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孩子也很累

09-29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育儿观念:孩子也很累》,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育儿观念:孩子也很累

看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一天的成长。很多点滴都历历在目,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点,当然孩子们在幼儿园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到很多知识。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上最聪明的、最能干的。但是他们毕竟是孩子啊,孩子还是有着自己的童年的,孩子还是有着孩子的天性的啊。他们的天性就是玩耍。

老师和家长都应该给孩子一些玩耍的时间。现在的孩子都有着很重的负担,回到家里还得学很多的兴趣班。比如芊芊她回家还得学钢琴、英语这些东西都是很枯燥乏味的,而这么小的孩子从小就要学一些和自己家庭相匹配的一些“科目”。

很多时候就“减少”了孩子玩耍的时间。可是每次从孩子的眼里都看到了那种“渴望”的眼神:妈妈,我能不能玩会啊?妈妈,我能不能看会电视啊?也许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到底怎么想。只是想着我的孩子不能比别人家的孩子差。那样我很没面子的。和他人聊天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了不起。学钢琴、学舞蹈、学美术、须不知孩子已经压的喘不过气来了。yjS21.COm

多给孩子一些玩耍的时间。在幼儿园一大堆的课程让他们头都大了。回家还得继续,试问你们小时候有那么多作业课程吗?知识是应该学的但是也得让孩子喘喘气呀!

多给孩子一些喘气的时间。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观念:走进孩子


育儿观念:走进孩子

“走进孩子”,在前几年我根本不把它放在心上,认为孩子,肯定会听大人话。现在我才明白,现在的

孩子,和我们小时候是不一样。

我的女儿今年11岁,她经常对我说的话不理不睬,有时候还会反抗,我总认为,女儿是处于“逆反期”

,过一段时间会好的。直到有一天,我和她二婶在一起,我才醒悟过来。我的女儿对别人说,家里有个

啰嗦的老妈,处于更年期的老妈,她一刻也不想呆在家里。听到女儿对我这样的评价,我真是伤心,开

始反思自己的教育。难怪女儿最近经常不在家,我必须重视这件事情。

我开始查阅资料,寻找教育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自己的言行。日常生活中,我对女儿要求过

于严厉,特别是卫生习惯上。我不能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要走进孩子,用孩子的眼睛看事情。

首先,我找准时机,同女儿谈心。我真心的向女儿道歉,以后,妈妈不会再用那么霸道的语气同女儿说

话了。女儿也主动向我道歉,说她也会改正的,不应该和妈妈顶嘴。有事情我们好好商量。妈妈都是为

女儿好的,只是妈妈的方式不对。从那以后,我每天都抽出时间,听女儿讲她学校发生的事情,或者其

它她愿意讲的事情。

专家说:“我们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能够换位思维,就能够理解孩子,不误解孩子”。与孩子沟通,

要学会谈心。孩子说,父母听,叫做“谈心”;只是父母说,孩子听,叫做“唠叨”。每天与孩子谈心5

分钟,安静5分钟,让他跟你聊聊天,不带任何个人主张,我听你说。无论孩子说什么话,都不要训斥孩

子。

其次,关爱孩子,不要讲条件。女儿进步了,我表扬。女儿退步了,帮助女儿找不足,鼓励孩子。

不管什么时候,都能让女儿体会到,妈妈是永远爱她的。当孩子被他人看重时,孩子感到安全,被爱,

被尊重,有价值感;为了再次被人看重,孩子会重复他们的行为,甚至会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人,都渴

望被他人看重,因为被他人看重,孩子便会努力。如果你满意孩子的行为,就看重孩子,不满孩子的行

为,就不看重他。孩子为了让你满意,会投其所好,报喜不报忧,口是心非,久而久之,会对你敬而远

之,沉默不语,导致交流障碍。因此,家长必须无条件的看重孩子,孩子就会畅所欲言,渴望与你交流

、讨论、商量,使你和孩子亲密无间、水乳交融、无话不谈。

第三,多给孩子鼓励。时常给孩子说这样的话,“妈妈行,孩子你也行”“妈妈不行,孩子你也行”“

妈妈只能为你做饭,不能替你出主意,孩子你行,你自己为自己拿主意吧”“妈妈的主意值得参考,孩

子你行,你的观点应该考虑”“妈妈能做你不能做的事,孩子你行,你能做妈妈做不了的事”。你只要

尊重孩子,孩子自然会尊重你,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听你的意见。

第四,对孩子说话要客观。因为客观,孩子没有不必要的压力;会感到被理解;愿意和你交流。如果

你主观地对孩子说:“孩子,你必须做第一名”“孩子,你得争分夺秒地学习,不要休息,不要娱乐”

“孩子,别人能做到的,你也应该能做到”……这些话,孩子不愿听,听了也办不到。听到这些话,孩

子“想说爱你不容易”。如果你客观地对孩子说:“孩子,你应该努力,但不一定能做第一名”“孩子

,要抓紧时间学习,也要抓紧时间休息和娱乐”“孩子,别人能做到的,你不一定能做到,你能做到的

,别人也不一定能做到”等等。

儿童教育专家钟祖荣教授指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孩子接受新事物快,往往有自己的

世界、“语言”系统和价值观,父母如果固守自己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做事方式等就容易和孩子产生

代沟与隔膜。当然,有代沟只要能沟通就行。要走进孩子,做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的生活,创造对他

们没有压力和你一起活动的机会。

育儿观念:是的,孩子不坏


育儿观念:是的,孩子不坏

为了活跃学生增添生活色彩,又能教导、启发学生。在午托或课后时间,安排时间让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孩子不坏》。

看了电影《孩子不坏》,其实这些孩子,要的就是关怀、爱、温暖。很简单的东西,但他们就是没有。误入歧途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里缺乏温暖,小小心灵受伤无数,尤其是对父母从失望到绝望到恨之入骨甚至不共戴天,又求助无门,那种痛苦的煎熬只好透过另一个管道来发泄。很奇怪的就是,接触了黑暗,利用黑暗来平衡心理的伤痛,往往就是绝路的开始。孩子会变坏,家庭和父母的关系都是源头,父母爱孩子天下每个父母都知道,但是执行起来的过程中,有那麽多的干扰和影响,正因如此父母要守着一个正确管教孩子的方法是不容易的。

从电影中学生们深深地被主人公所打动。即使输了,我们一点也不气馁。因为我们学会了看好的一面,再坏的事也有好的一面,再好的事也有坏的一面,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正如电影中刘老师所说的,自己变化了怪社会怪父母,他们可以代我们挨鞭坐牢吗?怨恨父母其实是在惩罚自己,自己的前途自己负责。只要没有放弃自己,这个社会也不会放弃你。

我想告诉大家:是的,孩子不坏。只要没有放弃你所相信的,不管什么事一定可以获胜!

育儿观念:如何教育孩子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1、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由于观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给学龄儿童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良好行为习惯又谈何实现。

2、培养应该持之以恒。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际、同伴、集体中,学会独立饮食、睡眠、盥洗、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讲明道理。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避免批评引导,而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比如家长在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作为孩子自身来讲,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4、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以积极鼓励表扬为主,消极批评只会使孩子灰心丧气。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三岁以下的孩子就要多鼓励表扬。例如:妈妈看见孩子摔跤了,不要急着把他扶起来,可以马上说:“宝宝真勇敢,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也不哭。”本来孩子也许会哭,可听了妈妈对他的鼓励,也许会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也不会哭鼻子了。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对成人的评价很敏感,有强烈要求被表扬的愿望,这就要求家长的表扬鼓励要适当,不能给孩子乱戴“高帽子”,让孩子对其行为得不到正确的评价,这样,逐渐他就会认为表扬是应该的,不表扬就什么也不肯干,甚至会发生为了表扬而养成做假或讨好的行为。表扬主要应该表扬孩子所做的努力,比如改正缺点,克服困难等。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说出好在哪里,让他有所遵循和发扬,适当的表扬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5、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孩子起初都是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由于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形象性,所以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某些要求,如: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等,同时家长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积极强化的作用,孩子在效仿父母的良好习惯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所谓“身教重于言教”,道理正在于此。

对于孩子某些不良行为,家长可通过施予孩子不愉快的非语言刺激,来减少和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频率,比如:目光注视(以冷峻的目光较长时间的注视孩子)、距离控制(逼近或远离孩子)、轻微的惩罚(拿走孩子喜爱的物品),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内疚和羞愧,从而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

三、注意环境的作用。

在孩子生活的早期阶段,固有认识和行为习惯比较少,因此要培养孩子建立新的、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就比较容易。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资料都表明: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或多或少受到成人、伙伴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孟母择邻而居,历代被传为教子佳话。

其次,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学习的直接范例,有效地影响着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育儿观念:学会拒绝孩子


育儿观念:学会拒绝孩子

现代社会的许多孩子都经常发脾气,在公共场所有的孩子也会大哭大闹。因此许多家长非常头疼,多数这样的孩子最常用的一招就是大声吵闹,直到父母投降为止。虽然父母担心这样会宠坏孩子,但有不知道应该如何拒绝孩子。

一般的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时不一样的,有这种哭闹习惯的孩子在幼儿园我就会事先和孩子约定好。比如:美术活动中需要用到的材料很多,但是又要尊重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沫沫小朋友就会说:“老师我想选择**材料。”但是有几个小朋友也会去选择相同的材料,沫沫就会抹着眼泪跑过来说:“老师老师,我要选择**材料,可是被他们抢走了。”从此刻开始,小家伙就会不停地哭闹,重复这句话,好像老师不帮忙就不行。其实沫沫得到了材料后也不是都会用到,有的也会浪费掉。这就是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会很珍惜。而我呢,了解她的这一性格后,就提前约定:“沫沫,如果今天你遇到了很多和你选择一样材料的小朋友,你要耐心地和小朋友商量,不许有任何争执。如果不同意、做不到,这次活动你就不能参加。”经过几次,沫沫就会同意并做的很好。当沫沫真正做到了没有争执、顺利完成这项小人物,我就会给她一些表扬和鼓励。这样既锻炼了孩子学会“等待”不是想要什么就能立即到手,又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解释其中的道理,体会经过努力争取、等待,最终得到后那种兴奋地心情。

刚开始采取这种教育方式的时候,沫沫也不能配合,总觉得老师就应该帮助她,应该从其他小朋友哪里要一些材料给她。所以用对待爸爸妈妈那种哭闹的方式来对我,经过几次,她发现这种哭闹的招数对老师并不起作用,于是就向我妥协,答应了我提出的要求。

其实,家长刚开始对孩子进行类似的训练,可能有些困难。孩子的哭闹往往令人非常不耐烦,但父母要硬起心肠。过分满足孩子的要求百害而无一利,暂时“委屈”一下孩子是必要的,无论什么方式教育孩子,最最重要的就是大人的态度,不许要十分明确、一致,孩子渐渐明白不能改变父母时,也就会转变他自己了。

喜欢《育儿观念:孩子也很累》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