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争辩,当我们化身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们需要把自己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完善教育方法和措施。你是不是不太清楚教育笔记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情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下面是“心情区”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通过学习主题“天天开心,不生气”,我们班创设了一个“心情区”,让孩子们来园后到“心情区”谈心。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能较准确地把握幼儿细微的情绪变化,而这些孩子并没有表露出什么不快乐的情绪,没想到还远远不够。

我跟他们交谈了一下,有两个“伤心”和一个“哭泣”的,一个是因为好朋友感冒了,还有一个不知道为什么伤心,两个因为昨天跟小朋友闹纠纷而生气,还有一个因为早上跟我问好,我没理他而生气(有个家长有事跟我谈,我没注意到)。

以前每当我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总觉得他们才是世界上最无忧无虑的人,原来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也藏着如此细腻的情感,也有属于他们的烦恼和忧伤。

从此,我更加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我把“心情区”当作观察幼儿心境的交流站,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我们的“心情区”,跟孩子们交流各自的心情,走进他们的世界,孩子们非常乐意接受我的关心,很快的,他们来园后便主动跟我“汇报”心情:“我今天很高兴很开心”。

“我肚子不舒服,所以我想哭”。

“因为昨天轩轩不跟我做朋友了……”我认真的倾听,适当的给予开导和帮助,慢慢的,我们在入园后开设了“心情交流站”这个活动,鼓励大家一起谈谈各自心里开心和不开心的事,让他们从中学会倾听和宣泄,学会体谅和分享。

这个活动不但孩子们非常喜欢,我也从中获益匪浅,它使我以后的教育更有针对性,能让我及时的把握孩子的心理感受,发展教育契机,“心情区”让我和孩子们的心更加贴近了。

关于“心情区”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建构区观察记录:涵涵建构区搭桥


环境描述:

这次是我们第五次开展建构活动,任务是请幼儿利用建构区里的材料搭建一座桥。在几天前,我们开展了《小班建构活动:小动物过桥》,活动中,请幼儿利用纸杯和长条形纸板为小动物搭建合适的桥,操作一:两纸杯、一纸板搭桥;操作二:桥梁加宽即再加入一纸板;操作三:桥加高即在原有基础上搭第二层。活动只涉及到操作,没有图纸设计环节,而今天的活动要求是先想好材料,再设计图纸,接着根据图纸搭建桥。

事件描述:

在我交待完要求后,涵涵就拿起笔和纸在建构区里转了约两三分钟,就回到座位上开始画图纸,画的过程中没有停顿思考,动作很流畅。画完了跑过来说:“刘老师,我画好了”我说:“好的,把笔收好,拿着你的图纸去搭吧。”涵涵把笔放回笔筒,来到建构区找材料,但是没找到,接着涵涵在区域外找到了放纸杯和纸板的篓子。涵涵把图纸放在桌上,从篓子里拿出好几个纸杯,从中拿出两个倒扣在桌上,又拿来一纸板横在上面,第一层完成。接着又拿了两个纸杯倒扣在纸板上,再在上面横放一条纸板,这时,第二层倒了。涵涵再次尝试搭第二层,成功了。涵涵开始搭第三层,第三层也失败了一次,也是第二次搭成功的。搭完三层后,涵涵开始看图纸,用手指着在看,看完后又准备去拿材料,但是材料还没拿到手,涵涵又回去看了下图纸。这次看完后,涵涵拿材料准备搭第四层,可是涵涵的手把桥碰倒了,涵涵从头开始搭,搭第三层的时候又倒了。这时我介入:“涵涵,要不你试试把杯子正着放”(涵涵失败了几次,我担心涵涵会就此放弃,所以犹豫了会儿还是介入了)涵涵接受了我的建议,开始把杯子正着搭,但是在搭第三层的时候,桥又倒了,因为杯底的圆比较小,纸板也比较窄,如果放的偏一点就会受力不均而倒下。涵涵转过头叫了我一声:“刘老师”,我第二次建议:“再加一条桥梁试试。”涵涵再次接受了我的建议,又去尝试了,她的动作不快但也不算慢,很小心的样子,终于成功了。涵涵转过来很淡定地说:“刘老师,我搭好了,”我说:“哇,涵涵真是个超级无敌的工程师,”涵涵似笑非笑(她平时得意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我又说:“涵涵,我们拍张照片吧”涵涵很配合地让我拍照片。

反思:

涵涵在建构的过程中,我有两次介入,分别是在她失败了几次后,我主动给予建议:把杯子翻过来试试;第二次是涵涵主动寻求帮助。

一开始,涵涵失败了好几次,我犹豫了一会儿,但是我又担心失败次数太多了会让涵涵有挫败感,从而放弃继续探索,所以我主动提出建议。涵涵在接受了我的建议之后成功了。但是在接下来她遇到问题之后,她没有再次去尝试,而是直接找我寻求帮助,而我居然没有鼓励她再次尝试,直接有给出了建议。最后的结果是涵涵成功了,而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涵涵有强烈的成就感,而我却有挫败感,我没有引导涵涵去发现问题,进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觉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以介入,但是介入的时间、契机是需要考虑的,而且教师的介入并不是直接给出建议,确切的应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然后鼓励幼儿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保护好幼儿的探索欲,才能增强幼儿的探索意识,提高探索能力。

2020区域活动时在玩具区


12月24日,区域活动时在玩具区,舜舜大声的叫道:“老师,胡毅涵抢我这个。”我循声走过去,看到胡毅涵正在和舜舜争夺玩具区的小吊车。我走过去坐在他和胡毅涵中间,轻轻的摸了摸舜舜的头,问:“发生什么事了?”(冷静的接近,阻止伤害性行为)舜舜看着我说:“胡毅涵抢我的吊车。”他说话的时候似乎要哭了,于是我摸摸他的背,说:“老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他点点头,我有对胡毅涵说:“涵涵,舜舜现在很难过。”但是胡毅涵并没有什么反应,我又对舜舜说:“你说说看,你为什么难过呀?”舜舜又指着胡毅涵说说:“他抢我的吊车。”说完,他哽咽了一下。(认可幼儿的感情)我闻到:“胡毅涵,你为什么抢他的吊车啊?”胡毅涵说:“我也想玩,我最喜欢玩小吊车,我家里没有。”(收集信息)我对他说:“原来你也喜欢玩吊车啊,可是你的家里没有吊车。”于是我又对舜舜说:“原来胡毅涵他也很想玩小吊车呢,他家里没有这样的吊车。”(重复问题)“那你们俩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那我玩好了再给他玩一下好了。”舜舜脸上已经没有了一开始委屈的哭脸。“涵涵,这样好吗?等舜舜玩好了让他把吊车给你一起玩?”胡毅涵想了一下,点点头说:“好吧。”(寻找解决方法)我接着说道:“你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那涵涵你现在是先去玩别的玩具,还是在旁边看舜舜玩,或者和他一起玩呢?”“我要看着他玩。”涵涵说,玩了一会,舜舜就把手里的小吊车给涵涵玩了。(准备给予进一步支持)

益智区玩纸牌游戏


开学初我们在益智区里提供了一些按数取物料和拼图等的游戏材料,刚开始孩子们玩得还很起劲,可是一段时间后,他们的积极性就没有那么高了。我们呢寻思着要投放些新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于是,我们结合了本阶段的数学目标和区域研究的重点,觉得纸牌是一种常见的游戏材料,用它可以来开发许多的游戏,因此我们在益智区投放很多标有1—10的数字的自制纸牌。刚开始教他们玩的游戏是按照序列从小到大排,或者是从大到小排。孩子们活动的时候,我在旁边观察,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操作地很认真,有的孩子先把1放在最上面,然后再把2、3、4、5、6、7、8、9、10依次摆上去。等到过了些时候,我回过头去看到他们不知什么时候竟然玩起了新花样。只听见浩浩跟他旁边的俊熙说:“我们来玩新游戏吧!”“什么新游戏”?俊熙问。浩浩说:“就是我们每人拿些牌

,再比比谁的牌上数字大。”俊熙点点头表示同意。只见浩浩和俊熙都拿了一张牌,浩浩的是5,俊熙的是6,俊熙赢了,他高兴地说:“我赢了,我要刮你一个鼻子。”“可以”浩浩爽快地答应了。他们两个开心的游戏着……在他们两个的带动下,益智区里的其他孩子也都愉快地玩了起来,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很喜欢这个新游戏,因为这个游戏感觉更加有趣,能进行比大小,赢了还可以去刮别人的鼻子。等到活动结束的时候,他们玩得还是意犹未尽。

材料投放以后,针对孩子们的操作过程要多观察,发现他们有什么创新的举动,教师可以加以鼓励和支持。

由此看出,活动不但促进幼儿自主性探索能力的发展,而且数学(认识数字、数数、比大小等)思维能力和两两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阅读区观察记录


每周一的下午,是我们班固定的进行自主阅读的时间,孩子们都很喜欢来到二楼的阅读区进行阅读。观察一:亿亿,今天亿能拿了一本《小房子》坐在小沙发上看。她看得很仔细,从封面开始仔细观察。在看扉页的时候,因为有很多相似的简笔图,就连大人有时候也会粗略的扫一眼就过了,但是她发现了这些图片的变化,寻找规律。正文出现了,她一边看一边会思索,看得很慢、很投入……看完一本以后,她发现了一件事——“原来,前面(扉页)上面的就是这个小房子边上(很多年来)的那些变化啊!”

观察二:BABY奕奕

BABY和子奕两个人一来到阅读区就同时选中了同一本绘本,经过商量以后,两个人决定一起看。她俩一页一页翻得可轻了,一边看两个人还会交流一些自己关于这本绘本的意见想法。比如BABY就认为自行车他(主人公)这样骑会……奕奕认为其实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可以……两个人不单单交流了自己的“阅后感”还对故事的后续发展进行了想象和续编。后来我们回教室的时候,她们两还意犹未尽呢。

区角活动观察


小班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较差,他们选择区域时往往是“随大流”。在玩的过程中,规则意识也较差,常常将玩具扔得满地都是,玩完了也不知道收拾。因此,我便产生了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幼儿的想法,旨在探索一种有效又乐于被幼儿所接受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收拾物品的良好习惯。

早上来园活动才不久,发现几个在积木区玩的孩子把积木撒了一地,于是我在旁说了声:“小朋友,快把地上的积木拾起来,需要什么积木就取什么积木,不要都翻出来。”可是不知是因为幼儿玩得太高兴了没听见,还是听见了也不想捡,小朋友们谁也没有去捡。在以往,碰到类似情况,我总是提高嗓门下命令,让小朋友把积木捡起来再玩。可是今天,我没有这么做。我看到玩具柜上大大小小的塑料篮子,灵机一动,拿了一个小篮子说:“地上有这么多的蘑菇,我去采蘑菇了。”并捡起了—个积木。这个办法真灵,所有的小朋友都放下手里的积木,到柜上拿了一个塑料篮子,抱着捡积木。—会儿,就把地上捡的干干净净。

在积木捡完后,小朋友的兴趣完全转移过来了。只见他们把积木按不同的颜色放入不同的篮子里,嘴里说:“这是萝卜,这是青菜,这是......”接着又把的木拼搭成“碗”、“盆子”、“蛋糕”等,而他们又经过商量,分为厨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个新的游戏又开始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没有去干扰他们,而任其发展。小朋友也时不时地用“篮子”装上“菜肴”走过来让我“尝尝”味道如何,见我连声说:“好吃、好香”,他们玩得兴趣就更高了。整个游戏玩了很长到间,在游戏过程中,小朋友只用了积木和塑料篮子两样东西,但他们的兴趣始终浓厚,而且游戏也进行的有声有色。在游戏结束时,我问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他们齐声说“开心”,还—再要求我下次再玩“采蘑菇”的游戏。

反思:如果在开始时我以传统的方式命令小朋友们捡完了积木再玩,那么他们的情绪一定会受到影响,对今天的游戏也会失去兴趣。而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而且他们的模仿性强。我所采取的“采蘑菇”的游戏,一下子就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虽然到后来游戏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仅有的篮子和积木,使游戏进行得有声有色。这其中既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也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今天的游戏中,还有个重要的因素使幼儿玩得很尽兴,那就是,我为他们提供了充裕的间,让他们从事自选活动,使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自由地发展,所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益智区:爱心拼图


益智区的小朋友在拼爱心,天天拿了一块面积比较大的碎片,很认真的一片一片地比对。只见他的小嘴抿得紧紧的,眼睛盯着手里的拼图,又在搜寻篮子中的其他拼图。但因为上一次的活动整理时,有人将几片不同缺口的爱心碎片都打乱了,所以天天试了很长的时间都没有成功。这时候我提醒天天:“天天,你看,爱心的接口处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波浪线,还有的是锯齿线的。你只要找到同样接口的,就很好拼了。”于是天天照着我的方法,看看手中的爱心碎片,“这时直线的。”天天小心翼翼地看着我说,我朝他点了点头。接着,天天开始翻篮子中缺口是直线的爱心碎片。没过多久,天天就拼好了一个爱心。

平时我们的拼图都是一整块放在一个地方

,但今天见有写不同的爱心碎片混在了一起,所以刚开始天天很花了很长的时间都没有拼好,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寻找,继续比对。当我提示他可以按照爱心剪裁的形状,找出拼图碎片,再将这些碎片拼接好时,天天就能够很快地拼出爱心。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天天做事情比较有耐心,而且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通过寻找缺口相同的爱心碎片,就能够很快地完成爱心拼图。

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能够辨别不同形状的爱心缺口,于是我决定“将错就错”,还是将所有的爱心碎片混在一起。因为虽然是简单的图形,但是混在一起时,对孩子来说还是在增加了难度的。

建构区观察记录


区域活动许多老师会认为,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活动要求,产生愉快的游戏体验,根本不需要老师“教”也可以很好的游戏,很好的满足自己。通过对本班幼儿进区情况的观察,我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区域中总有个别幼儿无所事事,处于逗留闲转的状态。如:每次进区都会有个别幼儿占主导作用,而区域其他孩子总是一会儿动动这,一会儿动动那,没有目的的消耗时间。

2、教师缺乏有效,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因为基本区域活动都是放任幼儿“自由活动”。其实建构区教师还是起着主导作用,支持,帮助,引导,鼓励孩子们区建构。建构区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几个孩子在认真的拼搭,而有的孩子到处扔玩具,乱跑。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想办法把孩子吸引到拼搭的过程中,而不是任由孩子毫无目的的玩耍。

3、孩子缺乏协商合作的意识。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自私,都是经过老师的引导才愿意分享,而基本情况都是拿到自己手的就是自己的,别人别想动,别人手里的自己硬强,毫无协商合作的意识。

那么,对于孩子无所事事,我们要考虑到材料投放的丰富,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孩子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鼓励家长和孩子或者老师和孩子,自己动手制作感兴趣的游戏材料。其次,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去引导帮助鼓励孩子,在日常游戏活动中,要培养孩子的协商合作意识。

语言区记录:打电话


幼儿是天真、可爱的,他们爱探索,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好奇。有时一个我们不以为然的现象,会引起幼儿的惊叹。我们随口说的话,幼儿在某一天也会说出一模一样的话。幼儿对“生活”很感兴趣,“生活”就是他们的一个最好的老师。

区域活动开始了,浩浩和子晨选择了语言区。浩浩拿起电话,说:“喂喂喂!”子晨和他闲聊了一会儿,之后挂掉了电话。不一会儿,浩浩又打来了,子晨拿起电话,说:“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说完,就挂了电话。浩浩说:“喂!你是不想打电话吗?你是乱打电话吗?”子晨不回答,浩浩继续冲着电话那头喊:“喂喂喂!讲话呀!不讲话吗?”子晨继续说:“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说完,子晨捂着嘴笑了笑。

可以看出,浩浩是比较希望能够与同伴进行沟通、交流的,当同伴没有回应时,他仍然在询问原因,对打电话兴趣比较浓厚。子晨能将生活中看到、听到的运用到游戏中,也能猜到他在生活中一定是有这样的经验,听到过这句话,能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而且可以看出,子晨依旧沉浸在重复模仿这一句话的快乐之中。

幼儿是好模仿的,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在生活中,一些潜移默化的事物变化、语言语句等等都能影响幼儿。同时,也让我想到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讲话、做事时一定要仔细考虑,因为我们也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我们必须做好榜样,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

相信《心情区》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笔记区角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