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入园孩子不焦虑的方法

01-11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让初入园孩子不焦虑的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每到新生入园的时候,孩子们一阵阵的哭声令您和家人担心,也令小班的老师忙碌不已。孩子们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步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他需要面对更多新的学习任务、更复杂的人际关系、更高的期望和要求,难免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感觉不习惯,从而产生焦虑。帮助孩子减轻入园的焦虑,尽快适应孩子园的集体生活,最需要家长的理解和耐心以及细心的帮助,如何帮助呢?

一、孩子入园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1.怕生。不愿意与老师和陌生的小朋友交往,抵抗交往,躲避,缩在角落或没有人的地方。

2.强烈反抗。表现为哭闹打人、咬人、摔东西、抢玩具等。

3.拒绝吃东西、喝水。有的家长平时在家里使用不恰当的强化手段,让孩子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这些孩子来园后,容易表现为拒吃、拒喝。

4.跑出教室一个人玩。

5.说谎。如回家告诉父母“老师(小朋友)打我”、“没有玩具”、“不给饭吃”等。

6.阶段性体质敏感。由于新环境使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加上哭闹、紧张,体能消耗也较大,出现代谢紊乱,进而在一定阶段内引起体质敏感、易生病。

7.尿裤子、尿床。由于老师掌握孩子的规律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自立能力弱的孩子而言,来到一个新环境,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要家长多带上几套换洗衣裤就行。

二、家长的对策

1.充分信任老师。宽容的家长往往能造就出一个出色的教师。当您能包容老师的某些小弱点而充分信任他时,会促使他更有信心面对这份事业。

2.及时与老师沟通,达成教育共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特色。家长尽可能多抽时间和老师接触,如实说明孩子的情况,让老师和您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3.在心理上精心呵护,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多给孩子讲一些孩子园好玩的事情,激发孩子上孩子园的愿望。切勿在孩子不听话时以“送你上孩子园”、“让老师来管你”之类的话来威胁孩子。教孩子学会自己吃饭、洗手、独立上厕所等生活技能。孩子离园回家后,切勿太急切询问他在孩子园的生活,更不要一见面就问“今天有没有孩子打你”之类的话,来加重孩子对焦虑、恐惧情绪的重复体验。回家后,多拥抱和抚摸孩子,这样有助于孩子减轻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4.在生活上细心体贴。

三、你和孩子准备好了吗?

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能使他更适应园中的生活。以下几点,你的孩子能做到吗?

1.清楚自己的名字。

2.独立吃饭,不偏食。

3.坐在桌前吃东西及懂得用杯饮水。

4.能够自己把手洗干净。

5.大致会脱简单的衣裤,会穿鞋子。

6.懂得表示上厕所,自己会大小便。

7.身体不舒服时,会对老师说。

8.留心听别人讲话。

9.认为上孩子园是很开心的事。

10.能与其他孩子一起玩。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孩子入园,大人也焦虑


科学育儿

看到孩子焦虑,大人也会为此感到焦虑。家长该怎么调整自己的情绪,做些什么,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一起面对呢?

孩子入园后,看到孩子种种与平日不同的表现,每位妈妈(家长)都会焦虑。家长出现焦虑情绪是正常的。

家长焦虑的原因

从表面看,孩子环境、生活方式的变化引发家长焦虑。孩子是家中的宝贝,从小到大,家长对孩子呵护有加。当孩子独立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开始集体生活,势必会让家长顾虑重重。一位母亲甚至这样来形容此时的心情:“经历了女儿上幼儿园的艰难过程,我曾大发感慨:人生所经历的最大考验莫过于出生、入园、退休和死亡了。我居然把上幼儿园和生与死等同看待,这也许有点儿夸大。但是作为母亲,我真的是如此深刻地体验到,一个还不太会说话、甚至还拿不稳小饭勺的幼小生命,硬是被人把他从他依赖的母亲和家庭的怀抱里分离,让他只身一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去和那么多陌生人相处,所带给他的巨大恐惧与惊慌是多么大啊。”

从深层次看,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家长没有认识到孩子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家长长期像老母鸡保护小鸡一样对孩子倍加呵护,对孩子所具有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以及强大的学习能力缺乏足够认识和信任。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的创始人马拉古奇曾说过: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儿童的形象。当你开始接触儿童时,这个形象就开始指引你了。那么,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呢?孩子不是传统观念里什么也不懂的人,他们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的人,是有能力、有自信的主动学习者。脑科学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孩子的学习方式是最科学、最高效的。他们会启动身体所有的“窍门”,通过看、听、触、嗅、尝等方式全身心体验世界。有人说:“如果说大自然在人身上设置了100扇能力的窗口,那么,我们成人身上恐怕只有5、6扇还是敞开的,其他的都关闭了,而孩子的窗口全部都是敞开的。这就是孩子与成人最大的不同。”总之,孩子具有很强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二是源于家长对幼儿园生活的不了解。我女儿上小托班时,有一次回家后奶奶问她:“你在幼儿园喝水了吗?”女儿回答:“喝了一杯水。”奶奶就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焦虑:“怎么才喝一杯水啊?喝水少,会上火的。”这种焦虑源于老人家根本不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安排——很多环节都会安排孩子喝水,老师也会督促孩子要喝足水。老师可能会叮嘱孩子“要喝满满的一杯水”,但因为思维发展和表达能力的局限——孩子不会计算,而只记住了老师所说的“要接满一杯水”形象表达,于是就出现了上面的回答。可见,如果家长不了解幼儿的在园生活,也有可能产生焦虑。

如何应对:请做个“三心二意”的家长

为了保证孩子顺利入园,请家长要努力调整心态,不妨试着做个“三心二意”的家长。

第一,保持一颗平和心。

孩子入园后有更多的机会与同龄伙伴一起生活、游戏和学习,能使孩子获得家庭生活无法取代的、有益于他们社会性发展的机会。所以家长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

倒,而要努力克服自身的焦虑情绪,保持平和心态,才能想办法帮助孩子更快适应。

第二,要狠狠心。

家长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看见孩子哭着不愿去就心软不送孩子入园,家长的妥协只意味着延长孩子的适应时间。

第三,要做到一条心。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要建立“攻守同盟”,态度一致。其次,要做到与幼儿园要求一致,因为家园好比一车两轮,必须同向行驶,才能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二意,是要心存爱意和谢意,努力传递正能量。

心存爱意,即面对孩子的焦虑表现,家长要接纳情绪、不急不躁、充分陪伴。每个孩子的先天气质和家庭养育环境不同,所以入园焦虑表现和适应快慢也不同。家长千万不要把自家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在孩子哭闹、不愿意入园时呵斥孩子,或者胡思乱想:“人家都不哭了。这孩子是不是有问题,不适合上幼儿园?”……而要接纳孩子的感受,入园时可以用《一千个吻》等绘本里提到的办法,耐心、温柔地帮孩子缓解焦虑情绪。从幼儿园回家后给予充分的陪伴,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让孩子知道去幼儿园是成长的一个必经历程,爸爸妈妈的爱依然还在。

心存谢意,就是要感谢老师的付出,信任老师,多与老师进行交流,多换位思考,而不是“偏听偏信”。

家长要把与教师的关系定位在伙伴关系上,共同协商如何解决孩子在家以及在幼儿园的问题行为,不一定花很多时间,但是要常见面,哪怕只是打个招呼,偶尔和老师分享观点、表达愿望、寻求支持或提供帮助,也会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信任老师,从而自己愿意亲近老师。

总之,在入园问题上,最大限度地相信自己的孩子和那些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师,和老师密切合作,才是一剂能够解除焦虑的良药。■

小贴士

一线老师为您支招

生活习惯尽量和幼儿园保持一致。在家里培养孩子自理、自主的意识和生活习惯,比如,自己穿衣、吃饭等。节假日尽量和幼儿园的生活规律保持一致。

善用班级朋友圈。家长可利用班级微信群,和其他家长一起交流育儿经验,相约离园后一起玩耍,周末一起外出游玩等,让孩子之间尽快熟悉起来。

阶梯式入园。如果孩子特别焦虑,可以和老师沟通,第一周不在幼儿园吃午饭,第二周尝试吃过饭在幼儿园午睡,然后再过渡到一整天,让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

有事大胆说出来。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宝宝“说”的习惯,即有需要、有问题要大胆说出来、说清楚。孩子如果说不清楚,家长不必刻意纠正,只要跟着孩子说一遍

即可,给孩子正确的示范。

会和孩子聊天。接到孩子后,多聊聊高兴事儿。如,“下午和谁一起玩游戏了?”“我看到你们的饭特别好,我都想吃了。”等能勾起宝宝美好体验的话题,不要问“你喜欢上幼儿园吗”“想妈妈了吗”“今天开心吗”等强调个人感受、容易勾起宝宝负面情绪的话题,“你吃饱了吗”“你睡觉了吗”“有人打你吗”这种不放心的问话更是要禁止——会让孩子觉得幼儿园不安全。

充分陪伴。如果一提及“幼儿园”“老师”等话题孩子就哭,家长可以聊聊其他宝宝感兴趣的话题,或用户外活动、讲故事等方式,来释放孩子的焦虑情绪。

巧用依恋物、音乐和照片。孩子熟悉的小毛巾、经常听的音乐和故事、全家福照片等,如果在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再现,会带给孩子熟悉和安全感。家长可以和

老师沟通,让它们陪伴孩子入园。

关注“十一”小长假。重视放假期间的休息和饮食。因为孩子入园适应一个月体内积了火,如果玩得过于疲劳或者吃过多肉等,容易引发宝宝生病,所以要多给孩子吃去火的食物。

“十一”长假后孩子的情绪可能会出现一个小反复,但是这个反复很快就会过去,家长一定要坚持到底,就会迎来孩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那天。

让孩子写作业不磨蹭的方法


有些妈妈们表示,孩子贪玩,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写,催促孩子吧,他们总是磨磨蹭蹭,或者根本不听。拖到最后作业写不完了,还会哭着闹着让妈妈收拾残局。孩子写作业的拖延症,让妈妈们十分头疼,那么该怎么跟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转变学习态度呢?有位模范妈妈给大家支几招~

7岁的蒙蒙进小学后,爸爸妈妈不停催她写作业都不管用。有时候爸妈性子急了责怪几句,蒙蒙竟然哇哇大哭,吵着“作业好多,作业好难,我不想写作业!我不想读书!”

原本聪明听话的好孩子,怎么会因为作业问题跟爸妈唱反调了呢?蒙蒙妈百思不得其解,就这样,蒙蒙的作业拖延症令蒙蒙妈非常头疼,直到有一天,蒙蒙妈学了这么一招。

这一天晚上蒙蒙又在看动画片,不去写作业。如果是往常,蒙蒙妈肯定气得跳脚,“啪”的一下关掉电视,然后严厉地朝蒙蒙下达命令。然而蒙蒙从来不吃妈妈这一套,而是想尽办法跟妈妈作对。

这一次蒙蒙妈走过去,平静地说:“哎呀都这么晚了,蒙蒙,你是不是该写作业了?要是明天写不完挨老师批评怎么办?你说说你还看多久呢?”

蒙蒙眼睛盯着电视,不情愿地说:“妈妈,再让我看十分钟吧!”

蒙蒙妈点点头说:“好的,那我们就再看十分钟,十分钟到了,我们就按照约定关掉电视,去做作业,好吗?”

蒙蒙这下没有跟妈妈对着干的念头了,顺从地说:“好吧,就看十分钟。”

果然,十分钟后,蒙蒙听从了妈妈的指导,乖乖关掉了电视,写作业比往常提前了一个小时。

有了这个好开始,蒙蒙妈又逐渐培养蒙蒙养成自觉的好习惯,慢慢的,不用家长开口,蒙蒙就已经坐在书桌前认真学习了。这又是怎么做的呢?蒙蒙妈说:“与其跟孩子对着干,不如顺着孩子的思路去配合孩子,才能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下面是蒙蒙妈曾经遇到过的作业情况,她将自己的错误做法和正确做法都写出来,让更多家长参考。

情况1 孩子仿照父母,你学他才学

?【错误做法】爸爸妈妈一边看电视吃零食,一边监督孩子写作业,嘴里念叨着“写快点”、“别磨蹭”、“赶紧写完”!结果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作业越写越马虎,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正确做法】爸爸妈妈应该营造安静且浓郁的家庭学习氛围,在孩子写作业时,可以在旁边看书,或者轻声细语地做事情,不要制造大的声音,打乱孩子的思路。久而久之,孩子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写作业的效率也提高了。

情况2 作业写不完,哭闹求帮忙

?【错误做法】有时候孩子磨蹭,作业写不完,就会哭闹着要求爸妈帮忙写作业。这点蒙蒙妈曾经就犯过错误,担心孩子睡不好觉,担心孩子第二天被老师惩罚,就为孩子包办写作业的任务。结果孩子一点都不感激,反而更加依赖爸妈,作业效率仍然低下。

?【正确做法】当孩子因为磨蹭写不完作业时,一定不能代替孩子写作业,严肃平静地告诉孩子:“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写完才去睡觉,或者不写作业明天自己去跟老师解释,你自己做决定,为自己负责。妈妈没办法帮你。”这样一来,孩子吸取了教训,也不会再抱怨爸妈袖手旁观,或者依赖爸妈收拾残局,而是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情况3 孩子应付作业,字迹过于潦草

?【错误做法】孩子有时候粗心大意,把作业写得很潦草。有的爸妈会置之不理,任由孩子这么应付作业,结果孩子的字迹潦草,不爱写字,慢慢地还影响了考试的卷面分数;也有的爸妈很重视,就直接发火:“怎么写得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结果孩子也跟着生气,更抵制写作业了。

?【正确做法】当爸爸妈妈检查作业时,不妨耐心地告诉孩子:“做作业就要工整,不然谁也看不清楚你写的字,那你的作业就等于白写了。你看应该这样写字……”爸爸妈妈可以顺势拿起笔写出字来给孩子做示范,然后告诉他:“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明天我们就这么做吧!”这样孩子也不会失了面子,反而体会到爸妈的用心和鼓励。

情况4 孩子好奇心爆棚,稀奇问题不间断

?【错误做法】有的孩子在写作业时,想到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就去问爸爸妈妈。这个时候,如果你不高兴地说:“别瞎问有的没的,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每天都不知道在想啥。”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挫败心理,遇到难题就想着一概略过,不求甚解,培养不了思维能力。

?【正确做法】爸爸妈妈不妨高兴地说:“孩子,你能问这么难的问题,证明你动脑筋了,很不错。那你先把作业写完,爸爸妈妈帮你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再告诉你好不好?”这番话会让孩子听了心里舒服,也会加快速度地把作业写完。

现在的蒙蒙已经不会再对爸妈哭诉作业烦恼,而是认真学习,爸妈现在反过来催促她早点休息,别再看书了。从催促孩子写作业,到催促孩子休息,这个就是巨大的进步!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时半会的轻松事,而是潜移默化的大智慧。与其扯着嗓子对孩子“赶鸭子上架”,不如适当顺从和鼓励,让双方都轻松对待教育难题。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的作业难题也有相似的感受,不妨学学蒙蒙妈吧!

孩子初入园,我有独到经验


因为女儿瑶瑶今年五月份入学时是个插班生,我这个全职妈妈没事下午就会提早去接孩子,于是也就有了和园里老师和阿姨长时间交流的机会。通过每天的交流与我自己的总结体会,我也给大家在这班门弄斧地介绍几点初入园的独到经验,希望对有需要的博友们能有一点点帮助。

一、早餐要注意的事项:

1.首先是早餐时间不能太晚。刚上学很多家长不习惯,都是到快要出发的点才给孩子吃完早餐。这样是很不好的,我们首先要清楚幼儿园里面九点多有早点,一般中午11点左右不到就开午饭了。如果早饭吃的太晚,早点因为是饼干之类孩子爱吃的东西,一般孩子会容易接受,但到了午餐正餐的时间很多孩子肚子一点不饿根本就吃不下,于是就吃的很少,中午刚入园的孩子很难入睡,再闹腾上一两个小时,肚子又饿身体又累,孩子精神会非常不好。

2.其次是早餐不能让孩子吃太饱。很多家长怕孩子在幼儿园吃不下饭就想着早餐给孩子吃的饱饱的,但是除了第一天不知情的孩子会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很多孩子都是一路哭着去的或者是到了幼儿园和家人分开就大哭的,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如果吃太饱了,孩子一哭就容易吐。想象一下在幼儿园孩子吐的情景吧,孩子边哭边吐,手忙脚乱地阿姨要边安慰孩子边帮孩子处理秽物,是不是很糟糕呢?

瑶妈经验:瑶瑶刚入园的前两三天是每天都有吐,都在吃午饭的点,刚开始以为是园里伙食不适应,但后来瑶自己告诉我她中午肚子很饱,阿姨还要哄着喂她,她就全吃下去了,没一会就全吐出来了。而且有一次阿姨在整理她吐到地上的秽物时,她又吐了一大口,把阿姨的头发全吐湿了。(可怜的阿姨,向幼儿园的阿姨致敬!因为据瑶说阿姨没有批评她,反而安慰她,真不容易呀。)瑶妈调整了早餐时间并且让她比平常少吃一点,另外在出发前又加喝了一点白开水,后来她就没有再吐了。

二、初入园服装注意事项:(学校有规定穿校服的例外)

1.不建议初入园的孩子穿新衣服。新的服装特别是比较时尚的有时候会有各种纽扣,拉链,挂钩等等各种小饰物,这些小饰物到学校都会引起各种“小麻烦”或是“小危险”。还有一点就是新衣服有的孩子穿会过敏呀或者是刺绣部份孩子穿着不舒服,初入园的大多数孩子都还不敢和老师反馈身体的不舒服,本来人就烦燥再加上穿的不舒服,你想想孩子会是什么心情吧?建议穿平常有穿过的舒适干净的衣服。

2.穿容易穿脱的宽松的衣服和裤子,女孩子初入园最好不要穿裙子。入园后大多数的孩子都需要自理大小便,如果穿紧身裤孩子会很难脱,一着急很多孩子就会尿裤子,穿的时候又经常要阿姨帮忙穿。阿姨也很累很忙,就当让自己的孩子轻松一下同时也当体贴一下老师和阿姨吧。女孩子为什么初入园不要穿裙子?一方面是大小便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中午午睡的问题,老师阿姨本来就累的闯不过气来,中午午休的时候还要帮穿裙子的小女孩子换上上衣和裤子,工作量大增,心情也会变糟,可以到入园习惯后再给小姑娘穿上裙子。

3.鞋子最好穿舒适的,容易穿脱的。上学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给孩子检查鞋底有无开裂,鞋带有无脱落。老师不可能一个个从头盯到尾,如果鞋子开裂了,容易摔跤的,孩子也不舒服。当然也不赞成穿新鞋子,道理同不穿新服装的道理一样。

瑶妈经验:因为平常瑶就爱运动,所以入园后瑶的服装也以舒适为主,老师也很满意,因为好打理呀,呵呵!但她有一次穿了一双开裂的凉鞋去上学,老师也没注意到,造成她在学校摔跤的事情。虽然不是太严重,但相信每个家长都不希望发生。

三、送与接的时间与注意事项:

1.早上送孩子入园时间。除非是没办法,最好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太早去孩子要从头到尾面对每个送来的孩子和妈妈分别,一直处在“全班大联哭”的环境下,心情肯定不好。太晚了全班同学都开课了,大多数孩子都消停下来了,咱们的孩子一去又来一次大哭,估计满脸微笑的老师心情很难好的起来。

3.接的时间。在幼儿园规定能接的时间越早接越好,如果您能抢在全班第一个去接孩子,恭喜你,你的孩子会非常高兴,但是这个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理由很简单,全班十几二十几个孩子,每天第一个接的只有一个。这就要看各位家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啦!

瑶妈经验:千万不要因为可以得到短暂的解脱而用哄骗的方式送孩子入园,瑶妈就是一个失败例子,孩子会因为你的欺骗而不信任你,还有什么比孩子不信任家长更严重的事情呢?

四、放学回家注意事项:

1.接孩子离园的时候可以带一杯好喝的“水”。孩子刚入园,白天不适应,很多孩子都不懂得喝水而且大喊大叫,喉咙很容易发炎,最好在放学的时候给孩子准备一杯好喝的“水”,我给瑶每天换花样,有时候她心情好会自己“点”第二天要求带的水,其中有冰糖梨子水,冰糖银耳水,蜂蜜水,绿豆水等等。让孩子明白我们虽然把她送入幼儿园,但我们心里是爱她的,想她的,可不是嘛,你看看我来接你还给你带了好喝的东西呢。

2.千万不要主动问孩子幼儿园的情况。我的建议是孩子一放学就让她自己说,她想说啥说啥,不主动问幼儿园的情况。如果她能暂时忘记幼儿园的事情是最好的,尽量做到让她身心都得到大放松。

3.最好在放学的几小时内有她最爱的亲人陪在身边。孤独了一天的宝贝们终于放学了,这个时候,她最需要的是亲人的陪伴,她可以选择和大人倾诉,也可以选择静静的依偎在你身边,这样她才有安全感,心灵才能得到慰藉。如果她愿意谈幼儿园的事情,我们也可以应和她,注意不要谈的太深入了,让孩子感觉上幼儿园不是什么悲哀的事情。

4.全家人在孩子面前都要展示轻松的心态。有些家人特别是老人,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总是要紧张地问长问短,什么老师好坏呀,吃的怎么样呀,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呀,勾起孩子在园里的伤心回忆。轻松点,象平常一样,让孩子感觉上幼儿园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

5.大人对孩子要有比平常更多的耐心。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生活不习惯,心灵孤独,加上情绪得不到宣泄,回到家后象变了一个人似的,有的是一声不吭,有的是变的脾气异常暴躁。我家瑶瑶是两者兼有,有时候要我抱着,她也紧紧地抱着我,半个小时不说话不动,有时候是很烦躁的要求我做这做那,只要不违反原则,瑶妈我都忍了,并且不对她说大声话,也不问她为什么变得这么坏,只是微笑地面对她。这个时候千万不要骂她,不要让她以为大人真的不爱她了,所以才会送她到幼儿园,要比平常付出更多的耐心来照顾她。

6.慎重回答孩子关于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的问题。孩子会问这个问题本身说明她已经知道是必需要上,只是不明白原因。不要想当然的乱回答一气,幼儿园老师给的建议是这样说的:你已经长大了,每个孩子长大都要上幼儿园,你看看某某小哥哥小姐姐他们都有去的,在幼儿园可以学到本领,有好多好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这个时候孩子听了估计也还要哭,但多说几次她心里肯定是接受的,只是伤心没有大人陪。要强调一点的是一定要告诉孩子大人一直都很爱他,宝贝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大人心里也一直想着他,也跟孩子说上幼儿园想妈妈的时候不要用哭可以用心里想的(瑶幼儿园阿姨跟瑶说的,说了几遍真的有用的)。

7.晚餐饮食宜清淡,忌乱补。孩子入园身心疲惫,不要给孩子吃太过上火和太补的东西,以免造成孩子身体的不舒适。

8.晚上就寝。给孩子讲讲故事,听听轻音乐,可以多抱抱孩子,让孩子早点入睡。这段时间半夜有很多孩子会做恶梦,大喊大叫,如果醒过来要轻身安慰,别生气发火。

瑶妈经验:女儿刚入园那段时间,一放学就要我抱着,小脸紧紧贴在我胸前,让瑶妈找到了瑶婴儿时代的感觉。母女连心呀,全职妈妈带的孩子“分离焦虑症”最明显的,所以瑶妈是尽一切所能安抚她那颗幼小的心灵。瑶瑶现在已经成功闯关了,并且爱上了幼儿园,妈妈心里真的很欣慰!

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写下这一篇送给刚入园的家长们,相信宝贝们一定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且爱上幼儿园的。

六招让宝贝入园不“学坏”


宝宝入园后4大状况:

1.想法以偏概全幼儿园的生活,对宝贝来说是个蛮大的冲击。首先,他原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为众人的焦点,现在却要在十几、二十人当中,争取老师的注意和喜爱。以前在家随便堆个积木,众亲友热烈的掌声立刻随之而来,但现在认真堆得比天高,老师却只忙著处理那两个打架的小朋友…。

“是不是只要我打别的小朋友,老师就会注意到我?”孩子无法任意转换观察焦点、顾及事实的全貌,以偏概全地以为吸引焦点就是被喜爱,于是他们开始夸大重复能吸引大人注意的行为,譬如粗鲁的动作、大声说话等。回家后,爸妈反而不习惯:我那个秀气斯文的宝贝哪里去了?

2.兴致勃勃学说话

3、4岁小孩爱说话,兴致勃勃学著各种语词和声调,爸妈开车时遇到冒失鬼,随口一句“会不会开车啊?”坐在安全座椅上的宝贝可能就开心地学上一百遍。上幼儿园之后,接触的人变多,学习的对象也增加,小朋友之间互相学习大人的口头禅,或者交流在电视听到的话语,难免会讲出几句让大人头痛的话来;即使爸妈严词厉色说“不可以”,但不久后宝贝却又冒出其他不雅的字词…。

这是因为宝贝不懂这些话语真正的意思,他们只是想表达“生气”的感觉,或者像谐星可以逗人发笑。除了爸妈及时制止之外,之后其他新事物出现后,这类行为也会逐渐消失。

3.我想与众不同

3岁以上的宝贝,有别于以往只是知道自己的名字、性别等外表,慢慢地发展出“心理我”,他们自我介绍时会以“我能做什么”为主轴,譬如“我上中班”“我会自己穿衣服”“我喜欢骑三轮车”等。为了树立自我形象、为了彰显自己与他人不同、为了展现自己很棒,宝贝插嘴或唱反调的情况便增加许多。这不是因为宝贝上幼儿园“学坏”了,而是他想“做自己”的表现。

4.适应新环境过度期

幼儿园与家里有很多的不同,除了友伴增加,他们也要学习纪律。有些孩子天生气质趋避性高、适应性低,本来就需要较长时间适应新环境,所以刚上学个性变安静或变焦躁,是可以理解的;加上宝贝还在摸索学习:老师讲话时要安静坐著,爸妈讲话时是不是也要?所以会有一些不同以往的表现。

以不变应万变六大妙招

1.立即制止

3~6岁孩子还在“道德他律期”,他们不能自行判断事情的是非对错,需要大人的教导,所以当孩子出现不合宜行为或言语,爸妈得立刻制止。如果孩子自尊心比较强,也可以用眼神暗示,或者轻轻将他带开,再小声告诉他:“这样说别人会觉得不舒服喔!”

2.教导正确表达方法

当孩子只是想引人注意、逗人开心,或想表达自我,爸妈可以直接教导宝贝合宜的表达方式。譬如,想讲话,要等人家讲完或先举手,生气时可以说“我生气了”,而不是讲脏话或打人等。当然,爸妈自己也要示范良好身教,适度收敛不雅的口头禅和举止。

3.引领孩子观察全面情境

有时可藉助其他小朋友当范例,譬如当身旁有人做和宝贝一样的事情,可以带领他去观察:“那个小朋友讲话很大声,虽然他妈妈停止和对面的阿姨聊天,但是你看,他妈妈的表情是不是很生气?”

4.适时忽略

当孩子明知自己言行不恰当,却还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想要吸引注意时,一开始爸妈可以先提醒他:“这样不可爱喔!”然后就忽略他。久之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表演不受欢迎,就懒得再白费力气了。

5.停止喜欢的奖励或活动

倘若宝贝屡劝不听,执意做出惹恼爸妈的行为,爸妈可以进一步暂停他正在进行的喜欢的活动,比方骑三轮车,或享用好吃的点心。让孩子“痛”一下,他就会选择是不是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继续做出讨人厌的行为。

6.适性教导

对于适应新环境需要较长时间的孩子,爸妈一开始就需要耐心陪伴。除了入学前多让宝贝熟悉幼儿园环境,或许可以带他和老师相互认识,并告诉宝贝:“老师会照顾你。”同时也让老师初步了解宝贝的个性,一起分享协助孩子进入情况的法宝。

入园,宝宝很焦虑


科学育儿

入园,是宝宝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他们离开无微不至照顾自己的家人和温暖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感到焦虑是正常的。他们有哪些表现?家长该怎么办呢?

其实焦虑表现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正常反应,说明孩子能够对环境的变化有所反应,能够辨识、感知环境的变化,从而产生的一系列对陌生、危险环境的应急防御。

由于气质和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宝宝会以不同的方式去面对这种“成长痛”。孩子们的“痛”都有哪些表现呢?

哭闹:大部分孩子都会哭闹。宝宝的哭闹不是分分钟不停止的,而是很有规律的。

1.分时段哭闹。一般孩子入园时会大哭大闹一阵,家长走了之后很快就会停止。又如,有的宝宝在进餐、午睡、如厕等活动前后哭闹,显然在家中这些事情都由家长照顾, 他们自己不会或者不习惯做这些事情,加上陌生环境和老师、同伴的压力,因此焦虑哭闹。

2.分时期哭闹。入园前三天,孩子会搂着家长脖子不撒手哭闹,被老师抱过来之后继续哭闹。几天之后,宝宝就会哭着主动放开家长,一边投进老师怀中,一边嘴里念叨着“妈妈早点来接我”。这时孩子已经知道上幼儿园是必须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后(一周或两周左右),孩子会抹着眼泪,拉着家长的手走进教室。尽管还抹着眼泪,但是已经不用爸爸妈妈抱着来了,哭着也能和爸爸妈妈说再见。

夜惊:有些宝宝入园后会出现夜惊的现象,睡着睡着就会撒“癔症”哭闹不止,嘴里还念叨着“我不上幼儿园”“我要妈妈”…… 半夜爸爸妈妈听到这样的声音是最让人揪心的。

不言语:原本爱说爱笑活泼的宝宝,入园后忽然沉默不语,回家后不愿意和家长说话,像变了人似的。

发脾气:有的宝宝入园初期非常任性爱发脾气,因

为一点小事或要求未得到满足就大哭大闹,很难安抚。

黏人:有的宝宝本来和谁都能玩,可自从入园之后,在园里黏着一个老师,有的二胎宝宝黏着一个稍微大点的伙伴;在家里又开始黏着那位最亲近的人,离开一会都不行。

睡觉困难:有的孩子中午睡觉需要有人陪着或拍一拍,刚入园由于不熟悉环境等因素,因此拒绝在幼儿园睡觉,或者上床了睡不着。

以上反应比较常见,但个别孩子会出现以下反应。

忍住不哭:哭闹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情绪宣泄。有的孩子可能因为从小被教导“爱哭的孩子不好”,当看到其他孩子哭时会撇嘴或眼含泪花,但就是忍着不哭,让老师们看着很心疼,巴不得孩子哭出来,那也是一种释放。

等待或念叨:有的孩子站门口等着爸爸妈妈来接,连进来吃饭都不愿意;有的孩子不让关门,一关门就不安或哭闹;有的嘴里常常念叨“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

中午不睡觉:有的孩子没有其他焦虑表现,但就是不在幼儿园睡午觉。

需要注意的是,分离焦虑表现男孩女孩没有什么差别;祖辈带的和父母自己带的也差别不大。自理能力强的孩子适应更快,自理能力弱的孩子分离焦虑更严重。

阶梯式循序渐进入园的,比那种一刀切入园的孩子更少焦虑。不管孩子表现如何,都需要家长重视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调整。

正确对待孩子的入园分离性焦虑


正确对待孩子的入园分离性焦虑

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自己的亲人分离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

等情绪。分离焦虑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研究表明:幼儿对其亲人的依恋

程度越高,因分离而产生的焦虑程度也就越严重。当孩子出现“分离性焦虑”时

,家长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正面引导,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帮助孩子顺利

渡过入园关。

一、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入园焦虑同样会在家长身上发生。家长们往往表现为心神不宁:送孩子入园

后恋恋不舍,总希望再抱一下、再望一眼;长时间在教室门口、窗口甚至幼儿园

门外观看孩子,不愿离去;每天来园、离园时,长时间与教师交谈,了解孩子在

园情况。有时为了让孩子在情感上得以安慰,就过分迁就或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

要求等等。殊不知,父母的这种难舍难分、焦虑的神态、情绪正通过微妙的亲子

互动传递给了孩子。我们曾遇到这样一个例子:孩子入园那天,全家先后有七人

来探望孩子。看到家人,孩子高兴,可家人一走孩子便大哭不止,家长反复来看

望,孩子就反复哭闹,哭闹后又呕吐。后来,老师几次三番做家长的工作:可说

服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却不放心,忍不住要来看孩子。这样,反反复复多次后

,家长每次送孩子,未到幼儿园门口,孩子就死死缠住家长。孩子上幼儿园也就

成了“三天捕鱼,两天晒网”。结果,孩子的“入园分离性焦虑”持续了整整一

个学期,后来还时有发生。因此,当孩子产生分离性焦虑时,家长一定要理智,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积极情感来感染孩子。同时,一定要坚持天天送

孩子,停停送送反而增加了孩子重新适应的焦虑。

二、注意审度自己的言行

有人说,孩子诞生在父母的言行之中,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少

数家长管不了孩子,就用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孩子:“再不好好吃,把你送给幼

儿园的老师,让老师整整你”;“再哭,明天把你扔在幼儿园,不去接你”。家

长这样做,只能让孩子觉得幼儿园和老师很可怕,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孩子的思想

负担,使他们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有时,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对孩子说:“

宝宝不哭,中午妈妈接你回家吃饭。”孩子信以为真,好不容易熬到吃饭的时候

,却不见妈妈的踪影,于是,只能用哭闹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因此,家长应该注

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注重正面疏导和积极鼓励,尽可能帮助孩子达到最佳心理

状态。让孩子感到: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儿园;幼儿园里可以学到好多

本领,和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是开心的事;我学会自己洗脸、洗手、吃饭、

穿衣了,我很能干;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像妈妈一样喜欢我。孩子有了自信

心、自豪感,就很少会发生入园分离性焦虑了。

三、鼓励幼儿参与适应性活动

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环境变化很大,入园前,整天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在一起,

到了幼儿园,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为了减小这种变化的坡度,孩子入园后

,家长要帮助孩子进行一些适应性的活动。可以带孩子去邻居家,让孩子和大

哥哥大姐姐一起玩;还可以把孩子送到亲戚家,让他在外面小住几天,培养他单

独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利用接孩子的时间,可以了解一下孩子在幼儿园所玩的游

戏,陪着孩子再玩一会儿,也可以将孩子的作品带回家,给爷爷奶奶看,通过表

扬鼓励,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孩子在家里,想做什么,通常用一些动作来表

示,家长们也往往习以为常,所以到了幼儿园就不适应。有的孩子要撒尿,却不

善表达,结果弄湿了裤子;有的孩子与同伴发生了矛盾,却不知如何解决。针对

这些情况,家长一方面要培养孩子一定的自理能力,经常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

及的事,如:自己处理小便,拿自己的杯子接水喝,怎样拿小匙,怎样用筷子,

另一方面也要教会孩子如何表达他想要做的事。在可能的情况下,家长还可让孩

子把家中的玩具拿到幼儿园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这样其他孩子会谢谢他,乐意

和他一起玩,孩子自己也会感到很高兴,分离性焦虑就会减弱。

四、加强与幼儿园的联系

对孩子来说,进入幼儿园是人生旅途上第一次感受挫折,孩子心理、生理均会受

到一定的影响,家长要特别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1、要耐心倾听孩子说话,以便真正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和他的感受。

2、尽量向老师详细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以便回家后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

行教育。

3、注意不在孩子面前流露对老师的不满情绪,不随意议论老师,以免影响师生关

系;当孩子感到受委屈的时候,家长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

4、家长要随时、尽量详细地与教师交流孩子在家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

点、能力水平等,以便教师尽早地了解孩子,运用适当的教育措施。

刚入园孩子产生分离性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因为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给

孩子带来了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角色上的变化。孩子产生分离性焦虑后,

家长不能粗暴或专制地对待孩子,也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只有设身处地去理解

孩子、关心孩子,家园互动、正确引导,才能化消极为积极,消除孩子的心理障

碍,孩子入园时绽放在我们面前的定将是张张笑脸。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让初入园孩子不焦虑的方法》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孩子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