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造性游戏中教师的作用

12-19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游戏成为幼儿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游戏就是一种智力活动,是幼儿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指导游戏的水平。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幼儿园游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创造性游戏中教师的作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导读:教师首先应以儿童的眼光去看待创造性游戏活动,尽量满足幼儿游戏活动的各种需要。例如,当教师发现幼儿要玩“医生“的游戏缺少一些材料,便尽快提供听诊器、药瓶等物品,以支撑幼儿游戏的延伸;吃点心的时间到了,可幼儿的玩兴正浓,教师可灵活地推迟一下吃点心时间,使幼儿的游戏活动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让幼儿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尽情地体验角色的情感,心满意足地离开游戏区。

在幼儿园各种不同的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有着微妙的变化。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教学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内涵。现在一般认为“教育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这一“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并不能绝对化,也不能机械地照搬套用,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正和完善。如在开展幼儿创造性游戏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套用这一理论而不加以变通,来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会犯“胶柱鼓瑟”的毛病,容易造成“游戏教学化”,导致在创造性游戏过程中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幼儿的独立性,在对待游戏发展上过于求全,急于引导,而忽视游戏发展的自然规律等等。要使这种游戏教学化倾向得到根本的扭转和改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游戏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创造性游戏中,幼儿是主体,游戏材料是客体,而教师是“媒体”。幼儿游戏的过程是幼儿、教师、玩具材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是内因,是游戏活动发展的根本,其中,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是促使幼儿游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要顺应幼儿的天性,把幼儿与游戏之间巧妙地连接起来,因势利导,方能收水到渠成之效。

在创造性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的媒体作用主要体现在“积累、支持、引导”三方面。

一、积累。

德国的内蒂·克里斯藤森指出“游戏是儿童运用知识经验与语言,借助客观事物的身体运动,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其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儿童积累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在游戏中的内容就越会变得复杂,情节更曲折。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去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加幼儿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机会,从而为创造游戏奠定了基础。例如,为了让幼儿能玩好“邮电局”的游戏,教师可组织幼儿去参观邮电局,让幼儿观察邮电局的布局,了解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看教师怎样买信封、邮票,怎样寄信等,使幼儿了解营业员、邮递员、分拣员、经理等角色之间的分配及其关系。让幼儿在此基础上模仿社会角色、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性游戏。m.yJS21.coM

二、支持。

教师首先应以儿童的眼光去看待创造性游戏活动,尽量满足幼儿游戏活动的各种需要。例如,当教师发现幼儿要玩“医生“的游戏缺少一些材料,便尽快提供听诊器、药瓶等物品,以支撑幼儿游戏的延伸;吃点心的时间到了,可幼儿的玩兴正浓,教师可灵活地推迟一下吃点心时间,使幼儿的游戏活动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让幼儿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尽情地体验角色的情感,心满意足地离开游戏区。

其次,还要求教师随着幼儿创造性游戏的发展、升华,而不断地给予支持、帮助,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思考游戏的进程,清楚地意识到幼儿什么时候可能会需要教师什么样的指导、帮助,及时给幼儿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刺激游戏的进一步展开。例如,当教师发现一个胆怯的幼儿正在独自一人玩积木,她一会儿把积木叠起来,一会儿又把它们推倒;今天这个幼儿又穿了双新鞋,她为此感到骄傲,于是,教师走上前去,指着地上的小积木,说:“你有这么多双鞋子呀,卖掉了几双?”“还没有。”“那你为什么不用那些大一点的积木来做个鞋架子呢?这样顾客就能看到你要卖的鞋子了。你要我帮你找一些顾客来吗?”在幼儿的允诺下,教师又到其他主题游戏区,建议那些幼儿到这个“鞋店”里参观,买双“鞋子”。

此外,教师还必须善于倾听幼儿的思想、观念,理解幼儿游戏的初衷,这样才不会曲解幼儿的游戏内容与情节,真正做到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恰如其分的帮助,使创造性游戏顺利地发展下去。

三、引导

美国著名幼教专家奥克·西笃明认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是与生俱来的,自发而易转为自流。”在开展幼儿创造性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正确处理好这种“自发”和“自流”的关系,既要鼓励孩子们游戏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要注意在游戏主题和情节上加以引导,不能使游戏活动成为脱缰之马、溃堤之水,而要把幼儿自主自发的感受、体验与希望幼儿掌握的社会经验通过有目的、有内容的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幼儿分享与整理经验和感受,引导幼儿在表象水平上,认识事物之间比较隐蔽的关系与联系。这种经验的系统化的过程有利于幼儿的经验体系发生结构上的变化,有利于幼儿掌握智力活动的方法,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这种引导不能生搬硬套、僵化机械地强加在幼儿身上,要讲究方式方法,要不着痕迹,不喧宾夺主。比如,在角色游戏时,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扮演角色,参与游戏,给幼儿作出角色的行为规范,帮助幼儿形成游戏的基本技能,促进游戏的进一步发展。但不论采取哪种形式参与游戏活动,都要注意参与的时间、地点、情景和方法,只有适时、适宜、适当的参与,并及时退出,才不会干扰、破坏创造性游戏的延续、发展。如当教师发现几个幼儿都在娃娃家里抱着娃娃,而没有玩起创造性游戏时,便过去对她们说:“我是儿科医生,来检查你们孩子的身体的。”教师对“儿科医生”这个角色的扮演,将刺激幼儿作出相应的反应。接着教师又把一根铅笔当着“温度计”,给每个娃娃测量体温。这样,不仅使幼儿学会了扮演“孩子父母”特别是“儿科医生”角色的技艺,还引导了游戏的发展。

教师对创造性游戏的引导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主题的发掘与升华上。例如,在玩“理发店”游戏时,幼儿一般能模仿理发师的基本活动(如礼貌待客、正确使用理发工具,认真理发等),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理发师的有关活动(如细心、耐心、卫生地理发等),引导幼儿理解和学习人际之间(理发师之间、理发师和顾客之间)交往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引导幼儿在玩“理发店”的基础上将这些社会角色良好的交往过程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在生活中体现出来,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幼儿是创造性游戏过程的主人,处于主体地位,具有高度的目的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处于幼儿这一主体和玩具材料这一客体之间的媒体地位,起着连接两者的桥梁作用,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积累、支持、引导”等手段,象催化剂一样引起连锁的“化学反应”,把幼儿从精心组织的游戏中体验到的人际关系、社会经验、自然法则等逐步消化吸收,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去,成为其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链,在顺应幼儿天性和发展需求的创造性游戏中不断提高其素质,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小编推荐

创造性游戏神奇的绳子


创造性游戏神奇的绳子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初步了解各种不同种类绳子的特点和用途,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绳子的用途,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神奇的绳子教案吧。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不同种类绳子的特点和用途。

2、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绳子的用途。

3、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体验一物多玩与集体合作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准备绳子用途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的各种绳子和用途。

师:我们的生活中哪儿用到了绳子,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你还见过什么别的特殊的绳子?它们都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2、教师将生活中的各种绳类工艺品和绳子的用途用图片展示。(毛线绳可以编织、做工艺品,麻绳、尼龙绳可以用来捆东西,绳子拉起来可以晾衣物,细线可以钉扣子、缝衣服,纸绳可以用来做装饰品,草绳可以用来编草鞋和各种别的东西……)

3、教师示范用绳子拼图案,引导幼儿动手单独或者多人操作。

师:我们用绳子还可以拼出图案来。你想用你手上的这根绳子来做什么?现在你来试一试好吗?(幼儿自由探索、玩耍,一人玩、两人玩、合作玩……教师鼓励幼儿探索不同的玩法,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师幼共同创造,及时总结、尝试不同的玩法,鼓励幼儿不断创新。)

4、幼儿介绍自己作品。

请幼儿站起来向大家用清楚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拼出的图案,教师适当点评。

活动反思:

1、 教师示范的时候不够清楚。

我设计的时候是想让他们看清我拼出图案的过程,所以我选择了当场操作,但是我在桌子上操作的时候绳子没有固定,很容易被幼儿一碰就变形了。

2、 桌子摆放和教师位置不合理。

我让大家把桌子搬到了中间进行教学,原来安排是比较空的,但是大家都看不到我的电脑屏幕,于是就越挤越近,最后幼儿的成果很容易被旁边的幼儿破坏。我没有把图片放在PPT上全屏显示也是大家看不到的原因。

3、 成果无法展示。

应该让他们回到原来的桌子上操作之后把作品用固体胶粘在纸上,这样还可以展示出来。

4、 活动创意不错。

用一根绳子来拼出图案,类似于一笔画成的简笔画,可以很好地锻炼幼儿创造性思维,形式也比平常的美术活动简单。

创造性游戏教学的价值思考


记得笔者刚刚接触到创造性游戏时,根本不懂得如何支配。每次游戏时为了使孩子们都能玩到,笔者以组为单位让孩子去指定的区域玩,现在想来这样的安排不就是强制么?难怪在游戏中某些孩子一点兴趣都没有。通过自身的观察以及与孩子们的沟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笔者现在已经把选择权还给了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玩得是那样的尽兴,那样的快乐。所以说,为了使孩子们获得快乐及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一定不能被动地让孩子们接受指挥,而是让孩子们对游戏活动有选择权,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游戏活动更加完善。游戏材料不仅能使幼儿行为与思维发生变化,同时还能保持游戏情节的连续性,吸引幼儿继续游戏的兴趣。创造性游戏中,我们可以发现“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一旦没有了“病人”就显得很无聊,其实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在这个区域里提供半成品材料,比如橡皮泥,让“医生”和“护士”在没有“病人”的情况下自配一些药丸。又比如“小吃店”刚开出来的时候,孩子们对它爱不释手,可好久不长,孩子们对它渐渐失去了兴趣。针对这个情况,笔者为孩子们在小吃店里增加了“奶茶铺”,让他们制作不同味道的奶茶。这样一来,孩子们又有了游戏的兴趣。

引导、激励——孩子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辅助要素

教师在何时介入游戏,如何介入,介入的程度,即给予幼儿以适当的引导和激励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进一步帮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各方面的能力及成功感和胜任感。记得一次超市游戏活动中,生意惨淡,两位“工作人员”整理好货柜上的物品后就显得无所事事。这时,教师以顾客的身份来到超市,“您好,马上就要过年了,超市有什么活动吗?比如买一瓶洗发水送一把梳子。”这一句话吸引了几名顾客来到教师身边探个究竟。“有啊,马上就要过年了,我们超市有买一送一的活动哦。”一句话的点拨,使孩子们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想到了过年时自己在超市看到的情形。这样一来,超市又恢复了热闹的场面,而且盈利很多。教师此时作为一位援助者,帮助孩子解决了生意冷清的问题。

一次,经过娃娃家,笔者看到“爸爸”正在为“孩子”理发,于是饶有兴趣地以客人的身份来到娃娃家“,哇,你好厉害,都能自己为‘孩子’理发。”“我可不是‘爸爸’,我是‘理发师’。”“‘理发师’不在理发店,怎么来这了呀?”此时的笔者有点纳闷“。生意不好,只好上门服务了‘,理发店’里还有一位‘理发师’呢。”原来是这样。笔者以赏识的态度表扬了孩子的聪明才智,游戏评价时又表扬了他,激励他及其他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小才能。其实在每次的创造性游戏中,都能发现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投入到幼儿的游戏中,让幼儿们带着兴趣保持游戏情节的连续性,让他们在不同的游戏中提高观察力、语言沟通能力、想象力等等。当然游戏结束后,教师一定要把每次活动中某些幼儿好的一些想法、做法推荐给其他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有所借鉴和学习,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评价——提高幼儿游戏水平的关键

游戏评价,还是要以幼儿为主体,让他们来讲述在游戏过程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遇到的一些事情,如何解决问题,等等。这样不仅能让同伴们进一步认识角色,知晓对待问题如何解决,也让孩子们在评价中相互交流,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评价时教师要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幼儿不断思考和讨论,这样的评价才会显得充满活力,从而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不断提升游戏经验和能力,使孩子们在游戏中越玩越丰富,越玩越有创造,越玩越有自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真正地成为游戏的主人。让我们时刻做个有心人,关注每一位孩子,让其发挥各方面的能力。

让表演游戏的创造性回归


导读: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一种游戏。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一种游戏。表演游戏中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以作品为根据,是反映一定的故事或童话的内容,这恰恰就是造成我们的孩子在表演游戏中出现了千篇一律,依样画葫的表演,完全看不见创造性的影子,而其实表演游戏在表演时是要根据自己对作品、角色情节的了解,在语言、动作上进行想象、创造,增添改动,所以仍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游戏。那么,幼儿表演的创造性失去了,责任在于谁,我想老师首当其冲,老师的做法导致了创造性的存在与否,而怎样做才能使表演游戏的创造性回归呢?我在从教的经历中得到了如下几点经验:

一、选材十分关键

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只有让幼儿喜欢这个活动,才能充分地调动幼儿。比如,春季到来的时候,让幼儿表演《下雨的时候》让幼儿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幼儿的兴致自然很高,发挥得也更自然,更富创意,以前我们往往忽略掉幼儿的经验,其实幼儿的经验在游戏中也起着很大作用,如小班幼儿他们的语言发展就不如动作,在语言方面的经验缺乏,那么对于《拔萝卜》这样对白简练、动作性强的表演就能激起幼儿的兴致。如果让我们南方的孩子表演《雪孩子》,他们缺乏对雪的经验,表演时表现性一定就差。

二、教师引导起到的重要作用

皮亚杰说过,每当过早地教一个幼儿那种他能自己发现的东西时,就抑制了发现它的机会,也就抑制了对它的完全理解,在表演游戏中教师要放手让幼儿去表演,指导只能适度的,教师干预过多,只会让幼儿的创造性失去。

1、利用启发式、商谈式的方法来知道指导。

在幼儿的表演游戏中,教师从旁启发性的引导,就能把幼儿的潜力挖掘出来,如在中班活动《识蝴蝶》中,扮演太阳公公的幼儿没有台词,只是走出来、走出去,我们就启发他:“在看三只蝴蝶很高兴的唱歌跳舞时,你心里感觉如何,你可以对他们说什么;看到他们没地方躲雨,你心里觉得怎么样,你可以怎样安慰它们呢?”这时幼儿想一想便能有创意地说:“蝴蝶们别担心,别害怕,让我把乌云赶走吧。”教师也可以采用商谈式的口吻与幼儿商量表演的方法,而不是让幼儿怎样表演,这样幼儿演起来也就没有压力了。

2、语言、动作引导的开放性

从前我们总是要求幼儿尽量用原文中角色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这也就造成孩子们的语言失去了创意,我试着简单地讲述故事中角色的语言,讲出大概的意思,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说。如在《绿叶船》中,引导幼儿“你在发现没有船过河时,你会怎么说呢?”那么有的幼儿说:“怎么办,怎么办?”有的幼儿说:“让我想想办法吧,”各种各样的语言在我的鼓励下都出来了。其实创造性就在于并不在乎幼儿怎么说,只要他们会说,意思对了就行了。动作指导上也是一样,教师的示范动作只会让幼儿原本照搬,给他们的思维上了一种定势。不要让幼儿模仿,不如来个“大比拼”吧,让幼儿大胆的去创新,我们做的只是让幼儿知道每个角色的特点,如性格、神态、形体特征等。如小猪的笨拙,小鸟的轻盈等。

三、让幼儿参与准备材料,使材料富有创造性。

需要游戏依附材料开展,材料的创造性推动了整个游戏的创造性。如在《绿叶船》中的叶子,幼儿起先做了好几片叶子,为了变大的时候换,我便启发幼儿,这样会不会太麻烦呢?孩子们便开始研究如何做一片能伸缩的叶子,开展了一个设计会,开动脑筋,出的点子也层出不穷。

四、让幼儿在解决矛盾冲突中展示创造性。

一个游戏在开展之后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幼儿游戏中的矛盾也随之产生,放手让幼儿去解决这些矛盾,游戏的创造性也得到提升。如在《三只羊》中,狼总是躲在山洞里,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扮演狼,于是冲突就产生了,我启发幼儿去改改这一角色,让狼也“自由”,既解决了冲突,又让这一游戏有了创新。又如在《绿叶船》中,由于角色数量的限制,分组出现矛盾,那么,我便启发幼儿想办法,于是有的组中出现了两只小鸡,说是一只鸡姐姐,一只鸡妹妹。这样的创新便解决了矛盾。

虽然表演游戏只是一种游戏,但它却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使得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很好发展,让幼儿放松自由的游戏,大胆创新,也就能让幼儿更有兴致的参与游戏,那么教育的效果和意义才能随之产生。

中班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教案


中班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引导幼儿利用滚、踢、抛等多种玩球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游戏能力,通过不同的体育游戏方式,发展幼儿跳跃、挥臂(向上或向前)、上肢抛接等的运动机能和动作速度及身体协调性的发展,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滚、踢、抛等多种玩球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游戏能力。

2、通过不同的体育游戏方式,发展幼儿跳跃、挥臂(向上或向前)、上肢抛接等的运动机能和动作速度及身体协调性的发展。

3、培养幼儿想像力及创造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报纸做的彩球若干、大篮子若干等。 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前准备:

教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幼儿手持彩球,随音乐沿场地四周进行走跑交替练习。

二、一物多玩游戏

1、讨论:想想手里的彩球可以怎么玩?

2、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自主游戏。

3、集体交流:你是怎么玩彩球的?

4、幼儿再次进行游戏,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游戏。

三、小组接力竞争游戏:运果子。

教师提出运果子的要求,不能用手可以自由结组。看哪组运的果子最多。

四、结束,

集合进行做放松、整理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舒缓活动稳定幼儿激动情绪。

五、活动延伸:

继续探索彩球的多种玩法。

中班游戏教案《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滚、踢、抛等多种玩球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游戏能力。

2、通过不同的体育游戏方式,发展幼儿跳跃、挥臂(向上或向前)、上肢抛接等的运动机能和动作速度及身体协调性的发展。

3、培养幼儿想像力及创造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报纸做的彩球若干、大篮子若干等。 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前准备:

教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幼儿手持彩球,随音乐沿场地四周进行走跑交替练习。

二、一物多玩游戏

1、讨论:想想手里的彩球可以怎么玩?

2、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自主游戏。

3、集体交流:你是怎么玩彩球的?

4、幼儿再次进行游戏,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游戏。

三、小组接力竞争游戏:运果子。

教师提出运果子的要求,不能用手可以自由结组。看哪组运的果子最多。

四、结束,

集合进行做放松、整理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舒缓活动稳定幼儿激动情绪。

五、活动延伸:

继续探索彩球的多种玩法。

幼儿游戏中教师的作用


导读:自选游戏,作为游戏活动的一种形式,最受幼儿欢迎与喜爱,在自选游戏中,幼儿教师的作用则是双重的------既是教育指导者又是游戏伙伴。所谓教育指导者,实际上包括观察着、组织者、建议者和活动材料提供者等,而仅指发出指令要求等,直接控制幼儿的行为。

自选游戏,作为游戏活动的一种形式,最受幼儿欢迎与喜爱,在自选游戏中,幼儿教师的作用则是双重的——既是教育指导者又是游戏伙伴。所谓教育指导者,实际上包括观察着、组织者、建议者和活动材料提供者等,而仅指发出指令要求等,直接控制幼儿的行为。

一、自选游戏中,教师的双重身份影响幼儿的行为。

1、教师应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游戏的过程。教师要变成孩子,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一起探索操作,相互交往,遵守游戏规则,与幼儿共享快乐。这可以缩短儿童与成人“两个世界”的距离,使孩子们觉得亲切、适意,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和精神心理气氛。由此,不仅可以使孩子们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增强对所从事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种环境气氛有益于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减少对成人的依赖;再就是有益于激发幼儿的思维,激发他们积极的创造性活动。

2、教师又应时刻不忘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职责,注重对幼儿行为方向性的引导。

教师在成为幼儿游戏伙伴的同时,还须注意发挥教育者的引导作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在游戏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教师对幼儿游戏予以指导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引导幼儿行为的方向性。教师是教育者,即社会代表者,他承担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应通过教育过程(包括游戏这种教育活动)的事实,逐步实现国家或社会的教育目标,培养出适合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达此目的,教师就要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施教,将社会要求与幼儿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自选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促使幼儿发展。

1、规范幼儿的行为。教师应通过指导游戏,引导幼儿认识社会知识和行为规范,如游戏中自立行为的规范、与人交往的规范等等,并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反复实践,逐步形成习惯,以内化为自身较稳定的行为特征,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化社会性。

2、影响幼儿的游戏内容。幼儿游戏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价值倾向性,教师需引导其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指导要注意“游戏的教育性”。幼儿游戏中可能出现不健康的主题。如,一些幼儿在“娃娃家”模仿成人抽烟、喝酒、打麻将;一些幼儿在理发店学大人装扮等。对此,教师应注意将幼儿的兴趣引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如,引导幼儿观察家长在家活动、医生如何为病人治疗等,启发、丰富其生活经验,使他们学习模仿好的行为方式。

提高活动的质量。教师还需通过引导,促进幼儿活动质量的提高,使游戏得以深入开展,并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身心不断发展。有的幼儿游戏无目的,不知道玩什么,活动中常常无所事事,或是频繁变换活动类型及材料;有的幼儿在游戏中常常无意识的摆弄材料、旁观等。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建议、提示玩法、提出行为要求、提供范例或是与之共同游戏等指导方式,引导其学习自选游戏,自定游戏内容主题,逐步增强行为的目的性,并激发幼儿不断尝试、探索,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有时候在游戏中会出现停顿、玩不下去或情节贫乏、主题单调的情况。如“娃娃家”成员不停切菜,仅仅满足于简单的重复性动作。教师就要加以引导,促进其对生活的观察,扩展其知识经验,或是进一步指导幼儿的游戏技能,使游戏不断深入。再有,一些幼儿往往出于个人习惯或是因一定的个性特点,活动兴趣单一,每次游戏总是选择那几样。教师就要激发其对多方面事物的兴趣,既鼓励发扬其长处,又弥补不足,促使幼儿个性得以在游戏中全面和谐发展。

创造性游戏活动教案:贝贝秀教案


创造性游戏活动贝贝秀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目标,游戏准备,游戏流程等内容,能根据材料的特征制作成相应的服饰装扮自己,并能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服饰,在制作、表演中体验成功与快乐,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贝贝秀教案吧。游戏目标:

1、能根据材料的特征制作成相应的服饰装扮自己,并能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服饰。

2、在制作、表演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游戏准备:

各种废旧塑料袋、纸袋、剪纸材料等等。

游戏流程:

1、引起兴趣

(1)宣读猫妈妈寄来的邀请函。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想设计什么服饰。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服饰。

3、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设计的服饰,并按自己的意愿开展游戏。

4、随音乐按自己的意愿秀服饰。

幼儿园三大创造性游戏


表演游戏 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对表演游戏的目的并不明确,只对表演道具感兴趣,开始时幼儿一般不会组织游戏,他们只满足自己摆弄道具,自言自语地表演,对语言及动作的表演质量不注意。因此,第一学期应以故事表演为主。

第一阶段:

一、 游戏目的:

1、 通过观看大班幼儿的表演,激发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

2、 在老师的带领下,愿意模仿文学作品人物的对话、简单的动作初步进行表演。

二、 游戏主题:1、《拔萝卜》2《唱歌比赛》

b) 游戏准备:

1、 物质准备:

头饰: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小姑娘、小狗、小猫

道具:大萝卜、锄头、喷水壶等

2、 知识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拔萝卜》、《唱歌比赛》的故事内容,会说出主要对话。

(2) 事先请大班幼儿排练好表演的内容。

c) 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 引导幼儿观看大班幼儿的表演,使幼儿对表演感兴趣。

2、 幼儿共同扮演一个角色,学说故事中的简单对话,做出简单的动作。观察幼儿对表演游戏兴趣的程度。

3、 评价:教师表扬能大胆参与表演的幼儿。

第二次指导:

1、 出示头饰,引起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2、 以整体表演形式,巩固故事中的对话、动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学习故事对话的情况。

3、 教师串讲故事,主要对话由幼儿讲。

4、 评价:表扬能认真参与表演的幼儿,指出学习对话时存在的问题。

第三次指导:

1、 教师与能力强的幼儿一起表演。

2、 幼儿模仿老师学习故事中角色的动作。

3、 教师串讲故事,让幼儿讲出主要对话及做出角色的动作。

4、 评价:重点讲评幼儿掌握角色动作的情况。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价值的再认识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价值的再认识

我国幼儿园游戏的分类主要延续了前苏联的方法,把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和有规则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长期以来,有规则游戏由于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常常被运用于集体教学活动中,而创造性游戏则主要以自由游戏的形式在区域中展开。

有规则游戏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教师对其价值以及如何设计和组织等各方面都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相对而言,对创造性游戏却有着诸多困惑,如有了活动区活动,还需不需要开展专门的创造性游戏?对于个体的学习和发展来说,创造性游戏有何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其实不管创造性游戏以什么形式出现,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它所蕴涵的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一、直接感知:在选择游戏中学会自我调适

在以角色游戏为主要形式的创造性游戏中,由于班级幼儿人数较多,教师主要采用“插牌预定”“优先选择”等方式来调控游戏区域之间人数的均衡,使每个地方都有人玩,避免了幼儿在选择游戏过程中出现矛盾和争执的现象。不管是事先“插牌预定”,还是现场“优先选择”,游戏的主动权其实都被“操控”在教师手里。当幼儿喜爱的某个区域“满员”后,幼儿只能无奈地选择另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角色,或被动地听从教师的安排,接受一个自己根本不愿意玩的游戏。长此以往,幼儿丧失了自由探索、主动进取的精神。当问及某个在游戏中无所事事的幼儿为什么要选这个不好玩的游戏时,幼儿的回答总是“老师让我玩的”“老师说那个不好玩”……结果,注重幼儿自主性的创造性游戏,反而成了最不自由的、让幼儿失去了最基本选择杈的游戏。

在实践中,“插牌预定”“优先选择”是很多教师都会使用的策略。而教师选择这些策略并非完全出于对游戏“秩序”的维持,而是对幼儿自我调适能力的初步培养,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愿望不可能都得到满足,要根据实际情况学会自我调适。然而,自我调适能力绝不意味着以牺牲部分幼儿的自主性,形成被动退缩、消极放弃的行为习惯为代价。教师虽然人为地控制了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保证了游戏能按照预定的方向发展,但同时也剥夺了幼儿学习与人沟通交流、拓展人际关系能力的宝贵过程。自我调适能力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直接感知和体验,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所碰到的问题,充分满足幼儿的游戏愿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年龄偏小,兵兵在小班时一直选不到自己想玩的游戏区域,总是被教师安排去填补那些没有人愿意玩的游戏区域。进入中班后,选择游戏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游戏区域。经过几次的徘徊之后,有一天,兵兵终于勇敢地进入“娃娃家刀当“舅舅”,可是一进去就被同伴拒绝。遭遇两次拒绝后,兵兵改变了策略,首先对“娃娃家”的孩子说:“我是来商量的。”等同伴愿意听他商量时,他说:“我来当舅舅好不好?”再次遭到同伴拒绝后,兵兵终于找到了只有一个人的“菜场刀,开心地玩起了“买菜”的游戏。

游戏开始之前,当幼儿被赋予了自由游戏的权利,自己决定玩什么游戏、扮演什么角色,尝试自主选择、自由结伴时,幼儿会自然而然地在游戏过程中不断调适自我。如案例中的兵兵这样被动顺从的孩子,教师放手后,他只好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尝试各种方法、策略,根据外界的反应积累经验,进行自我调适,在一次次的亲身体验中让自己内心变得独立,逐渐由一个被动顺从的孩子变成一个有想法、敢于尝试的主动参与者,同时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承受挫折、换位思考等能力。

二、实际操作:在收放材料中锻炼生活能力

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的学习方式。幼儿园开展以角色游戏为主的创造性游戏时,教师一般更注重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体验以及操作经验的获得。其实,创造性游戏中常常被忽略的是材料整理环节,它可以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锻炼生活中的一些重要能力。目前,不少幼儿园都是由教师或保育员整理游戏材料,这样做的直接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整理好环境,但这不仅加重了教师和保育员的工作负担,还使幼儿丧失了在游戏过程中尝试收拾、整理的机会,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提倡的“将玩具图书放回原处”“整理自己的物品”“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等理念背道而驰。

在创造性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或结束后,让幼儿尝试自己收拾、整理游戏材料,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收拾、整理物品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在收拾、整理的过程中,练习并学会按类别整理、根据物品大小整理、有顺序地合理收放物品等方法。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如果我们把游戏开始和结束时的游戏环境布置、收拾、整理环节,都看成是幼儿学习规划、整理环境的机会,这将会比专门设计相关的集体活动更有意义。而幼儿形成的保持环境整洁、有序保管自己物品、做事有条理、有始有终等良好的生活能力和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三、亲身体验:在分享讨论中学会表达自我

在创造性游戏结束时的分享环节,有的教师会就游戏的开展情况加以小结,有的教师关注游戏区的情节发展,有的教师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有的教师关注游戏中的矛盾……教师在分享环节中关注的侧重点是基于自己对游戏的判断,围绕着制订的目标,希望通过“分享”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的体验得到提升。但事实上,有限的分享时间以及强烈的目标意识常常使教师忽视了倾听幼儿的想法,无法让幼儿真实还原游戏体验。

幼儿在创造,陛游戏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取了大量的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可能比较零散,甚至还有些经验可能是错误的,每个孩子所获得的经验也千差万别。如果教师能在此时给幼儿一个在集体面前表达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讲述游戏中碰到的印象深刻的事情,那么,在与同伴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幼儿就能潜移默化地发展通过语言获取信息、理解他人、组织自己想象的能力。

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是他们在游戏情境中亲身体验到的。对于问题的解决,教师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直接帮助幼儿解决,告诉幼儿解决的方法;另一种是引导幼儿一起以幼儿的方式来解决。在创造性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在游戏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应该首先让幼儿以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理解能力来尝试解决。因此,教师在幼儿表达了自己的问题之后,并不需要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而应该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将幼儿零散的经验联系起来,最后汇总在一起就是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银行工作人员看见有顾客来取钱,就立刻出示表示关门的标志,导致有的孩子三次都未取到钱。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和孩子进行了如下交流。

教师:银行为什么见到顾客来就关门啊?

银行职员:因为人太多了。

教师:银行人太多怎么办?

女孩1:可以在银行前放条线,就不挤了。

女孩2:轮到你了才能站在线上去取钱。

教师:哦!有条线就可以保证不挤。还有什么办法吗?

男孩1:可以在旁边用线拦起来。(双手比画类似排队的平行线)

女孩3:我去机场坐飞机时看到过这样的线。

老师:还有什么办法?

男孩2:可以坐在椅子上排队。

男孩3:在椅子上贴号码。

教师:大家讲了好多办法,一种办法是在银行取钱的地方放线(一米线),取钱的人要排在线的后面;第二种办法是坐在椅子上排队……以后我们可以在游戏中试试。

从“银行”的例子中可以看到,教师只是扮演一个引导幼儿讨论的角色,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已有经验主动积累,根据自己的理解逐步完善经验。通过这样的讨论,能培养幼儿发现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积极建构经验的能力。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他们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综上所述,以角色游戏为主的创造性游戏,正是心理学家皮亚杰倡导的2—7岁幼儿主要的游戏形式——象征性游戏。它是幼儿园阶段的典型游戏形式,对幼儿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幼儿提供了社会生活的练习场。正如美国加林斯基提出每个孩子必备的七种生存技能(专注力和自我控制力、换位思考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拓展人际关系的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正视挑战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都必须让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感知、直接操作逐渐养成。

幼儿园游戏《论创造性游戏中教师的作用》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游戏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体游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