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与家长如何帮新入园宝宝止哭

01-11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幼师与家长如何帮新入园宝宝止哭》,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1.不停哭型

入园前的亲子活动,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玩得都很开心,但是第一天开始上幼儿园,便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了,他们觉得十分害怕、不安全,所以从爸爸妈妈离开幼儿园那一刻起,就开始不停地哭,这样的情景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有余。

老师做法:对这种小朋友,我们首先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玩一些玩具,告诉他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告诉他爸爸妈妈来接他的具体时间。其次,要多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增强他的安全感。如果说理、转移注意力。都对此类孩子不起作用,我们会适当使用冷处理法,给他一些玩具,让他自己去玩,当组织其他小朋友进行活动时,会吸引他参加,并给予一定的关注。

给家长的建议:2~3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家长要理解孩子这种反应,孩子白天在幼儿园哭得太多,晚上回到家一定要让他多喝一些淡盐水补充体力,还要让孩子早睡早起,睡足9~10个小时。

2.又哭又闹型

这种小朋友又哭又闹,还把幼儿园的玩具扔得乱七八糟,吃饭的时候故意把饭弄在衣服和桌子上,打人、咬人、在地上打滚,时不时地开门就要往外跑。

老师做法:这类小朋友性格比较外向,个别的比较暴躁,他们喜欢把不高兴发泄在外界环境上面,对这类小朋友,我们主要以讲道理为主,让小朋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注意多给他爱的关怀。还会适当地对他的进步进行一些奖励,像语言上的表扬和物质上的小红花等。

给家长的建议:希望家长平时在家里,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让他学会一些简单的规则。另外音乐是抚平小朋友心灵的方法,在家里可以放些轻松欢快的歌曲给孩子听,比如《我爱我的家》、《小小人爱上学》等,对治疗孩子暴躁情绪有积极作用。

3.几天后才哭型

小朋友好奇心重,在幼儿园看到很多家里没有的东西,立刻产生了兴趣,去幼儿园的前几天很高兴,不哭不闹,也不嚷着叫爸爸妈妈来接,但是过了几天,当他熟悉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知道自己要每天重复时,就会厌烦,开始用大哭表示自己的不满。

老师做法:这类小朋友怀有对新环境的向往心态,他们性格大多活泼开朗,喜欢刺激的事物。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我们会多介绍在幼儿园里他还不知道的事物,比如我们会带他去别的班级看看,告诉他哥哥姐姐们都在做什么。转移他的视线也是很好的方法,小朋友看到新鲜的事物就会很快忘记刚才发生的事情。

给家长的建议:如果宝宝对幼儿园生活没兴趣了,想回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家长可以在最初一段时间,让孩子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如:手绢、小公仔、水壶)到幼儿园,起一个间接情感寄托的作用,在孩子接受陌生的环境和老师伙伴初期起到熟悉、温暖的情感安慰作用。

4.心里默默流泪型

和家长交流的时候,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家很开朗的,什么都说,什么都乐意去做。但是老师却发现他们在幼儿园里不说话,坐在角落里呆呆地什么都不愿意做。

老师做法:这类小朋友表面看上去没有哭,但是心里却在默默地流泪。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多和他聊天玩耍建立感情,让他消除恐惧感,慢慢熟悉幼儿园生活,从心底尽快信任老师。这类孩子甚至比其他类型的孩子更加需要爱,比如:当看到孩子情绪不好时,我们可以找一个最可爱最漂亮的毛绒玩具送给他并说:“我和你一起玩好不好?”让孩子感觉老师是可以随时给予他帮助的朋友。

给家长的建议:在老师试图打开孩子心扉的同时,家长可以每天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多跟老师交流,让孩子看到这样的亲切场面,帮助老师和孩子尽快建立起感情。

5.受人影响型

在幼儿园里,我们看到这样的小朋友:有的小朋友本来在玩玩具,但看到身边有小朋友在哭,不一会儿,他也会眼泪汪汪,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这也正是所谓的“羊群效应”。

老师做法:这类小朋友容易受人影响,碰到这样的情景,我们会带他们出去走走,去操场上玩耍,把他和爱哭的小朋友分开一会儿,等他们心情平静一点儿后,再慢慢告诉他们:幼儿园是美好的地方,他们可以在幼儿园获得好多新鲜有趣的东西,那些哭的小朋友,只是一时的不适应。

给家长的建议:幼儿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小白兔、大灰狼、小花猫等几个形象。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容易被为了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如何让新入园幼儿适应新环境


每年的九月份是新生入园的季节,清晨,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新入园的幼儿哭喊着不愿入园,他们紧抱着大人的腿,或拼命的撕扯着大人的衣服,躲闪着老师伸出的双手,仿佛老师是吃人的怪物。幼儿离开家庭,走进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容易出现依恋家人、不愿入园、情绪低落、紧张、、焦虑、害怕、胆怯、不合群、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应症",那么,如何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呢?

一、做好新生入园的接待工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入园第一天的接待工作是关键中的关键。

入园第一天的孩子,心情往往会很紧张,甚至害怕,会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不放松,这时的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笑脸迎接幼儿,亲切的摸摸孩子的头,脸或者亲亲他、抱抱他,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很喜欢他,这样紧张会消除很多的。

二、找准哭因,因人施教,对症下药

面对幼儿不停的哭闹,有的教师可能会不知所措,无计可施,我觉得对待幼儿啼哭的办法就是要因人施教,对症下药。

由于性格、家庭教育的不同,幼儿啼哭的原因、情况也尽不相同。这就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来止住幼儿的哭泣。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因对环境陌生、不适应集体生活而哭闹的幼儿,哭起来声音往往较小,低声哭泣,教师应多注意在行动上亲近他,给他以安慰、满足他的社会需要,让他熟悉集体成员,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

三、适当的精神鼓励激发幼儿入园的积极性

新入园的幼儿年龄虽小,但他们的自尊心、好胜心都较强。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及时给幼儿适当的精神鼓励,会大大增强教师的吸引力,诱惑力,幼儿对教师依恋情感会更强。幼儿入园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

如:对入园不哭闹的幼儿,在他们的小脑门上贴上聪明豆,或者给他们一朵小红花以示鼓励。最后,教师对入园活动进行小结,大张旗鼓的表扬按时入园、不哭闹的幼儿。这样,不仅给其他幼儿树立了榜样,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增进了幼儿对教师的依恋。

总之,幼儿教师要具备一颗博大的爱心,包容之心,对待幼儿要亲切、有耐心,精心准备与幼儿的每一个活动,努力缩小与家园之间的距离,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就能使幼儿逐渐喜欢幼儿园,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新父母如何与宝宝感情交流


视、听、触觉和模仿是新生儿的主要行为能力。在家中新生儿和父母及长辈交往也是通过这些能力来表现和发展的。

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小宝宝光临人间不久就会东张西望,眼睛还会追随红球或有色玩具上下左右移动。

生后12~14天、26~28天的新生儿,在看红球、听格格声这两项行为方面较生后2一3天的新生儿有明显长进。

生后2~3天的婴幼儿虽能看红球,但头和眼球只能在水平方向移动,到12~14天特别到26~28天时不少新生儿可随着红球转动。

如你能掌握此规律,你就可以在哺乳后抱起宝宝,眼和眼接触(最佳距离是20厘米),一边说话,一边慢慢移动面部,宝宝的头和眼球就会随着你而转动,这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意义却重大。

正如美国学者文尼柯茨博士所说:“‘最早的母亲贯注’对幼儿来说是很有帮助的,这是一个能提高敏感性的时期,在生后要持续几个星期,可以为形成你宝宝的个性、展开智力发育及感觉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

这样,如抓紧新生儿时期的行为锻炼(当然要循序渐进),对你宝宝的发育会有很大好处。

眼对眼的互相注视是相互交往的开始。许多妈妈反映,在宝宝注视她们时会感到很高兴,不由自主地会紧紧拥抱她们的孩子。

她们会说:“张开宝宝的眼睛,喔,宝宝是妈妈的,宝宝认识妈妈吗?”这时宝宝可能会微笑。

大约40%的母亲要花一周或更多的时间才感觉到宝宝真正是自己的。通过接触、照顾新生儿,父亲才真正感到宝宝是自己的,因此这些相互之间的交往是必需的。

父母在此时期内能强烈地感到他(她)们自己与宝宝联系在一起,惊人的感情共鸣渗透在母(父)亲与新生儿之间。

在家庭随访中,妈妈还会告诉你她那些引以为骄傲的事:当宝宝在吃奶时听到妈妈的谈话,宝宝就会停止吸吮或改变吸吮速率,表明宝宝要听妈妈说话,而别人的说话声宝宝却不理会。

新入园幼儿家长须知略谈


一、首先,家长们要从思想上重视幼儿教育,逐步转变教育观念。要培养好一个孩子,不仅要考虑给他吃饱、吃好,穿暖、穿好满足他身体生长发育的需求,而更重要的是对他如何进行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为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前的这一阶段他也在接受教育,的,可以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你们的教育将对孩子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现在家长文化素质提高了,生活水平也好了,教育观念也有了改变,但如何见我们的教育观念付诸行动呢?也是我们今天的主要话题。现在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很多是两家独生,孩子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在家中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我们的家长在物质上给予了孩子太多的满足和过多的关爱,什么事都不让孩子自己尝试,常常包办代替,而忽视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意志、毅力等品质的培养。有爱无教,势必会宠坏孩子,而教育的核心是如何让孩子学会做人。新的时代要求教育培养的人不仅应该具备21世纪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自主、自信等社会性人格素质。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幼儿教育十分重要,我们要从幼儿教育抓起,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幼儿教育是终生教育的奠基石。所以,我们要摆脱以前一些不正确的观点,认为幼儿园只是“看看孩子的”,或者认为是“小学预备班”,只重视知识灌输,不重视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由此可见,幼儿教育非常重要,我们的孩子正处在这一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抓住塑造孩子的有利阶段,以发展幼儿为本的理念,为幼儿创造条件,及早对孩子进行身心、个性、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二、了解幼儿园教什么?幼儿园是从事幼儿教育的机构,幼儿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担负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任。我们将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国家教育部对幼儿教育相当重视,2001年7月又颁布了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课程重新作了规定(幼教改革……),将幼儿园的课程划分为五大领域:语言、科学、艺术、社会、健康。其中语言方面包括文学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早期阅读、谈话活动等;科学方面除了科学活动、科学游戏、种植饲养等以外,还包括数学;音乐和美术通称艺术,音乐方面主要有唱歌、欣赏、韵律活动等;美术方面主要有绘画、手工、欣赏等;健康主要是自理能力、生活习惯、自我保护、心理适应等方面的知识。而我们幼儿园也要适应这种教育改革的浪潮,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颁发的新《纲要》,我们起用了一套新教材《幼儿园综合活动丛书》。这套书是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内容,强调教育内容的整合性、活动性,在各个综合活动中有机地融合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和要求。这套书根据新《纲要》的精神,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本,尊重幼儿的自主创新。新学期开始,我们就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班级特点、季节变化、节日活动等因素设计相应的主题活动,并把这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融入各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比如小班上学期第一、第二周的主题可以订为“我上幼儿园”,因为第一、二周幼儿刚上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环境、老师较陌生……)我们的上课时间是一个星期五天,每天的活动是这样安排的:除了晨间活动、生活活动、户外体育锻炼活动外,每天上午安排三个活动,下午起床午点后再安排一个活动。其余是自主性活动时间,主要是进行能力方面的培养,让幼儿在老师为他们创设的活动环境中,在自己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气氛中,通过各种感知觉的参与活动,各种能力得到主动地发展。三、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放学的时候,常常听到家长问孩子:“今天老师教了什么?”有时侯孩子答不上来,家长就认为老师没教什么。其实,在幼儿园里,学习不仅仅是教一首儿歌、唱一首歌曲或者学会一个数字,它包括小朋友的生活习惯、动手能力、动作发展等等……(比如说:小班有一个综合活动是《选标记》,老师给每个小朋友指定一个不同的标记,如苹果、汽车、毛巾……,把这个标记贴在每个小朋友的美工袋上、茶杯架上,让幼儿能选出代表自己的标记,区分出自己与别人的物品,知道要用自己茶杯……这个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辨认能力,也方便了我们老师在不是很熟悉幼儿的情况下比较有序地开展教育工作……)我们要树立这样的观念:每个幼儿都有差异,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幼儿期成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学了什么,学了多少,而在与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创新的愿望。开朗乐观、自信自控、初步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关怀他人,热爱自然和关心社会及生态环境的朦胧的人文精神,与同伴和谐交往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那么,孩子在幼儿园主要学些什么呢?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适应,过集体生活;学学习常规、生活常规;学习怎样交朋友;学会请求帮助;学习怎样独立做事;学会游戏;学会剪剪贴贴;学会搭积木;另外,孩子们还要学会辨识标记、数概念、科学小知识、社会交往、音乐感受力、节奏,学会跳远、跳高、钻爬、攀登等运动技能。孩子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把教育内容滲透到五大领域中。四、家园携手,努力提高家长育儿水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园密切合作,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才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目前仍有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过早地让孩子学这学那,并要求幼儿园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定向”培养,剥夺了孩子的游戏时间,扼杀了孩子的天性,给孩子过早地压上学业负担,导致孩子厌学,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没有好处的。还有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认为孩子吃好穿好就行,教育是幼儿园的事,使得孩子好不容易在幼儿园学到的一些良好习惯,回到家中得不到巩固和练习,忘得一干二净。还有些家长认识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但没有明确的目的,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正确的教育方法,盲目地丛众,相互攀比,给孩子施加压力,结果会妨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我们幼儿园会通过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看活动(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等形式,让家长们了解幼儿教育信息,明确幼儿培养目标。家长们可以订阅各种育儿杂志(家教版《早期教育》),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科学育儿经验,同时还可以关注教师为家长们设立的《班级家长园地》中的育儿信息,还可以直接以孩子的老师沟通,商讨幼儿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我们教师会抓住家长接送孩子这段时间,及时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及时解决家长育儿中的困惑。还可以利用《家庭联系册》对幼儿进行同步教育,如果有的家长没时间和老师面谈的,或有的家长想对老师说几句的,可以把你的话写在《家庭联系册》的每月家长留言上。使教师心中有数,以便及时针对情况进行教育。总的来说,幼儿教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在生活中,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担当起教育好下一步的重任。在工作,请理解我们,协助我们,使我们的孩子得以健康、快乐、和谐地发展。

如何让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


每年的九月份是新生入园的季节,清晨,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新入园的幼儿哭喊着不愿入园,他们紧抱着大人的腿,或拼命的撕扯着大人的衣服,躲闪着老师伸出的双手,仿佛老师是吃人的怪物。幼儿离开家庭,走进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容易出现依恋家人、不愿入园、情绪低落、紧张、、焦虑、害怕、胆怯、不合群、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应症”,那么,如何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呢?

一、做好新生入园的接待工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入园第一天的接待工作是关键中的关键。

入园第一天的孩子,心情往往会很紧张,甚至害怕,会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不放松,这时的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笑脸迎接幼儿,亲切的摸摸孩子的头,脸或者亲亲他、抱抱他,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很喜欢他,这样紧张会消除很多的。

二、找准哭因,因人施教,对症下药

面对幼儿不停的哭闹,有的教师可能会不知所措,无计可施,我觉得对待幼儿啼哭的办法就是要因人施教,对症下药。

由于性格、家庭教育的不同,幼儿啼哭的原因、情况也尽不相同。这就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来止住幼儿的哭泣。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因对环境陌生、不适应集体生活而哭闹的幼儿,哭起来声音往往较小,低声哭泣,教师应多注意在行动上亲近他,给他以安慰、满足他的社会需要,让他熟悉集体成员,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

三、适当的精神鼓励激发幼儿入园的积极性

新入园的幼儿年龄虽小,但他们的自尊心、好胜心都较强。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及时给幼儿适当的精神鼓励,会大大增强教师的吸引力,诱惑力,幼儿对教师依恋情感会更强。幼儿入园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

如:对入园不哭闹的幼儿,在他们的小脑门上贴上聪明豆,或者给他们一朵小红花以示鼓励。最后,教师对入园活动进行小结,大张旗鼓的表扬按时入园、不哭闹的幼儿。这样,不仅给其他幼儿树立了榜样,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增进了幼儿对教师的依恋。

总之,幼儿教师要具备一颗博大的爱心,包容之心,对待幼儿要亲切、有耐心,精心准备与幼儿的每一个活动,努力缩小与家园之间的距离,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就能使幼儿逐渐喜欢幼儿园,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如何让小班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


小班的幼儿新入园有这样的特点:刚离开父母、离开家庭,来陌生的环境,他们的心理上会出现失落、惧怕的情感。往往有这样的情绪:怕生,不愿接近老师和小朋友;忧郁,独自哭泣;逃避,偷偷逃回家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呢?

首先,教师应以平等的角色接近孩子,给孩子爱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点点滴滴的细节中便可让孩子幼小、稚嫩的童心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的暖风:教师与孩子交谈时,要缩短两者之间的水平和垂直距离,可以蹲下来与孩子交谈,保持视线的接触;还可以经常轻轻抚摸孩子的头部、肩部或背部。教师的眼神、手势、体态和动作都会引起孩子相应的反应,给孩子带来温暖和关爱的氛围。

其次,教师应营造亲切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幼儿入园前,用心布置教室以及幼儿园的环境,通过一些充满童趣或是可爱的卡通形象的图画、剪贴画、壁画,使幼儿对环境产生新鲜感、亲切感。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带孩子参观校园,随意看看、到处玩玩,孩子们的陌生、害怕的感觉就在这看似"漫不经心"的游玩中渐渐消失了。

再次,达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分析,他们渴望与同龄人交流、亲近。对于新入园的孩子,不一定让他马上认识新的老师,而让他们先和同伴一起玩,相互介绍,彼此熟悉,产生感情。这样,他们就不再感到孤单、陌生,避免怯生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

还有,设置丰富的游戏内容。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常常使孩子自得其乐。教师应设置丰富的游戏内容,可以组织他们进行桌面结构游戏、户外运动性游戏、角色游戏、区域性游戏等等,给孩子营造一个最佳的心理氛围,一张张笑脸中哪里又能滋生出紧张、不安和消极的情绪呢?

必看:幼儿园老师的秘密止哭绝招!太管用了!(给家长)


每年幼儿园新生入园 孩子的哭声你还是那么熟悉吗?防哭绝招来了……收藏起来等着到时候用哦!

不停哭型

入园前的亲子活动,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玩得都很开心,但是第一天开始上幼儿园,便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了,他们觉得十分害怕、不安全,所以从爸爸妈妈离开幼儿园那一刻起,就开始不停地哭,这样的情景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有余。

老师做法:

对于这种小朋友,我们首先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玩一些玩具,告诉他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告诉他爸爸妈妈来接他的具体时间。其次,多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增强他的安全感。

如果说理、转移注意力。都对此类孩子不起作用,我们会适当使用冷处理法,给他一些玩具,让他自己去玩,当组织其他小朋友进行活动时,会吸引他参加,并给予一定的关注。

给家长的建议

2~3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家长要理解孩子这种反应,孩子白天在幼儿园哭得太多,晚上回到家一定要让他多喝一些淡盐水补充体力,还要让孩子早睡早起,睡足9~10个小时。

又哭又闹型

这种小朋友又哭又闹,还把幼儿园的玩具扔得乱七八糟,吃饭的时候故意把饭弄在衣服和桌子上,打人、咬人、在地上打滚,时不时地开门就要往外跑出去。

老师做法:

这类小朋友性格比较外向,个别的比较暴躁,他们喜欢把不高兴发泄在外界环境上面,对这类小朋友,我们主要以讲道理为主,让小朋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注意多给他爱的关怀。还会使当地对他的进步进行一些奖励,像语言上的表扬和物质上的小红花等。

给家长的建议

希望家长平时在家里,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让他学会一些简单的规则。另外音乐是抚平小朋友心灵的方法,在家里可以放些轻松欢快的歌曲给孩子听,比如:《我爱我的家》、《小小人爱上学》等,对治疗孩子暴躁情绪有积极作用。

几天后才哭型

小朋友好奇心重,在幼儿园看到很多家里没有的东西,立刻产生了兴趣,去幼儿园的前几天很高兴,不哭不闹,也不嚷着叫爸爸妈妈来接,但是过了几天,当他熟悉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知道自己要每天重复时,就会厌烦,开始用大哭表示自己的不满。

老师做法:

这类小朋友怀有对新环境的向往心态,他们性格大多活泼开朗,喜欢刺激的事物。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我们会多介绍在幼儿园他还不知道的事物,比如我们会带他去别的班级看看,告诉他哥哥姐姐们都在做什么。转移他的视线也是很好的方法,小朋友看到新鲜的事物就会很快忘记刚才发生的事情。

给家长的建议

如果宝宝对幼儿园生活没兴趣了,想回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家长可以在最初一段时间,让孩子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如:手绢、小公仔、水壶)到幼儿园,起一个间接情感寄托的作用,在孩子接受陌生的环境和老师伙伴初期起到熟悉、温暖的情感安慰作用。

心里默默流泪型

和家长交流的时候,有些家长说自己在家很开朗的,什么都说,什么都乐意去做。但是老师却发现他们在幼儿园里不说话,坐在角落里呆呆地什么都不愿意做。

老师做法:

这类小朋友表面看上去没有哭,但是心里心里却在默默地流泪。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多和他聊天玩耍建立感情,让他消除恐惧感,慢慢熟悉幼儿园生活,从心底尽快信任老师。这类孩子甚至比其他类型的孩子更加需要爱,比如:当看到孩子情绪不好时,我们可以找一个最可爱最漂亮的毛绒玩具送给他并说:“我和你一起玩好不好?”让孩子感觉老师是可以随时给予他帮助的朋友。

给家长的建议

在老师试图打开孩子心扉的同时,家长可以每天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多跟老师交流,让孩子看到这样亲切的场面,帮助老师和孩子尽快建立起感情。

受人影响型

有的小朋友本来在玩玩具,但看到身边有小朋友在哭,不一会儿,他也会眼泪汪汪,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这也正是所谓的“羊群效应”。

老师做法:

这类小朋友容易受人影响,碰到这样的情景,我们会带他们出去走走,去操场上玩耍,把他和爱哭的小朋友分开一会儿,等他们心情平静一点儿后,再慢慢告诉他们:幼儿园是美好的地方,他们可以在幼儿园获得好多新鲜有趣的东西,那些哭的小朋友,只是一时的不适应。

幼儿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小白兔、大灰狼、小花猫等几个形象。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容易被为了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在入园初期,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送入园赶快撤

入学第一天父母可先陪孩子与其他同伴一起玩耍半小时,待孩子情绪相对稳定和适应后再离开;第二天则减少到20分钟,直到孩子能完全适应为止。当老师接过宝宝以后,父母最好马上离开,不要在幼儿园逗留,更应避免出现宝宝在里面哭、父母在外面“哭”的情况。

2:尽早接回宝宝

为了减少宝宝刚入园时的恐惧心理,在头两个星期可以稍微早点接宝宝,让他感受到父母并没有忘记他。回家路上,最好用关爱的语言与宝宝交流,询问他在幼儿园进行了哪些有趣的活动,分享他的快乐,使他从内心感受到被爱。

3:帮老师多了解宝宝

不同的宝宝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父母要及时和老师沟通,便于老师更多地了解宝宝,更好地照顾宝宝。例如,有的宝宝一哭闹就要小便等等。隐瞒孩子潜在或已经表现出来的生活陋习或性格,非常不利于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教育。

4:精神准备至关重要

家长接送孩子路上以及在家里交谈时,不要使用类似“宝宝哭得好可怜,妈妈好心疼,怕不怕啊……”之类的语言诱发强化孩子的不良情绪。应该辅以夸奖、鼓励、正面积极引导为主的语言暗示:比如老师夸宝宝了,表扬宝宝只哭了一小会儿,宝宝真棒、不简单、真勇敢幼儿园老师真漂亮、幼儿园玩具真多啊、幼儿园有这么多小伙伴啊……

喜欢《幼师与家长如何帮新入园宝宝止哭》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班入园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