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其实言传远远不如身教

09-30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问题其实言传远远不如身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问题其实言传远远不如身教

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如何才能让你的孩子更为的省心呢,专家说其实言传远远不如身教。

一个朋友告诉我,过年时,她开车去沙鹿朋友家吃饭,在台中朝马附近迷了路,看到公车站有一位太太,带着两个孩子、拎了大包东西在等车。朋友心想,当妈妈的应该是最可靠的,便停下来问路。这位妇人眼睛一亮,立刻很热心地告诉她“我带你去”,然后自己主动打开朋友汽车的后座车门,招呼两个孩子上了车。这位妈妈指导着朋友开车绕来绕去,最后开到了一处民房处。朋友觉得这地方不是她要到的地方,正惊讶间,妇人下了车,转身告诉她,她要去的地方在另一个方向。朋友非常惊讶这妇人竟然会为搭便车不择手段,在孩子面前说谎。

这让我想起在美国时,有位读者投稿给报纸,说她去市场买菜,正要倒车时,有个父亲带着两个八九岁的男孩采购出来。他们的车子正停在她车子旁边,一个男孩在开车门时太用力,打到了她的车身,凹了一个小洞。

她原以为这位父亲会过来道声歉,想不到这父亲没有任何表示,倒了车子就打算离去,她只好下车理论。这位父亲把车停下,摇下窗户,气势汹汹地说:“你要怎样?这里是停车场,车子被剐是每天都有的事,叫什么叫!”她被吓到了,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家父子得意扬扬地扬长而去。

过了不久,她出去办事回家后,发现车子的保险杆被撞坏了,看看挡风玻璃上无人留条子,又不知是何时何地被人撞的,只好自认倒霉。想不到当晚就有人上门道歉,原来是一对连英语都讲不好的新移民夫妇和他们的儿子。这家的丈夫是干油漆工的,太太的英语差到她要连听三遍才能听懂。原来车子是他们的儿子撞的,撞后心慌便逃回家告诉父母,父母知道后立刻带着孩子前来赔礼,并留给她他们的保险公司的电话号码。

她说她很讶异,一个是美国中产阶级的父亲,一个是英文都不会讲的油漆匠,两个人对孩子的教育竟有这么不同的态度。他们的孩子以后会有很大的差异。

模仿是最原始的学习状态。日本猕猴会把番薯放到水里洗去泥沙再吃,别的地方的猕猴并不会,因为没人做给它看;而如果有一只猕猴这样做了,别的猴子就会跟进。所以,动物的模仿学习能力几乎是天生的,而人类尤其是个中高手。

研究者已在人类大脑中发现有镜像神经元,专司模仿。古人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现在已经看到大脑的神经机制,模仿的学习方式在心理学上属于内隐的学习,神经储存的方式与地点都与外显的学习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道理。很多习惯是根深蒂固的,即使病人得了失忆症,把外显记忆都丧失了,但内隐的还保留着。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以后对我们孝顺,我们自己就必须孝顺父母,这种身教的力量是言教所无法取代的。

有一位朋友很烦恼,说她读初中、正在青春期的儿子对她讲话不礼貌,进出不打招呼,无视她这个母亲的存在。她为此而感到痛苦万分,央求我与孩子谈谈,于是我约了这个孩子出来喝下午茶。

想不到,这孩子说到母亲时,口吻竟是非常不屑,他说母亲说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客人来时亲热得不得了,客人一走立刻数落人家的不是……听到这里我非常惊讶,没想到这孩子把父母平日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长大后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时,便开始看不起父母。当孩子行为叛逆,而父母想要管他时,他就会表现出“你也不过如此,不配管我”的态度。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说一套,做一套”,曾有一个孩子对我说:“我爸叫我不能做的事,他自己都在做。”

孩子在平日生活中透过观察与模仿形成所谓的“无意间学习”,这种学习与课堂中特意的教学不一样,它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人格的成长。在现今社会,光用拳头、棒子管教孩子已经行不通了,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赢得子女的尊敬后才能产生教诲的作用。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身教大于言传!


身教大于言传!儿子下周才正式放暑假,这周仍然坚持上学,反正也没啥大事跟同学一起乐呵,挺好。昨天跟儿子同学的几个妈妈聊天,才知道儿子考试成绩真是不错,与前几名相差不过二、三分,看来差距很小呢!今天早上几个孩子在校车点讨论成绩,儿子已经很淡然了,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对他来说,这一页已经翻篇了!

昨天操操妈把老师的校讯通发过来,具体内容是假期学校要组织“我对经典有话说演讲比赛和背诵《弟子规》活动,希望孩子们报名,同时还有家长要参与的征文活动,我问儿子是否参加?他摆手,表示这不是他的最爱!但是他却动员我参加征文活动,我不肯,结果这父子俩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动员我参与,说什么我平时就爱写一写,这样不是很好吗?把心里话说出来,又加深交流云云,最后最被父子俩力荐,我报了名。他们老师也很开心,说我参加的话拿大奖有希望了!我笑,逼鸭子上架,也很荣耀啊!

之所以把这件事写出来没有炫耀之意,是想说,父母对学校活动参与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孩子为什么希望父母的参与?

我是个热心人,只要儿子学校班级有活动,只要时间允许,又有能力,基本上都会参加,而且也会尽自己能力去支持,当然好多时侯是儿子力推的哟!他觉得我妈妈在这方面很厉害,可以一试,为他们班级争光,他觉得心里也很开心啊!不光如此,他看到父母都这样主动去参加活动,他也愿意去尝试,所以我儿子特别活跃,只要有活动都会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其中,像跳十五米的长绳,据说当跳绳摇起打过来时,如果跑位不对,被绳子打到身上会非常得疼的,为此有许多孩子不愿意加入其中,可儿子不这样认为,他认为打几下又打不坏,积极主动跳进去参与进行,不光是勇气的问题,而且也是其乐无穷的。所以他对任何活动,都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头,乐于参与进去。

他们老师对他的评价是:“你是个很有思想很有主见的孩子,特别开朗,特别阳光,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头,特别愿意参加活动,这一点非常棒!老师非常喜欢你,希望你保持下去!”

现在想想,儿子之所以这样愿意去尝试参与一些活动,跟我们家长有关系,一方面我们鼓励他积极主动的参加活动,在他犹豫不决时给他鼓励和建议,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在需要的时侯主动参加他们学校和班级的活动,这给他做了榜样!否则你一方面要求孩子去做,而你自己反倒不积极去参与他们的活动,一拉就缩回,这无形中也会让孩子觉得你没有从行动上给予支持呢。

孩子是父母的缩影,他身上的某些潜质恰恰是家长问题的折射。做为父母,身教大于言传,以身作则,以行动去给孩子做榜样,往往更有力度更有作用呢。所以很多时侯,我们要少说多做,以实际行动,以耳濡目染的方式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他也会采取行动哟!

身教胜于言传


身教胜于言传昨天下午,接**下棋回来的路上,**一上车就告诉我“妈妈,我今天的棋下的很好,全赢他们几个。”

呵呵,小子不错的,最近下棋很有魄力的,常常能全赢他们。我“奥,是吗?不错,**最近棋下的不错,进步很大。妈妈看**最近很努力了,每天都做题目,你看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收获的。”**一脸自豪地样子。**“邱老师也说我下的不错,都夸我了。!”奥,是的吗?**一项都会自夸,有时会把老师的表扬夸大。我“是的吗?邱老师是真的这么说的吗?”**“邱老师这堂课没说我,那还不是等于夸我了。”

我“**同学,我们要搞清楚,没说你说明你这课下的不错,可邱老师并没有说你下的不错这句话啊。做人最可贵的品德是什么?”**“是诚实,我认为老师没说我就是说我下的不错。”

我“**我们想象力丰富是很好。但是想象力要依据现实的,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表扬,可是我们不能为了表扬去自己凭空想象出来老师没说过的话,对吧?”**连连点头,并说“妈妈,我知道,其实这样凭空想象就是撒谎了。我错了妈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我“**认识到自己错误了,妈妈很高兴。**现在真的是一个素质搞得男子汉,你看中午也主动和妈妈道歉。妈妈为**的进步感到高兴。可妈妈又想问你一件事,你愿不愿意告诉妈妈。你中午为什么那么大声音对妈妈喊起来?”

**脱口而出“那是因为你以前老是对我大喊大叫的!”真是身教胜于言传啊,以前我的不好行为真的给孩子带来了影响,孩子的话、中午的事也使我看到以前的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就是这样子。

我“**,是这样啊,那妈妈今天很郑重的和你道歉,以前是妈妈错了,请原谅妈妈,妈妈以后绝对不会这样了。以后请**监督妈妈,妈妈争取平和的和**说话。妈妈争取做个有素质的妈妈!”

**“妈妈现在已是智慧妈妈了,我说的那是以前的妈妈。你不是天天在学习吗。现在妈妈你已经改正了。现在也不对我大喊大叫了。我以后也不对人大声说话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现在真正深刻认识到孩子有问题就是自己身上的问题。家长的一言一行一时一刻的在影响着孩子。孩子就是我们家长的镜子。真的是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


一哲从刚入园起就显得比一般的孩子成熟,其他的孩子还在大哭的时候她就在一旁静静地坐着,进入中班她的自律显得更明显,当其他孩子在教室里兴奋地打闹时,她会在图书区中拿着书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大班后她的知识面远比其他的孩子要丰富,每次活动中总是用很完整流利地话把她的所见所闻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甚至有时碰到什么问题,她都会主动地给大家来解释。

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出这么懂事、乖巧的孩子呢?带着这种好奇我走进了一哲的家中。

一哲的爸妈都是高学历的人士,在单位里担任着领导者的角色,但在与她父母的交流中却没有流露出一丝的优越感,有的则是一种谦逊,谈到孩子的教育时,一哲的妈妈用了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和孩子讲道理,言传身教优于一切。

孩子总有任性的时候,碰到这种情况,一哲的妈妈总是先请孩子过来坐好,然后自己也和她面对面地坐着,放下情绪和孩子来针对事情的本身讲道理,慢慢地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和大人一样的被尊重的,时间久了会学着遇到事情会和大人商量来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发脾气。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先做到。一哲的妈妈在为了培养孩子爱看书的好习惯,每天睡觉前都会坚持陪孩子看书,一边读一边给孩子解释,为了巩固这种好习惯,他们两个大人也在不断地看书、学习,再充电。有时在幼儿园一哲也会说起妈妈在看书要考试了,爸爸在学习英语继续培训。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家庭中读书的氛围的熏陶,才会养成孩子的这种爱看书的好习惯。

走近一哲的家中不仅让我了解了孩子在家的情况,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学习,教育是相通的,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的教育,只要我们都能言传身教,都能让我们身边的孩子有更大的收获!

面对的教育问题


面对的教育问题

颜颜在和我玩了一会之后终于睡着了。看着她的眼睛紧闭着,脸上还挂着浅浅的笑,犹如天使一般,恬静美好。

但却是这样的一个“天使”在早上走进幼儿园教室的时候哇哇大哭。

之前我正牵着她的手,我们两个有说有笑的上楼。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有个小朋友上前和她打招呼,于是笑容便在这一刻凝结,接着就是颜颜的大喊大叫,嘴里说着“不给你”。因为那时候颜颜手里拿着她爱吃的水果,她可能以为这个小朋友要来抢她的东西吧。

颜颜的这种行为我也很意外。颜颜给我的感觉一直是很大方,很乐于分享的。甚至每次我给她带好吃的都会提前嘱咐她要和小朋友一起吃,吃不够的话回家妈妈在给你买。印象中她也都会照着做的。还记得前几天颜颜主动的提出要把自己的香蕉给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吃呢。

可这是怎么了?是我的教育哪里出了问题吗?

想想,颜颜现在28个月15天。她是个怎么样的小女孩呢?

她心思细密,如果我和她说话,语调有一点异样,她都会问我“妈妈,你生气了吗?”

她善于观察,即使颜爸和我开个玩笑或者碰我一下她都会跑过来,给我揉揉颜爸碰我的地方,然后说“妈妈不疼了,给你揉一揉吧”。

她戒备心理特别强,这一点是根深蒂固的。

很小的时候带她出去玩,无论多好玩的地方,只要之前没去过,颜颜都不会下地,都会让我抱着,直到确定周围安全了以后才会下地疯跑着玩。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0分钟。

现在呢,我们出去吃饭,因为一起吃饭的人都是颜颜不怎么见面的亲戚。所以一到饭店她也会拘谨一会,有时候也会表现的有点害怕,不过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就可以和大家打成一片了。

颜颜的这点我是知道的,也曾经庆幸过。

但是我一直以为颜颜只有对陌生人或者陌生的地方才有这样的防范意识。

我怎么也没想到,就在今天,她面对她的同学还有这么强的戒备心理。

我开始反省,真的是我的错吗?

颜颜出生到现在,她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情绪波动我都有留意到。并且会翻书查找应对的解决方法。

在这一刻我脑海里,突然想“是不是我让颜颜上幼儿园上早了呢?”

我知道孩子上幼儿园最好的年龄就是30个月,因为那个时候不管心理还是生理都能够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

可是我却在颜颜还没满20个月的时候就给她送幼儿园去了。

我一直觉得她那个时候,大小便能控制住,可以自己吃饭,也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就具备上幼儿园的资格了呢。甚至我害怕颜颜刚入园适应不了,我还提前做好了功课也让她上了一阶段的“半日托”。

我真的以为颜颜可以了,她都适应了。可是颜颜今天的行为是不是就是因为她上幼儿园上早了,她害怕被抢,她没有安全感啊?

找了颜颜幼儿园的老师聊了会,老师说“颜颜挺聪明的,表达能力强也会运用很多词汇。可就是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她不太愿意和别人一起玩。即使对方是善意的。甚至别人把东西递到她手里,她还表现出不愿意的样子。也有可能因为她刚入园的时候看别人抢过,或者被抢过。”我听了真的觉得挺对不起颜颜的。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是个好妈妈。可是我犯了多么严重的问题啊?现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哪里呢?

我不能让我的颜颜一直这样。我不在乎她在幼儿园学会了多少诗,会唱了多少歌。我只希望颜颜快乐,她能够在幼儿园交到自己的好朋友。

晚上的时候,我接颜颜回家。故作轻松的和她聊天。

我问她“你喜欢现在的幼儿园吗?”

她说“喜欢”

我说“有个小朋友刚上幼儿园总是哭,你说怎么回事呢?”

颜颜说“她想妈妈吧”

我说“是不是她的东西被人抢了啊?”

颜颜说“是玩具吧”

我又问“那小朋友的玩具被人抢了,怎么办啊?她能打人吗?”

颜颜很肯定的摇头说“不能,告老师吧”

我一直告诉颜颜“如果在幼儿园有人抢我们玩具,或者打我们。我们也不打人,因为打人不对。我们可以告诉老师”

可是在颜颜回答的这一刻,我突然想“告诉老师会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吗?为什么不让颜颜自己试着去解决问题呢?”

“颜颜我们这样哈,要是下次再有人抢你的玩具,你就对他说,我们俩一起玩吧。要是有人抢你吃的东西你就告诉他,我们换着吃好吗?”

颜颜点头说好。

想想会不会真的是我的问题呢?一直教育颜颜打不还手,一直教育颜颜要懂得分享。而这些是不是都出自于颜颜的内心感受呢?我一直都在忽略颜颜的感受了吗?

就像前几天颜颜回家告诉我,说幼儿园老师说她了。而我问的第一句就是“为什么啊”?我是不是应该低下头对她说“你生气了吗?那种感觉不好吧”

看来教育真是一门大学问。永远的学无止境。又永远的矛盾重重。

我也要更新一下思维了,好跟上颜颜成长的脚步

身教胜过言传--反省


身教胜过言传--反省昨天下午接孩子的时候,因为下雨,我直接上楼,想把**宝一起接回来,(早上她妈妈自己送的,平时我接送),结果**宝坚持要妈妈接她.xx宝不乐意了,大声喊着让**宝和我们一起走,**宝不理他,xx宝就开始生气地说:让你妈妈最后一个来接你,全都走光了,你最后才回家!气呼呼地,接着又让我帮他提着鞋袋子(穿雨鞋,另带一双鞋子.自己打伞,自己提鞋袋子,原来下雨都这样的).我直接拒绝了他.xx宝更是生气了,拎着袋子,拖着伞,叮叮咣咣地下楼去.我一看,又没忍住,一路上生气地叨叨着大道理:不能强迫别人啦,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啦,不能因为这个就对别人生气啦.......回头一看,xx宝根本没听,叫一声,一脸茫然地望着我.我立即住嘴,一下子想到那句话:身教胜过言传!

xx宝的脾气急燥,不满意就生气吼叫,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平时我一个人带孩子,两岁不到,xx爸去外地工作,直到3岁多才经常在身边,今年又开始经常在外地.xx宝是个不省心的孩子,只精力充沛这一点,让我苦不堪言,2岁半以后,基本不再午睡,那么大的孩子应该有的睡眠时间他一直达不到.永远精力旺盛的样子.一人个摸爬滚打带一天下来,回来空空的屋子里没个帮手,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就不由得怨气直冲.对着xx宝吼叫最多的是在两岁多到三岁多,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有时动手也避免不了.惭愧呀,据说还是看了几本育儿书,出去还会滔滔不绝地和别人讲育儿的人.

现在回头看,真是太后悔了.道理懂一堆,事到临头控制不自己的情绪.身教的影响远远大过言传,孩子把这种坏情绪全盘吸收,成了他现在的样子.就在前几天晚上,好好的说过晚安了(平时都是彼此说过Iloveyou,Goodnight就不再说话,睡觉),xx宝来回翻身,扯开被子,我立即怒了,一把扯过被子,不让他盖了,扔一条空调被给他.安稳睡下了.其实只要我说句妈妈冷,他会心疼的赶紧帮我盖盖被子.我却那么对他,不过才五岁的孩子.没有包容孩子,孩子也学不会包容别人.

老公说:儿子和你一模一样!他指的是性格.家长的性格对孩子影响是巨大的,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全看在眼里,体现在他日后的行为中.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在教育我们自己,不能改变和完善自己,也教不好孩子.自我反省,继续加油!

“全职妈妈”教育问题多多


“全职妈妈”教育问题多多

为了更好地抚养和教育孩子,选择当“全职妈妈”的女性越来越多。但山东现代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大多数“全职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过度,不少人成了“全职保姆”。

为了更好地抚养和教育孩子,选择当“全职妈妈”的女性越来越多。但山东现代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大多数“全职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过度,不少人成了“全职保姆”。

在妈妈的过度呵护下,不少孩子表现出了很多问题,自理能力差、自信心不强、男孩过于女性化等表现得都很突出。

2006年7月至今年7月,山东现代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对800多名由妈妈带大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共同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自理能力差。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志甫是该课题组的成员之一。他说,对这些孩子行为的观察发现,绝大多数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有的孩子都七八岁了还不会自己穿衣服、穿鞋。

除了自理能力差,自信心不强、男孩过于女性化也是表现最突出的。课题组成员程燕说,由妈妈带大的孩子自信心普遍较差,很多人明明有能力干好一件事,但往往在做事前先否定自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性。此外,由于整天围着妈妈转,不少男孩在言谈举止上女性化倾向非常明显,缺少男孩应该有的阳刚气概,这些对孩子今后的性格、心理都有影响。

谈到问题的根源,专家们一致认为是妈妈对孩子的过度呵护。张志甫说,这些“全职妈妈”已不单单是妈妈的角色,还扮演着保姆和教师的角色,也可以把她们看做孩子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全职保姆”,她们在这些角色中的共同点就是呵护、包办,时间长了,孩子就成了一个被圈养的宠物,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

当然,也有一些“全职妈妈”带出了好孩子,但所占的比例非常小。

案例

15岁男孩吃饭还要妈妈喂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已经适应了夏令营的生活,吃饭、刷碗、叠被子、洗衣服我都会干了……请你们放心。”在军事化夏令营即将结束的时候,来自临沂的段清逸和其他营员一样,给父母写了一篇个人汇报。

15岁的段清逸,到济南参加军事化夏令营前吃饭还需要妈妈喂。“从小就是妈妈喂我,我都不知道应该自己盛饭和吃饭。”段清逸说,他的妈妈就是“全职妈妈”,他没上过幼儿园,上小学前一直由妈妈教他认字、读书、学画画,每天吃饭时都是妈妈把饭端到他跟前然后喂他,刷碗、洗衣服、打扫卫生这些活他从来没干过。这种生活,妈妈坚持了15年。

虽然自理能力差,但段清逸的学习成绩很好。今年7月,他顺利考取了临沂一所知名高中。高中离家比较远,中午没法回家吃饭,妈妈这下急了:总不能整天端着饭去学校喂孩子吧。她开始考虑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后在一位老师的建议下,把孩子送到济南参加军事化夏令营。

段清逸的带队老师说,孩子刚来时都不知道排队打饭,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才行动起来。经过十多天的训练,自理能力有了很明显的提高,打饭、洗衣服、叠被子都能干了。

专家

孩子3岁后别当“全职妈妈”

专家认为,“全职妈妈”带孩子有利有弊,但孩子3岁后,如果还自己带,弊就会大于利。

山东现代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曹云昌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妈妈有条件成为“全职妈妈”。本次调查就发现,“全职妈妈”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都比较好。一些妈妈之所以选择自己带孩子,除担心老人或保姆对孩子照顾、教育不好外,还想通过和孩子的长期接触培养和孩子的感情,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这个出发点是对的。

但孩子3岁之后,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和交际圈,需要跳出家长的陪同式呵护,否则不但易导致性格变异,而且会造成视野狭隘。此外,3岁之后正是孩子独立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如果家长再包办一切,就会使孩子的自理意识和能力慢慢丧失。大部分“全职妈妈”对孩子的期望非常高,无形中会对孩子形成一种压力,孩子越大,背负的压力越大。

学习育儿知识,相信自己比幼儿园老师教得好。不少“全职妈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颇为自信。曹云昌说,调查也证明,很多“全职妈妈”为了教孩子,都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学了一些育儿方法,但大多并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有些人甚至在刻意复制别人的成功之路,这很可怕。

他说,孩子3岁以前由妈妈养育,好处还是比较多的,3岁后最好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己带孩子时,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实验品,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和梦想转嫁到孩子身上,要给孩子自主活动的空间。

家庭教育中,言传身教很重要


托乐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

在家庭教育中,言传身教很重要,我们家里,对待女儿提出的要求,只要不违反原则,基本都会满足她的要求,同时,只要是我们承诺的一定会做到。前一段时间,女儿特别想买一个滑板车,天天回家跟我们说,于是,我提出来:如果这个星期,她在幼儿园得到了大红花,在家里自已又能好好吃饭不要大人喂,那么星期天,我们就一起去买。一个星期过后,她表现得很好,我们也兑现我们了承诺。有了这样的先例,在家里,我们一般采用这样的方法。女儿特别喜欢看动画片《猫和老鼠》,她每天起床和从幼儿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DVD看动画片,不管我们怎么说就是不听,如果强行关掉,马上就会爆发一场战争,哭闹。于是,我们又提出一个要求:让她自已管自已,告诉她,现在她已经是小班小朋友了,长大了,是小小班小朋友们的姐姐,可以自已管理自已了,以后自已的事情自已可以做主了,以后要看动画片,也可以自已做主,爸爸妈妈不管。但是,看动画片之前,必须先给自已订一个规矩,要先想好计划看几集,或者看几分钟,如果时间到,或者看的集数完成了,就不能再看,因为我们说话要算数,说到做到。刚开始时,她也做得很好,但时间长了,她觉得看不过瘾,于是开始会讨价价,我的办法就是问她:“菁菁,妈妈说话算数吗?”“嗯,算数。”“那如果你可以说话不算数的话,我以后也可以不算数的哦。”一般一两分钟下来,女儿都会说点头同意,因为规矩是她自已订的。现在,女儿又喜欢上了《喜洋洋和灰太狼》,每天都看,但基本都能做到事先要求看几集或都看几分钟,时间一到,就不再要求。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记得有这样一首《育儿歌》:“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女儿一直比较内向,特别在陌生人面前不善于表达自已,我也一直想让也从书中学习找到表达自已的方式,每天我都会坚持给女儿讲故事,让她在故事中学会生活,学会助人和自助,学会去接纳别人。从小兔汤姆心灵系列到最近的青蛙弗洛格成长故事,我们一起读,一起讲,有时候,我们还会把书中的场景搬到生活中,前几天我们在读《青蛙弗洛格和陌生人》时,我问她:“你喜欢小老鼠吗?”“喜欢”“为什么”?“因为小老鼠喜欢帮助别人,还给大家带来了快乐。”“那菁菁在幼儿园有没有帮助小朋友,给大家带来快乐呢?”“嗯

,有的。”女儿总很高兴的回答我。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作为家长,我们要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教育孩子 言传身教胜过一切


据美国报道,湖南卫视年度大作《爸爸去哪儿》的热播掀起了一股“亲子旋风”,明星在镜头前与自己孩子的互动展现出不为人知的一面,让观众们眼前一亮。据说该剧的播出为年轻夫妻抚育下一代增加了信心,一些本来不想要小孩的夫妇们因为看见剧中的宝贝们太过可爱也因此改变了主意。

教育孩子言传身教胜过一切

对于如今的80后夫妻来说,传统的育儿经已经不能再满足于他们的需求,养孩子不只是管他们吃喝拉撒睡那么简单。如何培养孩子的智慧和艺术修养等事宜已经早早地提上了日程。排除那些浮夸的课程,育儿专家对于当今培育孩子给出了5点比较“实在”的建议:

第一,当自己孩子的“倾听者”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习惯于把自己的位置摆在“高高在上”的地位,习惯于告诉孩子“你应该去做什么”或者“我觉得什么对你更好”。育儿专家建议家长们在做出自己的决定之前,应该先听听孩子们在想什么,孩子们在这个事情上是什么态度,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谈。做父母的往往觉得自己做的事都是为孩子好,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切身体验,那就是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对我们所做的一些“为我们好的事”,却其实对我们造成了伤害。所以新一代的父母们一定要经常反思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方式。

第二,不要粗口,不要威胁

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即使做出一些“惹毛”你的举动也是无心之过。育儿专家建议千万别对孩子发火,如果实在克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应在心中默念数字,从1到10,让自己冷静下来。做到“5不要”:不要冲动、不要粗口、不要威胁、不要妄下结论以及不要自以为是。

第三,不要恐吓,要言而有信

一些父母很习惯在处理孩子不听话问题的时候,说出“你要再这样我就不带你去游乐园玩了。”或者“你如果听话的话,我马上给你一个特大礼物。”等诸如此类的“保证”或者“威胁”。要记住,在孩子的世界里,这些话都不是“随便说说”的话,你不当真孩子却当真,不要为逞一时之快或是为了纠正孩子的行为而“口不择言”。如果不能履行诺言,你在孩子心中就没法树立言而有信的形象,以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也无法在孩子心中扎根。

第四,说什么其实没多大用,做什么才真管用

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可能会时常让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规矩又化作泡沫,育儿专家建议要坚守原则,应该说“不”的时候不能轻易妥协。不过如果你自己的言行不能端正,那么再严厉的规矩对孩子来说也都是虚弱无力的。家长说什么其实没多大用,做什么才真管用。言传身教才是给小孩子树立真正人生观、价值观的方式。

第五,别为孩子丧失自己

善待自己,即使是有了小孩也不能够放弃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才是给小孩子最好的榜样。要记住,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性格决定命运,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最重要的是家长自身的善良与进取。

育儿路上身教重于言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如果爸爸妈妈希望明明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就应该以身作则,给明明一个示范的榜样。不希望明明做的事情,那么爸爸妈妈自己就先不要去做;希望明明怎么样,那么爸爸妈妈就要先从自身做起。身教重于言传,并不是要摒弃言传,与其苦心婆心地唠叨,不如做出个榜样给明明看吧!

【物归原处的习惯】用完的东西、玩完的玩具,什么地方拿的,都要送回到什么地方去,想必这是每位爸爸妈妈都希望小朋友有的好习惯。对于明明来说,自从开始玩玩具、看书的第一天起(6周大吧),每天晚上爸爸都会带着小朋友一起收玩具、整理图书,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而平时的生活呢,不管妈妈带着小朋友做什么,做完后,所使用的工具,一定还会带着明明物归原处。

【放弃电视来看书】爸爸自小是伴着电视长大的,没有电视感觉生活就无法继续,直接影响到学习和休息,因此非常不希望明明也有这个坏习惯。于是这也是爸爸和妈妈在小朋友出生之前的决定,放弃电视来看书,至少在小朋友三岁前都这样。也是鉴于此,家中的电视成了摆设品,自从明明出生以来,近三年的时间里,只打开了屈指可数的几次,家庭时光都用来读书了,哪怕明明不愿意看书、想玩玩具,爸爸妈妈也还是会坐在沙发上自己看书,相信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力量,明明自小就是个非常喜欢看书和听故事的小朋友。

【树立不挑食榜样】每每吃饭之时,爸爸妈妈都要苦口婆心地说,“明明不能挑食,挑食不是好孩子,不挑食的小朋友身体才棒棒;与其这么辛苦地唠叨,不如爸爸妈妈(尤其是爸爸)先做出榜样吧!摆上餐桌的饭菜都要吃,不喜欢吃可以少吃;而且对于每种食物、每样菜品,不可以挑三拣四、只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挑出或剩下不喜欢的食物。

【从尊重孩子做起】如果想要明明是个尊重他人的小朋友,那么爸爸妈妈先从尊重明明做起吧!只有明明受到尊重了,那么小朋友才会有样学样地去尊重他人,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给明明自己选择的权利、不将妈妈的观点强加于明明、尊重明明的隐私、在外人面前给足明明面子等等。妈妈在“请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小朋友”一文中有详细写道,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借鉴。

【说到做到不撒谎】相信普天下的爸爸妈妈都不喜欢说话不算话或撒谎的小朋友,其实很简单,从自我做起,给小朋友树立个好榜样吧!也是自从明明出生的第一天起,爸爸妈妈就非常注意这个问题,不认为明明不懂事就可以欺骗其,或以一些善意的谎言让小朋友束手就擒。爸爸妈妈对明明的原则便是:1.说到就一定要做到,如果明知做不到,就不要说;2.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实现;3.如果忘记或确实无法按时实现的事情,一定要向明明说清原因,并且道歉;4.自己先做到不撒谎(尤其是明明在场之时),善意的谎言也不行。

【礼貌待人及用语】与其教明明要使用礼貌用语,不如爸爸妈妈先做出样子给明明看。路遇友人,与其说“明明叫阿姨”,不如妈妈与阿姨先打招呼;受到他人的帮助,与其让明明说“谢谢”,不如妈妈主动先说“谢谢”......小朋友就是在一点一滴中学习的,而且当爸爸或妈妈做不到之时,也将会受到小朋友的“惩罚”,如截屏中妈妈的记录:

【为自己错误道歉】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误的,爸爸妈妈在小朋友面前也不例外。如果想让小朋友对自己的所做所为负责,对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及时道歉,那么爸爸妈妈就应该先以身作则。爸爸冤枉了明明,要先说“对不起”;妈妈因为耐心耗尽而对明明发脾气了,也要向小朋友道歉,并且解释事情的原委。这样一来,妈妈对于明明的批评,小朋友才会认真接受、虚心认错。

【耐心听孩子说话】妈妈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抱怨小朋友越大越不懂事了,大人说话他们都是充耳不闻,或者中途打断不再愿意听下去,对于这样的抱怨,妈妈一般都会反问朋友一句,“那您每次耐心听完孩子说话了吗”?也许小朋友们所讲述的很多事情,对于妈妈们来说并没有什么意思,因此妈妈们根本没有耐心继续听完;孰不知,久而久之,在小朋友们心目中,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概念,“你都不愿意听我说话,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妈妈对于明明的做法则是,不管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管自己多忙,一旦小朋友想告诉妈妈什么,妈妈都会停下手中的事情,蹲下或坐下,耐心地听明明说完,并且给明明一个答复或认可。

【得到帮助要感谢】爸爸妈妈希望明明成为懂得感恩的小朋友,从小做起的一个表现则是,凡事得到了帮助,一定要说“谢谢”。光凭言传,明明是学不会的,于是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之间受到了相互的帮助,要对彼此说“谢谢”;而明明帮了爸爸或妈妈,拿东西或扔垃圾之类的简单之事,爸爸和妈妈也是要向明明说“谢谢”的。真可谓是全家人“谢谢”和“请”不离口,在小朋友的概念中就形成了一种惯性,这就是应该的,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妈妈最后语:爸爸妈妈是明明的首位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同明明谈话、教导明明、或吩咐明明之时,是一种教育;但小朋友对于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也是很在意的,因此爸爸妈妈自身的行为在教育明明方面,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爸爸妈妈怎么穿衣、怎么与他人谈话、怎么谈论别人、怎么表示开心与不快…这些对于明明来说,都是具有很深远意义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教育问题其实言传远远不如身教》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