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须知:教育孩子的根本在于劳动

11-18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家长须知:教育孩子的根本在于劳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育孩子的根本在于劳动——劳动最光荣

在很多人的心里,也许劳动是卑贱的。所以在单位被要求劳动,就会心里不平衡;在家里,就会觉得自己像佣人。在整个的人生中,就觉得享受才是根本。劳动是教育的根本,更是生活的根本,每日都离不开劳动,劳动最光荣。

在群空间里的慧性教育歌曲中,有劳动最光荣这首曲子,非常美,适合小孩子学唱。

《劳动最光荣》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

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

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

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

青青的叶儿红红的花,小蝴蝶贪玩耍。

不爱劳动不学习,我们大家不学它。

要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糖。

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

我以前听过海涛法师讲过一个故事:

阿难出家前是佛的堂弟,相貌英俊,身材魁伟,其妻也非常美丽。阿难随佛出家后,心中却常常想念妻子。

有一天散步,佛对阿难说:“你说你妻子美如天仙,我带你去见一见真正的天仙吧!”于是,佛以神力使阿难升上天宫,在那里,阿难见到许多仙女,美丽惊艳,超凡绝俗,远非阿难妻子可比。阿难十分惊奇,问其中一人:“你们是谁,在干什么?”仙女答道:“人间有个阿难,现在随佛陀出家,以其修行的福德死后升到天宫,我们都是他的妃子,在这里等他到来。”

阿难大喜,回到人间,立志修行,求升天上享福。

佛知道阿难的心态,随后又以神力带他到地狱参观。阿难看见地狱景象十分恐怖,酷刑惨不忍睹。此时,有夜叉在烧一口油锅,锅油鼎沸却还空着。阿难就问道:“谁会到此受刑?”夜叉说:“人间有个阿难,随佛修行,死后升天,被声色所迷,天福享尽后,堕入地狱,就到我们这里受刑!”

一日,妙妙问我说:“你说过,福享尽了就该受苦了。那是不是,苦受尽了就该享福了”。

“是啊,阴阳交替生生不息”。

我们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福报。

劳动是创造福报的方式,享福是消耗福报的方式。

与人结善缘。但却不随意接受回馈。就叫做惜福。

所以我们的一生,看似很辛苦。因为精进学习如何造福于人,因为珍惜福报不舍得把福气用光。其实我们的快乐来自于别人尝到了你所赠予的“糖果”,满脸流露出来的欢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真正的教育在于唤醒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

唤醒什么?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我们人总是有着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的,这说明人具有内在自我发展的动因,并外在地表现为他不满足于已有的定论,不相信唯一的答案,不屈丛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还表现为对自己现在时自我发展状况的不满足和否定,一致于追求更高水平、更完善的发展。因而我们的教育应该呵护、关怀人的这种生命的冲动意识,使学生在现实中能够大胆地去追寻自我,大胆地去展现自我,在追寻和张扬中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唤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在教育学生时我们教师对学生要有更多的信任,要有更多的期待。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学生一旦得到信任,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他们就会显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那么,教师就不要总是叮咛他们,检查他们,监督他们,审查他们,甚至因为学生暂时的不好、不开窍而失去对他们应有的信。俗语说:五个手指头伸开还不一般齐呢。何况活泼可爱、聪慧调皮的小学生呢?

在每一个班或多或少都有后进生,对待这部分学生,教师应从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教师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人说“教育的全部秘诀在于爱”,那就是让我们的教师去关爱后进生,去关注他们每一点的进步。我们要用满腔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用爱去填补他们心灵的鸿沟,用爱去消除他们情感的障碍,用爱去找回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只有这样,才能使后进生打开心扉,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

唤醒,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要知道学生的灵性和欲求,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时,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善与发现这种灵性和欲求,就失去了唤醒的有利时机。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不时的去感受,去贴近学生;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处。再加上赏识教育,再说一句关爱的话,再给一个鼓励的眼神,再多一次信任的微笑,这样就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就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家长这种职业的特点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也许你事业有成,但事业的成功也弥补不了家庭教育的失败!孩子的成长教育,你只有一次机会!

家长须知:如何保护孩子的创造能力


如何保护孩子的创造能力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造者,可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很多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呢?孩子的创造力是在我们教育中的哪个环节不见了呢?

创造能力就是把想像转化为现实的能力。记得在卢安克的教学笔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载:为了改善我们村里的一些环境,我打算与孩子们一起来建造一座桥。我让孩子们自己来设计,孩子们嬉笑着,并没有经过认真的思索就开始胡乱绘起图来,孩子们画几笔就要把原先画出来的擦掉,再画几笔又擦掉。孩子们的头脑中缺少想法和认识,也就是缺少把想像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卢安克的这一段纪录对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前我给孩子们教画画的时候,也发现孩子经常使用橡皮,不断地修改。遇到像国画那样没有办法修改的,就不停地问我要新纸。孩子们不敢把自己的想像付诸于实际。

孩子很早开始就有创造力的萌芽,当孩子身边有了不断重复的模仿对象,如人的劳动、生活习惯、故事中人的行为,然后孩子就会获得感受,从而通过自己的理解去模仿,当模仿的水平不断深入,创造的萌芽就开始了。

孩子的创造力萌芽通常表现在游戏中、绘画作品中、立体造型中、数字和汉字的造型中、歌曲中、语言中、身体动作中。当用心的观察孩子时,就不难发现孩子在各个领域中的创造表现。这时就需要成人尊重孩子的创造,不一味地拿自己的想法作为唯一的标准答案,这样就是保护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孩子的创造能力就得以继续发展下去......

家长须知:如何培养有主见的孩子?


如何培养有主见的孩子?怎样成为“一个让孩子有主见的父母”?那么,有没有更好的理解或者方法来帮助我们呢?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到底要做怎样的父母?

1.言出必践

不轻易许诺(如礼物或出游),许诺了就放在心里一定兑现,万一因特殊情况兑现不了,要真诚的道歉,就像对我们的朋友一样怀有歉意。规则明确,允许就是允许,不许就是不许,比如和孩子商定逛商场只能买一个玩具,但是孩子决定买什么。那么,孩子买完一个还要再买,就要鲜明而坚定的拒绝(不必生气,只拒绝就好了)。同时,无论孩子想买的那个玩具性价比多么低、多么不适合孩子,我们都不能否决,要让他来决定(其实,孩子一定能从错误的选择中学习)。

2.确切地让感到我们为他着想

这个要点是孩子“感受到”才算数。很多父母用心良苦为孩子不惜代价,可是孩子却跟父母不亲,这是因为父母给孩子的是“父母想给的”而不是“孩子想要的”,而且父母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也不愿去了解。

3.让孩子信服

我们自己说的自己相信而且能做到,我们的建议是必要的而且是有价值又可行的,孩子不能做到的、不知道的、不懂的,我们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教给他、帮到他,他就信服我们。

如何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

1.允许孩子做他自己

小孩子的世界和成年人的有很大的区别,大人常理解不了孩子为什么“边吃边玩”、为什么那么喜欢玩;小孩子也理解不了大人为什么那么忙,为什么陪自己的时间那么少,为什么自己喜欢的大人会不同意,他们经常会想:是自己不重要吗?是自己不够好吗?是自己不值得吗?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会越来越有自己的见解,而因为亲子之间在成长背景、成长经历、价值归属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孩子的见解很可能和我们不同。我们如何对待这些不同呢?如果孩子不同的见解不被允许,孩子的“主见性”从何而来呢?

2.相信孩子能够做好自己

人是天生喜欢自由自主的,而依赖是后天完全能够“培养”出来的。怎样能成功的“培养”依赖的孩子呢?大部分父母都有自己的诀窍。而其中最大的要领是“不放心”,“不放心”的背后是“不相信”。只要这个要领把握得好,培养“依赖的孩子”,指日可待。

家长须知:孩子8岁前的成长规律


孩子的成长,是否有可预测的规律?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对此进行了40余年的研究,跟踪了数千位孩子的真实成长,发现人类行为的发展完全是有章可循的,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中,在动作、语言、社会行为和情绪发展各个方面的表现和特点,是完全可以准确预测的。

孩子成长中每一年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1-8岁孩子最不可错过的、最重要且美好的时刻,以此让父母来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做出合理又合时宜的预期,特别是当孩子遇到困难和麻烦的时候,了解了这些规律,父母心理就会踏实很多,更少一些焦虑。

一岁:培养安全感不可错过

很多父母在孩子一岁时就抱着很高的期望,甚至开始对他进行各种技能和思维的训练,其实,科学实验证明,孩子在一岁半前行为和智力水平基本上和猩猩一样,太早训练并没有益处。

而父母该做的,其实是多陪孩子玩就好。这胜过任何生硬的知识,因为他在这里已经学到了更宝贵的东西,他知道自己有人疼爱,知道自己是父母最珍贵的宝贝,知道有人会帮助他,还知道这个世界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每天都经历着挫折和困难,小小年纪,要千方百计的做自己力量所不能达到的事情。他们特别喜欢有人在他们身边,注意他们的举动,逗他们开心,和他们说话,以及用一切最自然的方式跟他玩闹,才会有安全感和亲熟感,成长起来也才会更顺利。父母最应该做的,是耐心的包容孩子,培养起他一生的信赖感和幸福感。

两岁:培养幽默感不可错失

“幽默感”是彰显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的幽默感起步是比较晚的。到了两岁时,孩子的幽默能力有了初步的表现,但显得很稚嫩。比如说当他看到不一致、不协调的事物时,会感觉很好笑,还会故意把夹克反过来穿,以寻找乐趣。

两岁半,则到了培养孩子幽默感的最佳时期。他离开自我的圈子,融入了人群中。别人笑的时候,他也会跟着笑。当他和成人及小朋友们在一起时,他仍会主动向成人微笑,以此作为和成人交流的方式。对另外的小伙伴,他的交流方式多半还是肢体语言,很少去讲话。孩子主动和大人说话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让别人注意一下他的行为、他拿的物品、他做的趣事或他完成的作品。

父母要注意拓展孩子的兴趣,增添幽默的情境,较强的幽默能力,可以为他们排除许多紧张和困扰,可以使孩子受用一生。

三岁:培养创造力不可错过

孩子的创造力萌芽发生在他三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来源于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质,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和机会启发他,潜能自然会得到最大的发挥。

让孩子去编故事、画彩笔图、揉泥巴,并给予他鼓励,是培养他创造力的好方法。可以给他讲故事时故意不讲结尾,让他自己来编;把杂志上好玩的图片剪下来,让他根据图画自己编故事等。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孩子积极思考,进而开发他的想象力,尤其是增强他的逻辑观念。

还可以假设情形让他自己想象,比如在他身上又多了两只手会怎么样。把几件物品摆在他面前,先让他看一会儿,再蒙上他的眼睛,让他讲刚才看到的东西。让他动动手、动动脚,比如表演骑自行车、烤面包等也是不错的法子。

除了让他用眼睛来观察世界外,还让他用嗅觉、味觉或触觉来感知,你可以做“触觉袋”(不透明的购物袋即可),让他伸手去摸袋子里的东西,再告诉你他摸到了什么。种种花草、养养小动物,经常带他去郊游,同样也都能很好地启发孩子的创造力。

四岁:语言表达力飞速成长

语言是四岁孩子的最爱之一。他爱说话、爱韵文、喜欢说悄悄话,喜欢唱歌,甚至喜欢吼叫。喜欢把词绕来绕去,甚至还喜欢跟他的玩具说话。在遣词造句上,他们喜欢夸大,很多时候遭到父母谴责的“撒谎”,其实只不过是他想要添油加醋地夸大一下而已。

当然,有些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开窍的时间要慢一些。不过,这种从谬误到开窍的过程是孩子的成长阶段之一,父母只需好好珍惜,不必为此担心。三岁之前,请不要去纠正孩子在语言使用上的错误,否则孩子会因为害怕说错而感到焦虑,甚至会出现结巴或者干脆不肯说话的问题。你可以用正确的说法重述一遍他的话,但是,你不要特意强调孩子的错处。

四岁也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年龄。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为什么”,一部分是为了渴望知道新的东西;一部分是为了好玩,瞎聊下去;还有一部分则是表达抗拒不从的意思。当然最主要还是用来求知的,所以请尽量满足他们。

四岁的孩子不仅仅喜欢问你问题,也很喜欢把他知道的消息告诉给你。他的语言已经颇为丰满,和别人的对话,不但实实在在丰富了他的生活,而且更增进了他和别人之间的交情。

五岁:亲子关系最亲昵融洽

五岁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量力而行,与人相处和谐亲密。这个阶段格外爱恋妈妈,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让妈妈开心,妈妈的话对他来说就是金科玉律,来自妈妈的赞扬和肯定,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尽管时时显得相当有自信,可是他仍然十分需要妈妈的肯定,很愿意妈妈时常在他的耳边说她有多爱他。他一方面心里笃信“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另一方面却又常常去问他妈妈:“你爱不爱我?”

正因为五岁孩子认为妈妈肯定和自己心连心,所以,有时候他会误以为妈妈应该知道他的所思所想。当他跟妈妈说话的时候,常常没有足够的耐心把该说的话全都说出来,然后又倒过来生妈妈的气,因为妈妈居然没有一下子听明白他想要说什么。做妈妈的脑筋要转得足够快才行。

虽然偏爱妈妈,但这并不意味着爸爸就该受到冷遇。孩子往往也非常喜欢自己的爸爸,以爸爸为荣,喜欢有爸爸陪伴在身边。

家长须知:孩子8岁前的成长规律

六岁:内心矛盾最为突出

可能是母子之间纠葛最多的年龄,五岁的时候,妈妈是他整个世界的中心;到了六岁时,他世界的中心则变成了他自己。孩子在寻找他的中心点,随着他越来越成熟和独立,他就越发想打破旧的平衡,建立属于他自己的独立王国。

一方面喜爱妈妈、需要妈妈,离不开妈妈的挚爱与接纳;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自己能够独立起来,因此常常又会推开妈妈,搞得不管是自己还是妈妈的日子都十分挣扎。

爸爸也很受六岁孩子的热爱,孩子不但热切地希望得到爸爸的陪伴和关注,而且一旦得到就会如获至宝。许多孩子更害怕爸爸的不认可,而不是妈妈的不认可;他更敬佩的人是爸爸,相信爸爸什么都知道。

与六岁孩子相处,爸爸需要更多的耐心,比如他们半点都输不起的“球风”或者“棋风”,常常到父母的抽屉里“偷”些小玩意的“不够诚实”。因为他们跟爸爸之间的纠葛通常都没有和妈妈那么深,往往对爸爸怀有一份敬畏之心,因此当孩子大发脾气或者母子间将要出现大麻烦的时候,爸爸登场亮相,往往能解救全家于水火。

七岁:抽象思维开始发展

这是一个以思考为特征的年龄段,在这个内向的、审慎的阶段,父母所看得见的孩子心智的运作,也许比他一生之中的任何其他阶段都要多。

开始显露抽象思维的痕迹,七岁的小学生对一个词的写法和意义开始感兴趣,而且开始喜欢用带图像的字典,他可以指出两个不同的物体有哪些相同点。他开始把思考和自己的头脑联系起来:“你必须用你的脑袋好好想想”,“我的脑子里跑出这么个想法来”。

许多七岁孩子的思维已经处于“试运行”阶段的尾声了。在“试运行”阶段,孩子认为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而且认为任何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东西。他也会把有些事情的发生理解成跟他的意愿有关:“我想要下雨,就下雨了。”他甚至还相信物体和自然现象都会跟人一样有情绪,有思维;也会以神奇魔力来看待很多事情。

一旦到了“具体运行”阶段,也就是从七岁左右开始,孩子既可以看到物体之间的相同之处,也可以看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他能明白容器形状的改变并不会造成量的改变,也开始理解数量的意义。如果你把10个石子摆成一排,另外再把8个石子稍微拉开一点也摆成相同长度的一排,他也能分辨得出哪一排石子数量更多。

八岁:热衷思考思维活跃

虽然父母不能苛求八岁的孩子事事做到完美,然而这个时候他的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在智力、体能和性格上,都有了很多好的改变,八岁的他呈现出阶段性和自己的风格。

在对时间的感知上,他们懂得守时,会关注和时间有关的事件;对空间位置有浓厚兴趣,变得非常喜欢地理;很喜欢阅读,阅读的重点偏重于印证他已经知道的东西;算数能力则参差不齐。

思维和语言全面发展,判断能力增强,可以运用简单的逻辑得出一定的结论,做简单的演绎推理。另一个重要的思维层面的改变是:八岁的孩子不再像过去一样相信万物有灵,现在他越来越认识到大自然的客观力量;在语言方面典型的八岁孩子十分健谈,虽然还做不到彻底的诚实,但他已经能够分得清幻想和现实。

八岁孩子能够接受死亡的概念;不再笃信圣诞老人的存在;对好坏的概念更清晰,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以父母的准许与否来判断好坏;他们虽然已经更愿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通常来说,他的第一冲动仍然是去怪罪别人。

孩子的能力获得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不要奢望孩子照自己的设想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孩子成长进程的快慢都各有不同,不是所有的孩子在那个年龄段“都会”或者“应该”那样。

家长须知:孩子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家长须知:孩子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通常不完美,总有这样那样不尽人意之处,可能长得不够漂亮,可能常常容易生病,可能性格不够可爱......但他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从教至今二十四年,没有遇见过两个一模一样的小孩。正因为这种独特性,世界因此多姿多彩。试想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完美无缺,世界将会多么单调苍白。

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通常不完美,但赋予了我们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完善他。请在孩子幼小的时候,让他锻炼发展自己的能力,不要过度保护他;孩子长大了,请尊重他自己的意愿,让他去做人生的尝试,并在他受伤失败的时候,提供温暖的家。

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通常不完美,他可能经常给我们带来这样那样的烦恼,请记得,孩子是你的一部分,遗传了你的基因,生活在你提供的环境里,并无条件接受你们当他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当你们觉得他有缺点有问题时,请先反省自己。

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通常不完美,但请尽可能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庭,作为这份礼物的包装,让他在世人面前可以很骄傲的展示他最美丽的容颜。孩子通常对家的唯一要求只是一对恩爱的父母。

......

内化的规则是孩子的根本


前面老胡曾经讲过,胎儿其实经过10个月的孕育虽然还没有发育完全,但是必须要离开母体了,因为随着发育胎儿的头部尺寸已经接近妈妈盆骨的极限了,所以,必须尽早离开母体,在体外完成剩下的发育阶段。这个生理特征就决定了人类要生存下去必然要完成团队协作,否则单个人存活下来的概率就会变得非常低。遥想人类在远古时代,刚刚出生的婴儿需要100%的照顾,而妈妈则需要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小家伙身上,否则小家伙就会生存不下去,那么爸爸或者群体里就需要有人去采集食物,分配给妈妈和孩子,这样的一个基础的生存模式,就决定了人类相互之间的连接必须要有规则来划定自己的边界,别人的边界,以及与这个世界的边界!这个边界的划定,就是规则的建立过程!而内化的规则,就是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是孩子,也是我们大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这种规则的存在是人类安全生存的基础保障,是对弱者,对全体的一种基础保障。我们前面讲到过孩子是一颗种子,他需要适宜的环境,然后长成他自己的样子。那么,这个规则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条件。我觉得将规则比喻成支架比较合适,如果没有它形成的骨架引导,小苗儿就会沿着地面生长,爬满地面,而无法给果实留出生长的空间,而那些支架的存在则引导小苗儿,为小苗提供了支撑,帮助他成长,为他的果实留出了成长空间。而这样的规则建设需要循序渐进,需要本着尽可能低的限制,尽可能多的自由,达到即保护安全,又激发成长的效果。科学育儿讲,小幼儿首先需要建立的就是自己的边界,自己内在的基础规则,那就是尊重生命,不伤害自己,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安全,生命安全。进而需要掌握好别人的边界,不要伤害到别人的身体,威胁到别人的安全。最后需要把握好怎样与这个世界的边界界定,实现不破坏这个环境的效果。这些内在规则的建立过程,全部都需要大人们的参与,大人们给予孩子的稳定的规则感,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我们常常见到的家长就是,随着自己的情绪来安排规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规则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直接导致孩子无法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规则意识,他只能学着感受你的情绪,然后通过揣摩情绪判断规则,这就是不安全感的来源。上面这个场景其实是很多家庭在建立自己的家庭规则时常常犯的错误!当孩子在建立自己的规则边界的同时,也同步开始和家庭一起构建形成各自家庭的规则,也叫作家庭规条。由于家庭各不相同的构成,以及大人们各不相同的规则要求,每个家庭的规条都有不同,科学育儿倡导尽可能多的自由空间,尽可能多的包容接纳!在家庭规条的建立和形成过程中,有些沟通机制其实是非常好的,向科学育儿的粑粑麻麻们重点推荐,一个是亲子共读时间的安排;一个是家庭会议制度。它的好处非常多,实施过的都知道。自己的边界规则,别人的边界规则,家庭的边界规则,然后就是集体的边界规则,社会的边界规则,这些内容会陆陆续续地逐渐的输入到孩子的大脑系统当中,成为孩子价值观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价值观将会帮助孩子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世界,从这个世界中获得幸福快乐的终极体验。科学育儿的粑粑麻麻,你的家庭建立怎样的规则,你的孩子内化什么样的规则,这一切都将决定孩子的未来!育儿即育己,科学育儿的粑粑麻麻深刻的领会爱、自由、规则、平等的相互作用,终将帮助我们培养一个聪明健康,幸福快乐的小家伙儿!

相信《家长须知:教育孩子的根本在于劳动》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