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午睡的时间马上要到了。以往我提出一些上厕所要求就安排孩子去小便。可是,每次效果不是很好,吵吵闹闹,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奔跑去,也有那么几个孩子在厕所间里大声喊叫,容易出现纰漏。也许是我刚接触这个班的小朋友,对他们还不够了解。我想改变一种教育方法,今天,我就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于是,我请班中的陆鸿毅先去小便,然后,一个劲的表扬陆鸿毅走路轻轻,小便后立即回到座位上。陆鸿毅也很配合,真的按照要求去做了。于是,有了前车之鉴,我再把孩子分成两部分先后上厕所,果然比以往都有效果,这个办法真好,这样幼儿的安全系数提高了,我也省力了许多。
我继续利用这个办法安排孩子进午睡房午睡。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找到了自己的小床,安静地脱衣服。我一边鼓励孩子自己脱衣服,一边巡回的指导孩子,忙着帮那些脱衣服有困难的小朋友。不一会儿,大多数的小朋友脱下衣服、裤子,并把它们整齐地叠放在小床板上面,安静的躺下来了。有的闭上了眼睛,有的默默地躺在床上。我巡回着,观察着,鼓励着,渐渐地、渐渐地听到了小朋友的酣睡声。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可是,对我启发很大,孩子的可塑性好强。有时候老师轻轻地一句话,或者一个小小的动作都能在孩子的身上起到一个很大作用。今天的这个事例足以证明,我们老师多用鼓励地、积极地语言激励孩子,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曾经在一期幼儿刊物上见到这样一个讨论话题:有一个叫康康的小男孩,是班里的调皮大王,经常恶作剧。
在一次制作动物面具的美工活动中,值日生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了图画纸,可是,当老师准备上课时,康康大叫,没发给他图画纸,值日生确信已经发给他了,全班幼儿也都证实已经发给康康纸了。
可他还是百般抵赖:没有发给他纸。
遇到这种情况,作为幼教工作者,你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暂且不去管他拿没拿纸,而是重新发给他一张纸。
然后,老师蹲下来和他一起共同完成这件动物面具,做一件全班最漂亮的面具,并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表扬康康,让康康在小朋友面前重新树立起信心。
老师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励康康:“原来老师还是喜欢我的。
”而且,也能改变小朋友们对康康的偏见:“康康这不也挺棒的,做的面具可真漂亮!”我想,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得到表扬,得到表扬的孩子,这个时候心情最舒畅,这个时候最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来。
老师可以在称赞完康康的作品后,委婉地向康康询问值日生发给他纸了没有,如果值日生确实发给他纸了。
我想在这个时候康康会承认的,这时老师就用十分惋惜地口吻说:“哎呀!太可惜了,你要是不把纸弄坏就好了,那样的话,你就可以做两件漂亮的动物面具了。
”用这种方法批评康康不该浪费纸,比单纯说教要好得多,对于犯错的孩子来说,他们也易于接受。
如果康康还不承认值日生发给他纸了,老师就不要再对这件事追究下去了,也许这一次值日生是真的忘了发纸给他。
对于康康来说,这件事情算是圆满解决了。
但是,在老师的眼里,康康仍旧是一名问题儿童。
在平时的活动中,老师要多留意观察康康,并且与家长经常沟通,找到康康不肯认错的原因,对症下药。
我想,康康会改掉这个坏毛病的。
我们班杨逸云、肖梦化、张建豪是非常调皮好动的孩子,常常搬撒积木,有时把小朋友碰到,搞得我直叹气。游戏时,张宇辰小朋友急匆匆地跑到我的身边,“老师,老师,张建豪碰着赵城城了。”我转身一看,赵城城用手掹着自己的嘴巴,眼泪不断往下流,张建豪正大声嚷到,“不是故意的。”
我轻轻地走到他们身边:“张建豪怎么回事。”“老师,我从那边跑过来时和他碰着了,我不是故意的。”“原来是不小心的”我把两个孩子抱在自己的怀中,“张建豪,上次你不小心摔了一跤,受伤了,疼不疼?”“疼”“那你碰着他,他疼吗?”张建豪看着我,不知该怎么回答。“给他道歉,老师讲过的”站在一旁的小朋友说到。“对不起
,下次我再也不跑这么快了。”我把他们的小手放在一起说到:“张建豪是不小心碰着的,现在你们还是好朋友。”赵城城又露出了微笑,两人手拉手,又高高兴兴的玩去了。
我常常想,游戏是孩子很喜欢的活动,但活动时他们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如碰着小朋友、挣玩具等。怎样引导他们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行为习惯呢?只有抓住游戏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进行教育。
但是每个班总会有几个特殊的小朋友不能很快融入集体中,有的性格、脾气特殊,有的在饮食上有比较严重的问题。
因为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个性也不同,有的活泼开朗、有的调皮大胆。
卓箐小朋友就是一个特别的孩子。
现在刚来的小朋友都能跟老师走队、还会唱歌做游戏了,他在旁边就是默不作声,一动也不动。
赞美批评都无济于事,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行,没有效果。
说急了,他就大哭了,真的没有办法了。
我想就任由他去吧,免得逼急了,再不来上幼儿园了。
于是在每次活动时,我就不再去强调他了,但是时不时的会多注意一下。
过了几天,在一次做早操时,当我的眼光扫过圆圆时,发现他居然也在跟着做操了。
我真是高兴极了,一个困扰了我多时的问题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
事后,当我认真的思考这件事时,我才突然意识到:对待不同个性的孩子不能用相同的教育方法,像卓箐这种腼腆害羞的孩子,不要太去关注他。
因为这种性格的孩子不希望成为大家的焦点。
所以,有的时候“不理睬”也是一种办法。
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这是我的点滴见解。
帅帅是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平时话中经常露出自己的“母语”。老师特别照顾他,对他的一言一行也特别关注,但也曾经伤害过他。在一次自我介绍活动中,他说,“我叫王坏(帅),今年细(四)岁了。”也不知怎么了,我当时就笑了。随口就说“还王好呢,王坏。”孩子们也跟着笑了起来。自那以后,王帅再也不在我面前讲话。无论你怎样引导,怎样鼓励。我后悔了,意识到自己的一时疏忽伤到了他的自尊。
孩子是那样的小,心灵是那么脆弱,经不起别人对他有半点不尊重,尤其是话从老师嘴里说出。于是我开始补偿,先通过家访向家长道了歉,并了解了王帅在家的情况。每天来园后我主动跟王帅打招呼,从不要求他有什么回应。活动中尽量安排他跟年龄小的孩子一组,以免使他产生语言上的尴尬。游戏时分到老师这一组,尽量引导他讲话嬉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宽松的环境中,王帅不断的给我惊喜,尽管他的语言还是很难让人听懂,但我总会适时的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他、鼓励他。王帅终于又变得活泼了,平日的话语中也能让人听到他久违的“母语”了。
这件事使我意识到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也意识到爱的力量是语言,也是一种鼓励。
我继续利用这个办法安排孩子进午睡房午睡。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找到了自己的小床,安静地脱衣服。我一边鼓励孩子自己脱衣服,一边巡回的指导孩子,忙着帮那些脱衣服有困难的小朋友。不一会儿,大多数的小朋友脱下衣服、裤子,并把它们整齐地叠放在小床板上面,安静的躺下来了。有的闭上了眼睛,有的默默地躺在床上。我巡回着,观察着,鼓励着,渐渐地、渐渐地听到了小朋友的酣睡声。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可是,对我启发很大,孩子的可塑性好强。有时候老师轻轻地一句话,或者一个小小的动作都能在孩子的身上起到一个很大作用。今天的这个事例足以证明,我们老师多用鼓励地、积极地语言激励孩子,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日出日落,一天又一天,不知不觉当“孩子王”已经三年多了,这期间有过欢笑,有过泪水。许多事情像飞逝的流星一晃而过,而有些事情像发了芽的种子在记忆里开花、结果。
这天是张老师讲公开课,我在一边配课,这时我看到子杰骑在椅子上跟小朋友说话,于是随手拿了把椅子便坐在了子杰身边,我说:“子杰,不能骑在椅子上,这样太危险了。老师以前说过,难道你忘了吗”?她看看我,一脸无辜地转身坐好。旁边的成芝悄悄地说:“耿老师,你也这样了,你不让我们骑在椅子上,那你怎么还骑在椅子上呢”?我这才发现自己是骑在椅子上的。
孩子的话让我无以言对。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孩子们好奇心强,时时处处都想模仿,而且都在模仿。有人说,我们幼儿教师像个演员,有时扮演孩子的老师,有时扮演孩子的朋友,有时还要扮演孩子的妈妈,既教他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又教他们怎样认识世界,怎样做个好孩子?不管是老师、朋友,还是妈妈,我们都应该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真正给孩子们以好的影响,真正做孩子们学习、模仿的“榜样”!
区域时间到了,你和同伴相约进入了“小鬼当家”。这已经是你连续第二天进入这个区域了,看来你是相当的喜欢在这个区域游戏。我静静的在一旁看着你和小伙伴的交流。一开始,你拎着个篮子走到娃娃的床边拨开蚊帐对娃娃说:“你生病了,在家里好好休息。我要去买菜了!”说完你把食物放进了篮子里,接着又把篮子里的食物拿出来,又挑了一些放进去,反复了好几次,我忍不住询问:“糖糖,你为什么把食物放进放出呢?”你拿着其中一样食物笑着对我说:“这个娃娃爱吃,那个不爱吃!”哈哈,原来是这样啊!挑选完了食物你拎着篮子走进了小厨房,和小伙伴一起烹饪起了食物。
老师的声音:
平时的糖糖总是一幅“坏坏”的样子,喜欢和老师开玩笑。看到游戏时的你瞬间觉得好暖,照顾起娃娃来像模像样的。你很喜欢这个区域,也渐渐学会把玩好的玩具放回原处,这是很大的进步。
接下来的可能:
糖糖在做饭游戏环节,,拿着玩具锅铲煮饭炒菜,玩得不亦乐乎!我们也应该抓住孩子对此产生的兴趣点,让幼儿对厨师的职业与工作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让孩子亲手制作自己吃的食物。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