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孩子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09-30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孩子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01

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

孩子的成长好比一面多棱镜,可以折射出家庭的养育、学校的教育以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时,孩子自然会展现闪耀璀璨的光芒。

那家长和老师该如何沟通配合呢?知名教育家刘长铭给您建议:多一些理解,多一份从容,多一分等待。

02

理解老师,冷静处理

我的同事曾给我讲过一个她女儿的故事。她女儿曾在少年宫舞蹈班里学跳舞。但不知为什么,也许是由于跟老师生疏而紧张的缘故吧,孩子总把动作搞错,学得不好,孩子也很沮丧。

孩子的母亲,也就是我的这位同事,是一位曾在亚运会上得过七项全能亚军的优秀运动员,她深信女儿身上一定有着自己的良好基因,但看到女儿频繁出错的动作,感到十分困惑。

孩子的教练是她的大学师妹,于是她就给教练发了一封短信。过了一会,教练回复了一条短信,大意是说,师姐,你别着急,其实我特别喜欢你家宝贝……我的这位同事兴奋地把短信读给女儿听。

不多久,她惊奇地发现,不论学习多难的动作,孩子再也不出错了,而且学得又快又好。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

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我认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

当孩子没有受到特殊关注而产生失落感时,家长应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做好“补台”的工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悄悄地与老师进行沟通。我同事的处理方法就很好。

其实我想,即使没有那条短信,家长在孩子面前编一个“善意的谎言”,也不失为一种教育的艺术。

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情绪上流露出对学校老师的不满,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一通牢骚,使孩子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了成见,那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03

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

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

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极力维护学校和老师——不是假惺惺的做戏(因为孩子都能察觉出来),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我曾读过一篇外国短文,说是在一次儿童网球课后,老师不慎丢了一个小孩。等找到孩子后,孩子由于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

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情景,蹲下来安慰自己4岁的小孩,并且说:“己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也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安慰她一下。”

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己经没事了。”

我想,一个善良、宽容、善解人意的孩子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04

教育需要耐心

中国常有“子继父业”之说。不论是从先天的遗传还是从后天的影响来看,“子继父业”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今天很多子女都对父母的专业不感兴趣。原因很复杂。

社会不断进步,分工越来越细,选择越来越多,这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家长越是有这样的情结,就越容易对孩子失去耐心,最终使孩子产生逆反。

我想,如果我的同事把孩子数落一通,整天“恨铁不成钢”,很可能会使孩子彻底失去对舞蹈的兴趣。

我曾遇到过一对夫妇,他们有一个在我看来非常优秀的孩子。也许是由于他们过于优秀的缘故。

对孩子从不满意,甚至对孩子说,我们都怀疑是不是当初在医院里抱错了,结果使孩子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幸好没有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急躁和揠苗助长可能会收到眼前的、显现的效果,但是在孩子精神上会造成什么缺陷(很多事例说明缺陷是存在的),很可能要等神经科学发展很多年以后才能知道。

所以,我更欣赏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学习


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十法

1.孩子每天上学前,告诉他放学回家后要将一天所学的内容讲出来;这样可以让孩子加深记忆,把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为记牢打好基础。

2.每天让孩子在书桌前坐10分钟;这样可以让孩子慢慢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3.将孩子学习每科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更高效率和更少时间能让孩子没有作业的负担和压力。

4.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开始前的半小时或1小时定为孩子的学习时间;这样可以让孩子专心学习,和孩子约定学习好后就可以看电视,前提是按照要求完成学习内容和任务。

5.给孩子制定的学习目标放在“量”而不是“时间”上;量重点讲的是质量,质量第一,效率保障。

6.让孩子彻底放松地玩,然后认真的学习;玩就好好的玩,学就好好的学,这个原则可以让孩子更专注不分心。

7.当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学习上时,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调整孩子的状态,等孩子状态或者注意力在学习上了,再让孩子进行学习。

8.开始学习前,让孩子整理一下书桌;好的环境可以让孩子心情更好,整理书桌这个小动作如果长期坚持就会让孩子养成更好的整理习惯和动手习惯。

9.饭前和饭后半小时不要让孩子学习;这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帮助。

10.孩子学习过程中休息时,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而且最好让孩子离开书桌。时间太长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持续度都会降低了,所以让孩子休息要讲究时间和方法。

家长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


怎样教育孩子才有效果,是许多父母十分头痛的事,因而家庭教育也成了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父母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这里来说说其中2点:

一、引导独立思考、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父母的视线可控范围内,有意识的让孩子去独立思考,做些事情,从中让孩子学着与人交往,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有时候我们的父母是需要适当的示弱,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和自立感。

例如:每当和孩子一起外出购物时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去找服务员咨询,自己挑选商品,去比较产品的好坏,包装等。再或者,平常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自己的短期计划。

寒暑假期的时候父母给孩子圈定了范围,建议孩子自己制定假期学习生活计划,设计出具体的表格,自己每天标明完成情况,不合理的地方再修订,再完善,自己做自己的小主人,这样的方法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主动自学各样的事情。孩子每天都很忙碌,有的时候都顾不上看喜欢的动画片,但情绪饱满,总是乐呵呵的。用这种方法,我想家长们不会说孩子太累了,太辛苦了吧。

二、以一颗敬畏的心做一个和孩子平等的人。

父母有义务教给孩子一些生活常识,尽可能给孩子创造好一点儿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不同的人。除此之外,父母要做孩子的一个知己和朋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父母应该带着一颗敬畏的心,来对待他们。他们哪个地方做得明显不对,父母可以指导一下,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以平等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如果总是批评和指责,只能被训练成木偶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父母期待自己的下一代能过得好,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而这恰恰加重了孩子生活和心理负担。他们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越来越少。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唯恐不到位,父爱和母爱像燃烧的烈火,都快把孩子烤化、烧焦了,孩子受得了吗?

小结:当然关于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后续总结。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


孩子是需要从小就教育的。小时候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1、首先,要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和职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这需要从小培养。

2、其次,要培养孩子非常勤快地阅读。没有勤快阅读习惯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有持久的发展力!勤,是要有阅读的习惯、要学会零星时间阅读、要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坚持阅读,快,是有较快的阅读速度、有获得新阅读信息的能力、有及时与同伴交流阅读心得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建议给孩子练习一下“快速阅读”,具体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把快速阅读和记忆结合在一起,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孩子阅读能力。同时这个练习对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也会有一些提高。贴吧《速读吧》里有很多练习快速阅读的朋友分享练习经验,可以去交流一下。

3、要训练孩子会耐心地倾听。倾听真的很重要!如今的很多人大多缺乏耐心,容不得倾听别人的解说,总希望自己说的才是最准确的、最有道理的,其实很多情形下自己考虑的会有很多的片面性。

4、可以和任何人沟通。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无法深入现实社会,也就会失去很多个人发展的机遇。就是在实施家庭教育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

5、懂得彼此尊重,懂得自我批评。很小的时候外婆就告诉我:“敬人者受人敬”。意思很明白,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


孩子一向被认为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家长、社会都期望着孩子长大后能够有所积极的作为。

可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却不知不觉忽略了对其的教育。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孩子间的“玩闹”却导致了致命后果的事情,这让人唏嘘不已。

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如何能与那些血淋淋的悲剧有所关联呢?究其深渊,背后隐藏着教育的危机。

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还要告诉他什么不能做。父母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教只是尽责,教懂才是尽心。

生儿养子,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着根本性的作用。李嘉诚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到底该给孩子怎样真正的教育?不妨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做的?

1、谢安:身教重于言传

谢安是东晋孝武帝时期的一代名相,“淝水之战”就是在他的运筹帷幄下取得胜利的。

可能因为平时公务太繁忙了,所以他看起来似乎都没有时间好好教导自己的孩子。这样一来,教导孩子的重担就全都落在妻子的身上。

一天,谢夫人又在对儿子耳提面命,实在是忍不住了,就质问他说:“你这个当爹的也太不称职了,怎么从来都不见你教导自己的儿子?”

没想到这位平时没有时间教导儿子的父亲却回答道:“我常常自己教导儿子啊!”

谢夫人一听,顿时懵了。

原来,谢安教育孩子,靠的并不是耳提面命,而是自己平日里的身体力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只有自己先做好了,孩子们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加以效仿;如果自己都做不好,又怎能去要求孩子们呢?

我们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也是一样,耳提面命的言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的身教。

2、殷仲堪:以俭为本

殷仲堪出生门阀世家,是东晋末年的重要将领和大臣,他擅清谈,曾说三日不读《道德经》,就觉得舌根变僵硬了。

他就任荆州刺史后,正好遇上水灾,年成歉收,吃饭通常只用五碗盘(古代南方的一种成套食器,由一个托盘和放在其中的五只碗组成,形制较小),此外再没有其他荤菜。

要是吃饭时饭粒掉在盘里或坐席上,他就捡起来吃掉它。

他这样做,是想给大家做个好榜样,也是因为他本性质朴。

他常常告诫子侄们说:“不要因为我担任了州郡的长官,就认为我抛弃了平时的操守。现在我做了刺史仍没改变这种操守。清贫俭朴是读书人的常态,怎么能做了官就丢掉做人的根本呢!你们要记住我的话!”

3、孟母:环境熏陶

孟子和母亲一开始居住的地方临近墓地,孟子年幼,嬉戏游玩时喜欢模仿墓地里的事情,热情于挖坑埋土之类的活动。

孟母见此以为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搬走,住在市场旁边。孟子又开始学习商人做买卖的行为,孟母仍以为此地不适合孟子居住,又迁居到学宫附近。

耳濡目染,在学校的影响下,孟子开始学习演习礼仪,孟母这才放心地住了下来。孟子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学习《六艺》,终成一代大儒。

孟母的行为为我们指示出环境熏陶的重要性。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所以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想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谨慎选择居住的环境。

4、诸葛亮:俭以养德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就写道: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子女“俭以养德”的道理。

他曾经在给后主刘禅的上表中说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

诸葛亮亲自履行着自己“俭以养德”的做人准则,希望子孙后代成为拥有远大理想、勤学俭朴的有为之人。

5、梁启超:做人比学问重要

梁启超确实不强求孩子的成绩,也不干涉孩子个人的兴趣选择,但是有一样东西,他十分在意,那就是孩子的品行。

他曾经这样说:

你如果做成一个人,智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智识却是越多越坏。

在梁启超很小的时候,母亲对他总是很温柔,但是有一次,梁启超因为一件小事而撒谎,一向温柔的母亲为此盛怒,打了他十几鞭子,告诫他,不诚实的人将来只能成为乞丐,盗贼。

梁启超谨记在心,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对孩子的品行要求更是严格。他还让孩子们从小读中国的传统经典《论语》《孟子》,教导他们“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道理。

而事实上,梁启超的九个孩子无一不是品德高尚之人。他的大女儿在丈夫去世之后独自抚养四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却始终不肯向日本人低头。

三子梁思忠,在淞沪战场浴血奋战,以身许国。而九个孩子中,七个曾经在国外名校留学,学成之后,无一不回到他们的祖国,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来。

爱国,对梁家而言,从不是一句空话。这样优秀的家风家教,在中国确实首屈一指。

6、鲁迅:尊重孩子

有一回,萧红到鲁迅先生家吃饭,许广平从街上一福建菜馆要了一碗鱼丸子。吃饭的时候,海婴最先夹了几个丸子放到自己碗里,吃了一个后就说:“不新鲜、不好吃。”许广平便夹起一个吃,感觉很新鲜。

于是就批评海婴,并又给海婴夹了一个,海婴吃了这个之后,依然说不新鲜。许广平生气了,更加严厉地斥责海婴。

见此情形,鲁迅先生便把海婴碟子里的鱼丸夹起来尝了尝,果然不新鲜。原来,在这碗鱼丸中,有一部分是新鲜的,还有一部分是不新鲜的。于是,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指责是不对的。”

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孩子往往是被教育的那个,家长往往很难尊重孩子的意见。

但是鲁迅却不一样,他十分在乎孩子的观点、想法,不会想当然地斥责孩子,能够设身处地的去观察、思考孩子的意见有何合理,这样的尊重是很多家长不能做到的。

7、丰子恺:自然真诚独立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

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

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

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

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而在这样的要求下,他的孩子都在很早的时候就不再依赖父母生存,可谓十分独立,这和他们后来做出的成绩是密不可分的。

家长如何去教育孩子


不少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和管理,都缺少坚持。往往是突然感觉到孩子的错误,才会想起来去管一下。在看到孩子一些不如意情况,就开始担忧孩子多年后的高考、婚姻、工作。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家长的忧虑 主要因为不关注孩子

家长之所以会有这种忧虑,是因为对于孩子的关注往往是间歇性的。当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就多关注一些,而没有明显问题的时候,就减少关注。

这类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缺少一个宏观掌控,所以自己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不做什么,以及做的够不够等等。所以说他们自己心里没底,想应的对于孩子还来缺少缺少一份确信。而这种忧虑可能会毁了孩子的前程。

为什么家长会没有这份确信?

不少妈妈们在结束自己学习生涯,有了工作、家庭以及孩子,就感觉自己达到了人生“圆满”,为此便放弃了自我摸索,生活也主线趋向于安逸,看上去非常悠闲、自在,生活稳定惹人羡慕。

但是其实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圆满,此时依旧有很多人生议题没有完成。就比如有很多达到这一年龄的成人,两极分化特别严重,有的人生活越来越丰富、有魅力;又有的人视线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疏离。尤为女作家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这句话来形容这种状态,让人倍感凄凉。

人生就是一幅地图 你需要不断完善

这种安逸生活并没有错,但是你的人生议题不会因为这种回避也消失。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每个人对现实的观念就是一幅地图,凭借这幅地图,我们可以和人生的地形、地貌进行谈判。如果地图是正确的,那么就能确定自己的方向,知道要去什么地方;如果地图不完整,那么就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但是不少人在过了青春期之后,就放弃了地图的绘制。不少中年人,都觉得自己的地图非常完全,世界观也无瑕疵,甚至有的封闭自己,不接触和学习新的讯息。只有小部分人能够继续努力探索和扩大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一直到生命尽头。

人生地图有三部分 不可回避

每个人的人生地图,都有三各部分,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不想再完善地图,可以有无数方法,最直接的就是退缩,保持现状。

就比如很多人不会接纳自己,经常自我否定和攻击,面对事情往往选择逃避或者忍耐。人际交往有障碍也不想办法改变,而是简化人际关系,严重的就是只剩下亲人关系。因为在这部分人面前,即使是任性而为,也会得到包容。

许多妈妈就只会关注日常生活,最大程度的规避掉这三组关系。但是如果大部分情况都选择逃避,那么当孩子到来的时候,妈妈们将避无可避。亲人会包容我们,但是孩子靠的是天生知觉,所以我们的情绪以及对人生理解和态度,都会直接暴露在孩子面前。

孩子是天使 是父母的老师

大家都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事实上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在督促父母把自己忽略掉的课程补起来,完善人生地图。

如果成人就抗拒成长,那么就会把这种任务,交付给孩子。如果成人不接受自己,对自己不满意,那么就需要一个非常让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无法处理好亲子关系,那么心中就希望有个完美孩子,会主动迎合成人的要求。于是孩子开心,你就开心,孩子难过你就难过。这样孩子幼小的肩膀要承受两个人的成长任务,时间久了会出事的。

与孩子一起成长 努力完善人生地图

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学会去面对自己人生的问题、寻找到答案并且完善自我。事实上过了18岁,并不代表你是大人,依旧只是个大孩子。成长道路上各种错误、漏洞,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展露无遗,可能会感觉困惑、力不从心,此时最好是休息下,看看是什么阻碍了自己的脚步。

等到我们不再逃避,而选择勇敢直面困难的时候,也就离开了心理舒适区。但是成长就是这么个破茧重生的过程,它意味着冒险、痛苦,是不可回避的事情。你会发现,每当解决一个问题时,你的人生也会变得更加顺畅,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每次苦难背后,都有一份人生的礼物。

所以说那些知道勤奋好学、不断进取自我成长的父亲和母亲,是非常值得尊敬和称颂的

相信《初二孩子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