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角色游戏讲评的点滴体会

12-19

迄今为止,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多以游戏为主。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充分调动自身感知觉及肢体活动。教师要注重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和室内活动区的创设。对于幼儿园游戏,你有什么看法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开展角色游戏讲评的点滴体会,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这次实习中,我发现孩子尤其喜欢角色游戏。如何做好角色游戏?如何使幼儿在每一次的游戏中汲取养料,得有所用?如何使每一个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些问题深深地缠绕着我。经过这一个月来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在角色游戏中,做好每一次角色游戏的讲评,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因为,角色游戏的产生是以幼儿身心发展为前堤,而角色游戏发展又是以促进幼儿生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作为角色游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讲评,受到幼儿的欢迎同时,同样促进幼儿的发展。

有教育学家认为:幼儿是带着知识、技能和态度进人游戏情境之中的,而且,他们还有关于自我的一定的观念和态度(如自我概念的形成等等)对即将加人游戏的其他孩子也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诸如此类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决定着活动进程和结果的变化。在新中班的第一次角色游戏时,我们在教室里放置许多玩具,在幼儿游戏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去告诉他们“哦,你是理发师,你会帮我理发。谢谢。”“你替我看病,你是好医生。”“我能打电话吗,电话间老伯伯?”...游戏结束讲评的时候,我把小朋友一个个请出来用满腔的热情向小朋友介绍我这个老奶奶认识XX是个医生、XX是理发师、XX是“娃娃家”的妈妈。小朋友可喜欢这种称呼了,他们笑嘻嘻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仿佛这一切都是真的,有的小朋友还兴奋地拍拍手。由此,我知道幼儿愿意用这种方式来评价自己的游戏,他们觉得自己被充分肯定了。

随着幼儿游戏次数增多,幼儿喜欢讲评已不再停留于让老师夸张地称呼一声,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老师能把他游戏中了不起的事告诉大家。有很多次,我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我要讲评的时候,会有小朋友积极的举手,甚至站了起来。这时,我比谁都清楚孩子们渴望得到一种机会,一种把自己的成功欣喜地展现给大家并与大家共享的机会。幼儿在游戏相互接触中,产生了交流的迫切要求,他们已经开始学习接纳别人的经验,并用自己的眼光去衡量同伴的游戏。游戏讲评成为幼儿展现自己又了解同伴的窗口。讲评成功这一结果使他们满足,而这种满足又变成了新的动机。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角色游戏讲评中情绪是愉悦的:宣泄自己的成功并获得大家的肯定是愉悦,聆听同伴的游戏去评判优和劣是愉悦,甚至在讲评时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也会是幼儿发自内心的偷悦。Yjs21.Com

由此,我们知道把握好游戏讲评的契机会使幼儿在每一次真正说自己事的同时汲取养料,更上一层楼。以下是我在这次实习中对角色游戏讲评的几点体会:

1。老师心中要有目标,这是角色游戏讲评成功的基础

2。老师以恰当的身份讲评游戏是角色游戏讲评成功的关键

3。老师能够灵活地面对讲评中的点点滴滴是角色游戏讲评成功的首要条件

4。鼓励幼儿积极参加讲评,充分展开讨论是角色游戏讲评成功的重要方法

总而言之,我觉得要领导好角色游戏讲评必须在仔细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要了解幼儿游戏的过程。在讲评的时候,老师心中要有目标,还要切合幼儿游戏实际,进行点播。同时,老师在讲评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各种情况,通过讲评使每个幼儿对人对物对事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以上是我在角色游戏讲评中的几点体会,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延伸读

角色游戏中的点滴体会


导读: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

众所周知“幼儿的生活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而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在角色游戏中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予以指导教育这便是最重要的任务。下面我就谈谈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我们都承认“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老师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我认为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一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大胆地反映出很多很多内容。我们曾在餐厅这个主题中小朋友就先后玩出了:点心店、小吃店,民俗风味店等。在最原始的只知道买与卖的关系中,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又根据我班的主题活动进行调查家乡的美食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又自创了一个加工厂和成品买卖部,扩大了原有的经营范畴,延伸了新的游戏内容。久而久之,游戏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是他们一日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刻了。然而,角色游戏仅仅作为幼儿的随意游戏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角色游戏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尊重幼儿五个“自由”的同时,老师应该把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和计划时时刻刻装在脑子里,并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意识、情感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特点来有目的的教育。

那么以下谈谈我在角色游戏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一、允许幼儿自由选择

只有出自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快乐的游戏。我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前,首先是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恰当的措施给幼儿适当的帮助,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以前我也曾以导演的身份去控制游戏,生怕幼儿玩不好。这样反而剥夺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打断幼儿游戏的思路,造成游戏的停顿。但现在我先观察孩子日常活动的情况,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孩子近来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通常和谁一起玩等。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鼓励孩子们自由地去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从中我发现幼儿获得了自由选择的快乐。在鼓励孩子自己选择时,我们应让每个孩子都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并且明确表明自己的支持态度,使孩子们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会选择,敢于选择,由此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另外,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充足、丰富、可塑性强、多功能性的材料,保证足够的时间、创设宽敞的空间、营造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只有这样,孩子们才可以自主考虑可以玩什么,在哪儿玩,和谁一起玩。这为孩子选择玩具材料,寻找游戏伙伴,选择场所,分配角色,商量玩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坚持分层次指导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游戏发展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如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戏以模仿为主,大班孩子的角色游戏则以创造为主。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指导,以达到开展角色游戏的目的。教师通过细心地观察、适时地参与,与幼儿在游戏中建立了友好平等的关系,教师作为指导者,在幼儿需要帮助时,应教给幼儿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当发现活动不能完全满足幼儿需求时,可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活动得既高兴又有意义?以便激发幼儿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对游戏质量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这样做,往往在指导角色游戏时表现出很明显的盲目性、随意性,如:到了“娃娃家”就“嘟嘟嘟”敲门进去,问:“谁是爸爸?谁是妈妈?你们在干什么?”进了理发店便喊:“理发员,快给我来理发……。”每个区域都是走马观花般地进行指导,没有重点,没有观察作铺垫,这样的指导也就成了无的放矢。恰当的指导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当然随机指导很重要),并注意游戏常规、语言交往、知识技能、创造性和坚持性的全方位指导,如此才能有效地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适时给予随机指导

在角色游戏中,不但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还要在了解和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参与活动,以角色的身份采取建议、评价等方式影响带动幼儿的游戏,使教师的意图自然地转变为幼儿自己的意愿。要机智地引导游戏的进程,协调幼儿间的相互关系,不可用“你必须这样做”等命令式、控制式的语言,抑制幼儿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我们中有些教师认为,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玩,随孩子怎样玩都没关系,成人不要随便进行干预和指导,因为成人的指导会影响孩子游戏的正常开展。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游戏作为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少干预是正确的,但少干预并非说就不要教师的适当指导,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对幼儿进行随机指导,不但不会影响孩子游戏的开展,而且更能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比如教师以角色的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可丰富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教师参与到年龄小、能力弱、胆子小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能帮助这些幼儿增强角色意识,他们在游戏中更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游戏的乐趣。这里要说明的是,教师的介入和指导应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

四、及时调整游戏角色

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扮演假装的角色,而不是他自己。撇开自己,扮演角色,这要求达到一定的心理水平,既了解和认识成人的行动,能脱离成人行动进行概括,把头脑中已有的人物表象重新组合。能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扮演新形象。在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儿童常扮演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物。游戏的实质在于扮演某个角色,创造新地位。如果是自己,那就不是角色游戏了。例如:幼儿扮演“妈妈”,可能是因为妈妈可以指挥家中其他成员。幼儿扮演“医生”,可能是因为喜欢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幼儿所扮演的角色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的典型言语和行为,是以幼儿自己的标准选择的。例如:“医生”只是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就什么也不问了。拿起听诊器听一会,一句话“拿药去,吃了就好了。”“病人”一走,看病就结束了。而“病人”也不会对此提出异议,拿了药心满意足地走了。在现实生活中看病的许多细节,如:问病人的具体情况、各种检查、关照病人的注意事项等都被省略了。这里表现的是概括化了的人物形象及主要活动过程,这与角色游戏的象征性特点是一致的,概括化了的角色就是现实人物的象征性代表。由于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他们在角色游戏时往往长时间地充当同一个角色。如:当“运输工人”的幼儿老是重复装运玩具的活动,累得满头大汗也不知休息。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调整角色,如可建议幼儿去当“医生”,坐在医院里为病人看病开药。

总之,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

组织角色游戏过程的点滴体会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一种,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通过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也可以促进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还可以宣泄一些消极的情感;并能满足孩子控制环境的欲望;还可以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促进认知的发展。通过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在组织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在指导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游戏开展前要先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开拓眼界是开展角色游戏的基础。比如,要开展“医院”这个游戏主题,首先就应该先让孩子了解医院一些部门的名称及其职能和分工等等。在心中有数了,才能分配角色,并扮演好角色,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

要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有很多的途径:可以用“参观、散游、看电视和VCD或请相关职业的家长来讲授等等……生活经验丰富了,自然就引起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了。

二\在游戏开展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意愿

从主题的选择到角色的确定,都应该尊重幼儿的意愿,游戏是自发自愿的,从中也反映了幼儿的生活认识和锻炼了幼儿的组织处理能力。教师要更多给予引导,提供多样化的玩具材料供幼儿选择,允许幼儿扮演各种角色,但要提醒其有始有终。

三、在游戏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并针对不同情况,适时进行个别教育和引导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在游戏中表现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如,我班有个能力较强的幼儿,总是喜欢充当“领导者”的角色,分配别人做事,组织能力不错,主意也很多。但是他讲话不够和气,态度过于高傲,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针对他的情况,我先是表扬肯定了他的优点,接着再用游戏的口吻说:“哇,你这个超市经理可真能干,生意真好!要是你对客人和你的部下更客气一点,讲话更轻一点,能用上礼貌用语,大家一定更喜欢你了,那你的生意肯定会更好了!”经过提醒,我发现他的态度改善了很多,语气也客气多了,他的笑容也很快感染了一起游戏的其他孩子,所以整个游戏的氛围更浓了。

还要根据游戏的开展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参与到游戏中要根据不同的游戏情况而定,一般是当游戏过程出现困难或不顺利的时候,及时参与到游戏中,促进情节的发展。如:在开展“麦当劳”主题的游戏时,出现了“服务员”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食品。直接用手拿,并掉到地上还捡起来给“客人”等情况后,我就以“卫生检察员”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引导“服务员”改正自己的做法,让游戏更顺利进行。

四\在游戏结束时,应与幼儿共同来评价本次游戏的开展情况

游戏评价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如:角色的扮演,主题的选择,游戏材料的使用和爱护情况,角色语言的使用等,都是评价的内容。

评价时,可以采用小组互评、个人自评或老师对典型例子适当评价等等。但在评价时要注意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充分给孩子说的机会,评价的内容要有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以上几点看法,是我自己在组织角色游戏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其中也有一些需要更好改进的地方,希望在以后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中能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角色游戏讲评的一点看法


导读:角色游戏讲评的一点看法厦门市海城幼儿园唐静治《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角色游戏讲评的一点看法厦门市海城幼儿园唐静治《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著名教育家卡连柯也说过:培养未来活动家——从游戏开始。因此,我根据幼儿好动、好玩、好想象的特点,每天为幼儿开展不同类型的游戏,在实践中,我更注意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活动和语言,利用真实的或替代的材料,以及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角色游戏能让幼儿体验交往的乐趣、学习交往的技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从中使幼儿丰富想象,锻炼能力、增长知识。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如何使幼儿在每一次游戏中有所收获呢?我想从多种角度进行讲评,促进幼儿互相间的交流,又体现游戏的教育功能,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评价幼儿是否能正确反映生活经验幼儿往往会把现实生活中的内容照搬进角色游戏中,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评价,有意识地将游戏向健康的方向引导。还有的时候,幼儿所反映的事物和现实生活不相符,加入了他们自己的想像。有一次,小医院里负责打吊针的孩子说:“我是专门打大人针的,他是专门打小人针的。”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分”,他也讲不出个所以然。结束时,我请大家说一说,你们去打针,医生是不是这样分。大家说不分的,大人和小孩打吊针都在输液室,只是针头有粗细之分,瓶有大小之分。这样评价的结果,既培养了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丰富了必要的生活经验。2、评价幼儿的角色意识在游戏中,幼儿只有按照角色的身份行事才会被同伴接受。一次婷婷在当银行的工作人员时,玮玮去领钱时,工作人员没有与顾客问好,就说:“喂要领一块钱还是领十块钱”,不一会儿自己擅自离开岗位,去超市买东西,顾客领钱才发现银行没有工作人员游戏讲评时,我们就这件事展开讨论,小朋友都说:“婷婷不象个银行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上班时间是不能离开岗位的”。。。。。评价帮助幼儿确认了角色身份,提醒他们按角色的要求做,有助于游戏的顺利开展。3、评价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水平幼儿只有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游戏材料,游戏的内容才会丰富,在游戏中幼儿喜欢用形状和功能相似的物品替代不在眼前的物品。如,两根小棍子既可当筷子,又可当插在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一块积木既可当罐装饮料、肥皂,也可当电话、对讲机等。教师讲评时,对这些以物代物的现象要加以肯定,促使幼儿的游戏插上想像的翅膀。4、评价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的主动性是角色游戏的灵魂,任何创造性游戏都是以交往为基础的,它给幼儿提供了锻炼社交技能的机会。幼儿在游戏中只有不断主动与同伴发生交往,才能保持游戏的兴趣。有一次,佳莹和颖洁在超市当营业员,可是迟迟没人光顾。最后,佳莹提出:“我们可以问问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他们需要什么,或我们可以送货上门”这是幼儿成功交往的事例,在讲评中我给予了赞赏和肯定。5、评价幼儿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幼儿在游戏中由于受角色的约束,对自己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如,角色分配不公,争夺游戏材料,不注意卫生习惯或忘记整理玩具等。以角色分配为例,我们分别介绍了划拳、轮流、竞选等方法,并不一味强调谦让。在讲评时我们常常选择游戏中的一两个现象进行分析,大家说一说谁对、谁错,怎样做更好,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自主,在交往中学会互助,在矛盾中学会谦让。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确立正确的是非观,提高幼儿的道德判断力。6、注重对幼儿纵向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幼儿的先天素质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个性存在差异。而幼儿又往往是借助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对幼儿做纵向的比较,有利于对能力强的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树立自信心。例如,我班的鹭璐性格有些内向,刚开始介入游戏时表现比较被动,往往要等别人来邀请她。一次,我发现她在理发店里耐心地给顾客介绍理发店的服务项目,就在讲评时表扬了她。以后,她做理发店的师傅更积极了,还邀请我去理发呢,整个人都显得开朗、活泼起来。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游戏中能得到最大的调动,今后,我将更加强对各类游戏的研究,发展幼儿各种素质,培养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

游戏中的点滴体会


众所周知“幼儿的生活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而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在角色游戏中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予以指导教育这便是最重要的任务。下面我就谈谈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我们都承认“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老师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我认为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一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大胆地反映出很多很多内容。我们曾在餐厅这个主题中小朋友就先后玩出了:点心店、小吃店,民俗风味店等。在最原始的只知道买与卖的关系中,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又根据我班的主题活动进行调查家乡的美食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又自创了一个加工厂和成品买卖部,扩大了原有的经营范畴,延伸了新的游戏内容。久而久之,游戏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是他们一日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刻了。然而,角色游戏仅仅作为幼儿的随意游戏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角色游戏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尊重幼儿五个“自由”的同时,老师应该把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和计划时时刻刻装在脑子里,并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意识、情感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特点来有目的的教育。

那么以下谈谈我在角色游戏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一、允许幼儿自由选择

只有出自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快乐的游戏。我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前,首先是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恰当的措施给幼儿适当的帮助,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以前我也曾以导演的身份去控制游戏,生怕幼儿玩不好。这样反而剥夺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打断幼儿游戏的思路,造成游戏的停顿。但现在我先观察孩子日常活动的情况,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孩子近来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通常和谁一起玩等。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鼓励孩子们自由地去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从中我发现幼儿获得了自由选择的快乐。在鼓励孩子自己选择时,我们应让每个孩子都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并且明确表明自己的支持态度,使孩子们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会选择,敢于选择,由此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另外,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充足、丰富、可塑性强、多功能性的材料,保证足够的时间、创设宽敞的空间、营造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只有这样,孩子们才可以自主考虑可以玩什么,在哪儿玩,和谁一起玩。这为孩子选择玩具材料,寻找游戏伙伴,选择场所,分配角色,商量玩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坚持分层次指导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游戏发展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如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戏以模仿为主,大班孩子的角色游戏则以创造为主。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指导,以达到开展角色游戏的目的。教师通过细心地观察、适时地参与,与幼儿在游戏中建立了友好平等的关系,教师作为指导者,在幼儿需要帮助时,应教给幼儿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当发现活动不能完全满足幼儿需求时,可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活动得既高兴又有意义?以便激发幼儿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对游戏质量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这样做,往往在指导角色游戏时表现出很明显的盲目性、随意性,如:到了“娃娃家”就“嘟嘟嘟”敲门进去,问:“谁是爸爸?谁是妈妈?你们在干什么?”进了理发店便喊:“理发员,快给我来理发……。”每个区域都是走马观花般地进行指导,没有重点,没有观察作铺垫,这样的指导也就成了无的放矢。恰当的指导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当然随机指导很重要),并注意游戏常规、语言交往、知识技能、创造性和坚持性的全方位指导,如此才能有效地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适时给予随机指导

在角色游戏中,不但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还要在了解和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参与活动,以角色的身份采取建议、评价等方式影响带动幼儿的游戏,使教师的意图自然地转变为幼儿自己的意愿。要机智地引导游戏的进程,协调幼儿间的相互关系,不可用“你必须这样做”等命令式、控制式的语言,抑制幼儿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我们中有些教师认为,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玩,随孩子怎样玩都没关系,成人不要随便进行干预和指导,因为成人的指导会影响孩子游戏的正常开展。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游戏作为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少干预是正确的,但少干预并非说就不要教师的适当指导,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对幼儿进行随机指导,不但不会影响孩子游戏的开展,而且更能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比如教师以角色的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可丰富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教师参与到年龄小、能力弱、胆子小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能帮助这些幼儿增强角色意识,他们在游戏中更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游戏的乐趣。这里要说明的是,教师的介入和指导应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

四、及时调整游戏角色

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扮演假装的角色,而不是他自己。撇开自己,扮演角色,这要求达到一定的心理水平,既了解和认识成人的行动,能脱离成人行动进行概括,把头脑中已有的人物表象重新组合。能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扮演新形象。在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儿童常扮演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物。游戏的实质在于扮演某个角色,创造新地位。如果是自己,那就不是角色游戏了。例如:幼儿扮演“妈妈”,可能是因为妈妈可以指挥家中其他成员。幼儿扮演“医生”,可能是因为喜欢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幼儿所扮演的角色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的典型言语和行为,是以幼儿自己的标准选择的。例如:“医生”只是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就什么也不问了。拿起听诊器听一会,一句话“拿药去,吃了就好了。”“病人”一走,看病就结束了。而“病人”也不会对此提出异议,拿了药心满意足地走了。在现实生活中看病的许多细节,如:问病人的具体情况、各种检查、关照病人的注意事项等都被省略了。这里表现的是概括化了的人物形象及主要活动过程,这与角色游戏的象征性特点是一致的,概括化了的角色就是现实人物的象征性代表。由于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他们在角色游戏时往往长时间地充当同一个角色。如:当“运输工人”的幼儿老是重复装运玩具的活动,累得满头大汗也不知休息。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调整角色,如可建议幼儿去当“医生”,坐在医院里为病人看病开药。

总之,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

开展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一些体会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而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在角色游戏中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予以指导教育这便是最重要的任务。下面我就谈谈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我们都承认“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老师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我认为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大胆地反映出很多很多内容。我们曾在餐厅这个主题中小朋友就先后玩出了:小吃店、中餐店、烧烤店等情节。久而久之,游戏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是他们一日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刻了。

然而,角色游戏仅仅作为幼儿的随意游戏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角色游戏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尊重幼儿五个”自由”的同时,老师应该把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和计划时时刻刻装在脑子里,并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意识、情感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特点来有目的的教育。

那么教师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指导呢?

1.教师是观察者

要指导幼儿游戏,首先要观察幼儿,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恰当的措施给幼儿适当的帮助,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切忌教师以导演的身份控制游戏。这样会剥夺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打断幼儿游戏的思路,造成游戏的停顿。

2.教师是参与者

在角色游戏中,不但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还要在了解和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参与活动,以角色的身份采取建议、评价等方式影响带动幼儿的游戏,使教师的意图自然地转变为幼儿自己的意愿。要机智地引导游戏的进程,协调幼儿间的相互关系,不可用“你必须这样做”等命令式、控制式的语言,抑制幼儿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

3.教师是指导者

教师通过细心地观察、适时地参与,与幼儿在游戏中建立了友好平等的关系,教师作为指导者,在幼儿需要帮助时,应教给幼儿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当发现活动不能完全满足幼儿需求时,可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活动得既高兴又有意义?以便激发幼儿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对游戏质量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当前有的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时,往往表现出很明显的盲目性、随意性,如:到了“娃娃家”就“呼呼呼”敲门进去,问:“谁是爸爸?谁是妈妈?你们在干什么?”进了理发店便喊:“理发员,快给我来理发……。”每个区域都是走马观花般地进行指导,没有重点,没有观察作铺垫,这样的指导也就成了无的放矢。恰当的指导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当然随机指导很重要),并注意游戏常规、语言交往、知识技能、创造性和坚持性的全方位指导,如此才能有效地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4.教师是评价者

游戏后开展的评价活动是教师指导游戏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的形式和内容要反映出教师是否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在评价过程中还要多鼓励幼儿对自己的游戏行为和游戏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有利于深化活动内容,并为下次游戏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指导和活动后的评价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促进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

进入角色,开展游戏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而到了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开始具体形象,有意性已经发展。特别喜欢模仿一些他人的行动和语言,扮演一些他人的角色。角色游戏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了孩子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很受欢迎。

那么,什么是角色游戏呢?

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行动和语言,并且利用一些材料及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通过角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的情感和社交能力,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但因为年龄特征的关系,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有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比起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要复杂。如在”娃娃家”,小班幼儿只能利用现有的玩具材料来摆弄:看到奶瓶就会给娃娃喂奶,看见条梗就会给娃娃喂饭。但中班幼儿就不同,进入角色的孩子们会想很多相似于成人在家庭中所做的事来模仿,从而进行游戏:如做妈妈的会很周到地整理好家里的事,再去买菜、烧饭,招待客人等;当娃娃病了还会打急救电话呢!做爸爸的还真在家像模像样的修电视机、煤气灶等。他们游戏的主题和内容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是熟悉过的周围生活的人和事,他(她)们积累的经验印象越深刻,游戏反映也越自然逼真,角色行为也越形象具体。

其次,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目的性增强,主题趋于稳定。孩子们能依靠已有的思维,在进行主题活动前,就讨论、协商好各自的角色和任务|:如谁当妈妈?谁当爸爸?还会安排好妈妈、爸爸的任务,然后才开始游戏。但小班孩子就不能。他们只会想到什么玩什么,玩到哪里算哪里:如当“爸爸”的看到别人在做“驾驶员”时会毅然前去加入等。

再者,中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能认真扮演角色,并且还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因为他们在游戏前就分配好了各自的角色,所以他们绝大多数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浓厚兴趣,能主动地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讨好的角色的任务去游戏,有时还会创造性地发展一些。如有一次,几个孩子在“汽车站”游戏:有几位“乘客”上了车,先后买了票子,然后当中的一人当起“小偷”,他偷一位“女乘客”的包,于是大家一起来抓“他”,并把他制服,还让“驾驶员”“把他送到“派出所”,其间的几个角色还真扮演的逼真,看得出游戏时他们的投入程度,和对“汽车站”游戏规则的掌握程度。但小班的孩子在进行同样的游戏是肯定达不到这个程度的。

最后,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后的谈话积极主动。正因为中班幼儿在进行游戏时能积极地投入到角色中去,所以,等到游戏结束后,他们对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各自担任角色的情况会积极地进行评议和争议。如当“汽车站”的游戏一结束,几个孩子就议论开了:“我这个小偷本领很大吧,你们几个人才把我给抓住”“下次我们再玩时弄个假手拷,这样更好玩”等等。

角色游戏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快乐,但我们也不否定:在幼儿游戏时还会经常地出现一些问题,使得游戏不能顺利地进行,因为角色游戏的需要和幼儿有限的能力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来适宜地指导。

那么,如何来指导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学习分工合作,互相协商。

不难发现,在中班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孩子们最多的还是通过角色扮演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于是,自然地产生了角色分配的矛盾: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为了扮演某个角色而争得不可开交。这时,就非常需要教师地指导和引导,使他们明白各个角色所担当的重任及分工合作才能进行游戏的道理。因此,教师可在游戏前通过谈话、讲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来分工,让孩子们懂得互相协商、互相合作的重要。记得在《小兔乖乖》教学活动结束后,我把动物头饰放到了“表演区”。当时,我就想到孩子们在游戏时可能都会争当“兔妈妈”,因为在教学活动时,他们都要来表演“兔妈妈”,没人愿意当“大灰狼”。于是,我就在孩子们进行游戏前和他们进行了一次谈话。

教师:你们喜欢《小兔乖乖》中的谁?

幼儿:兔妈妈。

教师:还有吗?

幼儿:长耳朵

短尾巴,

红眼睛。

教师:为什么不喜欢大灰狼?

幼儿:因为它要吃小兔,太坏了,

因为它长得太难看了,还要吃小兔。

教师:是呀,大灰狼专门干坏事,的确太坏了,怪不得我们小朋友都不喜欢它。但是,如果我们来表演这个故事,没人当大会狼,我们能表演吗?

幼儿:不能。

教师“那怎么办?

幼儿:……(都摇头,)

教师:其实,我们只是表演,就像电视、电影里的演员们一样,不是表演坏人就变坏人了,只要演的成功都是好演员。同样,谁要是把大灰狼的凶狠样子表演出来了,还真算是好演员呢!

通过这次谈话,我发现孩子们在进行故事表演时,角色分配的问题自然解决了,孩子们不在为没人当“大灰狼”而争论不已。相反,他们的游戏顺利进行了。

二:善于观察,个别引导。

幼儿在游戏时,教师不能无所事事,而要随时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善于观察每位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便通过游戏来改变其弱点、不良行为习惯等。我班的天瑜就是个很内向的男孩。每次游戏,都是别人拖着充当一些次要的角色。有一次,我发现他在“医院”里当病人,“高医生”在给他看病。于是,我进去,蹲下和他说:“我看你这位病人一直请“高医生”看病,肯定学到了“高医生”的一些本领,现在就当一回医生给我看看病吧”!在我半拖半拉之下,他终于当了一回“医生”。游戏结束后,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以后,我还多次创造机会让他担任重要角色慢慢地,他活跃了,每次游戏都能主动地参与,连他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真的变了。还有几次,在游戏时,总有孩子来“告状”:说辉辉总是去捣乱。原来,辉辉是个爱动的孩子,很调皮,在游戏时喜欢蹿来蹿去,因此,许多孩子见他来了,就不欢迎,甚至讨厌。于是,我就请他当起了“值勤警卫”,让他戴个军帽,并趁机告诉他:警卫要保证各个活动区的安全,发现有人闹事什么的,要制止。结果,他认真地干了起来,还真受到大家的欢迎。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在幼儿进行游戏时的观察和及时引导是何等的重要!

三;适宜指导,发展情节。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积极性很高,但由于生活经验的有限,在游戏时对角色的理解还很肤浅,有时还会出现问题。如钓鱼的小猫见自己钓不到鱼便直接拿住鱼钩去钓;娃娃家来了几位男客人竟搓起麻将等。这时候需要我们教师及时以合作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游戏,在了解的基础上适时指导,以提高幼儿扮演的水平,从而丰富游戏的内容,促进游戏的健康发展和深入。记得有次游戏,“医院”里传来了吵闹声。原来,有位“病人”竟装做“精神病人”,在大吵大闹,还去抢“医生”的听筒。结果,其他区域的孩子都过来看。这时,我赶紧走进“医院”,对“医生”说:“他是我的孩子,又发神经了,我们给他打针“镇定剂”让他安静吧!”“医生”赶紧行动起来了。游戏又可以继续进行了。

教师能深入游戏,通过建议、参与,启迪了幼儿的思维,使他们动脑筋解决了游戏中碰到的问题,克服了游戏的障碍,也促进了游戏主题的深化,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总之,角色游戏是以孩子为主体的自愿游戏,教师要随时把目标记在心里,并掌握好幼儿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加以引导,这样,游戏会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

“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不会指导游戏的老师不是真正的老师。”相信,我们都愿做个会指导游戏的老师,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幼儿一起快乐游戏!

分工的“学问”——谈混龄角色游戏讲评点的选择


近阶段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有:宠物医院、娃娃家、麦当劳、叮当小超市和樱桃小剧场等。其中,麦当劳的主题刚开展了一个星期,就得到了各年龄段幼儿的喜欢。在前几次的游戏中,幼儿了解了麦当劳工作人员的分工,如收银员、服务员、制作食品的人等,但对经理的职位了解并不清晰,认为只是管人的。

一天“下班”后,各年龄段的幼儿围坐在一起讲述自己的游戏经历。我先提议:“请生意不错的麦当劳先来介绍一下吧!”大班的杰杰立刻跑到前面说:“今天我们麦当劳的生意很好,赚了好多钱,我们都要忙不过来了。”我问:“有哪些小客人去过麦当劳?”10个幼儿举起了手。中班的家家说:“收钱的欣欣搞不清楚,应该找的钱她没有找给我。”“我也是的,欣欣收钱很慢的,还少给了我2元钱。”“还让我等了很久。冰激凌送来就已经化掉了。”没想到幼儿一个个都抱怨起来。

我忙说:“哦,看来小客人的意见还真不少呀!生意好了,服务员有些忙不过来了。今天的服务员是谁啊?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想想办法。”有三个幼儿站了起来,其中一个来自中班,两个来自大班。中班的小光低着头轻声说:“是我负责收钱的。”大班的两个幼儿也接着说:“我们负责做食品和送菜。”这时,杰杰想了一下说:“我是经理,是管他们的。”

见此情景,我便引导幼儿说:“麦当劳事情很多,经理要能把事情都分给大家一起做。想一想,怎样分工才合适呢?”幼儿思考着,可并没有人举手。我又进一步启发:“工作人员中有大班朋友和中班朋友,哪些事更适合大班朋友做,哪些事更适合中班朋友做呢?”这下幼儿纷纷举手说:“收银员一定要会做加减法,小光是中班的,还不会做加减法。”“算钱的事情应该交给大班朋友负责。”“如果今天是依依算钱肯定不会错,她会心算的。”明明说:“制作食品最简单,可以叫中班的弟弟妹妹做。”“我同意明明的意见,而且最好是女孩子,她们做出来的东西又好看又好吃。”我又问:“那么经理除了管别人,还可以做些什么呀?”“可以去帮助中班的弟弟妹妹做事。”“谁比较忙他就应该去帮谁。”

最后,我总结说:“大家的建议真不错。分工的时候还可以先问问别人你会吗?你能做什么?这样有利于把工作分配给合适的人,大家的工作才会做得更加出色。”

“那么,如果今天麦当劳的工作人员中还有小班的朋友,他们可以做什么呢?”我的提问自然又引发了幼儿们新的思考。

混龄角色游戏讲评形式多于同龄游戏,可以是大小年龄段分组讲评,也可以是根据游戏内容分组讲评,当然最常见的还是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坐在一起讲评。因为幼儿的年龄差异,当不同理解水平、不同表达能力的幼儿围坐在一起时,教师选择怎样的经验点供大家共同参与讨论,让三个年龄段的幼儿从不同层面都能获得有益的经验呢?对此,我的体会是:

1.选择有共同生活经验的内容

要让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共同讨论游戏内容,首先必须是三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参与的游戏,也一定是三个年龄段幼儿共同感兴趣的游戏。麦当劳家喻户晓,教师在观察中还发现,中大班的幼儿大多在其中担当组织者和服务员,而小班的幼儿更多的是充当客人。这样的角色定位是合理的,因为幼儿都有相似的经历。区别在于小年龄幼儿更多关注吃什么,大年龄幼儿的兴趣点从吃转移到当服务员。这些经验,都是幼儿从不同的出发点出发,共同进入游戏、参与游戏,推动游戏情节发展的契机。

2.选择提高社会性品质的内容

提高社会性品质是游戏的重要落脚点,特别在混龄游戏中更要突出这一重点。将幼儿的合作、交往作为差异资源互补,如在麦当劳游戏的讲评中,教师将“如何分工更合理”作为讲评重点,让大班幼儿明白分工不是简单的,而是要进行思考的,分工的首要前提是合理性;让中班幼儿明白做自己擅长的工作最合适;小班的幼儿能说出自己与同伴在游戏中交往的感受,并在哥哥姐姐的帮助下也能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让各年龄段的幼儿在游戏中积累和分享与他人合作的经验。

3.选择丰富情感体验的内容

游戏中会有各种各样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开心、有惊喜,也有沮丧或愤怒,而情感的体验也没有年龄界线。教师的游戏讲评则大多从幼儿的情感需求出发,如引导小年龄幼儿讲述自己开心的游戏经历:让大年龄的幼儿讲述克服困难后成功的喜悦或遇到的困难等。幼儿在分享别人喜、怒、哀、乐的同时,也积累个人的生活学习经验和智慧。

浅谈跨班角色游戏的开展


导读:人的交往能力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客观反映,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在游戏中注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不同的角色、环境中学会自主的交往。

人的交往能力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客观反映,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在游戏中注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不同的角色、环境中学会自主的交往。

跨班角色游戏既可以促进幼儿的交往范围,提升交往层次,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又可以帮助幼儿扩大视野,促进其人格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大一、大二两班打破班级界限,实施跨班角色游戏的探索。

一、创设有利于跨班幼儿游戏的环境,丰富主题材料

由于两班幼儿共同参与活动,我在布置游戏环境时尽量做到材料丰富、主题不重复,布局合理,让两班的游戏材料进行共享,这样大大吸引了幼儿活动的兴趣,他们都能按意愿积极、自由的选择主题材料。在跨班平行互动的游戏中,我将走廊、小活动室、转台扩展成幼儿的游戏场所,将两班游戏材料集中再进行调整。活动中让两班的幼儿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让平行班有共同兴趣的幼儿走在一起,他们一起在游戏中学会友好地交往与合作。

大班幼儿的游戏主题应涉及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主题,如娃娃家、医院、超级市场、餐厅、理发店、银行、照相馆等等,原本我班只有银行、娃娃家、餐厅、美容院、理发厅等主题游戏,自从与大一班集中调整活动场所、主题、材料后,角色游戏的主题丰富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但又出现了主题重复,因此我们作了调整,把理发店、美容院、餐厅集中在大二班活动室里,开设了两家较有规模的主题:生活馆(理发与美容)、美味餐厅(中西餐厅),游戏顿时热闹了起来;又把两班的银行放在左右两边的走廊上,为领钱的顾客提供了方便;大一班的小活动室成了“幼儿园”的天地;住在大一班活动室的娃娃家、医院、超市更是为幼儿创建了理想的生活区。当发现仍有个楼梯转台没加以应用时,我组织幼儿讨论,共同想出当前最热门、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主题:旅行社。因此,在转台开设了旅行社,又在走廊上摆放了一系列家乡旅游景点的图片,让旅游团的成员可以穿梭在两班的户外进行观光。这时,两班幼儿根据所提供的环境、游戏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打破了班级的界线,互相交往起来。

由于两班幼儿共同参与活动,我和平行班老师所选择的材料尽量做到丰富、不重复,能吸引幼儿游戏的兴趣,并让两班的游戏材料进行共享,这样大大吸引了幼儿活动的兴趣,他们都能按意愿积极、自由地选择主题与材料。如:教师在角色游戏区,提供了白大褂、听诊器等材料,幼儿进入这个环境,三四个幼儿一同商量,玩起了医院游戏。游戏又吸引了更多的幼儿,于是出现爸爸妈妈带着娃娃上医院,因为娃娃要住院,医院又开设了住院部。就这样,参与游戏的孩子越来越多,游戏内容也就越来越丰富。

二、引导跨班幼儿多接触、多对话、多交往

孩子们一旦要模仿成人的交往,必定要先观察接触、学习成人的交往方式,模仿成人在社会里的活动,吸取各种角色的生活经验。在观察的过程中,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不同层面便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便在游戏中展现出来,如:在菜市场前的讨价还价;在商店里对商品的介绍、挑选、询问;到银行里的填写、对答……。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着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与不同人物的交往,体验着交往的感受。同样这最初的体验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以避免不良的交往方式影响孩子们的正常交往。

为了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更自然恰当地使用相应的对话与礼貌用语,我在活动前组织两个平行班的幼儿讨论,让幼儿明确各角色的礼貌行为,并在游戏中加以引导,以便通过礼貌的言行,实现角色之间的相互交往,如:在餐厅里,我以经理的身份要求每个服务员都要先向顾客说声:“欢迎光临!”向他们热情的介绍餐厅里食物的名称,询问顾客喜欢什么样的食物和口味,点完后请顾客到柜台先买单,送餐时还须说声;“祝您用餐愉快!”顾客临走前大家一起对他说:“欢迎下次再来!”这些语言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过,但在幼儿的游戏里不仅能培养幼儿从小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而且也让幼儿间多对话,更加乐意的交往,同时也促进各主题的交流。

为了引导幼儿多接触、多交流,我在游戏中启发幼儿用多种形式进行交往,如:邀请客人、角色轮班、串门、消费等,把社会经验运用到活动中,加强与同伴间语言的交流,同时也传递给孩子文明、和谐的交往方式。孩子们从游戏中学习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与不同人物的交往,体验着交往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也适当引导幼儿在活动时能更大方地与其他主题的幼儿合作、交往,并生成其他新的活动情节,如:当餐厅没生意时,请幼儿园的小朋友帮忙制作广告单;请旅游团的旅客到餐厅用餐;请幼儿园的老师带小朋友春、秋游,参观家乡的各景点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我发现幼儿间的交往更大方了,语言表达更流畅了,社会情景也更加丰富了。

三、对跨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为了使跨班幼儿更清楚两班游戏主题的玩法与规则,我采用集中指导或是换班指导的形式,让平行班幼儿都相互认识该班游戏时的主题内容和活动规则,并启发幼儿回忆平时的生活经验,把它们结合到游戏中来,丰富活动的情节。对幼儿进行集中指导时,我引导幼儿一起认识新主题的基本玩法与规则,了解平行班的活动内容与环节,以便游戏时能更好地相互交流;换班指导时我根据本班特色,向平行班幼儿进行介绍、讲解,引导其想象,启发大家结合平时经验,扩充主题交往的情节内容。

游戏中我对幼儿的指导有以下几种方式:

(1)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

我以游戏参加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用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或游戏的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这是创造性游戏的主要指导方式。如:在“生活馆”的理发店里,我发现理发师为客人理发的顺序颠倒了,就充当客人,告诉理发师自己的头发很脏,要先洗完头发,等头发干净后再理发,最后才吹干头发。幼儿经过教师的暗示后,都能按正确的方法为客人理发了。

(2)以教师身份直接点拨的显性指导

这种指导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经验,可直接介入幼儿的游戏中,从而更好地开展游戏。当游戏时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时,老师进行及时的指导。如游戏中幼儿有过激的行为,有不安全的倾向,有遇到困难想退缩的表现或有了特殊的困难等等,这些我都采用直接干预的方法纠正他们的行为。

跨班游戏的新型方式的确使我班孩子个性上更活泼、敢交往,能力上敢说敢尝试。跨班的角色游戏更使幼儿的交往范围扩大了,个人的游戏空间拓宽了,游戏的互动性增强了。跨班角色游戏作为一种新的游戏组织形式,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我们将不断努力,大胆地尝试,以提高我班的角色游戏水平。

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实践点滴


发挥民间游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基于个体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的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游戏,我们在开展“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过程中,把对民间游戏的收集利用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子课题。我们充分调动幼儿家长、教师的积极性,甚至到社区中找一些老人,通过他们广泛收集民间游戏,将民间游戏灵活地、创新地融合在我们的园本课程之中。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民间游戏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不受场地、人数、孩子接受能力差异的限制。它不仅能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口语能力的发展,还能促使幼儿社会性及其它能力的发展。

一、民间游戏与幼儿发展

1、民间游戏与幼儿动作发展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幼儿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跳皮筋”、“荷花荷花几月开”“跳绳”“箩卜”“城门几丈高”等等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抓包”“弹球”“跳格子”“背月亮”“吹羽毛”“弹蚕豆”“翻绳”“夹弹子”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抽七打八”“踩高翘”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的发育。民间游戏中的各种动作发展,促使幼儿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增强他们的体质。

2、民间游戏与幼儿身体素质发展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觉得一些运动类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如“赶球”“贴膏药”“跑三圈”“跳房子”等游戏,不仅能促使幼儿身体技能的协调发展,还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机智勇敢的精神,“我是木头人”“抬花轿”等游戏能发展幼儿的自控能力,“钻山洞”“跑城”“偷宝”“金锁银锁”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反应的敏捷性。“瞎子摸瘸脚”游戏中,瞎子必须蒙住眼睛,瘸脚必须把一手一脚绑在一起,这个游戏难度大能锻炼幼儿的意志。还有“运粮”游戏,幼儿要克服各种障碍运送粮食到目的地,这一活动也能增强意志使幼儿获得耐挫能力。

3、民间游戏与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发展

民间游戏中一些数学游戏如:“拾石子”“三六九”“过门”等能使幼儿从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挑竹签”“取叶梗”“打井”等游戏,使幼儿在玩玩、想想、试试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概念的认识,促进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青蛙跳井”“老虎吃小孩”等棋类游戏,可以让几个幼儿一起玩,在游戏中幼儿可以练习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简单的问题,而且幼儿的同伴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增强。还有民间游戏的一物多玩,给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象、动手创造的机会。如一根竹杆、一个轮子,幼儿通过动脑筋能玩出骑马、跳竹杆、推车等多种玩法,“踢毽子”游戏,幼儿创造性地碗出了单脚踢、双脚踢、踢一下接住、两人轮流出脚踢等多种花样。

4、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民间游戏提供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环境和同伴间情感交流的机会与条件。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又如游戏“拍大麦”中,“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拍大麦,噼噼啪,噼噼啪……”两个幼儿边念儿歌边拍手,在愉悦的情景中游戏。民间游戏的规则还能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每个游戏的规则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了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城门几丈高”,游戏规则是每个幼儿边念儿歌边一个一个从“城门”下钻过,想再次参加游戏幼儿只能遵守规则。再如:“跳竹杆”游戏,二人抬、一人跳,游戏要求抬的动作要一致,抬跳动作要协调,抬跳节奏要一致,两个一致和一个协调,充分培养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民间游戏有它独特的趣味性,它对幼儿的自制力和坚持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丢手帕”游戏时,大部分幼儿处于等待之中,有的幼儿甚至一次也没轮到,按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他们早熬不住了。但民间游戏独特的趣味性吸引了幼儿把游戏中的等待转变成自身内在的需要。又如:“花小狗”游戏中小狗闭着眼睛蹲在主人的身后,如果前来捉狗的人没捉到他,他就只能乖乖地蹲在那儿,这对一个幼儿来说特别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孩子无疑是一个比较严峻的考验,因为他们自始至终只能蹲在那儿等待别人来选中他。这对孩子的坚持性、自觉性的养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民间游戏与幼儿一日活动

1、晨间来园活动

来园是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每天早上,幼儿三三两两陆续来到幼儿园,老师们为孩子们在活动区角准备了许多适合桌面活动的游戏材料,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同伴一起玩“挑棍”“弹蚕豆”“烟盒三角块”“抓籽”等游戏。这些游戏运动量小,可以起到发展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2、晨间户外体育锻炼活动

户外晨间锻炼的游戏很多,如跳像皮筋、跳竹杆、跳绳、踢毽子、车铁环等。幼儿可以根据意愿自由寻找游戏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游戏规则、改变玩法。这些游戏运动量较大,除了发展动作还可以培养

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的精神。

3、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按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民间游戏。如中班上学期健康教育目标之一是“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我们就选择“荷花荷花几月开”“老狼老狼几点了”“猫捉老鼠几更天”等游戏。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发展了跑的动作。

4、过渡环节

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如:幼儿课间、饭前饭后、离园前等各环节过渡时,我们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如“挑花线”、“找东西南北”“蚊子叮人”“石头剪子布”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将民间游戏贯穿在一日活动中,也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

民间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民间游戏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民间游戏,同时我们也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实践、深入反思,更大程度地戏的教育价值。

喜欢《开展角色游戏讲评的点滴体会》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游戏,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角色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