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管教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11-10

孩子的情绪管教xx从上星期天就开始发烧,是莫名其妙的那种,意思是除了发烧没有别的的症状。发烧嘛,当然会让孩子比较烦躁,加上他现在还不太会说话,表达不出来,所以就常看见他会不耐烦,哭闹,尖叫,耍赖......本人其实是个急脾气,而孩子的这些cranky的表现通常会让我很不喜欢,通常我会马上阻止并训斥。但这次看在他正在生病的份上,我忍了,没教训他,而是尽量耐着心哄着。

这个莫名其妙的发烧,一烧烧了整三天。昨天中午,在饱睡了三个多小时的午觉后,xx看着就没事了,全好了(经验告诉我,孩子是不是生病从眼神就看得出来)。在一切都在慢慢恢复正常时,我发现他这个想靠着哭闹和耍赖来达到目的的本事算是练出师了。当他想要拿什么或吃什么的时候,不是像以往那样先试着跟我说他的目的并拉着我的手去帮他达到,而是用手指一指后就尖叫,表示要马上拿到,不然就很生气。当我表示“不可以”的时候,他还会撒泼、耍赖...我看见他这样的表现很不高兴,是该好好训练,好好管理他的坏习惯的时候了。

今天早上,我又听到xx的尖叫。以往孩子的这种尖叫很容易让我的脾气往上蹿,接着就横眉竖眼破口大声训斥起来。可最近我在学习圣经的时候,学习到不应该在怒气中管教孩子,发着脾气的时候管教,不仅得罪神,还达不到管教的最好效果。我当下决定按着神的教导操练操练。(M.968OK.COM OK语录网)

我来到xx跟前对正在尖叫的他以平稳的语气说:“xx,不许尖叫!”他当然不听。我又说:“xx,你这样尖叫妈妈听不懂。你想要什么跟妈妈好好说,要用说的,不用叫的。好好说,你想要什么?”这时他听懂了,就停止了尖叫,用手指着我的手机说:“我要手机!”我说:“不可以。现在是早上,你应该先去吃早餐。”这句“不可以”刚出口,他立马毫无商量余地就开始跺脚、尖叫、赖地...我耐着性子,平静地看着他,说:“xx,不可以玩手机,不可以耍赖,要讲道理。妈妈不喜欢你胡闹。”他哪里理会,继续一边手指着手机一边撒泼。我不再说话,也不再看他,去做我该做的事。他看见我不理他,尖叫改成大哭,哭得是又大声又伤心。我看了他一眼,他也看着我,可我还是说:“不可以。”他哭得凶了。我继续不理他。在我的理念里,我是允许孩子哭闹的,孩子也需要抒发情绪,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只是哭闹不能达到目的,这是一定要让孩子清楚明白的原则。

xx这一哭,姐姐们也挺心疼,都想过来安慰安慰,但都被我阻止了,我告诉她们,弟弟这是在耍赖呢,不可以理他。忽视在孩子的管教中可以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xx的哭声,从开始的歇斯底里,慢慢变得平稳,又逐渐轻缓,最后就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哼哼...虽然整个过程持续了快一个小时,但最终是以孩子的妥协和顺服结束,那么这个管教就算是成功的。最后当然还有一个步骤是最重要的,当xx完全停止哭闹,我会马上对他说:“xx不哭了,很好,这样就乖了。xx好孩子,妈妈爱你哦!”然后抱抱、亲亲他。

我知道,今天的一次管教并不表示明天他不会再哭闹。但是我相信,只要我把这个原则和方法坚持执行,孩子就能学习到好的行为习惯。

“爱他就要管教他”这是上帝给我们做父母的教导和责任。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的方法


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的方法

1、让孩子认同自己,有情绪空间

要让孩子喜欢自己,家庭要给孩子认同感。父母是孩子的模范,父母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让不良情绪带给家庭、带给孩子,要塑造出一种安全、温馨、平和的心理情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自己的孩子,让身处其中的孩子产生积极的自我认同,获得安全感,让其能自由、开放地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绪感受不因压抑而变质。

2、让孩子认识情绪,表达情绪

通过亲子之间的对话让孩子正确认识各种情绪,说出自己心里此时此刻真实的感受。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平时,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绪的时候,趁机引导孩子知道“妈妈好高兴哦”“恩,我很伤心”等让孩子知道原来人是有那么多情绪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句式“妈妈很生气,因为……”“我感到有点难过,是因为……”来告诉孩子自己的情绪来源,同时你也可以问孩子,“你是什么感觉啊?”“妈妈看见你很生气、难过,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等对话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及发现自己情绪的原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敏感度。

3、让孩子体验情绪,洞察他人情绪

游戏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体验自己的情绪,感受别人的情绪,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除了父母与孩子要交流自己的情绪感受外,我们可以透过说故事编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感觉和前因后果及利用周围的人、事物,来引导孩子设想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从他人的情绪反应中,孩子会逐渐领悟到积极情绪能让自己和对方快乐,消极情绪会让自己和对方造成痛苦,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如果幼儿在表达情绪与控制情绪之间取得平衡的话,便能以建设性的态度表达强烈的情感,而且控制对自己、对他人有伤害的情绪表达方式。

4、让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激发人体的潜能,使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维护心理健康; 消极的情绪体验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为此,学会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情绪,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父母,要培养孩子乐观地面对人生,自己首先对生活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孩子的情绪受父母行为的直接影响,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必须乐观一点。 在教育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人生时,除了多与孩子交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首先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予鼓励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进取,克服一些他现在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措施保持乐观。

5、教会孩子适当宣泄不良情绪

人在精神压抑的时候,如果不寻找发泄机会宣泄情绪,会导致身心受到损害。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泪水含有的毒素比较多,用泪水喂养小白鼠会导致癌症。可见,在悲伤时用力压抑自己,忍住泪水是不合适的。另外,在愤怒的时候,适当的宣泄是必要的,不一定要采取大发脾气的方法,可以采用其他一些较好的方法。例如:在盛怒时,不妨赶快跑到其他地方,或找个体力活来干,或者干脆跑一圈,这样就能把因盛怒激发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

情绪无所谓对错,只有表现的方式是否被社会所接受。父母要学会接纳孩子情绪表达的多面性,情绪表达的各种面貌都蕴藏着情绪转化的可能性。消极情绪可以转化为积极情绪,唯有正视情绪表达的所有面貌,健康的情绪发展才有可能;唯有能够驾驭自己情绪的孩子,才能够成为听话的孩子。

管理好孩子的情绪锦囊


AQ是与IQ相对应的。人类一直重视的智商就是IQ,但在IQ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情绪智慧,简称EQ。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出智商更为重要。在此基础上,他推出的成功方程式是;20%的IQ十80%的EQ=100%的成功。

爱迪生在小时候被认为是个弱智儿,但这个IQ非常低的人,后来却成为了人类史上伟大的发明家,可见一个人的成功,IQ并不是唯一的标准。香港商界名人李嘉诚先生在香港理工大学的讲话中谈他成功的因素时,也特别强调除了客观性较强的智商(IQ)外,情商(EQ)的作用更大。

其实除爱迪生、李嘉诚之外,还有卡耐基、比尔?盖茨等享誉世界的成功人士,他们的成功除了天资和自身的努力之外,更多的还是源于EQ。

EQ是与IQ相对应的。人类一直重视的智商就是IQ,但在IQ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情绪智慧,即情商(Emotionquotient),简称EQ。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在此基础上,他还推出了成功方程式:20%的IQ十80%的EQ=100%的成功。

在东方的教育体系下,IQ常常是评判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其实EQ在人的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更为突出,占据了成功指数的80%。

IQ评判的重点──数理能力是用来解决抽象问题的,但人生中更重要的实际生活问题则要运用EQ去解决。

人的EQ萌发很早,0岁时,婴儿已经开始感受和学习,进而在整个童年时期逐渐形成。0-5岁期间更是关键时刻,因为孩子脑部会生长到成人的三分之二,其精密的演化速度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是情感能力的关键学习时期,这段时间积累的情感经验对一生具有持久的影响。

EQ和IQ

·IQ是一个商数,可以通过系统测试得到数值,并可从这个数值度量出IQ的水平;而EQ则是不能计算的。

·IQ受先天的因素影响多,后天改变比较难;EQ则可以后天培养。

·EQ比IQ更具影响性,EQ高,可以让IQ发挥得更精彩。

·即使IQ再高,但如果EQ低的话,也可能会因一时情绪失控而做错事情。

·EQ和IQ似乎很对立,其实不然,他们联系紧密。每个人都是他们的结合体,人们既需要提高自己的IQ水平,也需要提高EQ水平,两者不能偏废。人生的幸福和成功与否同时取决于两者。只不过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的今天,EQ比IQ所起的作用更大。

打造孩子的完美EQ

EQ和IQ相比,遗传成分要少得多,这可能是两者最重要的区别。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父母便获得了一次绝版的机会,来弥补孩子性格中的不足,为他们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高EQ孩子的特点

最早提出情商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梅耶教授,他在1990年把情商描述为由3种能力组成的结构。1995年,丹尼尔?戈尔曼对情商做了更明确的说明,他认为情商包括5个方面的能力:

1.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

2.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3.以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

4.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

5.与别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拥有较高水平的情商,将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它是所有学习行为的根本。国外一项研究显示,要预测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里的表现标准,不是看小孩子积累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其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例如是否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好奇心,是否知道何种行为较恰当,并能克制不当行为的冲动……这些都是情商的基本成分。

一般来讲,高EQ的孩子都具有如下特点。

1.自信心强

自信心是任何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情商的重要内容。自信是不论在什么时候,目标为何,都相信通过

自己的努力有能力和决心去达成。

2.好奇心强

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


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

*父母每天花一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陪孩子玩,听他说话,一起画图,看故事书,逛街等。

*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不要轻易说不,一旦说出就要兑现。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可以适当地忽略孩子的哭闹行为。如前面的琪琪掐自己的手,家长可装着没看见,不要因他的这种行为而心疼、哄劝、妥协,避免今后他一旦犯错就以伤害自己来赢得别人同情的失常行为。

*教孩子宽容待人的同时,也宽容自己的心灵,不对自己和他人过于苛求。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可能达到的范围内,自然就会心情舒畅了。

*让孩子把自己内心的愤怒释放出来:找父母、老师、知心朋友说说自己的苦恼;或找个无人的地方大哭一场,高声喊叫;或把要说的话写在日记里。

*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当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或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可先放一放再解决。可以参加一会儿体育锻炼,听听音乐,看看电视,下下棋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

*创设安静的休息环境,学会放松:在安静的环境下,深深吸气,缓缓呼出,反复5次。

*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如经常对孩子说:“这事还能坏到什么地步?”“坏事结束了,该来好事了。”“他们嘲笑你,别生气,你可以做得更好,让他们看看。”

*培养孩子幽默感:看幽默画、小品,听相声,说一说笑话、趣事,使孩子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父母情绪管理—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孩子


大家都听说过情绪是会传染的。那么父母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

做家长的责任不是命令和指责,是呵护、引导和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成长,让孩子按自己的人生节奏去成长。所以我们光有爱心还不够,还需要耐心、耐心加耐心。

我们生气:都是孩子惹的祸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情绪在亲子关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父母的情绪状态良好有利于建立稳固的亲子关系,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为顺利。

家长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从爱孩子的角度,自觉要求自己务必在教育孩子时做到冷静、理智。如是自身原因出现的情绪变化时,就不能影响了教育孩子的行为;是孩子原因引起的情绪冲动,也要保持冷静,公正地对待孩子。当孩子暴露出问题时,先不要大动肝火,而要弄清实情,否则会冤枉孩子,那是很要不得的。

如果你凭一时之怒教育孩子,就难免偏颇、过激,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1、当你发现对孩子的行为“忍无可忍”的时候,要确认一下,是孩子的行为确实糟糕,还是自己忍耐的限度太低?

如果是前者,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予以诱导;如果是后者,调整自己的认知,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尤其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套在孩子身上。

2、不要累积怒气。

我觉得忍耐怒气不是什么好习惯。忍耐的背后是息事宁人,是不满,是对对方的“恩赐”。习惯于忍耐的人,往往也是希望得到回报的人。而事实上,情绪是需要被发现并被接受的。管理情绪不表示是禁止怒气的产生。忍耐有时只是一种回避,不是对情绪的接纳。所以,有怒气,就要面对它。解决掉。

3、选择好表达怒意的方式,用更智慧的方法来替换打骂。

比如我告诉考拉:你从姨婆家出来到现在,已经掐了我四次了,这样我非常痛,我非常愤怒,我讨厌你这个行为。有时候我还会进行警告:如果你再这样掐我,我就会离开你十分钟。因为我不想被掐,我怕痛。有时候我还会拥抱考拉,告诉他妈妈爱他,但不喜欢他的某个不好的行为。(问题是,我十次只有两三次是这样做)

4、最重要的还得仔细观察,找出孩子行为不良的原因。

会让大人发怒,是因为在大人眼中,孩子的行为出现了偏差。(有一些是正常的,只是不符合父母的要求而)而孩子行为出现问题,父母可能难辞其咎,这时,进行自省是很有必要的。

我注意到,有很多时候,孩子行为不良,是因为他内心有负面情绪,或者有需求,但他还不会表达,于是通过反常的行为来展示。所以,父母要倾听孩子,弄明白孩子的真正意图,并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只要记住:孩子的反常表现,一定有原因,可能怒气就不会那么快发出来。

5、解决父母自己内心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父母也需要成长。父母比孩子多一些经验和技能,但大有可能的是,智慧不比孩子多甚至更缺。父母不会因为成为了父母,心智也随之自动“升级”。爱发怒的父母常常是有内在的问题。需要经常内省。比如我觉得自己从小缺安全感和归属感,内心积累了很多不满与愤怒。因此,成为人母的我,容易发怒。这是我自己的问题,需要我自己来负责,而不是交给我的孩子。

6、学会休息,不要让自己太疲惫。

每当我休息不好,或者心情很坏的时候,往往,也是我会对考拉情绪失控的时候。疲惫会让自己的心神涣散,坏情绪犹如脱缰之马,横冲直撞。这是我经常有的体验。所以,要争

取吃好喝好睡好,才能有精力来陪伴孩子成长。当然,这还意味着要牺牲很多,我们当了父母,就没法尽情地逛街,不能玩游戏,甚至可能没法好好地煲一顿电话粥。不过,相比孩子的一生和自己当父母所带来的收益,我觉得,牺牲那些,还是很值得。要孩子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可是,养育孩子的任务非常繁重,这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这需要各人的智慧。好在,艰难的时光总会过去,因为,孩子会一天天成长。一直到有一天,我们会忽然发现,这个小家伙已经开始照顾父母。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