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孩子的“屏幕”时间?

09-29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减少孩子的“屏幕”时间?”,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如何减少孩子的“屏幕”时间?

欢迎打开《家长日刊》,今天要跟你分享的话题是,数字时代下如何减少孩子的“屏幕”时间。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设备成为了孩子们的新玩具,也减轻了一部分忙碌家长看管孩子的压力。孩子对着屏幕的时间越来越长,家长们的焦虑、愧疚也随之而生。

对于这个问题,微信公众号“华尔街日报.派”分享了美国《纽约邮报》专栏作家娜奥米·沙佛·莱利的观点。

娜奥米在她的新书《成为父母:数字时代下的育儿问题》中提到,去年她曾委托某机构在全美范围内做了一项调查,针对孩子使用科技产品的情况询问了约400名家长。结果显示,家中最年长孩子年龄在6岁以下的家长中有30%的人表示,孩子花了太多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家中老大年龄在7-12岁的家长中有56%这样认为,而老大年龄在13-17岁的家长中,则有62%认为孩子看屏幕的时间太长了。另外,不少家长都觉得让孩子远离电子屏幕得花大价钱,并付出很多时间:送孩子参加各种兴趣课程班,或者自己全程陪伴。

娜奥米认为其实并不然,她给出的3个建议是:

首先,家长可以从节日礼物上着手。送给孩子替代电子产品的其他礼物,而不是更多的电子设备。娜奥米认为,最好的做法是把孩子带到现场,让他们自己挑选礼物。其中,书店、美术或体育用品店是最好的选择。至于幼儿,他们的礼物会简单很多。娜奥米提到了一个“幼儿爱包装,胜过包装盒里的礼物”的观点。比如,她的大女儿在学会走路之前爱上了撕报纸,一张周报能让她花上近半个小时。因此,家长都不妨问问自己:最吸引孩子的活动是什么?他们是想用枕头搭建城堡?还是想把抽屉里的衣服试个遍?或者他们想用一整瓶胶水把树叶贴到绘画纸上?

其次,让午休时间变成“安静时间”。玛丽·温在1977年出版的畅销书《插电的毒品:电视、电脑和家庭生活》中指出,大部分孩子至少到上幼儿园前都习惯白天午休一会儿,而且午休时长最好要安排得比实际睡着的时间长很多。娜奥米认为,现在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消停,只会让他们盯着屏幕,但这并不会起到和午休一样的平静效果,尤其是让孩子把电子设备关掉的时候。

最后,不妨想想前几代人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娜奥米提到,我们的父母和祖父母不会认为3岁幼儿能独自端坐上好几个小时,总会有个家长待在家里带孩子。而现在,家长可以依靠电子屏幕来达到这种效果,这样的后果就是孩子一无聊就想玩电子设备。所以,不妨尝试换一种思维,从思想上回到没有电子设备的年代。因为过去那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确实是在没有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度过童年的。

总之,只要你愿意用心,孩子就能远离屏幕。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启发。

本文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如何帮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孩子学习磨蹭的原因

第一种是没有兴趣型。这种孩子是没有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所以一让他写作业,他就头疼,一个人干着令自己头疼的事,他当然不会主动情愿,而是能拖则拖。

第二种是注意力不集中型。这种情况在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中比较多,这些孩子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让他们连续做作业超过20分钟,他就会坐不住,写一个字走神5分钟,当然作业就拖拖拉拉了。

第三种是没有方法型。这些孩子做作业不知道该怎么做,缺乏一些必要的方法,所以做起来就很慢。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妈妈说他写作业很慢,一页习题要做一个小时。经过观察,我看见他一会在第一题中写上几小题,一会又跑到第五大题,一会又在第二大题中写了两个字。他这样“跑来跑去”,不但耽误了很多时间,而且还漏掉了不少作业。

如何改变磨蹭坏习惯

对策1:孩子动作慢,可以通过游戏来加以改变。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提高自己动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赛看谁吃饭快,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等,这些游戏能激发孩子进取心。孩子喜欢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会觉得没趣,这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的“胜利”。

对策2:孩子可以与自己比赛。孩子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们还没有时间观念。家长要及时对孩子指出磨蹭带来的后果,与孩子一起制定生活日程表,加强时间观念。所以父母可以尝试帮孩子设计一张“比赛”成绩表,记下最初的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的时间,如果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奖励,如果没有进步,保持原状,或者退步,就不给予奖励。父母可以让孩子先从简单容易的做起,逐渐向比较困难的任务进发,一直到达合适的时间为止。这种方法,目的在于缩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是克服动作慢的直接办法。在此期间,父母要对孩子进行解释分数的意义,激发孩子进步的渴望。

对策3:父母还可以采用记数法来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完成某件事情。记数法很简单,随时可用,父母可以与孩子事先讲明白,看数到第几声的时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让孩子准备好,说声“开始”,就开始计时了。“1、2、3、4、5……”,一边数,一边看孩子,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孩子动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数快一点,让孩子感觉到时间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孩子还差得较远,就放慢记数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快一点做事,就数慢一点,让孩子有尽快完成的希望。如果父母总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感觉,孩子完成了任务,就表扬孩子“真不错”、“又长大了”等。

如何让宝宝管理好时间

1、父母以身作则

有的孩子早晨起床晚,磨磨蹭蹭地等父母为他们穿衣服、准备早饭、送他们上学,其实这是在助长孩子的磨蹭心理。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并在一旁告诉孩子,再不抓紧时间就要迟到了。孩子迟到后肯定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挨了老师的批评,就会主动树立时间观念了。

2、榜样法

父母还可以通过讲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让孩子认识到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只有珍惜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还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提醒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3、制定作息时间表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最好是具体到细节,比如什么时间起床,洗漱需要多长时间,吃饭需要多长时间,放学后做作业和看电视多长时间,几点休息等,都要严格制定,这样会对孩子起到约束和监管的作用。对时间管理越严越细,效率越高。在宝宝做一件事之前上个闹钟,到点时闹钟铃声大作,提醒他时间够久了,不能再磨蹭了。小闹钟嘀嘀答答地响,对宝宝就是一个督促,容易产生紧迫感。孩子将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才能明确地认识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良好的作息习惯还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守秩序。

4、正面强化

当一向对时间缺乏概念的孩子做出了按时作息的事情时,父母不要吝啬奖励,因为赞赏和表扬可以激发起孩子更大的积极性。

5、让孩子安排好学习和玩的时间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做作业时间长,是因为孩子把时间都用在了玩上,不能专心地做作业,于是就不停地埋怨孩子、催促孩子,甚至以给孩子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清晨,从提速开始

提高自理能力:自己系扣子、刷牙、洗脸、系鞋带……

提高注意力,专心做事:比赛穿衣、规定时间刷牙……

加强时间观念:认识时间、计数抢时间……

提前准备:前一晚准备好书包、衣服……

父母如何帮助宝宝克服磨蹭

一、排除无关诱因,让孩子专心做事

一个小女孩在上学前做事总是磨磨蹭蹭,原因是她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比如,正在吃饭,窗前有只小鸟飞过,她就会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正在画图画时,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去看一眼电视,留下半拉子图画磨蹭着不肯马上画好,其他的事也雷同。所以,女儿做事往往“战线”拉得很长,效果还不一定好。针对她这种坏习惯,家长就商量好,她做事时,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排除与当时事件无关的因素,使孩子能专心于她正在做的事情上,加快速度也保证质量,慢慢就养成了利索的好习惯。

二、加强时间观念,培养孩子把握时间的能力

孩子磨磨蹭蹭,与他们没有时间观念有关。一个家长的女儿就是俗话说的那种“老虎紧追到脚跟,还要回头辨雌雄”的人,是个典型的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由于磨蹭,上学经常迟到,被老师批评是家常便饭。对此,家长非常苦恼,下决心帮她改正。首先,应该帮她认识磨蹭给她自己和父母都带来不好的后果,她接受意见并表示愿意改正。接着,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互相监督的计划,让她监督妈妈有没有磨蹭现象,爸爸做裁判,记录结果并及时报告。与父母一起制订了生活日程表,记录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饭等所用的时间,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进步,女孩开始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主动加快了自己的做事速度,时间观念也加强了。现在她会根据时间来调节做事速度,有了初步合理把握时间的能力,迟到的现象几乎绝迹。

三、启发孩子的竞争心理,提高灵敏度,改变磨磨蹭蹭的现状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但对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自然感受不到紧张气息。但是,孩子要长大,一个作风拖拉的人是无法在竞争社会立足的。对此,从小训练孩子主动把握现实的能力和智慧是根本。具体做法是:适当增加生活的紧张气息,启发诱导孩子的竞争心理,提高他们的灵敏度,改变磨磨蹭蹭的现状。

一个男孩的父亲从儿子上幼儿园起,就有意识诱导他的竞争心理,让他经常和小伙伴展开竞赛: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细等等,让孩子在竞争中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养成敏锐捕捉信息并做出反应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在家,也常开展有益的亲子竞赛,通过胜负交替,锻炼了孩子的心智,也提高了灵敏度。现在,南海适应了这种节奏和习惯,很少有磨磨蹭蹭的情况。

四、管放结合,让孩子经受必要的锻炼

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小女孩从小享受“全程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了对成人的过分依赖。一旦要她自己做事时,她就四肢没力,手脚不灵了,凡事磨蹭着,等着你们“伸出援助的双手”。家长也曾尝试从培养自理能力入手让她改变磨蹭的习惯,但都不了了之。比如:冬天穿衣,怕她受凉,奶奶赶紧去帮忙;吃饭太慢,爷爷怕饿着她,又破例喂她。这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变成了一句空话。上学后,问题马上暴露了出来:在学校,她什么事情都比同学慢,吃饭慢、做作业慢,连考试、测验都无法按时完成。这才使我痛下决心,该她自己做的事绝不代劳过多,此为“放”的过程,让她在做的过程中,锻炼才干。同时,家长也下决心“管”,规定时间内不吃完饭,就坚决收拾掉餐桌,使得她下次进餐时必须抓紧时间。孩子做事遇到的困难,也不急着帮忙,只做必要的指导。父母还做通了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管放结合,让孩子经受必要的锻炼,早日摆脱磨磨蹭蹭的阴影。

五、“反话正说”,让孩子树立信心,积极进取

孩子很重视父母的评价,表扬鼓励总是能激励和打动孩子。“反话正说”也是一个好办法。比如,孩子每天晚上上床睡觉前总是磨磨蹭蹭的,到很迟才入睡,睡得晚就影响第二天的早起……妈妈急得每天骂他一顿也没用。于是,妈妈想到儿子很爱听好话,就试着反话正说:“晓明大了1岁,懂事不少!用不着妈妈提醒,就上床睡觉了。”话音未落,儿子立马上床钻进被窝。第二天,又是表扬将他“催”上床。在其他事情上,这种办法效果都不错,家长还可以给孩子买小玩具和自制的奖状,孩子当然会非常惊喜和自豪,磨磨蹭蹭的现象越来越少,做什么事情都会信心十足。

六、用自然教育法,让孩子尝到磨蹭的后果

“自然教育法”倡导:一个人应当承受他的行为引起的后果,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也许是老年人行动相对迟缓的缘故,他们对孙子没有什么动作敏捷、做事爽利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磨磨蹭蹭的习惯。现在每天上学前最紧张的时候,他也快不起来。家长与老师取得联系后,可以让他品尝磨蹭的后果。

早晨,不再像往常一样催促他,由着他慢吞吞地整书包、擦皮鞋,还“忙里偷闲”地看“奥特曼”图书……结果当然是迟到挨批评。回家后他肯定很难过,家长这是可以告诉他:“平时不迟到是因为有爸爸、妈妈在替你着急,催着你加油。现在,你长大了,要学会做事加快节奏,安排好时间,如果磨蹭习惯不改,还会造成更严重后果。”孩子吃了苦头,也尝到了抓紧时间的甜头,做事快多了。

行为方式决定行为能力,孩子磨磨蹭蹭一旦形成习惯,补救非常困难。并且,生活上磨磨蹭蹭的坏习惯会迁延到学习、交往等多方面,引起一系列后果。父母合理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从点滴小事做起,教育孩子提高做事效率,就能帮助孩子克服磨蹭的坏习惯。

如何培养宝宝的时间观念


如何培养宝宝的时间观念

孩子任何的好习惯或坏习惯都是从生活中受家庭父母、学校和社会的环境潜移默化形成的。哪个环境的作用最大看哪个环境占主导。

我们接着上篇《如何从小培养婴幼儿的数概念》往下说,运用同样的理念8个字“生活中教,潜移默化”来《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孩子任何的好习惯或坏习惯都是从生活中受家庭父母、学校和社会的环境潜移默化形成的。哪个环境的作用最大看哪个环境占主导。

就象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一样,下述讲的方法不仅对婴幼儿有效,对小学生也一样有效。有些家长在培养孩子时间观念时,往往是拿一张纸列一张表(作息时间表),表格上写得非常清楚: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看书、几点上学、几点做作业、几点睡觉,每个活动大约耗时多久等等,有的是父母独裁统治这个数据并要求孩子执行,有的比较民主与孩子一起设计作息时间表。想依此(制定作息时间表)来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意识,结果往往是徒劳。象这种做法的家长一般属于文化水平不低、教育意识和责任心较高的家长。实践的结果与父母的期望几乎是相背离的:几天以后,不管作息时间表是谁制订的,大多孩子都坚持不下去或不愿意配合父母做了,最后又是半途而废(婴幼儿就更难做到了)。这一种强迫式的教育方式几乎培养不了孩子的时间观念,同时孩子会觉得非常不舒服,有受管制和压迫的感觉。

不是规定几点几点干什么,孩子就会有时间观念的。时间观念是对时间的一种意识,生活中重视时间和不知不觉知道了自己几点几点该干什么。

运用“生活中教,潜移默化”8个字,可以触类旁通地用来培养婴幼儿和小学生良好的时间意识与观念(小学低段的孩子和婴、幼儿会更快见到效果)。培养孩子时间观念你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讲“现在几点(具体时间),约花多少时间”就可以了,不用列时间表,也不用老跟孩子强调和压迫他来遵行,自然的进行。每天自己把时间挂在嘴边,随意的说,别管孩子有没有在听,如早上7点起来了,你看看表说“现在7点,我们起床啦”——吃早饭时你看看表说“刚才我们刷牙洗脸花了15分钟,现在7:20分我们吃早餐”——到幼儿园了说“现在8:10分,再过20分钟你们要上课了,晚上4点半妈妈来接你”“现在晚上7:30分,我们上床读故事吧”问孩子“我们读故事读多少分钟呢?5……10分钟吧”“刚才我们读故事花了30分钟,现在8点,我们睡觉吧”……如此这般,你只要把时间挂嘴边,经常说几点几点,说的时候孩子有没有认真听都无所谓,牢记8个字“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持续下来就一定会有效果。有心的家长坚持试试看,3周左右,孩子就会开始问你“妈妈,现在几点了?”,“现在几点?我们应该干什么了或妈妈快点,到学校要堵车的话要40分钟呢,不然迟倒了”等与时间有关的话。这就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慢慢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良好的时间意识与时间观念(不会有被父母压着做的压力和感觉)。

这种时间意识的建立不是基于训练,也不是基于管制,而是基于生活。孩子会在自由中建立生活的规则。

有的人可能会说1、2岁或3、4岁的婴幼儿连“时间与分钟”的意思都不知道,这样对孩子说不是“对牛弹琴”和瞎掰吗?是的,正是如此。你尽管去做就好了,“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抛去功利性),实践会证明一切。不用给孩子解释概念,也不要管孩子懂不懂,也不无所谓年龄大小,生活中只要你讲多了,孩子听多了,时间一久,很多概念孩子自然就会懂。只要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幼儿时期的孩子和很多词汇(象“不但、经常、偶尔、典当行”等词汇)几乎没有人刻意教过他,孩子用起来却是十分恰当和形象。这些知识哪里来的?是生活中无意识和不经意中学会的。山东青岛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就是就按我给她的这个建议来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再次在网上遇到我时,她说“确实有效,几天后就发现孩子话中会说几点几点,以前没有过。现在孩子的时间意识明显增强了”。

作为父母和幼教工作者永远都要记住一句话:孩子不是傻瓜,婴幼儿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和最有灵性的人。如果你把孩子当傻瓜,自己就是真傻瓜。如果你把孩子当傻瓜,你就会耗费无数精力而依然找不到正确的路;如果你把孩子当傻瓜,孩子就会成为你心中的傻瓜。永远相信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孩子”,当作最聪明最懂事的孩子来教,你就会收获喜悦!

教育是需要悟性的。要反复去琢磨、反复去思考、反复去悟一个东西,最后就会摸到教育的规律。“悟”是学会教育的唯一捷径,也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法宝。

6大招数让孩子远离“屏幕”


电子屏幕--宝宝眼睛的“杀手”

当下,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大行其道,不仅成年人成了各种产品的“粉丝”,就连牙牙学语的孩童也迷恋上了这些电子产品。动画、游戏让这些孩子面对各种屏幕的时间越来越长,由此产生的“视力问题”接踵而来。

怎么保护孩子正在发育的眼睛?家长需要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来了解一下我们需要怎么做——

4大理由,对电子产品说“不”

理由1:影响宝宝视力

看电视、电脑或iPad等电子产品的屏幕,对宝宝视力有负面影响。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眼睛的屈光等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强光的直接刺激难以调节和适应,时明时暗、不断变化的屏幕画面会使孩子的眼睛疲劳,导致近视。而且有时为了看得更清晰,有些宝宝会不由自主出现歪头姿势,引起斜视。

知识链接:

儿童眼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0~6岁是发育期,6~9岁是视觉塑型期,9~12岁是稳定期。直到13岁眼球赤道部的巩膜胶原才发育完成,此前都处在可调期。

随着眼球直径每增1毫米,近视度数可增加300度。在此期间,如过早开发儿童视力、或密集用眼,都容易造成儿童近视,并且因儿童尚处于眼球发育的可调期,度数极易飞涨,导致孩子早早地戴上了“啤酒瓶底”,甚至可能引发视网膜变性或脱离,并增加青光眼发病风险。

理由2:不利宝宝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家长也许以为电视节目或iPad的益智类游戏,可以帮助培养宝宝语言表达能力,事实上正好相反。语言表达有赖于互动环境。

相关实验:

美国科学家在针对329名年龄从2个月到4岁之间婴幼儿进行的一项科学测试显示:房间中电视每打开1个小时,电视前的婴幼儿从大人那里听到的词汇量将减少500~1000个。对话几乎完全没有了。日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2岁以下的婴幼儿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语言表达能力越弱。

理由3:影响宝宝行为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热衷于电视节目或电子游戏的宝宝,会因为沉迷其中而逐渐减少社交的机会,因此导致他们交际能力逐渐减弱,缺少解决问题的经验。

相关实验: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对2702个家庭的孩子进行研究后发现,如果孩子在5岁前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2个小时,他们长大后出现行为问题的风险将会增加1倍多。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宝宝看电视时间过长,会影响他们参加社交活动的时间。久而久之,宝宝便会缺乏与他人打交道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降低,由此会造成一些行为问题,如性格孤僻、言行粗鲁、侵犯他人、难与他人合作等。

理由4:影响宝宝运动能力发展,容易变成肥胖儿童

呆坐在沙发里一动不动地看电视、玩iPad容易让宝宝变成“小土豆”,如果同时再吃些零食,那么宝宝很容易“横向发展”,成为肥胖儿童。而且总是盯着电脑、电视看,也容易让宝宝疏于运动,影响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的健康发育。

6大招数,让宝宝远离“屏幕”

1.限制看屏幕的时间

2岁以内婴儿不看电子屏幕;2岁的孩子看电视20~30分钟之后就休息一段时间;3岁的孩子看电视也不能超过1个小时,看完一个节目后应到外面玩玩。婴幼儿居住的房间不摆放电视。

温馨提示:和孩子有个约定

宝宝不懂节制,看动画或玩游戏总想一次玩个痛快,可是宝宝稚嫩的双眼必须要得到休息。关掉电子产品,宝宝哭闹怎么办?

那就事先和孩子有个约定,并且家长一定要执行这个约定,督促宝宝成为“言而有信”的人。家长可以和宝宝“拉钩钩”,如果宝宝看完了还要看,耍赖皮,那么,家长就可以取消一项他特别想做的事情,作为惩罚。让宝宝懂得“游戏规则”。

2.哺乳和用餐时间远离电视

虽然吃饭时看电视已然成为部分大人们的习惯,为了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健康地成长,建议爸爸妈妈在小宝宝哺乳时间和用餐时间将电视关闭,仔细品味食物的味道,这样有利于培养宝宝的饮食习惯,让宝宝好好吃饭。

3.用亲子活动替代电子产品

带宝宝发现一两项他喜欢的运动,然后陪他一起玩,运动技巧可以先忽略,重点让宝宝享受运动的乐趣。

在家里和宝宝一起玩玩具做游戏,一起看有趣的图书,或带宝宝去旅行。这些看起来比打发宝宝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要麻烦的活动,不仅会让宝宝远离“屏幕”,还将为父母和宝宝带来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亲子关系。

4.鼓励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

爸爸妈妈可为宝宝准备一些可用于集体游戏的玩具,如积木、百科图书等,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鼓励宝宝加入其他小朋友,不仅培养宝宝的分享合作意识,也为宝宝长大后社交方面的从容得体打下基础。

5.到户外亲近绿色

父母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去野营、远足、游玩,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绿色的树木有益于宝宝眼睛的放松,也能有益于宝宝身心健康。

 6.父母应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不仅给孩子提供了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也促使孩子效法父母的行为。

育儿心得: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时间体系


育儿心得: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时间体系

最近频繁和妈妈们聊到兴兴的作息时间,在此,我把这几年与兴兴一起建立时间体系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

说到底,其实就是对时间能做到充分利用,这究其根,是专注力的问题,如果一个孩子的专注度够高,那么,他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从这个角度谈起,首先要聊聊秩序期。

孩子在2岁左右会出现秩序期,秩序期是孩子形成秩序感的时期,他对于秩序的完美,有着一种近乎顽固的追求,比如,东西就应该放在哪里、哪件事就应该先发生、谁应该做这件事,等等。专家分析,儿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三,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如果孩子能顺利通过秩序期,他就能很好的构建自己的秩序感,会认同诸如排队、输赢这种事情,因为原本世界就是按照一定的秩序来运转的。如果,孩子在构建秩序感的时期,被粗暴的打断,他就会秩序出现混乱,认为事情是可以随意改变秩序,比如不排队,比赛一定要赢等等。家长们如何判断秩序期的到来呢?孩子在这期间会有非常奇怪甚至是任性的举动,比如兴兴在秩序期的时候,他每次要尿尿之前,一定要跑到自己的房间去,坐在小板凳上摇摇腿,然后再去尿尿。家里人一开始会着急,担心他尿裤子上,正好这之前我与梅梅聊到这个话题(非常非常感谢亲爱的,给我这么多理论的分析和说明,兴兴的健康成长与你的贡献有很大的关系),于是,我告诉家人不要去干扰他,尊重他的行为。事实上,这段时间迅速就通过了。兴儿的秩序感建立的很好,这一点对于他以后能迅速建立时间体系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有秩序感的孩子,能有条理的安排时间。

接着就是孩子的专注力敏感期,这会出现在孩子的3岁左右。这期间孩子会有一种状态,就是我们惯常说的不愿意理人,其实,这是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在形成自己的专注力。当然,不同的孩子性格不同,不过总体说起来,孩子在这期间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所谓的不爱招呼人的情况。

有一种情况是很常见,但是对孩子专注力影响很大的。比如孩子正在看书或者做什么事情,老人看到孩子那种可爱的样子,会忍不住过去抱抱,又或者对孩子说:“叫一个……”,这是大忌啊。我在兴兴的专注力敏感期,告诉家里人,不许去打扰他做事情。不过这个阶段确实与我们说的礼貌会有冲突,比如有人来家里,礼貌上是要孩子称呼对方,可是,这就是打扰了孩子。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来我家,她孩子在车上等她,我下去的时候,孩子正在看书,她下意识的让孩子叫我,可以想见,孩子没理我。正好孩子3岁,我给她说:“没关系,不要打扰她,这是对她的礼貌”。那次是朋友过来和我交流育儿心得。

专注力敏感期尽量做到保护孩子,给她一个安静的空间。在专注力敏感期,可以辅以一些条件,比如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固定的游戏空间,例如阳台、自己的房间,孩子如果有一个固定的空间游戏、看书、玩玩具这些,那么,在进入那个场地的时候,他就能习惯的进入一种状态,安静下来做这件事情(这里的安静,是指他能尽快进入做这件事情的状态)。

我当时给兴兴买了工作地毯,他要玩玩具的时候,先把工作地毯拿出来,放在客厅,这么一是地方可以变化,二是我可以更好的和他互动。我可以在客厅一边做我的事情,一边陪着他。3岁左右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身边有人陪伴着,他会感觉到安定和安全,从而更加容易进入专注的状态。

现在,开始来说如何制定时间计划,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

先从学前说起。兴兴4岁开始,就要玩游戏,这是每个孩子都无一避免的。曾经我想过不要他做这些事情,但是侄女的一句话提醒我:“你这么做,会让他没法与同学之间交流的。”既然不能回避,就只能和他一起讨论如何玩游戏,时间怎么规定。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上学期间,周一到周五都是不能玩游戏的,只能周末,平时周末我们都在家,也比较好管理。所以,更多的是假期孩子在家,如何办。毕竟老人是不太容易约束到孩子的。于是,我和兴兴商量他每天的游戏时间,他自己提出要求和做不到如何办。

幼儿园阶段,我和兴兴约定的是每次玩游戏15分钟,一天可以玩4次。如果是多玩了一次,那么第二天的游戏时间取消2次;如果是多玩了2次,那么,就取消2天的游戏时间。这里有一点要提醒注意的是,孩子在最开始和你约定所谓惩罚方式的时候,他是没法想象这个惩罚自己是否能真的做到。所以,孩子一旦出现了违反约定被惩罚了以后,要给他修改惩罚的机会。甚至包括游戏的时间安排这些,都是可以根据情况来调整,前提是一定要孩子自己来提;或者是你和他一起商议决定。

这里还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孩子毕竟是孩子,真的稍微16分钟或者是多一点点,那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机会争取自己的权利,这里强调孩子的参与性,是要从小就培养他管理自己时间的能力,信任他,让他管理自己的时间。

这里说一个题外话,兴兴小的时候,出现过一个事情,如果我给他买了新玩具,晚上没玩尽兴,就去睡觉的话。第二天一早,他会很早就起来玩,甚至6点过。这对他的睡眠是不好的。因此,我和他有一个约定,早上9:30之前不能做看书和听英语以外的任何事情。从那时候到现在,他一直都这么遵守着。这让我很欣慰。说实话,我有两次周末醒来,发现孩子在楼上,我会存着一种不好的心情上楼,想象着抓一个现行,他正在玩游戏。事实上,每次,他都在安安静静的看书。对此,我非常惭愧。所以我说,我们一定要信任孩子,你选择信任,孩子就能做到。

再来说小学阶段。小学学习是一个全新的状态,对孩子和对我们来说,都是如此的。对孩子来说,一开始就要养成一些固有的习惯,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23天形成一个习惯,你要能坚持做到,这习惯就能形成。

兴兴一般是回家洗手以后,就直接进入自己的房间写作业,接着弹琴,这些事情完成以后,吃晚饭。饭后做他今天的主题学习,时间半小时。周一英语、周二数学、周三语文、周四自由时间,周五晚上固定上英语课。接着就是15-20分钟的英语阅读。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能在8:20之前完成,那么到8:20之间的这段时间就给交给他自己自由安排。因为每天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不一样,所以有些时候会有一些剩余的时间。(兴兴8:30睡觉,从今年起,调整到9:30,增加的时间是为了拿出半小时让他锻炼)。

这里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主题学习,比如数学。不是一定要做题,可以看数学趣味书籍,玩扑克,甚至是和我一起讨论今天的数学学习情况,只要是与数学有关的,都算。很多妈妈在和我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总是很困惑,以为孩子们就是做题看书。真不是这么的,是通过这段主题学习时间,提高孩子对这个学科的学习兴趣。所以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一些有意思好玩的东西来配合他的主题学习。英语主题学习时间,是可以看英文视频的。

这里有一个原则,剩余的自由时间,不能玩游戏和看电视,周一到周五都是这么规定的。

这里还有一个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如果是多余的时间,交给孩子自己处理,他会因为想要早点做完作业,早点玩导致作业质量不好。兴兴确实一开始也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为此,我和他有了新的约定(任何约定都要根据情况适时调整,要适用的才是有效的),如果他做错一道题目,这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他做错了2道题目,那么,就要扣除他5分钟的休息时间;如果是做错了3道题目,那就要扣除10分钟,诸如此类的。扣除的时间不是拿来学习,是直接提前睡觉。如果被扣除的时间超过20分钟了,也会考虑取消第二天的自由时间,他要用这个自由时间来学习。

这里,大家会看到下午放学回家以后,他没有出去玩耍的时间。是的,这是一个症结所在。这与兴兴的个性有关,他更愿意选择在家。所以我周末的时候,会尽量带他出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疯玩;带郊外去运动。其实,我也常常担心着他会因为平时晚上不出门,导致与小朋友们的交往不好,事实上,通过与老师的交谈和我的观察,这是我多虑了,他有着自己的交友方式和玩耍习惯。我要尊重他自己的行为方式。当然,如果我们在一旁观察,孩子因为呆在家,出现了一些不好的情况,比如非常内向或者有些胆却,那就需要我们给予帮助,甚至是鼓励他出去。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做父母的一定要用心,根据自己孩子的表现来及时调整自己的处理方式。兴兴的情况仅仅适合他自己。

假期里,我会和兴兴制定一个学习时间表,在这之前,我会和他一起讨论,将他所需要做的事情分为3类,第一类是他必须做的,比如暑假作业;第二类是我和他达成一致要做的,比如弹琴;第三类是他想要做我不愿意的,呵呵,那肯定是玩游戏。这里申明一下,我不是不愿意他玩游戏,如果对眼睛没伤害,我是愿意的。因为玩游戏是促进智力发育的。

按照这种分类,我们拟定好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之间,每个时间段应该做什么。兴兴自己会对照这个时间表勾画每天的完成情况,每项后面有一个评分1-5,分值越高,做得越好。他自己给自己评分。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回家以后,看他的完成情况。根据他自己的评分和他交流,分析一下哪些做的比较好,是怎么做到的;哪些做的比较差,应该如何改进。有一天他的钢琴打分3分,他说自己想要弹完了就去玩,所以没能安静下来。我告诉他,无论如何,他都要弹够那么多时间,快慢有何分别?他想想,也发现了,喔,原来并不因为他弹的快,时间就跑得快。哈哈!他知道了其实没区别的时候,就会好好弹琴了。

有妈妈想要看我的作息时间表,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父母要根据我上面提及的三种类来和孩子一起分析,安排自己的时间。因为假期时间够长,所以每天的主题学习时间一般都是1个小时。

这个作息时间表,一般一周以后,我会和兴兴一起商量,是否调整。要给他调整的机会,比如,他原来确定的是一次游戏时间20分钟,可以允许他延长到25分钟。是的,孩子一般要求调整的,肯定都是他玩耍的时间。所以,只要不是太过分,我都会同意。对我而言,一个能执行的作息时间表,才是好的作息时间表。如果他的一些不过分的要求你都不愿意满足,他又如何遵守这么多的规定呢?给孩子责任的同时,一定要给他权利。

一般我每天回家,都会首先问他:今天开心吗?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和我分享的。我不会第一句话就问他,你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你弹琴了吗?有时候,我想要听他弹琴,我会说:“兴兴,妈妈好喜欢那条曲子,你可以弹给我听吗?”大凡这种时候,他就马上去弹了,还微笑着给我解释曲子的抑扬顿挫。

妈妈们,引导孩子建立时间体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中需要的是你的坚持,温柔的坚持;和你的智慧,这源于你对自己孩子的了解程度。

合理的利用时间,这是孩子的一种能力,尤其是到了高年级的时候,这就显得越发重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需要的是你和孩子一起交流,讨论,并且一起执行。孩子在这过程中,有了进步,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有一种比物质更有效的表扬是:妈妈真是开心,因为你如此努力。

职业妈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与孩子亲近


职业妈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与孩子亲近

如果你是一个职业妈妈,那么你可能经常需要加班,出差,经常每天都沉浸于繁忙的工作中,对照顾孩子没有那么多的耐心,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你的心里非常矛盾,一方面想要亲近孩子,另一方面又要忙碌工作,你没有足够的时间,耐心来陪伴你的孩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与孩子亲近呢?这里给母亲们支些招,帮助妈妈们在忙工作的同时依旧与孩子保持良好亲子关系。

1、放松自己

父母在工作中会保持精神紧张,回到家中,可能还会保持这样的状态,因此父母在回家之后需要放松自己,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让自己的状态变得轻松,想想一些开心的事情,这样便可以让自己不至于精神紧绷,到家之后,与孩子家人的交流也就会变得非常顺利,亲切,加深亲子关系。

2、看看孩子喜欢什么

有的父母觉得自己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其实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不能因为自己工作忙而忽略了孩子。你要知道,也许你的孩子每天期盼的就是父母的一些陪伴,甚至于有些孩子在生日时许下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父母带着自己去游乐场玩耍,因此在平时,父母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看看他们是喜欢讲故事,还是喜欢堆积木,或者是喜欢运动,然后带着他们去做这些事情,那么不用花费多少时间不说,还可以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密。

3、要有耐心

职业妈妈在工作上会非常的认真,她们会专注于一件事情,要求较高的办事效率,这就使得他们并没有多大的耐心,尤其在带孩子上,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作为一个好妈妈,首先要具备的便是耐心,因此妈妈们可以适当的放缓自己的情绪,与孩子好好的交流,不要不理睬他们,或者是训斥他们,这对孩子并不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进而使得孩子们变得不善言辞,孤独自闭。

育儿经验:如何把握游戏时间


育儿经验:如何把握游戏时间现在的信息时代,到处充斥着电子产品:电视,电脑,智能手机,IPAD,真是应有尽有。但我们做家长的总是想尽量减少孩子与电子产品的接触,一来怕孩子看多了伤害眼睛,二来也更怕孩子会沉迷于电子产品,减少了与他人的接触。可是要完全杜绝孩子跟电子产品的接触,显然不实际也不现实。电子产品的内容很丰富,有时连大人也难以抗拒,对任何事物好奇心正重的孩子们又如何能抵抗。孩子在家里,家长可以通过自己不看,来达到这个目的,可是到了外面,不可能要求身边所有人都这么做。那么怎样做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掌握好这个度呢?我想总是要让孩子适当地玩一会。可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有时候,孩子会说玩一会,趁着孩子安静地玩耍的时候,大人往往趁机去做一些家务。一时疏忽,可能就一下子玩了半小时。或者家长觉得差不多了,让孩子停下来,可孩子总觉得还只是一小会,还不够,就软磨硬泡还要接着玩。后来我就想到了应该把时间具体到几分钟。可以是5分钟,10分钟,或者两人来个讨价还价,商定到7分8分。商定好了之后,就当着他的面,在手机上把小闹钟调起来,或者让他自己来设这个小闹钟。时间一到,闹钟一响,就要停下来。刚开始,给闹钟调时间,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游戏。时间到了,他会很高兴地说时间到了。后来他开始在时间到了后说还要再玩一会,我会视情况给他一次机会,但也明确规定时间。到目前为止,第二次时间到了,他都能准时停下来。因为他知道,如果第二次还不停下来,那下次想玩,就没那么容易拿到手了。孩子天性贪玩,横加阻拦可能更增加了他的好奇心甚至反抗,但抽象的自控能力在他来说还不能理解,也暂时达不到那个自律高度。通过手机闹钟,或者时钟指针,让他有一个具体的时间概念,我想在他自律能力的培养上也会有一定功效的。

给孩子游戏的时间


吃晚饭时儿子忽地问我:“妈妈,什么时候放暑假了呀?”“怎么问起这个?”我惊讶的反问儿子,“今天我们同学在一起说电脑游戏,我很羡慕,但是我知道你是不会让我现在玩的,等放暑假了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玩电脑,看幽默书都可以了。”听他这样说,我的心里虽然不是滋味,但是也能体谅他的感受。

是啊,现在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被时间赶着跑,一会儿练琴、一会儿练字的,游戏的时间也被削减,使得不能悠闲玩的孩子们,动不动就觉得累,没有什麽事也会觉得烦,不开心,但是学习的效率却不是很高,自觉性和主动性也不够。虽然心里很明白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玩耍,才能使他身心感到轻松愉悦,才能有情感去创造、想象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从而使孩子的个性及创造能力得到发展。然而现实中却总是给孩子一些学习的压力,无形中也学别的家长那样,让孩子学这学那的……

千言万语,做人父母的,尊重孩子,培养孩子是永远学习不完的课程,更重要的是:作为家长,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

让孩子少看屏幕 真是家长多虑了?


日前,有媒体报道,由牛津互联网学院和卡迪夫大学联合展开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父母一味的将孩子每天使用数字设备的时长限制在1—2小时,并非明智之举,这种单纯限制时间的做法并不一定有益于儿童的健康发展;相反,孩子可能会因每天拥有更长的设备使用时间而变得更好。

看完这则消息,有家长长出了一口气,以后终于不用再为这事儿跟孩子斗智斗勇了。但转念又想,之前很多专家都说要把孩子每天看电子屏幕的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现在又这么说,究竟该听谁的?

累眼的锅不能都让电子屏背

“动画片不能再看了,再看眼睛就要瞎了。”时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孩子,正是担心眼睛看坏,很多家长严格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迄今并没有大样本的调查或实验室的证据显示电子显示屏幕(包括电脑、电视、ipad)本身会对视力产生影响。”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香港教育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陈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陈巍表示,已有的研究发现,在较近的距离、长时间用眼,不论是看书、电视、电脑、手机、绘图,甚至弹钢琴、刺绣,都会引起眼睛的疲劳。长期眼疲劳会比较容易引起近视,而室内活动时间长,又是引起眼疲劳的主要因素。因此,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不仅是获得亲历学习经验的好方式,也可以缓解视疲劳。

看多长时间不能一概而论

“至于每天看电子设备多少时间合适,因为每个孩子遗传基因、所处的社会与家庭环境、视力发育状态、学习压力、动机与执行功能等都不尽相同,无法一概而论。”陈巍说。

美国儿科学会此前发布的“数字设备使用限制建议”,建议2—5周岁的小孩,每天看屏幕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而且看的过程中要有家长或老师陪着一起,帮助孩子互动,弄明白看的内容,还要在现实生活中使用。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陈巍则表示,他更介意的不是孩子盯着屏幕的时间,而是在孩子不使用电子设备时家长对其时间的规划,比如是依然窝在屋里,还是安排丰富的户外活动。

对视力的影响只是一方面

“面对电子屏幕,视力受到影响,这还只是表象,关键是孩子的认知能力可能会受到更大程度的损害。”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张运红说。

此前,她对大学生观看1个小时动画片后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观看者认知能力有所下降。“对面孔加工能力、注意能力都会产生影响,长期使用电子屏幕甚至还会使反应抑制能力下降。”张运红解释说,面孔加工能力下降对应的日常现象是人们经常说的:好像见过,但不记得在哪见过或者记不起是谁。认出这个是人脸,但不能快速调取这张脸背后的信息,就是面孔加工能力的下降。“如果大人尚且如此,小孩的结果只会更差,毕竟孩子的智商只有成人的80%。”张运红强调。

2013年法国科学院《儿童与屏幕》报告显示,针对2岁以下、2—6岁以及6—12岁的儿童来说,电子产品对学习都存在潜在的积极与消极意义,这关键取决于学习者的使用方式和家长的引导。比如,如果让2岁以前幼儿独自暴露于所有不可互动的电子产品屏幕前,对于他们的学习不仅没有积极作用,反而有负面效果。

“然而,如果将电子产品作为一种新颖的互动玩具,并在父母或家人陪伴下一起玩,不仅可以助推幼儿感觉运动能力的发展,还有助于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帮助其区分现实与虚拟、想象与行动以及简单的因果概念。”陈巍说。

国内尚无相关使用限制建议

“目前国内应该没有数字设备方面的使用限制建议。已有研究初步证明,美国儿科学会发布的‘数字设备使用限制建议’的确滞后于当前数字设备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程度。”陈巍说。

他认为,未来,伴随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数字设备在互动情境的卷入性方面越来越逼真,这会对数字设备的使用限制产生新的挑战,不仅仅需要将单纯的设备使用时间、环境等传统因素考虑进来,类似使用的伦理规范等等也会被提上日程。比如,高沉浸感的电子游戏是否会成为促使儿童霸凌行为频发的诱因等。

家园共育《如何减少孩子的“屏幕”时间?》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