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
孩子经常磨磨蹭蹭的,对家长来说可是心急坏了,做事磨磨蹭蹭,经常迟到,效率低……这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来说可不是好事。
那么孩子为什么办事效率如此之低,跟不上家长的节奏呢?这个问题除了我们之前常常提起的,孩子的能力不足,成长还不够之外。也有可能是孩子真的缺乏对时间的概念,缺乏时间管理的能力。
育儿经验丨这七大步骤,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不再磨叽!
什么是时间管理呢
时间管理就是对时间进行合理规划与控制,有效利用时间的能力。一个人的一生时间是固定的,谁能更加有效地管理时间,谁就能获得更多知识,取得更大的成长。所以说时间管理的能力,其实是孩子人格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时间概念的发展是有年龄阶段的
虽然时间观念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是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上来说,12岁以前的孩子,是脑神经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也是他的认知能力发展逐渐成熟的过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行为跟不上意识。因此很多时候无法和我们成年人一样对时间有精准的掌握,所以大人们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孩子的行为,给孩子一点时间。
0-3岁
此时,孩子对时间的概念是从无到有的。尤其是刚出生的孩子对白天与晚上是没有概念的。0到3岁的孩子,他是从缺乏对时间的知觉体验,慢慢过渡到以知觉参与对事件的记忆,然后把这些事件记忆跟时间联系起来。比如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该睡觉。
3-6岁
3-6岁属于幼儿阶段,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幼儿阶段初期,孩子只懂得“现在”,对于“过去”和“将来”没有什么概念。到幼儿中期,孩子逐渐知道比较大的时间单元,比如理解“今天”,“昨天”和“明天”的概念,但是对于“前天”,“后天”,这种相对长的时间概念,也不一定能理解;一直要到幼儿后期,孩子才会逐渐的过渡到更大一些的时间概念,比如春夏秋冬是四个季节。但是他对于单元时间的长短是没有办法估计正确的,比如:一个小时、一分钟有多长。所以对于学前的孩子来说,我们要是要求他10分钟做完一件事,对孩子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孩子根本不知道10分钟有多长。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对孩子来说拥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和拥有对时间进行管理的能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大有益处。那么我们该如何将时间观念植入孩子的大脑,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呢?
1、家长要摆正心态,发挥榜样作用
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人,我们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要有时间观念,规定时间要做某事,就一定要做,形成规律地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2、抓住关键期,培养节律性
在孩子0-3岁时,要能够抓住这段时间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培养孩子规律生活的习惯,也就是节律性。将孩子的日常生活时间固定,比如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刷牙洗脸,什么时候睡觉……随着孩子长大,2-3岁时可以逐渐引入更长的时间概念,比如“今天周末,我们去公园玩”、“时间到了,该回家了”,逐渐让孩子对时间节点有概念。
3、让孩子学会认识钟表
孩子在5、6岁时,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应该教孩子学会认识钟表。让孩子对小时、分钟、秒等时间概念有印象。除了教会孩子认识钟表,还可以教会孩子看课程表,认识到每节课的内容,也可以让孩子知道每一个课程是有时间限制的。一定不要等孩子上学了才开始培养时间管理能力,这时已经有些晚,当孩子习惯了依赖家长来安排时间,再摆脱依赖就很难了。
4、进行预估时间的练习
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一些预估时间的练习,可以给孩子买个闹钟或者计时器,最好和孩子一起挑选,选他喜欢的,这样孩子会感觉到选择权与自主意识。拥有了自己的钟表,孩子就能预估家长做饭的时间,预估自己完成作业的时间,还可以让孩子看看自己预估的时间与闹钟显示的时间是否一致。
5、让孩子理解时间的深层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预设题目,帮助孩子理解时间的意义。比如“假如我有星期八”、“假如我有一天时间做校长”,“假如我回到过去”,通过这些预想,告诉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做非常多事,时间是很宝贵的,让孩子学会珍惜时间。
6、与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表
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安排一个计划表:要完成一件活动,可以通过什么样的目标确定,分解成多少步骤,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去完成,先从小的事情开始。接着要培养孩子对事件的排序能力,给事情排一个轻重缓急,这实际上就是时间管理能力的综合运用了,这项能力掌握得好可以说是受益终身的。在给孩子制定表格时,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他是有可支配权的,我们还可以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让孩子有动力去根据时间表做事。
7、放手让孩子去实践
在有了一定的时间表,孩子也有一定的时间管理能力之后,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实践,让孩子合理地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同时一定要给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从小就学着去安排、支配自己的时间,使得孩子懂得这个时间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很多妈妈都咨询我两个孩子时间如何分割?怎么做到平均分配给两个孩子?
我的回答很简单,除了分割,我们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去处理两个孩子的关系?因为妈妈们担心时间分配不均,是怕孩子感觉不公平。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让孩子感觉心悦诚服却不分割时间?
我一直是邀请大女儿兜兜当我的拍档,和我一起照顾小宝,刚开始兜兜会好奇的问:“妈妈,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吗?”比如小宝喜欢抓我的头发,她就想知道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子?我会告诉她“你小时候啊!比她还要过分呢!你抓我的眼镜扔到地上,两个月摔碎三个眼镜很正常的,还有妈妈的耳环都被你扯掉了。”
我们在一起照顾小宝宝的过程中温馨的回忆她所不知道的婴儿时期。不出一个月,兜兜就感慨的写下了这样一篇日记:“妹妹,如果你长大了疯狂的玩儿游戏,疯狂的恋爱,都顾不上回家,你一定要记得为你付出了时间与生命的是我们,最爱你的也是我们!”后来又陆陆续续写了很多感恩妈妈的文章。这种经历对姐姐的历练比其他口头讲的感恩教育要好百倍。我们小宝的名字也是姐姐给起的,用了爸爸名字的第一个字,我名字的第二个字和她自己名字的第三个字,的说“因为她是我们三个人的宝宝啊!”
你看,时间可以重叠,爱可以传递,不一定非要纠结两个孩子爱和时间平均分配,不是吗?
关于时间管理,我认为主要是四个步骤:
1、四象限法则:诊断自己的时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家庭中妈妈的作用就好比是一只钟表的时针,稍微改变一点点,整个家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女人关系着家庭的整体氛围。那么妈妈的时间管理能力就很现实的会影响到全家做事的实效,对孩子以后性格的塑造更是有决定性的影响。
有很多妈妈都会说一天到晚忙死了,结果晚上睡觉时感觉自己一天什么都没干,只照顾孩子了都没空打扮、没时间做家务、没法去工作,更没有时间跟朋友见面聊天、看电影···因为做的事很琐碎、很忙乱,搞得自己心情不好,效果也不理想。
究竟什么占据了我们的时间?这是一个经常令人困惑的问题。如果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这就是关于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时间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是应有重点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处理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这样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但这需要很好地安排时间,才能保证时间不会被别人所占据。
怎么做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那么你需要先诊断一下自己的时间利用有没有问题。
(1)记录时间:记录每项工作耗费的时间,了解自己的生活。
首先,找出什么事情是根本不必做的,做了就是浪费时间。问问自己“这件事如果不做会有什么后果?”如果没有影响就立刻取消。比如不停的网购、废寝忘食的打游戏,孩子上特长班的时候妈妈坐在外边无所事事的玩儿手机、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又很苛责的坐旁边盯着等等,这都是应该取消的活动。
我的女儿做作业时间我会用来写稿,我会告诉他,妈妈和你一起写作业,等写完了咱们互相检查。我们分别作自己的事情,又能够有效监督。
其次,找出哪些活动可以由别人替代,并且不会影响效果。
以前我的周末跟其他妈妈一样,就是集中做家务:洗衣服、做饭、擦窗台、擦抽油烟机,老公和女儿的校服衬衣全都是手洗,白衬衣的领子很难搓干净,真是非常琐碎忙乱,情绪也越来越差。后来,我改变了自己的时间分配:我请了家政帮我打扫卫生,她比我专业做的比我更好更快;衬衣送到干洗店,洗得更干净、熨烫更平整;节省下来的时间我可以用来陪孩子看电影、再跟孩子一起写篇影评,我写文章赚到的稿费支付家政劳务费与干洗费绰绰有余,身心也非常轻松。
再比如说,我怀小宝之前,对大女儿也是事必躬亲,但是怀孕七个月以后发现自己力不从心了,很忐忑的把老大交给爸爸,却发现爸爸把孩子带的非常好,半夜也能起来给孩子盖被子、早晨也能送孩子上学、周末也能辅导作业,甚至因为男人的性格更倾向于探索、思维更加理性,带孩子出去玩儿的时候,孩子觉得更加过瘾、刺激,更喜欢跟爸爸出门。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授权”。把可以交由别人做的事情授权给合适的人,节省出来的时间做真正不能替代自己的事情,这是有效性的一大进步。
(2)制定计划:有条不紊的生活,每天从一份计划开始。
首先说一下我自己的生活:我的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早晨6:40起床叫醒9岁的大女儿,7:00爸爸送她上学后,我给四个月的小女儿喂奶,带她和月嫂一起去上班,因为医生建议纯母乳喂养到六个月,所以8:30-17:30我上班的时间,她们在我单位旁边,我租的房子里住。下班我们再一起回家,照顾两个孩子到九点半,孩子们睡觉后我会跟老公聊天分享一天的经历,之后还有时间就阅读、写作,十二点左右入睡。
我会把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在早晨起床时就做好一份计划,怕自己忘记经常是写在手机备忘录里边,重要的事件我会定上闹钟提醒自己。
时间的供应是没有伸缩性的。不管我们需求有多么强烈,时间的供应就是这么多。它还不同于其他商品性的供应,因为它没法用价格来进行调节,花钱买不到。所以别期待它能靠市场调节,它只能是你自己提前计划,执行过程中稍作调控。
2、帕累托法则: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
帕累托法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八法则,它的定义是: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比如生活中80%的结果几乎源于20%的活动;20%的客户为企业创造了80%的利润,因此,要把注意力放在20%的关键事情上。
我们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与你毫无关系的会议让每个部门抽个人去听一下,只是坐在那里凑人数,根本不需要上传下达,不需要你开展任何后续工作,根本没有必要参与,却白白浪费了时间。
时间管理当中最有用的词是“不”,而人们工作生活处理不当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不会拒绝。
除了没有价值的活动对时间的浪费,还有一种情况是能力有限或者职责范围之外的事物,自己勉为其难的接手造成的时间浪费。
自己不能胜任委托的工作,不仅徒费时间,还会对自己其它工作造成障碍;同时,无论是时间延误还是完成质量都无法达标,都会打乱委托人的时间安排,结果是“双输”。其实量力而行地说“不”,对己对人都是一种负责。
我是做企业运营分析工作的,两个月前,一家羊奶粉的生产企业找到我,希望我出一篇关于羊奶比牛奶健康的行业分析报告,我根本不了解羊奶粉这个行业,又怎么能如期按质做真实的分析评判?所以我选择放弃。我不希望因为这一件事耗费我80%以上的精力,打乱现有的工作安排,削弱现有工作可预期的效果,却只取得20%以下的收益。
生活中很多新手爸妈也会无条件的答应孩子无理的要求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在我们家里,大女儿三四岁的时候,爸爸做一桌菜,女儿不喜欢吃,他就问:“那你喜欢吃什么啊?爸爸再去给你做!?”
我很反对这样的做法。要么你在做饭前问好“今天中午你想吃什么啊爸爸给你做”;要么就是让孩子有什么吃什么,尊重别人的劳动。重新返工不仅是食物的浪费,也是时间的浪费。
3、韵律原则:将碎片化时间整合
经过前两个步骤做好了时间计划、明确什么是需要优先处理的事物、并经过充分授权后筛选出必须自己亲自完成的事情,这时,我们就可以保持自己做事的韵律节奏自由支配时间了
一方面事件的合并归类必不可少。
做饭与亲子时间矛盾吗?比如我下班回到家很晚了急着准备晚饭,可是大女儿想让我陪他玩,我会说:“你来厨房陪我做饭吧!”然后她打鸡蛋,我切肉;她择菜,我炒菜;她淘米,我煮饭很快一顿桌丰盛的晚餐就上桌了。
这就是把两类不同的需求合并执行了,时间减半效果却不减。
另一方面,一件事最好抽一大段完整时间一次把它做完。
比如我一般会用夜深人静的时间完整的写作,白天想占用工作时间忙里偷闲写作非常不划算,因为经常会刚理清思路,就被突如其来的临时性工作打乱,忙完工作再拾起笔墨,原有思路早已烟消云散不知去向。
当你用完整的时间一次性只做一件事情时,一次只瞄准一个目标,思路连贯效率反而会提高。
4、运用二十一天法则将将时间管理培养成习惯
还是先从我自己说起,这个学期,也就是小宝出生后,周末我想抽出一个整天的时间单独辅导大女儿作业很困难了。周五老师说,下周就要期中考试了,周末家长务必抽出时间来给孩子做全面的复习。
我一看老师的要求,周六把转转交给月嫂李阿姨就开始翻看兜兜的书包,可是当我拿出兜兜的作业时,吃了一惊:语数外三科作业周五在学校就已经全部完成,并且用红笔都批改完了!我问兜兜:“是谁给你听写、批改的?”
兜兜说:“我和同桌互相听写、批改的。”
“你们哪有这么多时间?”
“都是用零散的时间一点一点拼凑的。比如大课间,做完课间操、喝完水、上了厕所回教室还有几分钟时间,老师放动画片,正好这个动画片我看过了,我就拿出作业来做。同桌一看我都快做完了,就急忙拿出来追我的速度。有时候是我在看些乱七八糟的闲书,同桌又会督促我,我写作业了哦,你要不要一起?我们就这样七拼八凑的时间,俩人一起写完了。”
我赞叹道:“上个月你们是只做完能独自写算的部分,上一周可以互相听写、互相检查背诵,这周竟然又进一步,互相批改纠错了!”
兜兜很得意的说:“对啊!我们摸索出经验来了,要是只做写算部分周末还是不能彻底放松的玩儿,还要听写背诵,我们希望在学校把零散的时间都用起来,回家就有完整的时间休息了!经过实践我们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一起做更多事情!”
(1)习惯的养成是漫长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
据研究,大脑构筑一条新的神经通道需要21天时间。所以,人的行为暗示,经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而90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一7天,这个阶段你必须不时提醒自己注意改变,并刻意要求自己。因为你一不留意,你的坏情绪、坏毛病就会浮出水面,让你又回到从前。你在提醒自己、要求自己的同时,也许会感到很不自然、很不舒服,然而,这种“不自然、不舒服”是正常的。
第二阶段:7—21天,经过一周的刻意要求,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你不可大意,一不留神,你的坏情绪、坏毛病还会再来破坏你,让你回到从前。所以,你还要刻意提醒自己,要求自己。
第三阶段:21一90天,这一阶段是习惯的稳定期,它会使新习惯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在这个阶段,你已经不必刻意要求自己,它已经像你抬手看表一样的自然了。
(2)寻找一个同路人,相互鼓励更轻松
兜兜可以用21天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除了良好的自律,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寻找一个合拍的同伴,一个好的同伴可以与你保持相互督促,这更有利于习惯的养成与保持!
妈妈们,不要总是抱怨孩子做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时间管理能力是种传染病,每个孩子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如果父母、亲朋没有强烈的时间影响力,孩子怎么可能不扶自直?
为什么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差,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很多家长,甚至有些老师都会说,智商有高低,努力各不同!
但是很多人往往会忽视这么一点,真正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不是智商,而是孩子对时间的管理。这就是有些人想方设法补课、熬夜,最终也学不过另外一些同学。因为他并没有掌握时间管理的诀窍。
时间并不重要,效率才是关键
说到学习时间紧张,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怎么挤时间——压缩睡觉的时间、压缩吃饭的时间、压缩休闲娱乐的时间,等等,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彷佛就是管理时间的终极目标。
为学习成绩而苦恼的同学,常常也伴随着觉得时间不够的苦恼。因为他们觉得,要想把成绩赶上来,必须给自己“补课”——多补习以前的基础或者多找点别的教辅材料来做一下。但是,老师上课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又要布置好多好多的作业,每天连作业都做不完,哪里来的时间去自己学习?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几乎达到了人的生理极限了,不太可能再挤得出什么时间出来了,但进步仍然十分有效。看到自己在非常痛苦的看书做题的时候,有些成绩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学却似乎很悠闲的样子。如果时间利用都到了这步田地,自己还有再改进的余地吗?
对于这些问题,用一句话解释:“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学习时间也有“马太效应”
排名靠后的同学总是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除了做作业,根本没时间自己学习;而排名靠前的同学,则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没多少,每天放学之前就已经把家庭作业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时间可以自己找点题来做找点书来看,还可以小小的休闲娱乐一下。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改变现状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局面。对于这种现象,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学习好的人,因为看书做题很轻松,时间剩下很多,可以用来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为学习苦恼的人,因为看书做题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难以完成,根本挤不出时间来学习,只能越来越痛苦。学习成绩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靠挤时间是没用的——就像穷人单纯靠节约储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样——我们必须记住世界上有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效率。眼睛只看着时间,是无法逃脱“马太效应”的陷阱的。
在管理时间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记住: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再怎么挤也有限;但是时间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的空间很大。当我们在思考如何利用时间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样去从哪里“抠”时间,而是怎样提高现有的时间利用效率。
提高时间利用率的原则
原则一:学会舍弃
“处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把这句话的思想用在时间管理上,也可以说:“利用好时间的最重要原则,就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
中学学习的压力很大,很多人被弄得手忙脚乱。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面前总放着一大堆书,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而不是同时拿起十几本书随意浏览——这是一种最浪费时间的学习方法。只有读完一本之后,再去拿起另一本来阅读。那么,该选择哪一本呢?答案很简单:最重要的那本。对第二重要的那本,坚决不看。当年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后,第二重要的,也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了。
确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在被高效地利用。如果你今天计划做五张试卷,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各一张。那么,请先做你觉得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即使你做完一张之后,突然天花板掉下来砸到脑袋,到医院住了一天院,那么你做的这一张试卷对你的分数提高仍然是极有帮助的。
原则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要放弃的东西,不仅是那些看起来不太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一道难度极高的题目,总是让人忍不住想去挑战一下。如果你在做完高考试卷前面的题目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最后一道难题,这样的难题当然值得去挑战,因为它会给你加分。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题目做起来都很困难,那么,挑战这样的难题,不仅不会有结果,还是让你减分——因为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那些你本来可以拿分的题目。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所以,对于那些刚开始制定计划的人来讲,计划应该定得适度低于而不是高于自己所能完成的水平。比如你预计自己复习某一部分的内容需要一个小时,那么你可以计划用80分钟。让时间宽裕一些,但尽量保证每天给自己规定的任务都能完成。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前一天所计划的事情都做完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以给你继续制定和执行计划的信心和动力。这样循序渐进,再慢慢的提高标准,才能真正高效的利用时间。
原则三: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安排时间
“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名言。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人能两次度过同一个小时。”每一个小时都是很独特的,在每一个小时里面,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发生变化。上课的时间和在家自习的时间,显然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不能简单的把24个小时进行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然后往里填充内容,然后就管这叫“时间计划”。我们必须学会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时间相契合。
面对那些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就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用来做题。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
原则四:注意适当的休息
孩子们要想把时间利用好,除了要挤时间学习外,还要学习挤时间休息。有很多同学在喜欢熬夜,因为夜里安静,有利于学习。但这样就会影响白天的精神,上课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师发现,睡得很不安稳,于是课没有听好,觉也没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
其实,高中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要浪费时间很容易,一晃就过去了;;要努力学习也足够长,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偶尔熬夜可以,长期如此肯定坚持不住。
最重要的原则:学会执行
把良好的计划变成现实就跟我们学习需要预习和复习一样,计划既需要每天执行之前牢记在心,也应该在每天执行之后进行检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恒。
总之,说了那么多关于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话,就是没有告诉大家该怎么样列一张每天如何安排时间的表格。实际上,这可能是在时间计划中最不重要的一个方面了。你只要拿出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填满整张表格,但里面的东西可能对学习毫无帮助。
我们都知道,同样是一张写满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试卷,有的能得到150分,有的只能得零分。所以,把试卷写满不是本事,知道该写上什么正确的内容才是本事。时间管理也是一样,列出表格把时间填满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填入正确的内容,然后认真执行,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八小时以内,我是朝九晚五的企业运营分析师,为企业提供整体运营情况监测分析;
八小时以外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昕悦竹音文化传媒的创办人,有着近四千万阅读量的搜狐母婴金牌自媒体人,《家长学堂》栏目的亲子关系解读嘉宾、五家媒体的专栏作者、多家出版社的儿童阅读推广人……
大家一定很奇怪,我为什么生养两个孩子还有这么多时间、扮演这么多重的角色?除此之外还能悠闲的跟朋友聚在书店喝着咖啡聊天?
因为我会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换句话说,我喜欢做“时间的管理”。
一、什么是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和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作为一个期待着鱼与熊掌兼得的职场妈妈,最重要的是掌握家庭与事业的平衡性,个人以为,我们的时间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有效地利用时间。
利用自己所能控制的点点滴滴时间有条不紊的工作、生活。 因为时间是稀缺资源,是我们做事情的必要条件又没有替代品,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做事情的量,所以我们只能提高质。放开二胎以后,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时间完全不够用,一个孩子都够忙的,俩根本搞不定,那么我们就需要好好分析一下自己把时间都耗费在什么事情上?尽可能减少无用功,缩短不必要的耗费,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2、重视时间的贡献度。
重视时间创造的价值,不能闷头瞎忙,注意如何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不管在家还是在公司做事情之前不是立刻一头钻进去,也不是马上考虑做事的步骤和方法,而是首先思考一下:"这件事我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别人希望我做出什么样的成果来?"
比如:大家常说的陪伴孩子的时间。曾经有一位全职妈妈问我,我每天都在家伺候他们兄弟俩,小的刚睡,大的就过来让我讲故事,大的一吵小的又醒了,每天时间都给他们俩了,他们竟然还都感觉妈妈没有陪自己。我也是两个孩子,我曾经问过兜兜:“你是希望妈妈一天都带你和妹妹一起玩儿,还是单独跟你出去两个小时看一场电影?”兜兜毫无悬念的选择了后者。
也就是说,你做事情之前必须先了解对方的需求,他希望达到的结果,而不是任劳任怨立刻下手就做,这样效果会事半功倍。
3、善于利用长处。
这里讲的长处,不光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也包括借力身边人的长处,甚至是利用一种思想、舆论的优势来达成自己的既定目标。
比如我们家大女儿的古筝弹得不错,我就可以借用陪她练习古筝的时间顺便做了小宝的胎教和早教。
很多妈妈感觉累其实是犯了一个错误:事必躬亲。其实家里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势,不如借力、放权。
常听其他妈妈说带着俩孩子格外小心,在家生怕大宝会趁其不备打小宝,我们家正相反,我认为大宝最好的家庭角色就是小宝的榜样。
我记得曾经有人为了证明星座解读性格的学说是歪理邪说,故意把双鱼座的特性巨蟹座的人,骗巨蟹座说,这是你们星座的特性,你看我说的对不对?有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巨蟹座会把一些特性硬往自己身上套,就觉得非常有道理很认可,当最后别人告诉他读错了,那不是你的星座他都不相信!
但是我看了这个故事之后,感觉这倒是可以用在我们家,所以我从怀孕就开始故意问大女儿:“兜兜,你想要一个弟弟还是妹妹?”我女儿肯定是想说什么都不要,但是我没有等她反应过来就开始继续念叨,“你肯定想,只要不是给我生个哥哥姐姐就行!因为兜兜是狮子座啊!狮子座必须是老大,必须是森林之王!妈妈只能生一个比我小的,让他臣服于我,听我的、崇拜我!是不是啊?还是妈妈了解你吧?”隔三差五的我就会假装不经意地说一遍:“狮子座必须是老大!”“哎呀姐姐弹古筝太好听了!小宝崇拜死了!你一弹琴他就在妈妈肚子里猛踢腿。”
我就这样借用狮子座的一份虚荣心、自信心给她一个王位,反而很轻松的说服了她接纳小宝。小宝出生后,我特别信任大宝,经常让大宝独立照看小宝,比如给她讲故事、唱歌,这个时间我可以做饭或者处理一些突如其来的工作。
4、做出有效决策。
按照事件的轻重缓急,制订出先后次序,重要的事先做,不重要的事放一放,解决好条理和秩序问题。
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在写稿的时候,小宝忽然嗷嗷叫着要吃奶,大宝“妈妈、妈妈”的叫着让我看她的手工,炉子上熬得粥该关火了、送快递的来按门铃了···
这时候应该怎么办?不可能同时做的事情就分轻重缓急,先关火,让大宝给快递开门,然后自己抱着小宝一起欣赏大宝的手工。
每个妈妈都是时间的魔法师,只要合理规划时间,一切家务、工作可以会信手拈来不是吗?
喜欢《育儿知识: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的办法》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时间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