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怎样教孩子读绘本故事?

06-20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育儿知识:怎样教孩子读绘本故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我们先要来了解一下绘本。绘本也叫图画书,“绘本”这个词来自于日文,与英文对应的是“picturebook”。一般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有这样几个特点:

1.画面漂亮,空白点多,给孩子无穷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

2.画面连续、完整,以画面为主要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3.语言简洁,句式或段式经常采用反复的方式出现。

4.故事的情节和内容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

5.和传统意义上的童话故事不同,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很多绘本是国外的作家创作的,因而说教意味没有这么浓。

6.阅读的视角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读绘本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任务。该怎么读?我以《月亮的味道》这本绘本做示范,告诉朋友可以怎么给孩子阅读。

第一步:家长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之前,最好自己先“备备课”。

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看看有哪些阅读点可以针对自己的孩子的实际情况在阅读中加以注意。YJs21.COM

比如顺顺的数字概念比较差,所以现在这个阶段在讲这个故事时,我就抓住故事中出现的9个小动物给他灌输“加法、减法”的概念渗透。可以先让他数数第一页出现的动物眼睛有几只?然后告诉他,眼睛可以一双一双的数,一双就是两只,让他再数数有几只小动物?出现了一个大海龟之后,让他算一算:一共有9只小动物,现在出现了一只大海龟,还有几只动物躲在下面?等到画面中出现了其他动物的时候,让他说一说:来了大海龟,来了长颈鹿,现在一共来了几只小动物?

这样一来,绘本的故事特点就没有了,我把它变成了孩子的数学书了!

当然,最初讲这个故事可不是这样的。这个故事顺顺已经读了很多遍了,差不多都能背了。现在再和他一起阅读我就要有效的利用资源,合理的开发了。

第一次读的时候,顺顺还不到3岁。那时纯粹以我讲为主,记得那时只提了一个问题:猜一猜,月亮的味道是怎样的?

后来发现顺顺的语言不是很突出,我就有意识的利用绘本故事中语言反复的特点来和孩子一起阅读。

海龟还是够不着,他叫来了大象。

小海龟说:“大象,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月亮想:这是和我玩游戏吧!

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轻轻地往上一跳。

大象还是够不着,他叫来了长颈鹿。

……

从第一次出现这个语段开始,就让孩子关注它的语言特点,第二次妈妈讲的时候着重反复的部分。第三次第四次和孩子一起边想边说。第五个出场的动物开始,就可以让孩子模仿着说了。

利用绘本故事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效果真的是特别好。

这些可都是妈妈在“备课”时要关注到的哦!

第二步: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

要创造适合的时间、场合,妈妈可以采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阅读。《月亮的味道》这个故事和顺顺一起阅读了几遍后,有一阵子他特别喜欢表演。我就让他模仿大海龟怎么爬,大象的鼻子怎么伸,长颈鹿的脖子怎么伸……边读边玩,既加深了孩子的印象,又让他读一读、动一动,他的兴趣自然就高涨了。

第三步:充分利用绘本的画面。

跟我们承认阅读不同的是,首先吸引孩子目光的是绘本故事书中那生动有趣、夸张传神的画面。我们就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无意注意,并由此入手和孩子一起进入奇妙的阅读之旅。家长不单单要读文字给孩子听,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自己去看画面,想象画面,补充一些合理的大胆的情节,这样,才是真正地体现的“绘本”的特点。

第四步:让孩子参与实践中来。

这一步其实也是孩子阅读绘本的一个延伸,也是从激发兴趣的角度出发的。《月亮的味道》这个故事读了后,有很多次机会我都让顺顺观察月亮:

圆圆的月亮让他想想月亮的味道有多好?圆圆的月亮像什么?端个脸盆来让他看看水里的月亮;中秋的时候给他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背一背写月亮的小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再来看看水中的弯月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弯月;唱一唱“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每次观察月亮后,顺顺总是会想起《月亮的味道》这个故事来,他都会很开心地到书架上找到这本书,拿来让我带着他再次阅读的。

第五步:有条件的话可以开展“同伴阅读”的活动。

就是说,让几个孩子一起来读这个绘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看问题的视角,在阅读这件事上也是如此。大家你说说我说说,绘本的质感就丰满起来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大人怎样和孩子一起读绘本?


陪伴孩子读绘本,给孩子讲故事,是学龄前家长睡前必修课。在精美的图画中,培养孩子对美的感悟;在精彩的故事中,让孩子明白生活的道理。针对孩子的特点,相信每位家长都会有自己的方法,大家是否了解图书的基本常识,绘本在设计上会遵循哪些特点呢?希望本文能给大家带来更专业的分析指导。

上图:书的结构

从封面可以猜故事

比如,大卫·麦基(DavidMcKee)的《花格子大象艾玛》(Elmer,1989)的封面上是一只花格子的大象,“咦,大象不都是灰色的吗?世界上怎么会有彩色的大象?”一下就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艾玛是一头五彩缤纷的大象。它是大家的开心果,但它却总是不快乐:“每个人都笑我,我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自己身上的颜色。”被誉为“现代寓言大师”的大卫?麦基在这本书里与幼儿循循善诱地探讨了一个“如何做自己”的问题。

克里斯.范.艾尔斯伯格(ChrisVanAllsburg)的《天灵灵》(Jumanji,1981),封面上两只大猩猩蹲在厨房的餐桌上,一个小女孩推开门,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家里怎么会突然冒出来两个不速之客?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诡异的幻想故事了。《窗外》(ThroughtheWindow,1970)是两次英国凯特?格里纳威奖大奖得主查尔斯.奇宾(CharlesKeeping)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冷色调的封面上,一个蓝色面孔的男孩正睁着眼睛眺望着窗外。翻开它,我们就随着这个名叫雅各的男孩的目光,看到了窗外街道上所发生的惊心动魄的一幕。

孩子一般不会漏过环衬

可以说,环衬是整个一本图画书里最容易被人漏看的一页了!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常常被人一翻而过,然而实际上,图画书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甚至说出故事之外的另外一个结尾。

环衬印上图案的图画书,也不在少数,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别放过它们,也许看完全书你就会恍然大悟了。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MyDad,1998)这本幽默的图画书里,透过孩子夸张的幻想,塑造了一个让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这个爸爸一天到晚穿着一件长长的睡衣,他不怕狼,一跳就可以跳过月亮,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灵活……《我爸爸》的环衬上的图案是“我爸爸”身上那件棕黄色睡衣的一个小小的局部。

会讲故事的扉页

扉页又叫主书名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

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它还常常是一个引子,作者会故意在这里埋下一个悬念,吊起你的胃口。你看汤米.温格尔(TomiUngerer)的这本光是在日本就卖出了100万部的《三个强盗》(TheThreeRobbers,1961),一轮黄色的满月之下是三个头上戴高帽子的人,漆黑的帽子漆黑的脸,只有眼睛是白的……今天晚上他们要去抢什么呢?就这么一个谜雾重重的扉页,就已经让人欲罢不能了。

正文

——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

正文即图画书的主体,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阅读一本图画书呢?也就是说,图画书究竟是应该大人读给孩子去听,还是放手让认识了几个字的孩子自己去读呢?

松居直可以说是日本最久负盛名,同时也是最坚忍不拔的图画书阅读的推广者了,曾经写过《什么叫图画书》(《絵本とは何か》,1973)、《看图画书的眼睛》(《絵本をみる眼》,1978)、《走进图画书的森林》(《絵本の森へ》,1995)等一系列关于怎样阅读图画书的书。几十年来他一直旗帜鲜明地坚持一个观点,就是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他在新作《图画书的快乐》(《絵本のよろこび》,2003)中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这种观点:“图画书的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父母和孩子在一起这样一个短暂的时间和空间里,存在着图画书这样一个快乐的语言世界,朗读者和听者共同分享和拥有这种语言的快乐。图画书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这些语言和图画只有成为朗读者自己的感受讲给孩子听,才能被接受。当父母或是朗读者把图画书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图画书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听者的一生当中。这正是母亲给读过的图画书、父亲给读过的图画书、老师给读过的图画书的精髓。”

这也不是松居直一个人的观点,比如美国学者爱伦.汉德勒.斯皮茨(EllenHandlerSpitz)在《在图画书之内》(InsidePictureBooks,1999)一书中,也赞同亲子共读:“出声地朗读图画书,不论是对于大人还是幼小的听者们来说,都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行为……在亲密相偎一起阅读图画书的同时,大人和孩子一起迈入想像的空间。大人越过了自己与孩子相隔的岁月,越过了孩子与自己日常生活的界线,借助艺术的翅膀,给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现实感。”

——一边给孩子读图画书,一边让孩子自己看图画

松居直还主张大人应该一边给孩子读图画书,一边让孩子自己看图画,他发现孩子即使是只看图画,一本图画书的内容也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图画比文字容易理解吗?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里对这种观点表示了怀疑:“由于图画也受文化的意识形态假设所影响,因此孩子要对文化有些了解之后,才能够理解图画……”

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孩子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孩子能读出大人意想不到的意思。

和大人一起读图画书的孩子,常常会读出让大人意想不到的意思来。还真是不能低估了孩子看图画书的能力。爱伦·汉德勒·斯皮茨在《在图画书之内》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叫安娜的3岁孩子,当妈妈给她读艾瑞克.卡尔(Eric Carle)的《好饿的毛毛虫》(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1969)时,一直盯着那条因为贪吃而肚子痛的毛毛虫。她一边听妈妈读毛毛虫吃的一样样东西,一边做出了自己的诊断:“毛毛虫是因为妈妈不在身边才生病的。”安娜从毛毛虫身上联想到了自己,因为像她这样的小女孩肚子痛时,首先寻求的就是妈妈的安慰。

封底

合上一本图画书时,图画书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

——有时是这样的。

比如,大卫.司摩(DavidSmall)那本畅销百万的《妞妞的鹿角》(Imogene’sAntlers,1985)的封底,一个头上长着一对长长的鹿角的小女孩,正趴在窗台上望着我们,表情看上去还有那么一点炫耀的意味……是的,合上书之前故事就已经结束了,封底与封面是同一幅图画,仅仅是让意犹味尽的孩子再发出一次欢快的笑声而已

——然而,也有时不是这样。

比如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的《第一次上街买东西》(《はじめてのおつかい》,1977)的封底,就没有重复书里的故事,而是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第一次上街去买牛奶的经历:躲闪自行车、摔破了膝盖……故事的结尾,是小女孩的妈妈等在巷子口,然后和她一起朝家里走去的背影。小女孩回到家里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仿佛为了回应读者的期待,画家林明子在封底上又添上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小女孩和婴儿在喝她新买来的牛奶,她的一条腿搁在妈妈的腿上,两个膝盖上都贴上了创口贴……可以说,作者一直把这个故事讲到了封底上。

新手爸妈怎样给孩子挑绘本


儿童绘本是近几年来颇受新手爸妈青睐的儿童图画书。在书店里,儿童绘本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一隅,各种年龄段的儿童绘本种类繁多,不过价格也不菲。那么新手爸妈会给你的孩子挑选适合的绘本吗?

什么是儿童绘本?

图画是主体,具有讲述故事的功能

儿童绘本也就是图画书(Picturebooks),它是一种新兴而独特的儿童文学类型。它不同于我们平时所称的“图画读物”、“图画故事”、“连环画”、“小人书”,同一般带插图的书也不相同。在绘本图书中,图画是主体,具有讲述故事的功能,它本身就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而一般故事书中的插图只是使故事更形象直观的辅助手段。绘本图书是用图画和文字来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例如一本日本版欧洲民间故事《狼和小羊》的图画书,我们可以领略这种“图画语言”。文字很简单:“狼进了小羊家……”后面用一整版画面来表现狼打开门进来,所有的小羊都很惊慌,有的藏在大钟里,有的藏在床下,有的藏在门后,还有的藏在沙发后……这画面极大地引起了小读者的兴趣。

爸妈会给孩子选书吗?

绘本要重视绘画的艺术品质

专家援引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的话,特别强调儿童绘本的选择标准:选择儿童绘本要重视绘画的艺术品质,只有高品质的图画,才能培养孩子好的想象力。孩子并不是生来就有想象力的,想象力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就越丰富。孩子在幼儿期看到的图画构成了想象力的基础。图画如果是美的,高品质的,丰富的,那么想象力就必然是美的、高品质的、丰富的;相反,如果读到的图画是低劣的、呆板的、恶俗的,那么,孩子的想象力就必然会大打折扣了。

培养孩子高品质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也是绘本应有的功能。李慧表示,这个可以作为家长选择图画书的重要标准。要懂得“画得可爱”、“颜色鲜艳”并不是好的图画书的条件,图画书中的画一定要能充分表现故事的内容。因为孩子和大人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大人习惯看文字,而孩子却会很认真地去看图画中的每一个细节。许多世界优秀图画书甚至是黑白的,它们同样可以创立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比如《爷爷有没有穿西装》、《哭泣的树》、《一个黑黑的黑黑的晚上》。说起来,从2005年东方娃娃开始隆重引进世界各国的优秀图画书,推出《东方娃娃·绘本版》,每月呈现一期堪称世界经典的优秀图画书在读者的面前。东方娃娃选择的标准就是注重图画书的高品质和丰富性。

昂贵的绘本会让家长出手犹豫吗?

优秀的儿童绘本是珍贵的精神财富

绘本的高价格是否会让家长出手犹豫这个问题,专家表示,现在的家长带孩子去吃一顿麦当劳、肯德基就要花去不少钱,而对于孩子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难道还不如这些的价值吗?其实在国外,一本精装本的图画书,多半要20~30美金,平装本的大约在8~10几美金,折算成人民币,是相当大一笔钱,但是国外的家长对此都能欣然接受,他们把这些经典、优秀的图画书买回来,放到自己的书柜里,给自己的孩子看,等孩子长大,再像传家宝一样传递下去,给孙子看,给孙子的孙子看,这样,一代代人都是在优秀的图画书的影响下长大的。这样一比,儿童绘本图书在国内真的不贵。虽然,国内普通家庭的收入水平也有限,但是为孩子积累宝贵和优质的精神财富,同时让他们为了获得这种财富而培养储蓄的习惯,把幸福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里,这是多么划算的一件事啊!

新研究:“读”绘本比讲故事效果更好


新研究:“读”绘本比讲故事效果更好

孩子到了可以阅读的年纪后,绘本成了很多父母的第一选择。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绘本。大部分家长认为绘本都是用来看的,其实不然。科学研究表明,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尽管动画片和APP都能实现替父母讲故事的功能,把绘本给孩子“读”出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大脑功能的发展,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美国儿科协会主办的《儿科杂志》(TheJournalofPediatrics)在2017年发表了一篇研究,美国的约翰.赫顿(JohnHutton)博士主持了一项名为“学龄前儿童在听故事时的阅读质量和大脑活动”的研究(SharedReadingQualityandBrainActivationDuringStoryListeninginPreschool-AgeChildren)。在这项研究里,他比较了孩子们在没有图文辅助的情况下纯粹听故事,听读有图文的绘本,以及观看动画片这三种情况下脑部发生的变化。

赫顿博士和他的同事用核磁共振扫描的方式,来观测参与实验的那些4岁孩子的脑部变化。他说,孩子在接受一个故事的时候,大脑会活跃的部分主要是语言功能网络(language)、视觉感知(visualperception)、视觉意象(visualimagery)和默认模式网络(thedefaultmodenetwork)。这里的“默认模式网络”,我们也可以简单通俗地理解为,在人处于休息状态的时候,大脑仍然保持活跃的部分。

在监测的过程中,研究者们发现单纯依靠声音输入故事时,孩子大脑中的语言功能区域显示活跃,但与大脑其它部分的连接性较差,这种情况下孩子理解故事内容也比较困难。但是当孩子边看绘本边听读时,他们大脑中所有网络之间的连接性明显增加。研究者猜测,这是因为有了绘本图片的指引之后,孩子能够轻松地建立起语言和图像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按照这个逻辑,很多人会认为有影像、声音、情节的动画片,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应该最利于孩子理解故事内容。研究结果却恰好相反,孩子在看动画片的时候,尽管声音和视觉感知部分十分活跃,但大脑网络之间的连接很少,而语言功能网络的活跃度很低。赫顿博士认为,这是因为动画片几乎为孩子做了所有的事,孩子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弄清楚画面里发生了什么。所以在上面三种情况里,看动画片的孩子,反而对故事的理解是最为糟糕的。

所以,如果在孩子3-5岁的时候经常给孩子读绘本,孩子大脑功能的各部分连接就能得到锻炼,从而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这时期看了太多的动画片,而很少经过这样听读绘本的练习,孩子就难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想象。

总之,把绘本“读”给孩子。那些还再用手机和动画片来偷懒的家长,你很可能就错过了一个开启大脑、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机会。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end—

育儿知识:如何教孩子守规矩?


育儿知识:如何教孩子守规矩?

跟孩子约法三章,他根本就不听。屡战屡败的“守规矩大战”,让妈妈头疼不已:肯定不能让孩子继续这样下去,但该怎么办呢?

国际著名育儿专家给出一种新颖的办法——积点制度。程度制度是什么?就是孩子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积点,累积积点后可以换取奖励的过程。以这样的方式,使得孩子生活和学习变得有序、有效,是一种孩子的自我管理引导。积点制度总结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是先买一副纸牌当作积点。可以是普通的纸牌,也可以是数学课上用的纸币类。

二是写下孩子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开始时,列出每天都要做的有规律的事。一天最多五六个,内容只包括孩子的日常生活事项。比如几点起床(不要多于二次催促)、自己穿衣、自觉刷牙洗手等。列的清单要符合孩子的年龄水平,如果定的任务,连续三天都不达标,爸爸妈妈就要调整任务清单了。

三是和孩子谈谈心,让孩子列出他最想要的奖励,记录下来。当然,如果孩子列出不合适的奖励就不要答应。大部分奖励是不需要花钱的。比如多看会儿动画片、晚睡一会儿、晚起床一下……

四是给任务的特权分配积点。最简单、耗时最短的任务按一个积点计算。以此为参照,对比其他任务,根据所花时间和精力匹配相应的积点。然后再列出达到多少积点可以获得什么奖励。

只要计划是合理的,孩子的一系列行为问题就会随之减少,会有更好的事情发生。如果孩子三四次还是不愿意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调整积点,并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

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掂量怎么取舍,就会学会守规矩。

育儿心得:迟到的绘本


育儿心得:迟到的绘本

在小精灵书店,宝宝一眼就看到了书架上的巴啦巴啦小魔仙绘本,当她打开书页的一刹那,居然一座城堡立了起来:“哇!城堡!妈妈,妈妈,我就要这一本!”从来没有见宝宝这样欣喜若狂过。原来是立体绘本,这真的挺有创意的,符合孩子们的喜好。我一看价格,清清楚楚地标着98.00元。

这是不是一套绘本的价格呢?我思量着,拿着绘本走到了收银处,宝宝紧跟着我,似乎也要探个究竟。收银员在电脑上扫了价格,说就是一本的价格。“这有些贵啊!”我脱口而出,收银员没有做声。

我俯身对宝宝说:“妈妈今天没带那么多钱,我们不买了。”宝宝听了我的话,涨红了脸,继而大声对收银员说:“叔叔,我妈妈没有带多钱,你少要点儿吧!”宝宝带着哭腔,恳求着。

收银员坐在电脑前低头不语,他也许不知道怎样回答孩子的请求,店里售书的年轻姑娘小声自语,又像是安慰宝宝:“你妈妈没带钱,就不能买了。”

宝宝不依,大声哭起来:“我要,我要买!”宝宝的哭声淹没了书店里所有的声音,宝宝成了此时此刻的焦点,顾客停止了翻书页,店员们沉默着。宝宝的泪水扑簌簌落下来,落到我的心底,五味杂陈……。

我是妈妈呀,我怎能让孩子这般窘迫!我又一次俯下身,拉着宝宝的双手,眼睛平视宝宝:“宝宝,我们不是不买,是等改天带钱来再买。”宝宝停止了哭泣,要求说:“那我们明天来买。”

我带着宝宝走出了书店,宝宝不忘又叮嘱我:“我们明天再来买啊。”我见宝宝此时的情绪平静下来,没有直接答应宝宝,而是建议说:“我们回家自己做个立体绘本吧!”宝宝一听来了兴趣:“行!”宝宝一扫刚才的哭腔,欢喜地笑起来,孩儿面变得可真快啊。

进了家门,我与宝宝开始忙碌起来,找材料,拿胶水,拿剪刀,一会儿功夫就收集了一桌子东西。绘本我们以前做过,只不过没做过立体的,手工也经常做,所以家里不缺材料。下一步就是我们的创意了。我用绿色的瓦楞纸剪成一个大大的竹篮,贴在绘本上,然后让宝宝往篮子里放东西,东西都在一张超市的促销宣传画上。宝宝高高兴兴地往篮子里放了好多东西:五个包子,一堆鸡蛋,四个面包,两个月饼,还有旺仔牛奶,吸吸果冻。我则用绿色的瓦楞纸剪了桔子树,用紫色的瓦楞纸剪了葡萄树,再把宣传画上的桔子与葡萄小心翼翼地一个一个剪下来,贴于各自的树上,然后把树立在绘本上粘贴,一个立体绘本就做成了!宝宝拍着小手欢呼起来:“好看,好看!”

宝宝高兴,我也得意我们的杰作,一直把绘本放在客厅显眼的位置,一连几天都情不自禁地多看它几眼。宝宝从幼儿园回来,也对绘本爱不释手,并且又把宣传画上的油菜剪下来,也贴在了树上,一棵她创意的蓝色大树,挂着碧绿的油菜,哈哈。又一天,宝宝又剪了一张贴画上的花仙子贴在了绘本上。

这真是一本精彩纷呈的绘本啊!

静下心来,想起宝宝在书店里求人、大哭的情景,我还是记忆犹新,我怕我的做法会给孩子造成伤害。虽然当时认为绘本价格有些贵,但是作为一个有知识的妈妈,一个有稳定职业的妈妈,一个收入还算不错的妈妈,为了区区百元伤了孩子,真的是划不来,我甚至想到了“穷养儿子富养女”,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做起,不知道这样的做法算不算延迟满足……。

我怀着复杂的心情,试着问宝宝:“宝宝,你说书店里的绘本好看,还是我们做的绘本好看?”“我们做的好看!”宝宝淡定地说。“那我们还买书店里的绘本吗?”宝宝依旧淡定:“不买了。”

看着宝宝如此大的变化,我还是不甘心:“那你说我们做的绘本好在哪里呢?”宝宝自信地说:“因为是自己做的呀!”

宝宝一脸的阳光与灿烂,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了。

育儿知识:怎样处理孩子的愤怒?


育儿知识:怎样处理孩子的愤怒?

1、避免用愤怒去响应孩子的愤怒,你的愤怒将会使孩子的情绪发酵扩大,要先控制自己的愤怒,以平静、温和的声音响应孩子。如此你才能引导孩子的行动,同时你也以自己的行为为孩子示范了你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的行为。

2、孩子需要学习到:虽然愤怒的情绪是正常的,但是处理它们的方式却有能被接受以及不能被接受之分。

你可以借由了解孩子生气的原因帮助他了解这一点。通常,只要让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感觉,就能让他平静下来。举例说明,如果孩子因为哥哥没问他就把脚踏车骑走而生气,他因此而吼叫、咒骂。请你平心静气地去了解他生气的原因,并且说:“我知道哥哥没有问就拿走你的东西,这很让人挫折。”孩子会思索如何回应,这个时间就可以让他发脾气的行为暂停下来。

下一步,问一个问题去引导孩子做更正面的思考:“你觉得你要如何做才会让他记得要先问过你?”如果他还是很生气,再次提醒他以更正面的方式思考:“生气无法处理这个问题,你觉得呢?”陪在孩子身边并且引导他找出解决方法。

3、如果孩子的情绪已经失控,立刻制止他并把他送回自己的房间,让他冷静下来,不要试着在孩子情绪反应最激动的时候处理问题。稍后,当他平静下来,花时间让他了解,尤其是他做了什么是你并不允许赞同的。通过沟通与孩子约定,让孩子计划在未来如何避免出现这种行为。

4、跟孩子谈他生气这件事,告诉他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建议他要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在行为失控或口不择言之前控制好自己。预先让孩子知道,下次当他脾气爆发时,你将会协助他,要求他回到自己房间去冷静下来。告诉他如果当他被要求却没有立即回房间,他将丧失一天休闲时间的权利,例如讲电话、看电视或者和朋友们玩。

5、帮孩子发展出一个“生气控制计划”。

选一个安静的时间,和孩子讨论关于生气这件事,脑力激荡出当他感觉自己失控时他所能做的事。

例如,他可以戴上耳机听音乐,到外面丢篮球或者冲个澡。让他将这些方法写在表格里并且放在随手可得的地方,当他使用这些方法时要鼓励和支持他。你可以选择一个关键词,让他知道他现在情绪失控并且需要冷静下来;再选择使用一个词代表暂停,给孩子一些时间去整合自己。

让孩子学会管理愤怒的情绪是一门学问,它需要父母耐心的去引导和教育。

育儿心得:怎样正确的教孩子面对死亡


育儿心得:怎样正确的教孩子面对死亡

以下是帮助孩子面对死亡,同时教他们珍惜生命的几个技巧:

1.处理好父母自己的感情

大多数父母要等到面对死亡才开始思考如何帮助孩子理解这个概念。这可能不是最佳时间特别是当父母自己也面临如何处理失去亲人的痛苦的时候。比较好的方式是,现在就开始,时不时的谈论你对死亡的看法,你自己的经历。然后,你可以告诉孩子,你的宠物死的时候,你的感觉,你自己的祖父死时,你的想法。这会给他们这样的感觉:死亡与损失是普遍的。当然是这样。 

2.告诉孩子生命的周期

有很多机会可以告诉孩子,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大多数父母为了避免使孩子不愉快,都忽略了。专家们都建议父母抓住这样的机会。花园中玫瑰花的盛开与凋谢,都是使孩子明白生命与死亡的机会,就如季节的改变与家庭宠物的死亡一样。拜访年老的亲戚和朋友时,也可以向孩子解释什么是衰老,当然这不会总是愉快的。如果给孩子讯息:死亡话题是可以谈论的,那么他们就会自由地发问,将来在面对所爱的人死亡时,会更好地处理。 

3.让孩子知道你的悲伤

某个亲密的人——祖父(母)、好朋友、或甚至是你的配偶——死了。父母的本能使你把孩子排除在你的痛苦之外。请不要这样,否则你的孩子被迫在以后面对这个问题。29岁的朱迪在5岁时失去了父亲,她说:“家中没有人告诉我他的死亡。他们只是说,他走了。我自然要问,他什么时候回来。我直到今天仍在问这个问题,这一直影响我的生活。”朱迪希望她的家人在他们悲痛时让她知道,“我知道他们在保护我,但这在以后的很长时间没起作用。”

让孩子看到你的悲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隐瞒不仅使他感到与你的隔离,还会无意识中传递给他这样的信息:某个人死亡时,哭泣或感到悲伤是不好的。这实际上与孩子应该知道的东西刚刚相反。你要做的是,给孩子希望:痛苦总会过去。你的责任是让他们知道,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它会消失。那么,应不应该带孩子参加葬礼呢?想想我们举行葬礼的目的——帮助整个家庭在其他所爱的人的支持下,接受死亡带给我们的痛苦。孩子们应该参加葬礼,尽管不同的情况应该区别对待。

4.诚实

孩子们对死亡的问题常常叫人难以回答。你最好任何时候都直接和诚实地回答,并且只提供孩子们需要的信息。如果他们想知道棺材和泥土,那么就告诉他们。如果想知道,他们是不是也会死,你的答案完全应该诚实,虽然可以委婉一点,比如,可以说:那会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孩子们最担忧的是他们自身的安全。他们想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不是总在那里。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会很长时间都在他们身边,但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得到照顾。

尽量避免一些陈词滥调,如:祖母走了或祖父睡觉去了等。这些话只会使孩子产生更多的问题和更多的恐惧。

5.给孩子精神上的教导

你可以直接告诉孩子,生命有更高层次的意义。我们所爱的人去世了,但我们可以继承他的好品质,我们自己身上的好品质也会存在于他们的记忆中。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任何事物都是有原因的,包括死亡。让孩子知道,他们自己是整个世界极小、但重要的一部分,这有助于他们保持希望。精神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事情应该是这样的,当他们结束时,仍给我们希望:它没有结束。

6.保持鲜活的记忆

不要禁止谈论已去世的我们所爱的那些人,或避免提起大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相反,应使大家保持对所爱的人的鲜活记忆。制作一本孩子与祖父(母)在一起时的影集,常常拿出来看;去餐馆时,提起他们最喜欢的食品或他们会点什么菜。总之,常谈起那些已去世的亲爱者,回忆他们的点点滴滴,好象他们还活在我们中间。

育儿知识:怎样让孩子自信成长


曹操说:“唯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他的自信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自信成就了一代诗仙;陈胜说:“雁雀安知鸿鹄之志?”他的自信成就了名垂青史的陈胜吴广起义;毛泽东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对革命前景的自信成就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成就了亿万人民的解放……我认为孩子的自信从小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注意:

一、调整成人与孩子间的关系

孩子与老师、家长间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自信心程度,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应检查一下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是否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如果孩子感到老师、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好,往往就活泼愉快,积极热情,自信心强。相反,如果老师、父母对孩子训斥多,粗暴,态度冷淡,孩子就情绪低沉,对周围的事物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要言传身教

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老师、家长是孩子的效仿榜样,因此,在孩子面前更应有自信心,乐观的性格,有魄力,自强,办事不怯懦。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也是形成孩子自信心的因素。

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

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因此,作为老师、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用别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四、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做不好,就会越是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成人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育儿心得:绘本在孩子生活中的思考


果儿今年3岁半了,可以说她是泡在绘本里长大的。在生果儿之前我就进入了落雪兰阅读群的学习。所以可以说我我给果儿的绘本阅读方法是比较靠谱的。特别是这段时间我非常能感受到绘本对果儿思考方式的影响。

前几天作公交车,在车站我们一起等车。突然果儿告诉我说:妈妈我知道去动物园要做那路车了,就是那一路。果儿指着一辆画满动物图片的双层巴士对我说。我还挺疑惑,就问她是怎么知道的。果儿说:你看那么多的动物坐在车上,我就想到我们读的绘本《123到动物园》。那里的动物都是做车去动物园的。她这么说我就明白了她是怎么想的了。虽然她这么想确实不是靠谱的。但是我是可以发现她思考的痕迹的。她看到车上画的那么多动物,她马上就想到了那本《123到动物园》的绘本。然后绘本的最后是去动物园,所以她想这辆车肯定是动物园的。最后她推论出自己怎么可以去动物园。

还是在公交站上,果儿又关注了公交站牌上的广告。广告里画的是巨大的蓝色海燕里,一只大乌龟拖着一个城市。果儿马上就想到了《海底的秘密》。果儿说我们的城市都是大乌龟驮着的。大地就是乌龟的壳。可以说果儿的想法和设计者的理念是相同的。虽然果儿说不出环保这个大的概念。但是她知道城市是乌龟驮着的,我们要爱乌龟,肯定是要爱我们的大地。

果儿现在非常关注她在外面看到的一些图片,而且对于图片她都有自己的解读。不管人家是怎么解读的。人家的绘本思维确实用的挺好的。也让我看到了她思考的过程。

相信《育儿知识:怎样教孩子读绘本故事?》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绘本教学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