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爸爸的育儿小计策”,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爸爸的育儿小计策

看了“让爸爸爱上育儿的小计策”后,比较而言,我作为一个爸爸,文章里所叙述的案例基本没有在我这出现。我是一个很强势的人,一般的小事我并不参与,出了原则上的问题或者是老人过分宠溺的时候,我会参与。有空在家时也经常和宝宝有互动,比如陪诺诺一起搭建积木,贴贴卡通贴纸,陪她溜冰等等。

有时诺诺不乖,我会很严厉的批评他。虽然家里人会觉得我太严厉了,但从没有当着诺诺的面指责我。当事情过后,也是跟诺诺讲“要记住爸爸的话,爸爸是为了你好,以后要注意。”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宝贝在家里都是小太阳,家里的大大小小都围着他一个人转。我觉得,这样孩子的性格会变得自私和偏执。所以,我就会纠正她的那些小缺点,而在我教育诺诺的时候,家里人也从不参与。让我在诺诺心里建立了很好的威信。所以,我家诺诺在家里是最听我的话了,这点我很自豪。

陈诺谐音“承诺”,在信守诺言上,我身体力行,答应的事绝对做到。同样我也是这样要求诺诺的。现在的诺诺只要说出的话,基本都可以兑现。这点上我也很满意,毕竟这是我的初衷。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一系列书,对我们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提供了良好思维和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爸爸育儿测试


爸爸育儿测试

1.妻子一整天不在家,自己也能照顾宝宝。

2.夜里宝宝哭闹,爸爸会主动起来哄宝宝。

3.周末带宝宝出去玩。

4.能说出宝宝最喜欢的玩具、最爱的食物、最兴奋的游戏。

5.为宝宝洗澡的时间超过3次。

6.下班立即回家照顾宝宝。

7.不管多么累,妻子忙着做家务时,能主动照顾宝宝。

8.每天照看宝宝的时间超过2小时。

9.常和妻子一起看育儿杂志。

10.能给宝宝换有大便的尿布。

11.能为宝宝做一两样饭食。

12.宝宝哭的时候,5分钟内能哄好宝宝。

13.能正确说出宝宝的喝奶量。

14.走路时,看到和自己宝宝差不多大的孩子,会去询问孩子的情况。

15.认为养育宝宝时,丈夫与妻子应各负一半责任。

符合第1-3条的爸爸:能够帮助妻子照顾宝宝,是个好的开始,可以逐步更多的参与抚育宝宝的工作。争取每天照顾宝宝的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

符合第4-7条的爸爸:对宝宝日常生活的了解正在增进中,更多的抱抱宝宝、和妻子一起和宝宝做声音的交流,尝试和妻子分担养育工作。

符合第8-12条的爸爸:开始成为妻子照顾宝宝的好帮手,分担了妻子的养育工作。

符合第13-15条的爸爸:是个全心投入养育宝宝。

荷兰爸爸的育儿之道


家庭成员:

爸爸:Eric.J.Wolters(中文名:吴乐得)荷兰人壳牌天然气及发电公司中国公司财务经理

妈妈:Therese.Wolters(中文名:欧康乐)英国人壳牌天然气及发电公司中国西部特别项目总经理

女儿:Saskia8岁北京京西学校三年级

儿子:Matthijs5岁北京京西学校学前班

儿子:Caspar13个月

荷兰人育儿现状

在荷兰,整个社会对于父亲参与到抚养孩子过程中的重要性似乎有更清楚的认识。一个家庭如果有小宝宝降生,那么除了母亲享受产假以外,刚刚“上任”的父亲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自己的工作安排。他们会和公司商议,把五天工作制调整为四天,以便可以更多、更好地照顾家庭中新添的成员。

荷兰有一整套非常完善的婴儿护理体系。

首先,绝大多数孕妈咪在临产时不必经受路途颠簸之苦,赶到妇产医院去生孩子。每个社区服务中心都有专业助产士在孕妈咪临产时,来到家中,帮助她们在自己熟悉而舒适的家庭环境中分娩。

其次,在宝宝降生后的最初几个月中,还有专业婴儿护理人员来到家中,指导和帮助新妈咪照料刚出世的小宝宝。刚开始每天来一次,然后随着新妈咪对育儿过程的逐渐熟悉,就每两天、每三天来一次。婴儿护理人员会指导新妈咪如何给宝宝喂奶、洗澡、烹饪,每次在家中呆大约1、2个小时。有了她们的帮助,新妈咪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因婴儿降生给整个家庭带来的巨大变化,去逐渐习惯做一个母亲。而这一切,据Eric说都是免费的。

那么,在家中分娩的这种人文的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在荷兰开始的呢?Eric想了想,据他的回忆,他自己还是母亲在医院中生下来的,因此这种情况应该是近二、三十年来逐渐改进形成的。而在英国,Therese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在医院出生的,她的弟弟却是在家中出生的。不过,即使在今天,英国的绝大多数孕妈咪还是在医院生下自己的小宝宝。婴儿护理人员的上门服务也没有荷兰那么完善,居住地离市区大医院近的家庭可以享受到这种免费的上门护理,而居住地距离医院较远的家庭则可能两星期或1个月可以享受到一次。

荷兰VS英国育儿小差异

在问到Eric与Therese有没有因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时,两人共同的感受是:分歧肯定有,但这更多来自于各人幼年被抚养和自身的成长经历,而非文化背景的不同。不过,细心的Therese还是回忆起几个小小的细节上的差异。

当小宝宝刚生下时,她的荷兰婆婆把一个盛着热水的瓶子用布包好,放到宝宝的床上,给宝宝取暖。而在英国,人们会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绝对不这样做。

宝宝满3个月后,婆婆在牛奶瓶中装入麦片粥喂宝宝。而在英国,婴儿奶瓶生产商往往提醒母亲们,不要将任何牛奶以外的食品放入奶瓶,以免宝宝发生噎食。

Therese坚决反对使用安抚奶嘴,而她的婆婆却认为安抚奶嘴是妈咪的一个小帮手,应该使用。

这些与其说是国家差异带来的不同,不如说是因时代差异造成的。因为Therese的婆婆毕竟是在用她那个时代的育儿方式在指导和帮助自己的儿媳妇。Eric分析说,在他小时候,他的妈妈按照当时流行的育儿理论,每隔4小时给宝宝喂奶一次,这4个小时中间则什么都不喂。而现在,人们更趋向于按照宝宝的天然生物钟去给喂食,当宝宝饿了,就给他喂奶,而不必刻板地等到4个小时以后。

睡眠家传妙招

在宝宝的睡眠问题上,Therese与Eric很有心得。在荷兰和英国,人们都普遍使用睡袋来作为宝宝睡眠时的覆盖物。Therese与Eric也不例外,在养育3个孩子的过程中他们都使用了睡袋。一个惊人的发现是,宝宝在使用睡袋以后,睡眠确实好了很多。Eric解释其中的原因在于——很多小宝宝睡眠不好,是因为半夜踢被,被子被踢开后,床上的温度下降,宝宝就被冻醒了,于是哭闹。用了睡袋以后,宝宝晚上能够保持适度的体温,自然就睡得踏实安稳多了。

在荷兰和英国,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气温和宝宝体形年龄的大小,父母给宝宝准备厚薄、尺寸不同的睡袋,让宝宝睡得舒适。Therese与Eric的使用经验是,从宝宝6-8周时可以开始在睡袋中入睡,然后一直用到约3岁左右。

他们还有另一个妙招是,当宝宝到了该入睡的时间,就把Therese或Eric的一件旧睡衣或T恤衫放在宝宝的脸蛋旁,亲吻一下宝宝的脸蛋,跟他说一声“晚安”,宝宝很快就入睡了。这个方法最初是从朋友那里学的,那时他们才刚刚有了第一个女儿Saskia。回到家,他们立即在Saskia身上试了试,果然十分奏效。在照料随后的两个宝宝时,他们也采用这个方法,确实为他们节省了很多哄孩子入睡的时间,而宝宝睡得还很好。其中的原因在于:宝宝闻到妈妈或爸爸衣服上那熟悉的体味,手和脸蛋接触到柔软的棉布料,仿佛感到父母就在自己身边,在这种安全和温馨的感受之中,他们很快就甜甜地入睡了。

不过,为避免孩子变得过分依赖父母的衣物,他们告诉孩子只能入睡前,用父母的衣物来作为陪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现在8岁的Saskia已经不再需要爸爸妈妈衣物的陪伴,就可以安然入睡了。这是由于年龄的自然成长带给了孩子更多、更充实的心理上的安全感,因而不需要再凭借外物。5岁的Matthijs还需要,而且平时喜欢随身带着一块儿柔软的海绵,需要温暖体验时,就摸一摸;1岁的Caspar则还在父母衣物的陪伴下乖乖地入睡。

先进的育儿法

国内外的父母如今都认识到了,宝宝从刚一降生,尽管还不会表达,也不能立即理解父母的话语,但他们的小脑瓜却是在接受爸爸妈妈带给他的许多信息。因此,在这个阶段给宝宝提供适合他玩耍的物品、玩具以及可供探索的小世界,对宝宝的成长会很有益。

在语言方面,Therese与Eric根据家庭中得天独厚的双语优势,以及西方语言学家的建议,在对孩子说话时,妈妈总是使用英语,爸爸总是使用荷兰语。这样,孩子们对两种语言都有很好的理解能力。由于父母之间主要使用英语交流,因此家庭的主导语言是英语。孩子们听到爸爸对他们说荷兰语,回答的时候仍旧使用英语。惟一的例外是在孩子们想要讨好爸爸时,才用荷兰语回答,这样似乎很容易让爸爸高兴,他们的如意算盘就可以“得逞”。

此外,据Therese在中国几年来的观察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喜欢把宝宝抱在手中,而西方父母在孩子刚刚会爬的时候,就放手让宝宝在家里的地板上随处爬行、活动。当然,为了宝宝的安全,他们首先要把一切不安全隐患排除。比如,到专门的商店购买包家具角、固定抽屉、柜门、马桶盖等的家居安全用品,把危险的物品转移到宝宝够不着的地方。这样,宝宝就有了一个广阔、安全的自由空间,可以任由他们去发现、去探索。Therese回想起他们在伦敦刚有了大女儿Saskia时,尽管居住在一套面积并不大的普通公寓中,Saskia仍然可以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自由爬行,甚至包括厨房和卫生间!据Therese说,这种看护爬行期或学步期宝宝的方式在英国和荷兰都非常普遍,她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以及Eric的家人、朋友都是这样看护7、8个月到2、3岁的孩子。

这真是一项明智的育儿举措,对于爬行到学步期的宝宝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也应该在宝宝会爬行、蹒跚学步之时,把家居环境做一个安全化处理,为宝宝提供活动的场所,避免把宝宝总是抱在手中,或限制宝宝的活动自由。宝宝有了广泛的探索空间,他的智力、活动能力、求知愿望都会发生、发展。

夫妻搭档

爸爸Eric生活小点滴

1.从大女儿Saskia出生以后,就重温和刷新自己所会的儿童歌曲。有时间,就和孩子们一起唱歌,在送孩子去托儿所的路上,在外出游玩的路上,或者在家中。

2.外出到餐馆或去朋友家时,随身为孩子们带着纸和笔。这样,孩子们在等待时,就总是有事可做——画图画。

妈妈Therese生活小点滴

1.经常带孩子们与同年龄的小朋友聚会,平均每周2次。

2.到超市购物、拜访朋友时经常都带着孩子。

3.每周去图书馆,给小宝宝和两个大孩子借各种图书。

宝爸爸的育儿心得


宝爸爸的育儿心得

家长无论任何情况,对发脾气的儿童都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

俗话说,六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小孩子的脾气是变化不定的,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发脾气了,没有规律可循。怎么对待发脾气的小孩,是年轻家长应学习照顾孩子的技巧。

尤其是小家伙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某些事情会有自己的主见,想要或者不想要。对家长来说,小孩想要的东西,大人觉得是不应该要的,但小孩就是偏要;家长要小孩子做的事情,小孩就是不想做,根本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记得有一年的冬天,小家伙已经一岁多了,晚上发脾气,就是不肯穿衣服,什么衣服都不愿意穿,大吵大闹,怎么说都不管用,就是不穿衣服。我怕她不穿衣服着凉,就对她发脾气,并打了她一巴掌。十几分钟之后,小家伙就安静了。还有一次,小家长快三岁的时候,不记得因什么事发脾气,怎么说都不听,说到我实在忍不住了又发脾气了,把小家伙又打了一顿。小家伙被打之后,还是没有什么改观,只不过过了一段时间后,小家伙闹完了,自己慢慢安静下来了。但第二、三天都不怎么理我,还说爸爸打她。

这件事之后,我也在想,打小孩肯定不对,这种教育方式非常有害,家长是面镜子,家长的行为方式,时间长了,小孩就学会了。

对付小孩发脾气,家长既不能打,也不能骂。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办才好呢?后来我看到其他人的育儿心得里说,小孩发脾气,先要站在小孩的角度,知道小孩为什么发脾气,表示理解孩子的情绪,再慢慢加以引导等。受到启发后,我也慢慢总结了对付发脾气小孩的办法:首先,无论什么情况下,家长都必须有耐心,耐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其次,看小孩是因什么发脾气,有时小孩发脾气的原因很简单,找到问题根源,一下就解决了。第三,如果小孩要求无理,发脾气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那么,最好的办理就是转移她的注意力,小孩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转移的。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很多,以前我用得比较多的办法,就是抱着小家伙,抛起来,接着,反复几次,小家伙就想玩这个,不记得刚才闹什么了。最后一个办法,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所有办法都试过后,如果小家伙还在闹,那么就安静的走开,让她闹个够,闹累了,自然就不闹了。

总之,小孩有小孩的天性,家长应学习了解小孩的天性,对小孩各种不好的行为,以合理、科学的方式方法加以引导,不能生硬粗暴的对待。否则,以暴制暴,等到小孩会反抗的时候,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这句话应要应验了。

育儿笔记:严厉的爸爸


育儿笔记:严厉的爸爸

在逍逍遥遥的眼中,爸爸是个充满幽默感、积极乐观的人。只要他在家,兄弟俩经常是笑料不断,格外地疯狂和快乐,以至于不舍得按时入睡,上了床还在叽叽喳喳。然而,爸爸却又不总是那么让人快乐,他对儿子们要求很高,很严厉,虽然快乐的时候很疯狂,但爸爸要是严肃起来,也是最可怕的呢。

逛公园、上街走累了,只要逍遥爸在,大多是不会答应孩子们要抱着走的要求。“你们是男子汉,不兴要抱的,自己走。”他总是这么说。即便是累到气喘吁吁,愁眉苦脸——既然出来了,就要自己走路,坚持就是胜利。有几次奶奶心疼孙子,硬是抱起来,结果是奶奶和孙子一起被批评。

小孩子对付大人,最常用的一招就是撒娇耍赖、皱着眉头脸装可怜,甚至哇哇大哭。这一类的行为被逍遥爸遇到的话,结果总是很惨。“有话好好说,不准耍赖,不准哭!”不但不准耍赖和哭鼻子,更不准任何家人去哄去劝,严重起来还会被老爸打屁屁呢。

逍遥胆子比较小,而且害怕困难(这点遗传自妈妈),上楼梯爬坡,一抬腿就哼哼唧唧喊累,习惯要大人牵着抱着(这是奶奶每次上下楼梯都特意拉着逍遥而导致的);在儿童乐园遇到又长又陡的滑梯,总是直截了当地说“不敢玩”;在公园里遇到高一点的台子,立刻畏畏缩缩,不敢跳,怕摔跤。爸爸很不喜欢你们这样的脾气,所以只要有他在,爬楼梯不准扶栏杆也不准大人拉;再高的滑梯都要勇敢滑下来;该跳的台子就不能用爬的。

月牙塘公园的湖边有一个石滩,上面的石头大如橄榄球小如拳头,逍遥一踩上去,立刻摇摇晃晃,忙嚷嚷着不再走石头。我和孩子奶奶说,石滩那边可以玩水呢,来,牵着走。逍遥赶忙牢牢地拉着大人,逍遥爸却拉开我说:“不要牵,应该学会自己走,摔跤也没关系。”两个小子急了,先是缠着妈妈和奶奶非要牵,看老爸态度坚决,只好放手,但一步都没有勇气迈出去。

几番僵持之后,遥遥想开了,素来了解老爸说一不二的脾气,干脆就鼓起勇气走了几步,摔了一跤,赶忙爬起来接着走;逍逍比较谨慎,我们劝说了很久,他一会儿四肢着地尝试着,一会儿向奶奶伸出小手,反正就是不迈步。奶奶在一边求情,反复地说,还是牵着吧,他一个人走不了。我看逍逍的样子好可怜,心里也恨不得过去牵他,但嘴上还是附和着逍遥爸对儿子说,摔跤没关系,其实很容易的。“不管怎么样,今天你必须自己走出这片石头地。”爸爸说。逍逍哭丧着脸,奶奶也哭丧着脸,祖孙俩一副绝望的样子。

当然,几番犹豫之后,别无选择的逍逍还是万分小心和紧张地迈出了步子,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但最终还是自己走出了这片石滩。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如这片石滩,逍遥遇到困难,困惑退缩的时候,逍遥爸总是会对儿子说:“没有人可以帮你,自己去想办法。”

老人们娇惯溺爱孩子的种种行为,在逍遥爸面前总是遇到阻碍甚至斥责。家里的争吵,有90%都是发生在老人和逍遥爸之间——为了逍逍和遥遥的教育问题。奶奶说他态度太严厉了,好像把逍遥看成大人一样的要求和对待;外婆说他不懂得理解小孩子,“谁家的小孩不犯错误不撒娇,小孩不都是哄大的吗?”

我呢?当逍遥爸和老人争执的时候,我总是站在他这边,替他说话。可有时候看着孩子被爸爸骂,伤心地哭泣着,惊慌失措的样子;或是有时候做错了事情,一见到爸爸就战战兢兢担心被惩罚的紧张样子,还是心疼得要命。只是我不会当面去阻止他或者护着孩子,我总是由着他用他的方法教育,并试着去理解他,等事情过后觉得需要再慢慢跟他谈。

从逍遥很小的时候,他就对儿子要求很严格,给儿子们订立了很多规矩。如有一次爷爷奶奶回家,逍逍不愿去说再见,最后被爸爸吼着去,哭着说的再见。无数次因为儿子不听我的话,或是淘气让我伤心了,最后都被爸爸说到哭起来。

可是,逍遥爸在有些问题上却出奇地耐心。从责骂孩子的原因上来看,我和他是完全不同的。我对儿子说,生气、大声说话都是不好的,下次妈妈如果生气了骂你们,你们就提醒妈妈,要妈妈不生气,不骂人——我遇到问题总是选择哄和劝,责骂孩子通常是因为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气了才大声起来。而逍遥爸呢,他比我善于控制情绪,有时候我生气了他还很平静,所以他大多不因为生气而斥责孩子,他批评和责骂孩子是为了教育,斥责孩子是他的教育方法。虽然我有时候也为了教育而斥责孩子,但基本上我认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凡事都应该以好言相劝为主。

比如,孩子不吃饭,在吃饭时磨磨蹭蹭,或是故意嬉皮笑脸不好好吃,我经常会生气,最后是凶巴巴的吼着他们吃完饭;而逍遥爸在这样的问题上却很宽容,很有办法。他会原谅儿子们的磨蹭,笑容满面地用奖励和笑话“引诱”儿子吃饭。又比如,孩子们把玩具洒得到处都是,我和逍遥爸都会要求他们自己收拾,但他们在我面前却很难真正地独立地把玩具收拾干净,最后都留给我收拾了;而如果面对的是爸爸,不论如何他都会催促着儿子自己把玩具收干净。再比如,从外面回家看到奶奶,我们会要求逍遥叫奶奶,但逍遥有时候怎么要求都不开口,忙着去玩。这时候我会放弃要求,而逍遥爸则有可能为一声“奶奶”而严厉地斥责他们。

有一次谈起教育问题,我跟他说,我觉得你对孩子太严厉了,他们经常都在被你批评,这样他们会不喜欢你的,其实有时候哄哄他们就会没事的,你偏要不断地责骂他们。你总是说他们胆小,说他们不听话,这样不好,你应该多多鼓励他们而不是总提起他们的缺点。这样会给他们留下“我在爸爸眼中就是这样一个不好的孩子”的印象。

他则告诉我,他责骂孩子就是为了让他们思考。逍遥爸教过成百上千个学生下棋,有些从小家长舍不得打骂的孩子,到了他那里一样要被他责骂,甚至有时会被打。但是,每个孩子都喜欢他,很多孩子周末宁愿不去玩不去休息,都要到会馆去学棋;孩子们在他那里都会被批评,却还是那么喜欢和相信邱老师。孩子在他那里学到的不仅是如何下棋,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是的,学生时代虽然最怕严厉的老师,但心里也知道,从严厉的、高要求的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也最多。

逍遥爸并不赞成那些所谓的赏识教育,永远都告诉孩子你是优秀的,你很好,让孩子没有危机感,在一种自我欣赏,自我满足的心态中成长。他总说,他棋馆那些成才的学生,无一不是在严厉的家庭教育中培养出来的。现在他要给儿子的正是适当的挫折感、危机感,明确地告诉孩子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让他们知道自己永远都需要不断地努力进步,为此时常让孩子紧张一点、受一些气、吃一些苦是完全必要的。他不想让儿子在家人的呵护中如小皇帝一般地长大,在宽松、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难成为优秀的人。即使是三岁的小孩子,他也希望他们养成不松懈,不断努力的习惯,希望他们学会思考。

这些道理,是我从与他的一次次沟通中总结出来的。从一开始的排斥到后来的理解再到现在,我已经开始充分地支持他的这些观点。“那么,我应该怎么做呢?”我问他。“你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自然一点就好。”他对我说。偏偏我并不自然。我经常是控制不住情绪责骂了儿子以后,又跟儿子说,妈妈不应该生你的气,妈妈不应该骂人……这种时候的我很矛盾。不过,在了解了他的这种教育方法以后,我还是比以前更明确了自己的方向。

一直都希望自己是个温柔和好脾气的妈妈,尽管做到这点难度很大,但我还是尽量去做,并希望当儿子长大以后,回忆中的妈妈是面带微笑的、柔和的、美丽的。所以,虽然我做不到像他那样对孩子严格要求,但我们的教育方法并不互相冲突,所谓严父慈母,我一直在努力成为一个“慈母”,也为我的儿子有一个优秀的、明智的“严父”而欣慰。

可是,老人那种无条件的溺爱,有时候真的是很糟糕……

育儿心得:胡WQ爸爸的育儿心得


育儿心得:胡WQ爸爸的育儿心得

当我看到别的学生家长的育儿心得以后我深感愧疚,我和我爱人本来学历不高,平时工作也很忙,也没太多时间管孩子,大都时间孩子都是一种放养状态。

老师要我们互相学习,那我也把我的经历与大家分享,第一点:我这个孩子打小就比较调皮,我和我爱人天天都为他这种行为感到烦恼,但是也拿他没办法,自己的孩子,还是要耐心的引导。他刚开始也不行,后来我用一些奖励来诱导他,渐渐的也能起到一些效果。第二点:我们在家里有时也培养他一些劳动技能比如刷牙洗脸系鞋带,自己吃饭,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小事,知道父母在家做家务的辛苦,也让他了解和感受到爸爸妈妈在外面工作的辛苦!在家中要小孩注意一些家中电器安全,。第三点:让现在的小孩能多多感受中国的一些传统东西,我觉得现在一些小孩对西方节日比对中国自己的节日都要重视,而是这样下去中国的特色就没有后人来延续发展。

确实教育小孩是门很深的学问,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能纠正孩子错误的同时也要检查自己,家长自身也需要提高,和孩子共同进步!

一个爸爸的育儿经


一个爸爸的育儿经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家庭都千差万别,种种情况少有雷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爸爸,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只代表我个人以及我的家庭。希望读者姑妄观之,可借可签,勿论勿喷。

一、孩子是什么?

有人说孩子是生命的延续,在有儿子这前,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是一个有家谱的家庭,有着严肃的家风和家族传统观念。我们家重儿轻女,认为只有儿子才是家族的延续。祖上兴衰起落,加之个人某些理想的没有实现,一直希望儿子能纪承自己的理想。后来儿子出生了,看着这个落入凡间的精灵,我就在想,他是谁,我能给予他什么,他又能给我做什么?那些天,我兴奋的用脑过度,睡不着觉,后来想明白了,他是他自己,他只是我的儿子而已,我能给他,而不能向他索取。后来我看了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现一个剧情令我感动,久久不能忘怀:**员瞿恩被俘后,杨立仁劝降,拿出他儿子的照片。他的儿子已经4岁了,他从没有见到过他的儿子,照片还是第一次看到,面对自己从未谋面却也再无可能谋面的孩子,他细细端详小费明的五官,自言自语着,尽是为父者的满足与安详。他说,儿子有他生活的时代,有他自己的生活。他的生命结束了,他从没有想过儿子延续他的生命,儿子是属于儿子自己的。我在感动之余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我不希望儿子成龙成凤,出人头第(如果他青史留名,也是他自己的事)我只希望他健康快乐地成长,独立尊严地生活。我会象母鸡一样保护他,会象老虎一样培养他、教育他,更会把他赶走他,让他独立于世。实现我儿子出生时,我给我的朋友同事们短信写的那样:新生命诞生了,世界由此改变。

二、孩子的名字

中国人讲究名字,都想起个好名。名字不能决定命运,但确实影响着命运。许多家长都给孩子算命,这种用钱来交易的名字为不不吉。好的名字,你可用专家、教授、学者、名人、领导来送,或者家谱传,或者自己起,千万不要用钱来交易。看看现在孩子的名字吧,且不说重名重字的太多,都是那几个字,千篇一律,听起来也太俗。

三、孩子的生活

我的儿子从小到大基本上没有得过什么病,非常地健康。因为我和妻子有一个共同的思想:除了遗传的因素,孩子的身体是养出来的。从准备怀孕开始,我们就非常严格的控制自己的饮食,精神与生活习惯。我们尽量食用健康的食物,我对健康的食物看法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尽量吃地产的;吃自然成熟,正季成熟的;少吃寒性食物,多吃平温的;小喝饮料、多喝白开水;少吃小食品和零食。我给孩子吃的鸡蛋基本都是纯笨蛋,就是那种农村自己家养的,从鸡窝里收的那种。包括肉和菜都是想办法从农村弄的,而且是知根知底的。菜并不是农村的就好,要看种菜的地,如果土不好,那号称什么有机都是白扯。有许多人,在城边,在小区,在各种地方开点荒,种地,说什么是绿色的,不上化肥,不打药。其实他不知道,土都污染了,水都污染了,空气污染了,你就什么也不上,污染物也渗透到果实里了。所以,这些都不要吃,连听都不要听。肉食也是,动物是在食物链的最上端,积累的污染也多,所以选择要慎重,不是不吃,是适当食用。

我的儿子上小学,我选择一所离家近的学校。主要目的就是照顾好孩子。我不会让我的孩子因为上学而早起半个小时。现在孩子上学都早,教育部规定孩子6岁可以上学,并不是说就是6岁上。我们的父辈包括我们小时候都是8岁上学,专家也认为8岁是一个成熟的年纪,尤其是对于男孩子。可是许多家长都认为越早越好,现在成了一年级全是6岁的。幼儿园小中大班对接的就是6岁小学生,如果你的孩子6岁不上学,那就得想办法在幼儿园大班重读,而且重点幼儿园还得找人。更有甚者,让孩子更早就上的,在妈网上我就经常看到许多家长在问这个问题。虽然我的孩子从了社会,6岁上了学,但我和他妈妈从第一天起就让他睡到自然醒,然后再去上学。现在的学校学生都在学校吃,不让出校门。我和他妈妈每天都把孩子接回来,中午在家里吃饭,饭后玩一会,可以躺可以坐,或者下楼在绿地玩一会,这样得到充分休息。有人说:这样孩子不遵守集体生活,其实,大可不必担心。说到底,我们中国根本就不重视集体和团队,看看中国足球队就知道了。有人说:我的孩子找了个好学校,什么“某二”校、什么“某五”校、什么“某实验”。可是能骄傲到哪呢?其实许多家长连个体户学校、私营的、股份的都不清楚;对于教育界的情况都不明白,又怎么能保证孩子受好的教育呢?我最引以为光荣的就是:我的孩子前三年级自由自在,从不写作业,吃得好睡得好,但各方面只比其他孩子强,不比其他孩子差。

四、孩子的学习

我们的知识,能力从哪里来?孩子学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一方面是从学校学习,一方面是从家庭学习,一方面从社会学习。我主要说家庭的教育,可以这么讲,世界上人这么多,为什么有成功的,有的过得好的,除了机遇,除了自己的努力,除了先天八字,命里注定,除了遗传,最主要的就是家庭教育。我没有说是学校教育,因为学校给我们知识,但家庭给我们做人。家里的教育就是父母长辈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正所谓的言传身教,而不是处处以家长的身份压孩子。我们家庭里长幼有序,规矩众多(因为我们是满族传统家庭),但与儿子在思想上是平等的,多的时候,会跟他讲道理,让孩子从小就有好的情商。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讲,要让他知道他是男人,要顶天立地,要坚强、勇敢,承担责任;要心怀宽广,懂得感恩,知道敬畏;要无论什么时候,做一个善良的人;要遵从人类已有的法律道德。至今我的儿子非常地大气,我很知足。

五、孩子的玩。

孩子的童年就那么几年,让他快快乐乐去玩吧。从小到现在,我每天都陪儿子玩。小时候不会走路,我就跟儿子一起爬,孩子走路以后就再也不爬了,有许多家长急着让孩子站起来走路,可我就让孩子多爬,这样做大大开发了儿子的智力。我孩子到现在没有上过任何学前班,没学过音乐,没学过美术,没学过书法,没学过英语。我们夫妇都是大学毕业,知道得不少,根本没有想过让他学什么。他上幼儿园时,我每天接他,出来后一天青年公园,一天去彩电塔(那时里同没有装修,一楼随便进去),一天去鲁园,一天去超市,一天去绿地。在幼儿园呆一天了,多难受,孩子应当怎么快乐怎么来。孩子不是学奴,家长也不是孩奴,孩子的童年应该在玩中度过,而不是在学习中度过!孩子累,家长累,我可不干。

我儿子到现在没有写过作业。我也没问过他分数,没问过他考第几名。小学的知识我很清楚,为什幺小学要学6年,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孩子是全方面的成长,长身体长智慧长语言长见识,何必让他天天写作业,尤其是在低幼年级时。我儿子喜欢电子产品,我没有给他买,家里电脑也没有。但我也没有限制他,现在不用这个就落后了,我们必须跟得上时代,但又要有所控制,要掌握,又不能依赖,毕竟孩子的心智不成熟。怎么办,我带他去商场电子产品柜台,体验去吧,不许超过半小时。自己玩,自己琢磨,也不怕弄坏。不明白就问营业员,说点好话,锻炼胆量,锻炼口才。我的儿子现在常用电子产品、一些游戏什么的都会,玩的非常明白,而且眼睛很好,如果儿子戴着厚瓶底似的眼镜,我会郁闷死的。

我经常带着儿子去郊游,去农村,去室外公园绿地玩,充分接触、亲近大自然,学习各种知识,对于常见动植物,现在他基本上什么见识过,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肯定不是我的儿子。我给了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玩的童年,我又给了孩子一个轻松的低年级,这是基础。到了高年级以及高一级的学校,我不否认,也会走应试的道路,也会紧张的学习,但我也会松驰有度,也相信儿子

一定会取得成功,因为我给了他一个坚实的金字塔底。

六、家长的学习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世界日新月异,不学习就落后。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现在的孩子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事物与我们小时候完全不一样,如果家长们不学习,不与时俱进,总是以自己的眼光看待孩子与世界,那就会被淘汰。家长学什么,我认为至少应该了解一些大百科。尤其是孩子小时候,求知欲强,问题特别多,什么方面的都有,家长百科知识越多,对孩子的帮助越大。

家长要带头养成读书的习惯。中国人普通缺乏阅读,“君不见人人低头玩手机”,这正是和外国人的差别。我带孩子去北京旅游,在地铁上一个外国小姑娘给儿子让座,然后就靠在车厢边看书。我就让孩子看着她,这样孩子就知道,人家是如何读书的。我又给他看我们地铁上那些玩手机的人,教育他应该怎么样做。我打孩子小时就经常带他去书店,孩子小不一定能看什么,但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对书有一种认识。他可以在书店玩来玩去,翻这翻那,尤其是书店里的电子产品。如果他感兴趣,能投入其中,我就很满意。孩子玩的时候,我就在旁边观察那些看书的人,有许多孩子看书,有的坐在书上,有的靠着书架,有的站在过道里,我心里说:这些孩子挺爱看书的,可是这样的不懂得文明,又有什么用呢?家长在这方面一定要加以引导,这样才能使孩子得到真正的进步。

家长怎么选书?去过书店的家长都知道,现在书店的书足可以让人眼睛累花,太多了。究竟哪些适合孩子?哪些对孩子有所帮助呢?举个例子:我曾看过许多家长给孩子选字典,直接问有没有商务出版社的?这样的家长一看就不懂。商务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是两回事,还有个商务出版有限公司呢?这是中国特色的产物,如果家长们不自己学习,没有人会告诉你的。我不明白那些家长为什么选择商务版的?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尤其是低幼儿,应该选择“人教版”的,也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这是严格按小学教育标准选编的。我不是说商务版的不好,因为对小孩子来讲,并不适合。当然,如果你的孩子特别出色那无所谓了,你也可以直接买《辞海》。选书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书,不要以**的眼光看待童书,选择童书要注意故事性。要知道,莫言小时候就是从听故事学起的,后来成为著名的文学家。

七、教育的方法

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当老师的,我们看起来孩子有许多知识很简单,认为自己能教或者孩子应该学得很好,其实并不是这个道理。现在的孩子虽然聪明,但认知过程是渐进的,要一点一点来,有些东西要反复灌输,要讲究方法还要抓细节。看电视《射雕英雄传》对郭靖小时候学武功印象非常深刻。邱处机就说过:江南七侠教郭靖武功,是“教不得其道”郭靖学武功是“学不得其法”,所以一直不能进步。只有在邱处机教了他内功心法后,才大有提高。孩子也是一样,家长要根据他的特点进行教育。我的孩子从小特别喜欢坐公车,喜欢看这个世界。家里有一本《沈阳公交出行路线》,他没事的时候就自己翻看,一看就是很长的时间。我们看在眼里,没有管他,因为我们知道,他已深入其中了。后来,他可以把沈阳所有的公交车路线的起止点全说出来,经常给同学们和其他人做表演。从这里面,他认识了沈阳市区基本上所有的地方,熟悉了地理。孩子1岁时,给他看图册,看各种水果、物品、交通工具等,后来我就想,这样看只能是表象,接触不到实物,怎么办,带他去超市吧。于是就选择了一个较大的,而且人特别少的一个。水果,各种物品让他摸、让他看,他很快就认识了。后来上幼儿园,每天放学后,隔几天我就带他去超市,看这儿弄那儿,有一段时间甚至当起了“理货员”将商品摆来摆去,归类、整理。而且在看商品的过程中,他认识了许多字。比方他在整理方便面时,认识了各种字:香辣、麻辣、酸辣、红烧、海鲜等等,我们并没有特意的教他,从没有给他买什么识字卡,就在他整理商品的过程中,给他读几次,他就认识了。2008年,我有幸当选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全家都很高兴。我儿子也用红纸卷个纸筒,举着跑来跑去。我就借此机会给他讲奥运的知识。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5个福娃,5种颜色,5个名字,代表着五行,五种意义。我就分别告诉他,然后串连起来,不仅锻炼了他的思维,还学习了中国文化中关于五行的知识。到现在我的儿子在各种知识方面比其他孩子略强,而且没有累着,我感到很欣慰。

在教育孩子时切忌拨苗助长,一定顺应着生长的规律,慢慢的引导,慢慢地加强。切忌用**心理来判断儿童的心理。我们现在的孩子**化太明显了,说大人话,办大人事,参加选秀,许多家长还以为美,殊不知,这样的孩子从小就被伤了,副作用很快就会显现出来,长大了也会失去竞争力。我尤其反对孩子看《爸爸去哪儿》这样的节目,也不让看一些选秀类的节目,我认为这与我们现实的生活太远了,孩子太小,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力,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三观”教育很重要,现在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乱象,就和这一代从小缺乏“三观”教育有一定有关系,所以说我们要是对孩子负责的话,一定要在这方面加强。什么重要的意义之类的话我就不说了,反正我不希望儿子有“猪”一样的队友。

啰里啰嗦讲了这么多,我还是要说:这只是个人的一种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有许多道理大家都明白,希望大家都做好,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希望大家快乐!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爸爸的育儿小计策》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爸爸的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