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孩子们带来各自的香香后,不论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非常喜欢抹香香。每次漱口、擦嘴后,总会看见孩子们在镜子前抹香香的身影。
萱萱是我们班一个天真爱美的女孩儿,每次穿了新衣服新鞋子她总会跑过来问老师:“老师,你看,这是奶奶给我买的新衣服,新鞋子,漂亮吗?”听到老师的夸赞后萱萱会很满足的离去。有了香香后,我们的萱萱又多了一个问候,“老师,你闻,香不香?”看到老师的微笑和点头,萱萱就会无比开心。但是我们发现爱抹香香的萱萱总爱自由活动的时候趁老师不注意抹一点香香擦小脸,慢慢的一段时间过后,萱萱的香香没有了。一天午餐后,伙伴们都在对着镜子开心抹香香,只有我们萱萱皱着眉头,手拿打开的香香瓶,不知如何是好。当我走进她身边时,萱萱苦着脸无奈地说道:“老师,我的香香没有了”。伙伴们一听急忙凑过来自由言论了起来,“老师,萱萱总是偷偷的抹香香”、“老师,我们玩游戏的时候,萱萱也在抹香香”萱萱听到伙伴们的话语,霎时难为情了起来小脑袋都低了下去。“没关系的,萱萱,今天我们先向伙伴借一点香香,明天让奶奶再带一瓶过来,但是以后可不能一直去抹香香哦,我们的香香什么时候抹才最好呀?”听到我的一番安慰和提问,伙伴们帮着萱萱齐声答道:“吃完饭,漱口擦嘴后才能抹香香”。我给孩子们鼓起了掌声,“你们真棒,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做一个爱干净、爱抹香香的孩子”。这时的萱萱已经在佳佳的热情下,一同对着镜子抹起了香香,一边抹还一边念叨着“好香呀”!
萱萱经过了这次的香香风波以后,更加珍惜抹香香的机会了,每次都会很小心的打开瓶盖轻轻蘸一下,抹一抹小脸,擦一擦小手,孩子们和萱萱一样也都爱上了抹香香,红红的小脸和小手慢慢不见了踪影。
女儿是个极度敏感的孩子。一般孩子注意不到的细枝末梢,在她眼里就可能被放大成参天大树。我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一直错误地以为这么脆弱敏感的孩子一定要多多磨炼。我居然一直在磨炼她,好让她变得泼辣一些!
女儿2岁半时,我们搬家了。大人当然高兴,但对女儿来说,看不见熟悉的物品,看不见熟悉的邻居和小朋友了。她曾哭着求我们把家搬回去,这当然不可能。我丝毫没有注意到女儿渐渐忧郁起来的眼神。
现在想来,女儿受的最致命的打击是3岁刚上幼儿园的第一天。那天,她带着最喜爱的画书《红宝盒》到了幼儿园,下午接她的时候,发现女儿的眼睛哭得又红又肿。她说画书被老师没收了。我小心翼翼地跟老师商量,明天就送女儿来半天吧?那位班主任老师说:“这样太惯着她了,你也是当老师的,这个道理你还不懂吗?”第二天,当女儿用绝望的眼神哀求我别送她去幼儿园时,我不为之所动,自以为那是对她的锻炼,只要坚持送,就能改变她的敏感多虑。
从那儿以后,女儿开始出问题了:憋尿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不爱说话,即使面对妈妈。我常在晚上摸摸她的小枕头,湿湿的!但她再也没有放声大哭过!
她小小的心灵到底有过多大的创痛?现在想来,那段日子对女儿来说一定是暗无天日的。同样的经历不一定给别的孩子留下阴影,但女儿却从此陷入了恐惧中。而我却在无知中毫不留情地把她推得更远。假若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带着女儿搬回旧家!一定第二天就带着女儿退出那所“双语艺术幼儿园”!
后来接触到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我才明白,敏感的孩子需要更细心的理解和呵护、更多的爱与自由。如果妈妈都不能成为她最后的安全港湾,她那脆弱如丝的心灵还能从哪儿得到抚慰?对一个孩子而言,当四面八方都无出路,她又怎能不把自己封闭起来?
如果你用你的眼睛看到的是一个生命,你关切这个生命,你就会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用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生命就会受到尊重。你不能为未来打造一个人,孩子不是一个东西和物件。我们只能陪同孩子走过眼下这一步,而且是快乐的走过。这是爱。我们要把这些慢慢剥离开,使我们开始觉察到我们关注生命,而不是关注我们对未来的恐惧。
我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孩子要锻炼、摔打,这样才能培养出坚强的、有出息的人。我们有意对孩子严厉,有意让孩子吃苦,有意伤害孩子。这个似是而非的观念给多少孩子带来了苦难和创伤?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这是一个极好的理由,所以当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应该自省而不浪费时间悔恨,然后开始学习爱,并实践爱,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孩子因此就有了成长的机会。
教育随笔:香香的橘子皮
上午的水果时间到了!阿姨端来了一盘橘子。“今天吃橘子!”小朋友们高兴得直拍手,一个个笑嘻嘻地拿着橘子,阿姨帮助他们剥开了一个小口,孩子们就自己开始剥起来,露出了一个个橘子瓣。哇!好香啊!
“小朋友们,把橘子皮放在桌子中间的小盘子里,不能乱丢哦。”我说着准备开始下面的区域游戏活动。一会,李鸿予来告状:“老师,陈诺诺在玩橘子皮。”走上前去一看,诺诺果然和旁边的萱萱、杜睿宸正在兴致盎然地摆弄着橘子皮,杜睿宸把橘子皮撕得碎碎的,撒了一桌子、一地上都是,萱萱把橘子皮撕成小圆片藏在衣服口袋里……看到孩子们没有遵守要求,我有些生气:“快把橘子皮给我吧,我刚才不是让你们把橘子皮放在盘子里扔掉的吗?”孩子们个个不情愿地把橘子皮都拿出来了。“老师,萱萱口袋里还有。”李鸿予又告状说。“萱萱,你怎么还不给老师?”“我……喜欢橘子皮,妈妈说橘子皮很香的,可以泡水喝,我想给妈妈泡水喝。”萱萱低头小声说。
看着孩子们的模样,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是呀,我们小时候,不是也常常在吃过橘子后,留下橘子皮,轻轻一捏,一阵香气扑鼻而来。把橘子皮做成小花,在橘子皮的里面刻出图案……这些游戏曾给我们带来多少快乐啊!为什么现在我却忽视这珍贵的游戏,限制孩子们的创造力呢?想都这里,我反思了刚才的行为,把橘子皮还给了孩子们,并给他们自由玩橘子皮。孩子们高兴极了。
以后每次吃橘子,我们都留下橘子皮做游戏,还和孩子们一起把橘子皮晒干了泡水喝。香香的橘子皮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
“哎呀,这个怎么这么难搓啊”,闻声过去,看到小小的你正聚精会神地搓着小圆子。我问:“怎么了?”你不紧不慢地说道:“徐老师,我发现用你的教的方法搓小圆子会散架,我发现了一个更好的办法。”“什么办法呢?”只见你拿来一块糯米粉,放在桌上搓啊搓,不一会儿一个精致的小圆子就诞生了,并很骄傲的跟我说:“你看,这个方法不错吧,你看我搓得圆不圆?”我笑了笑表扬了你,并让其他小朋友也尝试用你的方法来制作一下,果然受到了很多好评。
什么样的学习故事在发生
首先,看到你做小圆子聚精会神的样子,说明你是一个做事非常认真的孩子。然后,你又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小圆子,说明你敢于挑战困难,不仅能积极思考解决办法,还能把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别人。在实际操作中,你能够发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你还有着很好的行动力,能把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愿意且有耐心地去尝试,最终实现目标。
下一步的机会和可能性
老师可以为你创造更多解决问题、展示你的行动能力的机会。也期待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你能把你的经验分享给别的小朋友,让大家也能试试你的想法。
教师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不仅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还使孩子成为一充满爱心的人,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所努力的方向吗?
一、有香味的手
有段时间孩子们擦手用的毛巾很脏,尽管我一再提醒孩子们,一定要把手洗干净再用毛巾擦,但情况依旧,倒是孩子们之间的一场争议,使我班的毛巾状况有了改观。
一天,昊昊气鼓鼓地来告状,“老师,芊芊没有用香皂洗手。
”我带着质疑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奶奶说:“用香皂洗手手是香的,不信,你闻闻”。
他伸出一双稚嫩的小手让我闻,我弯下腰,闻了闻,果然有一股淡淡的香皂味。
从那开始,我们班便有了一个小秘密,每次洗手后,老师不再唠唠叨叨,只轻轻的说一声;我要闻闻谁的小手是香的,孩子们便为了这个“香”而忙碌了。
自然,班上的毛巾也就从此变的干净了。
二、巧用智慧语言
用拟人化的语言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以前在大班、学前班总是一味地用传统的方式点名,结果是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可秩序却还是一塌糊涂,今年,接手小班后,我运用了智慧语言,情形就大不一样;同样是点名,我模仿小鼓的声音叫每个幼儿的名字,被叫到的名字的幼儿上来,用小手轻轻的拍拍小鼓,你会惊喜的看到、一张张小脸有的瞪大眼睛,有的充满好奇,还有的则在偷偷窃喜……,这时,我也被幼儿的情绪所感染,并轻松的融如到了幼儿当中去。
用趣味性的语言教育幼儿,给孩子带来益处,当玩具被丢在地上时,我会引导他们,故意说;“哎呀,玩具宝宝哭了,原来是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起帮帮它,把玩具宝宝送回家好吗?”孩子们都回乐意为玩具们效劳。
让他们一个个都回家。
你听,有的幼儿还轻轻的拣起玩具宝宝、并对它说;“玩具宝宝别哭了,我帮你去找妈妈。
”这是多麽动人的画面呀!
教师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不仅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还使孩子成为一充满爱心的人,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所努力的方向吗?
三、“粉碎机”启动了
顺顺入园已经一个月了,可还是哭闹着不愿意吃饭,其实顺顺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家里已能自己进餐,顺顺家园间截然不同的表现是因为他未适应集体的生活,拒绝进餐是他排斥心理的一种表现,所以解决顺顺的进餐问题还得讲究方法。
这天,进餐时间到了,顺顺仍是那么执拗,任凭我怎么劝说都无动于衷。
这时,我看见成成正在大口大口的往嘴里扒饭,嚼得有滋有味,就故意说:“呀!成成的嘴巴真像一只粉碎机,那麽多的饭菜都被他嚼的烂烂的,还吃的挺快,小朋友,你们的粉碎机在哪儿呢?”孩子们听了纷纷张大了嘴巴。
“谁的粉碎机最棒,能把嘴里的饭菜嚼得烂烂的?”“我能”说罢,孩子们快乐地模仿开了,我微笑着一一表扬,孩子们更加投入了。
当然,我也时刻留心顺顺的表现,他虽然没有参与进来,但小脸明显舒展了,还有了一丝笑意,于是,我走过去,徉作惊奇地说:“哎呀,我说顺顺的粉碎机怎麽不动呢?原来是开关没打开。
”说完,就在顺顺的头上点了两下,顺顺便开心地张开嘴巴,表示启动了。
我就趁机握住顺顺的小手喂上一口饭,紧接着,顺顺的小嘴巴里发出了咀嚼声,就这样,顺顺的“粉碎机”欢快的工作起来。
于是春天的主题活动蕴然而生,带着兴奋的心情我们走进了田野。一路上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只听见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萱萱:“看,那边树上的小小的叶子长出来了!”嫩芽在树上,害羞地探出了头正是个好机会。我连忙接过话题:“对了,是嫩芽!什么颜色啊?”“绿色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咦?那这个树叶是什么颜色啊?”昕昕回答道:“也是绿色的”。“这两种绿色一样吗?”我的话还没问完,“两种绿诶?”“不一样的绿色”···孩子们开始窃窃私语:“那个刚刚长出来的叶子(发芽)颜色是淡淡的,大大的那片树叶是深深的,有点‘黑’。”“对了,小芽是嫩绿色的,树叶是深绿色的。”说完只听得:“看,这个是什么呀?”一个孩子突然发现了惊喜。“是柳树呀!”旁边的紫璇一副很自豪的样子。看来,有时还真不能小看这群小家伙,得把个别孩子的经验拓展成集体的经验。
“快来看,柳树和其他的树有什么不一样的啊?”在我的招呼声中,大家都走到了柳树旁边研究了起来。
乐恒:“哇,这个树枝好长啊!”
一一:“对啊,真像我们女孩子的长辫子呀!”
丁丁:“还可以甩来甩去的呢!
“看来大家观察得还真是仔细哦!那我们一起来学着小柳树的样子甩一甩吧!”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动了起来,一张张的小脸犹如春天里盛开的桃花般灿烂。
虽然是短短的几十分钟郊外踏青,可是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快乐,更多的是快乐中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只有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才能让这种美更多的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五彩斑斓!
星期一刚进园我们老师就开始拿起铲子、大扫帚清理操场和过道上的雪。
没一会儿,随着惊奇的“哇”孩子们陆续来园了,可这群小调皮却怎么也不肯好好走路,要不踩着雪、要不驻足观看。
我们老师却在不停指挥:孩子们不要踩雪,会滑倒的,一步一步走路到大厅进行晨检。
可是你说你的,孩子们好像根本没有听到似的。
王园长看着我们着急的样子笑了:“你们现在的教诲是没有用的,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不可能让他们视而不见,倒不如放手让他们到大自然中感受一下雪带来的乐趣。
”回到班里,听到美乐和程程的对话:“好漂亮的雪呀,是冬爷爷下的奶粉吗?”“怎么可能?应该是面粉吧,也许是糖也说不定呢!”。
我走到他们身边,一起望着窗外的雪堆,想起我小的时候每当下过雪,都会找自己的好朋友打雪仗。
现在的孩子好像对雪已经很陌生了,雪怎么会是面粉或者糖呢?我又联想今天早上王园长的话后,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孩子们,咱们一起出去滚雪球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在孩子们惊喜万分的气氛下,我给孩子们穿好大衣服,走出教室来到操场。
我先抓了把雪,在手里团了团:“看一个雪球团好了,你们要不要试试?”孩子们也学着我的样子抓把雪放在手里团,正当我认真的帮助小艺馨挽袖口的时候,一个不经意的雪球落到我的衣服上,我条件反射似的站起来:“谁?是谁干的?”程程看我狼狈的样子,笑着说:“是我是我,我的雪球厉害吧?”还没说完,一个雪球正中程程的鞋子,原来是于航替我“报仇”呢!这下子可炸了锅:有的在地上抓雪,有的还没扔出雪球就被打了,还有的在雪里跳来跳去帮着加油。
一时间,你打我我也打你,雪球满天飞。
这场充满欢笑的战争一直持续到操场上最大的一堆雪被我们打完了。
打累了,我们沿着操场散步,还认识了雪的颜色及特征,还有用途和危害。
在最后,我还告诉孩子们不能像早上来园时,那样边踩雪边走路,这样会摔跤的,孩子们懂事的点了点头。
不知什么时候有的孩子在唱《铃儿响叮当》,也成了我们的主旋律。
就这样,歌声伴随我们撒了一路。
班上个别孩子午睡时特别爱踢被子,有的喜欢聚在被子里玩,弄得被子动来动去,好久无法安静入睡,我不管怎样提醒,有的孩子仍然不听。
今天午睡时,我看着动来动去的被子,心里很是生气,本来想很很地点名批评他们,但:心里想:以往怎么说、怎么批评都无济于事,倒不如骗个童话故事引导他们,于是,我很神秘地说:“我听见你们的被子说话了,”一听这话,本来乱哄哄的睡房顿时安静下来,孩子们一个个吃惊地看着我,我接着以游戏的口吻编了下面的故事:“被子生气地对李老师,你看这张床上的小朋友没睡好,他们把我踢来踢去,好难受,!我不想跟他们做朋友了,我喜欢睡在这张床上的小朋友,他闭上眼睛就睡着了,真舒服”孩子们一听赶紧没动了,这时,我走到铭铭的床边,摸摸他的被子说:“铭铭的被子说,铭铭睡觉的姿势好美我喜欢他,停了一会儿,我又说:“咦,成成最听话,他睡得可好了,和他做个好朋友”。
听了这一席话,孩子们很快进入了梦乡。
这几天,孩子们睡觉踢被子的现象减少了,孩子能安时安静入睡,真没想到,“会说话的被子”能督促孩子们培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孩子们是天真可爱的,我们就应以孩子的口吻教育孩子,把孩子的事编在有趣的故事里,让他自已去发现错误,通过被子会说话,使孩子产生移情,理解自已乱动对被子的“伤害”这就要求每一位老师要读懂理解童心。
小班教育随笔滚皮球
下午,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在场地上围成一个大圆圈,我请一个孩子手拿皮球边起边念“大皮球,圆又圆,送给我的朋友玩”然后,让小朋友友讨论:“怎么样给朋友玩呢?”有的说拿去给朋友玩,有的说:“抛给朋友接”还有的说:“坐在地上推给朋友等等。我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然后说:‘小朋友玩的方法真多,李老师是这样玩滚皮球的,”我边说边示范玩法,之后,我对大家说:’现在,我们一起来玩“滚皮球”的游戏,好吗?小朋友都说:“于是孩子们围成圈圈滚起还球来,我随时提醒规则:贴地滚,滚到谁那儿,就谁接球,不能抢球,球无论快慢总会滚互一个孩子的手中,有时明明球是滚向这个孩子跟前嵛在最后却因为地势或风向的原因,滚到了另一个孩子那儿,于是这个孩子逞憾地摊摊手。那具个孩子却惊喜地抱起了球,孩子们都被这滚球的游戏吸引了,连平时不爱玩的阅阅也加入了进来,不知不觉已到活动结束时间,孩子们画蛇添足是意犹未尽。我破例让他们多玩一会儿,才组织孩子们回教室。这时有个孩子对我说:“老师,流球真好玩,下次再玩,我想:这个游戏能激发孩子们这么大的兴趣,在于它符合小斑孩子的特点,因此,我们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峭能只是一种玩法,应随时观察孩子们的情操体验,不断地改变规则玩法,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这样孩子们在游戏中才能玩得高兴,愉快,得到满足。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