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拼插玩具

幼儿园玩具游戏 幼儿园游戏玩具 10-30

这几天我发现很多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让我帮他们拆插玩具,这不我刚让他们玩玩具,梦凡就跑到我的面前“老师,帮我把玩具拆开。

”我想孩子小,大概没有很大的劲,有些玩具插的有些紧,孩子拿不开,就随手把玩具给她拆开,可是没过多久,又有几个孩子陆续来找我帮他们拆玩具、插玩具,有的玩具拆插并不是难,引起了我的注意。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不自己玩玩具呢?

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和家长了解情况,使我大体了解了孩子请老师帮忙的原因:一是孩子在家里从小就养成了玩玩具要大人帮忙和陪同的习惯。

二是孩子想引起老师的注意。

三是想和老师亲近。

在我了解了原因后,我对孩子进行了一系列教育,首先教育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感受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和玩玩具成功的喜悦。

其次我增加了和孩子接触的机会,让孩子们从身体到心理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护。

最后和家长进行沟通,培养孩子在家自己玩玩具的习惯。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自己做的玩具更好玩


咱老师和小朋友做的娃娃可赶不上我爸爸给我买的变形金刚好——这是一位幼儿在做做玩玩活动中所表露的思想情绪。虽然他的想法可以理解,有一定道理,但我仍觉得有必要“矫正”一下他以及可能其他幼儿也会有的这种情绪。我从改进喜乐瓶娃娃入手,经过一番设计并与幼儿共同努力,使得喜乐瓶娃娃变得更漂亮,更有趣——能用手操作进行活龙活现的表演了。我给幼儿示范表演了一下,惹得幼儿哈哈大笑。幼儿也都会表演了。这一来,全体幼儿包括那位变形金刚的小主人都喜不自胜,对喜乐瓶娃娃爱不释手。然后,我组织幼儿进行了一场小小的讨论,说说我们为什么要自己动手来做玩具,自己动手来做的玩具好不好,为什么好,比起爸爸妈妈给买的玩具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讨论得很热烈,有的说,我们自己制作玩具,就可以节省钱,可以变没用的材料为有用材料。有的说,我们自己制作玩具,学习本事,就能变得聪明能干,将来长大了就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的说,买来的玩具虽然也很好,可是咱们自己做的我觉得更好,更有意思。有的颇为“偏激”地说:老师,买来的玩具都不好!都比不上自己做的好!……到这时,我才感到比较圆满地实现了组织开展这一做做玩玩活动其中德育方面的有关目的要求。

2、她会大声说话了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郝嘉惠,她长得很漂亮,也很讨老师的喜欢,就是有一个缺点——性格内向,不和老师小朋友交流。这天,孩子的父亲气乎乎的找到了我,说孩子的书包拉链被小朋友弄坏了,跟老师说,老师不理她,我根本就不知此事,于是我问孩子什么时候告诉老师了,嘉惠说放学时,我说你的声音肯定很小,老师没听见,以后能大点声吗?孩子使劲的点了点头。一场误会过去了,我就想着怎样让孩子大声说话。一天,孩子们陆陆续续地都回家了,留下了嘉惠和雨雨,我拿出了自己喜欢的零食说:“我饿了,我要吃好吃的了,你们要吃吗?”雨雨小朋友还没等我说完就要从我的手里拿吃的了,而嘉惠小朋友在一旁站着不动,瞪着眼睛看着我手里的零食,我又问“嘉惠要吃吗?”她低下了头,默默地点点了头。于是我灵机一动装傻说到:“你到底吃不吃啊?”她用低的几乎我听不到的声音说:“要吃”“哦!要吃啊!快给你吃吧!”我夸张的口气也感染了她,她低低地说了一句“谢谢老师”。我一阵欢喜,便和她交谈起来,她终于说话了,“我也喜欢吃饼干”并且脸上有了笑容,我又连续和她说了好久的话,聊了好多的问题,聊着聊着她妈妈来接她了,这次,她大声的跟我说:“老师,再见。”看到她大声说话,妈妈激动的亲了她,并连忙向我致谢:“老师,你真有办法,让嘉惠大声说话了,谢谢!”我想每个孩子都会很开朗,只是要有一个环境,一个和家一样的环境!

3、孩子们的突发奇想

我们幼儿园的厕所离教室很远,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每天上厕所时,都有老师带队领着孩子们去。来回途中,孩子们表现的很无聊,有的孩子在说话,有的边走边玩,有的打闹,秩序有点混乱。

为了让孩子们守秩序,我让孩子们说:“小手甩起来,小脚抬起来。”让孩子一边喊着一边甩着小手,抬起小脚,刚开始时走的很神气,时间久了,孩子们没了兴趣。

儿童行为观察分析《拼装玩具》


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中赵**小朋友选择益智区的拼装小汽车活动,赵**小朋友想将车上的螺丝拧动,进行重装。他拿起一个像扳手一样的工具对着螺丝反复拧,可是怎么都无法拧动,他又开始在玩具框里翻找,最终放弃了,而是拿起小方块,将小锤子的细头穿进方块的洞洞里,一块一块的穿起来变成雪糕进行叫卖,之后又将小方块首尾相接摆放,又过了一会儿,赵**小朋友想再次尝试拧动组件上的螺丝,但是没有成功,这时老师询问提醒他需要什么工具,他简单回答后又继续自己的操作,他找到螺丝和螺孔,第一次太大没能拧进去,第二次和第三次太小拧不紧,最后他把零件放回玩具筐,结束了活动。

行为分析:

《指南》科学领域要求: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材料或玩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制作玩具。在这次拼装小汽车的过程中赵**小朋友略显紧张,但整个过程也能感受到幼儿活动的快乐,活动中幼儿不断的寻找材料去拧螺丝,说明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并且手部的动作发展也很好。

《指南》社会领域指出:幼儿愿意与同伴交往,且能友好相处,关心尊重别人又能表现出自信。刚开始的时候幼儿非常有信心,迅速的从筐子里寻找自己想要的工具,但遇到问题时,经过反复尝试,最终还是放弃了,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老师发起的简单提示性询问外,幼儿没有主动的求助意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还比较弱,同时缺少坚持探究、实验操作的精神。当然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在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转而演变其他的玩法(串起来当雪糕),也说明幼儿的思维活跃,相信在老师的进一步支持下,他在下次的活动中定会有新的进步。

对于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遇到的问题是很明显的,老师有提示性介入,但是没能起到效果,所以幼儿的探索也没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操作活动的效果也不明显。

后续支持:

1、教师带领幼儿认识小汽车的简单结构,帮助幼儿形成一个整体的汽车原型和结构认识。

2、提供一些更低结构的材料,比如螺丝、螺母、扳手等,让幼儿自由的操作,进一步发展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建立螺栓和螺孔的对应经验。

3、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适合的材料,让幼儿在材料的选取上更方便,从而为幼儿的活动更好的进行提供有效的支持。

4、教师的介入应该是适时的、有效的,同时为了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可以尝试跟幼儿一起操作、交流,共同完成组装活动。

5、充分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加大操作的难度,进行分组合作组装比赛,在比赛中提高幼儿和同伴的合作交流,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玩具玩具我爱你


小班《幼儿用书》上有首关于爱护玩具的儿歌:玩具玩具我爱你,天天伴我做游戏,轻轻拿,轻轻放,脏了给你洗一洗,玩具玩具我爱你,做完游戏摆整齐。

我边说儿歌,边用玩具做演示,又让孩子做了几遍,孩子学得很快,玩完玩具之后也知道把玩具收起摆放好。

可是慢慢地我发现一个问题,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总是会有玩具掉到地上,还有的孩子愿意故意把玩具扔到地上;孩子自觉捡起玩具的次数很少,总是要督促好几遍才能磨磨蹭蹭的把玩具捡起。

一天孩子们收玩具的时候,我一边念儿歌,一边突发奇想,何不把儿歌改一改,把“脏了给你洗一洗”一句改成“掉到地上快捡起。”

玩具脏了一般都是由老师或家长来洗,孩子自己洗的次数很少。于是我就尝试着念了出来,孩子听完儿歌后的反应令我非常高兴,孩子们很自觉地把掉到地上的玩具捡了起来。

以后孩子们玩具掉到地上的多了,我再也不用扯着嗓子大声命令孩子捡起地上的玩具,只要一念儿歌,宝贝们会马上知道该怎样做。宝贝们在玩玩具的时候有时还会不自禁的念起来呢!

其实教育孩子并不需呀一味的疾声厉色,多动动脑,发挥一下自己的小智慧,许多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的。

拼插雪花片活动


在幼儿离园活动时,我选择了孩子们喜欢的拼插雪花片活动。孩子们玩得很专注,有的做了火箭、汽车、火车,还有的做了小碗…….唯独看见罗浩然小朋友没有拼插桌上的雪花片,反而总去拿其他小朋友的雪花片,还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由于当时家长来接人了,我并没有立即介入。过了一会儿,待我转身一看,发现浩然已钻到桌子底下,从桌子的缝隙里面抛雪花片上来,弄得地上到处都是。其他的小朋友也跟着玩,并没有要收拾整理,反而越抛越起劲,当时我也很生气,气冲冲地大步走到他面前。本想批评他,却发现浩然正惊慌地看着我。看着他无辜的眼神,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太急了。于是,我等浩然收拾好之后,才问他为什么要钻到桌子底下去抛雪花片。原来,浩然是在玩喷泉游戏,他去拿别人的雪花片只是因为“喷泉”需要的雪花片要很多。

每个孩子反常行为的背后总是有原因的,也许表面看似是破坏、是调皮。但其实发现他们的想法很天真,也很有想象力,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做些事情,只是因为我们的“规则”太框定他们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才能发现自己会更理解孩子的想法,当然也就创造了更多的教育契机。

玩具怎么玩


今天的区域活动中,我拿出了大型管状积塑,组织幼儿进行“筑城墙”游戏,主要来练习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突然发现王振一和几位小朋友把一些长草叶团在一起放在了积塑里,我对他们说:“里面放好多小草,还能插在一起玩吗?”他们说:“老师,我在做饭呢!”听了他们的创新玩法,我表示了支持,同时,没有忘记提醒他们玩好后收拾干净。我说:“那你们做好饭后,记得要把锅刷干净呀!”“好的”他们一边答应着一边继续忙活。过了一会儿,王振一大声对我说:“老师,面条做好了!我们要刷锅啦。”一边说一边迅速地把“锅”里的草叶收拾干净,我及时对他们进行了表扬,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可是过了一小会儿,这几位小朋友又从沙水区拿来一桶沙子和一桶水。我问他们要干什么,他们说:“老师,我们还要做菜!”我困惑道:“这需要用水和沙子吗?”他们很肯定地回答:“这是往菜里加的盐和油呢!”说着,就要往“锅”里倒入水和沙子。为了满足幼儿的需求。我保护了这几位小朋友探索创意玩法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思考一些既能保护玩具,又有创新的玩法。于是,我问他们:“做饭除了在积塑里,还可以在什么地方做?”“管状积塑除了做饭,还能怎么玩呢?”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引导,这几位小朋友不仅明白了管状积塑的正确玩法,还想出可以在沙水区做饭,积塑还可以筑高楼、插桌子等创新玩法。既保护了玩具的合理使用方法,又尊重了幼儿的创新需求。

我们要自己玩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我们要自己玩”!

我班有几个孩子特别爱打打闹闹,每天晨间活动,总爱争夺和乱丢玩具,还欺负较老师的小朋友,干扰同班活动。

我花了许多心思,却始终没能改变这一现象。

一天活动时,我走到正在打闹的建伟和浩伟,面前问:“你们为什么不好好玩呢?”他们抢着说:“我们不要这样玩。

”“天天玩这些玩具,一点没意思。

”我问:那你们想怎么玩?”“我们要自己玩!”“我们要玩警察捉小偷!”“我们要玩解放军打仗!”他们争先恐后抢着回答。

我同意了他们的要求,让他们自由结伴游戏。

只见建伟、浩伟等四个小朋友腰里插上木棍,在泥坑里“挖地道”“埋地雷”“建工事”。

建伟、浩伟等几个小朋友在玩“警察捉小偷”。

他们平日玩时总发生争吵,可今天却配合默契,玩得有滋有味。

这是我才领悟到:他们要做小主人,玩真正自己的游戏。

我们幼儿教师不能忽视孩子的想法,在和幼儿的关系上,应坚持、平等,要理解、信任、尊重幼儿,赋予幼儿主人翁思想。

我们要自己玩。

不知道本文“我们要自己玩”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玩玩具时间:地上的玩具快回家


每天早晨,爸爸妈妈把孩子送到老师的手里后,接下来就是孩子早晨的玩玩具时间了,每次玩玩具,总有一部分孩子把玩具丢在地上。每天我都要花一定的时间提醒孩子玩具掉地上了,可基本孩子不太去主动检,有时只好自己出动帮着检。虽然每次玩玩具的时候,我都提醒孩子们:要把玩具放在桌子上玩,不要丢在地上,但孩子们基本都听不进去,效果并不明显,部分玩具还是被丢在地上。

这天,差不多到一定的时间了,我没有及时让孩子收玩具,这时又有好几组玩具“躺”在地上。看着“躺”在地上的玩具,我突发灵感。

“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老师讲过的《鸡妈妈和鸡宝宝》的故事吗?

“记得。”孩子们大声的说。

“那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事情啊?”我问到。

“鸡宝宝找不到妈妈了!”

“鸡宝宝调皮,走丢了!”······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说着。

“孩子们,你们说的很好。鸡宝宝跟着鸡妈妈出来散步,不听妈妈的话,一会儿追蝴蝶,一会儿捉小虫,结果,不小心走丢了找不到妈妈了,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最后,小兔子帮忙把它送回家。孩子们,你们想一想,如果你是鸡宝宝,不听妈妈的话,走丢了,你会怎么样呢?”我问道。

“我会哭!”

“我会害怕!”

“找警察叔叔!”孩子们议论纷纷地说着。

“哦,很好,小朋友都很聪明,知道找警察叔叔。可是有一些玩具宝宝被小朋友玩的时候弄在地上了,它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伤心的哭了,它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小朋友能不能想想办法帮助他们啊?”

“像警察叔叔一样,送它们回家!”

“把它们捡起来!”

“好,孩子们你们说的很好。那我们以后就当警察叔叔,看见玩具宝宝掉在地上就把它们送回家,好不好啊?”

“好!”孩子们快乐的说着。

果然,从那以后孩子们看到玩具丢在地上就捡起来,效果有了一定的改善,而且玩玩具的的时候还互相提醒不要把玩具宝宝弄丢了,如果看见别人的玩具掉在了自己那边,也会主动把玩具宝宝送回家了,这样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玩具掉地上的难题,而且还使孩子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到了快乐与幸福。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孩子不能一昧地说教、讲道理,教师应该开动脑筋,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方法,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自己选择“怎样玩,如何玩”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

游戏都有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藏的规则。游戏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可以在孩子选择了“今天玩什么”后,再来问问:“你们想怎样来玩这个游戏呢?”此时,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规则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当一个游戏提出多种玩法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就会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玩是最好的”。

例如:玩“瓶瓶罐罐总动员”时,幼儿提出了很多种玩的方法,有的可以一个一个套在一起,幼儿可以把它们一个搭起来等不同玩法。”通过实践,孩子们提出的规则要求没办法完成或是很难完成时,我们也要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又会得出另一个结论——“这样玩是不行的!”。实例证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了行为方式,才能真实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毫无拘束的表露他们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他们头脑中所想到的一切。

总之,撒开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的去选择游戏的方式方法、规则要求、角色材料,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做到“放”、“导”结合,会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会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