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几招应对粘人的孩子

11-02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你几招应对粘人的孩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你几招应对粘人的孩子**进入十个月后,开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离焦虑:原来送保姆家的时候,他似乎很无所谓,只要有东西玩,谁抱皆可,但是后来却不行,经常在保姆要来抱他的时候,他会拼命地搂住我的脖子,双脚也紧紧地盘在我身上,然后哭。

相比我和保姆的“交接”,考前两天去他姑姑那时的这种焦虑感更加明显。他只要我和他爸爸抱,除此之外不接受任何人。“粘”得不行。甚至我抱着他时,让他站在椅子上一小会,我好喝口水都不行。只要发现我试图转个身或者手离开他,他立即会从他注意的事情中回过神来,紧紧缠住我。他在姑姑那里的一天半里,是他出生至今,哭得最多,表现最不好的一天半。也是在他满月后,第一次让我感觉当妈妈当得疲惫不堪和狼狈不堪。

**为什么突然如此之粘?

第一,**现在处于分离焦虑明显的时期。从过去很乐意和陌生人相处变成现在的强烈抗拒。

第二,姑姑那里,对**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而且那个陌生环境非常嘈杂,人来人往,莫说小孩子不适应,就算是我们成年人,长时间处在这个环境,也会感觉很不适。(小超市和麻将馆开在一起,人声嘈杂;门外就是街道,车来车往。)**不喜欢。很明显,只要到那里,他就表现得很烦躁,警惕性特别高。

第三,气候不适应。暴雨、炎热、闷……天气的不好,让大人烦躁,小孩子恐怕更不舒适了。考身上的痱子一直没能彻底消除,一哭便痒,痒了又抓,抓了又疼……

第四,长牙不适。

为了缓解我的疲惫,考的两个姑姑几次强行把他从我身上抱走,试图吸引去别处玩。但是,考并不为之所动,注意一下玩的东西后还是会转过头来找妈妈。而且哭得更加厉害。

事实上对于强行抱走,相信孩子“过一下就没事”的看法,我并不认同。

粘着妈妈或者某个人,在我看来,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孩子只能“盯”着他最相信的那个人来寻找最后的一点点安全感,这是孩子本能的一个反应,而不能说成孩子不乖或者其它。强行把孩子抱开,造成的结果只是加重孩子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固然有的时候孩子是被新生事物给吸引开了,但并不意味着这个方法缓解了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只是这些感觉被暂时冲淡。有可能在孩子心里留下了一些痕迹,他会在有过被强行抱走的经历之后,提高警惕性,表现得更加粘人,更加焦虑和缺乏安全感。

可是,妈妈也不是铁人,我就先是无奈,随之就感觉有些沮丧。当然还觉得很疲惫,甚至烦躁。因此,总得想个办法来解决孩子的“粘人”状态。我的体会是:

第一,在孩子分离焦虑明显期,尽可能不要带他到陌生环境,特别是不要久呆在陌生环境。如果到了陌生环境,一旦发现孩子不适应,可以换到他熟悉的环境中来。

第二,尽可能多地陪孩子。这种陪,不仅仅指妈妈在孩子身边,而且还要有所行动,比如陪孩子玩玩具,带孩子去玩,给孩子唱歌,讲故事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慢慢地,经常地告诉他:明天,妈妈要上班,你要去和保姆阿姨在一起。我发现,如果白天我自己带他的时间多,他晚上会睡得很好,而且不会频繁找奶吃。虽然喂饭显得不太好喂,但孩子是快乐的。

第三,学会辨识孩子的撒娇行为。我相信十个多月大的孩子懂得撒娇了。我家**会很快乐地玩一阵子,但他也会在玩的过程中想到妈妈,于是一定要找到妈妈,并且会要和妈妈腻一阵。这时候,妈妈别拒绝。孩子只是要“加油”一下。停下手里的活,陪陪他吧,别总是责怪他粘你。

第四,有度地使用“强行抱离”的办法。孩子有时候确实没办法讲理。因为你也不知道他(她)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还会有很多我们一时解读不出的行为和表现,而且,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孩子有时候就是“不乖”,谁让他们是孩子呢?而我们,就因此而疲惫不堪。这时候,只能动用“强行抱离”的办法,好让体力和精力都被透支的妈妈稍微休息一下。但这个强行要有个过程,要有所试探。比如可以由妈妈先陪着孩子玩一玩,说说话,或者喂一次奶,然后再告诉孩子,妈妈要离开一会,过多久来抱你,并且让孩子和准备抱他的人熟悉一下,等等。否则,只会让孩子感觉被伤害,哭闹得更厉害,而且,这一次强行抱离成功了,但下一次可能更艰难。有的人会对我这种说法很不以为然:“都照你这种说法,谁有办法?要就要干脆点!小孩子懂什么,一会就忘记了!”那么,我觉得当妈妈的可以自己尝试一下,也许,你会发现,确实和我说的一样。:)事实上,我觉得每一次和孩子分离时,渐进性地分离都要比“干脆分离”方法更好一些。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总是生活在焦虑和惊恐之中。

对我来说,也许育儿过程中最累的阶段来临了。还有很多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我必须调整状态,迎接挑战。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教你几招:如何培养BB爱动脑筋的习惯


(1)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若对某件事有浓厚的兴趣,就会集中思想和注意力,就会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怎样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呢?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因此,父母要以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去感染和影响孩子,要用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情趣去影响孩子。同时,父母还要常常给孩子提一些问题,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引导孩子动脑筋解决。

(2)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

父母对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不可提出太高的要求,而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从最直接、最容易思考的问题入手,如比较两事物的异同,然后逐渐加大难度,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遇到的困难。

(3)将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融进生活之中

3-6岁的孩子,对抽象的理论不易理解,因此,光有说教不行,父母要创造动脑筋的环境,开展一些健康(健康食品)、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启发孩子动脑筋,如搞家庭数学游戏、家庭猜谜活动、家庭智力游戏、中秋赏月晚会等,将数学、智力题融入活动之中。

(4)让孩子读一些幼儿(幼儿食品)刊物,看“七巧板”等少儿节目,引导孩子动手、动脑。

(5)带孩子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感受生活,拓宽生活空间。

可边观察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观察季节的变化,观察动植物的特征,耐心地解答孩子提出的一些问题。

(6)运用激励的手段,让孩子尝到动脑筋的甜头,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哪怕孩子只取得微小的进步,父母也不要放过,要及时地给予肯定,热情地鼓励。

同时,家长也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或工作,这对他们心智与精神的成长都有积极的作用。孩子在工作中不但学习了做事的方法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同时也学会了动作协调的灵巧能力和空间关系的能力,这些都能促进他们思考能力的发展。家务事、工作、手艺和劳作,对孩子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因为它不断地对孩子提出问题,不断地向孩子作出生动的有启发的挑战。

学会享受被孩子粘


学会享受被孩子粘孩子粘父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相信每位父母都有过被孩子粘的经历,但妈妈们应该和我一样,其实也在幸福地享受着。虽然有时被孩子粘着很烦很崩溃。但,我敢断定,只要看到宝宝天真无邪灿烂花开的笑容,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总体说来,我们家xx是个省心的娃,但要粘起人来,那功夫也是了得啊~平时虽说我们一家三口在家,但xx粘我的程度要比爸爸略微大些。心情好的时候,自己可以随意找乐子自顾自地玩儿上一阵儿;稍微玩得没意思了,但心情指数还尚可,爸爸陪着玩也是可以的;但肚子饿了,玩得不在兴头上了,那肯定就非我不可了!

1、蹦高高

从xx1岁半起就开始喜欢双脚离地蹦,但她蹦不高蹦不远,于是乎她想起了她亲爱的麻麻,双手分别握住我的双手,两人面对面站好,喊着“预备——蹦”的口号一起前后蹦,xx向前,我向后。连蹦几下倒还可以承受,但蹦得次数多了、时间长了,我这老胳膊老腿老腰的就有点不是滋味儿了。可是人家xx正玩着兴头上那,胆敢不陪?但也得从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个时候来硬的肯定是不行了,咱就来点软的。先松开一只手,只牵住xx的一只手,指导她从蹲到蹦的过程,嘴里还一直鼓励着xx“妮宝真棒!”“妮宝加油!”,xx听了鼓励的话,更认为自己了不起,接连二三地蹦。再慢慢的,连最后一只手也松开,站在一旁全程指导她,蹲——起——蹦!xx很得要领,美滋滋地蹦着,蹦着蹦着她自己感觉累了也就消停了~有时面对孩子的粘,妈妈们要有一套应对的方法,最终的结果是孩子玩也玩了,咱自己也轻松了,一举两得~

2、跳跳鹿

xx心爱的跳跳鹿每天都能坐上面骑一阵,你说自己骑就骑呗,还非得让我俩都得齐刷刷地目视着她骑。如果发现其中有人目光木在她身上,就会立刻停下来,冲你大喊“看!”,如果还木看,她就一直喊“看!”“看!”直到你看为止。不信你不看,要知道不看的后果是很严重哒,弄不好这耳膜都得受牵连哇。但是你光看还不够,还要在旁边给人家鼓舞助威,嘴里要很有气势地喊着:“驾!”“驾!”,哦对,还要注意脸上的表情,要喜悦,发自内心的高兴哦!具备了这些,xx才能够开始乐颠颠地骑着跳跳鹿,表现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每天的这个时候,也应该算是我们全家总动员,最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的一项亲子运动吧!

3、躲猫猫

从小就爱躲猫猫的xx,到现在也十分热衷。只要看着我坐在电脑前,她就会使出浑身力气将我拽走!不拽走誓不罢休,即便你在电脑前坐着,但也不会消停上网,一会来抱大腿,一会拽鼠标线,总之直到把你拽到她想要带去的位置后才肯松手。躲猫猫很简单,但一个人肯定玩不转,和xx两人围绕着卧室窗帘的前前后后,床边角落里转来转去,别看方法简单,地方小,那也玩得疯着呢。不是你假装找不到她追赶她,就是把自己藏起来等她来找你,疯疯闹闹嘻嘻哈哈!其实也蛮不错,顺带让我回味了下童年的美好。

4、看绘本

一直以来,我们俩都希望xx能够爱上书。没成想在这段时间内,还真是如了我俩的愿,可是眼前这架势确让我俩招架不住了。每天一早醒来xx就直奔书架找绘本,一本一本地拿到你面前,小手指着绘本中每个她想要认识的事物,这时你就需要马不停蹄地说呀说,xx也跟着你一遍遍地重复着,说一次重复一遍,但她一点都不腻歪,重复多遍后再重新翻开时,依然显示出迫切要学习的神情。她没嫌烦,可把我俩腻歪够呛,唠唠叨叨的就那么点东西,整得我俩口干舌燥,但又能有什么办法,看人家如此认真学习的态度,你忍心不教?尤其在看书这事儿上我们一定要积极支持着!腻歪也得挺着!且态度绝不能敷衍!

自从有了xx后,身边就甩不掉这个小模子了,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无时无刻都在我的身边。记得有天晚上做梦,梦见xx爸送xx去幼儿园,xx和小盆友玩得火热,丝毫不顾及我们俩,于是乎我在梦里流泪,舍不得xx,怕xx在幼儿园受欺负,担心她不会说话,老师不懂她要表达的意思,xx着急又说不出来等等。

细想想,谁说只有孩子粘父母,有时候父母也在粘孩子。粘,是互相的。因此我们要好好享受与孩子的这份粘,让这个粘,粘得更持久,粘得更有力吧!

教你几招:应该如何从点滴中累积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学习成绩是累积出来的,在成绩面前,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因为通过努力和累积所有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可以称为"尖子生" 。而学习兴趣是成绩提高的一个关键点,而兴趣也是从点滴中累积而成,下面的六种方法让你学习成绩"步步高"。

1.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个总是失败的人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的。既然总是不成功,也就再不去努力了,甚至会自暴自弃。所以,每次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先从简单的入手。比如在做题的时候,不妨先绕过一些难题,而先做几道容易的题目。如果一开始就被一道难题纠缠不清,就会让自己失去斗志和兴趣。你必须让自己相信:学习就好比一次长跑,你必须先跑过100米,才可能接着跑200米、300米,其中都有一个由易而难、由少而多的过程。既然自己已经做到了跑过100米,那么就有可能跑出更远的距离。

让自己体会一些成功的欣喜,这对提高你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2.自我激励

如果你能够经常自我激励、自我鞭策,就有可能避免学习上的失败。首先为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激励自己努力去实现。其次要学会自我暗示,经常对自己说一句激励的话,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要摆脱消极情绪,比如因为怕成绩不好而产生恐惧,采取一些适当的行动来消除这种情绪。

3.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比如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需要多读多些,数学的学习需要勤做多练,如果把两种方法换一个位置,那么要想学习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再比如,各个科目之间的协调搭配,孰轻孰重,自己都应该有一个明确地了解。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自己提炼和归纳一些学习上的经验教训,并虚心向老师、其他同学请教学习的方法技巧。比如学会查工具书,学会自己去获得想要的资料等等。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才不会那么费时费力,学习变得轻巧了,自然就会有兴趣。

4.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不要沦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机器。如果只是坐在书桌前,而不管效率如何,那么学习时间再长也毫无意义。不要把学习和快乐对立起来,这样会导致厌恶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还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5.阶段性总结

每隔一段时间总结学习上的经验教训,找出可取之处,保持下去,对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找出解决之道,使自己始终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自信的心理去投入学习之中。实践证明,这一点对"保温"学习热情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6.别人的兴趣从哪里来

向成绩好的同学请教,他们的学习兴趣都是怎么来的,吸收一切可以借鉴的方法。别人帮你解一道题,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而如果能帮你找到学习的兴趣,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学习中的"不等式"】

学习时间≠考试成绩

谁都想考试得高分,这没错,但把成绩的提高视为学习时间无限延长,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学习效果=学习效率×学习时间,只有在学习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学习结果才和学习时间成正比。如果你不能维持高效的学习(事实上每人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只保证学习时间是无用的。在学习方法没有改善的情况下,学习效率和学习时间成反比。延长学习时间的结果是:如果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就等于降低学习效率。

学习压力≠学习动力

有压力才有动力,但压力转化成动力有几个条件:首先,压力不能大到足以摧毁个人自信的程度,要给人成功的希望;其次,人在压力下要分析原因,把可能的失败归于自己努力不够,而不是归于能力不足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再次,压力必须是可控的,如果愿意,我们有能力决定压力的大少;最后,只有动力才是真正的压力,其他压力都是阻力。

事实上,大多数同学的考试分数都低于其真实的学习水平,因为他们总在自己会的问题上丢分。如果你能做到会的题保证不丢分,成绩就能上升一个档次。可惜的是,我们总是练习做更新更难的题,想着去得分,其实最有效的复习应该是怎样不丢分或少丢分。记住,我们的水平没有那么低,把真实的水平充分发挥出来就是提高成绩。

感觉不好≠考得不好

感觉不好意味着题目难,而题目难就意味着比你水平低的同学更做不好,他们赶不上你;而比你水平高的同学也未必做得对,就有可能被拉下来。感觉好则意味着题目容易,所以比你水平低的同学也可能做对,就会赶上你;而水平高的同学当然会做,你就没有追赶他们的机会。况且,任何试题都是有陷阱的,感觉良好可能意味着你事实上已经掉了下来。

做对难题≠考得高分

考试题有4类:难度低而高分值的、难度低而低分值的、难度高而高分值的、难度高而低分值的。所以,如果你做对了一道难而分低的题,却在一道易而分高的题上丢分,那是得不偿失的。

三妙招教你应对家里的小赖皮


两岁宝宝的语言发展状况决定了在一定情境下,他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宝宝“赖皮”无非是某个要求得不到满足。当你确实无法满足他的要求时,切忌强制性地压制,不妨采取注意力转移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后,宝宝才能平息情绪,此时你最好认真倾听、了解宝宝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当然,也必须做到尊重宝宝的合理要求,这样,宝宝才会慢慢学会正确表达需要的方法。

冷处理

如果宝宝“赖皮”时间过长,转移注意力法不成功时,就应采用冷处理。家庭所有成员必须离场,态度一致,不然会让宝宝更加“赖皮”。当宝宝停止耍赖时,所有人都要给予表扬,让他意识到所有大人都喜欢不“赖皮”的宝宝。

日常生活中也要多给宝宝情感关注。有时宝宝需要的不一定是他所想要的物品,或许只是想让你亲一亲、抱一抱,感到自己被重视而已。

与宝宝进行协商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平等、民主、充满亲情和理解的家庭环境能使宝宝心情愉悦、性格开朗。遇事多和宝宝商量,使他从小学会用语言和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宝宝克服暴躁的情绪,减少哭闹、耍赖的行为。也可以考虑与宝宝一起制定规则:任何家庭成员发脾气都得不到奖励,并会失去某一次机会,如看喜欢的电视、吃好吃的食物等。

如何应对孩子的拖拉?


我的邻居是一个公司高管,但有一次这个女强人却跟我说,她最头疼的事情不是工作,而是催孩子。

从做早饭开始,她就催孩子起床。孩子起床似乎很困难,好不容易坐起来,还要呆上半天才肯穿衣服,然后是催洗脸、催刷牙、催吃饭……

伴着自己的唠叨,孩子好不容易吃完饭,又要催他拿书包、穿鞋子、赶校车……

就这样,还没开始上班,她的精力就在各种“催催催”中消耗掉了,好心情也一扫而空。

《简单父母经》的作者培恩说,现代人过度使用的一个词就是——赶快。

好像无论大事小情,都有“截止期限”,只有越快才越好。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往往也是我们焦虑的根源。

而我们又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造成孩子逃避和磨蹭。

有个美国心理咨询师有4个孩子,是的,4个,而且还都处在学龄期。

所以她每天早上都要大喊:快点!该起床啦!你怎么还没洗脸?!回来再弄吧,赶紧走!你的书包呢!

更让她沮丧的是,催促不仅没让孩子变得自律,反而更容易急躁、发脾气,经常因为一块面包闹矛盾,或者伴着哭声去上学。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想通了问题所在:当她在催促孩子的时候,是在把孩子的问题,往自己身上揽。于是,她决定把责任还给孩子们。

她告诉孩子说:从明天起,早上7:15她会准时出门,不会再等那些赖床、磨蹭的人了。结果第二天早上两个女儿很准时,两个儿子磨磨蹭蹭没有赶上妈妈的车。妈妈也说到做到,真的没等他们。

当儿子们向她抱怨上学迟到时,她说:准时上学是你们的责任,我的责任是送你们上学。但我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我建议你们头一天把书包准备好,按着时间表,6:40起床,6:50吃早饭。这样你们7:10就能准时出发了。

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像这位妈妈一样,把责任还给孩子。

Facebook上曾经流传过美国一个中学校长给家长的“校规”说:“如果你想把儿子忘记带的课本、食物、作业等拿给他,停!请你转身离开。你的孩子会在没有你的情况下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忘了带午餐?饿一顿你就会记住;

忘了带作业?那就等着被老师或家长惩罚吧;

忘了带铅笔?自己找同学借吧。

总之,让孩子明白:你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催促不仅让孩子焦虑、烦躁,还会给他造成这样一种意识:你一个人不行,只有靠我督促,你才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事。

所以我们能经常见到这样的风景:一个磨磨蹭蹭的孩子,伴着一个着急上火的妈妈。

其实,要避免孩子拖拉磨蹭,不妨换个方式。比如引导孩子自己想象后果:王老师说活动9点开始,你觉得要是迟到的话会怎样?

或者给孩子选择式的思考:如果6点出发,我们就能在电影开始前赶到。你要是不抓紧,那可就看不到电影开头了。

不过,最好有个时间表式的规则,引导孩子养成守时的习惯。一开始会很困难,孩子可能不配合,但贵在坚持,如果你能坚持下来,我想,你一定会发现孩子没你想的那么难缠。

当然,前提是你别再把孩子的拖拉磨蹭当成自己的问题。只有你不再急躁,孩子也才会减少焦虑和烦躁,才更容易专注自己的问题,行动也才会更有效率。

孩子自私怎么办,这几招来帮你


现在很多家庭里面就只有一个孩子,不管孩子提什么要求,大家都会想方设法满足他,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变得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和他人分享,以后会变得非常自私。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多加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自私的坏毛病。

1、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爸爸妈妈有时候会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在和自己出门的时候,如果孩子看上什么东西,不管价格如何,他就会一直让爸爸妈妈给自己买。

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但是很多的爸爸妈妈拿孩子没办法,孩子一哭闹就给他买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孩子以后看到什么东西都想要,完全不考虑可行性。因此,爸爸妈妈要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不惯养溺爱他们。

2、引导孩子孝顺老人

长辈们都非常宠爱孩子,会满足孩子提到任何要求,这样就会让孩子变得自私。

爸爸妈妈从小就要教育孩子,让孩子明白尊重他人,学会孝顺老人。在公共汽车上,爸爸妈妈要教会孩子给老人家让座。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爸爸妈妈要教导孩子先让长辈吃饭,不要自己把好吃的全部吃掉了。这样的良好教育会让孩子变成一个大方的人。

3、让他们交朋友,与朋友分享

爸爸妈妈可以多让孩子跟同龄人进行交流,做游戏,玩玩具,在孩子玩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懂得分享。在养成习惯以后,孩子日后就会把快乐与朋友一起分享,不会变得自私了。

4、让他们做家务

家务劳动是家中每个成员的责任,因此,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孩子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孩子以后会更加有责任心,会更有担当。

大家都不喜欢和一个性格自私的孩子交朋友,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从小教育孩子,让孩子养成懂得分享的性格。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教你几招应对粘人的孩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