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应注重孩子的特质培养

09-29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爸爸应注重孩子的特质培养”,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爸爸应注重孩子的特质培养

诸如勇敢、诸如坚强、诸如理智、诸如达观……在妈妈给了孩子善良、敏感、细腻、温柔之后,这些特质,孩子们通常可以在和爸爸的交流和相处中学到,所以,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注重对孩子这些特质的培养是毋庸置疑的。

现代人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而反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却越来越脆弱,家长们开始忧虑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其实孩子的心理问题应该从小抓起,在中国的家庭里母亲一直担任着6岁以下儿童的主要养育责任,而在幼儿园和小学,甚至初中的教师队伍也以女性为主。女性天生的敏感与脆弱有时会给孩子的心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爸爸们来尽力弥补了。培养孩子性格中阳刚的部分,是爸爸们光荣的职责。

一、培养孩子快乐起来的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人生生来就有各种不同的气质,但这并不说明孩子天生就有乐观与悲观之分。快乐,其实是一种能力,需要后天的培养。

女人通常都比男人敏感,而敏感则容易受伤,另一方面女人还容易钻牛角尖,喜欢与人攀比,这些都是她们不如男人知足快乐的原因。所以在孩子快乐能力的培养方面父亲的责任比母亲更重大。

也许有人觉得对孩子而言知不足才能有所进取,可在有些时候太多的不满足便会让快乐来得不那么简单。父亲应该让孩子知道他有哪些不如别人的地方,更应该让他能轻松地找到自己强过他人之处;父亲要培养孩子在逆境中快乐起来的能力,能从内心深处把失败与挫折视为人生的一种财富,而不仅仅停留于认识的表层;父亲应该尽力克服自己与家人的虚荣心,让孩子沿着正常的轨道生活,因为在现代社会,一个有归属感的人比较容易觉得快乐……

二、有针对性的压力训练

不要太过心疼孩子,特别是对那些生性比较胆小、怯懦的孩子,父亲有必要给予他一定的压力。

比如有的孩子在儿童乐园里根本就没有敢玩的东西,他不敢玩滑梯、不敢骑小车、不敢坐飞机,常常只是拉着大人的手默默地坐在旁边看别的孩子玩,脸上倒也满是幸福的模样。这种时候母亲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她甚至知足地告诉自己“胆小也不纯粹是件坏事,至少这种孩子比较容易管教,不会闯祸。”

可父亲就千万不能这样了,在这种时候他就要扮演“恶人”的角色,一点点用利诱、用威逼、用各种手段迫使孩子挑战自己的心理极限。当然,爸爸们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来。这样一来孩子不容易反感,二来他可以从容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以此来抵消恐惧的心理。

三、始终用科学的观点给孩子解释事物

在童话里小老虎可能会和小白兔做好朋友,小花猫也可以与老鼠一起快乐地玩耍,天上打雷下雨则是雷公雷母在吵架,……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又被告知一切都不是这样。别说小宝宝了,有时连妈妈都会觉得迷惑,“为什么要把童话编成这个样子啊,搞得我都分不清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还有些时候妈妈为了管教方便,平白地拿出大灰狼、大老虎来恐吓孩子,或是说什么“不听说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于是孩子自然而然地对黑暗、对动物、甚至对警察生出了没来由地恐惧,而这种恐惧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种时候又要当爸爸的出马了。也许,爸爸、妈妈可以来个约法三章,妈妈负责讲故事,爸爸则应该一直以科学的观点来诠释一切,并且明白无误地告诉孩子这个才是事实。科学,是战胜心理障碍最好的法宝。

四、不让情绪化影响孩子

女性因为生理周期及心理特征的影响,情绪经常会大起大落,波动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她对孩子的管理尺度也会有很大的弹性。心情好的时候宝宝把房子拆了也没关系;而心情不好时,孩子玩水弄湿了地板都变得忍无可忍。相对而言男性就比较理智客观,受情绪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尤其是处理孩子与母亲矛盾上,父亲应该持公正的态度,力争做到不偏不倚。

除了尽量不让孩子受到成人情绪变化的影响之外,父亲还要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不让情绪过多地影响自己的行为与心情。比如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冷处理,无论他痛哭流泪还是摔打玩具,都置之不理,并阻止家里其它人去哄、去劝;比如在孩子情绪失控时给他一定的个人空间,让孩子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等等,都是不错的办法。

五、适当时候让孩子明白童话与现实的区别

宝宝的天性中有着太过善良的成份,有的孩子甚至听不得故事中带有任何血腥色彩,哪怕是剧情需要猎人打只野兔也不成。妈妈们也许觉得善良也不是什么坏事,便顺从孩子的意见尽挑些情节简单,故事美丽动人的东西讲,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不通世事。长大以后接触到现实的生活便无所适从。

父亲在这种时候应该明白一点:让孩子永远生活在童话中是不可能的,与其让世界来向他展示残酷的一面,不如由自己来一点点地告知。有意识地培养他看看《动物世界》来了解一下小动物们真实的生存环境,讲故事时不要刻意回避那些经典却有悲剧色彩的童话。你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不是童话,而就算童话也并不完全都是妈妈口中那么宁静美好。

六、教会孩子一些协调人际关系的应变手段

在网上有个妈妈写了一则日记,她有对双胞胎宝宝,因为是小孩子,免不了互相打闹争吵,抢夺玩具更是家常便饭。在发生抢东西时她总是帮着那个原来的“物主”夺回玩具,并告知那个抢夺者“玩具要哥俩分享,要有先来后到,他先拿到的就应该让他先玩”。然而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也并没有因为母亲的干预而得到缓解,常常是她刚刚处理完走开,后脚就又听见了被抢者的痛哭声以及胜利者的欢笑声。后来父亲发现了这个问题,他的处理方法与母亲不同,他也教育孩子们“玩具要互相分享”,但是分享的概念在父亲嘴中变成了“学着大家一起玩”,之后他会教孩子们一件玩具两个人玩的方法。渐渐的,家里的争吵声少了,妈妈惊异地发现两个孩子和平共处的时间越来越多,齐心协力做一件事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最后妈妈在日记里感慨“看来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父亲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啊!”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1岁孩子应注重哪方面培养


还能用手势表示自己几岁了。并且能按大人的口令做一些简单的事,比如能按照我的指示把遥控器拿到我手里。出门时会自己戴上帽子。我想问一下唐老师怎样系统的开发孩子智力或者说要不要给她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我感觉女儿的记忆力很好。

答:这个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还是很不错的,这么大的孩子一个很重要的发展任务是对周围环境事物的了解,生活常识的了解,还有他的语言发展。他已经不错了,他会用单词表达意思,可以说几句一直到说比较复杂的句子。在这个过程当中跟人的交流和阅读,大人给他读书听对于他来说是很有帮助的。至于其它的东西,这么大的孩子可能确实比较小,越小的孩子越是要把一些很基础的东西具备了,但是可能其它方面的能力,比如说眼手协调的能力,可以通过不停的摆弄物体甚至做一些手工的东西得到发展,提水,从这个桶倒到那个桶,捏泥巴、搭积木、拼图非常丰富的一些游戏,在这种过程中让孩子基本的能力,感知觉的能力或者眼手协调能力能得到发展,认识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我一个亲戚的孩子非常聪明,智力超常,但是我见到他的时候是1岁4个月,把一个套圈套到他的脚腕上,往外拿的时候是往外拽,而不是顺着脚拿出来。这个时候他觉得拉不出来,知道这个套环套在那儿了不能这么拿出来的,这是孩子一个突出的概念。我们不要小看日常的生活细节,或者他摆弄一些东西的动作,都是需要通过练习来掌握,同时在练习过程中会了解很多东西,比如这么大的孩子会不会拧瓶盖,需要手眼配合,需要练习的。在小动作的练习过程当中孩子都在发展他的智力,一岁多的孩子算术、英语都不是特别重要的东西,还是基本位于周围事物性质和关系的认识,包括上下里外。孩子把一个大盒子往盒子里面塞,通过摆弄知道大的可以放小的盒子,但是小的盒子盛不下大盒子,很多事情的成与不成通过动手过程才能知道。孩子还小,完全可以他日常的活动给他丰富的玩的东西,让他在玩的过程当中自己学会很多东西,同时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要急于上文化方面的学习。

家长应注重孩子群体生活智慧!


孩子学习的好坏固然跟大脑有关,但是大脑的因素只占50%而已。

最近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对同卵双生子的研究报告已经结集成书出版了。这是长达30年的追踪研究,探讨一出生便被两个不同家庭收养的同卵双生子,在他们成年后,人格、性向、嗜好、成就上的表现有何不同。

这个研究让我们知道了先天基因与后天教育的影响大约各占50%。也就是说,基因是个建筑的蓝图,它决定孩子大脑的结构;而后天的经验决定脑中神经回路的连接,决定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就像一栋公寓每户都是三室两厅,但是只有走进去看到不同的装饰,才会知道它是张三的家还是李四的家。

历史上许多成功的人都不是绝顶聪明的人,但都是能利用别人长处的人,也就是能靠领袖魅力创造出一番事业的人。相信很多人看《三国演义》时都会觉得刘备很窝囊,他的天下是“哭”出来的,但是他的领袖魅力使关公、张飞愿为他卖命打天下。他能知人善任,用诸葛亮为他治蜀,终于使他成为三分天下的一霸。再看曹操,他的聪明才智远不及杨修,连曹操自己都曾说过“吾智不及汝,乃觉三十里”,但是杨修最后还是死于曹操之手。所以聪明不等于成功。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但是他一定有某些人格特质是其他成功的人士所共有的。例如毅力,领袖能力,等等。所以父母不要迷信智力开发,应该把孩子读各种补习班的时间用来玩游戏,去培养他的群体生活智慧、想象力及创造力。

我曾看过一个小男孩光是玩六颗报废的电池就玩了一个下午,而且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是火车过山洞,一会儿是飞机丢炸弹,想象力丰富极了。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根本,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中国人过去“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观念要改一改,因为背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21世纪的资源是脑力资源而不是自然资源,21世纪的竞争在创造力而不在记忆力!计算机的内存取代了人脑的记忆功能,把人脑的资源释放出来,去做更高层次的整合、创新。

父母只要用心想一想这些例子,就知道孩子的大脑不需要花大钱去开发。爱因斯坦的妈妈并没有买这些昂贵的魔术方块给他玩,他也拿到了诺贝尔奖。

有的孩子记忆力似乎很差,这确实很影响功课。

很多父母迷信外面的训练班能增强孩子的记忆力,有的家长甚至还去买保健药给孩子进补。父母想给孩子补脑的原因之一是觉得孩子看了记不住:别人的孩子一目十行,我的孩子十目一行,那一定是智力有问题。其实完全没有给孩子补脑的必要,孩子只要饮食均衡即可。如果买的是来路不明的药物,很可能有危害人体的重金属成分或化学物质,吃了反而有害。

我个人也不赞成送孩子去培训班学记忆术。

记忆,最简单地说,就是熟悉度。当一个东西看得很熟悉之后,自然就能脱口而出;能说得出,自然就记住了。

这是为什么我一直呼吁课程不能排得太满的原因,安排太满会使学生没有机会去做主动的联想,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这正是今天我们的学生很会做填空题,可是一改换情境便目瞪口呆,不会作答的原因。送孩子去培训班训练记忆,还不如让他在家中看些他喜欢的书。知识是相通的,只要他肯打开书来看,就会得到启发,所谓“开卷有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千百万年来,婴儿都是在最自然的环境中生长,眼睛看到的是他将来要生活的环境,耳朵听到的是他将来要讲的语言。当他有健全的心智、快乐的人生观时,任何挑战他都能面对,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过来的,他们留给我们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文明宝藏。

孩子的大脑发展最适合的地方是温馨的家庭,最佳的营养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有了这些条件,不必整天送孩子去上补习班或才艺班,他的大脑也会健全地发展。

文章对女儿发脾气后道歉 好爸爸应具有的4大特质


日前,在微博上晒女儿爱马弹钢琴照,照片中,文章的女儿披着长发,淑女般的端坐在钢琴前,对着五线谱认真弹着钢琴,表情认真,五官清秀。此次也是文章首次在微博中晒女儿正面照。文章还在微博中向女儿道歉,称:“今天第一次因为功课对你发了脾气,对不起我的宝贝!”

网友纷纷留言:“好漂亮的小爱马!”“宝贝好美”“有些事情需要对孩子严厉,等她大了,自然知道这是你对她的好。” 当爸爸不容易,当个好爸爸更不易。然而,什么才是好爸爸呢?好爸爸的标准又如何?陪孩子一起认识世界在一起吃、玩、聊天。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来自于陪伴。参与宝贝的生活,和他一起吃饭、游戏、说话。每天,至少每星期,抽出时间陪孩子。如果你有几个孩子,应该安排好和每个孩子单独在一起的时间,和每个孩子建立起具有特定意义的关系。如果你和孩子有约定,如周末逛公园,但周末天气差无法去,向他解释,并给他安排类似的活动,如室内游乐场。总之,别让孩子失望,或觉得爸爸说话不算数。见证重要时刻。孩子在成长中会经历许多重要时刻,比如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第一天上幼儿园等。在这种时候,如果孩子不仅有妈咪,还有爸爸陪在身边给他们鼓励,他们会永远记住那些幸福时刻。传授“纯爷们儿”的本领。妈咪爸爸角色的天然差异,让爸爸们可以骄傲地培养孩子的一些“纯爷们儿”技能,如骑自行车,扔高高,游泳,让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路上,有好奇和惊喜,正好和妈咪相对保守和安全的育儿策略形成互补。关注孩子情感。爸爸和孩子在一起时,要注意交流,了解他们关心的事情,以及遇到的麻烦。当然也不要让孩子觉得你过问太多,从而产生压力。带孩子旅行。爸爸带孩子旅游,兴趣点、关注点会和妈咪不一样,孩子也会了解到,每个人对外在事物的眼光都是不同的。这会帮助孩子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世界。溺爱,体罚,要不得适当奖励。孩子做好一件事时,家长要给予适当奖励。比如孩子帮助了小伙伴,你可以带他去吃一顿好吃的,或者拥抱他,关键是让孩子知道,你很欣赏他们的好行为。但奖赏不要过度,而且最好避免大量的物质奖励,以免孩子将做好事变成得到物质奖赏的方式。孩子在家里做了些扫地这样的零活时不必给予奖励,否则孩子会觉得他们是在给父母打工。适当惩罚。孩子犯错时,给予适当的惩罚,才算是奖罚分明。但这不是说体罚或训斥孩子,而是要让孩子知道他们犯了什么错,以及一个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和你的妻子在惩罚孩子时要态度一致,这样孩子就知道,犯错误时没有保护伞,也就不会形成爸爸妈咪一个好、一个不好的想法。一致性原则。只有奖罚制度还不够,还要保持前后一致。孩子犯错时,你每次给他的惩罚程度要一样,不能因为忙就免了,或者心情不好,就加重。孩子做了好事时,也如此。如果你的奖罚时有时无,孩子会觉得你的奖罚是出于心情的好坏。不要吼叫。孩子可能气得你冒火,但是吼叫不是办法。要是你非吼不可,那就等附近没人时。孩子犯了错,你可以提高一些声调,但不要吼,否则孩子会不想再和你交流。不要体罚。不论怎样生气,都不应该殴打、推搡孩子。那样做会伤害孩子的身心,从而对你避而远之。如果孩子觉得你可能使用暴力,他们会不敢再和你说话,也不敢接近你。作为男人来讲,你要想得到妻子和孩子的尊重,就不要动粗。“软实力”更重要。孩子的好品格、好性格、好习惯,是可以一生受用的财产,教会孩子这些“软实力”,是将来获得“硬实力”如学习好、工作好、前途好的基石。要严父,也要慈父。让孩子知道你的“纪律严明”,对,但让孩子敢于亲近你、喜欢你,这同样重要。要想当一个好爸爸,就要既能让孩子记住教训,又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当爸爸,改善自己的修为身教的重要。想让孩子怎样做,你就先怎样做,孩子就不会觉得你只是说得好听,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抽烟、喝酒,你就不要在他们面前做这些事。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就得让孩子看到你友好待人。尊重孩子的妈咪。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你就应该尊重孩子的妈咪。要让孩子看到你是多么爱她、愿意帮她并且喜欢有她的陪伴。如果你们离婚了,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句她的坏话,以免影响孩子将来的婚姻观。勇于认错。不要害怕认错,孩子看到你的缺点会明白一个道理:人无完人。如果你有了错误,比如忘了接孩子或者发了脾气,那就向孩子道歉,表明你知道自己犯了错。勇于认错会比一个“永远没错”的爸爸更能赢得孩子的尊敬。常做家务。如果你希望孩子爱家,你自己就要顾家、多做家务。看到你热情地帮妈咪,孩子也乐意参加劳动。理解,孩子受用一生的财富铭记孩子不是第二个你。父母总想为孩子安排一条理想的人生路,或者实现无法实现的愿望。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你觉得自己是为孩子好,可你一厢情愿的安排却会损害了孩子的独立能力,也会让孩子不敢再和你谈自己的人生理想。新时代,用新方法。孩子和你成长的时代不同,现在,网络上什么东西都有,文身、婚前性行为等等,要想成为好爸爸,你就要给孩子适当的指导,让孩子知道是非对错,而不是一味制止孩子上网。承认他的不完美。别怕孩子会犯错,也不要急于纠正每一次孩子尝试的机会。犯错可以帮孩子获得经验,否则他们就学不到东西。孩子犯错时,你应该适当批评,但是也要和孩子具体谈谈他们的哪个想法出现了问题,让他们以自己的眼光看待错误,别急于斥责,贴标签。好爸爸无止境。孩子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也许婴幼儿时期的可爱,会变成3岁左右的调皮捣蛋,还可能演变为日后的逆反行为。掌握每段时期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做一个有原则、有责任感,又能理解、尊重孩子选择的爸爸,这份爱,将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

英国注重培养孩子的绅士精神


英国父母注重培养孩子自我克制的忍耐力和对社会、对别人的责任心,提倡为社会服务和遵纪守法的精神,而这种绅士精神正是在和睦有序的家庭中自然培植起来的。

家庭教育始于餐桌

英国人特别重视在孩子幼儿时期拒绝让他偏食、挑食。他们认定,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放纵,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还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接近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在英国家庭,稍大一些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3岁以上的孩子进餐时如果不慎弄脏了桌面,父母会让他向旁人道歉,并立即找来抹布令其自行清理。英国父母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和礼貌待人。

点评:英国家庭的餐桌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一律按规矩办事的习惯,他要学会独立行事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对周围的任何人礼貌客气。

服务他人的教育

有一次,在伦敦参观展览,记录片的放映厅很小,而参观的人比较多,椅子不够用了。很多家长叫自己的孩子坐到地上去,以便空出椅子给更需要的人。其中有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赖在椅子上不起来。他的父母过去一再劝说,直到孩子坐到了地上为止。对孩子的这种教育方式在中国家庭中大概是不多见的。

还有一次,我到曼彻斯特一位电视制片人家里做客。他们带着5岁的儿子到车站接我,一见面,男主人就把我的双肩背包接过去,递给了小儿子,说:“大卫,做个绅士。”于是,小小胖胖的孩子就一路拖着背包跟在我后面,让我感到很不好意思。他父母倒是若无其事,在他们看来,他们的独生子懂得给女客人拎包是很正常的,甚至是他们引以为自豪的。

点评:尼克松曾经在回忆录中说:“一个绅士就是要能够时刻想到别人、帮助别人。”这恰恰是英国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原则。

瑞士父母注重孩子自理的培养


乱剪乱画

在瑞士许多家庭中,各式各样的玩具和儿童读物都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墙上、门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看见孩子在墙上乱画,用嘴咬玩具,拿剪刀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乱画,父母会非常高兴:这是在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会画、会剪,这说明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父母这时要做的是耐心地告诉孩子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识。

小小佣人

在瑞士,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出息和可耻的。所以父母从小就着重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比如:等孩子大一些了,就把他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左右的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学会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是个多语种的国家,所以,一个语言区的孩子经常会被送到另一个语言区的人家当佣人。

随时家教

瑞士人很善于掌握家教的最佳时机。在瑞士,父母们对教育孩子的时机非常讲究,比如孩子过生日、就餐、与人交往、旅游、家务劳动、做出成绩或有过错时,都不放过进行教育的机会。如,讲解名胜古迹的来历和故事,有意识地教育孩子热爱祖国,不要攀折花枝、乱扔垃圾、乱涂乱写,用食物或脏物投掷动物。

鼓励创新

瑞士的父母也很重视鼓励孩子尝试“创新”。在此介绍一些我们值得借鉴的做法:

★让孩子做一件自己从来没有想要做的事情;

★超前自学一些课程;

★做一件大多数人不容易做到的事;

★鼓励孩子为自己崇拜的足球明星或歌星写一篇传记;

★提出一个学校附近交通问题的解决方案;

★鼓励孩子通过市场或者其他方式,把自己不用的书籍和玩具拿来换取他所要的东西等。

注重培养孩子这七种能力


一直以来,芬兰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因为连续多次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绩遥遥领先而受到全球的热烈追捧,芬兰俨然成了国际教育界的一个样板。老实说,芬兰人不是很在乎这些指数排名,反正芬兰一直是全球各项评比的优等生。芬兰认为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未来生活所需要的技能。

由于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带来学习环境、劳动力市场及未来社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芬兰政府认为原来这套备受追捧的教育体系不利于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芬兰迎来了彻底的教育改革。而新推行的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纲要,究竟带来了什么变化?

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把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培养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的人才,并定义了学生需要具备的七大“横贯能力”。

简单来说,横贯能力不等同于通过传统学科进行学习知识,属于综合素养的范畴。横贯能力是指贯穿于不同学科和领域需要具有的通用能力。这种能力跨越学科界限,需要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以保证学生能够面对个人发展、学习、工作和参与公共事务的各种需求。

而这七个横贯能力包括:

思考与学习的能力

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的四面墙壁之内,老师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主动学习的意识,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文化素养、沟通与自我表达的能力

旨在培养学生适应多元环境与文化 、尊重人权 、并以尊重为前提 ,在多元环境中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3. 照顾自己、日常生活技能与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

通过生活相关的健康、安全、人际关系、理财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面对未来复杂生活时的积极心态。

4. 多元识读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媒介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增进对道德和审美相关问题的思考并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自学能力。

5. 信息技术能力

新时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芬兰并不设置单独的计算机课程,而是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学习或学校的活动之中。

6. 工作生活能力与创业精神:

通过项目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未来工作的相关知识、学习创业的运行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能力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7. 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使用民主权利和自由权利的能力,为他们成为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未来公民打下基础 。

深入贯彻新理念,主动适应新阶段

努力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新目标!

喜欢《爸爸应注重孩子的特质培养》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爸爸的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