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鼓励孩子的选择
儿子是二年级的学生,市实验小学本着人人都是好少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的原则,进行期末评价,请家长和孩子选定适合自己的星,让孩子说说自己的优点,然后在班内进行评选。儿子回家跟我商量评什么星的事。我想;“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全面发展星有点难度,评个学习星应该没问题。”我就跟儿子说:“评个学习星吧,”儿子没有说话,继续吃自己的饭,看起来有点犹豫的样子。
中午的时候,儿子跟我说;“妈妈,我们班同学都说我应该选书法星。”我说:“那你自己想评什么星?”他说:“我也想评书法星,你同意吗?”说实话我不同意,要过年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说起孩子的学习,一看学习星就知道孩子学习还行,其他的星好像与学习无关似的,不如学习星有分量。看到孩子自己已经决定了,我说:“你自己选吧.”
下午放学后,儿子高兴地跟我说:“妈妈,我选上书法星了,全班同学都通过了,老师还表扬我,说我是我们班写字最好的,找到了自己最优秀的闪光点。”看到儿子这么高兴,我说:“老师同学都说你写字好,那你以后要认真写,给同学做个榜样!妈妈希望你成为一个小小的书法家。”儿子亲了我一下说:“妈妈放心吧,我会成为书法家的。”
作为父母,我们应摒弃那种狭隘的教育观念,不能仅仅盯住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让孩子找到身上最突出的闪光点,这样利于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还孩子一颗快乐向上的心。
育儿观念:让孩子做选择当我们买一个新手机时,往往还要在网上泡几天的论坛,了解、对比手机的性能、功能、用户体验、注意事项等。然而很多做父母的直到孩子出生都没有仔细了解应该如何照顾孩子,学习如何在家庭里面教育孩子。如果每个父母都能在生孩子之前学习这门课,就必定少走许多的弯路,减少许多的痛苦,对孩子而言,必定对他们形成良好的身心健康带来莫大的益处。可惜大学里没有教,在社会上也没有这样的父母学堂,除了医院里讲解的那点育儿知识。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讲过“幼稚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而对孩子而言,0-3岁基本都是在家里度过,3-6岁虽然开始了幼儿园的学习,但是每周2/3的时间还是跟家人在一起的。孩子受家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和长远的,俗话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真是不错的。学了这个课程就了解到对幼儿的教育不能专注在知识方面,除了知识以外还可以教什么,其实是很多的,而重点应该在培养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基本能力、习惯方面,再提升一些就是品格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些是孩子可以终身受用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就是父母了。只有父母成为专家型父母,孩子才能够不落于平庸,孩子的起跑线是在父母这里的。有了正确的目标,学会科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才能使家庭教育不走错方向,使孩子一方面拥有快乐的童年,一方面又为一生发展打好基础,也使父母可以越来越轻松,真是一石几鸟的好事情。另外,了解了孩子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父母遇到各样事情就不再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而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并施加正确的引导,给予充分的支持。父母在孩子心中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形象,不仅是父母,更是良师益友。特别到孩子青春期的时候,虽然有叛逆心理,但仍会觉得父母是可以信赖的人。许多实用技巧的稍加使用就会成为父母跟孩子关系的润滑剂。有位老师讲到一个提供选择的例子——假如你两岁半女儿不肯穿衣服,你可以说:“你是先穿上衣,还是先穿裤子?”假如你正拜访一位朋友,到该告辞的时候了,而你一岁半的儿子玩兴正浓,他说:“不回家!”你抱起他,他开始大叫:“放我下来!放我下来!”你可以说:“你想要我抱着,还是让我拉着?”我就在自己女儿身上尝试,她经常不愿意刷牙,我就准备了两个牙刷,问她:“你要用黄色的牙刷还是绿色的?”或者让她选择坐着刷还是站着刷。她就很乐意了。另一方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我也不是总是进行限制了。比如前几天回到家,看到她手里拿着一个EPS泡沫板,用手指扣着,泡沫就掉得满地都是,她自己还很开心。我本来准备制止她,想了一下这样不一定有好的效果,这也是孩子的一个学习过程,于是就对她说:“宝贝,你玩这个好像很开心啊!但是你看你扣下来的泡沫搞得到处都是,地板都脏了。爸爸允许你玩这个,但是你要答应爸爸在玩好之后,把底板打扫干净。而且必须在吃晚饭之前打扫干净,否则就不能吃饭哟!”结果女儿就答应了。但是玩过之后就忘记打扫了,我就把扫把和簸箕塞到她手里请她打扫。经过一番挣扎和我的帮助之后,地板就干净了,我们都很开心。让孩子自己做选择的好处是可以同时建立他们的责任意识,知道承担所做事情的后果,有助于形成自强、自立的个性,在未来可以勇敢的面对各种挑战,同时可以更好的对人生中许多重要事情做出正确的抉择。
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选择能力。如果父母总是大包大揽,替孩子决定一切,孩子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父母才知道,自己的想法都是愚蠢的,只有妈妈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如果这样的意识一再地被强化,孩子的独立性就慢慢被抹杀了。
有一次,“妈妈俱乐部”的几个妈妈约好一起带孩子到餐馆去吃午饭。小孩的菜单和大人的不同,每个小孩都领到了两支蜡笔和一大张游戏纸,上面有各 种涂涂画画的游戏,背面印着菜单,列着孩子们喜欢吃的食物:有汉堡薯条、比萨沙拉、意大利面条等等,还有几样是这家餐馆的特色食品。
我家三猪爱吃比萨,我把菜单上的食物名给他念了一遍之后,他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吃比萨。”
同去的另一个中国妈妈坐在我旁边,悄悄跟我耳语:“想吃比萨到快餐店吃就好了,到这里来当然要点没有吃过的,你给他点个新奇的东西,他肯定高兴。”
我看看菜单,向三猪游说另外两种这家餐馆的特色菜,三猪不为所动,大声坚持:“我就想吃比萨。”
那个女友的孩子听三猪说要吃比萨,也跟着嚷嚷:“妈妈,我也要吃比萨,我也要吃比萨。”
坐在三猪旁边的老外小女孩本来都跟妈妈说好了要吃的东西,听到两个男孩点比萨,就扭头问她妈:“妈妈,我可不可以改主意?”她妈回答:“在服务员过来记下你点的东西之前,你都可以改主意,一旦他记下来,去告诉厨房准备了,你就不可以变了。”
女孩点点头说:“那我换一样,我也点比萨。”她妈妈点点头说好。
而女友和她儿子一直在拉锯,孩子要点比萨,妈妈坚持让他点其他的:“比萨可以到比萨店去吃,妈妈在家里也可以给你烤,到餐馆来吃饭就是要尝尝不 同的食物。”孩子撅着嘴都要哭了:“我不想尝新东西,我就要吃比萨。”妈妈小声哄他:“听妈妈话,妈妈为你点的东西你肯定喜欢吃,比比萨好吃一百倍。”
服务员手拿笔纸过来记菜名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都是自己告诉服务员他们要吃什么,只有女友没让孩子说话,她替孩子点了。
等到大家的饭都上来了,三猪和女孩一边大嚼比萨,一边吃配的胡萝卜条蘸酱,好不快活,其他的孩子也都兴高采烈地吃着自己点的食物,只有女友的男孩闷闷不乐,看着眼前的食物,不动弹。其实在大人眼里他妈妈替他点的食物看着真是比比萨要好很多,可他就是一副不开心的样子。
孩子从这件事中得到的信息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妈妈才知道,自己的想法都是愚蠢的,只有妈妈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如果这样的意识一再地被强化,孩子的独立性就慢慢被抹杀了。
育儿观念: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儿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正是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懂的年龄.说他不懂,他话说出来,让你敬佩有加。比如,他二姨的两个孩子都比他大,却既不听话,学习也不行。二姨一来,除了诉苦,还是诉苦。他背着我们给二姨出上主意了:“是你的孩子,你总不能一个都不管吧?要不,你在他们两个当中挑一个好一点的,多用点心,好好培养,另外一个受他影响说不定也会变好的。”说他懂,有时说出话来,让人啼笑皆非。有一天,他在看完电视后,问他妈说:“合肥可有妓院?舒城没有吧?”他妈就骂他:“小孩子胡说些什么?跟你学习有关吗?”他一板一眼道:“我在想,爸爸到现在都买不起房子,是不是把钱都到妓院院里去了。”他妈跟我一说,我只有摇头的份。不管孩子是懂与不懂,我还是决定:把他自己事情的决定权交给他自己.这是几番交锋之后,才得出的决断。他想学画画,我觉得他画画没什么感觉,就硬逼着他学写作。他倒好,能三句话就是一篇,交给我了事,说完成任务了。他喜欢吃烤鸭,其他的菜不感兴趣,我就命令他不吃其他的,烤鸭也不让吃。他真就什么都不吃,光吃饭。强制来,强制去,他是什么事都要问,什么事都要大人帮着搞定,全没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我意识到代他做主的弊端和危害了。
我郑重地对他说:“从今天起,你的事情,你自己作主。我和你妈妈只给你提供参考意见。”话这样说了,也就开始这样做。一个月给他十块钱零花钱,他自己决定用场。只不过我有言在先:橡皮、铅笔等学习上的小用品,得从上面开支。言下之意,你把钱全部吃掉了玩掉了,学习受影响了可是你自己的事。兴趣班学什么,由他自己决定和报名,但在他做出决定之前,我会启发他:画画是艺术,唱歌和写作也是艺术,艺术是相互关联的,你学了这个,有可能对那个也能起到促进作用,都关注一下比单纯地只学一样是不是更好一些?我宣布:他的作业从此不检查了,是错是对,由他自己承担责任。由此带来的反应是,他变得认真和细心了,不会马虎了事,去掉了“反正还有把关的人给他收尾”的意识。穿什么衣服,穿多少衣服,什么时候做作业,看哪些课外书,无一例行地,在他做出决定或提出疑问之前,我总会提出几个方案,供他参考和选择。但最终的决定权,永远是他自己。一段时间过去,他感觉到有成就感了,感觉到自己是个小大人了,事实上,他也的确独立起来,有了属于自己的主见和思想。作为父母,我们不但感受到了难得的轻松,还偶尔当一回受教育者,聆听他的教诲。我和他妈吵嘴,他会在一旁评判道:“不就是那么那么回事么,这么这么不就行了,还吵个不可开交。你们就是这样给我做榜样的?”他评论完了,战事自然而然地结束。而且,将决定权交还给他之后,我们小家庭的民主氛围日渐浓厚,无论什么事,基本上都是举手表决,连我和妻多年未愈的抬杠争狠毛病也慢慢销声匿迹。不知有没有科学家做过研究,在快乐放松的心境下做事,其成功率和圆满程度绝对要比强制状态下高得多好得多。同样地,给予其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受尊重的感觉,才智的正常发挥也好,潜能的挖掘也好,也肯定是淋漓尽致、非同一般。就像船行水上,舵由他自己掌,所要做的是,往哪个方向吹风即可。用看似无意却颇具匠心的建议引导,还需要担忧其决定是否脱离正道吗?交还的,是决定权;掌控的,是大方向!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