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重视孩子经验分享:不管是拒绝还是同意,对孩子的意愿,都要重视
有一个周末,**和他爸外出,看到了小仓鼠,强烈要求购买一只回家,但是遭到爸爸的拒绝。
此后,**就对买仓鼠一事念念不忘。第一回,我用别的玩具代替了;第二回,我用我非常累推辞了;第三回,我用不是周末,卖仓鼠的人没出来逃脱了。
但是,这一次,我似乎有点没办法了。**坚决地说:我要买仓鼠!我说,今天不是周末。他说:我要去看看!看到没有卖就不买!我说,我懒得下楼。他说:我一定要去,就要去!一刻也不愿意等了。
但是我真的不愿意让他买小动物。我不喜欢小动物。我也不想为了儿子的喜欢就忍耐我的不喜欢。
那我就要拒绝他,但我得巧妙地拒绝。仓鼠可以不买,但孩子的意愿我得重视。
我说,**,妈妈知道你真的想要一只小仓鼠。你从好久以前就想要,爸爸没给你买,妈妈也还没给买,所以你现在想到了希望立即就去买到手。不过,你知道吗,小仓鼠可是一只小动物,小动物,那就要养,你得喂它吃东西,喂它水,要每天打扫它住的地方,还得陪它玩,你做得到吗?
**开始认真了:那我白天要去上幼儿园呀。
我说:是呀,你白天要上幼儿园,爸爸妈妈白天要上班,那小仓鼠就可能会饿死,也会孤单得不得了呀。还有,小仓鼠买回来后住的窝,你能天天打扫吗?听说它会发出一股挺难闻的味道,你确信你能照顾好它吗?
**答:我不能……
但是很快又强硬起来:我就要买!
我说:那,妈妈把你生下来其实挺容易的,但如果不给你吃喝,不陪你玩,不带你买玩具,你说妈妈可以这样吗?
**立即说:我要你陪我玩!
我说,妈妈会陪你玩,但是现在妈妈不太想陪小仓鼠玩。你要是买了小仓鼠,就得你自己照顾它和陪伴它,如果你想好了你愿意做到,那们就买去。
**又说:那我买小乌龟。
我说:小乌龟那是可以呀,但一样要换水,要陪它,要给它吃的……我记得上回小姨给你买小乌龟了,结果小乌龟是不是饿死了?妈妈以前也养过很多金鱼,结果全部养着养着翻白肚子了……
**连忙问我啥是翻白肚子。我解释给他听。
我说完什么是翻白肚子,他直接就玩别的东西去了。
家长在早期教育上的投资越多,孩子日后偏科的概率反而越大。
王女士的女儿4岁了,王女士计划让孩子在幼儿园外上一些兴趣班。和绝大部分家长不同,王女士并没有给女儿选择钢琴、芭蕾这些很“女性化”的兴趣班,而是让孩子去参加了思维训练和围棋班。
王女士解释说,她感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很感性,在学校里吃够了偏科的苦头,因此她担心孩子走自己的老路,才让孩子参加了一些偏向思维开发的兴趣班。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持王女士这种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
事实上,男性和女性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既有先天的性别差异,也有后天环境的因素。
如果我们因循习惯让女孩仅仅参加音乐、舞蹈、画画之类偏于感性的活动,那么女孩感性的天性就会进一步增强,同时理性思考能力的发展则会被忽视。而学校教育对男生和女生的要求是一样的,女孩理性思考能力的缺失将会严重影响她的学习表现,严重的将导致偏科。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发现:家长在早期教育上的投资越多,孩子日后偏科的概率反而越大。
所以提醒广大家长:注意发展孩子尤其是女孩的理性思考能力。
育儿心得:尊重孩子的发言权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女儿上幼儿园后,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壮成长。她的每一个进步都会让我们深感骄傲和自豪,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
首先,在要求孩子的同时,我们自己就要做好榜样,主动去了解孩子,尊重她们的爱好。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对此进行正确的保护和培养。
其次,尊重孩子的发言权,让她局的自己很重要,但往往我们会忽略这一点。对于孩子的要求,有些父母都是有求必应,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全部都依着她们。我是这样做的,当孩子想要这些东西时,我会和她约定,提出一些交换条件,如:好好吃饭,上课认真听讲,听大人的话,唱歌或背首古诗等,等满足这些条件,才会相应的满足孩子的需求。随着孩子的长大,小朋友逐渐有了自己的逐渐,我们就要善于跟孩子沟通。要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孩子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要给孩子们足够的空间,比如:可以让她自己学会吃饭、刷牙、洗脸、穿衣服等。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们互动,一起陪孩子看看动画片,一起出去散散步,一起做做游戏等。
女儿的每一步进步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真诚感谢帮助我女儿快乐成长的老师们!
中国人最讲究传统美德,道德教育是每位中国家长的必施之计。学龄前孩子道德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孩子同情心的发展。当孩子还是一个幼儿的时候,您的孩子是非常的以自我为中心。无论您的孩子想要做什么,他总觉得他所做的一定是正确的。“公平”,在孩子的脑海中,意味着“得到他想得到的”。“与他人友好的相处”,在孩子看来,就是“要求别人去做他所要求做的”。
但是,到了学龄前这个年龄阶段,您的孩子开始从“自我为中心”转移到“有道德”上面来了。您学龄前的孩子开始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而且开始会关注到周围的人了。当然,这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强迫孩子在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和道德两者之间做一个选择的时候,您那四岁大的孩子仍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而,当孩子自己的利益不受到威胁的时候,他还是会直率的表现得很有道德,会关注他人的感受。
作为家长,您可以通过下面介绍的一些方法来帮助您的孩子从小做一个有道德,有同情心的人:
1)、做一个乐于助人,有同情心的好榜样
2)、关注孩子的感受,鼓励孩子大胆的和您交流他自己的感想。当您这么做时,试着探寻您的孩子出现这种情绪的原因:为什么你要这么做。
3)、跟孩子交流您的感受。真诚的,耐心的跟孩子解释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4)、展现您对他人的关注。(包括您周围的亲戚)。如果您的孩子看到您是如此的关注他人的感受,那么他自己也会深刻的体会这其中的暗含的价值。
5)、在您能做到的情况下,让孩子看到您对他人的同情心,是出自某些原因的,或只是单单出于道德而已,让孩子清晰的知道您这么做的原因。比如,遇到某种情况时,您可以跟孩子解释说:“我知道你想要那块蛋糕,但是如果你不把这块蛋糕让给这个小客人,他会伤心的哭的。”
6)、将孩子的做法和别人的感受联系起来。您学龄前的孩子不会总是能自己意识到他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让孩子明白这之间的相互影响。比如,您可以这么问孩子:“当您给一个小孩一块蛋糕时,她脸上绽放的笑容了吗?”并解释说:“那是小孩在跟你说谢谢。”
7)、强调这条金科玉律:想要别人如何对待你,那么你就先友好的对待别人。
育儿心得:谈谈孩子的语言发展
还记得初入园上小班的那一幕,琪琪抱着小枕头,挂着两行眼泪,“我不要上幼儿园”,哭闹着不肯上楼,陈老师把她抱上了楼。随之而来的问题还不止这些:上厕所不敢叫老师,睡午觉一直要想小便,上课很紧张不敢发言。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不自信,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为家长来说,愁也无济于事。于是,我们尝试了很多种方法。
首先,作为妈妈从不在孩子面前把她定义为内向胆小的孩子,怕给她戴上胆小内向的帽子后,让孩子产生自我心理暗示:我就是胆子小不会说。一出门妈妈就会以身作则地跟人打招呼(鼓励孩子一起打招呼,但不逼她),即使外人说你家孩子挺胆小的,妈妈也总是回应:她只是慢热而已,其实挺会说的。每天放学回家后,妈妈尽量地正面问话,“今天跟小朋友们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吃了些什么好吃的?”“你的好朋友是谁?”“妈妈一天没见到你了好想你,给妈妈讲一个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吧”。慢慢地引导她讲幼儿园的事情,她也会很乐意分享。长此以往,她也习惯于每天到家主动地说幼儿园的事情,比如作业、新本领、有趣的事情,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亲子互动,增进亲子了解;另一方面也让她兴奋地做着家校互动的纽带,每天心怀着对上学的美好和期待。平时遇到在家里表演幼儿园学的故事、儿歌、唱歌、跳舞、做操时,家人们都会围起来,看她自信满满地表演,有人拍手鼓励,有人交口称赞,有人专业摄像,让她觉得幼儿园学到的本领得以施展。这样一来自信心提高了,也就走出了语言发展的第一步——敢说。
每逢双休日、节假日我们都会邀上孩子的好朋友,一起出去参加亲子活动,参观博物馆、观看儿童剧、马戏、魔术、公园踏青、儿童乐园、看电影、聚餐、旅游等等。让她见见世面,长长见识,多交朋友,经历得多会有语言发展谈话资源方面的收获。另外目前社会上的亲子公益组织有很多,我们家长平时经常会关注相关的信息,其组织的亲子活动内容相当丰富,参加的小朋友年龄层次也差不多,是小朋友们的欢乐小天地。有了这样一个小朋友的同辈群体氛围,她自然也愿意——多说(第二步)。
第三步——会说,这也是我们目前还有所欠缺的。现在的这个年龄段,是个十万个为什么的阶段,什么事情都喜欢刨根问底,当然我们家长也尽量做到有问必答。我认为让孩子会说得更多,懂得更多,必须要多看书,多听故事,多讲故事。为此,去过图书馆,去过绘本馆,还特意网上办了绘本借阅,每周有新绘本送上门。可惜妈妈每天讲了那么多故事,孩子喜欢听喜欢看,就是不喜欢说,妈妈只能穿插进一些提问式的互动。为了不影响孩子听绘本的兴趣,妈妈会慢慢来,静待花开。
最近参加的几次幼儿园亲子活动,看到琪琪能大胆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又回想起她初入园的羞涩,宝贝真的长大了,语言发展方面进步很多。最后要谢谢各位老师在校的鼓励,老师上课时给每一位小朋友表达的机会,说错了也从不批评,老师交待小朋友回家要转述给家长并完成的内容,小朋友们完成了第二天会有小奖励。有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幼儿园,小朋友们一定会继续幸福快乐地长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