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保持一颗平常心

09-10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育儿心得:保持一颗平常心”,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育儿心得:保持一颗平常心

光阴如梭,不知不觉我家小宝贝兰兰从曾经只会咿咿呀呀变成了如今的“小大人”了。犹记得刚出生时红彤彤的皮肤和呆萌的眼神我想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吧。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已不是曾经那个一无所知的宝宝啦,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我很珍惜我和她之间相处的点滴,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心得跟大家分享:

第一,保持一颗平常心

现在许多家长都十分关注孩子的教育,“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同一起跑线上”,为此,许多家长都从幼儿时期开始抓孩子的学习教育。一但教育偏离了设计轨道,就会认为孩子“笨”、“没出息”。作为父母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把自己曾未完成的“宏伟蓝图”拿来让自己的孩子替你去完成。我认为兰兰只是个平凡的小女孩,我没有给她设计任何远大理想,我只希望她每天都开开心心上学,健健康康的成长,而我要做的只是“引导”和“鼓励”。

第二,统一家庭的教育思想和规则

当今普遍存在老人溺爱小宝贝的问题,老人都会把孩子当做“宝”来喜欢或讨孩子开心。如果祖辈和父母的意见不统一,孩子会利用家长的意见分歧而“投机取巧”。所以我们平常对孩子的教育有意见分歧时,都会采用背对着孩子的沟通方式,而不是当着孩子的面争执不休,尽量保持家庭和睦联盟。

第三,尊重孩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学会独立思考,不再盲目服从。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认真聆听她说话,让她感受到父母对她的重视和尊重,这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她会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说看电视,我们采用“提醒制”,告诉她看完这集就该休息啦,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而不是强制关掉电视等。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应该注意平时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做好榜样,带好头。和孩子一起读书学习,偶尔也可以向孩子“请教”问题,把握好严与爱的关系,让小宝贝有个快乐美好的童年。yjs21.COM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心得:拥有一颗童心


育儿心得:拥有一颗童心

时间过得真快,不经意间宝宝已经是中班的小朋友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幼儿阶段的教育宗旨是: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能养成好的生活和好的学习习惯。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

一.注意聆听孩子关于他自己的事

家长关心孩子,不仅用眼“看”,而且要用“耳”听。“听”就是要鼓励孩子多谈自己的事,包括幼儿园以及他身边的事,通过“听”听到他的心声,从而予以正确合理地引导,并以此培养他的自我表达能力。

二.鼓励欣赏与批评教育相结合

孩子需要鼓励,鼓励就是动力。每当孩子有一些进步时,我们都要能够及时地鼓励他,这样他就会很高兴,自信心大增。错误时,比如说谎或是对其他比他小的宝宝有攻击行为时,我们还是要对其严厉地批评。同时也会听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告诉他是不对的,不可以那样做。

三.要拥有一颗童心

和孩子在一起,要揣摩孩子的心理,并把自己也“变”成一个孩子,像孩子一样地和他玩,融入到他的世界。跟孩子一起做一些游戏,做手工等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解答一些问题,不要敷衍了事应付他。

四.让孩子帮忙做事

平时在家我总是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杂事,比如就餐的准备,餐前摆好餐具、分碗,餐后收拾餐具等等。我择菜时,会让他帮我择菜;我洗东西时,会让他帮我端个小凳子。这些事可能在我们家长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这种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只要我们多留心这种小事,就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总之,对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一边吸取前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开展教育。同时,孩子的每一步成长和进步也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也要感谢老师们对我儿子的认真、负责和帮助。

育儿观念: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无意过失


育儿观念: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无意过失

一、发挥移情作用,反对简单粗暴

从未有过过失的人是没有的。幼儿好奇、好动、好游戏,精力充沛,但知识经验贫乏,能力有限,故常有过失是很正常的。也正因为这常有的过失才构成了绚丽多彩、五彩斑斓的幼儿时期。尽管这些过失会增加父母的负担,加重父母的劳动强度,但面对过失时,父母应发挥移情作用,设身处地地思考一下幼儿过失的原因,检索幼儿整个行为的轨迹,你会发现幼儿的过失,完全是由于“能力有限”而造成的“非重大损失”的无意过失,是可以原谅的。所以简单的一顿巴掌,以求幼儿牢记教训,只能是逼迫幼儿为逃避惩罚而撒谎,从而变得虚伪起来,甚至导致多重性格的形成。长此以往,还可能破坏家庭的和谐气氛,影响两代人的感情。

二、揭过不提,一次过失不是永远错

过去的事情不论是对还是错都应让它过去。有些父母对于幼儿的一次过失,常挂在嘴边:“小心啊,别忘了你上次打碎的花瓶。”这样做表面上看是为了让幼儿总结经验,牢记教训,实质上却强化了幼儿的过失记忆,使幼儿在情感深处留下永远的伤痕,在活动中缩手缩脚,处处小心,父母没教过的一切新创意只能存在于大脑中,不敢去尝试,久而久之,大脑中创意的灵感也消失了。让幼儿听话的目地达到了,家中也不再有打碎物品的事情发生,只可惜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大脑亦“沦为常脑矣”。所以揭过不提,是为上策。

三、传授知识方法,提高行为能力

幼儿对于事物的认识植根于他们的直接经验,但大部份认识直接来源于成人的教育。在幼儿的过失中,有相当部份属于“能力型”、“知识型”过失,是由于“不懂”或是“不懂想弄懂”而造成的,所以父母为避免无谓过失的过多出现,应该结合日常生活向幼儿传授初步的社会、自然常识,培养幼儿的行为能力,使幼儿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做得了、什么事情做不了。一味地规定这不准那不许,必然会束缚孩子好动的手脚,从而阻滞幼儿动作的发展,影响大脑的发育,影响幼儿的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这结果恰恰与父母的初衷背道而驰。

总之,对于幼儿的无意过失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化消极为积极,以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我教女儿拥有一颗宽容心


上学期的一天,女儿回到家,大惊小怪地说:“妈妈,我们班有小偷。”我以为是外面有人到他们班级去偷东西了,因为在学校这种事情很多的。

我连忙问:“怎么进去的?偷去了什么东西?”

女儿说:“是我的饼干被人偷了。”

“哦——大惊小怪什么呀!”我失望地说。

“不是呀,是我们班有人偷了我两次饼干了。”

我说:“不可能吧,你可能记错了。”

女儿说:“没错,上次我以为是自己记错了,今天肯定没错,昨天我明明把一包饼干放在抽屉里,今天没有了。”

------

女儿是个馋猫,每天上学都要带吃的,而且她每次去超市都会挑好东西买,新上柜什么好吃的她都要买来吃,所以她对超市里有关零嘴的货架很熟悉,一眼就能发现新品种。我想:可能是她的同学对她带的零食好奇

,想尝尝鲜吧。

可女儿气愤地说:“我明天要把这小偷抓出来!”

我说:“一包饼干值得大呼小叫的吗?”

“不行,我不是舍不得我的饼干,我是对他(她)负责,贼都是从偷小东西开始的。”女儿就是不依不饶。

我看她这架势,真担心她明天会把她们班级弄得鸡犬不宁。虽然我承认女儿说的也有理,但我不希望她对同学剑拔弩张,更希望她能包容同学的小过错,就耐心地与她分析:“你们班级是不是有的同学家庭条件比较艰苦,他(她)可能肚子饿了,没有东西吃。你平时看到街上要饭的人都送他们面包吃,觉得他们好可怜(有次女儿在街上看到两个要饭的小孩,特意将身上带的钱全部买了面包送给他们),现在你看到你的同学饿肚子,难道舍不得送包饼干吗?”

“不是呀,如果他向我要,我肯定毫不犹豫地给的,可他为什么偷偷拿呢?”女儿还是有点愤愤不平。

“傻孩子,你想,你这么大个人了,跟人要东西吃,还有没有面子呢?他如果因为家里贫困吃不饱肚子,已经这么可怜了,要是还被你明天当小偷查出来,那他以后还怎么在你们班里呆下去,他多没有面子。严重的话还会因此影响他的前途的。”女儿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连连点头。

“再说,知道孔乙己的‘窃书非偷也’的故事吗?”

“知道。”

“如果你的同学本来也不是想偷吃你的东西,只是迫于肚子实在很饿,才跟你借吃了你的饼干,那多冤枉。”

“对呀,那怎么办?”女儿忍不住同情起这位同学了。“可我平时也没有发现我们班哪个人很贫困呀?”

“你这马大哈怎么可能知道(),再说,他们即使条件很困难,也不会张扬的。”

“那妈妈你说怎么办呢?”

“妈妈建议你以后带吃的到学校去时,带个双份,一份自己吃,一份就留给这个‘小偷’吃吧。”

就这样在我的劝导下,女儿用一颗宽容的心原谅了这位“小偷”,后来几天女儿还真带了双份的零嘴,不过,“小偷”一直没有再来偷吃,这反而倒成了女儿的遗憾。

我想,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教孩子拥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教孩子学会用宽大的胸怀包容别人,与人和睦相处,这样孩子的人生才会拥有更多的快乐。

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同情心


曾经有一位哲学家说过:对于一切有生命之物的同情,是对品行端正的最牢固和最可靠的保证。谁满怀这种同情,谁就肯定不会伤害人、损害人、使人痛苦,如果能宽容地对待他人,宽恕他人,帮助他人,那么他的行动将会带有公正和博爱的印证。

在崇尚个性自由发展的今天,孩子的某些个性也在不适当的“膨胀”。他们得到了太多的关注和爱,却不懂得怎样去关爱别人。他们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那种对他人漠不关心的表现,已经明显得凸现了出来。比如,当看到别的小朋友摔倒了,他们会哈哈大笑;看到路边的蚂蚁,会毫不犹豫地踩踏;看到小花,会顺手折断……

家长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其实,这正和家长自身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都是溺爱的错

家长如果对孩子一味的满足,一味的迁就,百依百顺,孩子就会容易养成自私、任性的性格。

父母给孩子的爱应该是理性的、有原则的。对于孩子自私、任性的行为,一定要坚决制止。必要的时候,父母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生气和不满,让孩子感到自己这样做是得不到肯定和赞扬的。当孩子体会到这点以后,才会意识到关心他人是会受人称赞、是自己应该这么去做的。

你的坏榜样

有些父母对别人的困难和不幸总是无动于衷,他们不欣赏也不理解孩子的同情行为,怪他多管闲事,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感受不到人间珍贵的友情,幼小的同情心就这样在无形之中被扼杀了。

家长是孩子最早模仿的对象,孩子同情心的发展最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由于孩子的年龄小,模仿性强,具有高度的可塑性,所以一方面家长要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培养孩子同情心的4个方法

虽然年龄小的孩子还不懂得同情的真正涵义,但是家长可以鼓励和教育孩子去关心、帮助他人,将同情心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里,让它茁壮成长。

1.鼓励孩子关爱别的小朋友

孩子在1~2岁时,尚未形成“自我”概念,对自身感觉和他人的感觉不能区分出来。比如,别的小朋友摔了一跤,哭了,他自己也露出痛苦的表情,跟着哭了起来。孩子出现这种现象,家长不能取笑和责怪他。虽然孩子因为年幼而分不清自己的痛苦与他人的痛苦,但这却是他日后产生同情心的重要心理基础。假如不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苦痛,同情心也就不可能产生了。

因此,要让孩子多与同龄人接触,鼓励孩子多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孩子做了帮助别人的事情就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真正体验到助人为快乐之本的道理。

2.培养孩子对动植物及物品的爱护

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会很自然的把玩具富予生命,和它们说话。在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时,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个心理特点。比如,当孩子在折树枝时,家长以小树的口吻说:“哎哟,我的胳膊好疼呀!呜呜呜呜……”家长模仿小树的哭声,很容易使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时再因势利导,让孩子想想自己的身体如果受伤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他们去体会别人的痛苦,理解别人的感受。

3.引导孩子关心体贴长辈

在家中,可以培养孩子对家长的体贴和关心,比如,帮爸爸倒杯水,给妈妈递东西,吃水果的时候挑大一些的水果给爷爷奶奶等。每当孩子这样做的时候,父母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许,为孩子感到自豪,让孩子察觉到自己做了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同时,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家人以外的成人。可以带孩子到邻居家串门,在小区里遇到熟人亲切地进行交谈。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学习与别人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所有这一切都会每时每刻影响着孩子,使他们从小培养起与人友好相处,对人具有同情心的情怀。

4.通过游戏情境培养孩子同情心

游戏是孩子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家长可以通过游戏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培养他们的同情心。

可以通过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病人、医生、爸爸、妈妈等角色,体验生病时的痛苦,体会医生给人治病的快乐;感受妈妈做家务的辛苦、爸爸下班归来后的劳累等;从而懂得要热爱、关心自己的父母,去同情、帮助有困难的人。

另外,也可开展其他的情景游戏,如在下雨的时候和没有雨伞的人共撑一把伞、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等,来培养孩子互助友爱的精神,使孩子懂得只有众人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孩子缺乏同情心的表现

1、在家里她(他)最重要

2、很少承担或不愿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

3、经常会和小朋友打架或者闹别扭

4、对自己的物品很敏感,不允许别的小朋友碰

5、会看不起幼儿园里的某某小朋友

6、看到老师批评犯错误的小朋友会表现出幸灾乐祸的表情

相信《育儿心得:保持一颗平常心》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师一年工作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