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孩子固执只是表面现象,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孩子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地并且是伴随着一定的原因。当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动机,抱着理解的态度,不和孩子硬碰硬,巧妙地用其他办法调和,结果就会不一样。
原因:
1、有的孩子很小就有固执的性格成分,这里面有遗传因素,而大部分是跟早期家庭教育不当有关。
造成孩子性格固执普遍有三种原因:
惯出来的
有些家长过于疼爱孩子,无条件满足孩子所有要求,有些甚至是不合理的。时间长了,孩子就形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错误认识,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的话,就会大哭大闹。这个时候家长妥协,就助长了孩子的固执。
批评出来的
有些家长对孩子非常严格,希望他们成为人上人,只要孩子稍微有点过失就批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逆反心理,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要反抗,进而形成倔强的脾气。
暗示出来的孩子有时因某种特殊原因耍些小性子、发个脾气很正常,却被家长认为“犯倔,任性”,人前人后讲孩子怎么不听话,给孩子贴标签,久而久之,孩子接受暗示,真正变得固执了。
2、孩子进入“执拗敏感期”
孩子两岁以后,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主观意识越来越强,喜欢说“不、我就要”。这表明孩子已经进入“执拗敏感期”,这不能说是坏脾气,他只是不想再像以前那样,事事都要依靠你、听你的指挥、安排。
他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愿望,自以为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了。而且,他希望别人也能知道这一点,但往往很多想法和行为会与成人的主张产生冲突。
他们的思维发展能力有限,无法去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个时候,他会非常委屈、失望,语言表达能力又不够,只好用哭闹来表示反抗。
破解方法:
【招数一】面对孩子倔强,不要一味压制
一个想要自己做主、不肯妥协的孩子,其实长大之后更容易成为具有独立性格、自信和坚强的人。如果家长总是想方设法让他屈服,一味压制,他的反抗可能就会越强烈,而且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固执等人格特征。
如果孩子的执拗是合理的,比如他坚决不让你给他穿鞋,你就让他自己穿好了。先让他自己做一回主,当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时候,会重新回来找你帮忙的。
当然,遇到这种情况,你需要有一点富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如果孩子的固执不合理,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态度,装作若无其事,等孩子平静下来再跟他讲道理。
【招数二】面对孩子倔强需灵活处理
家长要分清哪些事情能允许孩子自己做主,哪些事为了避免出现危险,应巧妙诱导孩子不做。
比如孩子想自己穿鞋,或者非要穿红毛衣而不想穿绿毛衣,你就没有必要和他较劲。给他一定的自由,满足他想独立的愿望。家长既要理解孩子,又要给他立一些规矩。
【招数三】对于孩子倔强带来的后果不要讽刺
在孩子无法自己穿好衣服而又回来求你帮忙的时候,不要说:“我早就跟你说过,你自己穿不上的。”你可以说:“穿不上没关系,妈妈很乐意帮助你。”
让他明白,在自己做不到的情况下,接受一下别人的帮助并不是什么坏事。学习本身就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如果孩子意识不到这一点,今后怎么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呢。
很多妈妈反应说:其实我也知道孩子的要求有时是挺过分的,不能答应。可是你不答应,他就耍脾气,又哭又闹的,一直停不下来,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第一,保持冷静
相信全世界父母都一样,在孩子发脾气时都会非常烦恼和困惑。当孩子持续哭闹不止时,自己的脾气很可能会跟着点爆。有些父母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更加不能忍受孩子的无理取闹,一般是先哄哄,哄不了就吓唬,吓唬不管用就骂,骂不行就打两下。这种方式对于有些胆小的孩子,可能还有点作用,但对一些平时就很调皮的男孩子来说,往往适得其反。这时的父母通常是因为觉得没有面子而恼羞成怒地打他几下,但结果呢?他可能就地撒泼得更厉害。
因此,在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做做深呼吸,或者在心里默念冷静冷静等,总之,不能让自己跟着孩子的情绪走。否则情况很可能会变得更糟糕,从而无法收场。
第二,不要妥协让自己保持冷静的同时,父母之间或者说全家所有人都要坚定地达成一个共识:决不能向孩子的无理要求妥协。这是一场心理的拉锯战,谁先屈服谁就永远输了,因为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孩子其实是非常聪明的,用朋友的一句话来说“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会看脸色的人”。孩子非常懂得观察大人的动作、神色、语气等,从而揣摩出大人的态度和意图。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还有机会讨价还价,因为一旦那样,他就会使出浑身解数来逼迫家长妥协。
所有的坚持只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这是一个再怎么发脾气也改变不了的原则。
第三,不妥协≠放任
不妥协并不等于熟视无睹,放任孩子哭闹不去理睬。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孩子在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会闹一些小情绪是很正常的反应。即便是大人,在不能拥有某种东西或者不能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也会不开心,更何况是个孩子。如果父母能够想到这一层,去充分体谅孩子的话,自然也会对孩子的哭闹更加宽容一些,让孩子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不满。
这时的家长可以换个温和的办法,给孩子出选择题或者让孩子自己提出替代的解决方案。如果这时孩子自己已经能够平静下来了,那他说不定自己就会妥协,将要求变得更合理一些,比如,糖果留到明天再吃或者是等他做到每天刷牙后就可以得到那个汽车玩具。
第四,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正处于烦躁的阶段,不如试试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的情绪平复下来。父母可以先把争议搁在一边,在适当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去做点别的事情,让他跳出刚才给他带来不愉快的事情,比如问问他今晚想吃什么,或者邀请他一起去准备食材。
不过,父母也需要看孩子的状态,如果孩子非常抵触做任何沟通或者他已经闹得筋疲力尽了的话,还是不要再折腾了。
第五,给他平静下来的空间和时间
以上都做过了,孩子仍然长时间地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不停发脾气而制止不了的话,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个单独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己去调整。把孩子独自留在自己的房间里,告诉他想喊就喊吧,等平静之后再出来。通常,孩子一开始会大喊大叫地闹腾一番,但当他发泄够了或者累了,自己想明白就会安静地出来,不再闹腾。
这时,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安静地走出房间,父母一定要把刚才的不愉快忘掉,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做一些鼓励,比如由衷的赞扬和温柔地拥抱,陪孩子呆会儿再继续干各自的事情。
防拐骗:
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
防触电:
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插头、插座等,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压电的标志,并远离它们。
防火、防烫伤:
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玩火柴、打火机和蜡烛;知道衣服着火时迅速浇水并快速脱衣服;烫伤后迅速用凉水冲或浸泡患处;知道119火警电话。
防异物吸入:
不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钮扣、黄豆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将气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气
睡眠:
睡前要洗脸、洗脚、漱口;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
进餐:
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
行走:
行走时手不插在衣兜里;会扶着栏杆上下楼梯;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标志。
药物:
学会辨认药物和一些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害物品,不乱吃药;知道120急救电话,认识防毒标志。
开、关门:
不在门边玩;不把手放在门缝,知道“安全门”的作用。
近几日持续的雾霾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都造成了影响。为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家长和老师们都要做好防护工作。
雾霾天气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雾霾在空气中四处窜动,孩子防御能力弱,更容易吸入雾霾颗粒物。
霾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硫等会刺激呼吸道;
霾出现时阻挡太阳中的紫外线照射,造成孩子缺乏维生素D;
灰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
如何降低雾霾对孩子的影响?
室内篇
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雾霾非常严重的天气,最好不要开窗,不然脏空气就充满室内。待室外空气好些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空气净化器和加湿器的辅助
使用空气净化器能够过滤掉空气中的部分颗粒物,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但关键的是一定要定期更换过滤网与虑芯等设备,保持清洁比任何牌子都重要。另外,雾霾天气,打开加湿器,使空气里的湿度增加,漂浮的颗粒物易于降落和吸附在地面。
添置绿色植物可以在阳台或室内近窗处,种植绿萝、万年青及其虎皮兰等绿色冠叶类植物,因为它们的叶片较大,吸附能力相对较强,可以吸附一些漂浮的颗粒物,净化空气。
外出篇
限制孩子的外出
雾霾天气时,尽量避免孩子在户外活动。孩子在户外运动需氧量比较大,大口呼吸时有害颗粒物进入身体的量更多。减少孩子的户外活动,可以适当增加室内活动,
让孩子佩戴口罩
当孩子外出时,为避免空气中的有害颗粒从鼻、口侵入肺部,可以戴口罩。
带孩子合理锻炼提高免疫力
常期锻炼不但可以提高孩子肺的供氧能力,还可以促进她的骨生长及神经内分泌的控制与调节功能等,从而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饮食篇
让孩子多饮水
引导孩子多饮水,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萝卜、梨、桔子、橙子等清肺的食品,并少吃刺激性食物,科学的饮食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补充维生素D
由于雾霾天气,日照减少,孩子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会大大减少,可以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D。
日常篇
定时让孩子洗脸
孩子的脸部,经常暴露在空气中,灰霾天气时,会有不少的有害物质依附着,定时给孩子洗手洗脸,最好使用温水,这样可以将附着在皮肤上的阴霾颗粒有效清洁干净。
经常让孩子漱口
正所谓病从口入,经常让孩子漱口,可以把清除附着在口腔的脏东西清理掉。
每天让孩子清理鼻腔
空气不干净,鼻腔内就会有被黏住的大颗粒,需要每天清洗干净。洗净双手后,捧温水,用鼻子轻轻吸水并迅速擤鼻涕,反复几次就可以全部清理干净了。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