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生气了前天午餐前,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讲故事,只有绍康在不时扭动身体,转动着小椅子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于是我边讲故事,边用眼神暗示他坐好,但三四次之后仍无济于事。我有点生气了,便走过去轻声但严肃地提醒他说:“坐好了,不然商老师和小椅子都要生气了。”虽然我的声音很小,但还是被坐在左边绘语的轩轩听见了,只听她小声嘀咕着:“老师又生气了。”绘语的话让我的心弦猛然一颤。是啊,想想最近一段时间,我的确把“老师要生气了”当作了自己的口头禅,时不时地就要说一次。绘语的话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孩子犯错时我不再耐心地和他们讲道理,而是简单地用“老师要生气了”这句话来制作孩子的行为?也许是因为我表露出“生气”这种不良情绪时,孩子总是会立刻安静下来吧,我居然下意识地把“生气”当成了维持教室次序的法宝!现在想来,这种方法虽然能立收实效,但是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幼儿认知、社会性的发展都存在着不良的“后遗症”。孩子不是因为觉得我有道理,而是慑于我作为教师的威严与气势。且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我是一个“无能”的教师,因为我只会“生气”。我为什么不能耐心一点观察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不能以理服人?为什么不能做好情绪的自我调控,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幼儿呢?我试想换一种方式,如对孩子说:“绍康快坐好吧,蓝猫不是说小朋友要坐直,不然脊椎就要变弯了么?”也许这样一样会达到预期的目的。昨天开始教育活动前,我拉过绘语和轩轩,诚恳地对他们说:“谢谢你们的提醒,老师下次再也不会‘生气’了!”
新的学期刚刚开学一周,小朋友们由于在家里呆了一个寒假,希禹、冰心、城城等小朋友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表现出上课东张西望、乱说乱动,不能够专心听讲。他们的举动影响了课堂秩序,从而导致小朋友们对学过的知识不能够准确掌握,一知半解。我不想让一个幼儿掉队,就分别对他们进行了个别辅导,但效果并不理想。
昨天下午,我让小朋友们给我背一背前两天学的儿歌《快乐的我》。我发现有一多半的幼儿能够准确无误地背诵儿歌,另外一少部分幼儿的背诵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只会背诵几句、有的是记不住儿歌的开头,只要一提醒就会想起来,有的是记不清儿歌的前后顺序。看到这种情况,我有些犹豫,重新背吧,会背的幼儿会没有兴趣,不背吧,还有的幼儿不会。就在我举棋不定的时候,睿睿小朋友的话传入了我的耳朵:”老师,雯雯不会背,我来教他吧。“这句话点醒了我,何不利用孩子们的好胜心......。于是我就对全体小朋友们说:”今天我要请小朋友们来当小老师,这个小老师要先到我这来背诵,过关的就可以去教不会的小朋友了。咱们看看哪个小老师当得好,哪个小朋友学得好,最后我们要评选出优秀教师和最佳宝宝。”
我的话音刚落,会背的小朋友争先恐后的举手,有的小朋友边举手,边跑到了我的跟前,唯恐我叫不到他。我认真的检查了他们的背诵情况,给过关的小朋友发了一个《聘书》。小朋友们拿到了聘书,都分别去教不会的小朋友了。小老师当的认真,不会背的小朋友也加足了劲认真的学,也准备下次来当小老师。教室里呈现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不再出现打闹的现象。就连平时最调皮的奇奇,也在那认真的学着。看到这一情景,我很欣慰。
快下课的时候,我和小朋友们一起,评选出了“优秀教师“和”最佳宝宝“,并为他们颁发了奖品。为睿睿小朋友颁发了一个”最佳创意奖“的证书及奖品。孩子们拿到了礼物,开心极了!
睿睿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困扰我的问题迎刃而解了,原来会背的小朋友在教别的小朋友时,学过的知识得到了巩固。不会背的小朋友在别人的帮助下掌握了知识,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真可谓:“一举两得。”
通过这件事,使我感悟到,孩子们的举动也能使我们得到启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和孩子做朋友,走进他们的世界,要放下架子,不要摆出师道尊严的样子,这样孩子才敢和你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知心话。
前天午餐前,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讲故事,只有肖宇在不时扭动身体,转动着小椅子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于是我边讲故事,边用眼神暗示他坐好,但三四次之后仍无济于事。我有点生气了,便走过去轻声但严肃地提醒他说:“坐好了,不然杨老师和小椅子都要生气了。”虽然我的声音很小,但还是被坐在肖宇左边的袁司彦听见了,只听她小声嘀咕着:“老师又生气了。”袁司彦的话让我的心弦猛然一颤。是啊,想想最近一段时间,我的确把“老师要生气了”当作了自己的口头禅,时不时地就要说一次。袁司彦的话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孩子犯错时我不再耐心地和他们讲道理,而是简单地用“老师要生气了”这句话来制作孩子的行为?也许是因为我表露出“生气”这种不良情绪时,孩子总是会立刻安静下来吧,我居然下意识地把“生气”当成了维持教室次序的法宝!现在想来,这种方法虽然能立收实效,但是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幼儿认知、社会性的发展都存在着不良的“后遗症”。孩子不是因为觉得我有道理,而是慑于我作为教师的威严与气势。且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我是一个“无能”的教师,因为我只会“生气”。我为什么不能耐心一点观察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不能以理服人?为什么不能做好情绪的自我调控,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幼儿呢?我试想换一种方式,如对孩子说:“肖宇快坐好吧,蓝猫不是说小朋友要坐直,不然脊椎就要变弯了么?”也许这样一样会达到预期的目的。昨天开始教育活动前,我拉过肖宇和袁司彦,诚恳地对他们说:“谢谢你们的提醒,老师下次再也不会‘生气’了!”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小椅子生气了”,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平时,孩子们的小椅子都是整齐的排在墙边,活动课的时候,孩子们就搬着小椅子围到我旁边来。尽管每次都告诉孩子们“要轻轻的搬起小椅子”,但他们却总是喜欢拖着或推着椅子走。这样不仅很吵,而且会损坏椅子,长此以往,还会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一天,我要给孩子们上课了,他们兴奋地站起来搬椅子,还是又推又拖。我灵机一动,大声说“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哭呀?”孩子们马上平静下来,活动室里一点声音也没有。过了一会儿,孩子们纷纷嚷起来:“谁也没哭!”我摇了摇头,一本正经的说:“怎么没有,你们仔细听听,好像是小椅子在哭!”孩子们都趴在椅子上听。芮晗奇怪的问:“小椅子为什么要哭呀?”“刚才,你们搬小椅子的时候,不是推就是拖,把小椅子弄疼了,它就哭了,它说,不想跟你们做朋友了,因为你们一点也不爱护它。”我的话刚刚说完,孩子们便马上轻轻的搬起小椅子,嘉禾还悄悄地对小椅子说:“小椅子你别生气了,以后我一定轻轻地抱你!”
从此,孩子们搬椅子的时候,都是轻轻的了。
关于“小椅子生气了”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壮壮长得白白胖胖的,很招人喜欢,但就是不太合群。平时少言寡语,一般不同别的小朋友讲话,偶尔与别人讲话也是慢声细语,是我们班上的一只“小孤雁”。
每天早上来园和奶奶分手时,壮壮总是大哭一场,再三叮嘱奶奶早点来接他。户外游戏的时候,他总是远远的站在一边,看着别的小朋友做游戏。有时候干脆躲在活动室里默默地坐着,又是别的孩子要拉他一起玩,他却害怕似的远远地躲开。时间久了,小朋友就很少和他说话、做游戏、一起玩了。
开始我以为是壮壮刚到幼儿园对环境不熟悉,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可是几个月过去了,他不但没有融入群体,反而变得更加孤僻了。
我通过早上入园接待孩子时了解到,原来壮壮小时候一直跟着奶奶生活,在家里从来不跟小朋友玩。儿子这样,她也很着急。为解决壮壮的问题,我同壮壮的父母一起设计了一个转化方案:一是爸爸妈妈多陪陪他,让孩子有安全感。而是让妈妈多带他到班里小朋友家去玩。在幼儿园里,我主动安排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跟他一块学习做游戏。渐渐地壮壮的小朋友由一个扩大到两个、三个……慢慢的就融入到集体中去了。
绘画活动很快就结束了,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想我们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都应该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思维空间,他们一定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的。
“老师,老师,我也扎辫子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小雅,她像小鸟一般飞进了教室,在我和杨老师面前转了几圈,歪着小脑袋,眨巴着天真的大眼睛,等我和杨老师夸她呢!小雅的头上多了两个小角,很短,没想到小雅的妈妈给她扎起来了,小雅从入幼儿园一直是短发,短发很符合她活泼好动的性格,怎么会突然扎起小辫子呢?小朋友们围着小雅,叽叽喳喳议论着她的小辫子,还别说,小辫子一扎,小姑娘也变的淑女了,我好奇的问她怎么想起扎小辫子了,小雅骄傲的说:“我也有辫子了,以后老师也可以给我梳头了,不能只给扎辫子的梳了。”小家伙又面对我问:“是不是啊老师,你以后也会给我梳小辫子吧。”我认真地点了点头,小雅开心的跳了起来。看着她兴奋的样子,我对自己平时的工作做了深思,因为扎辫子的小朋友午睡后辫子都乱了,所以午睡后我和杨老师都会给那些小朋友重新梳头发,短发的小雅是在羡慕呢。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在乎,哪怕老师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甚至眼神,都会引起孩子的注意,牵动着孩子的情绪,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考虑到每个孩子的感受,别让孩子感觉被冷落了。一个小小的辫子,一次老师无意识的的梳头,就容易满足孩子渴望被关注的心,举手之劳,作为老师的我们何不满足每个孩子呢。所以我和杨老师决定,以后午睡后,不管男孩女孩,都要帮他们梳梳头发。让孩子感觉在幼儿园的温暖,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豆豆班的漂亮宝贝们,希望你们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幸福快乐的成长,我和杨老师会一直努力,让每个孩子每天都会开心快乐的!
在美工区里提供用花边剪刀剪的各种图形,制作的蝴蝶也非常漂亮,一些孩子都喜欢来制作蝴蝶,看到自己制作好的漂亮蝴蝶,非常有成就感。利用折扇子的方法折叠图形,方法比较简单,幼儿很快就能掌握方法。在制作的过程中,同伴之间还能互相帮助。
在设计蝴蝶花纹的时候,提供了蝴蝶模型,幼儿进行拓印以后进行设计,由于图形比较大,幼儿可以设计漂亮的图案。
小实验
早早的科学区里就坐满了小朋友,然然忙着往瓶子里灌水,灌好以后,他把一张透明胶片放在瓶口,把瓶子倒过来,瞬间瓶子里的水都掉了出来。他看看珊珊,透明胶片牢牢地“粘”在瓶子上,就着急地说:“我的怎么掉了,水也出来了?”然然看着旁边的小朋友灌水,一边问:“要灌多少水?”“灌满水。”然然动手开始灌水,当灌了很多水的时候,他用另外一个瓶子往里灌水,水都溢了出来,这时放上透明胶片,把瓶子倒过来,透明胶片牢牢地“粘”在瓶子上,然然高兴地叫:“我也成功了,我也成功了。”
科学对于孩子们来,十分神秘,充满了好奇。我们投放了玻璃瓶、水、透明胶片,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做小实验,感受空气的压力,幼儿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幼儿在做一做、玩一玩的过程中,探索、发现空气的秘密。在讨论透明胶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的问题中,有的孩子认为是水粘住了胶片,在自己操作中,孩子发现了水是不粘的,是空气的作用,让幼儿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来感知空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