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烦就行

11-16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别让孩子烦就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辛苦的年轻妈妈,一到周末她们象赶场似的把孩子从一个学习班带到另一个学习班,她们自得其苦还得不时反省自己,是不是累着孩子了,这样有用吗?真是可怜年轻妈妈心啊!在这里我想对所有的妈妈说,只要孩子高兴报什么都可以,别让孩子烦就行,否则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小时侯学过一篇古文,其中有句话说得很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我看来给孩子报班学技能也通此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2,3岁)别觉得她小,只要她能去上就应该报,比如声乐,画画,跳舞。声乐不就是唱歌吗?与其在家里学电视的情歌,不如去跟老师学可爱的少儿歌曲,哪怕灌点耳音,感受节奏呢。画画不就是用笔把看到的反映到纸上吗?能涂成啥样就啥样,能让孩子学习观察。跳舞不就是活动胳膊和腿吗?与其瞎活动,不如合着节奏,摆出些象样的姿态来。YjS21.CoM

有了这样的心态妈妈们给孩子报再多的班也不会发愁,一个人瞎玩,不如花钱让孩子和老师同学一起玩出个样子来。孩子受到这样的鼓舞,开心地上每个学习班,回家展示自己的新本领,家长就需要夸奖就好了!快乐,自信的宝贝就是这样培养的。一路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孩子自然要强,各方面都不会落于人后。妈妈们当然也不用为难自己,去想该不该报啊?因为孩子会自动提出要去学这个学那个,只怕您挣得钱不够她成长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熊孩子招人烦?熊父母更可怕!


我们现在常常说的熊孩子,常形容调皮的孩子,岁数小不懂事,并且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当熊孩子在网红界火起来之后,他们就泛指那些乱翻东西、搞破坏、不守规矩的孩子。那么熊孩子让人无法忍受的表现都有哪些?下面让我们来盘点一下~

熊孩子如何教育?

1.允许“熊”,但要有度

“熊”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作为大人应该允许孩子有“熊”的行为,但不能没有限度。孩子在“熊”时,也在观察大人的底线,如果一味溺爱放纵,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养成孩子的不良习惯。

2.转移孩子注意力

当孩子要表现出熊的一面时,家长应用其他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是孩子讲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破坏物品,也免除了与孩子的正面冲突。

3.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闹别扭,总有些内在的特殊原因,此时父母就观察分析,找对原因。可能孩子受了委屈,心里不痛快,无法释怀,就借机向父母发泄,事事和父母对着干。

4.家长要赏罚分明

家长必须赏罚分明、言出必行,平时给孩子订好规矩、做好榜样,言传身教的讲正能量传递给孩子,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5.给孩子立个规矩

要给熊孩子立个规矩,让他从小就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个意识在宝宝头脑中扎下了根,就会成为他的行为准则,形成自律。宝宝需要一个界限,这个界限给他展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6.需要循序渐进

绝不可急于求成,切不可因为孩子的出格举动当众严厉训斥或体罚,应该将其带到没人的地方再进行耐心教育。孩子虽然小但是自尊心很强,这对孩子的自尊心伤害很强,或许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性格。要让熊孩子真正有所转变,需要平时长期的训练。

孩子的天性不能磨灭,可是一旦“熊”起来,反而让人避而远之!所以各位家长,为了自己可爱的宝宝人见人爱,一定不要让孩子往“熊”的方向发展哦~

别让孩子加入“低头族”


从电脑到智能型手机、平板,不仅大人离不开它们,甚至小朋友也轻易就上了瘾。一方面电子产品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对这些由“屏幕”陪伴长大的孩子而言,一盒拼图、一件玩偶,甚至是一群小伙伴,都远远不如一台电脑来得更有趣,究竟该不该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美国凯泽家庭基金会在2011年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称,长时间看电视或电脑,对儿童阅读能力会有严重影响。报告指出,卧室中有电视机的儿童以及在家中长时间看电视的儿童,很少有时间阅读书本或从事室外活动,更少有时间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上也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电子产品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全世界的儿童恐怕都不能幸免。过早地接触电子产品,除了会对孩子的阅读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对孩子身心发展等很多方面,都有负面的影响。*对身体发育的影响长时间看电视、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会对孩子的视力发育造成影响。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生的近视、散光、弱视等眼睛发育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甚至还偶有出现暴盲等极端个案,与过早、过多、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都有必然联系。除此之外,长时间沉迷于电子产品,必然减少了身体活动的机会,造成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没有时间培养体育爱好等问题,由此会带来体质弱、体能差、体格不够强壮等状况。*对社交能力的影响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减少了孩子与人面对面交往的机会,也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社交学习的机会,会导致孩子性格内向、人际交往能力差、社交中语言表达能力差等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社交障碍。*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幼小的孩子要依靠感官来认识世界,眼睛看、耳朵听、尝一尝、摸一摸,以及身体的各种运动,才能感知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如果大部分时间都在看电视、看电脑、看iPad、看手机,丰富的感官经验就会被单一的视听刺激所取代,造成孩子感知能力的发展受阻,从而影响认知能力的发展。冯老师告诉你:0~6岁的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无论是身体发育、智力发展,还是社会性发展,都是在为一生奠定基础。所以,请关掉电子产品,让孩子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成长——每天早上用你们的笑脸迎接起床的孩子;带孩子一起欣赏大自然的景色,阳光灿烂或阴雨绵绵,温暖如春或寒风习习;让孩子玩沙、玩水、玩泥巴,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成长……只有让孩子每天学习在人类社会中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和人打交道,学习照顾自己,学习爱,这才是成长的健康之路!当然,现代社会离不开电子产品,让孩子适当了解接触电子产品也是必要的。但要注意,父母要控制好时间和频率,一般来说,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要尽可能少接触电子产品。对于0~6岁孩子的父母,我们还是要呼吁:请让你的孩子远离电子产品!

别让孩子被挫折吓倒


当名牌中学学生因为考试失利或者人际交往受挫而无法正确面对,甚至因此放弃生命时,各大论坛上家长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上不了好的大学也没关系”、“考得不好也没问题”。但是很多时候,孩子面对挫折时,周边人的态度和指导却并非如此达观,这很可能影响孩子未来面对挫折时的心态。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经有过9000次投篮失误,丢失了近300场比赛。有26场比赛,我的队员把最后的致胜一球让给我投,我却错失了良机。我的一生错误连连、失败累累。但这正是我成功的诀窍。”谁都不会猜到以上的表白,竟然出自大名鼎鼎的篮球飞人迈克尔·乔丹!

如果具有如此天赋的乔丹在自己看家的行当中还屡遭挫折和失误,那么我们的孩子在成长和学习中遇到一些麻烦和障碍,就更不足为奇了。但是,很多时候家长包括社会,对于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和麻烦却往往是“清除”之而后快,却并不了解,有时候接受这些障碍和麻烦,才会帮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进而获得成功。

西方教育学家以前倾向于认为每个人的智力是由先天的基因决定的,而中国的教育理念则历来较为重视后天的努力。近来有关认知和智力方面的研究表明:虽然儿童的智力具有先天的差异,但是通过个人持续不断的奋斗,是可以改变和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的。

上个世纪90年代,著名新西兰学者费林教授发表了一个新的研究发现:人的智力是可以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波动的。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荷兰、巴西,他从14个国家所收集的大量人口数据都显示,人们的智力水平在普遍提高。对此许多学者提出了以下三个假设,来解释智力测验考分上升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教育的普及,其次是受试者的应试技能不断提高;还有就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营养在改善。

当前,世界的主流教育学者都认为:教育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环境之间的能动关系。儿童由于父母基因的遗传,都会显现不同的特点和喜爱,从而引起外界(父母、老师、同学等)的关注。如果一个小孩四肢发达、个子高挑,那么他周围的人都会鼓励他去参加体育训练,规划出一个“小姚明”的人生。正是由于从很早就开始配备针对孩子特点的环境和资源,同时孩子又持之以恒、奋力拼搏,那么经过10年的积累,孩子在某个方面的知识或技能跟其同龄人相比就会有不同等级的差别了。

绝大多数智力正常的儿童,相互之间的智能水平相差无几,因而每个孩子的潜力也不会有很大落差。然而当孩子踏入校门,我们会发现:在知识量、学习动力、面对挫折的态度,以及自我形象方面,并非每个孩子都一样。落后的孩子在这些地方表现得尤其脆弱和消极。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必须相信,这些孩子在学习上一定能迎头赶上,其先决条件是:

*承认自己的落后距离*明白追赶必须付出艰辛和痛苦

*坚信自己能提高和改进

*旁人还要不断地鼓励让他看到努力是值得的

以下是提供给家长和老师们的几点参考建议

1.表扬孩子做出的努力

必须让孩子坚信自己的智力是自己掌控的,通过努力可以加以提高。所以成人在夸奖孩子时应该注重表扬孩子的努力,例如:“你很用功,做得不错!”,而不是说“你真聪明”。要夸奖孩子时还应该夸奖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当然所有的表扬必须是真实的和真心的,而不是毫无原由或者是为了讨好孩子,这样会适得其反。

2.告诉孩子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给孩子找出学习的榜样,以他人经历中的真实故事来启发、激励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让孩子明白,付出的努力和用功的时间长短,跟成绩带有正比关系。

3.让孩子懂得学习中遇上失败和挫折很正常

你要提高成绩就必须挑战自己,这就需要你敢于踏入你目前还不熟悉、不习惯、不了解的知识领域,去探索、去考察、去捕获新词汇、新概念和新的运算方程。对于失败和失利的恐惧,会让许多孩子生畏而止步。家长和老师需要告诉孩子的是——错误是学习进步中不可避免的,不必感到羞耻和难堪,错误可以带来有用的信息,它告诉你:某个知识还没掌握或某个演算还不清楚,从而给你指出了下一个学习目标。

4.补上学习方法和技巧一课

当老师在课堂上宣布:“明天考试!大家要好好复习。”难道每个学生都知道在家如何复习吗?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不懂得:如何安排时间、复习的要点在哪里、从哪里开始。这些就是“学习方法和技巧”。如果他们不能及时补上这关键一课,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阻碍他们的学习进步。

5.追赶他人是一个长期的目标

我们必须让学生面对严峻的现实:追赶他人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原因是你在追赶,别人也在往前走;而且别人的前进速度还快过你!所以落后的学生付出的努力如果仅仅跟他人相等是不够的,他的努力还必须超出常人!

6.要对学生的成功充满信心

如果你询问周围的人“你们最爱戴的老师是谁?”结果发现很少有人会说:“我喜欢这位英文老师因为她的发音很好听。”或者“我的钢琴老师指法太棒了!”我们喜欢一个老师通常都带有感情色彩,例如:“我的老师教会了我热爱知识。”还有“她帮助我建立起自信心!”最成功的老师通常是对所有的学生都用高标准严要求,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了期待和爱心。

别让iPad“拐走”你的孩子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赵女士近日反映,她不满3岁的女儿点点最近迷上了平板电脑iPad。“本来是想买来自己用的,没想到现在却成了孩子的游戏机。”赵女士无奈地说:“点点只要在家,就会抱着iPad看动画片、玩游戏,碰都不让我碰一下。对着闪烁的屏幕,一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顺着赵女士提供的话题,本报记者又采访了孩子刚4岁的陈女士。她说,偶然一次为了让孩子不哭闹,她将iPad放到孩子面前。“本以为他只是随便拿小手点着玩玩,没想到却上了瘾。虽然现在不哭闹了,但也变得不爱搭理人了。”

喜欢玩iPad的孩子并不在少数。据调查显示,在511名被调查者中,有82.19%的家长会让宝宝接触iPad,这些孩子的年龄基本都在3岁左右,他们最初希望利用iPad对孩子进行“早教学习”,但没料到最后不少孩子对游戏着了迷。另有媒体报道,在浙江某幼儿园进行的防拐演练中,iPad对孩子的吸引力远大于零食和玩具,全班36名小朋友,竟有10名被iPad“骗走”。为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卫生保健部研究员蒋竞雄提醒家长,教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很重要,但不能让iPad偷走孩子健康。

蒋竞雄表示,两三岁的孩子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重,接受能力也强。iPad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使孩子能直观地针对物体进行操作。逼真的互动模式加上悦耳的声音和超炫的动画元素,孩子很容易上手,并沉迷其中。但对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明亮的色彩和过于强烈的视觉刺激,可能会引发孩子视神经疲劳。长时间久坐不动,对孩子身体发育也没有好处。而且,过分依赖iPad这种电子产品,可能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削弱孩子和其他人面对面沟通的技巧,长时间独自玩耍也容易让孩子变得孤单和寂寞。

“家长在给孩子提供电子产品之前,应该仔细考虑清楚。”蒋竞雄指出,以下几个方面是家长需要顾及到的:1.3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接触电视或iPad 之类的电子产品。2.如果孩子特别感兴趣,可以将每次玩的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一天不超过1小时。3.在玩手机和iPad等比较小的电子产品时,最好将它们架起来,垂直放置,让眼睛平视,避免颈椎受累,但不要让孩子蜷在沙发上玩,更不要在行驶的汽车和地铁上玩。4.选择游戏时多挑一些寓教于乐的益智游戏,避免玩画面过于血腥和激烈的对战游戏。5.增加和孩子的互动活动,多花时间陪孩子聊天、运动,别为了解放自己,让孩子变成“电子娃娃”。

育儿心得:别让孩子依赖电视


育儿心得:别让孩子依赖电视

观看电视已经成为了当代家庭常见的一种日常消遣方式,而这种消遣方式也深的孩子们的喜爱,适当的娱乐对健康生活来说是有必要的,但若是长时间呆在电视机屏幕前那就不要了,现在也有一种病叫做电视病已经渐渐的在儿童群体中出现。

儿童电视病并非所指是生理疾病,而是一种习惯上引发的疾病,并且有可能引起心理上的疾病,孩子过于沉迷电视带来的精彩而减少了日常生活中的正常交流,影响了日常生活,例如部分孩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但是到了课堂却变得消沉懒散,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父母关系紧张等,这些症状统称为电视病。

儿童电视病高发于家庭关系紧张的家庭,例如父母工作忙碌无暇顾及孩子,让孩子整天呆在家里面,孩子没有事情好做感到无聊了就会长时间的看电视,另外一些父母关系紧张也会引起孩子对于现实生活的焦虑,他们为了逃避现实而选择观看电视,其结果是孩子越来越沉迷电视不可自拔。

长期沉迷电视的孩子会表现出生活消极,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电视病已经成为了社会热议话题,也应该引起父母们的注意,预防孩子电视病,关键还是要帮助孩子在生活中找到其他积极的乐趣,创造一个温馨愉快的家庭。首先,父母要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工作忙碌的同时家庭教育也是不可以忽略的,此外多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和社会有更多的联系,让他们能够跟自己的小伙伴有更多的接触,多做些户外运动,转移孩子对电视机的注意力。

总结:家长对孩子每日观看电视的时间以及内容都要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内容上要有所控制,让孩子看些传递积极正能量的内容,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等,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别让孩子染上‘富贵病’


别让孩子染上‘富贵病’近期《读者》有一篇文章详细地写了美国对现代孩子的调查,发现现代的孩子好多都‘染上了富贵病’父母留给孩子的财产最终结果不是财生财,而是被孩子挥霍一空,孩子也被‘富贵’毁了,一生落泊。文中借鉴了尤太人教育孩子的做法,无论家里多么富有,从小都不能让孩子轻意得到想要的东西,一切都必须付出劳动才能得到。读了我是深有感触,给孩子留下什么,古人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经验,但孩子各有各的不同,每家又有每家的不同状况,具体如何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慢慢摸索经验。目前儿子正面临上幼儿园,但具体上什么层次的很让我伤脑筋,**爸的观点,‘就近,不用太好的,让孩子从小就觉得家里很富有,坐享其成不行,养成高人一等的习惯更是不好!’但是我总想如果条件允许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孩子快乐是最主要的!(**爸语)想想都对,目前家庭经济条件还可,但对孩子的教育还得学学尤太人的教育方法,从小让他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不能让他染上‘富贵病’,首先第一点:了解家中的经济条件,让他明白父母挣钱不易,这一点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不能乱给他买东西,应该买的买,不该买的坚决制止,父母先做表率,不乱花钱!第二,让孩子明白想得到的东西必须通过正当劳动所得,不是天上掉馅饼,守株待兔,随手可得。第三,从小就开始向他灌输理财观念,学会自已理财。这一点我们从小家伙记事开始,就告诉他钱的作用,让他认识钱,具体做法就是每次都将家中的‘破烂’整理好,像可乐瓶、报纸我们都收拾好,卖给收破烂的卖钱,结果几次下来儿子就知道了这些废旧的东西都可以换成钱,买自已想买的东西呢,现在一听到外面有人喊:“破烂换钱!”小家伙就赶紧说:“可乐瓶别扔啊,卖钱!”看到外面扔的瓶子他也会捡起来:“妈妈,拿回去卖钱!”最搞笑的一次,路遇同事,小家伙两眼盯着人家手中的可乐瓶,同事问:“你想喝吗?”结果儿子笑了说:“我想要瓶子卖钱呀!”弄得同事哈哈大笑后直夸儿子是个会挣钱的小孩!大道理讲不出太多也写不出,那就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开始教育孩子,我相信孩子的成长尤其刚开始的那几年,全是父母的灌输结果,父母正直,孩子不会差到哪里!我们家长的以身作则会给孩子做出一个榜样,我从小就是这样从父母那里耳濡目染的,我更相信榜样的力量!别让孩子染上‘富贵病‘,那得靠我们家长的力量!

别让“唠叨”成孩子的烦恼


相思成瘾

现在刘姥姥又有了烦恼:小荷不止一次为想爸爸而哭。

小荷出生后荷爸精心照料孩子,姥姥为此非常欣慰。根据姥姥的经验,多数爸爸都不太怎么爱照料孩子,甚至打骂恐吓孩子的爸爸也不少见。为此姥姥始终给荷爸打高分。现在的问题是,小荷一想爸爸就哭,一哭就必定是想爸爸,而哭泣是负面情绪,是让她哭呢,还是制止她为想爸爸而哭?

有个好爸爸,时常念爸爸,这是好事,但为此而引出那么多的哭泣总觉得不是个事,而这已经有形成习惯的趋势,就更加令人不安。可是,要让爸爸别那么对小荷卿卿我我也很难,因为老公的父亲就对女儿如此这般娇宠,样板的力量何其强大!结果是小姑子任性懦弱,缺乏坚韧,终于导致十年婚姻解体,大不幸也。

家人的不良习性和习惯以及如何改变,是刘姥姥育儿以来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姥姥打算迎击挑战: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等候时间、耐心、艰苦的思索和不怕艰难地去行动。

唠叨传染烦恼

再举一例:Eric本来特喜欢姥姥,在姥姥家玩得可欢了。近来却不愿意来姥姥家,来了也不高兴,总是用晦涩的目光盯姥姥。你道是怎么回事?那次姥姥无意中说了几句让孩子妈妈不高兴的话,本来在朋友间出现这种小小不快应当很快就释解,事实也是妈妈很快就跟姥姥有说有笑了。

问题是男孩的妈妈,一个非常质朴、勤劳、好学的可爱女士有个坏习惯:爱喋喋不休地抱怨;她是将抱怨当成一个兴趣爱好来做的,却没想到给个性成长期的孩子造成了心理问题。孩子小,不懂得妈妈那似乎看来不快的漫长抱怨其实只是来自一个不良习性,而事情并不真的如妈妈所唠叨的那么糟糕。

不过,小男孩都是特爱妈妈的,妈妈的“烦恼”便传染给了孩子,让孩子抑郁不快、与人合不来,影响了人际关系。

别让老游戏远离了孩子


游戏仅仅是游戏么?专家指出,游戏除益智功能外还应具备认知、社交、运动等多种功能……还记得我们小时侯的游戏吗?抖空竹、掷沙包、骑马打仗等等,随着高楼大厦的增多,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化,这些伴随上一代人度过童年的老游戏如今距离孩子越来越远了。有关调查发现,目前儿童的肺活量、弹跳力、柔韧性、耐力等身体指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学校里几乎再也找不到能爬树上墙的“小皮猴”。 

相反,孩子们的玩具之多却是我们小时候无法奢望的。有人提出,玩具智能化、私人化的发展趋势是否让孩子更加远离了“玩”的初衷?

游戏仅仅是游戏么?专家指出,游戏除益智功能外还应具备认知、社交、运动等功能。  

那些年过三十已为人父母的人都非常感谢童年的那些老游戏,因为那些主要以户外大运动量为主的老游戏不仅给了他们欢乐,也带给他们健康的身体。有人说,“我们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玩砍沙包、丢手绢、跳皮筋,这些活动偏重于户外,运动量也不小,无形中锻炼了身体,所以我从小到大身体一直不错,体育考试也能轻松过关。比如,在我们玩的游戏里有一种叫‘迈步’的,就类似于跳远。而现在的许多孩子户外活动太少。”也有父母说:“现在的小胖子越来越多,不仅和现在孩子吃得太精太细有关,也和他们的运动量不足有关,在我小时候居住的大院里,只有一个小伙伴稍胖一点儿。”现在孩子们的玩具越来越贵,离父辈们童年时的老游戏越来越远。

那么现在我们的孩子的游戏情况如何呢? 

1、玩具动手动脑不动窝  

虽然目前商店里还有一些传统的空竹、沙包等传统玩具,但是问津乏人,孩子们根本不感兴趣,倒是偶尔有大人打听。像空竹这样的玩具已经很少有孩子会玩了,而沙包和球类也已经被改造成了安全的海绵芯,更适合在室内玩。一般大人带孩子来买玩具,首先考虑的是玩具的安全性,沙包也正是因此才变成“绵”包的。其次,父母和孩子都更偏爱开发智力的益智型玩具,这些玩具大都是要求孩子动手动脑的,但是运动的功能不大,而且普遍都适合一个人坐在家里玩。另外,像电脑这样的大件“玩具”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普通家庭,孩子在电脑旁坐上一天更成了常事。  2、孩子素质指标普遍下降  

目前全国正在进行中小学生体质调研工作。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孩子的形态发育指标呈上升趋势,表现为身高、体重的增长;但是素质指标耐力、柔韧性不如从前,机能指标中中学生的肺活量也下降了。

据一些多年从事中学校医工作人士介绍,现在学校的“小胖子”的确远远多于从前,而且不少老师父母都感觉孩子的肺活量、弹跳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有下降的趋势。过去总有一些特别“皮”的男孩喜欢爬上爬下,现在的“小胖子”走路都喘粗气。李老师认为,造成学生某些身体指标下降的原因和近年“玩”的内容改变不无关系。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大多是在室外和小伙伴进行,游戏同时还有运动的作用,孩子几乎不用进行专门的锻炼就能达到应有的运动量,而现在的游戏和玩具偏重智力开发,强调动手动脑,孩子一个人在家就能玩上一天,更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了。同时,课业负担重、体育锻炼少、饮食结构不合理也是重要的原因。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提出,玩具要向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目前教育界已经注意到玩具智能化、电动化对孩子的身体动作发展的不利影响,提出儿童玩具、游戏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有的幼儿园已经开始重新开发过去的老游戏、老玩具,让孩子重新学会父辈们玩过的游戏。不少父母由于担心孩子的安全,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再加上居住环境的限制,无法让孩子获得身体动作的训练。虽然有益智功能的大型玩具色彩、功能丰富,对孩子很有吸引力,但是大型玩具往往无法满足孩子成长需要的运动量。像橡皮筋、冰棍棒、沙包这类简单甚至简陋的玩具对于孩子的成长其实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邢园长最后表示,玩具除了益智的功能,其实还应具备认知、社交、运动等功能,而一些从前的老游戏恰恰能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别让孩子烦就行》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