儿教育的改革起着重大影响。

游戏的特点是什么,它能不能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首先,游戏是幼儿自主控制的活动,具有自主性。自主性的确是幼儿游戏的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自主探索和自发练习。仔细观察一下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尝试探索性行为的频发率是极高的,凡是用来游戏的物体,孩子们是从不马虎的,他要了解物体的性质,然后要作为工具实现自己的目的,于是敲敲打打、摸摸看看、拆拆弄弄等各种作用于物体的自主探索方法就成了他的游戏行为;自发练习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外显特征,儿童似乎天生就有一种不断重复刚刚出现的新的动作、刚刚获得的新的经验和活动的倾向,如听故事,喜欢听过无数遍的,甚至同一种玩具也要反复摆弄等,很清楚,这种重复活动的价值就在于练习,重复就是表明这个活动是他力所能及,却还没有充分发展完善的一种能力表现,孩子就是在这种自发练习中巩固了刚刚萌发的许多新的身体能力和心理水平。

其次,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具有娱情性。表现为情感补偿与情绪宣泄,游戏的象征意义使孩子在游戏中能满足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而孩子在现实中压抑的情绪能在游戏中得到排解。因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的世界,幼儿在自己的世界里,已经从一个被动的承受者转化为主动的执行者。所以前苏联的阿尔金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维生素。

第三,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的,具有假想性。幼儿游戏进行的是假想的成人实践活动,这是在描绘幼儿游戏的实质内容,描绘幼儿游戏的内在矛盾。我们知道,游戏的假想性帮助幼儿解决了迫切想参加真正的成人实践活动与其实际能力不够之间的矛盾。在逻辑上,事物的实质内容应该是体现其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假想性是幼儿游戏的本质属性,这不仅仅是从游戏本身的过程来说,而且这也在说幼儿的其他活动如生活活动等不具备这个特点,它体现着幼儿游戏与幼儿的其他活动之间的区别。

第四,游戏无强制的外在目的,具有非外在强制性。幼儿的游戏与幼儿的其他活动不同,那些其他的活动如一般的生活活动与成人的期望、功利、规范、要求联系在一起,具有强制的外在目的。只有游戏才是幼儿本人的事情,幼儿游戏就是为了游戏,就是为了好玩,尽管在游戏的过程中客观地实现着幼儿的发展,但幼儿本人在主观上绝没有这个目的,成人外在的强制的功利性目的更无法加进游戏当中去,否则就会破坏游戏,就不是游戏,就不是玩了。

幼儿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它是在教育的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并将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有机结合。把儿童在游戏中的主体性体验、游戏性体验看作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所以,只有让游戏伴随着童年,让孩子的生活充满希望和欢乐,让教育隐含在游戏之中,使游戏既能保证教育上的自由,又能使儿童发展的过程实行自主建构,才能促进幼儿个性健康的发展,使它在幼儿教育里作为教育的基本活动而存在。总之,一方面儿童在游戏中满足各种发展需要,实现自主发展;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游戏完成教育价值引导。

教师如何组织幼儿游戏,实现幼儿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以下环节:

1、计划游戏,准备游戏经验。

新纲要提出: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在自主游戏中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自主游戏的教育价值。而幼儿园的游戏是教育活动,因此应该在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本质上游戏的主体性与教育的计划性并无矛盾,游戏的计划并不是现场执行的计划,而是置于头脑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指导的参考计划,它来源于观察与研究,关注和尊重个别差异,努力使每个幼儿都得到满足。

教师要将幼儿的需求、教育的要求体现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之中。材料准备是教师组织游戏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提供,将教育意图与教师期望达到的行为,通过材料来展现给幼儿;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游戏的质量,只有在充足的时间里才能去寻找伙伴、选择角色、计划游戏的情节等;游戏空间的大小、密度及场地结构等对幼儿游戏都会产生影响,游戏前教师要考虑这些因素是否有利于游戏的开展;经验的准备就是要为幼儿提供多种途径,丰富和完善幼儿的知识经验,并在游戏之前以多种方式来刺激、激活已有的经验,为游戏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观察游戏,了解游戏进展情况。

教师只有观察幼儿的游戏,才可能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了解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幼儿的视觉出发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接纳幼儿特有的感受方式、表现方式,把握他们的游戏线索,并顺应游戏流程和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整,使幼儿的游戏得以拓展。因为这种观察针对幼儿的需要,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系统的、丰富的经验体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3、参与游戏,促进游戏发展。

孩子们永远欢迎教师以玩伴的身份参加他们的游戏,在游戏中和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可以是“艺术家学徒”、“调解人”、“监护人”、“平行游戏者”等身份去参与游戏,但要警惕那种以教育者、指挥者、主导者自居的思想和做法。当教师成为主导者时,孩子的游戏行为往往被迫中断。所以教师应带着一颗童心去参加游戏,尊重孩子在游戏中的自主权,和他们共同分享游戏中的快乐。游戏之外,大家用不同的方式交流讨论甚至解决问题,教师要巧妙的将分享中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升华,潜移默化的深入到孩子的心灵中去。

4、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幼儿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帮助幼儿整理游戏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享成功的经验。这种评价不是指结束时的讲评,而是指对幼儿游戏行为表现作分析、研究,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对幼儿游戏作出评价,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是教师组织游戏的重要环节;对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组织指导工作做作出自我评价,以便改善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游戏组织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

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认同“大课程”的教育观念,在户外场地的整体布局上,充分考虑一切因素,台阶、墙壁都是应考虑的地方、草坪枯木、各种石子堆砌的小路、地面各种几何图形等,使户外活动场地变成了立体的、多层次的、多视角的“教科书”,满足了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我们利用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极具动态性的特点,注意整体布局的变化和色彩搭配,设置钻电网、石子路、草地舞龙、枯木秋千、射击、投掷等,使户外活动场地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硬有软,有直有曲,有阶梯,有平地,给幼儿感官上以多种刺激,顺从幼儿好奇、易动的天性,给幼儿留下联想的空间。从整体布局到局部的功能开发都体现了环境的探索价值,使它们备有特点又互相辉映,形成一个和谐统—体。

一、以体育游戏为主的教育途径,充分调动幼儿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众所周知,幼儿容易受环境各种因素的干扰,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能自由、轻松地感受和学习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习惯以及给身心带来的快乐,从而得到良好的心理体验。而体育游戏将基本技能的锻炼寓于娱乐性极强的活动之中,因而它对于激发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兴趣,促进其以体能为主的备方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同时,在体育游戏中具有竞争色彩,幼儿通过努力可以不断地达到更高的竞技水平,通过胜负的差异,体验成就感与荣誉感,在享受成功与胜利的愉悦的同时,不断增强和发展自信心,从而形成锐意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二、提供和使用丰富、有趣及符合幼儿兴趣的运动器械,吸引幼儿主动地参与户外体育活动

运动器械作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不仅是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辅助材料,也是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它的教育潜能的发挥依赖于对其功能的开发利用。那么,如何为幼儿提供恰当的运动器械,使得它的教育潜能充分发挥呢?

(一)根据幼儿的兴趣制作和改进运动器械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有趣的材料会引发幼儿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怎样知道幼儿喜欢什么材料呢?这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和发现。例如:我发现幼儿们对饮料罐子的兴趣,想到要为他们做一些用饮料罐子做的高跷作为户外体育活动材料;从幼儿们对大青虫的兴趣,想到要为他们做几只布的大虫子……有趣好玩的“高跷”和“漂亮”的大虫子充分吸引了每一个幼儿能够发现幼儿的兴趣,制作出运动器械固然可贵。可是在实际运用中,教师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不断地改进运动器械,使其更能激发幼儿们的兴趣。高跷好玩,但是绳子不够结实、漂亮,于是教师们就改用缎带,又漂亮又结实。还在罐子上贴上漂亮的及时贴,把小罐子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真是好玩又漂亮。幼儿们一个个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高跷,练习着踩高跷,真是开心极了。教师们把大虫子也做成一节一节的,并用尼龙褡扣连起来。当幼儿们戴着青蛙的头饰追赶着大虫子,把大虫子一节节踩断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二)提供运动器械应考虑因材施教的原则

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有所差异,所以在提供运动器械时要有难有易,让幼

儿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器械,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不仅能保持和增强幼儿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在跨越障碍跳时,可以为幼儿提供三到四种高度的体育器械,从低到高,让幼儿选择。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应注重运动材料的层次性和多样性,让幼儿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己感兴趣的、能够发展自己水平的运动项目。如:“举重”区投放了重量不同的杠铃和哑铃,“平衡区”安放高低、大小不同的梅花桩,“助跑跨跳区”投放的栏宽度、高低、大小难易程度也都不一样,“投掷区”中的投掷板和投掷物也有不同。多样的选择促进了每个幼儿不同个性的发展需求。

(三)提供运动器械应考虑到它功能的多用性

提供运动器械时,还应该考虑它功能的多用性。以纸棒为例,它可以用来拼搭图形、赶球、运沙包或者击剑等,幼儿就可以引导幼儿用同一种材料创造出多种玩法,鼓励幼儿们动脑筋想出多种玩法。这种户外体育活动不再是单纯的身体活动,它伴随着幼儿的认知、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所实现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幼儿们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增强了体质,获得了自信和成功感。

(四)利用废旧材料合理投放

在体育活动区域,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废旧材料入手,用幼儿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材料自制成体育玩具。如:我们利用废旧的油桶用粗绳子连接成一条龙,让幼儿听音乐舞龙。利用废旧的衣服剪成布条后编成小尾巴,系在幼儿的腰间,幼儿们就可以玩踩尾巴的游戏。旧轮胎改成秋千、椅子,游戏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废旧的纸箱制作成小汽车,用布条缝在纸壳上挂在幼儿的肩上,幼儿手上再拿一个圈当作方向盘,我们的小司机们就会玩得乐此不疲。

三、结合主题活动开展户外体育区域活动

怎样走出传统的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模式,结合主题活动的大背景,使体育活动能激发幼儿积极地尝试用肢体语言大胆地表达与表现生活与自己的情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思考在活动开展中幼儿发展了怎样的能力,获得了怎样的情感,形成了怎样的态度?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以下是我对开展主题背景下幼儿体育活动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体育活动的环境应是幼儿能够与主题产生共鸣和信息交流的环境。这样幼儿才能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人

幼儿园体育教学和活动的开展不等同于运动技艺教育,但基本的运动技能技巧的培养同样也是需要的。那么如何让幼儿习得技能技巧呢?以往总是以教师传授为主,幼儿通过模仿练习逐渐习得技能。这种状态下幼儿的学习是被动的,是否掌握所教的技能是学习的唯一目的。罗杰斯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认为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学习。鉴于对这一理论的认识,我们变幼儿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重学习的结果为重学习的过程,使技能学习也成为幼儿探索学习的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也主张教师的任务是提供儿童能够同化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让儿童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自我指导和自我调节)主动地获得发展。因此我们创设了与主题相关的运动环境,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器材,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包括材料、同伴、教师等的互动中,逐步建构起关于运动技能的知识。

在各类体育活动中,我们努力创造与主题相适应的活动环境,使体育活动与主题内容保持一致,使幼儿的思维围绕在主题的氛围之中,从而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在《过年》《中秋》等以节日为主题的活动中,我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龙”“灯笼”等,带领幼儿练习舞龙灯、打灯笼等传统体育活动,让幼儿来感受节日的热烈气氛;在《春天来了》《清凉夏天》等以节气为主题的活动中,我们创设公园、小河为活动场景。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让幼带,又漂亮又结实。还在罐子上贴上漂亮的及时贴,把小罐子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真是好玩又漂亮。幼儿们一个个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高跷,练习着踩高跷,真是开心极了。教师们把大虫子也做成一节一节的,并用尼龙褡扣连起来。当幼儿们戴着青蛙的头饰追赶着大虫子,把大虫子一节节踩断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二)提供运动器械应考虑因材施教的原则

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有所差异,所以在提供运动器械时要有难有易,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器械,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不仅能保持和增强幼儿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在跨越障碍跳时,可以为幼儿提供三到四种高度的体育器械,从低到高,让幼儿选择。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应注重运动材料的层次性和多样性,让幼儿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己感兴趣的、能够发展自己水平的运动项目。如:“举重”区投放了重量不同的杠铃和哑铃,“平衡区”安放高低、大小不同的梅花桩,“助跑跨跳区”投放的栏宽度、高低、大小难易程度也都不一样,“投掷区”中的投掷板和投掷物也有不同。多样的选择促进了每个幼儿不同个性的发展需求。

(三)提供运动器械应考虑到它功能的多用性

提供运动器械时,还应该考虑它功能的多用性。以纸棒为例,它可以用来拼搭图形、赶球、运沙包或者击剑等,幼儿就可以引导幼儿用同一种材料创造出多种玩法,鼓励幼儿们动脑筋想出多种玩法。这种户外体育活动不再是单纯的身体活动,它伴随着幼儿的认知、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所实现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幼儿们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增强了体质,获得了自信和成功感。

(四)利用废旧材料合理投放

在体育活动区域,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废旧材料入手,用幼儿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材料自制成体育玩具。如:我们利用废旧的油桶用粗绳子连接成一条龙,让幼儿听音乐舞龙。利用废旧的衣服剪成布条后编成小尾巴,系在幼儿的腰间,幼儿们就可以玩踩尾巴的游戏。旧轮胎改成秋千、椅子,游戏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废旧的纸箱制作成小汽车,用布条缝在纸壳上挂在幼儿的肩上,幼儿手上再拿一个圈当作方向盘,我们的小司机们就会玩得乐此不疲。

三、结合主题活动开展户外体育区域活动

怎样走出传统的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模式,结合主题活动的大背景,使体育活动能激发幼儿积极地尝试用肢体语言大胆地表达与表现生活与自己的情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思考在活动开展中幼儿发展了怎样的能力,获得了怎样的情感,形成了怎样的态度?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以下是我对开展主题背景下幼儿体育活动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体育活动的环境应是幼儿能够与主题产生共鸣和信息交流的环境。这样幼儿才能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人

幼儿园体育教学和活动的开展不等同于运动技艺教育,但基本的运动技能技巧的培养同样也是需要的。那么如何让幼儿习得技能技巧呢?以往总是以教师传授为主,幼儿通过模仿练习逐渐习得技能。这种状态下幼儿的学习是被动的,是否掌握所教的技能是学习的唯一目的。罗杰斯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认为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学习。鉴于对这一理论的认识,我们变幼儿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重学习的结果为重学习的过程,使技能学习也成为幼儿探索学习的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也主张教师的任务是提供儿童能够同化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让儿童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自我指导和自我调节)主动地获得发展。因此我们创设了与主题相关的运动环境,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器材,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包括材料、同伴、教师等的互动中,逐步建构起关于运动技能的知识。

在各类体育活动中,我们努力创造与主题相适应的活动环境,使体育活动与主题内容保持一致,使幼儿的思维围绕在主题的氛围之中,从而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在《过年》《中秋》等以节日为主题的活动中,我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龙”“灯笼”等,带领幼儿练习舞龙灯、打灯笼等传统体育活动,让幼儿来感受节日的热烈气氛;在《春天来了》《清凉夏天》等以节气为主题的活动中,我们创设公园、小河为活动场景。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让幼

相信《幼儿园餐前游戏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实施》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游戏,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餐前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