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为人母的我看着护士把长得白白胖胖的小男孩抱过来给我看,让孩子亲亲我时,我激动地眼泪叭嗒叭嗒地流下来。当激动过后是漫长的充满艰辛和愉快的互相成长的历程,是考虑如何让其成一位社会有用之才的过程。
当孩子到一周岁时,我发现他很会说话,叽哩呱啦说个停,对电视上看到东西也会描述给我听,白天街上看到事也会告诉我,但就是口齿不清,好在我是他忠实的听众与翻译,于是我把他再翻译给他爸爸听。当我意识到小孩口齿不清会影响他以后各方面发展时,我婆婆说:“他爸爸4岁还说不清楚话,还不照样好好的。”言下之意就是不要逼迫那么点小孩。我没理会她的观点,于是我就想造成孩子口齿不清的原因在哪?我总结了四点:
1.跟他学说话的环境有关,四周围都是说土话的人,有的还模仿小孩嗲声嗲气说话教他。
2.跟遗传也有关系,但遗传不能只传他爸的呀。
3.还有孩子想说话的愿望太迫切,说话的速度太快,太心急,太急于想办成一件事。
4.跟我这位妈妈有关,这是最重要的。
然后我就对症下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我去买VCD让他边看边学电视里面小孩子的讲话,让他一个故事听上好几遍,然后我在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教他说,碰上他说不清楚的词耐心地说上无数遍,只要他有一丁点进步我就会毫不吝啬地奖励他一个深深地吻,他也对自已好不容念成的词表现的很兴奋,有时走在街上看到某个字词我或者他爸爸都会随时随地不失时机地教他,特别能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举个例子:“狗”与“哥”他老念成“抖”;“高”念成“刀”;“子”念成“几”等等,在他学习的过程中我费了很大劲,其中也有很多的快乐,当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能够把一个故事完整地说给我听时,我们娘俩会高兴上好一阵子,好好地庆祝一番,给他买点他平时特别想要的东西作为礼物给他一个成功的惊喜。我也鼓励他把会说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等他把故事清清楚楚,认认真真地讲好以后,我带头第一个给他掌声,然后其他人也自然地给予他鼓励地掌声,他的小脸上就会洋意着成功的喜悦。我的教育方法让他享受到做成一件事后的成就。感,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慢慢地他做到了口齿清楚地讲故事,从刚开始的听我讲到讲给我一人听到讲给一家人听以至于后来的全班更甚至于是全园的小朋友听,同时也锻炼了他的胆子,做到在众人面前不怯场。
孩子的每一滴每一点成长都离不开大人的及时鼓励,当他进入当幼后,谢秀琳老师、张鸣霞老师、陈佳燕老师也在不同阶段给予他很多的练习口语的机会,使得他现在能够用标准的普通话说话,讲故事,编故事。让他干什么事都很自信,干什么事都很专。所以我庆幸我的孩子能够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快乐、健康地成长。我很赞成当幼写的一条教育标语:微笑教育。不管孩子学的怎样,你都应该微笑着鼓励他,说他做的好或者是再加把劲你会更好的。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教育他要尊敬长辈,看见长辈一定要问好,孩子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不论让他称呼谁都肯叫的,很有礼貌。孩子从小就伶牙俐齿,很讨人喜欢,因为我们平时都要上班,孩子一直由他外婆带着,所以跟外婆的感情特别好,晚上睡觉也黏着,老人也非常宠他,事事都顺着他,慢慢的,孩子就指使他外婆拿这个拿那个,帮他刷牙,帮他穿衣服,喂他吃饭,我们发现后,立即制止了他这种行为,告诉他外婆要给我们烧饭煮菜做家务,已经很累了,我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可以老是要外婆帮着做。平时在家里,我们教育他要懂得礼让和分享,尊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懂得感恩,切了水果要先分给大家吃,不可以一个人吃完,吃饭的时候不能把喜欢吃的都放自己面前,不喜欢的都推到对面去,这样会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性格,进我们房间要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才能进来,大人在谈话的时候不能随便插嘴和捣乱。早上出门要说再见,晚上下班回来他会到门口来迎接,他外婆接送去幼儿园时,我们告诉他路上要自己走,不能抱,因为外婆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抱他会很累的,孩子平时比较听话,我们怎么说了他就基本会照做的,平时给他看一些这方面的儿童读物,还给他讲一些经典小故事,如乌鸦反哺,孔融让梨等,说明尊老敬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他奶奶住院的时候,我们经常带他去探望,他会帮他奶奶揉揉被针头扎得青紫的手,喂奶奶吃东西,病中的奶奶就会很欣慰的笑,夸他懂事。他外公住在乡下,平时我们教他打电话给外公问个好,告诉他外公和外婆一样好,都要尊重。如果孩子有时候做得不对,我们也不会大声呵斥,只是婉转的告诉他哪里做得不好,下次要改正,他总会很听话的点点头。
总之,我感觉尊老敬老是我们应该延续下去的传统美德,在孩子清澈的眼睛注视下,我们做父母的更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好的榜样,这样才有资格教育我们的孩子。
其实教育子女说复杂也不复杂,说简单也不简单。我的体会就是: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用心。基本上就事半功倍了。
在我们一鸣很小的时候,我每天都会抽时间讲故事给他听。虽然他那时并不见得能听懂,也不认识那些字,但我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给他听故事,给他创设学习的氛围,让他能感受到看书的兴趣。
事实证明,这样做非常有必要。因为就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认识了很多很多的字,这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只能感完成了。现在他每天都是自己看书,基本上不用我操心。在这个过程中,耐心很重要的。因为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法上,并不能好象成人之间的做法,简单直接。
一鸣爱看书
,但他对数学兴趣不大,而我也没有强迫他去学,因为我知道那样反而会事与愿违,所以我只是利用平时机会。比如:今天酒宴上分喜糖了,叫他数一下,一共有多少?分给了大家以后还剩多少?就如此类的事情。只要我有空都不会放过,渐渐的,兴趣越来越浓,现在十以内的加减法已经很顺手了。
我觉得教育孩子并不需要特意安排时间,正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多用一点心思,找机会来指导孩子。说真的,我并不羡慕学会了多少知识,学会了多少技能的孩子,我只希望儿子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学习成长的道路铺好路!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孝道文化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二十四孝的故事,传承了几千年,使孝道文化在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滚滚流淌。在古代,人们如此重视孝道,现在,我们更不容忽视“孝”这一传统美德。
孺家经典《礼记》中说:“立爱自亲始。”就是说,培养仁爱之心要从孝敬长辈开始。孝敬父母长辈,并不一定要锦衣玉食,美宅华屋,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对父母长辈多一点爱心和孝敬,人间则多了一分温馨和美丽。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是否懂得孝敬长辈,不仅仅是与父母的关系,更是一个人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是懂得关爱他人的第一步。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连他的父母都不爱,那是很难叫他再去爱他人、爱祖国的。
转眼我家宝宝也已经上中班了,自从上了幼儿园变化还真的挺大的,心智的成熟,懂得了礼让,培养了好的生活习惯,甚至因为幼儿园的规律生活让他的身体也越变越好。。我们感受到了宝宝不管是行动上,言语上,思想上的细微的变化,每天早晨的一声问早,还是临睡前的一声晚安,还是出门前的一次道别,还是周末看是忙碌的打扫--每次我打扫的时候总爱伸出那稚嫩的双手帮忙,“妈妈您去房间打扫,这边客厅我来扫;我打扫的干净吧,我说过我可以的,我没说错吧!”一边跟我对话一边起劲的忙碌着。虽然打扫的地方只是那么一块,虽然地上还残留着没清理干净的余灰,但我的心里已经美滋滋了!每逢我收拾整理晾干的衣物时总会伸手帮我一把,把衣物有规律的放入衣橱。总总的这些都说明宝贝你已经长大了,你所做的这些我们看在眼里已经非常高兴,更重要的是他懂得了如何关心别人、关爱父母长辈。若是看到我颈椎酸疼自己敲打时,他总会用他那“小榔头”使足劲帮我敲打。每逢节假日总会和我们一起去探望外公外婆,要是好久没碰面,总是嚷嚷着要打电话跟外公外婆家常几句——“外婆,我好想你,我已经好久没见到你了,你最近好吗?有没休息啊?我过几天来看你哦。”电话那头传来了欢喜的笑声。每逢奶奶忙家务的时候总爱帮忙剥豆壳啊,拣豆芽呀。。。奶奶也总说“不用帮忙,不用帮忙。”宝贝也总说:“我要帮忙的,这个我会做的。”有时看到奶奶正在切菜切肉的时候,总跑过去对着奶奶用稚嫩的关切口吻说道,“奶奶,你切菜的时候要当心哦,别切着了哦,要不然的话手会很疼的。。。”奶奶欣喜的回应,“哦,知道了(),谢谢,我会注意的。”还记得有一次天下着大雨,宝宝的爷爷上夜班,跟爷爷说再见后一直辗转不肯入睡,奶奶便问他今天宝宝怎么了呀,他说现在下着大雨爷爷不知道上班的地方到了没,有没被雨淋湿。。。随即又让奶奶拨通爷爷的电话经过一番通话之后才安心入睡。。。宝宝奶奶在跟我述说的时候我看到了老人家脸上那欣慰的笑容。孝敬,并不是要孩子现在去承担什么。有时,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足以带来欣喜。
宝贝,也许你所做的这些只是在不经意间发生,也许你所做的这些对你而言并不意味着什么,也许孝敬这两个字的含义对你是陌生的,但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你那浓浓的如天使般的爱意。世间上的亲情是那么的感人。爱是那么的有意义。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家人对你的关爱,长辈们对你的爱,当你也懂得关爱他们时,你已经成为了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孩子了。当你关爱别人时,你会感到快乐;当你看到被你关爱的人向你微笑时
家长对孩子逆商的培养
逆商的培养,父母是最好的教练,给大家分享三个建议。
为什么很多孩子抗挫折能力差?
这跟孩子从小被众星捧月式地夸赞分不开。
你常常会看到一家人围着孩子说你真棒啊!
可是,成长其实需要很多的养料,比如需要赞扬也需要适当的挫折。
而很多父母却只看到了赞扬换来的笑脸,往往忽视了挫折时需要培养的坚毅品性。
所以第一个建议是多给孩子鼓励而不是表扬。
我有一个朋友,他从小到大的学习成绩都很优越。
几乎没有遇到过任何的坎,一直考第一,也不知道失败是什么滋味。
一直在家人和老师的表扬中成长。
后来他考上了人民大学,在我们那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可他一进去才发现自己实在太普通。
所以才读了一个月就想着退学算了
因为他发现自己无法接受这个落差。
后来幸好有了转变,他说最感谢的人是班主任。
那个暑假,班主任给他介绍了一个项目,让他去参与。
他自己也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
可就是从那次开始,他把自己归零,接受失败,也接受平凡的自己。
有了这个心态,他在后来的项目中反而是坚持最久的。
他说:“一个人一旦发现了自己是平凡的一份子时,那就会有不断学习的努力劲儿,而不再活在他人的赞美中,自我迷失。”
父母的过度表扬容易让孩子形成心理定向,他们会觉得自己就是聪明的,不需要努力也是聪明的人啊。
而父母应该需要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卡洛杜威克教授在研究中指出,通过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一种允许其他可能性存在的、促进进步和问题解决的态度,孩子们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每天都能在更有挑战性的情况下有效的解决问题。
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思维,就不会害怕挫折。
因为他们会自我激励,努力找到解决的办法。
而不会是那种一见打击就崩溃的情形。
比如有的孩子觉得自己聪明,一直考高分,老师和父母地期待也高。
一旦他考砸了,不同地思维往往造成不同地结果。
我记得有一个同学高考复读还是考砸了,他就选择了自暴自弃,连普通大学也没有去读,后来还不仅仅是放弃读书,也几乎放弃了学习。
要知道,考试只有一次,代表一时而已,可学习却是终身的啊!
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更强,也就是更加坚毅。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明白这不是可耻的事。
而且通过勤奋和努力会变强,因为你在长大呀!
这样孩子就会去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当然这里需要父母接纳孩子犯错,而且鼓励他去尝试。
比如孩子受挫时,可以给他一个拥抱或者一个鼓励的眼神。
也可以拍拍他的肩膀,给他鼓励。
告诉孩子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站在你的身边支持你。
还有太多的父母,一看到孩子受挫,马上就会安慰,“爸爸妈妈觉得你是世界上最棒的。”
这样的安慰效果奇佳,可对孩子并非是好事。
为什么不能直接跟孩子说明呢?
比如很早以前,小小鱼跟读小学的表哥在家里堆积木。
表哥一下子就堆好了一个城堡。
可他呢,弄了很久也没有完成,这时就有点生气,想去表哥那拿材料。
实际上是想拆了哥哥的。
结果两个人就争了起来。
外婆发现了,就安慰小小鱼:“外婆觉得你是最棒的,不哭脸啊!看看你拼的城堡,比哥哥的还要好”
“不是的”他哭着说。
外婆的安慰是好意,可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想要的答案。
我过去坐在他们身边,首先问哥哥。“你今年几岁啦?”
哥哥有点奇怪,还是回答了我。
我又问小小鱼,当然他还在生气,不说话。
我跟他说:“你看哥哥已经8岁了,而你才四岁不到,哥哥是你的两倍大呢!”
这时他开始听了。
“也就是说,哥哥比你多玩了4年积木,也一定练习的更多,我想哥哥在你这个年龄也跟你差不多吧!“
这时平静了很多。
“爸爸知道你现在玩积木肯定不如哥哥,但我相信你经过不断地练习,再长大一点,一定能赶上哥哥的,到时你们再一起比比看,好不好。“
“好!“
“那我们今天继续练习,就不要生气啦!一起摆个什么呢”
接下来就是开心地玩耍时光了。
我们以为把真相说出来会伤害孩子。
其实不然。
因为孩子不会觉得被羞辱或者否认。
因为他们的年龄大小、经验多少都是事实。
而且他遇到地挫折,只是因为这些客观原因,还跟练习不够有关。
可幸运地是这些都把握在我自己手中。
能给孩带来改变的信心。
父母要试着接纳孩子的汗水和吃苦的样子,有塑造孩子的”心理韧性”。
有很多的父母是舍不得孩子吃苦的。
所以从小就想着给孩子扫除一切障碍。
比如小小鱼每周有一节足球课。
有一次因为刮大风,就有几位妈妈跟教练说,能不能让孩子们到室内练习,因为这风太大了。
结果教练听从了建议,真的把孩子们带到了多功能厅练习。
当时我心里非常纳闷。
本来就是为了让小小鱼接受一点磨练才报了这个班。
结果还是被这些好心的妈妈给保护了起来。
这到底好还是不好呢?
皮克斯有一部非常精彩的动画片《鹬》,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在这里面,小派珀的妈妈就算是面对风浪,也敢于放手,愿意信任孩子,并且默默陪伴,小派珀能经历风浪,迎接和享受美好的海洋世界。
这里面的智慧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思考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家里,我常跟儿子说的几句话也分享给大家。
“犯错没有关系,不做才有关系呢!”
“没关系,你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做到么?”
“一次不行再来一次,我相信你总是会搞定的!”
培养孩子的逆商,始于父母的接纳和孩子的自我接纳。
因为这代表着我尊重你并且爱你。
相信《家长文章:对孩子语言培养之感想》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大班语言家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