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BB挑选幼儿园你要抓住这些重点

01-11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BB挑选幼儿园你要抓住这些重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决定优先顺序

在选择幼儿园时,首先要跟家庭成员商量一下,看看你们最看重的幼儿园的优点是什么,你是简单的只想选择一个离家比较近的幼儿园,比较方便接送孩子,节约自己的时间,还是比较注重幼儿园的教学特色,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社会技能,或者单纯的基本技能;最后,讨论的结果可能是要综合各方面的优势。所以家长在挑选幼儿园前,一定要先想好自己最看重幼儿园的哪方面优势,这样考察的时候才会有目的性。

2.亲自去幼儿园看看

家长不能通过简单的浏览幼儿园的网站,或者听别人介绍就草率的下决定,一定要抽时间去幼儿园实地考察一下,看看幼儿园的课堂氛围,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幼儿园的卫生和安全情况。

3.询问幼儿园的师生比例

家长最好要跟幼儿园的园长进行面对面的谈话,询问一下幼儿园的具体情况,最重要的就是幼儿园的师生比例,全国教育协会指出3到4岁的幼儿班级应该控制在18人以下,每个班级应该配有两名幼儿老师。这样才能保证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4.学校是否有特色课程

家长们都知道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幼儿园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技能也越来越重视。选择幼儿园时应该注意一下是否有特色的课程帮助孩子发展,不管是美术、音乐、运动,或是其他的特色教学法,幼儿园因该有一个区别于其他幼儿园的特色才行。

5.老师的教育背景m.Yjs21.cOM

选择幼儿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老师,一定要确保老师有一定的教育背景,有正规的幼儿教师资格证,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在调查时一定要咨询一下幼儿园的老师是什么学历,什么专业。老师在孩子的生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地位。

6.幼儿园的安全措施

家长最重视的就是孩子在幼儿园的安全,所以一定要确保孩子所上的幼儿园有很好的安保措施,检查幼儿园的校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幼儿园是否有正规的看管人员,以及校内的栏杆、体育用品等是否有安全保障。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养育孩子你要懂得这些道理


1.有孩子的夫妻更快乐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尼尔森教授研究发现,孩子给父母带来的快乐远多于痛苦。特别是父亲会从孩子那里获得相当多的正能量和幸福感。因此,建议爸妈们多从照顾孩子的经历中体会快乐,而不是一味抱怨。把育儿当作成就,心态也更容易摆正。

2.不要整天围着孩子转

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的西弗林教授认为,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孩子更易抑郁,自理能力差。家长应学会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尤其当孩子觉得被管得太多时,家长要接受而不是抱怨“不被理解”。

3.避免严厉的批评

专家研究发现,严厉指责13岁左右的青少年,可能使他们的行为更放肆。建议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以教育为主,可选择适当的时机讲道理。若忍不住冲孩子发脾气了,要在事后向孩子道歉,以身作则。

4.规律作息有助孩子大脑发育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凯利教授在调查了1.1万名儿童后发现,3岁时就作息不规律,会导致阅读、计算能力低下,空间意识薄弱。研究还发现,规律作息对男孩女孩同等重要,越早养成习惯,越有利于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

5.锻炼让孩子表现更好

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布斯教授针对11岁青少年研究发现,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计算等能力,对男孩与女孩同样有效。建议家长别总把孩子圈在家里,多与孩子一起跑跑步、打打球。

6.不要完全牺牲自我

不少家长把孩子看成唯一希望,甚至放弃自己的爱好、事业。然而,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里佐教授发现,这些牺牲自我的家长对生活的满意度更低,尤其是女性。这样的牺牲还可能导致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孩子稍有过错,家长就易产生挫败感,并迁怒于孩子。要知道,孩子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健康的心理要靠诸多因素共同支撑。

挑选兴趣班要尊重孩子兴趣


在现实中,兴趣班、特长班、考级、考证书,孩子过得比父母还要沉重和繁忙。“儿童不是小小的成人。……更糟糕的是,家长要求孩子过的日子,家长本人作为成年人都力所不能及。因为孩子急于讨好家长,当家长把成绩看得高于一切——把孩子的行为看得高于孩子本人时,孩子所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当家长对孩子怀有不现实的期待时,全美青年运动联盟主席弗莱德·恩格将之称做情感虐待,尤其是当这种期待发生在孩子成长时期,“在努力达到家长要求的成就的过程中,这些孩子逐渐积累起压力所带来的症状。在他们20岁和30岁时,他们开始出现慢性头疼或者肠胃问题——腹泻、便秘、胃酸。当他们40岁和50岁时,他们过渡到胃溃疡、高血压、精神过度紧张、惊慌失措以及抑郁症。无论他们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他们已经形成习惯:这还不够,他们还需要努力得到更多。”

当家长不容儿童自己找到学习的兴趣、动力和干劲儿时,他们无法开发成年后真正成功所必备的想象力、对自我成功的内在肯定以及动力。对于成功来说,动力往往比才华更为重要。

被家长催促的儿童,往往会和家长失去感情联络,也无法发现自我。而“他的家长一直在努力创造他们自己所需要的孩子,而不是接受上天赋予他们的那个孩子。”其结果就是,当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挣扎着成为独立的成人的过程当中,他们没有快乐可言。在这种重压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难免患上抑郁症,甚至导致青春期自杀。

专家建议

1、挑选兴趣班的受,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发育水平,不要为了满足家长未竟的梦想和心愿,强迫孩子开发某项技能。

2、可以给孩子挑选运动性、参与性、趣味性较强的项目,比如游泳、轮滑、舞蹈、武术、陶艺、手工制作等,锻炼孩子的运动、协调和平衡能力,这对开发他们的大脑、增进他们的自信心至关重要。

3、尽量不要过早让孩子去学习技巧性比较强的项目,比如乐器、棋艺、绘画(基本功如素描等的训练)等。一方面,孩子的精细肌肉发育尚未成熟,很难掌握手指细小动作;另一方面,这些训练比较枯燥,孩子很快失去兴趣;再有,过早培养绘画基本功,很容易压制孩子的创造力。

4、在挑选兴趣班的时候,最好考察一下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以及是否采用适应孩子发展的教学手段,避免参加压力大、态度严、竞争强的考级班。

5、如果发现老师有问题,应该在孩子厌学之前结束课程。当然最好是提前解决问题,不要等到孩子觉得自己不行、不够好,主动提出放弃,再去采取措施。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孩子的自我认识。

6、不要把孩子送进兴趣班就一了百了,而是应该和孩子共同开发兴趣,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以身作则、热情参与,给孩子带来的鼓励,强于任何其他手段。

7、学龄前儿童的兴趣不稳定,容易变迁。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时,家长应首先给予鼓舞,用积极的态度鼓励孩子坚持。如果孩子真不愿意继续下去,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坦然接受。不要以为这就是半途而废,孩子哪怕有过一天的学习和体验,也会有所收获。

N种小游戏拉进BB与你距离


面对嗷嗷待哺的宝宝,我们除了喂奶和与他进行所谓的交谈之外,是不是觉得其他沟通方式就少得可怜了呢?不要心急,下面我们就针对一周岁以内的宝宝,为您推荐几个亲子小游戏,拉近您和宝宝之间的距离,用互动游戏的方式传递彼此的感情。

NO.1亲子体操进行时

可以在宝宝吃完奶半小时后或是在洗浴完毕后进行。首先让宝宝平躺着,我们拉起宝宝的两只小手带动手臂,在其胸前拉平再弯曲,轻轻地做扩胸运动,反复十几次。然后,我们再攥住宝宝的一只小脚,向上推至弯曲再拉平,反复10几次,再换另一只小脚做着同样的动作。如果边做边数着节拍,不但能增强宝宝的专注力,还能引起宝宝极大的兴趣。

NO.2手鼓、摇铃动起来

为宝宝准备一款手鼓或是摇铃类的玩具,就是那种摇一摇就发出声响的玩具。我们可以拿起手鼓或者摇铃高兴地摇上几下,然后放回原地。这时,我们会发现宝宝将朝着玩具的方向发起进攻,借此锻炼其四肢协调能力。当他拿到玩具后,就会学着大人的样子摇动起来,此时宝宝的模仿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当我们看到宝宝面带胜利的微笑向你摇摆着手中的玩具时,此时的你是不是比他更开心呢?

NO.3撕纸游戏

对于小宝宝来说,任何事物在他们眼里都充满了新奇感。即便一张薄薄的纸,他们也会玩上一阵子。我们不妨给他个机会,让他亲身体验一下纸的奥秘。首先,他会拿在手里拍打着,然后是进行揉搓,等一切都研究过后便会将其撕成一片一片的。我们只要监护好不让他放在嘴里品尝即可。其实,当宝宝以不同的方式把玩着纸的同时,就是一种思考、观察和研究的过程。而且,撕纸游戏还锻炼了宝宝手指的灵活性。我们不妨也陪他一起游戏,一起撕,和他一起品尝成功的喜悦,探索的乐趣。

NO.4比本领,学手势

我们可以先从几个简单的手势让宝宝学起。例如:抓挠、拍手、真棒、再见等。只要我们边说边多反复几次做给宝宝看,他就会学着我们的样子动起来。

“抓挠”,只要把宝宝的一只手举高,他自然就会弯曲,这是引导他进行手指曲张能力的练习。“拍手”,我们可以拉起宝宝的两只小手拍在一起,发出的响声会激发宝宝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我们带动着他的一双小手多来几次,等他对这个动作渐渐熟练后,就会满心欢喜地开始自我练习。而且电视节目中会有很多鼓掌的场面,当宝宝看到大家拍手的场面时,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大家一起拍手的。“真棒”,我们对宝宝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会给予由衷的赞赏,而高高挑起的大拇指就是对宝宝的一种鼓励与支持。将宝宝的大拇指分离竖起,告诉他这是“真棒”的意思,并以点头作为诠释。相信从你欣赏与赞许的目光中,宝宝会找到一种自信。“再见”,亲朋好友临别时,我们可以举起宝宝的手臂左右摇摆着,并连声道别。情景相融,宝宝对再见所蕴含的意思就会有了一种认识。当宝宝对这些手势都能掌握时,我们就可以作为一种游戏对他进行考验了。当我们喊出动作的名称时,宝宝做出相应的举动,如此反复乐此不疲。当然,还可以作为一项本领,成为宝宝炫耀的资本哦!

NO.5照镜子

准备:镜子(手举的镜子和穿衣镜)

做法:

爸妈把宝宝抱在自己的腿上,举一面镜子面对宝宝,让宝宝照一会儿,然后把镜子拿走,再照一会儿,再拿走,如此反复几次,每次照镜子都对宝宝说:“宝宝,你看,谁在镜子里呀?是宝宝在里面呢。”

逗宝宝对着镜子笑一笑,摇摇头。把宝宝的手放在镜子上,让宝宝摸摸镜子,看看镜子里自己的手在动。

也可以抱着宝宝在穿衣镜前玩“藏猫猫”,抱着宝宝照一下镜子,让宝宝看镜子里的宝宝,然后抱着宝宝移开,同时说:“宝宝不见了”,然后再照镜子,同时说:“宝宝又出来了”。这样,宝宝对镜子里的自己就发生了兴趣。

对着镜子给宝宝打扮,例如,在镜子前给宝宝戴帽子,拉着宝宝的手摸摸帽子,摸摸自己的五官。

对着镜子做点红点,对着镜子,给宝宝的脸上点一个红点,给宝宝柔软的纸巾说:“宝宝把红点擦掉”,开始,宝宝很可能去擦镜子里“宝宝”的红点,不要去纠正他,让他去擦镜子,“咦,怎么擦不掉呢?”啊,红点原来在宝宝的脸上,然后示意宝宝擦自己的脸。反复这样做,宝宝就逐渐会区分真实的自己和镜子里的自己。

提示:

这个活动适合婴儿玩,会让宝宝愉快,对自己的身体发生兴趣,发展自我意识,同时发展宝宝的感知能力。

NO.6手指歌

做法:

学说《手指歌》做动作:

“两个拇指,(左右手的拇指竖起来)

弯弯腰,点点头;(两个拇指相对,反复弯曲)

两个食指,(左右手的食指竖起来)

变公鸡,斗一斗;(两个食指指尖相对,碰一碰)

两个小指,(左右手的小姆指,竖起来)

钩一钩,做朋友;(两个小姆指拉钩,晃动)

两个手掌,(左右手伸开)

碰一碰,拍拍手(两个手掌相向,拍拍手)。”

这个儿歌是围绕手的动作展开的,有很强的动作性,要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先是爸妈念儿歌做动作给宝宝看,引起宝宝的兴趣,然后,拉着宝宝的小手边念边做动作。

提示:

这个活动能让宝宝有多方面的收益,学说儿歌发展口语能力,同时帮助宝宝认识自己的手指,意识到手指能做不同的动作,发展手指的灵活性。 

你送过孩子这些礼物吗?


昨天是六一儿童节,作为父母你送给孩子不少礼物吧?可是您送过孩子这些礼物吗?

礼物一:爱

每个孩子都需要爱,许多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胜于对一两件玩具礼物的需要。

礼物“制作”: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跟他挥挥手。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当孩子疲倦或精神萎靡时,抱一抱他,这些都是表达“我爱你”的信息。

礼物二:榜样

你传递给孩子最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用语言方式来达到的,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他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楷模。

礼物“制作”: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看着你,观察你,因此,你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假如你不想让你的孩子沉迷于电视,那么你自己最好不要提起电视剧就眉飞色舞。

礼物三:健康

尽早开始培养孩子的健康习惯尤其重要,父母坚持刷牙、健身和饮食卫生,都是向你的孩子无意中灌输一种观念:要照料好自己的身体。

礼物“制作”:让你的孩子定期去医院,接受必要的健康检查;鼓励支持他们锻炼身体;让孩子了解坏习惯对身体的危害。

礼物四:陪伴

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你也要让孩子知道他在你的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你要尽量做到周末和节假日与孩子在一起。

礼物“制作”:每周都计划一次与孩子共同的周末活动,然后,让孩子盼望着这个时刻的到来,让他们知道你非常愿意与他们在一起。

礼物五:幽默

适当的自嘲与幽默话语能使生活充满情趣,能让孩子看到事情轻松愉快的一面,从而热爱生活。

礼物“制作”:不要总是对孩子不苟言笑,而要和孩子一起嬉笑娱乐,与孩子一起观赏幽默表演时,应表现出欣赏,只要这些幽默不伤及他人。

亲子沟通要避开这些“隐形炸弹”


有些爸爸妈妈总是觉得和孩子聊天是一件很累的事,甚至不知该说些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分析如何能和孩子更好的进行沟通,及时避开和孩子沟通的雷区。

雷区一:提问式沟通。

很多想要了解孩子的爸爸妈妈在和孩子沟通时总是采用提问的方式:“你在幼儿园怎么样啊?”“你们幼儿园今天都在玩什么?”“老师今天教了什么?”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有限,不能很好的理解父母话中的含义,甚至不能很好的组织自己的语言,对于爸爸妈妈这样的提问回答不上来,也不愿意回答类似的问题。

在和孩子沟通中要尽量避免提问式沟通,而应采用类似“我猜你今天在幼儿园玩滑梯了?”这样互动交流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能够让孩子身临其境的表达。

雷区二:不自然沟通。

有些爸爸妈妈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喜欢捏着嗓子或者装作某个动漫人物的声音,有时也会模仿孩子的某些表达方式与孩子沟通,例如:“喝水水,洗脚脚”。

爸爸妈妈本来是想用这样的沟通方式来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孩子达到“平等”沟通,但这样的沟通方式,在孩子言语发展期,没有为孩子建立起一个标准的语言环境,会影响孩子的言语发展。

雷区三:多讲少听。

爸爸妈妈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经常听到的都是爸爸妈妈的声音“宝宝你看……,是这样……那个不可以……,却很少能够听到孩子讲话。很多时候爸爸妈妈们和孩子的沟通更像爸爸妈妈自己的单口相声,孩子对这件事的感觉是怎样的?有怎样的表达?

往往在父母的各种情绪中被忽略了,从而导致孩子做事拖拉等很多失去自我的坏习惯。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有时需要静下来听听孩子想要表达些什么,不要急着给孩子否定,先听一听孩子的表达,了解孩子的需求。

雷区四:逗孩子。

在我刚结束的家乡之旅中,我在很多场合看到一群成人把一个孩子围在中间“逗”。“今天和我回家吧,你爸爸妈妈把你送给我了!”“你的鼻子呢?刚才我把你的鼻子偷走了!这下你没有鼻子啦!”

一群成人乐不可支,被围在中间的孩子总是手足无措的站着,有的直接扁扁嘴大哭起来,还不忘向叔叔阿姨讨回自己的鼻子。爸爸妈妈在旁边有时配合着“叔叔阿姨,在和你开玩笑呢,不要哭”,还要对周围的朋友说“这孩子怕生”或者“今天午觉没睡醒,有点闹人”。

孩子的言语理解能力有限,不似成人能够了解“言外之意”,当成人有这种逗弄的言语,孩子会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我没鼻子了!”,孩子在这样的理解下,会害怕、会哭就不奇怪了。有时父母也会吓唬自己的孩子“你不听话,我不要你了!”这些逗弄和吓唬的话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安全感和亲子关系。

希望所有的爸爸妈妈都能避开和孩子沟通的雷区,每个家庭都和睦幸福,每个孩子都能快乐的成长!

宝宝学爬要掌握重点


小孩子渐渐长大,从坐到爬是一种飞跃。爬行训练是强壮体魄,完善大脑功能的重要行为训练,在宝宝学爬的过程中,以下两大重点是不容忽视的。

重点一:学爬时机和方法

6个月以后:应经常让他俯卧,在面前放个玩具逗引他,使他有一个向前爬的意识。

7个月:匍匐爬行,动作为腹部蠕动,四肢不规则地划动,注意不是向前,而是后退。

8~10月:发展为四肢爬行,即用手和膝盖爬行,最后发展为两臀和两腿均伸直,用手和脚爬行。

提醒:不断地练习俯卧,反复锻炼、双腿的力量及重心和移动,婴儿很快就能学会爬。

重点二:父母对宝宝学爬的引导

父母可以在爬行前方把一面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镜子(不会打碎的),或色彩对比强烈的图案,或简单的变脸图形等玩具,引起宝宝的兴趣,并有伸手拿取的欲望,促其向前爬行。以后可以把这些镜子或图案放在前后左右不同的方向,引导宝宝向不同方向爬行,以训练其灵活性。

这种不断转换方向的爬行增加了宝宝认识周围不同环境的机会,比在原地能看到更多更鲜艳的色彩,看到男女老幼不同表情的面孔,看到大大小小不同的物件,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充足的爬行训练使宝宝的好奇心理得到满足,由此也完善了神经系统的发育。

家园共育:父母要重视BB的“情绪”培养!


1、让孩子坦然面对失败

很多孩子在失败后,情绪会显得很低落。教孩子如何正确面对失败,正视失败的勇气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家长不妨故意输掉几次,让孩子看看自己是如何面对输赢的。可以这样说,“虽然我输了,但这个游戏还是非常有趣,也许下一次我能赢呢。” 让孩子认识到,所有的游戏都是有输有赢的,只有这样游戏才会有趣。

2、让孩子懂得分享

小孩子往往不能忍受别人和自己分享每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与自私不同,而是天性使然。父母必须正视孩子的这一特点,在别的小朋友来家里玩之前,帮孩子把最喜欢的几样玩具收起来。父母的做法告诉孩子,你尊重他所喜欢的东西,但分享也是游戏的一部分。同时告诉孩子,小朋友不会把宝宝的玩具带回家。

3、做到公平裁决

如果您的小家伙为了玩具和小伙伴打起架来,您应该立刻上前制止,然后告诉两个孩子:你们要轮换着玩。这种说法比“让着弟弟”要好得多,因为对孩子来说,后一种说法并不公平也难以接受。你需要扮演裁判的角色,以确保每隔一段时间两个孩子便交换玩具。

4、事先打好“预防针”

被命令的感觉会让孩子沮丧,因此家长在某件事情将要发生之前应该让孩子知道接下来会出现哪些情况,这样就能让宝宝觉得掌握主动权的是自己而不是爸爸妈妈。比如,“我们再玩三次滑梯就该回家了”,或者“吃完雪糕我们到外面去玩。”

5、制定好规矩

当孩子感到事情不在自己掌握的时候就容易大声哭闹、乱发脾气。而规矩能给与他们必要的安全感。比如,当和小伙伴正在进行的某项游戏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规定孩子与其他小朋友握握手;或在回家之前再让他自由活动一会儿等等。

6、让孩子休息一会儿

完成一种活动,准备开始另外一种活动之前,父母可以带着孩子找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休息一会儿,平稳一下心情。虽然这样做有点耗费时间,但可以有效避免孩子过于兴奋。

7、经常给予表扬

如果孩子能够不哭不闹乖乖地跟着父母从小朋友家或者游乐园离开,我们就应该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刚刚的表现是正确的。我们可以说,“宝宝那么听话,真让妈妈骄傲”,或者,“今天玩得真高兴啊!”小孩子都喜欢正面的评价,因此家长对于正确行为的关注和鼓励能激励孩子将优点保持下去。

这些事,你误解孩子了吗?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特殊的时期。在这些时期里,宝宝可能表现得令人费解,甚至会给大人找很多的麻烦。但实际上,这些时期可能是宝宝性格成长,智力发育的毕竟阶段哦~

追求完美不是笨

育儿小故事:

妈妈叫卓卓把他的小桶拎过来,卓卓走向小桶准备拎,这时姥姥拿起小桶,递给卓卓,乔乔不高兴地说:"不是这样的。"然后。他把小桶放回原来的地方,再拎起来。姥姥笑到:"这孩子可真笨。

专家分析:

卓卓不是笨,而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完美敏感期",即做事情讲究完整性。在他们的设想中,事情应该是这样办,一旦他们设想好的东西被打断,便不愿接受。这是他们从初步建立计划做事的意识,到掌握较强的思维能力的一个过渡。这时家长在给予必要的指导时,不妨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宽容一些。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实施破坏不是错

育儿小故事:

航航常常损坏家里的物品,撕毁过爸爸的稿纸,拆散过妈妈的化妆盒,自己的玩具也往往被拆得七零八落。爸爸妈妈非常生气,经常大声责骂航航,甚至对航航动手,试图阻止他这样的行为。

专家分析:

其实,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孩子的智力发育,需要不断地信息刺激,他们四处探寻各种事物来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从成人的角度看,他是毁坏了一件物品,而实际上孩子从中调动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父母不可轻易阻止孩子的探索过程。对的确不能让孩子尝试的事情,也要尽量向孩子说明道理,并找出替代的事情给孩子做。如果父母经常粗暴地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会渐渐地失去好奇心,失去了探索的动力。

重复不仅是为记忆

育儿小故事:

琪琪妈觉得很奇怪:给琪琪讲的《拇指姑娘》故事,孩子听了多少次也没听烦,每晚,艺可总是缠着妈妈讲《拇指姑娘》的故事,从不间断。妈妈表示:妈妈知道你记住了,不用读了。但琪琪还是不罢休。

专家分析:

重复是孩子学习的一个特点。孩子的智力发展,不是知识在头脑中的堆积,记住知识本身,而是通过刺激、记忆来促进脑部的发育。孩子的智力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重复作为力量,当重复到达了一定程度时,新的状态就会爆发出来。另外,孩子在听熟悉的事物时,对事物的预见会给他们带来信心与安全感。

依恋与自理并不矛盾

育儿小故事:

婉婉爸妈十分重视培养她的自理能力,从不让婉婉粘着自己。在婉婉很小的时候,就让她自己吃饭、穿衣,甚至为了培养女儿的独立性,把她送到全托的幼儿园锻炼。

专家分析:

粘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的阶段,他们从对父母的依恋中感受亲情,认识世界。经过了这一阶段,孩子才能逐渐建立起健全人格。从心理发育上说,孩子很需要被重视,这与他们的自理能力并不矛盾。

家盒子提醒

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而要深入孩子的内心,尊重他们的想法。在阻止孩子的行为之前,先仔细考虑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先想一想这样的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像是一本书的作者,父母越有兴趣去读懂他,他就越有动力将这本书写得更加精彩。

你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


你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如果有人问你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这个答案版本有很多,归置合并一下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1、习惯了“随大流”的妈妈认为:人-家的孩子到了年龄不都得上幼儿园吗?就像他们长大了要谈恋爱结婚一样嘛,是必须要走的“程序”啊;

2、望子成龙心切的妈妈说:上幼儿园可以早点儿开始学习啊,要不在家里成天就知道傻玩儿,啥也不会;

3、重视孩子教育的妈妈说,孩子早点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肯定是好事,再说他去幼儿园还能多认识些小朋友。

除了这些比较“常规”的答案之外,也有一些比较“另类”的。一位到幼儿园咨询入园的妈妈就曾经突然拉着一个老师的手说:以后我儿子就交给你们幼儿园了!终于有人可以管住他了,我反正是管不了他了!由于这样的原-因而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的妈妈,肯定是极个别的,但对于究竟“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这个问题,可能很多妈妈并没有细细地想过,而是在“半梦半醒之间”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要聊这个话题,咱们可以先从广为流传的俗话说起,“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这句话背后我们可以看出,在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了早期教育对于孩子终身发展的重要性。

早期教育包括了四个时期——新生儿期(0~1个月)、婴儿期(2~12个月)、幼儿期(1~3岁)、学前期(3~6岁)。不同的时期,孩子的身体、智力、心理发展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科学的早期教育就是遵循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给予孩子最恰当的引导和推动。

有一个研究结果可能会让你出乎意料,但事实就是如此:人在0~3岁这个时期,发育成长最快的器官就是大脑,刚刚出生的孩子,大脑的体积就已经-相当于成人脑体积的50%了,随着周围的外部刺激不断丰富,孩子的大脑重量和体积都在迅猛增加,生长速度大大超过了身体的生长。这个时期,也是孩子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并且有专家指出,在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基础上,一个人学习能力的50%都是在0~4岁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比如,0~1岁是孩子对声音辨别的关键期,0~2岁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1~3岁是语言和音乐智能发展的关键期,2~4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孩子在生命的前6年里,可以获得一生中60%左右的智力(有点不可思议吧?),因而如果能够在这段时期当中,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会对他一生的能力、智力、品格、性情等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这一组数据更加让我们知道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俗语并非是空穴来风的。孩子是否及时接受了优质的早期教育,确实能够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既然早期教育如此重要,那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场所有哪些呢?总的来说有三个部分,第一是社会的大环境,第二是自己家庭内部,第三就是幼儿园了。

社会大环境是整个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综合状况决定的,我们暂不做剖析,先说说家庭内部的早期教育。

很多家庭内部的早期教育,都是在一种“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因为懂得教育规律,并且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家庭教养方法的妈妈毕竟不是很多,所以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早教”,也仅限于给孩子周到的生活照顾,和孩子简单的语言情感交流,或者与孩子一起玩一玩简单的游戏——虽然这样已经算不错了,但是随着孩子身心不断的发展和成熟,他需要一个更广阔、更丰富、更多彩的空间去感知、去学习、去舒展自己。

幼儿园就是这样一个好地方:

幼儿园有温馨宜人的环境,能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美,学会怎样去表现美;

幼儿园有丰富有趣的教学和游戏活动,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幼儿园有一起嬉戏的小伙伴,有和蔼可亲的老师,让孩子自然地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幼儿园更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让孩子学会宽容、礼让、分享。

幼儿园里的早期教育,其实是一种科学的“启蒙”,就是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抓住教育的“关键期”,发展孩子的智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孩子身体正常的发育以及机能的协调发展,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而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奠定良好的终身发展基础。

家园共育《给BB挑选幼儿园你要抓住这些重点》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