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许多教师经常组织游戏,也清楚自己预设的游戏目标,但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在游戏中挖掘潜在教育价值的意识,为此窄化了自身的关注点。当然,一些教师是由于自身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价值判断力,无法抓住幼儿游戏中出现的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那么,我们需要深入思考这一问题:游戏中除了预设的目标外,幼儿的哪些行为也是有教育价值的呢?下面笔者以大班“闯关”游戏为例,阐述如何挖掘游戏中潜在的教育价值,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案例:教师结合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组织开展了“闯关”游戏,主要意图是让幼儿通过小组合作,创造性地设置游戏关卡开展游戏。活动之前,师幼共同收集了可以用来设置关卡的各种材料。活动中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如何设置关卡。每个小组有一位组长负责召集,讨论后形成方案,再分工建构。有的小组创设“会滚动的桥”(“桥墩”是两层圆柱体纸筒,“桥面”是泡沫板),通过“桥”后要匍匐地钻过“山洞”(大纸箱),跨过障碍物(用易拉罐堆积),最后拾起地上的投掷物投向约2米高、远的“怪兽”(头部的中心是空的、呈圆形状,直径约0.4米),投进圈了,就算过关;有的小组设置了“沼泽地”(塑料筐),通过“沼泽地”后还要过“迷宫路”,再踩过“木桩”(泡沫垫上摆放圆柱体的奶粉罐),踏过“小桥”(小椅子连接而成)到达茂密的“森林”,最后用放大镜找“灌木丛”(小树堆积在一起)里面藏着的“昆虫”(昆虫玩具),找到了,就算过关。当然,游戏的内容还有待于完善,如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对闯过关了的幼儿适当地给予奖励。甚至,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拓展,使游戏更加有趣。
关卡创设好后,幼儿开始尝试“闯关”,其中有三处情景最引人关注。
情景一:闯“会滚动的桥”关卡时,有的幼儿刚踩上去就滑倒,有的踩了第二脚时就滑倒,出于本能,幼儿迅速地调整为手脚着地、慢慢地爬过去……
情景二:由于“木桩”又轻又高,加上幼儿没经验,很多幼儿刚踩上“木桩”就摔下来(有潜在崴脚的危险)。后面的幼儿见状,便放慢动作,先用脚底摸索着、感觉踩稳了,再将重心前移,但还是有幼儿摔倒。最后幼儿连忙将“木桩”调整成一排(奶粉罐挨着放),由于难度降低,通过时也稳当多了……
情景三:将投掷物投向“怪兽”时,由于距离较近,幼儿只要轻轻地投或抛就可以将投掷物投进圈中,所以幼儿的投掷动作各异、轻松。幼儿无论是否打到“怪兽”都饶有兴趣地反复进行……
游戏过程中,教师将指导的重心放在幼儿的合作行为上,除了引导小组中的幼儿相互协调不同意见外,一直扮演观察者的角色。游戏结束时,教师也是围绕合作的问题与幼儿展开交流。
之后,教研组对此次活动展开研讨,大家围绕幼儿合作的问题相互交流了各自发现的情况,无论是执教者还是参与研讨的教师,始终关注活动之前预设的目标。从原则上看,这没问题,甚至可以说“重点突出"。然而游戏是整合的,功能是多样的,笔者认为教师不应该眼里只有预设的目标,而把此次游戏的目标局限在幼儿合作行为的学习上。其实,游戏过程中,我们很难权衡哪个方面对幼儿的发展更重要,也不存在哪个方面对幼儿的发展更重要。因此,要深入挖掘游戏中潜在的教育功能,将有价值的内容纳入教育目标和游戏计划中,并在以后的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那么,上述情景中,有哪些教育价值呢?
情景一中,幼儿走“会滚动的桥”时容易滑倒,而用手脚着地爬能顺利通过,显然,这里面蕴含着一些科学领域的教育内容。虽然幼儿较好地通过了,但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教师尽管看到了这一情形,却没有抓住契机,引导幼儿从中总结相关经验。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幼儿能说出其中的原理,但可以引导幼儿从中感受哪一种动作更稳当,发现两种动作的不同之处,从而积累相关经验。
情景二中,“木桩”处发生的情况同样也蕴含着科学领域的教育内容。一方面可以让幼儿通过体验比较一排“木桩”为什么比单个“木桩”更稳当;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机引导幼儿发现“木桩”容易倒下的原因,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幼儿有可能会想出各种方法:可能是改变数量和排列形状,即本来是一个奶粉罐当一个木桩,变成两个奶粉罐(或三个)当一个木桩;也有可能是往奶粉罐里加重物(如沙子);还有可能是踩的时候慢慢找到奶粉罐的重心,找到了,再收起另外一只脚。教师可通过引导,让幼儿学会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发现问题,学会选择最为稳妥的方式通过障碍,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不仅激发幼儿思考,也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情景三中,投掷处显然距离太短,不具有挑战性。虽然幼儿的关注点在于打中“怪兽”,但教师可以抓住游戏契机将“打中”与“投远”有机结合,使其更具挑战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可以轻易打中“怪兽”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尝试用“肩上挥臂”的方法使投掷物投得更远。随着幼儿的经验和能力的发展,可以逐渐拉大投掷的距离(可以5米左右为基准),从而促进幼儿投掷动作的发展。
可以说,上述三个情景中都蕴含着特定的教育价值,但遗憾的是,都被教师忽视了。当然,一次游戏,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的可以在活动中引发幼儿思考;有的可以在活动后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尝试,或将问题蕴含在环境创设之中,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学习与发展。最为关键是,教师要能发现这些情景中蕴含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为此,结合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四点思考。
第一,要树立游戏具有多元价值的理念。“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一位对游戏毫无多元价值认识的教师,会让很多具有教育价值的契机白白溜走。因此,教师应该以多元价值的游戏观看待游戏,从幼儿游戏的行为中分析和挖掘潜在的教育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形式。
第二,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敏锐观察力和判断力的教师。透过上述分析,我们感受到,教师是否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游戏价值判断力是极其重要的。那么游戏中到底哪些内容是有教育价值的呢?首先,从“幼儿园的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发展”理念出发,凡是游戏中能够助长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品质形成的一切因素,都值得关注。其次,要清楚幼儿园教育“教什么”。如果教师不明确幼儿园应该“教什么”,也就不知道游戏中哪些行为是有价值的。所以,教师要熟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幼儿“典型表现”,留意幼儿游戏中的相关内容。
第三,幼儿关键经验的获得是需要教师引导或指导的。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抓住情景中的关键问题并引发幼儿思考,那么他们就很难从中获得关键经验。以情景一和情景二为例,如果教师没有结合情景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幼儿尽管经历、体验了,他们也并未真正获得“顺利通过”的相关经验。
第四,要形成动态的教育目标意识。游戏计划可以预设,但预设的游戏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游戏是幼儿自由、自主和自发的行为,幼儿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一成不变地按照计划应对。因此,要学会洞察和及时捕捉存在于游戏之中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或引导和鼓励幼儿在当时的情境中再次体验、感受和发现,或将其纳入活动目标、纳入教育的范畴,让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进行深入的探索。
当然,“闯关”游戏对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上述三个情景。教师只有树立游戏具有多元价值的观念,熟悉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要内容,才能发现幼儿游戏中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才能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
花的叶子原来有这么多种
一天上午,中班的老师与孩子们讨论怎样重新摆放自然角的植物。有的幼儿说,把开花的和不开花的分开摆放;有的幼儿提议把高的和矮的分开摆放;有的幼儿认为,应按叶子大小分开;也有的幼儿建议,可以按叶子的形状区分……经过协商,大家一致同意先按叶子的形状分类。
分类开始了。有的孩子搬圆形叶子的花,有的孩子搬长形叶子的花,还有的孩子搬叶子边上有缺口的花……经过讨沦,最终孩子们把花分成了圆形、长形、花边形和其他四大类。
在分类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同样是圆形叶子,还有大小之分,厚薄之分;同样是长形叶子,还有宽窄之分,颜色之分……经过仔细比较,孩子们还发现每种花的叶子都不一样,不禁惊叹道:“花的叶子原来有怎么多种啊!”
种子发芽的时间原来差别这么大
春天到了,中班的老师与孩子们在自然角种下了豆子、黄瓜、西红柿、丝瓜。大家精心地给它浇水、晒太阳。几天后,豆子顶开了上,伸出了头,黄瓜、西红柿也紧跟着长出了嫩芽,只有丝瓜迟迟不露面儿。孩子们焦急地等待着。又是几天过去了,丝瓜还是没有动静。大家怀疑它不会发芽了,性急的小朋友甚至想要扒开土看一看。又过了几天,丝瓜芽儿顶着黑黑的壳慢慢露出了土面。孩子们发现活,兴奋地奔走相告:丝瓜发芽了!丝瓜没有死!老师和孩子们看了看记录表,数了数天数,原来,丝瓜要比豆子晚12天才发芽。种子发芽的时间原来差别这么大呀!
植物的茎原来各不相同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在孩子们的关注下,小苗慢慢长大。孩子们在期盼中不时地去观察。
一天,一名小朋友发现,黄瓜的茎细细的、长长的,还有些弯曲。过了几天,黄瓜叶子边上也长出了一根根小须子。小须子慢慢伸向旁边的围栏,并卷缠着它。黄瓜的茎在小须子的保护下,不停地向上爬,越爬越高。而豆子、西红柿的茎仍直挺挺地站立在那里。又过了几天,丝瓜也不甘落后地伸出了长长的茎向上爬去。此时,孩子们发现,原来黄瓜、丝瓜的茎会爬,而豆子、西红柿的茎不会爬。再看看其他盆里的植物,有的茎粗,有的茎细,有的是棕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植物的茎原来各不相同啊!
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自然角与幼儿园墙面、区域环境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幼儿园整体环境的“点晴之笔”。此外,自然角的管理活动也逐渐成为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利用和发挥自然角的教育价值,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教师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优势,实施家园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自然角。
生成自然角创意
自然角的创意最先是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由家长提出来的,于是,教师因势利导,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力求在自然角的设立、维护、开发等过程中形成家园合力,使自然角焕发生机。
教师先对自然角种植的内容提出了设想,如自然角内可以种植青菜、芹菜、白萝卜、土豆等,家长和幼儿可以一起对自己种植的植物进行装饰。教师的设想很快引起了家长的共鸣。有的家长表示可以将土豆设计成“樱桃小丸子”和“花轮同学”的造型;有的家长提议和幼儿一起将饮料瓶剪成“兔子耳朵”,里面种上仙客来,吊在自然角的花架上;有的家长建议可以将蕨类植物和肉茎类植物放在一个外形好看的盆里,里面再放点小饰品,制成一个个小型的盆景。
教师和家长共同生成的自然角创意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丰富、更有趣。
齐心建立自然角
经过前期家长会的讨论,自然角的建立工作很快就启动了。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纷纷带来了自己喜爱的植物,土豆、青菜、萝卜、生姜、葱、蒜等。幼儿还饶有兴趣地就地取材,用娃娃家的小锅子、小勺子为自己心爱的植物翻土、浇水。
此外,教师在班级论坛里发起讨论:除了用泥土种植植物外,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呢?家长积极参与讨论,纷纷献计献策,最终得出在没有泥土的情况下,雨花石、白沙、黄沙、碎石、弹珠、彩色亚克力石、稻壳、棉花、餐巾纸、水等都可以用于植物栽培。于是,家长和幼儿带来了各类种植材料,自然角的材料更加丰富了,幼儿学习植物种植的积极性也更加高涨。
幼儿发现要定期给植物浇水,植物才能长得更好,然而随着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教师提供的一套形状不一的铁制水壶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于是,在家长的协助下,幼儿带来了小水桶、可调节出水量的喷水壶、自制的饮料瓶洒水器等。此外,为了方便幼儿管理自然角,家长还为幼儿准备了抹布、小扫帚和小簸箕,以及园艺小铁铲和小抓篱。就这样,在教师、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下,自然角的植物和材料迅速充实起来。
幼儿还时常主动给自然角带来一些植物:有的带来了仙客来、小向日葵和太阳花等花卉,有的带来了可以长“头发”的草头娃娃、会发芽的小麦等。在幼儿和家长的齐心努力下,自然角逐步建立起来,为幼儿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共同管理自然角
教师事先帮助每位幼儿装订了一本空白的记录本,让他们带回家进行装饰,家长不仅能够与幼儿一同装饰记录本,体验与幼儿一同创造的乐趣,还可以了解幼儿学习植物观察记录的进展。教师将幼儿装饰好的记录本分成五组,放入挂在墙上的小口袋里,这样不仅方便幼儿根据自己的组名以及记录本封面的特征找出记录本,还为家长翻阅和了解幼儿的观察记录、参与自然角的管理创造了条件。
自然角刚建立不久的一天,阳阳妈妈在翻阅阳阳的观察记录本时发现他画的花是扁扁的。她问阳阳:“为什么你画的花是扁扁的,不是圆圆的呢?刀阳阳说:“它们枯萎了。”阳阳妈妈说:“不对呀,这盆太阳花才送来两天,正是开得最好的时侯,怎么会枯萎呢?”
于是,阳阳和妈妈一起到自然角去看,发现太阳花果然是蔫蔫的,阳阳妈妈查看了叶子和泥土,一下子明白了太阳花枯萎的原因。她先问阳阳:“你这两天给太阳花浇水了吗?”阳阳摇了摇头,不好意思地说:“我忘记了。”只见阳阳妈妈耐心地对阳阳说:“小朋友要喝水,植物宝宝也要喝水。这么热的天,你两天都没有给植物宝宝喝水,植物宝宝当然要枯萎啦!”说完,就带着阳阳一起给太阳花浇水。
在阳阳和妈妈的细心呵护下,几天后,阳阳的太阳花又恢复了活力。
中班幼儿主要采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观察记录,他们记录的内容很简单,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观察结果的理解。例如有的幼儿画好土豆后会在上面画上小点点,表示土豆表面的坑坑洼洼:用一半绿、一半白画出大白菜叶子的样子,真实地记录他们观察到的植物的样子。如果成人问他们画的是什么,他们一定会头头是道地告诉大家观察时的情况,幼儿画面上的各种有趣的符号也会让成人惊叹于他们的观察力。
因此,教师建议家长经常关心幼儿的植物观察记录,围绕自然角的管理情况与幼儿进行交流,通过问一问、听一听、夸一夸,关注幼儿的种植、观察和记录活动,从而更好地参与自然角的日常管理工作。
共谋自然角新发展
每当幼儿带来一种新植物,教师都会请他们介绍植物的名称和特性,这些都与家长的参与息息相关。从自然角建立开始,家长就常常在家中教授幼儿各种有关植物的知识,帮助幼儿认识了很多新植物,为自然角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面对自然角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家长也总能想出各种解决办法,为自然角的发展出谋划策。
幼儿发现有些植物出现了发臭、腐烂的现象,于是,教师借此机会发动幼案。通过查阅网络、报纸和书籍,家长与幼儿发现了很多答案:他们发现原来有的植物不适合浇太多的水,如生姜适合种在干燥的沙子里,不需要浇太多水;萝卜、青菜一直泡在水里容易烂。虽然幼儿知道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量是不同的,但是自然角有这么多植物,怎样才能准确记住这些不同呢?
有的家长建议将自然角的植物分类打出表格,在不需要浇许多水的植物的表格里画上“×”。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了标志贴纸,在幼儿离园时,家长可以协助幼儿贴上相应的标志,如贴上一个“水滴”表示隔一天浇一次水,两个“水滴”表示天天浇水,“×”表示一周浇一次水等。形象有趣的标志方便了幼儿理解和区分植物浇水的规律,也方便了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管理和维护自然角,为自然角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芹菜根、萝卜芽、青菜过了生长的旺盛期,自然角急需“推陈出新”。于是,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构建“迷你小花园”的建议。在教师的倡导下,家长积极出谋划策,有的提供了各类大小不一的塑料整理箱,有的送来了花纹石头、玻璃弹珠,有的搬来了园艺装饰品、小工具,还有的带来了电钻帮助我们进行加工制作。自然角中建起了一个个“迷你小花园”,幼儿可以在自己中意的“小花园”里自由摆弄。
有的家长建议,自然角除了有植物之外,是否可以安置动物和其他观赏类物品。教师将这一想法与幼儿和家长进行沟通后,立即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不久,家长就送来了各种新奇的装饰品,如用透明塑料瓶收集的各式海螺,可以放在花盆里的假山、石头,以及可以随意插在泥土里的假花等,幼儿对这些物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自然角的喜爱日益增加。
夏天,幼儿园开展了玩水活动,家长对自然角的发展又有了新的想法。他们与教师讨论后带来了一些适合水养的动物,如乌龟、小金鱼、泥鳅等,没有臭味又方便管理。自然角在家长的精心设计下变得更加生动,幼儿也更加愿意在自然角进行各种探索活动,他们的学习经验也更加丰富了。
在自然角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家长以各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相应的活动中,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发展规律以及幼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教师不断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交流,不断更新幼儿教育的内容,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幼儿学会了使用小工具、观察记录等,更加热爱自然,并且懂得如何关心和爱护动植物。
在自然角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将推出“有趣的爬藤植物”“小型暖棚种植”等新的发展项目,并继续加大家园合作力度,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挖掘民间体育游戏对小班幼儿发展的价值
民间体育游戏是幼儿园运动课程的重要资源。在幼儿园开展各类民间体育游戏,不仅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还能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我们整合民间体育游戏的各种元素,如游戏内容、游戏形式、游戏玩法、游戏规则等,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使之成为小班幼儿喜欢玩的运动游戏,凸显民间体育游戏的多种价值。
一、民间体育游戏的特点
根据资料分析和实践研究,我们把适合小班幼儿的民间体育游戏定位为:来源于民间游戏内容,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能促进小班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体育游戏。具体来说,它具备以下特点:
*简单易玩
民间体育游戏简单易玩,有的游戏只需要幼儿借助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玩,如“木头人”“石头·剪刀·布”等;还有的只需两名或几名幼儿互相配合就可以玩,如“炒黄豆”“斗鸡”“编花篮”‘等。此外,民间体育游戏大多不受场地、时间等的限制,幼儿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游戏。
*有趣好玩
民间体育游戏大多配有朗朗上口的儿歌,这些儿歌形象、生动、通俗易懂、韵律优美,如“炒黄豆”游戏,幼儿边说边跳,节奏感强。民间体育游戏让幼儿百玩不厌,游戏时还能愉快地’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
*丰富多样
民间体育游戏丰富多样,包括娱乐性游戏,如“编花篮”“跳皮筋”“笃笃笃,卖糖粥”等;技能性游戏,如“造房子”“跳绳”“踢毽子”等;竞赛性游戏,如“赶小猪”“我们邀请一个人”“石头·剪刀·布”等,这些游戏能满足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二、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与实施
在收集、分类、实施和完善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改编了近20则民间体育游戏,并从中筛选出适合小班幼儿的体育游戏,如“捉迷藏”“木头人”“编花篮”“笃笃笃,卖糖粥”等。这些游戏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助于促进小班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从兴趣和内容两方面更好地推进游戏的开展。
(一)教师参与,激发兴趣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针对小班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在游戏中,教师以积极饱满的状态参与游戏,有助于调动小班幼儿的情绪,从而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游戏中。每次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时,教师都以玩伴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指导小班幼儿掌握游戏玩法,学习遵守游戏规则。教师在边教边玩的过程中,增强了小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幼儿也会把教师当成游戏的玩伴,对教师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师幼玩得不亦乐乎。
(二)角色扮演,增强趣味
民间体育游戏大多配有内容有趣、节奏感强的儿歌。小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配有角色的游戏,加上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儿歌,小班幼儿更为喜欢。如在“捉迷藏”游戏中,教师请幼儿扮演熟悉的小动物或是小司机开汽车,边念儿歌边游戏;在“编花篮”游戏中,教师请幼儿扮演花儿,自由创编“花开了”的动作,比比哪个花篮更漂亮:在“木头人”游戏中,幼儿随着儿歌内容定格成各种造型,变成了一个个滑稽可爱的“木头人”,幼儿百玩不厌;在“笃笃笃,卖糖粥”游戏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变换老伯伯和小花狗两个角色,通过体验不同的游戏情节,获得情感上的愉悦。在扮演各种角色的过程中,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得以体现。
(三)改编内容,挖掘价值
为了让民间体育游戏更加适合小班幼儿,有效挖掘游戏的运动价值,我们对部分游戏内容进行了改编。如“捉迷藏”游戏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民间游戏之一,随时随地可以和身边的同伴一起玩。我们在原来的游戏内容中加入了模仿小动物走路的动作、小司机开汽车等游戏内容,以培养小班幼儿对信号作出反应的能力,并学会自我控制。在“编花篮”游戏中,我们遵循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每次游戏时由易到难地变换不同的动作内容,如拍手、跺脚、蹲下、起立、转圈、弯腰等,提高小班幼儿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四)调整难度,增加挑战
游戏规则的调整和完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小班幼儿的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游戏也会更有趣、更具挑战性。以“捉迷藏”游戏为例,游戏前期,让捉迷藏的幼儿戴上丝巾替代眼罩,在半明半暗中幼儿就不会感到害怕,愿意尝试玩游戏;等幼儿逐渐适应后,再使用眼罩,以增加游戏难度。随着游戏的深入,我们发现许多幼儿都争着站在“戴眼罩”幼儿的身边,运动量太小,同时对“戴眼罩”的幼儿来说蒙眼行走的挑战性不大,于是我们增加了一条新规则——最后被捉到者为冠军。于是游戏中很多幼儿开始远离“戴眼罩”的幼儿,“戴眼罩”的幼儿开始尝试朝有声音的方向行进,这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我们还结合儿歌的内容,引导躲藏的幼儿或走,或跳,或蹲走,提高了幼儿的运动水平。
三、民间体育游戏的实施成效
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时,我们融入了德育的元素,小班幼儿体验到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也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一)增强了规则意识
每个民间体育游戏都蕴涵着约定俗成的规则,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各种游戏中经常是自娱自乐。在玩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身的示范,游戏伙伴的相互模仿、相互提醒,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控制自己的动作和行为,初步懂得了要与同伴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才能玩得更开心。
(二)提升了合作能力
很多民间体育游戏需要幼儿良好的合作才能进行下去,如在“编花篮”“炒黄豆”“跳长绳”等游戏中,需要幼儿自由结伴、互相商量。在游戏的进程中,小班幼儿学会了商量、谦让、轮流等合作方式,感受到了“大家一起玩”的快乐。玩“编花篮”游戏时,为了增加幼儿的自由度和交往机会,教师改变了游戏形式,由原来的大圆圈变为自由结伴的小圆圈。游戏开始,幼儿在一定的时间内找到好朋友(不限制人数)一起玩。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自主游戏,幼儿的兴趣得到了提升。从一开始不愿意与同伴牵手合作,或是把自己不喜欢的同伴“抛弃”,到主动找任何一名同伴拉成小圆圈共同游戏,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促进了全面发展
在玩民间体育游戏过程中,小班幼儿经历了消极观望——积极参与——大胆创新的变化,他们逐渐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同伴一起游戏,不断地发现“别出心裁”的玩法,制订自己的游戏规则。同时,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表达表现、合作交往,形成了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如在“捉迷藏”游戏中,蒙住眼晴挑战了小年龄幼儿的心理承受力,幼儿从一开始遮住眼晴感到担忧害怕,到争着抢着做“蒙眼人”,再到在黑暗中行走,这一过程让幼儿学会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1.萝卜白菜花:将萝卜的止半截从拦腰处挖成一个小碗,里面泡上白菜心,挂到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
让幼儿每天往里面浇些水,并观察它的变化。萝卜、白菜会同时发芽、长大,开花,出现奇妙的景象。
2.水仙花:将水仙头泡在清水中,用小石子固定,放在阳光下。让幼儿轮流照顾,并做观察日记画。约一个月左右开花。
3.冰花:在寒冷的日子里,准备一些小容器、小模子等,让幼儿用水冻花。可在水中放些颜色或彩纸。
放到室外,过一会(或一个夜晚),会形成五颜六色的冰花。
4.宠物角:让幼儿将家中饲养的小动物带到幼儿园来饲养(金鱼、乌龟、小兔、小猫等),让幼儿轮流照顾小动物,每天要观察、抚爱小动物。
活动(二)春天的自然角
1.种子发芽:在盘子里放一层棉花,用水将其浸透,然后撒上一些不同的种子。
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比较不同的种子发芽的嫩芽有什么不同?
用一根细铁丝穿上三粒蚕豆插到瓶子里。然后往瓶子里倒些水,使最下面一粒蚕豆完全浸在水中,中间一粒恰巧在水面上,最上面一粒则离开水面。
过几天后,让幼儿观察、比较三粒蚕豆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启发他们想一想,为什么三粒蚕豆发生不同的变化?
2.瓶插:带领幼儿采集柳树、桃树、杏树的枝条,插在瓶子里,泡些水。每天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变化。
3.饲养小动物:让幼儿将蚕、小蝌蚪、小鱼、乌龟、小鸡、小鸭等小动物带到幼儿园,放在自然角饲养。鼓励幼儿注意观察小动物的变化。
活动(三) 夏天的自然角
1.养花:将夏季常见的盆花摆放到自然角,供幼儿欣赏。
2.饲养动物:带幼儿捕捉并饲养蜗牛、蝉、蚯蚓等小动物。
也可制作蝴蝶、蜻蜓标本,将其摆放到自然角,供幼儿观察。同时要教育幼儿保护益虫。
3.天气日记:在室外建立一个小小气象观测站,让幼儿轮流观察天气的变化,并做天气日记。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同样有推广的价值。
一、民间游戏及幼儿民间游戏的特点
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模式。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幼儿的民间游戏具有以下特点:
1、幼儿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由于民间游戏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游戏中所配有的儿歌一般都是当地的语言,这些都使得民间游戏具有相当明显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2、幼儿民间游戏具有丰富的内容、取材方面、简便易行的特点。如一粒石子、一根绳子,这些随处可以得到的东西便可以使游戏开展起来。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
3、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一特点使得儿童在自发的状况下也乐于游戏,让他们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许多游戏还配有琅琅上口的儿歌和口令,儿童在这其中边玩边吟唱,情绪积极,始终处于欢乐之中。
4、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它往往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的局限,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想做游戏,愿意玩,幼儿就可以在走廊或活动室的一角、花园及家里,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的玩耍。
5、幼儿民间游戏具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特点。例如踢毽子,不论大小都可以玩,年龄小的幼儿在毽子上系一根绳子,用手拎着踢;年龄大的幼儿则可以直接踢,还能踢出许多花样来。“跳房子”就更简单,只要用树枝或瓦片在地上画上格子,就能进行单脚跳或双脚跳,乐趣无穷。提起这类民间游戏,您一定倍感亲切,这些熟悉、富有乐趣的游戏,为什么不传给可爱的孩子们呢?
二、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从幼儿教育的层面上来看,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语言、社会性等发面的发展。体能、语言、感知方面的发展一般都能从现代游戏中得到体现,而民间游戏中所蕴含的社会性教育价值,是现代游戏所不能比拟的。
(一)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
民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认识生活、了解他人、亲近社会的过程。如有一次去上海幼儿园观摩的时候,我亲眼目睹了幼儿在游戏《推磨磨》中,准备豆子、洗豆、泡豆、准备小石磨等工具、磨豆子、加工豆浆的过程。幼儿以游戏的方式,经历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生活劳动片断,了解着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的效果,经历着豆浆的制作过程,感受着劳动者的工作和价值,体验着分工合作的乐趣,享受着劳动与成功的快乐。
(二)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儿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员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间建立深厚的感情。”首先,民间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炒黄豆》、《跳皮筋》等,幼儿可以从中满足合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其次,民间游戏所独具的特点,促使幼儿形成分享、合作、助人、谦让、遵从等亲社会行为。幼儿必须克服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学会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牺牲与分享、援助与服从、理解与宽容等,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积体、参与游戏。
(三)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积极情感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民间游戏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幼儿就容易产生挫折感,不过幼儿好胜心强,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又深深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四)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
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家长和社区中的人们,对儿时的游戏往往都难以忘怀而且津津乐道,这对幼儿园征集和开展民间游戏推动极大。在家庭里,家长怀着愉悦的情感,带着耐心和爱心,去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同时也能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及在幼儿园的发展状况等。在社区中,好玩的民间游戏自然的能把大人和小孩凑在一起,互教互动,尽情游戏。这对于现代生活在“鸽子笼”里的独生子女,获得的可是宝贵的社会交往机会,民间游戏发挥了其他教育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
三、运用和组织民间游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民间游戏的独有特点,它的运用和组织还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一)在搜集、改编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由于民间游戏产生在民间,流行于口头,存在着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在对搜集到的民间游戏进行改编时,那些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应加以改进,或者重新编写,赋予新的含义,并使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运用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度性
在具体运用民间游戏时,应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一日活动中的不同时间、不同条件和幼儿的需要,以及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不同内容的民间游戏,以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三)在组织幼儿民间游戏时,还应该注意安全性
对于幼儿民间游戏的动作设计、场地的选择、玩具的使用与制作等反面,都应该加强安全性的检查。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将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它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是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驾驭价值是高的。
总之,幼儿民间游戏蕴含着的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值得我们重视和不断研究。
浅谈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
摘要:《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提升游戏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将游戏作为一门主课,将玩具当作教科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社会、了解生活、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增进才能、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在幼儿园中会进行很多种游戏,如区角游戏、户外游戏等,对于游戏对幼儿的作用,我们可能就会说:让幼儿得到了快乐。这只是片面、表面的理解,我们忽视了它更有价值的作用。
(一)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幼儿期是一个人生命起步的萌芽期,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游戏时让一个发展充满生机和可能的活动。
在户外游戏时,儿童奔跑追逐,攀爬跳跃,使大肌肉得到锻炼,肌体的协调性、平衡性、灵活性都得到增强。比如“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孩子们前后左右移动奔跑;“炒黄豆”的游戏中,孩子们甩动胳膊念儿歌,最后两人举起一侧手臂共同翻转身体180度;又如建构区的积木、积塑,美工区的涂涂画画、切切剪剪,益智区的拼图等,使幼儿小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和精确性得到锻炼,发展了精细动作。
(二)游戏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人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学前期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游戏促进幼儿感官发展
感知觉是幼儿认知活动的开端,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通道。各类游戏,有其是操作类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感官练习的机会。比如在“找不同”的游戏中,幼儿通过发现两幅图中得不同之处,从而很好地促进了幼儿视觉观察力的发展;再比如一些音乐游戏,像大家很熟悉的“抢椅子”“击鼓传花”等,促进了幼儿听觉的发展。
2、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彼此之间需要交往,从而引发了积极使用语言的动机。比如说大家一起玩什么游戏,谁和谁一组,谁违反了游戏规则,是否要换个新玩法,等等,对这些话题的商讨促使幼儿之间出现了较为频繁的交流。
还有些游戏,本身就与语言密切相关,属于语言类游戏。如“城门城门几丈高”这个游戏中,两名幼儿商量好做两种水果,并手拉手并抬起当“城门”,其他幼儿边从城门底下钻过边说儿歌,当儿歌结束时,“城门”就要套住从城门底下走过的幼儿,并问他吃××还是××,然后站到相应队后面,游戏继续,最后哪个“城门”后面人多就获胜。幼儿在玩这些游戏的过程中很好地发展了语言能力。
3、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是自由自在,充满想象力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另一个物体,极大地促进了想象力的发展。游戏不但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还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在结构游戏中,孩子用积木、塑料、沙子等材料,构造出一幅幅富有创造力的图景,在孩子的手里,坦克可以开到海里,海可以飞到天上, “我搭的这个房子可以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这样小朋友就可以住在我家里了”。这些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三)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的发展也称幼儿的社会化,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幼儿从自然人到逐渐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1、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
在幼儿阶段,幼儿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问题。在游戏中,特别是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逐渐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克服“自我中心”。比如一个总是攻击别的小朋友的孩子,在游戏中扮演受害者的一方或者受欺负的小朋友,在游戏扮演中,他体会到被人欺负后的伤心和难过,学会了从被欺负者的角度看问题,有助于减少其攻击行为。
2、游戏有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合作、同情、分享、帮助、安慰等。他们在游戏中扮演角色,以角色的身份来游戏,在游戏中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在与同伴交往中逐渐懂得了分享、学会了合作,在照顾“幼小娃娃”及“病人”的过程中,学会了安慰和帮助,当同伴遇到困难时,会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
比如在户外游戏“老鹰捉小鸡”中,如果你扮演小鸡,怎样才能不被老鹰捉到呢?小朋友必须拉得紧紧的,一个也不能落下,才能不被老鹰抓到,不能只顾自己跑,不顾其他小鸡,这需要相互之间的合作,如果你扮演鸡妈妈,你就要有责任感,照顾好你的孩子,保护好他们。
(四)游戏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期是情绪情感活动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交往方式,有利于各种情感类型的产生。
1、游戏可以使幼儿产生更多积极的情绪情感
游戏伴随着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幼儿在游戏中自由选择玩伴、玩具、进入到自己假想的世界里,在游戏中,幼儿充分放松自己,因此游戏能够使幼儿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情感。
2、游戏能够帮助幼儿转移与宣泄消极情绪
在生活中,幼儿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而游戏是幼儿放松紧张情绪、宣泄不良情绪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比如,小班幼儿刚到幼儿园时会哭闹,教师通常会带着孩子们做游戏,像“小火车过山洞”:一个教师和一个幼儿双手撑起做成一个“山洞”,另一个教师带着孩子们一个拉着一个钻“山洞”,很多幼儿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转移了注意力,暂时摆脱掉了消极情绪。
我们了解了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怎样让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呢?有些人肯定会说“让幼儿的所有活动都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为幼儿准备一些材料让幼儿玩就行”等等,这些都不是比较合理的方法,我想在除了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自发性游戏是指幼儿自己想出来的,自己发起的游戏。这种游戏完全符合游戏的特点,最贴近游戏的本质,也是幼儿最愿意玩的游戏。幼儿在毫无外在压力,毫无顾忌的情况下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愉快的体验而且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了解了知识。
(二)充分利用游戏组合幼儿园的各类教育活动。为了达到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教师除了让幼儿进行各种游戏外,还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组织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教育活动。为了既保证教育的计划性,又保证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三)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求。幼儿对游戏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游戏之间并无好坏、高低之分,任何一种游戏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教育价值。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需要。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游戏的教育价值,而且要认真观察幼儿的各种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游戏中教师发挥了同样的作用,那就让我们用细心、耐心去探究孩子的内心发展需要,充分让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导读: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模式。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同样有推广的价值。
一、民间游戏及幼儿民间游戏的特点
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模式。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幼儿的民间游戏具有以下特点:
1、幼儿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由于民间游戏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游戏中所配有的儿歌一般都是当地的语言,这些都使得民间游戏具有相当明显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2、幼儿民间游戏具有丰富的内容、取材方面、简便易行的特点。如一粒石子、一根绳子,这些随处可以得到的东西便可以使游戏开展起来。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
3、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一特点使得儿童在自发的状况下也乐于游戏,让他们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许多游戏还配有琅琅上口的儿歌和口令,儿童在这其中边玩边吟唱,情绪积极,始终处于欢乐之中。
4、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它往往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的局限,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想做游戏,愿意玩,幼儿就可以在走廊或活动室的一角、花园及家里,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的玩耍。
5、幼儿民间游戏具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特点。例如踢毽子,不论大小都可以玩,年龄小的幼儿在毽子上系一根绳子,用手拎着踢;年龄大的幼儿则可以直接踢,还能踢出许多花样来。“跳房子”就更简单,只要用树枝或瓦片在地上画上格子,就能进行单脚跳或双脚跳,乐趣无穷。提起这类民间游戏,您一定倍感亲切,这些熟悉、富有乐趣的游戏,为什么不传给可爱的孩子们呢?
二、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从幼儿教育的层面上来看,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语言、社会性等发面的发展。体能、语言、感知方面的发展一般都能从现代游戏中得到体现,而民间游戏中所蕴含的社会性教育价值,是现代游戏所不能比拟的。
(一)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
民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认识生活、了解他人、亲近社会的过程。如有一次去上海幼儿园观摩的时候,我亲眼目睹了幼儿在游戏《推磨磨》中,准备豆子、洗豆、泡豆、准备小石磨等工具、磨豆子、加工豆浆的过程。幼儿以游戏的方式,经历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生活劳动片断,了解着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的效果,经历着豆浆的制作过程,感受着劳动者的工作和价值,体验着分工合作的乐趣,享受着劳动与成功的快乐。
(二)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儿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员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间建立深厚的感情。”首先,民间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炒黄豆》、《跳皮筋》等,幼儿可以从中满足合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其次,民间游戏所独具的特点,促使幼儿形成分享、合作、助人、谦让、遵从等亲社会行为。幼儿必须克服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学会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牺牲与分享、援助与服从、理解与宽容等,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积体、参与游戏。
(三)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积极情感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民间游戏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幼儿就容易产生挫折感,不过幼儿好胜心强,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又深深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四)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
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家长和社区中的人们,对儿时的游戏往往都难以忘怀而且津津乐道,这对幼儿园征集和开展民间游戏推动极大。在家庭里,家长怀着愉悦的情感,带着耐心和爱心,去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同时也能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及在幼儿园的发展状况等。在社区中,好玩的民间游戏自然的能把大人和小孩凑在一起,互教互动,尽情游戏。这对于现代生活在“鸽子笼”里的独生子女,获得的可是宝贵的社会交往机会,民间游戏发挥了其他教育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
三、运用和组织民间游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民间游戏的独有特点,它的运用和组织还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一)在搜集、改编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由于民间游戏产生在民间,流行于口头,存在着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在对搜集到的民间游戏进行改编时,那些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应加以改进,或者重新编写,赋予新的含义,并使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运用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度性
在具体运用民间游戏时,应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一日活动中的不同时间、不同条件和幼儿的需要,以及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不同内容的民间游戏,以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三)在组织幼儿民间游戏时,还应该注意安全性
对于幼儿民间游戏的动作设计、场地的选择、玩具的使用与制作等反面,都应该加强安全性的检查。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将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它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是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驾驭价值是高的。
总之,幼儿民间游戏蕴含着的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值得我们重视和不断研究。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论文导读: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玩中生智。2.游戏的社会作用。幼儿在游戏中是以集体为单位的,必须学会互相理解,这也是游戏经验在幼儿社会化方面最重要的价值。游戏帮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履行集体一致的要求,由于规则是公正的,幼儿受到规则的裁判,便逐步摆脱自我中心。游戏时玩伴间纠纷和矛盾的结果会给幼儿
一、游戏的重要性
玩是幼儿期的一种固有的、自发的和快乐的活动。但是,玩除了能给幼儿带来快乐,还有其他价值吗?本世纪70年代,众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观点是:游戏是儿童期的工作,是儿童发展自己的头脑和肌肉,发现自我和自己能力的方法。正是因为这一目的的严肃性,使游戏获得了教育上的价值。
二、游戏的价值
有些父母认为游戏与教育是对立的,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观点。教育家马斯洛认为:“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作用之所在。”
1.游戏的认知作用。儿童早期时,游戏是保证其智力发展的动力。幼儿通过游戏接受外部信息,在客体与观念之间形成独特的关系与联想;由于操作,幼儿注意到物体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使类别与概念得到发展。幼儿的思维很早就会表现出来,只要他面对问题,就会有思维活动。问题来自哪里?对幼儿来说,主要来自游戏,在游戏情景中发生的问题,更易激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玩中生智。
2.游戏的社会作用。幼儿在游戏中是以集体为单位的,必须学会互相理解,这也是游戏经验在幼儿社会化方面最重要的价值。游戏帮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履行集体一致的要求,由于规则是公正的,幼儿受到规则的裁判,便逐步摆脱自我中心。游戏时玩伴间纠纷和矛盾的结果会给幼儿一种最深切的人际关系体验,这会使他们对社会文化、自己的个性特点有所了解。游戏还使幼儿扮演不同角色,既能使他们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又能暂时离开自己角色,从而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的轮流、共享、交换、等待、互助等交往规则,将迁移到日后的社会性协作中去。
3.游戏对幼儿情感作用。游戏是没有压力的活动,所以游戏中幼儿体验的是一种成功感和胜任感,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幼儿的各种感情,积极的或消极的都需要得到表现。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安全妥当地表现自己感情的途径,从而学习驾驭、控制不友好的、攻击性的行为。
4.游戏的锻炼作用。锻炼分两大类。一是大肌肉动作,发展走、跑、跳、攀、爬等基本动作,发展水平体现在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力度、灵敏度等方面。二是小肌肉动作,发展操作技能,发展水平体现为眼手协调、手的灵巧。运动性游戏离不开基本动作,是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好方式。桌面游戏使幼儿得到更多的手的练习,为将来书写和阅读准备必要的技能。
三、游戏的目的
1.游戏是幼稚心理的表现。幼儿眼中的世界,是一个他们难以适应的由 规范组织起来的 世界,其社会关系中充斥着他们不能理解的规则,其自然环境中又有许多他们渴望了解的问号。幼儿既不能像 那样做自己想做的事,又做不了 会做的事,因此,他们必须有一个能以自己的能力与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世界。
2.游戏是自我发展的需要。幼儿天生就有不断重复已有知识的活动倾向。如刚会爬楼梯的幼儿,一见楼梯便不断要上上下下;刚会用方木垒高,便会不停地 重来。这种出自婴幼儿内部发展需要,使幼儿感到开心和满足的重复行为就是游戏,正是这种重复活动,使刚获得的知识技能得以巩固。当他们满足了某一发展需要,不再重复这种活动时,说明这一发展层次基本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产生的新的重复又将开始。
四、父母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1.游戏时间对婴儿意义重大。幼儿从出生起就需要父母和他一起游戏。事实上,以触摸、哄逗、注视为主的亲子游戏从出生数分钟就开始了,这将帮助幼儿对环境保持警觉,鼓励他们开始辨别环境中呈现的刺激。亲子游戏给予幼儿声音、视觉、触觉信息,能使幼儿在出生5天通过气味、7天通过视觉认出母亲,并做出有区别的反应。新生儿评价量表评价4周内婴儿显示,父母在每天的照料中与之游戏一会儿的那些幼儿较
灵活、敏感。
2.游戏时间有指导和教育作用。父母对幼儿游戏的态度,影响幼儿控制环境的能力及对游戏的反应。心理学家西尔斯指出,母亲表现在接纳、养育和赞许幼儿中的亲切程度,与幼儿效仿 角色做游戏的 直接相关。而不愿参与社会角色游戏的幼儿,在适应社会要求和学业要求方面有困难。在幼儿游戏现象中,认知、情感、社会、身体各方面的发展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家庭中幼儿的游戏时间就是学习与教育时间,父母自然也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当幼儿桌面游戏进行不下去时,父母的指导便很有价值,可引导幼儿将正在玩的积木当成其他东西(如手表)来玩玩,请他开个钟表店,父母扮成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如此,幼儿便学会了象征性转换的技巧(原来积木也可当成其他物品),其游戏行为也提升到高层次的戏剧游戏行为了,从而完成了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功能。又如3~6岁幼儿最盛行的角色游戏中,父母帮助他们了解所扮角色的意义,能提高游戏技巧,更能使幼儿将幻想与现实结合在一起,进入激动人心的 世界。
3.游戏时间可以进行分析与诊断。幼儿游戏行为所传达的信息,能协助父母进入幼儿内心世界。幼儿的游戏能力,表明了他在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身体的发展状况。因而父母可从中洞悉幼儿概念、语言的发展状况及动作、活动发展水平。幼儿经游戏表达内心世界,也藉游戏将自己不好的情绪及经验切割成几个小部分,一次面对一部分,直到完全平衡、控制为止。由此,父母观察幼儿游戏,便能对幼儿忧虑、恐惧或对抗性情绪加以辨别、诊断。
五、提高游戏的价值
在了解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价值后,父母们或许想进一步知道,如何帮助幼儿提高游戏的价值。幼儿教育专家认为,游戏的时间、空间、器材及幼儿本身的经验(旧经验),会影响他们游戏的质量。
1.时间充足。幼儿游戏时间至少需30~50分钟,这段时间包括幼儿计划玩哪种游戏、决定用哪些玩具、进行情节讨论、寻找游戏伙伴等。因此,足够的时间对他们很重要。幼儿常会因为时间太少而放弃玩高层次的建构游戏或戏剧游戏,而去进行一些不需计划及思考的游戏,如拼完拼图后再拼一遍,这种重复性的肌肉运动,属低层次的功能性游戏行为。在家里,父母可固定每日提供一小时的自由游戏时间,也可请小伙伴一起玩,但应请较熟悉且年龄相仿的玩伴并仔细观察他们的游戏行为。大量研究表明,因为彼此了解的程度及生活经验都相似,幼儿会与熟悉的同龄伙伴玩高层次的角色游戏,而且游戏时情节讨论较顺畅。
2.游戏专区。一个好的游戏空间,贵在能吸引幼儿引起想玩的动机。在家里,若能挪出一个角落设计游戏区,会提高其游戏的质量。幼儿喜欢在较隐秘处进行戏剧性游戏,如果家里没有小矮柜做游戏区的屏障,可利用大的纸箱做成游戏区,如将冰箱的空纸箱放在地上,就是一个游戏空间,父母只需在情景布置上帮些忙,便能产生极好的游戏效果。
3.器材选择。游戏器材不但影响幼儿的思考方式,也影响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应选择多功能的游戏器材,如大、中、小型积木,木板,泥沙等,可增进幼儿的建构能力。为避免脏乱,可用澡盆装建筑粗沙,地面铺胶布,或在院子里玩。再则,市场上的积木多为小型积木,其特点是取带方便,缺点是太轻,且与幼儿有距离感。幼儿游戏时辛苦搭起的东西,稍不留意便塌了,造成挫折感,使幼儿失去再造的耐心。大型积木较理想,幼儿玩时相当愉快且十分投入,家中纸箱、脸盆都能代替。还有镜子、披肩、帽子、锅碗、食物等也是好玩具,能帮助幼儿玩戏剧游戏。图书、故事磁带能帮助幼儿进入象征性游戏的情景。
4.丰富经验。幼儿先前的游戏经验,会影响幼儿能否将游戏进行下去,因为许多游戏需累积过去的经验。如角色游戏,幼儿熟悉的角色,总是与他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父母如果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更多的社会上各种行业的特点,或带幼儿到单位、商店走走,让幼儿从实际中丰富生活经验,便能促进幼儿的游戏进行得更顺利,内容更丰富。
幼儿期在人的一生中是一个特殊的、极为重要的发展阶段,游戏是这个阶段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活动。如果幼儿的生活是丰富的,而且能够不断增长新经验,就会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一个基础。幼儿的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使他们成长、发展和学习的一种有价值的活动。
幼儿园游戏《多方面挖掘大班自然角的教育价值》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游戏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的价值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