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陶泥小故事(陶泥课堂)

幼儿园陶泥教案 幼儿园彩泥活动方案 08-10

我们的陶泥活动开展起来了,孩子们第一次玩的时候,不熟悉泥性,不停地揉搓,好多的孩子摁来摁去没有捏出造型,却让泥块干了起来,但活动时间却要到了,我只能匆匆收起陶泥。怎样才能让孩子很快熟悉泥性,又不让泥块干掉呢。我想出了一个主意。

第二次陶泥活动时,我把公用的泥块放在中间,又用一块湿毛巾盖住,我告诉孩子们:这是大家一起用的泥,你需要多少就取多少,取完就把毛巾盖住。我又示范捏泥,放在桌上拍打几次之后,马上翻过来再拍打,不能长时间拍打,以免泥黏住桌子。活动开始后,孩子们按照我的方法去操作了,有几个粗心的男孩子忘记了盖毛巾,但会有细心的女孩子提醒他。周墨小朋友第一次拍打泥块时间长了,拿不起来,我提醒了他,他自己尝试几次后,就掌握了其中的技巧。

简单的陶泥常规建立起来之后,我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技巧,先是盘条,一圈一圈,有粗有细,然后是粘接的技巧。盘条掌握还是比较快的,就是遇到了细条会断的问题,我就提醒孩子注意观察泥条,搓的时候尽量用力均匀,发现有裂痕的时候可以直接在裂痕处把泥块分开,如果已经出来造型,泥盘断了,就要用粘接的方法,孩子们很喜欢拿着小汤勺拌泥浆,但是经常会抹得过多会过少,怎么会这样呢?我反思了自己提供的材料,小汤勺的面比较大,很容易在取泥浆时取得多了,所以我后来改用了棉签,这个现象就很快解决了。

以上这些基础性的活动过后,我又开始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造型方面的学习。这个是最难的,捏茶杯的时候,整堂活动中成型的屈指可数,更谈不上创意了。课后反思,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法有问题,泥块成型是比较难的,而且给孩子操作的泥块又很少,先应该有盘条杯子的活动打基础,让孩子有这个型的概念,再进行泥块成型,泥块成型的过程中,要重点示范泥块的粘接,还要再提供可以切分的刀具,可以用塑料片或者竹片代替,演示的时候最好是分班教学,让每个孩子能近距离的看清楚过程,要开展第二次活动,是上次活动的巩固。

陶泥课堂是一步步走的,只有每一步都走得踏实了,才会有精彩的作品出现,我要进行反思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个有心人,多收集一些必备的小工具,让孩子们在我的陶泥活动中尽情玩,玩得有收获。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陶泥第一课随笔


今天是本学期的陶泥第一课,老师介绍了陶泥的制作小工具,也介绍了陶泥,你也和像朋友一样摸一摸,闻一闻,按一按,对陶泥充满了喜爱。你告诉小朋友你做陶泥的经验,讲得真不错,还有各种做陶泥的动作,很生动。在欣赏陶泥作品时,你看得很仔细,特别认真。看到包在毛巾里的陶泥,你很兴奋,轻轻打开后你拿了一小块泥揉了起来,觉得有点干,就用喷水壶加了些水,你摔泥的本领超帅,把泥揉得软软的,变成了圆圆的一个球。

这里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在发生

你喜爱陶泥活动,并有制作陶泥的经验,今天的活动你认真参与,学得非常仔细,在活动中,你能认真观察陶泥的作品,认识了各种陶泥工具,并尝试使用各种小工具,为以后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幼儿园的陶泥课程刚刚开始,你可以尝试更多的制作方法,使用更多的辅助工具,利用你的手工常识和基础,做出更多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陶泥乐悠悠


潘小英今天又是一个关于杯子的陶泥活动,我们大五班的小朋友兴奋极了,穿上陶泥房的小外套来到自己的位置上,拿好阿姨老师准备的泥准备开动。当别的孩子还在搓圆的时候,我们班的XX小朋友擀泥技术超强,擀出来的泥虽然薄,但不会断裂,而且擀的很均匀,让泥在她的手上轻松变成了一个杯子,看到你笑眯眯地对同伴说:“看!我的杯子成功了。”虽然每次孩子们玩好的时候到处都是泥,让我整理时会觉得很累,最后想想孩子们制作时开心、认真的笑脸,让我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

三年前你拉着妈妈的手迟迟不肯入园,在那耍脾气,生活自理还有些困难,便后不会提裤子,穿鞋不会穿,只会说妈妈两字,其他的几乎没听到你说。其他小朋友坐那认真上课,你会到处乱走,只要是我们一溜神没看着你,你就跑出去,特别是周一小朋友都穿着园服更是不好认,早上活动后,你就跑到别的班级去玩,不知道跟随一起回班,我们就满园的各班找你,拉你也不回,甚至有时会两人抱你回来。

三年后如今的你,也像个大哥哥了,不再耍脾气,每天自己来班级主动和我们问好打招呼,跟小朋友在一起也能互相的交流,玩玩具,会说很多话,有时自己在那讲他看过的动画片里的对话,说的很来劲。也不再与小朋友发生争执就去打或用嘴咬。会安静的坐着吃饭,不再四处乱跑,而是跟着班级走。你长大了,相信你会越来越懂事。

我的课堂故事


陶行知先生提倡“民主”,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在课堂中唱主角,这样既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又让每节课的效果都能事半功倍。在上每次的音乐活动中我喜欢和孩子们坐在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有时我“领唱”,而大多数时间我更爱做“伴唱”,让更多的孩子有上台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独唱、领唱、指挥、节奏伴奏等等。在进行歌曲的表演中,我不会把我所编的动作或歌词迫不及待的教给他们,而是让他们无拘无束的自编动作、自创歌词,这样我就会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也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次音乐创编活动中,我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创编形式。当我说“请谁到前面来当小老师

,组织小朋友表演歌曲”时,他们每一个人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尤其是站在前面的孩子,因为他们首先要主动编配演出形式,才能更好的组织别人练习。在孩子中有的基础好的他们可以完成整首乐曲的指挥甚至更多;有的基础差一些只能指挥一部分。即使这样,我也鼓励他们,我在表扬的话语中做了一些改革,棒的孩子我就鼓励他说“你真棒,我们一起握握手。”简单的一个握手使孩子的兴趣骤然提高,并使我融合在孩子中,孩子充当着特殊的角色,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学生也不那么拘谨,师幼空间的改变增进了我们角色的融合,这样的课堂充满了民主气氛,相信孩子们更乐于接受,也能更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我想“蹲下来和孩子做朋友”,共同体验、发展、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体现课堂上的民主性,让孩子唱主角,让孩子感受宽容理解。是我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中不断尝试的。我们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个性世界。对孩子多一些理解信任,多一点宽容,相信我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理解孩子,宽容孩子,爱护关心孩子,引导帮助孩子,把每个孩子都看作是有价值的,独特的人,并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那么你就真的拥有了一颗赏识之心!

泥工活动:玩橡皮泥


橡皮泥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一样,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橡皮泥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带给孩子无限创想的空间。而我们班的特色活动就是泥工,于是在本周我开展了橡皮泥的活动。

幼儿一拿到橡皮泥都可兴奋了,都开始自己的创作,搓,切,压玩得不亦乐乎,玩橡皮不光让宝宝的小手得到了锻炼,重要的是宝宝的想象力得到了延伸,自信得到了提升,更是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东!于是在孩子的欢乐中,我悄悄制作了一个棒棒糖,还准备了木棍,孩子们看了都纷纷自觉的学起来,还上来问我要木棍呢。

在教给孩子基本的做法后,孩子们完成来捏一捏,搓一搓,小棒子串起来。每个孩子都完成了,期间孩子们玩的可高兴了,还相互炫耀呢,最后我们还将孩子们的作品都摆放起来,请孩子回家的时候给爸爸妈妈看呢。

这个活动可以让孩子获得成功的同时,还会更加积极的去创造,从而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孩子的发现和感官体验,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玩橡皮泥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家长在家里也可以配孩子一起玩一玩,与孩子一起体验回味曾经那美好有趣的童年。

我的课堂故事——好玩的高跷


为了丰富幼儿的运动器具,我们请家长帮忙,为幼儿搜集了许多旺仔牛奶的易拉罐。我们在易拉罐上部的两端钻洞并穿上绳子系牢,就这样一个简易的“高跷”就做成了。

在一次健康活动上,我想到了这些“高跷”,要想让孩子们体验一下这些自己参与搜集的高跷是怎么玩的。活动前,我双手提着许多易拉罐,叮叮当当地来到活动场地,孩子们马上好奇地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问开了:“老师,你提这么多易拉罐干什么?”还有人猜测道:“老师,一会我们要玩提水的游戏吗?我们是要提水浇菜吗?”我看着孩子们兴奋而又充满疑问的眼睛说:“这些是你们带来的易拉罐,老师穿上绳子做成了高跷。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玩踩高跷的游戏好吗?”孩子们都响亮地回答:“好”。我问:“谁想来试试?”一开始没人尝试。我又说:“不会摔跤的,由老师在你身后保护你。”这时,瑶瑶最先举起手,“老师,让我试试吧!”我看到她充满期待的眼神,我点头同意并将两个易拉罐给她。瑶瑶小心翼翼地将两脚分别踩在易拉罐上,将绳子扯紧,试探着再往前迈出一小步。然后慢慢地、一步一步走到场地的另一端。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鼓掌:“瑶瑶,你真棒!”我趁热打铁,“你们也能像瑶瑶一样勇敢地踩高跷吗?”“能”孩子们信心十足,并一一从我手中接过“高跷”。他们在仔细听完我提出的注意事项后,开始小心地踩到“高跷”上,一个个走起来。易拉罐踩在地上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不一会儿这声音由慢变快起来。“哈哈,我会踩高跷了,嘻嘻高跷真好玩!”“咯噔,咯噔”的声音与孩子们清脆的笑声相呼应,就像是在弹奏一首欢快的交响乐。

小小的易拉罐一经改变就让孩子们兴致盎然,只要我们教师有创新的意识,生活中很多废旧的材料,经过改造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分利用起来。

玩泥巴


幼儿园的小朋友天真活泼,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充满好奇.....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特长。

在孩子们在喝水的时候,有几个小朋友经常用自己杯子中的水去和泥,然后用小树枝挑着玩,弄的杯子上、手上和衣服上很脏,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去制止他们,可是不一会他们趁我不注意,又去玩了。无论我用什么方法,他们始终改不了。看来这玩泥对他们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可是他们这样随便和泥、玩泥,不但不讲卫生还很浪费水。现在我必须想个办法,既能满足孩子们的兴趣,又能制止他们这种行为。于是,我决定组织一次"好玩的泥巴"活动。

我选择了一个温暖的下午,为他们准备好了土和泥后,领他们来到活动地点说:"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很想玩泥,"孩子们大声地说:"是,"我又接着说:"好,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玩泥巴,"听了我的话孩子们的高兴劲就甭提了。于是,我为他们分好组,让他们自己动手活好泥,很快他们就把泥和好了。看着他们和好的泥,我说:"现在你们用这些泥来捏,看哪组捏出的东西又多又好,我们进行比赛,"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就忙开了,只见他们每人拿一块泥,这捏捏那捏捏,很快就捏出了各种小动物、小汽车,还有各种食品、水果、蔬菜等摆在那儿,看了他们的作品,我感到孩子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动手能力也很强。而且他们看着自己的作品高兴地介绍给其他小朋友,一凡小组的还合力捏了一个小火车。

最后我们进行了评比,给优胜小组的小朋友每人发了一个标志。趁着孩子们的高兴劲我说:"以后你们还想不想玩,"孩子们高兴地说:"还想玩,"我又说:"那只要你们以后不随便和泥、玩泥,老师就经常带你们玩泥巴好不好?""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我领孩子们打扫干净场地后,又让他们洗干净手,这时他们还在议论刚才玩泥的事情,看来我组织的这次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那以后,他们真的不再随便玩泥了,从这次活动中我也得到了很大启发,那就是对孩子们的教育,要抓住时机。适时教育.效果甚佳。

我的课堂故事之适当的“惩罚”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我的课堂故事之适当的“惩罚””!

我们班的徐喆浩小朋友很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他的自尊心很强,容不得老师批评他。

老师一批评他,他就会呜呜地大哭起来。

可是每次当他做错事情了,老师说她几句,他还不肯认错还要狡辩,最后就自己哭起来。

一次,上区域活动时我发现区角里的套圈怎么越来越少了,而且有好几个已经被扯破了。

我当时生气地在小朋友们面前大声说:“谁把这些套圈弄破的,还仍得满地都是?”他们都被我的样子有点吓到,看着我不说话.我看见徐喆浩手里还拿着扯破的套圈,就问他:“徐喆浩,是不是你弄的。

”他看着我连忙把一只手里扯破的套圈扔在地上说:“不是。

”我马上揭穿他让她把另一只手摊开来很生气的说:“这是什么?还说不是你弄的,做错事情还不承认,老师一点也不喜欢你了。

你以后区域活动时其他小朋友都可以玩套圈,你就不用玩了。

”他听了,马上呜呜大哭起来,拉着我的手说:“张老师,我要玩的,我错了,我以后再不扯了好吗?”我说:“你看这些都被你弄破了,你说怎么办?”他低着头不说话.我说:“以后做错事就要承认错误,要做个知错就改的孩子,那样老师才喜欢你。

知道了吗?不过你今天是不能玩套圈了。

”他委屈地点了点头。

那天下午我没有让他玩套圈,我想让他意识到,做错事情必须受到惩罚,惩罚就是不能玩套圈。

其他小朋友也知道了破坏东西的后果,所以都不敢去破坏。

经过这次事情后,欣怡就没有再去动那些套圈了。

我看他这一星期来表现都很好,星期五的区域活动时我再让小朋友自由选择区角,再说道玩套圈时,其他小朋友都把手举的高高的,只有他没有举手,看来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做错事所以不能玩了。

我在叫举手的小朋友时,我故意把他也叫上了,他惊讶的看着我,又不敢过去玩套圈。

我微笑着对他说:“徐喆浩你是不是知道,自己破坏东西是不对的啊。

”他的两只小眼睛盯着我使劲地点了点头。

我说:“那以后徐喆浩要是做错事情了,要主动承认错误。

以后不要再做错好吗?”他还是使劲地点头。

后来,徐喆浩很少再去破坏东西,而且当他做错事情,老师批评她几句时,她不会马上呜呜大哭,他会意识到自己的错,然后去改正。

其实我们老师在小朋友破坏东西不承认时可以采用暂停享用物品的“惩罚”,让他充分体验自己的做错事不承认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事实也证明,徐喆浩这种受惩罚的经历和不愉快的心理感受,确实有助于其纠正不良的行为。

不知道本文“我的课堂故事之适当的“惩罚””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好玩的泥巴


最近,我发现孩子们在喝水的时候,有几个小朋友经常用自己杯子中的水去和泥,然后用小树枝挑着玩,弄的杯子上、手上和衣服上很脏,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去制止他们,可是不一会他们趁我不注意,又去玩了。无论我用什么方法,他们始终改不了。看来这玩泥对他们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可是他们这样随便和泥、玩泥,不但不讲卫生还很浪费水。现在我必须想个办法,既能满足孩子们的兴趣,又能制止他们这种行为。于是,我决定组织一次“好玩的泥巴”活动。我选择了一个温暖的下午,为他们准备好了土和泥后,领他们来到活动地点说:“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很想玩泥,”孩子们大声地说:“是,”我又接着说:“好,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玩泥巴,”听了我的话孩子们的高兴劲就甭提了。于是,我为他们分好组,让他们自己动手活好泥,很快他们就把泥和好了。看着他们和好的泥,我说:“现在你们用这些泥来捏,看哪组捏出的东西又多又好,我们进行比赛,”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就忙开了,只见他们每人拿一块泥,这捏捏那捏捏,很快就捏出了各种小动物、小汽车,还有各种食品、水果、蔬菜等摆在那儿,看了他们的作品,我感到孩子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动手能力也很强。而且他们看着自己的作品高兴地介绍给其他小朋友,一凡小组的还合力捏了一个小火车。最后我们进行了评比,给优胜小组的小朋友每人发了一个标志。趁着孩子们的高兴劲我说:“以后你们还想不想玩,”孩子们高兴地说:“还想玩,”我又说:“那只要你们以后不随便和泥、玩泥,老师就经常带你们玩泥巴好不好?”“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我领孩子们打扫干净场地后,又让他们洗干净手,这时他们还在议论刚才玩泥的事情,看来我组织的这次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那以后,他们真的不再随便玩泥了,从这次活动中我也得到了很大启发,那就是对孩子们的教育,不能生搬硬套,要随机应变。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