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份理智,少一些担心

制定一份幼儿园工作计划 一月份幼儿园工作总结 11-14

佳佳五岁了,最近她很多行为都令我烦恼不已,见到长辈不打招呼,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与小伙伴交往时状况百出。

周围的人总是善意地说:“这孩子真有个性。

”“孩子还小,大一点儿就好了。

”而我说的最多的是:“佳佳,不可以,佳佳,请做一个文明的孩子”,有时甚至会非常严厉地批评她,久而久之,我发现佳佳遇到事情时会有抵触情绪。

看到孩子这样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一味地约束、惩罚并没有改善孩子的行为习惯,反而让我们的亲子关系不够和谐,孩子也变得敏感、消极,活像个小刺猬难以相处。

看来我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

策略一:倾听心声,有效沟通以前当孩子的行为与我预期的结果不一致时,我会疾风骤雨式地批评,孩子也会情绪失控。

就好像一个杯子早已装满水,再往里加的话,一定会溢出。

于是我尝试用温柔的语调、热情的肢体语言表示妈妈的尊重与爱意,多听一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她的困惑。

当孩子倾诉的时候,就像一杯满溢的水倒掉了半杯,此时孩子也能静下心来倾听我的建议,让沟通变得畅通和有效。

策略二:正面教育,把握时机一次,我与佳佳一起来到新华书店看书,她一看到喜欢的书便大声地喊我:“妈妈,我喜欢这本书。m.Yjs21.com

”我用手指放在嘴边嘘了一下,并指了指墙上大大的“安静”。

她环顾了四周,只见大家都静静地选书、看书,便也轻轻地找个位置坐下来,连翻书也小心翼翼深怕发出声音,这时营业员阿姨看到了这一幕,走过来给她竖了个大拇指,我也在她的小脸上奖励了一个吻,自始至终她都轻轻地取放图书,安静地阅读。

走出书店,我对她说:“宝贝,妈妈真为你骄傲,你今天做得很好!”小家伙说:“这没什么,是我应该做的。

”看着她自信满满的样子,我庆幸自己没有武断地制止或呵斥,把握住了这个宝贵的教育契机。

这次利用了环境的力量让孩子感受到遵守公共秩序能得到别人的接纳与赞赏,让她向自我控制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逐渐开始可以不依赖于成人而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

策略三:耐心等待,释放天性佳佳喜欢交朋友,可每次家里来了小客人最后总是不欢而散,看得出,她自己也有些沮丧。

这一次我决定不再充当“救火队员”,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小杰想要她的磁性玩具,她的自我中心意识开始作祟,“我要玩呢,不能给你玩。

”小杰说:“我就玩一会儿。

”佳佳将玩具抱在怀里:“不行”。

小杰伸手去抢。

小杰的妈妈正要去制止我拉住她,示意她再等一等。

小杰说:“我不和你玩了,我回家玩我的挖土机。

”佳佳一听有些着急,“我把我的遥控赛车给你玩吧。

”小杰摇摇头。

佳佳说:“我的磁性玩具有四十片,我们一起来搭摩天轮吧。

”小杰高兴地点点头。

佳佳渴望与小伙伴一起玩,只是她有时不知如何去交往、合作罢了。

在与小伙伴发生争执时,如果总是有家长出面干涉,那她永远也无法寻找到与同伴交往的方法。

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家长有时应稍作等待,给孩子一些空间、时间,释放他们本真的天性,鼓励他们学会换位思考、解决问题。

作为家长,我们应学会理智地看待孩子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更好的自我认同,合理判断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促进他们个性和谐地发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对孩子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关爱


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一个个小故事都曾在我们身边上演,只是有时候我们做得不是那么好。

书中提及“在每一个班集体中几乎都有特殊儿童,有的野性十足,桀骜不驯;有的沉默寡言,四处游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总是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怎么这么难管?”读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想和这些特殊的孩子再来一次亲密接触。

骏骏是个调皮的男孩子,你想要找到他?很难!因为他总是离开小椅子,在活动室的角落里东摸摸、西碰碰。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形,我总是大声地呼喊他“骏骏,回到你的小椅子上!”读了这本书,我想我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当发现骏骏不在小椅子上的时候,先不动声色地找到他,耐心地观察他一下,看看究竟是什么这么吸引着他。然后轻轻地摸摸他的头,用亲切的眼神暗示他“你应该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了。”再找时间和他聊一聊,对于周围的事物感兴趣是好事情,但是应该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多和骏骏有几次这样的亲密对话,也许,他的规则意识会变得好一点,也会变得更愿意与老师亲近一些。

微微是个内向的小女孩,但是内向得有些过了。刚和微微接触的时候,我们的交流仅限于我说,她只是低着头,连最起码的点头或者摇头的回应都没有。一个月过去了,我们的交流稍有改善,我说,她愿意对着我看了,但是还是没有回应。两个月过去了,我们之间的交流似乎没有明显的进展。读了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当时的处理不够好,虽然努力地想要和微微交流,但是所做的努力不够。如果和微微的交往可以重新来一遍,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门家访。走进孩子生活,了解她的生活习惯、喜好以及她与人交往的方式,或许,微微会以更快的速度接受我这个新朋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也可以制造一些机会,让她主动与人交往,逐渐变得开朗一些。

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让我真正地理解孩子的“非正常”表现都有着一个理由,他们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成人的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从而获得最终的康复。在今后与孩子交往的日子里,我要向孩子张开怀抱,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关爱!

多一份关爱,少一份呵斥


锋锋是我们班有名的“调皮王”,时而抢同伴的积木,时而踹同伴的屁股,时而敲同伴的脑袋……打小报告的声音,声声入耳。随着一声带点沙沙的童声“老师早”,还没等我反应过来,那个有着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长得结实可爱的男孩已经站在了我的面前,他就是锋锋。我下意识地收敛了一些笑容,严肃地说:“快去坐好!别乱动!””锋锋眨巴着那双大眼睛不安地望着我,慢悠悠地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时而还偷偷地回头看看我。我呢,故意板着面孔,心想:今天得给他一个下马威。

一眨眼功夫,锋锋不见了。“咦,人呢?”由于他有独自随意奔跑的习惯,我忙开始四处找寻,终于在后面的桌子底下发现了他。我大喊一声:“快出来!”可他依旧我行我素,对我的话充耳不闻。我立刻从桌下把他拉了出来:“你再也不许玩了!”“老师……”他张了张小嘴想说什么。这时,我又发现他刚才钻的桌子下面还有许多撒落的玩具,我不问青红皂白继续责怪:“你看你,把积木弄了一地!”这时,撅起小嘴的他很委屈的小声嘀咕着:“那积木是文文弄的,我在拣呢。”“什么?……”我满怀疑惑地回头看了看在周围的小朋友,小朋友们纷纷说:“文文用手敲积木,积木就掉了下去了。”“是文文撒的。”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猛然醒悟:我一直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孩子。忙对他说:“锋锋,对不起,是王老师错怪你了!”这时,他撅起的小嘴变成了小月牙,大眼睛重新闪烁着光芒,说话的声调也提高了:“王老师,那边还有几片积木。”看着他胖乎乎的低头拣积木的身影,我的脑海里掠过了许多许多……

有人说:“谁也没有理由打着‘教导’的幌子去戕害生命,谁也没有权利凭着‘教育’的权棒去扼杀孩子的天性。”我有什么理由,又有什么权利带着一副有色眼镜来看待锋锋呢?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体,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我们都应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平等地与之交往,敢于向幼儿说“对不起”,努力成为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样,他们的灵气才能升华成多彩的前景。特别是对所谓的“调皮王”,更应尊重他们的个性,卸下我们的有色眼镜,多一份关爱,少一份呵斥,发现并发挥他们的特长,让石头也发光。

少一些语言交谈 多一些眼神交流


今天是星期一。每次周一的早上小朋友都是无精打采的,也许是星期天在家玩得太累,还没有休息够。看到孩子们一副懒洋洋、昏昏欲睡的样子,我心里真着急:怎么样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活”起来呢?

孩子们回答问题的声音都不响亮,一听就是懒懒的。忽然,听到周先易一声响亮的回答,震醒了我,像是久旱逢甘雨。我一下子提起精神,对周先易投去赞许的目光,并朝他笑了笑,虽然没说什么,但是孩子们看到我露出了笑脸,精神一下子提了起来。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确如此。从眼睛里可以看到别人对你的赞许、要求、疼爱、关怀、冷淡、嘲笑、疑问......人生的喜怒哀乐,一切的一切都可以从这扇窗户里看到。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用眼神告诉孩子:你真棒!你这样做是对的!你需要帮助吗?老师相信你!......这种无声的交流会让你觉得像是夏日里的一缕清风,清凉而舒畅。而且,也会是我们的孩子情感更加细腻。在很多时候,少一些语言交谈,多一些眼神交流,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作为教师,当孩子犯错误、淘气、闯祸时,我们该如何对待呢?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教师往往从成人的角度,如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和对幼儿的看法和态度去解决所谓的问题。随着对《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的深入理解和观念的转变,我认为教师要克服自身言行的随意性,对孩子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一次,我给孩子们讲“爱护玩具”时告诉他们:“每种玩具都有自己的家,大家要爱护玩具,保持玩具家的干净、整洁。”正说着,只见在玩玩具的德馨搬起玩具盒,把里边的脏东西全倒在了地上。当时我心里想,我话还没有说完,还没有让整理玩具盒呢,他就自己行动,真不守纪律,所以立刻批评了他。只见他眼睛不看我,脑袋扭向一边,表示出非常反感的样子。平日他好胜心强,各方面能力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都强于其他孩子,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批评他,伤了他的自尊心。于是我立刻改为鼓励的口吻:“德馨是懂事的好孩子,想把玩具盒整理干净,只是忘记把垃圾放在什么地方了。快来,老师和你一起捡起来,要不然别的小朋友就没有玩具完了。”说着德馨的小手慢慢捡起垃圾。在我不断的鼓励下,他把地上的垃圾全捡起来了。事后我和德馨谈心,知道是老师鼓励的语气及肯定的态度才使他心动。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是从他的角度看问题,让他感到老师理解他,和他有共同语言,这样,在他心情愉快的时候,抓住教育时机,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并愿意改正。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老师柔和亲切的态度、幽默活泼的话语、敏锐信任的眼神,都会使孩子获得愉悦的感受,而孩子们也正是在这宽容、谅解的氛围里,才会消除抵触心理,获得尊重、理解,从而接受教师的正面教育。

多一点尊重就会多一份回报


午饭后的十几分钟,可以说是孩子们的开心一刻。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有时可以和老师一起看心爱的绘本;有时可以听同伴讲好玩儿的故事;有时还可以看喜欢的动画片……今天,孩子们都一致要求看动画片,于是,我就给他们放了《凯蒂猫》系列“爱丽丝梦游仙境——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海琪的小女孩儿,从小跟阿雾爷爷生活在阿尔卑斯山上,虽然生活得很清贫,但却过得很快乐,因为那里有美丽的风景,朝夕相处的小伙伴,还有可爱的羊群。可是,八岁那年,他爸爸的一个朋友为了让她受到良好的教育,不顾阿雾爷爷的反对,把她送到了城里的一个非常有钱的亲戚家。这里的一切都很舒适,有漂亮的别墅,还有海琪平时根本吃不到的白面包。可是,所有这些,对海琪丝毫没有吸引力,她每时每刻都在想念阿尔卑斯山上的一切……感人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他们看得很投入,看到伤心处,许多孩子眼中都闪着泪花,教室里鸦雀无声。时针指到了十二点十五分,午睡的时间到了。以前每到这时,我们都是立刻终止活动的;今天看到孩子们如此投入,我便按下了VCD上的暂停键,孩子们的脸上立刻写满了失望。我对他们说:“小朋友,睡觉的时间已经到了,老师看到你们很喜欢这个动画片,老师会让你们看完的。但老师也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看完后要赶紧上厕所、脱衣服睡觉,谁都不能打闹、说话,耽误时间,你们能做到吗?”“能!”孩子们不约而同的说。“老师相信你们会说到做到的。”于是,动画片继续播放。看完动画片已经十二点二十五分了,孩子们像吃了一顿大餐一样满足。他们有秩序的如厕、上床,个个动作都很麻利,没有人大声说话,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已经全部盖好了被子。这天中午,我省去了不少口舌,孩子们也睡得特别香。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同样有着丰富的情感,同样需要得到尊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从一日生活的细节中去倾听、去理解孩子的心声,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多反思一下他们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不遵守规则。孩子们之所以会有这么出色的表现,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请你相信,多一点尊重,就会多一分回报。

迁就的爱少一些


一直以为老师只要有了爱,就会在孩子的心头播下种子,收获果实。直至当她的小拳头伸向别人时,我才深深感悟到:师爱是美丽的、伟大的,但泛滥、迁就的师爱则是“爱者有罪”。班上有个女孩,因为年龄偏小,长得小巧,走路时不时会摔倒……本着让她更好地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于是排队总是让她排第一,牵着她的小手,怕她摔跤;晨间活动,总是提醒孩子们把小马让给她,怕她无所事事(她只要玩小马);游戏中,总是安排能力强的孩子照顾她,怕她受伤;午餐总是让她和我们坐在一起,怕她不吃饭、挑食……久而久之,班上的孩子们都特别照顾这个小妹妹,什么都让着她,甚至当她犯错了,大家都抱着“她是小妹妹”这样的心态忽略过去了。再看看她的发展

,似乎是原地踏步。

直到有一天,发现她动手打人了,发现她把自然区的花折断了……一味的感情投资,导致的就是这样的结果?我犹豫了。那天,我严厉地批评了她,她哭了,哭得很伤心。后来想想,孩子是没错的,错在于老师给予的迁就的爱,她看到我对她那么好,似乎有了座靠山,什么都不怕了。我开始尝试改变对她的教育方式:

1、爱,就是给予她正确的信念。我依然爱她,可已经转变为理性的爱。当她犯错时,我不会再忽略,和其他的孩子一视同仁;当她出彩时,我送上真诚的微笑、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我用这把特制的钥匙打开她心灵之窗,让她明辨是非。爱就像空气中弥漫的花香,不知不觉中浸润着她的心田,溢满了她生存的空间。

2、爱,就是给予她精神的鼓励。当她再让我帮她脱衣服时,我笑着对她说:“你的小手也很能干!”于是,衣服被她自己脱下;当她再抢排在队伍的最前面时,我笑着对她说:“让我看看你会不会和伙伴们一起排队,自己走路?”于是,她排到了中间,安全地走下了楼梯;当她犹豫能否走过独木桥时,我笑着对她说:“加油,你能行的!”于是,她摇晃着走过了独木桥。精神的鼓励更激发了她的热情,敞亮了她的心扉,树立了她的自信。

3、爱,就是给予她适时的引导。苦口婆心的语言、大张旗鼓的举动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有时轻轻一指、默默一点,反能获得震撼心灵的效果。双面胶不会使用,翻起一个角,让她自己完成;操作题有困难,给她几块积木,让她摆弄,明白其道理……“教师的爱不是唠叨,不是较量,不是夸张,不是广告,不是推销,而是一种能点化人的‘简爱’和‘潜爱’。”

没有了“靠山”的她学着自己穿脱衣服,学着自己整理玩具,尝试通过协商与伙伴合作游戏,尝试独立完成操作任务……这样的她才是真的健康,真的快乐!

细细想来,这般“迁就的爱”可能不只是她一人享用。表现出色的、听话守纪的、积极思维的,可能都受到过这样的待遇。爱是我们给孩子的一片阳光,同时也是我们给孩子的一片乌云。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怎样做到科学施爱、艺术施爱,严中有爱、宽严有度,确实是需三思而后行。

首先,爱得清醒。“没有原则的爱让人心迷,没有沟通的爱让人心酸”。孩子有他们的自尊,有他们的想法,我们“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考虑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把握爱的内涵,雨当旱时方为贵,爱到痛处才是爱。

其次,爱得平等。对班上那些相貌平平、表现欠佳的“丑小鸭”不能不屑一顾。他们需要爱,我们也有义务向他们施爱。“一朵栀子花”的故事,老师不经意的一个动作,给那只“丑小鸭”的心灵触动犹如石破天惊。它似雨露滋润了女孩心灵的土壤。

教育随笔:请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教育随笔:请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作为幼儿教师,当幼儿犯错误时候,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会从成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如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来判断对幼儿的行为以及已有的经验态度去解决所谓的问题。随着对《幼儿园新纲要》精神的深入理解和观念的转变,我认为,教师要要改变以往从成人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对孩子要多一些宽容与理解。一次,我给小朋友讲“爱护环境”时告诉他们:“每个小朋友都要爱护我们教室里的每个角落的环境”正说着,只见欣欣小朋友马上转过身去摸后面柜子上贴的美术作品,把一幅美术作品给撕烂了。当时我心里想,我话还没说完,就开始犯错误了,真不守纪律,所以立刻批评了她。只见她用两手捂住耳朵,眼睛不看我,脑袋扭向一边,表示出非常反感的样子。我一看她的表现,知道她对批评一时还接受不了。平日她好胜心强,各方面能力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都强于其他孩子,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批评她,伤了她的自尊心。于是,我立刻改为鼓励的口气:“欣欣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相信你不是故意的,希望你能够改正错误,记住老师的话,不能再像这样了,不然小朋友也对你印象不好了哟!”她虽然没有完全转过弯来,但低着头说:“对不起,我错了,我下次再也不这样了!”

事后我与欣欣小朋友谈心,知道是教师鼓励的语气及肯定的态度才使她心动。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是从她的角度看问题,让她感到老师理解她,这样,在她心情愉快的时候,抓住这个教育时机,让她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并愿意改正。

通过这件事使我体会到,老师柔和亲切的态度、幽默活泼的话语、敏锐信任的眼神,都会使孩子获得愉悦的感受,而孩子们也正是在这宽容、谅解的氛围里,才会消除抵触心理,获得尊重、理解,从而接受教师的正面教育。

给孩子多一些鼓励


经常听到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问:今天你学什么了?你怎么就学不会呢?你瞧某某某画的多好!你看看你画的那是什么呀?诸如此类的话语。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对这些话,就不容易接受了,我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对班上的孩子从不做太苛刻的要求,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孩子的自信力和健全人格,我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毕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如果家长和老师经常通过横向比较评价孩子,甚至用责怪的口气教训孩子,说孩子不如这、不如那,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其天性和创造力可能会被抑制。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表现欲望不太强的孩子,多给予鼓励显得更为重要。奕奕是个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戏。而且口齿也不清楚。用我们一个同事的话说:“怎么他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奕奕胆子比较小,平时不爱说话,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强,这是客观事实,我们都很清楚,但我们没有拿他跟别人的孩子比,更没有训斥孩子。我们始终通过各种办法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们相信他,他是最棒的!记得奕奕刚来园时,整整哭了两周,在幼儿园连滑梯都不敢上,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我用了“鼓励+强制+鼓励”的办法,逐渐,他的自信心增强了,也慢慢有了一些积极勇敢的表现,如今,他已经顺利的升入一年级了,我们都为他高兴!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