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告诉孩子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10-15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请不要告诉孩子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请不要告诉孩子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昨天回到家的时候就想写贴了,心里涌现出那么多的东西,零零散散的,我试着把这些零零散散的灵感收集起来,开始了这篇帖子。

回到家的时候,女儿还没有睡觉,说等着我给她读小学的故事。女儿马上要上小学了,所以我给女儿买了一套校园小说,想让孩子在上学之前能感受一下小学的生活。其实我是蛮喜欢小说的,什么样的小说我都喜欢。自从给女儿买了这部小说后,我突然就爱上了它,也就使每天给孩子读书坚持了下来。每天我只给她读一章,然后和女儿一起回忆其中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小米的做法,从而让女儿知道小米的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其实在这本小说中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的妈妈,从故事开始的第一章,妈妈就不断的说:“小米,你该去……”以至于小米总是想我不用去想下一步应该去做什么,因为妈妈总会告诉我的。这种想法真可怕。其实这种现象或多或少的存在于我们每一个家长和老师身上。我记得书中这样描述:小米吃完水果正想去洗手,还没等站起来,小米妈妈就开始说:“小米,吃完东西要洗手的。”小米无奈的叹了口气想:“我不会去想下一步去做什么,妈妈总会告诉我的。”这种思想使小米不再去计划自己的事情。其实很多的时候,孩子想到了应该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总是在孩子还没开始做之前先叮嘱,似乎这成了幼儿教师的通病,而就是这种叮嘱磨杀了孩子自己的计划,让孩子变得懒惰,不再去想应该怎么做,而是等着我们去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把繁琐的叮嘱变成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了?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会不会使孩子的主动性增强,会不会使孩子的计划性增强,会不是使孩子做事情更有条理呢?

所以,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去试一试,或许带给孩子的将是不一样的结果。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面对孩子负面情绪该做什么?


作为年轻的父母,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年幼宝宝大发雷霆,甚至歇斯底里般的状态,面对那样的情形,我们内心的怒火似乎也在酝酿、升级、蔓延……直到不可遏制!冲动之下,我们会做些什么呢?有打的,有骂的,有躲的,有迁怒他人的……与此同时,所伴随的情绪大致如下:

一、烦躁恼火

忙了一天回到家的父母们,大都希望夜晚能安安静静地读报纸、看电视、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或是搞些轻松的亲子游戏,然而宝宝并不能时刻配合我们的心愿。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身心状况不佳哭闹起来,甚至大发脾气。当家长满耳充斥着尖叫、哭闹声,心情自然烦躁起来。虽然这样的情绪是人之常情,但对教育孩子却起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我们或许可以做这样的尝试,来缓解自身的情绪:

1、干一件自己特别享受的事情。事情并不需要怎么特别,哪怕只是洗个热水澡、做个面膜、把音响调大声,听首自己爱听的曲子、沏壶香茶,只要有利于舒缓自己情绪的都行,总之把自己和宝宝尖叫哭闹的情境暂时隔离,等摆平了自己心头的波澜,再面对继续哭闹的孩子时,我们的内心便不再那么容易“起毛”;

2、回想宝宝可爱的神情、童趣的言语。每一个孩子都有可爱的一面,如果能够成功调用大脑中储存的这部分资源,就会在心中涌起无限爱怜的感觉,有助于冲淡烦躁和恼火的情绪;

3、认知调整。孩子的尖叫和哭闹并不总是无理的,有时代表某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涵义,如果我们能够猜中,宝贝的哭声就会低一些,猜错了,宝贝的哭声就高亢些。有时脾气大作也是孩子自己试图调节情绪的方法之一,他不会象大人有那么多的渠道可以宣泄和转移,所以这也是我们可以借题发挥的机会,教会他更多宣泄的方式。当我们的头脑在做类似上述的认知调整工作时,烦躁恼火的情绪便在不知不觉中遁形了。

二、无助自责

这种情绪在年轻的妈妈身上时有发生。她们面对大发脾气的宝宝,感觉到无奈、无助,不知道怎样做才合适,下意识地想法是“我是个不合格的妈妈”、“我不称职”,在认知层面我们也可以做这样的调节:

没有谁天生会做妈妈,要胜任就得学习,眼前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绝不能错失,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经过一番自我激励,重新上岗后的妈妈就会变消极为积极。

三、羞愧愤怒

如果是家庭聚会或有客来访的情况下,宝宝也毫无顾忌地闹将起来,会令不少家长猝不及防,有失颜面。即便平时这些家长对待孩子颇有耐心,但在“外人”面前,他们依然会希望尽快“镇压”孩子的哭闹,保存自己的颜面。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冲动之前,对自己喊“停”,这么多双眼睛关注着这一幕,意味着有很多能量在这个场运转,或许这是个塑造孩子行为的好机会,如果借着这股能量把孩子往好处去推,也许比平时私下里教育孩子效果还好。比如,一个挑食的孩子,因为饭桌上没有合意的菜而大发脾气,我们可以说,宝宝,这个小菜心觉得好难为情,现在这么多人都知道宝宝不喜欢吃它,它伤心地哭起来……宝宝很可能被这个“童话”吸引,进而改善自己的行为。

带孩子做过飞机的家长都知道,空乘小姐会提醒说“如果发生紧急事件,请家长先把自己的氧气面罩戴好,再帮孩子戴上”,是啊,如果我们作为家长都无法处理、合理转化我们的负面情绪,又如何帮助宝宝接纳和改善自己的情绪呢?所以当宝宝发火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应对自己的内在情绪,然后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我们的宝宝。

幼儿园中班育儿知识:父母应该做什么?


1、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

4-5岁中班的孩子身体开始变得结实,体力较佳,可以自己走一小段路程,能够自己穿脱衣服、扣纽扣、拉拉练、系鞋带。父母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在这个时期你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做些简单的动作,比如自己收拾玩具,穿衣穿鞋。既能够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还能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变得更坚强更独立。

2、少学习,多游戏

这时期孩子生理上并不成熟,心理发展也不够完善,安排大量的学习任务,从事过分紧张的学习活动,反而是有害的。这阶段还不能像小学的教学一样,父母应该了解这一时期的学习特点,多给孩子组织一些游戏活动。

3、尽力回答孩子的为什么

孩子在4-5岁的阶段,往往有着惊人的模仿能力,他们会积极地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不止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父母不要觉得不耐烦就粗暴地打断,有价值的问题可以适当回答,不好回答的问题就避开,都是给孩子的一种反馈,对孩子而言都是一种激励。

4、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会思考很多,我喜欢这个所以我想要这个,但是有时候会给父母造成一些困扰,他也不会明白你为什么要生气。有的家长会对孩子大声地呵斥,并且还会采用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调,认为这样孩子就会更听话,但是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心理伤害。无论是在什么场所,当你要对孩子说什么的时候,请试着蹲下来,用这样的方式对孩子说话,孩子会很开心地执行你的“命令”。

针对宝宝负面情绪该做什么?


导读: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应对自己的内在情绪,然后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我们的宝宝。

作为年轻的父母,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年幼宝宝大发雷霆,甚至歇斯底里般的状态,面对那样的情形,我们内心的怒火似乎也在酝酿、升级、蔓延……直到不可遏制!冲动之下,我们会做些什么呢?有打的,有骂的,有躲的,有迁怒他人的……与此同时,所伴随的情绪大致如下:

一、烦躁恼火

忙了一天回到家的父母们,大都希望夜晚能安安静静地读报纸、看电视、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或是搞些轻松的亲子游戏,然而宝宝并不能时刻配合我们的心愿。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身心状况不佳哭闹起来,甚至大发脾气。当家长满耳充斥着尖叫、哭闹声,心情自然烦躁起来。虽然这样的情绪是人之常情,但对教育孩子却起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我们或许可以做这样的尝试,来缓解自身的情绪:

1、干一件自己特别享受的事情。事情并不需要怎么特别,哪怕只是洗个热水澡、做个面膜、把音响调大声,听首自己爱听的曲子、沏壶香茶,只要有利于舒缓自己情绪的都行,总之把自己和宝宝尖叫哭闹的情境暂时隔离,等摆平了自己心头的波澜,再面对继续哭闹的孩子时,我们的内心便不再那么容易“起毛”;

2、回想宝宝可爱的神情、童趣的言语。每一个孩子都有可爱的一面,如果能够成功调用大脑中储存的这部分资源,就会在心中涌起无限爱怜的感觉,有助于冲淡烦躁和恼火的情绪;

3、认知调整。孩子的尖叫和哭闹并不总是无理的,有时代表某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涵义,如果我们能够猜中,宝贝的哭声就会低一些,猜错了,宝贝的哭声就高亢些。有时脾气大作也是孩子自己试图调节情绪的方法之一,他不会象大人有那么多的渠道可以宣泄和转移,所以这也是我们可以借题发挥的机会,教会他更多宣泄的方式。当我们的头脑在做类似上述的认知调整工作时,烦躁恼火的情绪便在不知不觉中遁形了

二、无助自责

这种情绪在年轻的妈妈身上时有发生。她们面对大发脾气的宝宝,感觉到无奈、无助,不知道怎样做才合适,下意识地想法是“我是个不合格的妈妈”、“我不称职”,在认知层面我们也可以做这样的调节:

没有谁天生会做妈妈,要胜任就得学习,眼前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绝不能错失,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经过一番自我激励,重新上岗后的妈妈就会变消极为积极。

三、羞愧愤怒

如果是家庭聚会或有客来访的情况下,宝宝也毫无顾忌地闹将起来,会令不少家长猝不及防,有失颜面。即便平时这些家长对待孩子颇有耐心,但在“外人”面前,他们依然会希望尽快“镇压”孩子的哭闹,保存自己的颜面。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冲动之前,对自己喊“停”,这么多双眼睛关注着这一幕,意味着有很多能量在这个场运转,或许这是个塑造孩子行为的好机会,如果借着这股能量把孩子往好处去推,也许比平时私下里教育孩子效果还好。比如,一个挑食的孩子,因为饭桌上没有合意的菜而大发脾气,我们可以说,宝宝,这个小菜心觉得好难为情,现在这么多人都知道宝宝不喜欢吃它,它伤心地哭起来……宝宝很可能被这个“童话”吸引,进而改善自己的行为。

带孩子做过飞机的家长都知道,空乘小姐会提醒说“如果发生紧急事件,请家长先把自己的氧气面罩戴好,再帮孩子戴上”,是啊,如果我们作为家长都无法处理、合理转化我们的负面情绪,又如何帮助宝宝接纳和改善自己的情绪呢?所以当宝宝发火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应对自己的内在情绪,然后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我们的宝宝。

育儿观念:孩子上学前家长该做什么?


育儿观念:孩子上学前家长该做什么?

幼儿园毕业后,即将步入小学校园,从此后就是不能迟到早退、有寒暑假期,甚至各种考试的小学生了。很多家长心里着急甚至焦虑,压力巨大。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只要准备充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没什么可怕的。可是,我们要准备什么呢?要做到怎么样才能够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小学是什么样子的,它和幼儿园的区别是什么。

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

孩子小的时候,几乎每一个父母都在心里认为,我的孩子真棒,非常聪明!可能在十个月时孩子说出的那一声“妈”,也会让家长幸福万分,这些都是孩子聪明伶俐的证据。上了幼儿园之后,这种独特的骄傲在每个人心中依然存在。可是,一旦步入小学一段时间后,几乎没有家长如此评价自己的小孩了!被取而代之的是“我的孩子挺聪明,就是太马虎”,或许是“孩子不笨,就是不学”这样的句子。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他在父母心中的定位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因为在不同的年龄段,父母对待孩子的要求是不同的。当他刚刚出生的时候,我们希望只要他五官端正、健康就好,希望他有好的胃口,好好长大,不要生病。接下来,我们又希望他可以热爱运动,身体强壮,不挑食,合群,有规范的作息时间。随着他不断长大,我们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改变。所以,常常是在幼儿园里的好孩子,到了小学,各方面都显得平常,甚至有时候还会托班级的后腿。

小学和幼儿园对于孩子的要求是不同的。

幼儿园里可能老师注重的是孩子是不是可以团结同学,能不能够自主吃饭,出勤率好不好。所以在幼儿园老师的眼里,不惹事的孩子,不爱生病满勤的孩子,甚至是长得白白胖胖漂漂亮亮的孩子,都是一个标准的好孩子。可是,一旦上了小学,老师的要求就不同了,老师要求上课注意听讲,书写工整,知识面广泛,当然,每次考试还要有一个好的成绩,这才是好孩子的标准!至于你是不是饭吃的好、吃得多,并不是考量一个孩子的标准。

用自己的方法记作业

铁锤的幼儿园在大班的时候带领他们去小学参观,看哥哥姐姐们在操场上做游戏,还让小学老师带领他们上了一堂体育课。但是这些仅仅是让孩子知道小学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家长还要让孩子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

想要让孩子尽快的适应小学生活,我要先了解小学对于孩子有什么样的要求。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百胜。

我问过铁锤即将入学的那所小学的孩子家长,他们告诉我小学要求严格,尽量不要迟到早退,可以选择定午饭也可以自己带饭,他们每天放学前孩子都要在自己的记事本上用拼音或者汉字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记下来,回家根据这个要求写作业。有时候,老师还会说明天要带油画棒或者是交订杂志的费用,有的孩子因为写字慢,老师布置的作业记不完整,导致家长每晚都要给老师打电话核对作业内容,非常麻烦。我给铁锤准备了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让他记下幼儿园老师留的作业,如果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使用拼音或者是图画的形式,只要自己回家能看懂就好。开始的时候上面很乱,汉字、拼音甚至图形什么都有,连他自己都要仔细分辨才知道写的是什么内容,慢慢的,他能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分成“1、2、3”条一行一行的写出来,到了后来,里面竟然有“数,5”这样的字样。我问他这是什么?他说表示数学书第五页。看来,他不仅熟练掌握了这样记录方法,而且为了节省时间,还尝试使用了速记!我知道,为什么懒人比较容易进行发明创造了!

铁锤在上小学前的几个月里,开始试着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所以他很快就适应了小学生活。

拓展孩子的识字量

在准备上小学之前,一个孩子应该拥有一定的识字量,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才能够更好的阅读。有些家长认为一个孩子识字量的多少不过是决定了他的语文成绩,随着年龄增长,在学校学到的生字越来越多,所以没有必要提前让孩子掌握更多汉字。其实不然,一个小孩只有认识足够的汉字,他才可以自由的阅读,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可以自己对阅读的文字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能力甚至是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如此,一个拥有大识字量对于孩子学习数学也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看过现在的小学数学课本,你会发现现在的数学题不再是象从前那样的简单的加减法,相反更多的考察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记得我小的时候,一二年级的数学考试单纯考察孩子的计算能力,看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现在小学生的数学考试完全不同。记得铁锤在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有一道填空题,题目画了三个装着不同数目鸡蛋的篮子,题目问把左边篮子的鸡蛋拿到右边篮子里面三个,然后问两个篮子里面哪个装的鸡蛋多?多几个?类似这样的题目,有的孩子就懵了,用老师的话说题目都读不懂,又怎么能够写出正确答案呢?

一个人尽管满腹经纶,总要用语言文字展示出来,别人才能够清楚。所以,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科目的基础。而学语文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大量的阅读,而阅读就需要孩子拥有大量的识字量。一个要上学的孩子,至少要拥有500个汉字的识字量,这样才能够做到顺利的幼小过渡。

告诉孩子小学很有趣,有寒暑假期,有课间十分钟,有老师和新同学,这样孩子会对即将到来的小学充满好奇和期待,只有家长准备充分,孩子才会尽情享受小学时光。

育儿观念:陪孩子看电影,家长该做什么?


周末闲暇之余,家长总会带着宝贝去看场电影,最近热映的《熊出没之熊心归来》,想必很多家长也已经陪孩子看过。不知道那么在看完之后,我们又与孩子有过哪些互动呢?以下仅仅是笔者陪孩子看熊心归来的一点感受,也是我们围绕影片聊得几个话题。

友谊——当熊二以为光头强抓走熊大的时候,光头强没有因为误会而弃熊二于不顾,而是陪着他一起去找熊大;当熊大因为救不了熊二及森林里的小动物而沮丧、难过、想放弃的时候,是光头强陪着他,鼓励他,提醒他曾经的熊心壮志,提醒他保护森林、照顾熊二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当马戏团的小动物深陷危险之中时,又是光头强扮演魔术师,与熊大合作营救朋友……角色形象的颠覆,在孩子单纯的心灵中,播下了友爱的种子。朋友之间就是这样,在危难中见真情,在最需要的时候静静的陪伴,在最无助的时候,默默的鼓励。友谊,就是这样,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创新——当黑风为了让马戏团登上小丑嘉年华的舞台而加强训练时,小动物们是满脸的无奈与不满;当熊大发现这一状况时,敢于打破固有的规则,结合小动物们自身的优势及特长,进行创新,整场演出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在这个多元且快速发展的社会,拥有创新品质的人,必将会拥有更宽广的舞台。因此将这一优秀品质,赋予孩子喜欢的熊大身上,相信孩子的印象会更深刻。

善良——熊大的善良,一直是他身上的闪光点。在面对自私自利的马戏团团长即将从热气球上掉落下来的时候,熊大还是一如既往地伸出了援助之手,虽然最后马戏团团长还是害人不成反害己。此时,熊大伸出的那一只手,不仅仅包含着善良,更有对敌人的宽容,对生命的敬畏。

责任——熊大在最无助的时候,他想起了妈妈曾经对他说过的话,“要保护弟弟,保护森林,保护我们的家”。正是凭着这份责任感,凭着“熊就该有熊样”的豪言壮语,激励着熊大不断努力!

梦想——在这部影片里,我们看到了黑风执着的梦想。尽管为了这个梦想,黑风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但在熊大的帮助下,最终黑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明明知道回到舞台演出会有危险的情况下,黑风依然和他的小伙伴们,勇敢坚定地回到了舞台。除了给所有的观众一个大大的惊喜之外,更多的是他们对自己梦想的追求。有梦,什么都不怕!我想,这或许就是梦想给予他们的力量吧!

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给宝贝带来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家长能够在看电影的时候,放下手机,陪同孩子一起观看影片,了解孩子的世界,感受孩子的感受;如果,我们在观影之后,能够陪宝贝一起去讨论,一起去体验,相信每一次的影片,一定会更好的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相信每一次的影片,也一定会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因为有我们对影片更深刻的理解。

孩子学习第一步--模仿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模仿。模仿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就开始了。通过模仿,孩子不仅能够复制行为,而且也能对模仿的行为进行加工,有所创新。人们经常把模仿描述成“学习的捷径”。模仿涉及到拷贝某个具体的行为或是某种类型的动作,可以使孩子非常快速、有效地学会一系列的身体技能。所以,模仿是孩子进行学习的第一步。

模仿--孩子学习第一步

经典实验回放:

1999年,科学家梅尔特佐夫让一个18个月大的婴儿观察一位成人从事一种不成功的行为,并让婴儿也来尝试这种行为。如果婴儿只是模仿示范者实际操作的内容,那么最后模仿行为就会失败。第一步,婴儿在一旁观察一位实验人员将小哑铃拉开并成功的过程;第二步,实验人员给婴儿一个过大的塑料小哑铃,让他尝试拉开。婴儿使用示范者的方式,用两只手去抓小哑铃,并做出向外用力的动作。但是,小哑铃对婴儿来说太大了,婴儿模仿不了示范者拉开哑铃的动作。后来婴儿尝试了新的解决方法,他把哑铃放在桌子上,使用两只手来拉另一端。结果他成功地拉开了小哑铃。这个实验说明,孩子能够通过模仿学习并进行自我创造,因此模仿是孩子进行学习活动最有用且有效的工具。

模仿从婴儿开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心理学家对婴儿的模仿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出生后最初的4个小时中,婴儿就已经具有模仿能力了。那时的婴儿模仿的是张开嘴、撅起嘴,或者是在嘴里动舌头。

大一点儿的婴儿能够通过模仿学习三种类型的行为。其一,婴儿能够跟随成人一起到处走走,到新的环境中进行探索。这个时候,婴儿也有能力跟随着一个移动的玩具,并自己摸索着返回。其二,婴儿模仿已经熟悉的社会行为,如分享玩具,通过模仿能提高这类行为的发生。比如和婴儿一起玩“平等交换”的游戏,他随后就会想到要把玩具送给其他人。其三,婴儿通过观察其他人,能够模仿学会一些新的行为并且有自我创新。比如上面实验中拉哑铃的例子,婴儿自己发明了把哑铃放在桌上,用两只手拉同一端的动作。这类模仿行为对孩子的语言学习来说,是很需要的。孩子通过模仿成人的语言,并进行迁移和创新,学习新的词汇。

请告诉孩子为什么必须要上大学


很多孩子问父母为什么天天让我学习,让我考大学呢?很多父母不知怎么回答,只是泛泛的告诉孩子上大学能学很多东西。原本就被现在的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听到这样的回答能有考大学的动力吗?建议父母这样告诉孩子,为什么必须要上大学!

1同学

你的大学同学及朋友,将是你人生当中的宝贵财富。可以说,你的同学对你的重要性,仅次于你的亲人。

无论何时何地,你都有可能获得来自同学的友情、帮助与安慰。很多大公司的崛起,都是一帮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很多人一生的成功,都是因为一个志趣相同的优秀同学。

甚至你可能还会收获爱情,收获你的另一半,而爱情,是人生中与事业同等的两件大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谕。

即使你大学时没收获爱情,你的大学也很重要。哪个青年人找对象会不考虑对方的学历呢?

2你自己

大学四年,和一帮与你差不多优秀的、比你更优秀的或是不如你优秀的人在一起,使你加深了对自己的真正了解。

你了解到,你其实并不是那么牛,因为有人比你更牛,虽然你曾经认为自己很牛。当然你也可能了解到你并不是那么无能,因为有人比你更无能。

由于大学环境的宽松,你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像中学生那样只知道学习。你了解了自己究竟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了解了自己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了解了自己的优点、缺点。

你对自己的了解逐渐接近真实。你不再狂妄自大,也不再妄自菲薄。

这就是成熟。

3修养

你见过暴发户吗?

很多暴发户虽然挣了很多钱,可他们身上却散发着庸俗、铜臭与粗鲁。这正是因为他们没上过大学,即使一身名牌、百般妆扮,也不能掩盖本身人文素养的缺失。

大学四年,你一直和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在一起,看音乐会,看画展,参加社团,读各种书籍,你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人文素养、道德修养都在不断地加深。

在人文素养方面,你要大大超过那些没上过大学的人。

如果你有了钱,你可能会选择艺术享受,比如听音乐会、看话剧,甚至是艺术收藏,这是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而缺乏人文修养的人可能会去大吃大喝、购买奢侈品,甚至是黄、赌、毒,这是低层次的感官享受。你可能不如暴发户有钱,但你的人生质量是另一个层次。

我并没有看不起有钱人的意思,实际上,很多暴发户后悔没有好好读过书,很多富翁都对知识分子非常尊重,甚至是羡慕。他们经常通过附庸风雅来显示自己是有品味的,甚至要想尽办法给自己搞个大学文凭。

你在艳羡暴发户们腰缠万贯的同时,殊不知他们也在艳羡你的知识与品味。

4独立思考能力

大学环境比较宽松,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这锻炼了你的独立性。这种锻炼是必要的,因为你早晚要独立生活。

当然一开始你可能不适应,你会无所事事、浪费光阴,但这是提高独立能力的必经之路和代价,你由此认识到了光阴的可贵。

你有了思考自己、思考社会的时间,你可以对各种社会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

如果不懂,你会上网、会去图书馆去了解相关知识。

你不再人云亦云,你拥有独立思考能力,你会自己去判断对与错。

你不再迷信权威,你知道了很多专家、教授不过是徒有其名,他们的言论其实不比你高明,甚至是胡说八道、无耻谰言、屁话连篇。你知道了很多官员的话是假大虚空,他们道貌岸然的后面,是对财色与权势的追逐。

你明白了社会与人性的复杂性、多面性,你更加理性了。

你一般不会去违法犯罪,大部分暴力罪犯都是低学历的、没上过大学的人,这些人犯罪都缺乏技术含量。

你即使犯罪,那也应该是高智商犯罪。

5知识

虽然你可能经常逃课,虽然你可能多次挂科,虽然你经常在课堂上睡觉,但是实际上,你仍然获得了很多的知识。

你对你的专业,总会比那些没上过大学的人,了解的要多。如果你很认真,那么你收获颇丰,虽然你可能没有感觉到。理工科的学生,更是学到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东西。

你曾经羡慕很多没上过大学的人成了小老板,但他们也只能做个小老板,而你可能会成为大老板,但你需要耐心。

现在,挣大钱越来越需要知识。

中国第一代富人发迹于八十年代初,代表是农民企业家,靠机遇和胆子,别人不敢离开集体单干,不敢做生意,他敢,于是他成功了。但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不懂管理,到现在,很多公司已经面临困境甚至已消失。

第二代企业家,靠政策,靠关系。

而新的第三代企业家,靠知识,靠脑子,很多人都是高学历并有丰富的海外工作和留学经验。

没有知识,可以做小生意,做不成大生意。经济社会的高端产业是金融与投资业,没有知识的人,是做不来的。没有知识的人,只能在低端产业徘徊。

6学历、文凭

我当然相信,学历的高低不等于成就的高低。但在初次就业的时候,你的学历决定了你大致能从事哪个范围内和层次内的工作。

学历不同,初次就业的工作层次、工资层次是不同的,当然层次之间有交叉。每年的工资调查也都说明,学历高的人,平均工资高于学历低的人。

大学起码给了你一张文凭,有了这张文凭,你才有资格到那些大公司和政府机关应聘。

如果没上过大学,农村的孩子多数要回家种地,或成为民工;城里的孩子会让父母为你的未来伤透脑筋。

关于做生意、当老板,不要因为没有上过学的人做老板而眼红。因为你即使上了大学,照样可以选择做生意、当老板。

7人际交往能力

在大学里,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要你自己来处理。

学校虽然比社会单纯,但已经是相当复杂。同学关系、室友关系、师生关系、男女关系、贫富关系,做干部还有上下级关系、干群关系等,处理好这些关系,是需要动脑筋的,也是需要能力的。

你在学校处理关系的经验与教训,会对你走上社会带来帮助。

8见识

通过上大学,你增长了很多见识,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南腔北调的同学。

农村来的学生,见识了大城市的现代化,见识了花花世界的丰富多样。城里学生通过农村的孩子,也了解了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

你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和一些优秀的老师,你从他们身上会学到很多。

这使你的眼界开阔了,视野开阔了,心胸开阔了,未来之路也开阔了。

9孩子

孩子看起来离你很远,其实不远,你毕业后也许不用四年,你的孩子就出世了。你上不上大学,会影响你的子孙后代。

你的文化水平将影响你的教育水平,同时对你的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们不能说没有文化的父母就培养不出好孩子,但是有文化的父母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和更大的帮助。起码在孩子中小学作业题不会做的时候,你可以帮得上忙。

总体来看,有文化的父母的孩子比没有文化的父母的孩子生活得更好,当然不排除个例。

10美好的回忆

相信我,离开学校不久,你就会无比地怀念你的大学时光,还有那些哥们儿、姐们儿。

你会发现,曾经无聊的大学生活回忆起来是那样的美好!你会后悔,你没有好好地利用你的大学年代。

最后要提醒你的是:你只有上了大学,才有资格思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确实是你上了大学,而不是大学上了你。

我知道当前的大学存在很多的问题,存在很多的弊病和黑暗面。但上大学仍然很有用。如果上帝让你回到四年前,再让你选择一次上不上大学,我相信你会不加思索地说:“那还用说嘛!”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因为孩子,我们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孩子财商教育的第一步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每年春节,孩子们都能收到很多压岁红包。随着现代人财富意识逐渐觉醒和增强,压岁红包不妨成为孩子财商教育的第一步。

孩子财商教育的第一步

首先,家长不妨利用压岁钱,给孩子开设一个儿童理财账户,定期让小孩看到自己储蓄账户的金额。同时,给他制定一些小计划,让他体会到成就感和储蓄的收益。而且,还可以不断地设置一些“小恩小惠”奖励,让孩子养成节俭并有计划的消费习惯,学会储蓄。储蓄账户,可以算是激发孩子们理财兴趣的第一步。

其次,家长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长期成长性的优质蓝筹股作为“红包”送给孩子,开启孩子的财智教育。与此同时,股票作为一种新型红包,还能够早早地让孩子明白父母挣钱的艰辛,也让他们懂得除了工资以外,还可以投资股票让财富增值。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并为孩子将来成年后的生活所需积累一笔财富,都有极大的好处。

最后,一些家长选择将孩子的压岁钱存在一个特定的银行卡中,并与定投账户绑定,每月扣除,为孩子“定投”基金。“压岁定投”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理财习惯,一旦孩子需要花钱,也可以从银行卡中取出,操作也简便。而且,家长还可以利用压岁钱制订不同的理财方案,让孩子学习财商、提高财商,基金定投也是培养孩子理财习惯的良好平台。

理财专家指出,现在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多数是重视智商、情商的培养,而忽视财商培养。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孩子很有可能变成“高智商的穷人”。作为父母,可以在为孩子打理年终奖的过程,给孩子讲解相关的财富知识,逐步的积累有助于帮助孩子渐渐熟悉“投资”的概念,成为培养孩子财商的第一步。

教育心得:预防孩子变成“考试虫”您应该做些什么


整理了教育心得:预防孩子变成“考试虫”您应该做些什么,希望对爸爸妈妈正确教育孩子,指引宝贝健康发展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考试虫”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甚至这也曾经跟随过我们成人的童年,可以说是我们的梦魇。前不久,有位妈妈就跟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活泼孩子变“考试虫”的案例:她的女儿最近每天放学回到家,无论做什么总是无精打采的,也不太爱说话。以前,孩子的胃口很好,可是最近也经常随便吃两口,就溜回自己房间去了……您是否注意过您的孩子也有过这样的表现,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样预防孩子变成“考试虫”?

如果您的孩子在学龄期也发生了这种类似的现象,尤其是在考试阶段有类似表现,基本上可以定义是“考试虫”现象。笔者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遇到这类问题,一定要好好与孩子交流,切忌任由发展,不管不问。因为孩子变成“考试虫”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带来性格缺陷,严重的还会对生活丧失信心等。

那么,预防孩子变成“考试虫”,使孩子重新振作起来,我们的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适当减负,缓解压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给这些“考试虫”型的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很多家长也抱有 “压力越大,效率越高”的错误观念,所以引导孩子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降低过高的学习目标,重视学习过程而不要太计较考试结果,养成将考试当作业,作业当考试的习惯。

二、注意饮食,均衡营养

预防孩子变成“考试虫”我们也应该从发育角度来寻找方法,因此家长要根据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所需营养结构合理安排孩子健康膳食,比如通过补充vc能够坚固脑细胞结构;补充维生素A和E,更能促进脑的发达、保持脑细胞活力并助力脑内蛋白质的代谢。这样营养充沛,孩子脑力旺盛的情况下,也会预防他们成为“考试虫”。

三、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孩子在学校压力和强度已经使他们的小脑袋瓜总处于紧张状态,难免增加孩子成为“考试虫”的概率。因此,这个时候聪明的家长就会合理指导孩子用脑,培养他们用脑的方法,调整他们的用脑习惯。让他们身心能够劳逸结合,有张有,达到生理与心理上的完全放松,孩子也减少了成为“考试虫”的可能。

四、考前紧张,多方缓解

调查显示:精神容易紧张的孩子成为“考试虫”的几率会更大。因此对于考前过于紧张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在考前控制、调整呼吸等多种方法松弛躯体,转移注意力,以达到调整其焦虑的状态,同时补充B族维生素,还能帮助大脑智力活动,缓解紧张情绪。

总结 :预防孩子变成“考试虫”要与孩子多互动沟通,只要按照笔者建议大家的去做,相信孩子变成“考试虫”的几率会大大降低。同时,各位聪明的家长一定要在生活上多关心、关注孩子,提早发现“考试虫”现象,防止孩子在“考试虫”的状态下越陷越深,祝愿未来每个“考试虫”都能成为“考试龙”,让他们拥有一个名符其实的健康童年!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请不要告诉孩子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工作下一步工作计划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