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记录2018中考之路

09-29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家庭教育:记录2018中考之路”,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记录2018中考之路

距离收到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整整过了两个月,回想已然过去的中考心中依然感慨万千。

这一届非典时期出生的孩子注定不平凡,一路走来波折不断。幼儿园的一费制,史上最严小升初择校,中考新增学科特长,首届平行志愿。2018.6.17,中考刚结束又传来普高扩招2000人的利好消息。

孩子小学时在一所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就读,也就是所谓的草小。初中择校进了离家较近的一所公办初中,所幸小学、初中都遇到了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三年来,成绩一直很稳,在这样的情形下考上四星高中完全不成问题,但要冲冲名校心里还是有点儿忐忑。

因为是实验班,老师抓得比较紧,平时作业也比较多。真正开始感到紧张是初三上第一次月考,七门考试的时间安排都是按照中考的要求来的,这多少让孩子们有些不大适应。月考之后的家长会让我对政史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前都是副课,而今七门总分加起来,哪一门都不能有短板。恰恰不幸的是,我家的是个女孩儿,女孩子对政史天生没啥兴趣。初一初二也不觉得,期末考试成绩也是可以的,几乎没关心过这两门副课,现在不同了,本来主课分在班上遥遥领先的,结果七门加一起被同学赶超了。一旦意识到问题所在,及时做出相应的措施及调整,事实证明,这很关键。

对于18年中考的孩子来说,初三的上半学期太长,下半学期太短。而下半学期仍有新课,还要解决体育中考、听力口语考试和一模二模。这无形中加大了备考的压力。

先说说体育中考吧,初三下一开始首先抓这个。共三项,二选一,除了长跑和仰卧起坐,立定跳远是我家的弱项。没办法,50米压根跑不快,虽然她并不胖,但也不意味着瘦子也能跑成一道闪电。因为18年的中考体育标准相比较17年而言又提高不少,立定跳远就是个坎,无论她怎么锻炼,也跳不过去。为了不给她压力,我故作轻松地说,实在拿不到满分就算了啊。结果反被她抢白,还没到最后关头呢,我还没放弃你怎么就放弃了呢!虽说体育模拟跳出了满分的成绩,但在随后的学校训练中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每天放学了我去学校接她,总是在校门口等得人车稀少,华灯初上后她才背个大书包出来。学校有针对体育补差的,放学后留下来有老师指导训练。如果体育好的真的可以省下好多时间啊。

第八周体育中考,下午3点。贴心的老班非常能体会家长们急切的心情,当晚五点多就在班级群里发消息说通过的情况。很开心,顺利打响第一枪,我家的体育满分,这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所以曾经流过的汗水,付出的双倍时间,现在已然有了回报。

接下来便是3天后的英语口语听力中考,一周内要过掉两门考试,不可谓不紧啊。这其间有点儿小插曲,寒假期间在家里练时,总是口语扣分,老师也帮忙看了说是没问题,虽然口语娴熟可就是拿不到满分。平时英语成绩平平的孩子听口都能拿满分,可丫头的模拟只拿了28分,真是既着急又郁闷!到了考试那天也只能求菩萨保佑了,等待出分的时间很长。直到半个月后才知道,这回也很开心,又是满分,好了,稍微松口气,体育听口满分70分全部拿到了!

中考总分700,已经拿到了70分,剩下的630分能拿多少呢?刚刚考完两门,还没来得及喘息,一模已经来了!这三门考试相互之间只间隔了3天左右。大鼓楼的屡次统考中,我们拿过年级第一、第二,唯有这次一模一塌糊涂。都说一模难,心里还是有点儿底的,但没想到丫头考得的确不尽如人意,一向强项的数学竟然出现了失误,化学也考炸了,政治也丢分不少,这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可是懊悔丧气是没有用的,我赶紧给她打气,分析并找原因。一模考得不好是正常的,这恰恰暴露了你某些知识点薄弱的地方,你应该庆幸现在发现的早,要不然考得好了你会认为自己都掌握了,在态度上就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了。一模考完查漏补缺,及时调整心态,为二模做好准备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丫头一向都是自主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她的学习我们一向不多过问。事实上虽说是初中,可大人能够插手的也是少之又少了。我们家长所能做的就是提供后勤保障,细心搭配饮食,及时配合老师打印相关资料。

时间过得飞快,对此我们常常会有无力感。孩子偶尔也会恐慌,因为一模之后的一个月就是二模,她常常会有“我还没有复习好呢”这种想法。但是该来的迟早要来,任何人也无法挡住时间的脚步。往常的二模是学校出卷考,今年还是区统考。考完后孩子很轻松,说是比较简单,总分比一模高出30分。尽管这样,她还是说自己没考好,虽然我对这个成绩还挺满意的。

二模后天气也渐渐地热了起来,班上经常会开电风扇降温。丫头体质较弱,吹久了就头晕脑胀的。我们的家临着大马路,她的房间恰巧临街,这环境可想而知。不知是不是由于压力的原因,吃完饭后老喊肚子胀,又实在抽不出时间去医院。就这样,二模后一直到中考,这感冒药,消食片,乳酸菌素片就没消停过。我也不建议她吃,担心会影响到考试,可是不吃又不能缓解状况,真是让人发愁。还有个更为严峻的问题是睡眠不足,每天7点10分到校,差不多晚7点才回家。晚上七门作业都要写到很晚,班主任年级主任也说了,一定要保证睡眠,实在做不完可以向老师说明一下。越是临近考期,越要及时回调睡眠时间,以保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可是丫头是个勤奋踏实的孩子,自打小学起老师给的免写卡从未用过。现在宁肯压缩睡眠时间,也要按时完成作业。我们都很心疼她,每天6个小时的睡眠完全不够啊,休息不好也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可孩子大了这些话也不能完全听得进去,再有,习惯了这种作息,即使勉强让她早睡也睡不着。

终于到了中考的那天,头天晚上孩子睡得不错,我们家长也还可以。考点比较远,所以吃过早饭后稍微收拾下就出发了。学校很贴心,安排了送考团,男老师们着绿色T恤,女老师们身着红色旗袍,举着横幅,为孩子们呐喊助威。这样的场景看得我们家长的心里也是暖暖的,很感动。

第一天考下来倒也还好,我坐在车上,想问情况又想起老师叮嘱的,考完就过去了,别去打听。于是干脆不知道说什么,只有沉默了。倒是丫头主动说起语文的作文题目,今年的化学很怪异,写了好多反应式,物理考到了数学,等等。我们看她心情不错也跟着附和几句。中午是接回家吃饭的,正好可以看看世界杯以此来放松一下。考点附近的酒店很抢手,为了考生能够休息好,做父母的也是尽全力保驾护航。

谁知第二天中午来接的时候,气氛就不对了。丫头阴沉着脸说计算错了个小数点,我实在憋不住,讲了几句。等上了车她爸爸还奇怪这丫头今天怎么闷闷不乐呢。一路上无话,到家后想想还是要以开导为主,毕竟下午还有3门没考呢。尽管我语气温和,劝她放下思想包袱,既然算错了那也改不了了,就别想了,下午的好好考尽力就行了啊!说实在的究竟有没有作用也不得而知。

中考这一仗终于翻篇,不管你乐不乐意,情不情愿。它已经是过去式了。孩子就是孩子,考完试当晚就去阿公阿婆家,和舅舅表哥一起家庭聚餐。亲人的关心,愉悦的氛围,大人孩子的心情此刻是放松了的。无论结果如何,这中考算是结束了!

漫长的出分结果该如何打发?有人选择继续上课,我们选择了出行来尽情嗨皮。由于之前提前预约,所以剩下的只是安心等着收到消息啦。出分的当天中午,我看到有消息说今年的分数段很高,都不太敢相信。下午2点出分前,我一直在做家务,扫地拖地,忙得不亦乐乎,目的是借此来淡化等待时焦急不安的心情。倒是丫头一直守在电脑前,静静等候着。当手机信息响起的那一刻,我们知道,期待已久的终于到来了。可是我却没这个勇气,之前脑海中想像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真正来临时我倒怯场了。还是丫头干脆,迅速扫一眼后就听见她高兴的大叫大嚷。显然这比她之前按老师要求估分的要高得多。这分数还行,但细细看下来,她所担心的那道小数点点错的那道题应该失分不少。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熟悉她的人都说以她的实力不止这个分数。

今年的确有些不同,我身边的好孩子多半都没有发挥好,倒是平常不那么拔尖的考得也挺好。而正是这几分之差让他(她)们与心中的梦想失之交臂。我努力想要找出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孩子的学习习惯很重要,平时作业也很重要,会自主学习更重要。孩子不是机器,不可能长时间地把学习成绩稳定在一个高度上,上上下下也很正常,只是要看是不是波动很大。我家的三年来一直很稳定,亲戚朋友都说没问题,其实越是这样说我越担心,小孩子的抗压能力其实没我们想的那么强。我们的年级主任说的很好,中考是孩子们人生中第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不说超常发挥,只求正常发挥就好了。这点我感触颇深,因为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不要搞新花样出来,按部就班,平时怎样就怎样好了。我们两口子天天晚上下楼散步,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孩子中考前。她也没觉得不妥,如果一反常态,突然陪着她,反而让她心里有压力。所以她经常笑着说,人家爸妈是恨不能孩子多学点儿,你们是恨不能我多睡会儿。孩子最大的问题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尤其是数学,也不知是难题刷多的原因还是什么。前面提到的计算错误其实也不止一回了,送考前想着别再多唠叨了,事实证明,自家的娃自己最清楚,该叨叨时还得叨叨,丫头后来说,你想说什么说就是喽,我就听着呗!再有就是心理疏导很重要,自家孩子的情况自个儿最清楚不过。如果孩子平时一直都很稳的,也不排除临场发挥失常的问题,其实她自己心理压力也很大,最后一战不打赢不行,成败在此一举。总而言之,什么都不是绝对的,什么都可能发生,只能以不变应万变。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客观地看待。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最后的结局还是很令人欢喜的。丫头上了南师附中,当初百日誓师时的目标已经实现。更令人开心的是,分班考得不错进入了菁英班。

有人说,小学好不代表初中好,初中好不代表高中好,我觉得这话多少有些偏激,想想似乎也有那么点道理。不管如何,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就已经很好了。

送给孩子泰戈尔的一句话:终有一天,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家庭教育:成长记录促成长


成长记录促成长

在适时教训孩子方面我一直持肯定态度,如同一棵小树苗要成长为参天大树,离不开修枝减叶一样,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不端正,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采取恰当的方法给与教训。但是怎样的教训既不伤孩子自尊心,又能起到最佳效果,将长歪的枝杈扳回到正路上来?我告诉自己一定要积累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于是,我在休产假期间,在带孩子之余,充分利用了既有的20本左右的育儿书(朋友旧书赠送,其中不乏多本畅销育儿书,不胜感激!),以及补充购买的5本书,有些书名说出来,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捕捉儿童敏感期》、《正面管教》、《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卡尔?威特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大量阅读之后,我首先学习到是婴幼儿的早期行为受敏感期主导,年龄越小的孩子越不会故意去做惹大人生气的事情,要么是敏感期在作怪,要么是好奇心在作怪,此时若去限制,后果要么是身体协调能力差,要么是泯灭了一颗探索世界的心;其次在对待孩子无理要求上,一定要及时教训,但要爱心满满地去教训,不要让孩子有自己被抛弃了的感觉,不要在潜意识中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如何爱心满满地去教训孩子呢,在我的女儿从出生到一岁半的这段时间,也能数出来有那么几种无理取闹的行为。经与家人分析“此行为非敏感期,确定无理取闹罪名成立”后,我们给出了及时的教训。

行为其一:高标准严要求的抱抱。

女儿已经快一岁半了,时不时会搞些皮肤饥饿、求抱抱的事情,人之常情嘛。但是她对抱的要求可谓高标准严要求:所谓抱要站着抱,不可坐下;所谓站着抱,要溜达,不可静止不动!

快一岁半了,已经二十斤重了,已经不是尚未满月的小宝宝,对身在母体内的经历留恋忘返。二十斤重,抱着溜达动不动半个小时,谁能受得了?我认为有些无理取闹了,难道坐着我抱着你就不是抱了吗?就缺乏对你的爱了吗?在征得爸爸、姥姥同意后,我们对某天晚上睡觉前的这一抱抱要求开始进行爱的教训。已经抱着溜达了几步了,我决定坐下来,同时对她说“宝贝,妈妈好累呀,走不动了,得坐下来了,坐着抱你睡觉啊”。结果,女儿义无反顾执着地挣扎,大声哭泣,意欲我站起来溜达,但我认为我应该坐着坚持下去,孩子看自己拗不过大人就会顺从的,这一恶习就可纠正。

也许如果没有一个关键性人物的出现,我这教训马上就能立竿见影了。但是,就在此时,姥姥受不了了,是心里受不了孩子的哭了,过来抱孩子,然后就抱着溜达去了,溜达了半个多小时把孩子哄睡着了。我跟姥姥说,“妈,您累了一天了,晚上这样抱着哄孩子不累吗,我是怕把您累坏了,应该让她懂得体谅,不能再这样无理取闹了。”“好好,你说的对,我就是忍不住……”我妈说,这时候孩子她爸哼了一声,翻身去睡了,“下次你再教训,我躲起来好吧,别再说我了”。就这样晚上的教训以失败告终。

我家女儿的脾气可真是倔呀,第二天醒来就心情不好的样子,可能昨晚哭着睡着的原因,居然还记得昨天的事!一醒来就让抱抱,依然高标准严要求,我决定要再教训一次。我从姥姥手里接过孩子,姥姥也很知趣地躲到房间里去了。还是先对孩子讲道理,妈妈累抱不动,要坐下来抱。小孩子真是很执着,加上劲又大,在我怀里鲤鱼打挺地折腾,嚎啕大哭,整得我都要抱不住了,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放手,放手了对孩子心灵打击更大,她可能认为妈妈不爱她了。这时,她爸爸适时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我发现她的眼神再也不敢看爸爸了。爸爸也指望不上了(小家伙应该很失望),姥姥也躲起来了,再没有可以求救的人了,没过多一会她就不折腾了,老实让我坐着抱着她。我看教训目的达到了,心中暗喜。要记得,小孩子是很要面子的,一定要给她台阶下,你的教训工作才算圆满完成。“看宝宝多懂事,体谅妈妈累,让妈妈坐着抱,宝宝长大了!”小孩子的脸真是六月天,说变就变,立刻就满有爱心的冲我笑了。教训工作还要再接再厉,“来,爸爸抱抱,看宝宝多懂事”,姥姥早就忍不住了,从房间里冲出来,“姥姥也抱抱,宝贝真懂事”。经过这次充满爱的教训,孩子将高标准严要求的抱抱抛在了脑后,再也没有提过。

行为其二,故意找茬扔东西。

我们知道,婴幼儿在7-8个月之后就会出现扔东西的现象,这是敏感期在作怪,小孩通过这种方式感知空间,我们尽量提供可扔但声音不大的东西给她玩,如小皮球、小瑜伽球,要是有声音的东西,我们看住她在爬行垫上扔,以不影响楼下人休息。

时间长了你都忍不住要去收拾,因为地上的东西实在是随处可见,没有下脚的地方了。但是你刚收拾好,就被她发现了,很快恢复原状(散落在地上)。如此反复几次,我已经无法忍受了,奶奶也有同感,所以我们态度一直决定教训一下她。我用鼓励的口吻对她说:“宝贝现在会帮妈妈做事情了,地上的东西会捡起来放到桌子上了……”,女儿似乎没听到,置之不理。那我收拾一下吧,把物品拾起来放到桌子上摆好,不出一秒,立刻被她拨拉到地上,我认为这是挑战我的忍耐力。“涵涵,把地上的东西拾起来”,我认真地说。小家伙置之不理。这时候,爷爷奶奶也过来说了。她有些委屈了,哭着找人抱抱。找爸爸,爸爸说“你把东西拾起来就抱抱”;那就找爷爷,爷爷也是立场鲜明;找奶奶,奶奶忙着做饭,没空理她;再找妈妈,妈妈自然不会妥协。找了一圈没人抱,那种无助的样子,你要一不小心忍不住去抱了,那就前功尽弃了!又回来找妈妈,我就蹲着搂着她,任她哭。搂着她,使她受伤的心灵得以依托,不会感到被抛弃了。但同时,立场不得变,在目的没有达到前,是不能抱的。

这时无论爷爷、奶奶再怎么说,她就是不肯拾东西,哭得更厉害了。脾气真是倔呀!不大点的小屁孩,面子比天还大。这样僵持下去也不行呀,我稍微妥协了一下,“来,妈妈拾起一个,宝贝也拾起一个,怎么样?妈妈已经做了呀,宝贝也来做呀”。尽管不是很乐意,但是她还是做了。那就鼓励一下吧“宝宝会帮妈妈收拾东西了,妈妈来抱抱”。经过这次全家对她的一致反对,她应该也认识到一些自己的问题,故意找茬扔东西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回到主题上来,带着爱心能让孩子体会到你是爱他的,哪怕是在教训她的时候。如果不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我们怎么会狠心教训他呢。带着真诚的爱心去教训孩子,会让你在教训孩子之后更少内疚。如此方法得当,效果自然明显,孩子依然能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家庭教育中的奖罚措施


★奖惩不当会造成负面影响

对孩子的教育,该奖不奖,该罚不罚,这是最典型的放任自流的家庭教育;高兴了就奖,生气了就罚,这是最不负责任的家庭教育。生活中,父母们对孩子这种奖罚不明的现象经常出现,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尽管人们对于如何对孩子进行奖惩还存在很大争论,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青少年处在是非观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适当的奖励可以让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心态,适当的惩戒可以培养孩子高度的责任感以及适应学校和社会要求的能力。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奖励或惩罚不当就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小华从小因为父母工作忙而一直住在农村奶奶家,在他七岁的时候,父母把他接回城里一起生活。他爱劳动,关心集体,学习成绩中等。但是由于他比较贪玩,常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为此老师不断地向他的父母告状。加上他在农村养成的一些不讲卫生和不太文明的习惯,父母和哥哥经常对他谩骂甚至责打。用他妈妈的话来说:“在家里没有他说话的余地”,亲子关系与手足关系都非常不好。

他曾经对与他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说道:“我不喜欢这个家。”他非常惧怕父母和哥哥经常对他的惩罚。为了逃避惩罚,他学会了说谎;为了报复父母和哥哥,他多次偷窃家里的钱物。到了初中,他依然得不到家人与老师对他的信任,为此他丧失了信心,曾经三次离家出走。

以上事例说明,惩罚的效果不但很差,而且惩罚的结果往往只能使孩子变得粗野、迟钝,甚至出现心理障碍。这种惩罚破坏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联系,父母的教育也很失败。有很多孩子,最初害怕父母的责打,然而时间长了,开始变得麻木不仁、我行我素。那么,父母对孩子的奖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

这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父母在对孩子奖罚之前,没有弄清奖罚的目的,而且在进行奖罚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奖赏、惩罚的目的是什么?既不是为了父母情感的宣泄,也不是为了展示父母的教育艺术,而应该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主张对孩子进行激励教育,孩子需要适度的鼓励,这有助于他们信心的培养。奖励和惩罚是两种相对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父母对孩子奖罚要以奖为主,孩子有进步就会得到奖励,哪怕是一点点。不过,孩子也需要适度的“惩罚”教育。在提到惩罚教育时,很多人有一种误解,总是把它与训斥、讥讽、挖苦、污辱或者罚站、罚跪、拳打脚踢等“体罚”相联系,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不少专家认为,家庭教育固然不能提倡用简单粗暴的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但必要的处罚也是不可缺少的,它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不过父母在处罚孩子时要抓住时机,而且要罚得口服心服,这样才能起到抑制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效果。

与惩罚相反的是,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奖励就过于随意了,动辄给孩子金钱、物质的许愿和奖励,这样做开始的确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慢慢地就不尽如人意,导致了孩子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甚至发展到孩子把学习作为交换奖赏的筹码。

奖励能给孩子鼓励,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而惩罚是为了削弱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有错,必须惩罚;做好事也应该奖励。这是父母教育孩子,使他们的行为遵循正确的准则。不过,父母在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时一定要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那么,父母想奖励孩子时该怎么做呢?

★精神与物质奖励并重,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的原则应是精神与物质奖励并重,但是精神奖励要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怎么做”、“为父母而怎么做”的心态。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努力学习,建立良好品质,不能用金钱去奖励孩子的好成绩,而要让孩子自己觉得喜欢学习,把学习看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喜欢表扬与荣誉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低龄孩子,物质奖励需要是能够满足的,而精神上的奖励需要却是无穷无尽的。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奖励应该精神与物质并重,而且应该偏重精神奖励。

奖励的目的要明确

事先对孩子讲明应该做到哪些条件才可以得到奖励,使孩子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当然,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否则孩子会因难以实现而放弃争取。

奖励要及时

如果孩子已经达到了奖励的目标,父母要马上给予奖励,否则时间一长孩子也忘了奖励的原因,这样就失去了奖励的作用。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奖励孩子良好的行为,比如,孩子考试门门优秀,兴高采烈地把成绩单拿给妈妈看,没想到妈妈只顾忙着干自己的事情,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好的,等我忙完了再说吧。”此时孩子就会非常失望,觉得妈妈并不关心自己,自己学习再优秀再努力也没有用。

不用金钱奖励孩子

父母不要用金钱来奖励孩子。因为父母用钱来奖励孩子,可能会使孩子产生金钱万能的思想,而且会产生对金钱的盲目崇拜,是弊大于利的。所以父母经常用金钱奖励孩子,其实最终只能危害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鼓励和认同是不可或缺的。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奖励必须是纯洁的,着力于精神的,有益于心灵的,而不是沾满铜臭味的。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可能还会出现不良的行为,都有受父母惩罚的时候,如何使孩子在惩罚中进步、提高,又不会因为惩罚而使孩子心头积聚孤僻怨恨的情绪,进而造成亲子关系的不和,这其中也有一些学问。

★犯错就要处罚

如果孩子生气时把一片玻璃打碎,虽然他可能不是故意的,但是父母也要教育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然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他仍要负赔偿之责。

另外,父母对孩子惩罚时要实事求是,偏离事实的指责,孩子是不会服气的,也达不到惩罚的效果。同时,惩罚要注意场合,当众指责孩子,会极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惩罚要及时

当孩子出现了不良行为时,父母应立即进行惩罚,使孩子建立不良行为与惩罚之间的条件联系,否则惩罚的作用会减弱,而失去了效果。

惩罚前,一定要向孩子解释一遍惩罚的原因,否则孩子不懂他们为什么受罚。

要教而罚

父母要把要求对孩子讲清楚。假如你要求孩子做完家庭作业才准看电视,你就要对他讲得清清楚楚,让他记在心上。如果你发现孩子不做功课而先看电视,你就罚他几天之内不准看电视。你先要定下你的要求,他犯了再惩罚,不可不教而罚。

惩罚要言出必行

当孩子犯某一种过错时要惩罚他,如果父母警告过他,那么在他犯错后,就一定要实行惩罚的诺言。假如不处罚,你以后便难以下达命令,你的惩罚也就失去了作用。

父母应针对孩子的老毛病,制定清楚明确的规则,让孩子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违反了哪些规则会有哪些相应的惩罚,从而规范孩子的行为。同时要让孩子知道,所受的惩罚并不是针对人,而是针对错误行为。这样,虽然孩子会体会到惩罚带来的痛苦,却不会在他们的心里留下阴影,而只是让他们牢牢记住了自己所犯的过失,痛下决心改正。这里提醒父母尤其注意的一点是,惩罚的方式要适当,千万不能用成年人的尺度去衡量或要求孩子,以免在无意间伤害孩子,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一层无法抹掉的阴影。

家庭教育:摸索中养娃


摸索中养娃

我们家孩子,现在5岁半,从孩子三周岁开始各种兴趣班走起,我是打算着广泛撒网,重点捞鱼。最初的选项是舞蹈,英语,讲故事,画画,做实验。舞蹈学了一学期,孩子就罢工了,说是太累。。。各种思想工作做起,0效果,只能放弃。这两年里,又陆续开始了公文数学,硬笔书法,千字童认字,古筝。现在稳定在8门课程,基本每一天都有课程,周末比平时还要充实。

也许有家长会讲,这么多课孩子不累啊?说实话作为家长我都嫌累,好在婆婆比较给力,帮了不少忙。但孩子似乎是乐在其中,经常跟她聊天要不要少报几个班,但她基本每一门课程都喜欢,做实验和画画是她的最爱,讲故事和英语次之。如此坚持了一年多,有付出就有回报,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数学学到了百位加减,掌握了一些英语基础的词汇,认字量翻翻,这是我们家长比较欣喜的结果。

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只要完成老师留的任务即可,让她自己发挥,笨鸟已然先入林,会多少不强求。

孩子的脑袋像巨大的海绵,外面给多少知识,他们都能很快吸收并消化,我们家属于配合老师型的,老师的话就是圣旨,所以基本不用操心,时不时提醒下即可。在幼儿园孩子每次画画都能得到老师表扬,各个方面都比较优秀,老师喜欢的同时,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一家的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孩子在摸索中前进,我们也在摸索中学习。学习不是一凑而就的事情,在我心里认为应该是细水长流,给孩子充分的选择,选她所爱,毕竟幼儿园后这种悠闲的时光越来越少。只要孩子喜欢,就让她放手就做。电视游戏,一个不少(每天最多一个小时)忙里偷闲周末去游乐场或者公园,充实并快乐着!

对于孩子以后的学习,我的观念一直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不强求第一,高处不胜寒。暑假后立马上大班,幼升小提上历程,一边给孩子买了保底的学区,一边准备冲冲私立,看中的是私立的小班化教学和英语课。没准备报各种幼升小的学习班,也没有报幼小衔接,就准备按照现在的节奏,公文数学准备停了,换成学而思的网课。

因为上了一期暑假的学而思,孩子更喜欢,内容丰富,有趣味,知识面广,开阔了孩子的视野,还有不用出门接送,很得我心,哈哈!留下来的都是孩子愿意学的,全凭自愿不强迫。至今讲故事和画画学了两年,做实验和英语,千字童认字一年半,公文数学一年,古筝半年(就是陶冶情操,培养乐感,没指望几年里考多少级什么的)硬笔书法半年(孩子知道写字是有笔画和顺序的,以前都是妈妈我给你画一个字)所有课程都尊重孩子选择,暑假后认字课也结束了,在别人开始突击忙碌的时候,我们还是一切如常。学习无捷径,不可能不劳而获,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比她学了多少东西更加重要!

家庭教育中的8个缺陷


1.互相抱怨

孩子出了问题,夫妻互相抱怨,家长老师互相抱怨,甚至抱怨孩子。无数实例证明:父母是决定孩子命运最重要的人。当我们能抱着"孩子教育,我的责任。我改变了,孩子一定会改变"的态度去思考,你会发现问题好解决了。

2.限制性信息太多

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用得最多的字是"不"字。比如:不能、不行、不许等语言。这些带"不"字的命令好像许多条条框框禁锢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根据调查,初中学生中有34%的学生曾想离家出走,两个初一学生扒火车离家出走,一周后,身上的钱花光了,当父母找到他们的时候,以为他们一定是很想家,没想到,他们说如果捡到能卖的东西,还不想回家。中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像儿童一样任人摆布,他们要求被尊重。

3.产生逆反心理的三因素:说教、唠叨、比较

有些家长问,为什么孩子跟母亲作对?有的母亲为一件小事唠叨没完没了,上纲上线,引古论今。唠叨说教不如去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不要要求孩子。另外,孩子最反感的就是父母总是拿别人与他比较。

4.四过分:过分的爱、过分关照、过分干涉、过分严厉

过分的爱,已经使孩子不懂得什么叫做爱,什么是关心,什么是感谢。过分关照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能干的母亲培养出不能干的孩子。过分严厉使得孩子的人格扭曲。

5.亲子关系错位

主仆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警察与犯人的关系、经济合伙人的关系、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等,而比较适宜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父母应该是孩子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和充电器。

6.缺少童心

孩子为什么不和你说心里话?因为许多人用衡量大人的尺子去衡量孩子。你不理解他,他当然不会和你说心里话。想一想如果我们10岁或17岁,我们会怎样做?

7.只问分数

家长最头疼的就是孩子不爱学习,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爱学习?因为学习有痛苦,所以不爱学习。如果学习有快乐,就爱学习。家长要把孩子的心调动起来,让学习有动力和快乐。学习动力来自于:信念、目标、兴趣、爱好、好奇心、被承认、被赞赏、成功的体验、责任感等等。所以家长应当好充电器的角色,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兴趣、爱好产生的原因是对某一事情的成就感,而成就感的产生源于被肯定、被欣赏。

8.忽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

有多大的胸怀做多大的事情,不但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更要注意孩子品德和心理健康,这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因素。现在的孩子耐挫力差,一点小事就会发生暴力行为。因此家长对孩子不要忽视了做人的教育,比如,好习惯的培养和人格塑造等内容。

家庭教育中的暗示教育法


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是要求了,但孩子不按照我们说的话去做,我们不要一味的抱怨孩子,而是要去找方法。我们经常用的方法是鼓励等等方法。今天我来介绍一种暗示法,也许用后会有不错的收获,而且能给孩子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家庭中的暗示教育,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

直接暗示即把自己的意思直接提供给孩子。例如,涵涵的妈妈发现涵涵没有洗手就准备吃饭,便笑着对涵涵说:“吃饭前洗手的孩子是好孩子,妈妈最喜欢这样的孩子。”涵涵二话没说,就欢欢喜喜地把小手洗干净了。

间接暗示间接暗示是指把自己的意思借助其他事物或行为间接地提供给孩子。例如

,红红这两天吃饭常常把饭粒掉在地上,妈妈发现了,一声没吭,随即放下自己的碗筷,蹲在地上捡饭粒。红红见妈妈这么做,顿时脸红了,也放下碗筷捡饭粒。

反暗示这是外界刺激物的暗示引起相反的反应的一种暗示法。“激将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例如,上幼儿园大班的浩浩,闹着要妈妈陪着睡觉,他爸爸在一旁说:“哟,浩浩昨天还不服是‘胆小鬼’,怎么今天就成了‘胆小鬼’了,连一个人睡都不敢?”这种巧妙的反暗示,往往能起到正暗示所起不到的作用。

暗示可以有人施授,也可以创设情境来施授。家庭的环境暗示,也是对孩子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

暗示教育的魅力在于,家长不是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是当面斥责孩子,而是用暗示、诱导孩子去思考和领悟,促使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因而既不会使孩子丢面子,损害他们的自尊心,也不会破坏家庭气氛,这不会使孩子萌发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家长要善于捕捉暗示教育的时机,创设暗示教育的情境,灵活地运用暗示教育的机制。当然暗示教育法也不是万能的,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个性脾气以及错误类型等,只有掌握了灵活性和主动权,方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信《家庭教育:记录2018中考之路》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