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真正成为区角活动的主人

12-16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的过程中,对游戏进行了巧妙的设置。游戏让小朋友能够在轻松自在的游戏教学氛围中,快乐学习成长。教师要注重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和室内活动区的创设。你觉得开展幼儿园游戏教学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让幼儿真正成为区角活动的主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区角活动创设的是一个丰富多样、多功能、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它让每个孩子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而教师也能在此过程中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孩子之间的差异,个别化地指导孩子,使因材施教变为可能,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

然而幼儿参与区角活动,是否是这种理想的状态呢?实际上,许多的区角活动仍然是由老师隐性地控制着幼儿向同一个方向发展,幼儿的自由度是很有限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自主选择的高控制性

星期一一大早,丁丁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室门口,找到了他的游戏卡,把卡插到建构区。今天,他还想搭一座房子,他觉得他搭的房子很高、很大,自己很能干。可是,刚玩了一会儿,老师走过来说:“丁丁,你今天还是玩这个吗?肯德基的游戏也很好玩呀。”在老师的权威干预下,丁丁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建构区。

许多老师喜欢采用插卡的方式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角,看是自主选择,其实幼儿的选择还是会受到老师的高度控制。老师非常关注孩子们的选择,适时地加以“指点”,希望他们能参加所有区角的活动,发展多方面的技能。在他们看来,区角是幼儿各方面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忽视了幼儿活动的意愿和兴趣。

2.活动方式的高控性

在建构区中,孩子们正在玩导弹插塑,有的插飞机,有的插宝剑……天天无意中把一个插塑套到了手指上,刚刚好,手指好像变长了,很好玩,他把五个手指分别套上了不同颜色的插塑,五个手指好像都变长了。他把手一伸一屈地展示给周围的小朋友看,小朋友们纷纷效仿。老师走过来说:“小朋友们,导弹插塑还可以插什么呢?”……

在老师的眼里,插塑就是孩子们用来插的,这种孩子们的新花样只是一种瞎玩,不是老师规定的玩法,是应该被制止的。

3.活动内容的高控性

这个星期,开始进入秋天的主题,老师已经和孩子们收集了一些树叶,孩子们看到隔壁班的小朋友做的树叶拓印画很漂亮,非常想试一试,就跟老师说:“老师,让我们也玩玩吧。”老师想,这些树叶颜色、形状都不一样,正好这个星期学习分类和记录数量,把它们放到数学区里,可以让孩子们练一练。于是老师对孩子们说:“这次我们先玩根据特征分类并记录数量,下个星期我们再玩树叶拓印。”孩子们只好失望地离开了。

虽然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准备了材料,但是玩什么还是老师说了算,老师选择的活动内容是她们认为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学科领域的教学目标,区角活动成了教学活动的延续。

4.活动材料的高结构性

在小班巧手区中,老师投放了剪好了的糖果纸,已搓好的橡皮泥糖块。孩子们直接把橡皮泥放到糖果纸中,两头一拧,一颗糖果就包好了,一会儿工夫,孩子们就完成了工作,没事可干。

这个区角提供的是“高结构”材料——剪好的糖纸,已搓好的橡皮泥糖块,这种定型的结构和操作程序,使幼儿的随意想象和创造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往往无法满足幼儿自由探索的需求。

以上种种,都是幼儿的自由度受到限制的表现。新《纲要》指出:“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这里的自由意味着尊重孩子的意愿。根据个体需要选择环境,以个体特有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才能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怎样才能让幼儿真正成为区角活动的主人?我觉得教师的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引导”和“干预”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从中可以看出,老师所做的并不是改变孩子们的决定,而是要从孩子们的决定中发现和找到教育的契机,这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任何一个活动都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只要引导得当,任何一项活动,都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比如:在建构区活动的孩子,老师为他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同样可以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的发展;孩子们玩了树叶拓印后,可以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每种形状的叶子用了几次做出了自己喜欢的作品,分类和记录数量的技能同样可以得到发展。相信这样“顺水推舟”式的引导会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yJS21.COm

2.恰当处理“预设”和“实际”

作为区角活动中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活动材料的提供对幼儿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教师的教育意图往往通过材料物化出来。在材料的准备和投放上,可能老师想到了10种玩法,但孩子们的潜力不可估量,他们可能会想到第11种、12种,甚至更多。正如上面的案例,孩子在玩导弹插塑时把插塑变成了指套,每个手指上都套了不同的颜色,谁又能说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没有价值呢?

在“预设”和“实际”之间,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纲要》要求:教师要站在幼儿的高度,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观察幼儿,“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应该摒弃以单纯的预设标准评判和指导幼儿的活动,应以观察到的实际状态作为调整指导的依据。这就需要教师恰当处理好“预设”和“实际”的关系,在活动中要及时捕捉来自孩子的信息,让幼儿在活动中提升自主性,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活动,并将孩子们共同关注、自发生成有价值的东西纳入教师预设活动的内容中,支持孩子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3.注重投放材料的“低结构性”

一般来说,高结构性的材料指向的操作程序更为明确,但它往往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和创意。而低结构性的材料是一些无规定玩法、无具体形象特征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组合并可以一物多用,可以干变万化地摆弄材料,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程序:可以当作游戏中的替代品,或者当作操作的工具,这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推进幼儿的自主建构。

如上所述的“包糖果”活动,如果老师只为孩子们提供没剪好的糖果纸和橡皮泥,请小朋友将糖果纸一张一张剪下来,让孩子们学习分泥、搓圆或者做其他形状的糖块,再用糖纸按自己喜欢的方法把糖块包好,对孩子的发展将会更有意义。

虽然在区角环境中孩子们可能不按老师期望的方式活动,但只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区角活动的主人,伴随着他们的才是愉悦、兴趣,才能满足他们自我发展的需要,才是最有价值的。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扩展阅读

让幼儿成为角色游戏的主人


导读:角色游戏的材料来于幼儿生活,应高于幼儿生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还为幼儿提供交流的机会,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就连那些不愿多讲话的小朋友也急切地要把自己看到和听到的说给好朋友听,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也是幼儿进行自我教育的好方式,同时又为我发现、提炼材料提供了最好的素材。所以,我们应该对游戏的材料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然后把它修改成角色游戏材料,并且明确每则角色游戏的教育目的。

游戏永远是孩子的最爱,游戏中有角色、动作、语言和游戏材料等,活动非常具体,幼儿必须根据不同角色的行为相应地调节自己在游戏中的言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我在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做了一些尝试,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一、选择提升材料,注重游戏环境,创设自主发展氛围。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我给幼儿提供玩具、材料时,注意用心找到幼儿兴趣、要求、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结合点,及时调整玩具、材料,多为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指导幼儿进行以物代物、一物多用,让幼儿自主活动。角色游戏的材料来源很丰富,它可以来于幼儿节假日及其他时间里,可以是随父母、长辈、亲朋好友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看到的、经验到的实际事例。例如:节假日期间,幼儿都去了商场、超市,看到了一些商家的促销活动。角色游戏时,孩子们都挤进“超市”玩,于是,我就把孩子们不愿玩的区角撤掉,腾出空间,建立一个大型超市,在超市里,每个幼儿都能依据自己的意愿玩,大大满足了他们自主选择的快乐。

角色游戏的材料来于幼儿生活,应高于幼儿生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还为幼儿提供交流的机会,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就连那些不愿多讲话的小朋友也急切地要把自己看到和听到的说给好朋友听,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也是幼儿进行自我教育的好方式,同时又为我发现、提炼材料提供了最好的素材。所以,我们应该对游戏的材料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然后把它修改成角色游戏材料,并且明确每则角色游戏的教育目的。

给幼儿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除了在物质环境上满足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我们更应该相信孩子,了解孩子,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使其充分感受到被同伴接纳、喜欢的快乐,建立自信心。在角色游戏中,我经常和幼儿交流,与他们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角色关系,为他们提供宽松和充满爱与平等的环境,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参与活动,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可见,增强幼儿的自主性,一个爱与宽松的环境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前提。

二、激发游戏兴趣,给予积极指导,提高角色游戏质量。

兴趣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动力、组织、创造、强化的功能,对提高幼儿自主性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角色游戏中,我注意对每个幼儿进行轮流观察,了解全体幼儿游戏开展中有哪些主题,每个幼儿选了什么主题,扮演了什么角色,他们对活动是否有兴趣,是否能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其中,从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出发,对幼儿每一个创意都表现出倾听、微笑和接纳的态度,欣赏他们,注重他们自主能力、创造力的发展,鼓励他们积极大胆、自主地表现自己的创意。对于特别胆小的幼儿,我建议他担任勇敢者的角色,如小警察角色。幼儿有良好的愿望,极强的表现欲,但他们毕竟年幼,组织、表演能力不强。所以,在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同时,我有意识地根据游戏中角色的不同,组织各个角色游戏小组,分别由幼儿选出小组长,让幼儿根据游戏内容、情节进行排练,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改进。另外,我还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表演比赛,让每个角色游戏小组在班上表演,再让孩子们相互提意见,谈看法,让他们学会分辨是非、好坏,在原有水平上有所领悟和提高。

著名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儿童来说,游戏常常是最实际的学习。”因此,我还经常组织幼儿进行介绍、讨论,如:游戏中,某个区角人太多怎么办?点心店开张可以搞些什么宣传?超市秩序紊乱怎么办?幼儿在排练中,我给予恰当的指导,使幼儿心情愉悦、积极主动地进行角色扮演,再现生活,提高全体幼儿角色游戏的质量。

三、培养良好品行,给予积极评价,保证幼儿游戏自主权。

幼儿来自各个家庭,他们的基础、层次、个性、品德习惯等都不同,因此,我们可在角色游戏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例如,有的幼儿总喜欢支配别人做事,对人说话没礼貌,,在角色游戏中当“超市管理员”时,大家都不听他的“管理。”;有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每次玩好角色游戏都不会把游戏区角里的材料归放、整理好;还有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角色游戏中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玩玩那个,孩子们都不愿和他玩。于是,我运用不同的指导方式,和他们进行聊天、谈心、讲道理,或以角色身份加入孩子们的游戏,间接指导孩子。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榜样,或是给孩子多一些鼓励、肯定,有意识的让他们担任一些重要角色,面对他们的进步,我总是以微笑、点头等方式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慢慢的,孩子们变了,他们对人说话有礼貌了,做事也很积极,能主动将玩具、物品归放得整整齐齐,在游戏中也能管住自己、控制好自己了。另外,我还主张并鼓励幼儿进行自主评价,使幼儿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纲要》指出:“应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应绝对尊重幼儿的意愿,不用自己的建议去左右他们的想法。”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也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我都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做主,让他们当主人。我采取民主的态度,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幼儿一起玩,一起笑,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一起探索游戏中碰到的问题,共同交流和享受其中的乐趣,让他们在自由自在的玩中提高自主创造性。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着榜样的角色,反复地模仿和体验,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幼儿愉快、自觉地克服自己的缺点,促进他们良好的行为品质、意志性格等的形成。角色游戏与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幼儿成为角色游戏的主人,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基础。

让活动区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在幼儿园里,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表现为“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告诉我们,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游戏能够反映、巩固并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孩子变得更聪明。而区域活动正好满足了幼儿的这一需求。区域活动的设置是开放的、自由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游戏,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孩子们的游戏积极性越来越高。很多家长反映,性格内向的孩子,通过区域活动变得活泼了,愿意和小伙伴交往了。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说一不二,缺乏合作精神,而区域活动恰好能弥补这一不足。比如在娃娃家里,好几个孩子都想当妈妈,而游戏只需要一个妈妈,孩子们就得商量,或到别的区域玩或选择其他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等待、沟通、协商、合作。

近年来,我园一直坚持开展区域活动。各班设置了阅读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探索区、美工区、自然角、角色表演区等多个区角,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但是,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区域设置与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在区域创设上过分追求数量,以为区域多总比区域少好;材料的投放缺乏层次性,高结构化材料较多,限制了幼儿的发展;活动中教师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不到位,难以针对活动的开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与评价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指南》为依据,分析研讨,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和提高。

首先,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区域,创设区域环境。各区域对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自然角要放在阳光充足、近水源的位置,阅读区需要光线好但不刺眼。相对安静的益智区和美工区要和热闹的建构区与表演区间隔开,寝室可以是一个表演的舞台,走廊、楼梯下又成了放置户外器械的好地方。每个区域都有个好听的名字:挂着粉红窗帘、贴满全家福、小锅小灶都齐全的“我爱我家”,材料丰富、吸引孩子们去创作的“巧手坊”,金光闪闪、悦耳动听的“星光大道”……活动室的每个角落都成了孩子们游戏的乐园。

其次,家园配合投放丰富的活动材料。不断更新区域内容。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幼儿为主体,随着幼儿兴趣需要、能力和幼儿园教育目标、要求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开辟新的活动区,不断投放新的游戏材料。这就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不断地收集废旧材料,变废为宝,长久积累。布头、毛线、包装盒、富有乡土特色的鹅卵石、沙子、各种贝壳等等,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在我们的手里都成了宝贝。比如:各种包装盒放到建构区,搭建起来的建筑物色彩斑斓,鲜艳夺目;各类食品袋,经过加工成为超市的游戏材料;不同的布料做成了娃娃的衣服;破丝袜、纱布能加工成水饺、汤圆、包子;彩色海绵做成糕点;旧挂图改造成智力拼图;泥工用的盒子又可以成为娃娃家的餐具;饮料瓶可制成飞碟、拉力器……由于我们的不断努力,活动区材料可谓取之不尽,甩之不竭,品种繁多,物尽其用。

幼儿喜欢新奇,愿意探索,一成不变的材料很快就会玩腻,教师要及时更新游戏内容,丰富游戏材料,增加游戏的难度,让幼儿“跳一跳摘到果子”,获得均衡发展。如大班游戏“10以内加减”,采用出牌抢答的游戏规则,先是两人同时出牌,谁先算出规定的得数谁赢,然后增加到三人、四人同时出牌,最后四人轮流出牌,这就要求孩子必须集中注意力,手眼脑高度协调。由于有难度,挑战性大,很多男孩子非常喜欢,乐此不疲。再如小班幼儿可以玩分成3~10块的智力拼图,中班时便可分割成24份、30份,让幼儿拼接,到了大班,就可以把它平分成40份或更多。同时,不同难度的拼图,也分别适合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建构区由一人搭建进而与部分幼儿一起搭建,还可有意识地将几个小朋友的建筑连成一片,让他们商量共同搭建内容,从易到难,逐步升级。

第三,制定游戏规则。让活动有序开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有一定的规则,区域活动当然也不例外。刚开展区域游戏时,幼儿兴趣极高,争先恐后,你争我抢,活动室里乱成一团,最后往往在一片混乱中草草收场。幼儿期情绪控制较差,行为控制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他们好奇、兴奋,当第一次接触这么“自主”“开放”“自由”的活动时,自然控制不住。活动结束后我们便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活动才能有序进行,并协商制订了相应的活动规则,如设置区域人数,凭卡入内;学会整理,物归原处等等。

区域活动中,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认真观察和分析孩子,选择适宜的时机有效介入游戏,得到孩子的积极响应.还要能帮助孩子获得新的经验,更好地推进幼儿的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形成,才能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让活动区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让幼儿参与区角活动的记录和评价


区角活动中,教师往往希望全面了解所有幼儿的活动情况,又希望每次能对1~2个区角的活动情况进行深入观察,但面对大班额常感到分身乏术。为此我们想:能否让幼儿通过记录等方式作出自我评价?如可以,哪些内容适合幼儿通过记录作出自我评价?实践中,我们尝试设计了一些简便而生动的记录方法,以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区角活动情况,而且能促使幼儿更有意识地关注自己个别化学习目标的达成。

一、对活动的参与度和完成情况加以记录

幼儿兴趣易转移,在活动中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有鉴于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贴纸和记录表等工具或媒介,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例如,用贴纸在记录表相关格子里记录自己参与区角活动的情况:有没有参与某一区角的活动?参与了几次?是否成功?有进步吗?这类记录材料一般投放在重点区角或新设区角,以引导和鼓励幼儿关注并参与这些区角的活动,获得关键经验。这种方式的记录和评价,既引发了幼儿对自己游戏行为的关注,又激励幼儿向新的目标努力,推动了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贴纸

在中班拼图游戏区,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几种不同图案的拼图材料。幼儿在完成某种图案的拼图任务后,就可以在墙上的记录表中用星星贴纸作标记,以示自己已完成该图案的拼图任务,全班幼儿的参与情况可一目了然。

●头像夹子

在大班“汽车组装”游戏区,幼儿完成组装任务后便可以在“成功相架”上夹上贴有自己头像的小夹子,操作十分简便。

●大头照

在中班的工具探索区,教师投放了各种已拆开的笔的零件,供幼儿组装。亮亮已经是第三次来参与这个活动了,只见他熟练地对各种不同的笔帽和笔杆进行比对,并将其一一匹配组装起来,一支、两支……当他装好第七支笔时,他高兴地大叫起来:“终于装好七支了,我是装笔大王了!”他得意洋洋地将自己的大头照贴到记录表最顶端写着“7”的那一栏里,还朝着一旁正在努力尝试的夏夏说:“加油!”

●学号卡

最近,魔方游戏在大班风靡,许多幼儿都迷上了玩魔方。为此,教师在益智区投放了几种难度不一的魔方,要求幼儿在参与游戏后以自己的学号为标记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玩的魔方。“我喜欢2号,因为这是我最拿手的。”“我喜欢3号,因为这是最特别的数字魔方。”“我喜欢4号,因为它是最难的魔方,但我是班里第一个完成的。”投票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和能力水平。

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一些供幼儿填写的记录表。如,在大班棋牌区,幼儿在参与了某种棋牌活动后可以在记录表相应的格子里打勾。在“小工厂”游戏区,幼儿参与之后可以用数字记录自己拆了几个螺丝,钉了几个钉子;幼儿尝试使用过各种不同功能的剪刀后,可在记录表上留下记录,等等。

二、对活动中的发现和困惑进行记录

我们引导幼儿将自己游戏过程中的种种发现用简明的符号记录下来,以引导幼儿据此展开经验交流和分享,并借此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记录和评价的方式比较适用于开放度高、具有科学探究性质的活动内容。

●捆一捆

“捆一捆”的游戏是要求幼儿将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品加以整理和捆扎,目的是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方方的盒子、圆圆的罐子、长长的雨伞、细细的木棍,究竟哪种材料最难捆扎呢?为什么?幼儿在操作中分析比较、寻找原因。“我发现长长的雨伞最容易捆扎。”“我发现圆圆的罐子容易打滑,很难捆。”“我发现捆扎与物品怎么摆也有关系。”“我发现软的绳子比硬的绳子容易扎。”……“问题树”上贴满了幼儿用各种符号表征的思考,生动地反映了他们在游戏中建构起的经验。

●电池的秘密

大班幼儿对电池作了一番探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他们在这个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困惑。“为什么我的灯泡总是忽闪忽闪的?”“瞧,我能用三组电池连接了。”“为什么电池正反调一调,灯泡就能亮了?”……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许多问题和发现,这些记录事实上为他们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

●植物生长记录

在自然角,幼儿在观察后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下了自己的发现:植物长芽了,开花了,结果了……由此,许多幼儿从原来的随意观察转变为有意观察,表现出一定的专注度和坚持性。

幼儿的自我记录和评价为教师全面解读幼儿的行为打开了一扇窗。教师据此间接地了解了幼儿参与活动的频率、进度和结果等情况,有效解决了对幼儿区角活动的观察无法顾及全面的问题,并为师幼间交流话题的选择和后续活动中材料投放的调整提供了依据,总之,为教师正确解读幼儿的行为提供了可靠信息。

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真正成游的主人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真正成游的主人》,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许多幼儿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往往按自己的意愿选定主题,指定角色,确定游戏规则。这种方法,时常束缚幼儿的手脚,使他们被“定”在一个地方,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合作性、创作性,这与我们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相违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更新观念,在开展角色游戏时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因为从游戏的本质上说游戏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从这儿不难看出,幼儿的自主控制是游戏最内在的本质。幼儿的自主控制包括活动的发起、活动的主题、活动的维持、(何时发起、结束、和进行多久)、活动范围、(包括场地、材料、和同伴)和活动的进程等。所以,在角色游戏中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一、主题的提出、角色的选择,充分体现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角色游戏是以幼儿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它的主题内容丰富多样,具有年龄差异,存在“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日常工作中有些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参与游戏,还有些教师进行语言诱导或命令,但这些方法都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幼儿游戏时毫无生气。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由 幼儿提出主题,这并不是说角色游戏不需要计划,教师也不需要备课,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对与幼儿生活关系较大的角色如:百货商店、公共汽车等有较丰富的知识经验,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订出计划。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教师在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能力大小的基础上满足幼儿的愿望。例如:上过医院看病的幼儿,会提出玩“医院”的游戏;个性外向活泼的幼儿喜欢玩场面大,气氛热烈的游戏如“戏院”;个性内向胆小羞涩的幼儿喜欢玩 “娃娃家”的游戏等等。教师通过平时的了解,掌握这些情况,就能从实际出发,在对幼儿角色游戏主题内容的指导中,教师要尊重幼儿提出主题的自由意愿,而不是指定主题内容让幼儿从中进行选择;当幼儿提出一种主题内容时,教师不能轻易的肯定或否定,而应当创设条件让幼儿尽量表达出他的构思或想法。当固执的孩子坚持要玩某种不太适合的游戏时,教师也不妨让幼儿进行尝试。当幼儿提出的主题比较简单或抽象,难以进行持续一段时间的游戏,教师可以帮助 幼儿充实内容,让这一主题内容丰满起来。如果有些主题目前根本无法开展,也可明确告诉幼儿,让他“保存”起来,同时要求他以后注意观察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内容,不断地使主题从不可行到可以玩起来。

在确定主题的同时,就已确定了角色,因为主题是按幼儿的意愿确定的,那么幼儿就一定喜欢这个角色,因此便不存在角色的分配,按幼儿自己的愿望选择角色即可。当然这里会存在一个矛盾:许多幼儿都想当一个角色怎么办?这个矛盾是在幼儿中产生的,就可以让幼儿自己解决。组织幼儿讨论该怎么办、或者让争执的人谈谈自己为什么想当这个角色,要怎样把这个角色当好、还可以多创设几个岗位、或以招聘的形式、或幼儿猜拳决定,方法很多。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

二、为幼儿创设敢于发挥主体性的环境

一些教师很怕开展角色游戏,其中有一个原因是要为幼儿准备许多玩具。其实,教师所要做的只是发动幼儿在平时收积一些废旧物品,在卫生、安全的情况下,让幼儿将它们分类收藏,开展游戏时,需要的游戏材料由幼儿自己去废旧物品箱里去找、去替代。还记得我们小时侯玩角色游戏有多么的快乐与满足。那时,根本没有现成的玩具,一个瓶盖就是锅,在地上挖一个洞就是灶,摘几片小草就是菜,一把沙就是米……我们不也玩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吗?如今提供许多现成的玩具,在角色游戏中固然也给幼儿带来乐趣,但每一次都重复着一样的玩具,幼儿不再去思考、创造,渐渐地幼儿在游戏中有些机械地摆弄玩具。我们又如何丰富 幼儿的经验,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同样,游戏空间的设置,作为幼儿教师所要做的是提供一个空间及废旧物品如:泡末、纸箱等,与幼儿共同设置游戏场地,例如“戏院游戏”,幼儿找来又宽又厚的积木,拼在一起成为舞台,找来由薄到厚的积木,摆成几排贴上

纸,写上号数成为观众席,用一个纸箱坳进底部的纸皮成为售票的窗口,玩这个游戏的幼儿一个个干劲十足。对于大积木有的用推的办法、有的俩人抬、有的找老师帮忙……极大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发展主动性。

三、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自由想象、大胆模仿,培养创新意识。

幼儿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具有人所共有的特性。一旦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自由的需要。他会努力去寻找一种由自己来控制事物发展的感觉,会去做平时想做而一直没有机会去做的事情,以达到自由王国的境界。对于幼儿来讲,他们不需要为生存而去工作,也尚未进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中去,因此拥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满足追求自由的愿望与需求,幼儿自身不断增长的愿望与能力同这一现状是矛盾着、冲突着的。为了缓和、调节这种矛盾并尽力消除由此产生的紧张与不安,幼儿迫切需要投入到游戏中去,以找到一种自主控制的感觉,达到消除紧张和自我保护的目的。因此,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进行思考来开展游戏,教师则在幼儿游戏的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根据幼儿活动时的具体反映及时予以调整和启发,常以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幼与众不同的创造性举动。

四、幼儿参与游戏评价,把游戏评价的权利交给幼儿。

游戏评价的形式很多,幼儿园多以 教师评价为主。中、大班可让幼儿参与评价,让他们谈谈游戏中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或不愉快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此时,教师应肯定、依循幼儿的评价内容,选取幼儿提及的问题组织讨论,鼓励幼儿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强化体现于游戏中的良好品行诱导幼儿分析其间主要问题的产生原因,设法解决。在评价过程中即要看清自己和同伴的优点又要发现自己的不足,自我评价的培养有益于增长幼儿的自信心。另外,中、大班的幼儿由于思维、口语的发展,以及经验的丰富,完全有能力参与游戏的评价。

《规程》里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玩具的收拾、场地的整理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途径,这一点各幼儿园都做得很好。在此,我不作详细阐述。

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社会建设的主力,对于做一个有益于21世纪建设的人所需具备的素质,均应在幼儿时期奠定一定的基础。在游戏的全过程中要真正把幼儿当作游戏的主人。我们要切实贯彻、实施《规程》的精神:“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

区角活动时间:如何让幼儿学会做计划


上一期的区角常规专题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高宽课程的计划——工作(游戏)——回顾(分享)流程中的计划时间,主要包括计划能力的重要性,什么是计划时间以及如何为开始计划时间做准备。本期我们将重点分享教师如何在计划时间支持幼儿。

新学期开始,罗斯老师在领着9个幼儿做计划,他们一起坐在家庭区的桌子边。罗斯老师拿着一个硬卡纸纸轴,放到一只眼睛前,假装那是单筒望远镜,然后望向教室里的各个区角。

罗斯:我看到了积木。我看到了画架和颜料。我看到了好多能玩的材料啊! (然后她看向小组的幼儿们)我有足够多的望远镜,你们每个人都能拿一根,这样你们就能够看到今天在区角时间想要玩的材料了。 (当老师把纸轴递给孩子后,有的孩子为了看得更清楚就站起来,有的则马上会说出来他看到了什么。)

克里斯:方向盘。

罗斯:你看到了方向盘。

克里斯:我要用这个。

罗斯:你要用它做什么呢?

克里斯:消防车! (他走向了方向盘,然后开始忙活起来。)

凯瑟琳: (看着美术区)罗斯,我要做两个东西。用剪刀和纸做鸟巢,然后做一个蜂巢。(还没等罗斯老师回复,她已经走到美术区了。)

柯林:(用纸轴指着美术区)我要做一个蜂巢——给蜂宝宝。

罗斯:你昨天做了蛇宝宝。

柯林:是的,但是蜂宝宝用纸来做。 (说完,他走到美术区和凯瑟琳一起玩。)

罗斯:威尔,你看到什么了?

威尔:积木!

罗斯:你想用积木做什么?

威尔:搭船(走过去开始了区角活动。)

就像上面的例子中所展示的一样,计划时间并不长,在这个时间里教师和每个幼儿都分别进行有趣的互动和对话。教师要像罗斯老师一样来引导计划时间,鼓励幼儿并让每个幼儿都融人到计划过程中,尽可能做详细的计划。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五种方式支持幼儿做计划。

五种方式支持幼儿做计划

1 正确树立幼儿能够进行计划的信念

2 在亲密的氛围中和幼儿做计划

3 提供丰富的材料和不同的学习经验激发幼儿做计划的兴趣

4 同每一个幼儿沟通他们的计划

5 要能够预期到幼儿的计划会发生改变教师要树立幼儿能够进行计划的正确信念

如果想要有效地支持幼儿做计划,教师就要审视自己对于幼儿进行计划的看法。很多老师在计划时间都充满激情,因为他们知道幼儿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领下他们能最有效地学习。老师会享受发现幼儿意图和想法的这个过程,并把幼儿的计划过程融入到一日流程中。

当然,也有一些老师会怀疑计划的作用,因此他们不太愿意改变自己既有的常规流程,害怕对教室的一切失去掌控:“如果教室一片混乱怎么办?如果幼儿说去玩积木结果去做其他事了怎么办?如果所有的幼儿都计划去积木区怎么办?如果幼儿从来不计划去美工区怎么办?如果他们的计划里没有我认为他们应该获得的活动经验怎么办?如果幼儿做的选择不正确怎么办?”不得不告诉各位老师,大家担心的这些情况真的很少在现实中发生。你会发现当幼儿们有了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并真正开始做计划之后,他们会向你证明他们是有能力的。

除了要意识到自己对于计划时间的看法,作为老师,我们也需要审视自己同幼儿互动的方式。有些老师可能会撒手不管,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孩子们的事儿,我不能插手。”有些老师则可能会在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把自己的选择和决定强加给幼儿。比如,他们可能会问幼儿喜欢做什么,当幼儿答复后,他们可能会这样说:

你昨天不是做这个了吗,娟娟,今天做点别的事情吧。

家庭区人已经满了,你还想去哪里玩儿?

我觉得你今天应该去美工区玩儿,艾利克斯,因为你很久都没去过那个区角了。

你为什么不尝试给船上色呢,在等它干的时候,你还可以做几个人偶。

虽然老师说这些话的目的都是好的,但是我们却破坏了想要幼儿自己做决定的初衷。一旦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互动方式,就可以逐渐进行调整了。适宜的方式包含下面这些关键策略:真诚、关注、对话、倾听、问真正感兴趣的问题以及支持幼儿的探索精神。我们不妨把与幼儿一起做计划的时间当做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冒险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支持幼儿不断地发现自我,为自己做决定。

2 教师要在亲密的氛围中和幼儿做计划

其实,教师可以和幼儿在很多地方做计划,比如美术区的桌子旁,积木区的地毯上,教室中间的空地上,所有这些能够进行亲密对话的地方都可以帮助幼儿做计划。

在能够发生亲密对话的舒服的地方做计划

计划是以对话开始的,幼儿可能会通过谈论或某些其他方式表明自己的计划和意图,而教师需要通过进一步对话才能了解到幼儿将如何实现自己的意图。因此,小组内的幼儿越少,教师和幼儿之间亲密的对话就会越多,也不会显得很匆忙。研究表明,小组的幼儿越少,幼儿做详细计划的比例就越大。

在一段时间内老师和小组成员要相对稳定

在幼儿觉得安全亲密的环境中,计划的过程会进行得更顺利。在一段时间内(最短为一个月),小组成员和教师的稳定性让幼儿觉得安全,而且觉得自己对于环境有控制权。一旦发生变化,如果和幼儿交待清楚,他们也能够很好地应对。例如你可能会对幼儿说:“明天我要和鲍勃老师做对换,他将和大家一起做计划,我去他那组,这样我和鲍勃老师就有机会和每个小朋友做计划了。”

因为教师在区角活动时间里要和全班的幼儿互动,而不是单单同自己计划小组内的幼儿互动,所以教师要在一段时间后进行必要的轮换,这样老师们能够了解全班幼儿的计划水平,便于教师在区角活动时间给幼儿提供支持。

在能够看到其他幼儿和材料的地方做计划

幼儿越小,越需要他们能够看到区角和材料。当所有的材料都容易被看到的时候,幼儿就能够更好地记起他们可以如何使用这些材料,便于形成计划。例如,如果做计划的时候,幼儿能够看到家庭区,也许他会想到可以玩角色扮演游戏。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教室的现有条件不能保证幼儿能够看到所有区角,那么教师可以定期变换做计划的地点,或者在计划开始前领着幼儿把各个区角转一圈。

3 为了让幼儿对计划时间感兴趣,教师要提供材料和多种学习经验

在做计划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让每一个小组的幼儿都参与其中,这样我们能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我们知道当幼儿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可以用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很介意等待了。所以当幼儿与材料互动时,教师也不用觉得压力很大,好像打仗一样要快速和每一个幼儿都做完沟通。

提供游戏和活动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有非常多的方式让幼儿融入计划活动中。包括可见性活动、小组游戏、道具、与同伴一起计划以及表征性活动。这些活动充满趣味和新奇性,不论幼儿还是老师都不会觉得计划时间无趣,而且通过这些方式幼儿的计划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他们能够表达的内容也变得更多了。

让幼儿主导

当幼儿熟悉计划流程后,可以让幼儿逐渐获得更多的控制权,除了自己做计划,幼儿也可以承担教师的角色,和同伴做计划或者和小组成员一起做计划。比如,幼儿拿着“电话”同另一个幼儿进行计划交流。

4 同每一个幼儿沟通他们的计划

引入有趣的活动后,教师就可以同幼儿进行一对一的有关计划的对话了。在亲密的对话过程中,不论幼儿是否能够用语言表达意图,教师都能够敏感地发现他们的意图,并与他们沟通。教师要鼓励经常一起玩的幼儿一起做计划,认可幼儿计划的价值,让幼儿注意到计划和行动之间的联系。

•教师通过问“什么”的问题引发幼儿做计划

教师首先要让自己蹲下来和幼儿一样高,然后简单地询问:“你今天想要做什么?”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这样幼儿就不用先明白“计划”这个词的含义。你还可以这样问:

你在区角时间想要做什么?

你接下来要去做什么?

比尔,跟我说说,你今天要做什么?

我看到你拿了一些磁铁,雪莉,你想用它们做什么?

当幼儿逐渐熟悉了计划流程,明白了计划和区角活动的关系,可以这样问:

“奥利,今天你的计划是什么?”

“茜茜,跟我说说你今天的计划吧!”

“乔伊,你今天计划做什么?”

如果你想要支持幼儿计划能力的发展,你也可以尝试着问下面的问题:

“你要去积木区搭飞机场,我很好奇你会用到什么材料?”

“哦,你需要那种长条的大积木,那你第一步会做什么呢?”

“你能和我展示一下,你会怎么做吗?”

通过这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幼儿做计划,并促进他们大脑的发展。

5 教师要能够预期到幼儿的计划会发生改变

随着幼儿和老师之间越来越相互了解,幼儿越来越熟悉教室环境和材料,他们对自己做计划的能力也更加自信。你会发现计划时间从最初没什么太大动静,逐渐变成让幼儿兴奋的时间,他们会自信地大声谈论他们的想法。同时幼儿计划的类型和形式也发生了改变,从最开始的手势,到短语,到能够说出一个完整的计划,以及描述自己想到的过程,最后到他能够和同伴一起合作制定比较复杂的计划。

在下期栏目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如何从头开始实施计划时间的案例,大家会发现当你和幼儿开始做计划的时候,你们就踏上了让区角活动时间充满乐趣的神奇旅程!

有关模式的日常活动和区角活动举例


一、日常活动

例1按节奏做动作(小班)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田方/设计

活动过程:

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动作来表现简单的模式,比如,拍手、跺脚,拍手、跺脚……;拍手、拍肩,拍手、拍肩……。可以让幼儿集体连续做动作,也可以让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做动作,体会其中的规律。教师的引导语是:“你们看出我的动作有什么秘密吗?”“接下来该做什么动作了?”“我们还可以怎么来做有规律的动作呢?”

例2跳房子(中班)

上海长宁实验幼儿园陈青/设计

活动准备:

泡沫垫子若干,塑料圈若干。

活动过程:

请幼儿用泡沫垫子和塑料圈来“造房子”,即按某种模式一个接着一个排列,比如,一个垫子、两个圈,一个垫子、两个圈……然后请幼儿设计与这个排列规律一致的跳房子动作,比如,单脚跳、双脚跳、双脚跳,单脚跳、双脚跳、双脚跳……

例3小朋友的模式(大班)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田方/设计

活动过程:

教师请几名幼儿站到小组前面,让他们或站或坐形成一个模式排列起来(如一个站、一个坐,一个站、一个坐……),请其他幼儿辨认这个模式。教师提问:“这个排列的规律是什么呀?”“如果要增加两位小朋友,他们应该怎么排列呢?”接着,鼓励幼儿创造新的模式,重复进行活动。幼儿分成两组互换游戏,一组排列规律,一组观察并说出规律。可以按照性别(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发式(一个长头发的人两个短头发的人)、服装(长袖/短袖,纯色/花纹等)等外在特征区分排列,也可以尝试用动作来表示,比如,“面对面、背对背”“举起胳膊、放下胳膊”“踮起脚尖、蹲下”“张开手臂、把手放在身体两侧、把手背在身后”等。

二、区角活动

例1漂亮的圣诞礼物(小班)中国福利会幼儿园朱虹/设计

活动准备:

自制立式平面圣诞树两棵,树身上设计有搁架。三组物品(黄色和红色小绒球,小型礼物盒和小拐杖,大蝴蝶结和小蝴蝶结)若干,贴有双面胶的长条纸板若干。

活动过程:

按照圣诞树搁架上已有的礼物组合排列模式提示,请幼儿在贴有双面胶的长条纸板上排列出相同的礼物组合模式,然后放到“圣诞树”的搁架上。

例2越来越长的毛毛虫(中班)

上海静安区南阳实验幼儿园

闵晴华/设计

活动准备:

红色、黄色、蓝色圆形塑料片各12片“毛毛虫”形状的模式卡槽若干(如图1)。

活动过程:

幼儿在看懂模式卡槽上“毛毛虫”身体颜色第一组排列规律的基础上继续延伸排列“毛毛虫”的身体。教师的引导语是:“你发现这条毛毛虫身体颜色的规律了吗?”“你能按照这个规律继续排列,使毛毛虫越来越长吗?”

活动建议:

如果幼儿认知较复杂的毛毛虫颜色模式有困难,教师可先呈现简单一些的模式(如ABAB)供幼儿练习。在幼儿熟悉模式的基础上,可鼓励幼儿尝试自己做一条与教师或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毛毛虫”。

小熊找家(大班)

上海静安区南西幼儿园

陈嵘/设计

活动准备:

瓶盖96个(红色的25个,蓝色的25个,紫色的26个,金色的20个);底板10×10的棋盘(棋格大小与瓶盖相适应,如图2);相同的骰子三个(每个骰子的六个面分别为紫色、蓝色、红色、紫色、蓝色、红色);白色、黄色小木棒各30根;小熊玩偶2个、木制小房子2间,如图3);备用的红色、紫色、蓝色瓶盖各6个。

活动过程:

游戏前,两名幼儿把96个瓶盖一一放在棋盘上,尽量将不同颜色的瓶盖分开摆放;在棋盘两条对角线格子里分别放上2只小熊玩偶和两间木制小房子,小熊处为出发点,可在其邻近的三个格子里分别放上三种颜色的瓶盖各一个,以便满足任何模式创造的需要。

该游戏可两人合作玩。一名幼儿先投掷三个相同的骰子以决定小熊回家的路按什么规律走。例如,三个骰子投出的是红、蓝、紫三种颜色的面,那么小熊回家经过的瓶盖颜色必须遵循“红蓝紫、红蓝紫、红蓝紫”的规律。接着,两名幼儿各选一种颜色的小棒开始接力走小熊回家的路(如图4)。例如,幼儿甲持白色小棒从小熊处开始,把白色小棒架在红色瓶盖和蓝色瓶盖之间,幼儿乙将黄色小棒接在白色小棒的后面,架在蓝色瓶盖和紫色瓶盖之间,幼儿甲继续把白色小棒架在紫色瓶盖和红色瓶盖之间……一直连到小熊的家。在这个过程中,金色瓶盖是“百搭瓶盖”,幼儿走到金色瓶盖处时,可以依据模式的需要在备用瓶盖中选取所需要的颜色瓶盖,盖在金色瓶盖上面让其“变色”,以保证小路(模式)的延续。一轮游戏结束后,可以再掷骰子,以新的模式为另外一只小熊寻找回家的路。

幼儿区域活动:让幼儿真正地游戏


幼儿区域活动:让幼儿真正地游戏

幼儿本应是游戏的主体,然而遗憾的是,不少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却被“教育”得只会机械地听老师讲,只会按照老师的统一要求做,而不会自由自主地玩游戏,这是我们从幼儿游戏现状调查中发现的很尴尬的现实。

一、幼儿不能真正游戏的常见原因分析

原因一:游戏教学化。目前,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用教学的标准来评价或组织幼儿游戏,选择游戏内容时过多考虑其教育效能而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总想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图去玩,体现自己头脑中预先计划好的教育目标,以求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把游戏作为了一种传授知识的手段,而忽略了游戏所具有的愉悦功能。

原因二:幼儿游戏的局限性大。大多数教师怕乱、怕麻烦、怕出事故,宁愿不组织游戏。即使游戏,也是集体游戏多,自由游戏少;智力游戏多,其他游戏少;训练眼目多,动手操作少;教师包办多,幼儿独立完成少。

原因三: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游戏的含义。由于幼儿教育观念的偏差,教师常常以自己的标准理解游戏,并试图导演幼儿的游戏,常常硬塞进与游戏本身难以相容的内容。事实上幼儿已经不是游戏的主体,而成了游戏的“演员”。

二、让幼儿真正游戏的基本策略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是自愿、自主、自由、快乐的活动,是幼儿最易于选取的活动方式。真正的幼儿游戏,应能使其主体性获得充分激发,天性获得充分体现,创造性潜能得到有效开发,健全人格得到发展和完善。

让幼儿真正地游戏,并不是简单地让幼儿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做游戏,也不是要父母和老师完全不去过问幼儿的一切,任由幼儿天马行空地去玩。只有做到“三要”,才能让幼儿真正回归到游戏中。

1.游戏环境要自由

游戏环境包括游戏的时间、空间、场地、情景、成员,是游戏始终散发魅力的重要的前提条件。

大自然是幼儿游戏的最佳环境。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缜密地研究。”四季变化的田野,软硬适宜的泥土,乐趣无穷的河沟,隐藏着秘密的小树林,随意堆起的沙堆、土丘,闲置的管道、树桩……都会使孩子们情不自禁、乐此不疲地游戏。无论人类花费多高的代价制作出多么精巧的玩具,建设多么豪华的游乐园,它们都不是幼儿最理想的游戏环境。大自然能给予幼儿最大的恩惠,给予幼儿取之不尽的“恩物”,让幼儿游戏亲近大自然,是顺应儿童天性的,它的淳朴能给幼儿超强的智慧启迪。现代社会中,这种环境需要成人有意识地去寻找,与幼儿共同体会。

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玩伴。相互认同使幼儿形成一种默契,默契是游戏的理想境界。让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自曲选择游戏伙伴,而不需要成人规定谁和谁玩;让幼儿自己设计、构思情节,而非由成人导演、安排;让幼儿尽情发挥想象,而不需要成人添枝加叶。幼儿之间在交往中也许会发生冲突,但他们会经过碰撞达成选择与合作,最终学会理解与尊重,体验公正与互惠,练习沟通与交流。

幼儿游戏需要充足的自由度。老师和父母要求过多、过细是幼儿游戏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家长担心游戏中的安全,老师怕出“乱子”。幼儿园角色游戏、体育游戏中,老师会设计、确定规则,亲自指挥,只等着幼儿能玩出自己所设想的结果。这样的游戏,重结果而忽视过程,重形式而忽视内容与实质,幼儿仅仅是机械的操作者,压缩了游戏的自由度。幼儿是否参与某一游戏,是否愿意在游戏中担任某一角色,要以自愿为基础,以自发地满足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为目的,他们有权利决定游戏的主题、角色分配、内容、情节,而不需要成人的包办、操纵和支配。

2.游戏过程要自主

游戏过程应是幼儿自由探索和选择的过程。在幼儿园经常会发现:①一些幼儿急不可耐地玩完了“教师的游戏”,再去玩“自己的游戏”,原因是:不少教师以课程的标准来理解并开展游戏,幼儿游戏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上课,使幼儿脱离了游戏的过程;②一些幼儿园常规中要求幼儿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碰,似乎那些玩具仅属于幼儿园和老师,幼儿只能心怀羡慕、如饥似渴地观望,而不能尽情操作玩耍。

在游戏内容、主题、材料、形式、伙伴选择上应遵循自主的原则。游戏过程本身带有较强的自娱自乐性,即便是幼儿也知道自己所玩的请客吃饭、做菜煲汤、结婚生子、治病救人是“假装的”,正是这种“假装的”游戏,能使幼儿获得表达自我、体验生活的心理满足。游戏规则的制订应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在幼儿游戏中,如果没有幼儿的规则行为,就没有游戏可言。幼儿自行认定、商议或制定规则,是游戏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能由成人包办。由幼儿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才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才能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游戏规则不只是教学的“工具、手段”,教师应引导幼儿在游戏的前、中、后,不断地调整游戏规则,使幼儿意识到,不同的规则决定了如何游戏和玩法的多样性,逐步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做幼儿的玩伴,怀着一颗童心,和他们一起游戏。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时,要做的是: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选取恰当的时机,为幼儿提出一些有利于游戏持续发展的设想与建议,以实现长远教育目标,但绝不能主宰孩子的游戏。

3.游戏玩具要自制

现在的很多孩子,喜欢沉溺于电视、电脑游戏中,真正属于孩子的游戏太少,而针对孩子的游戏又多是以“开发智力”为目的,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且所需材料相对昂贵。

自制玩具是游戏中对幼儿十分有益的一个环节,能促进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发展,在快乐中创造,在创造中体现和发挥主体性。作为幼儿教师,不能怀着“等、靠、要”的思想,可通过巧运心智,利用身边俯拾即是的废旧材料自制玩具。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丰富的传统游戏,如抽陀螺、滚铁环、铫格子、掷沙包、抓石子、跳木桩等,经过整理、分类后,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这些传统游戏,不仅所需材料简单易得,而且趣味性、娱乐性、随机性强,每个孩子都可以参与,易学便行,非常适合孩子的童真天性。

在“三要”过程中,教师和父母不能放弃对幼儿游戏的指导责任,应积极地参与其中,发挥作用。教师可向幼儿征集游戏主题,向幼儿传授人类社会已经积累起来的游戏技巧和智慧,并适当发挥组织辅导作用。父母可以成为孩子游戏的伙伴,并以此作为了解孩子、增进亲子感情的重要方式。家庭有必要依据条件为孩子提供一个游戏的空间,那是一个不需要成人干预的自主操作的空间,只需要帮助他们养成及时整理、有序摆放的习惯。

让幼儿真正地游戏,就是让幼儿玩他们想玩、喜欢玩的游戏。

幼儿园小班区角活动:可爱小屋


准备:一个大纸箱、几张硬纸板、白纸或淡彩色纸、胶水或浆糊、裁纸刀、宽透明胶带、废旧图书、彩纸、彩笔。

制作:

1.把大纸箱上面的四边竖起,用透明胶带粘贴一周,固定好。

2.用刀子在正面挖开一个门,在侧面开两个窗。

3.房子里外均糊上白纸或淡彩色纸。

4.用彩笔画上孩子喜爱的图案或剪下旧图书中喜爱的画装饰房子。

5.用一张稍大于纸箱开口的硬纸板做成房顶,用白纸或淡彩色纸糊好。

6.再用两张糊好白纸或淡彩色纸的硬纸板做成尖顶,固定在房顶上。

7.用碎彩纸装饰屋顶。

OK!漂亮小屋建好了,宝宝一定想进去玩了吧!

提示:用刀挖门窗时要注意安全,另外不要开得太大,否则房子会不结实。孩子进去玩时,可在里面铺上小被褥,如果方便还可做个小窗帘。

中班区角游戏逛超市


中班区角游戏逛超市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了解大型超市,知道在大型超市里该如何购物,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逛超市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班上的小朋友大部分是边远农村的孩子,没有见过大超市,更加没有去逛过超市,对于大型超市的认识还不清楚。

活动目标

1、了解大型超市。

2、知道在大型超市里该如何购物。

3、自己能够独立的完成在超市购物的全过程。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小朋友了解超市的布局,购物的流程。

教学的难点就是让小朋友说出想要买的东西,并能独立完成在超市购物的过程。

活动准备

主要是要设计一个区角,布置一个像超市一样的地方,并分好区域(如水果区、海鲜区、糕点区、零食区等)并收集一些各区代表性的东西,最后在出口设置一个收银台。

活动过程

1、先以聊天的形式进入,问一问小朋友哪些去逛过大超市的,说说在大超市里都看到了什么。

2、小朋友们看老师也开了一个超市,你们看看,然后告诉老师在老师的超市里面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3、让小朋友来老师的超市购物,想好要买什么,买的东西应该在哪个区才能买到,如果遇到要买的东西不知道在哪里买该如何向超市工作人员询问,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出口的时候一起付款。

4、让小朋友分组自由的在超市购物,小朋友之间相互交流。

5、最后让小朋友展示自己的购物成果。

教学反思

对于这个逛超市的区角活动主要创设相应的学习与游戏环境,更好地与幼儿进行有效回应与推动,弥补了集体教学活动的缺陷,给更多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对幼儿来说,这一开放自主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也使幼儿与他人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显现出很强的兴趣,但是幼儿的随意性比较强,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

老师在孩子摆弄的过程中急于指导,让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

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表达表现的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充分展示自己。

延伸活动范围,让幼儿多利用废旧物品参与到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中来。

于区角活动的有效开展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努力创新,以便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幼儿园游戏《让幼儿真正成为区角活动的主人》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游戏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区角餐厅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