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携手走出成长困境》书评

11-20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亲子携手走出成长困境》书评”,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亲子携手走出成长困境》书评

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

(2014年4月8日)

近些年来,家庭教育的图书层出不穷,家庭教育图书市场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不少家庭教育图书的作者或出版社希望我能写个序言或书评,向读者推荐。由于身份特殊一些,我很谨慎,并不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我得先看看书稿或已出版的图书再做决定。好书,我一定推荐;书的质量不行,我不能推荐。因为书的质量问题,我婉言谢绝了不少的邀请,因此也使一些人不是很高兴。

但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是家长的朋友,还有学者的良知。我不能碍于情面或见钱眼开,就昧着良心,随随便便、糊里湖涂地充当质量不高图书的“书托儿”。这种事我真的不能做,也做不出来。

当我认真阅读了天津教育科学院孟育群教授主编、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亲子携手走出成长困境》一书后,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欲望,要把这本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家长读物,推荐给广大求知若渴的年轻父母。

孟育群老师是我多年的朋友,她事业心强,做事执着、认真,兢兢业业,谦虚谨慎,是我学习的榜样。她一直十分关注家庭教育,特别是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她从事亲子关系研究多年,研究成果丰硕,坚持主流的学术观点,是这个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我很敬重她。

她所主编的这部书,是专门写给初中生家长的科学普及读物。初中生正处青春发育期,正是确立人生观的时期,是人生的重要关头,是一个很特殊、很重要的年龄阶段。正如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所说:“我感觉到最难处置,就是中学这个关头。到了大学,人生观渐渐确定了。中学正在交叉路口,欲东便东,欲西便西,出入很大。”

小学的孩子年龄尚小,知识不多,眼界不宽,活动范围有限,社会不良风气对他们影响作用不大,一般情况不会有很大分化的现象。到高中阶段接近成年,思想情绪也比较稳定,分辨是非善恶能力提高,有了主见,分化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就是这个初中阶段,思想活跃而不稳定,感受能力强而分辨是非善恶与抵制不良诱惑的意识、能力比较薄弱,很容易分化,是最为让家长和老师操心的阶段。如果这个年龄阶段把控好了,一般情况发展方向不会出现多大的偏差。

这个年龄阶段是从幼稚到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他们自以为是“大人”了,希望跻身成年人群,被家长和老师尊重;但他们由于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限制,在很多方面又显得很幼稚,让家长和老师不大放心。家长和老师往往又总是还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因此,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一般跟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不是很协调,迫切需要给予指导、疏导。

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学生,二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也是实施教育的前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老师跟孩子们的关系应该随时调整。而初中阶段,正是调整关系的关键时期。

孟育群教授正是针对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家庭教育,特意组织、带领专家撰写了这部家长读物,适应了社会的需要,满足了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家长的迫切需求。

我阅读过的家庭教育著作是相当多的,我发现这部书独俱特色,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第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人是环境的产物。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孩子们的身上一定会打上现实环境的烙印,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家长们在教育子女的实践中,遇到的种种实际问题,有孩子年龄心理特征方面的问题,更有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作者注意到,在给家长们传授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的时候,针对家长们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诸如孩子独立自主意识、叛逆心理大为增强等,引导家长针对现实情况进行科学的思考,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教育思想,灵活地运用教育方式方法。

第二,共性和个性相结合。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所遇到的问题,有的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每个家庭都是个别的,是特殊的,孩子们也是如此。完全同样的家庭是不存在的,完全同样的孩子也是不存在的。作者们在书中,不仅给家长介绍了中学生家庭教育的一般规律,介绍了为一般家长都需要的家庭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还对一些比较特殊的教育问题做了专门的论述,比如,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离异家庭子女、重建家庭子女教育以及少年网瘾的防治等问题,介绍了一些比较特殊的教育思路和方式方法,努力做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既满足一般家庭教育子女的需要,也考虑到特殊家庭教育子女的需要。一般家庭和特殊家庭,有普遍性问题和个别问题的家长都可以从中得到帮助。

第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教育孩子看似简单易行,实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特别是管理、教育青春发育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难度更大。它既有实践上的问题,也有理论上的问题。给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教育科学训练的家长,只是讲一些空洞的理论,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不讲理论,只是教给他们一些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他们没有从理论上理解,即或有再好的方式方法,也不会运用。该书的作者长期在中小学进行心理咨询,都参加十多年调试亲子关系实验研究,经常和中学生、家长打交道,对青春发育期孩子的身心特点、于家长关系的现状非常了解,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们努力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使二者融会贯通。这本书既坚持了科学性,又密切结合家庭教育实际,把教育子女的科学理论和具体做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者既可以从书中“悟”出教育子女的道理,又能学会如何恰当地灵活运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既能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增强家长教子成材的信心;也能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的效率。

第四,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孟育群老师及其作者团队深知,做父母的,做爷爷奶奶的,生活经历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既要照顾文化素质比较高的家长,也要照顾那些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家长;既要提高,也要普及,应当有一个恰当的定位,要从绝大多数家长的实际出发。这本家庭教育指导用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文化水平高的家长读起来不觉得浅,文化水平低的家长读起来也不觉得深。作者努力把理论通俗化,把科学术语大众化,尽可能用一般家长能看得懂、弄得明白、理解得了的语言表达;并且列举了大量生动的事例,进一步印证理论的论述,使人感到这部书“立意深刻,表达通俗”,真正做到了“深入”而“浅出”。

孟育群教授及其作者队伍从教育工作多年,跟家长接触广泛,了解当前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理解家长的需求。他们的《亲子携手走出成长困境》一书是奉献给广大中学生家长精美的精神食粮,我深信一定会受到欢迎,成为家长的良师益友。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2020家园携手,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很重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手脑并用”的理论,强调了手指的运动,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但是,有的家长片面地把教育单一的看成智力开发、技能的学习,(从这次的兴趣班报名中我们也看到,我们有的家长也有这方面的倾向),在早期教育上这是违背儿童的心理特点,强制性的智力开发,只要求进行知识灌输,而不看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生活则事无巨细,娇生惯养,溺爱放纵,有求必应,唯恐孩子“受屈”。有些父母为显示对儿女关怀“无微不至”

亲子游戏让孩子快乐成长


日常生活中,父母安排一定的时间陪宝宝玩上一两个小游戏,可多一些亲近孩子的机会,还可让孩子缓解在现实生活中的紧张和拘束,也是孩子发泄情感的有效途径。

扮鬼脸

游戏方式:慢慢对着宝宝吐舌头、发出啊啊咿咿的声音,或鼓起腮帮子吹气、吹口哨,或挤眼、皱眉……

解读:游戏动作主要锻炼孩子的口腔、舌头,为2个月以上宝宝的语言发展做好生理器官方面的准备。

提示:在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适当调整速度和刺激程度,让宝宝有兴趣观察到整个过程,并学习模仿。此外,游戏中,父母要对宝宝先做如笑、咳嗽等动作,之后再说话,有利于促使宝宝产生积极的沟通愿望。

爬高山

游戏方式:妈妈面对面抱着宝宝靠坐在沙发上,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让宝宝的双腿站在妈妈的腿上,宝宝在妈妈托举的力量下,沿着妈妈的身体向上踩,一直到肩;稍作停顿,再把宝宝的背转向妈妈,贴着妈妈的身体滑下来,一直滑到脚背。边做边念歌谣:“宝宝爬高山,爬呀爬,爬到顶啦!”暂停后又说:“宝宝滑下山,滑呀滑,滑下来啦……”

解读:这个游戏对锻炼3个月以上宝宝的腿部力量和前庭器官,以及培养宝宝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益。

提示:游戏中妈妈的身体要注意保持平衡,尽量使用腰腹及胳膊的力量。同时,如果宝宝动作缓慢,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注意保护好宝宝,以免宝宝磕碰。

找妈妈

游戏方式:妈妈可以先让宝宝注意到自己“妈妈在这里!”然后用丝巾遮住脸问宝宝:“妈妈在哪里?”停留两秒,慢慢再从丝巾后露出笑脸:“妈妈在这里。”大一点的宝宝会自己扯掉丝巾,妈妈可以夸张地做惊奇状:“哦,宝宝找着妈妈啦!”对于9个月以上的宝宝,妈妈可以躲到别的房间,要让宝宝能看到妈妈从房间里出来。

解读:这款游戏适合4个月至5岁的孩子,对缓解宝宝分离焦虑、消除不良情绪非常有效。

提示:当宝宝有意躲在同一地方让人找到时,妈妈不要干涉;妈妈躲的地方也要容易被宝宝找到,如露出身体的一部分,或躲在同一地方,以让宝宝提高兴趣。

寻宝藏

游戏方式:在抽屉或盒子里放入一些小玩具,让宝宝看到妈妈是如何打开抽屉或盒子发现宝藏的。重复几次后,让宝宝自己打开抽屉和盒子寻找玩具;对已经能够听懂一些提示的2岁以上宝宝,可以把玩具放在房间里某个开放的地方,如茶几或椅子下,让宝宝去寻找;对于5岁以上的则可以绘制一张寻宝图,标上藏宝地点,让孩子去寻找。

解读:游戏对锻炼1岁以上宝宝手眼的协调能力、培养宝宝观察记忆能力都很有帮助。

提示:如果宝宝一时找不到宝藏,一定要智慧地帮助他完成任务,譬如妈妈走到玩具旁做寻找状,以吸引宝宝注意藏宝地点;当宝宝找到玩具,应及时用鼓掌加以激励。

过家家

游戏方式:当宝宝扮演某个角色时,父母就扮演与之对应的角色。如果妈妈扮演宝宝时,可以表现宝宝平时的弱点,如不肯吃饭等,观察宝宝的反应。

解读:游戏能帮助2岁以上的宝宝了解社会关系,锻炼社交技能。

提示:角色扮演游戏能让宝宝掌握适当的社交技巧。更重要的是,让游戏取代训斥,使宝宝在快乐中克服自己存在的弱点。

幼儿成长必需的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小手小手变变变

功能:锻炼小肌肉的协调与灵活,训练思维反应能力。

玩法:

1.爸爸妈妈和宝宝都把手藏在各自身体的后面。

2.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说“小手小手藏起来,小手小手变变变!”

3.每次都鼓励宝宝变出不一样的动作。如变成一把抢、一只小狗、数字八、小兔的耳朵、一个三角形等等。妈妈和宝宝还可以相互学习各自的动作哦!

规则:说最后一个“变”字的时候,小手一定要变出动作来。

二、小青蛙跳荷叶

功能:学习单脚、双脚跳和有一定距离的跳的各种方法。

材料:用马甲袋做的荷叶,用小的毛绒玩具做害虫,一个篮子。

玩法:

1.妈妈把荷叶一张一张铺开放在地上,对宝宝说“春天来了,池塘里也长出一些害虫,我们变成小青蛙去吃掉害虫,好不好?”

2.妈妈和宝宝一起说“小青蛙,本领大,跳跳跳,呱呱呱。”(活动四肢、巩固跳的动作)

3.青蛙妈妈带青蛙宝宝跳到荷叶上,一次捉一只害虫,然后再返回去。

4.青蛙妈妈说“现在宝宝长大了,自己去捉害虫吧,妈妈在家等你。”

5.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活动情况,适当改变荷叶与荷叶之间的距离。

规则:一次只能捉一只害虫。只能跳。双脚要落在荷叶上。

三、钻洞洞

功能: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做各种动作,发展身体的韧性。

材料:一个小球

玩法:

1.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说“小手小手拍拍,小脚小脚跳跳、小腰小腰扭扭,膝盖蹲一蹲,脑袋点一点,请我的身体动起来。”接着做热身运动。

2.做个小洞洞。爸爸妈妈鼓励宝宝用手臂和身体做洞洞,每次做出不一样的洞洞,能让宝宝妈妈手中的小球穿过。

3.做个大洞洞。爸爸妈妈尝试用身体做大洞洞,能够让宝宝能从这个洞洞中穿过。

规则:每次都是利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变出洞洞,不能重复。

变出的洞洞大小要让小球或宝宝可以钻进去。

四、揪尾巴

功能:发展腿部力量,提高跑的速度。

材料:3根长50~60厘米的彩色纸带

玩法:

1.爸爸妈妈宝宝各自把彩色纸带塞在裤腰后做尾巴。

2.爸爸妈妈跑一定距离,宝宝跑去揪爸爸妈妈塞着裤腰后面的尾巴。

3.等宝宝跑开一定距离后,爸爸妈妈跑去再揪宝宝后面的尾巴。

规则:被揪到尾巴后,马上要去揪对方的尾巴。

五、送水车

功能:锻炼手臂力量和灵活避开障碍物的反应能力

材料:一只废旧纸箱或周转箱,2~4瓶矿泉水,一根绳子。

玩法:

1.爸爸妈妈说“天气热了,我们去动物园给小动物送水喝去吧”。

2.带宝宝一起用手拉着纸箱到处走走、跑跑,绕开障碍物。

3.宝宝一个人用手拉着纸箱运水。当回到起点时,爸爸妈妈给纸箱增加矿泉水。

规则:如果纸箱在运的过程中,碰到了场地的障碍物就要重新回到地点出发。

每次往纸箱增加一瓶矿泉水,逐渐增加纸箱内的重量。

运动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生理刺激,尤其对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科学适当的运动游戏可以愉悦宝宝的情绪,发展宝宝良好运用身体的能力和熟练地掌握控制物体的能力。除了参照这些游戏外,爸爸妈妈还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多想出一些方便又好玩的运动游戏跟宝宝一起来分享吧!

宝宝成长必备的亲子游戏


妈妈+宝宝+爸爸——游戏一家人是一种快乐、活泼、自然丰富和极富创造性的活动,也是孩子学习的一条直接途径。游戏是有趣的,虽然有时也显得有些漫无目的,甚至显得有点简单,但是它是你培养孩子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关键方法之一。

1+1:妈妈+宝宝

宝宝出生后,妈妈要给孩子喂奶、换洗尿布、洗澡,要与宝宝一起游戏,给宝宝讲故事,逗宝宝开心,教宝宝认识周围事物和社会常识等。因此,可以说与宝宝交往最多的是妈妈。然而,宝宝在与妈妈交往过程中,学会最多的还是与人分享、谦让、合作、团结、友爱、关心别人、有礼貌等行为习惯以及最初的情感社交技能。

专家评述:

妈妈的性格比较温柔细腻,耐得住性子,根据这一特点,妈妈们可以用简单的小游戏来促进宝宝的各项智能的发展,比如过家家、滚球、玩各种套叠玩具等。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游戏相对来说比较静,以培养直接的情感体验和基本智能为主。

妈妈宝宝游戏设计

游戏1:企鹅迈步(适合新生儿)

延长迈步反射,锻炼下肢肌肉。扶着宝宝站在桌上或硬板床上,宝宝会主动迈步前进,每天练习2—3次,每次迈8—10步,可以锻炼宝宝下肢肌肉,能较早支撑体重量。

目的:新生儿迈步是先天获得的反活动,如果不锻炼,出生后56天前后这种本能会消失,坚持练习可增进肌使宝宝提早站立学步。

游戏2:拍拍手(适合2个月的宝宝)

妈妈可以在宝宝的一侧拍一下手,然后慢慢移动到另一侧,再拍一下手,这样做有目的的轮换。让小宝宝跟着声响和妈妈的手左右动。

目的:刺激宝宝的视觉和听觉的发展。

游戏3:爬行练习(适合6个月以上宝宝)

让小儿从匍行转到爬行,腹部逐渐离开床面,并用手臂转圈或后退。可将玩具或食物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让小儿爬着去够取。此间,从头自由转动逐渐到头能保持平衡。用毛巾提起腹部,练习手膝的支撑力,为过渡到手足爬行作准备。

游戏4:踢气球(适合1周岁以上的宝宝)

妈妈扶住宝宝的身体,帮助宝宝踢彩色的气球。可以对着墙踢。

目的:帮助宝宝增加身体的平衡能力以及下肢的力量。

游戏5:挑珠子(适合2岁以上宝宝)

准备一盒彩色珠子,两个盘子,让宝宝先将红色珠子挑出放入一个盘子内,再找出黑色的放入另一个盘子内。看看宝宝能否把红色和黑色的挑干净。

目的:宝宝挑红色珠子的能力会比挑黑色的好,因为认识黑色是最近的事。一来使宝宝更准确认识颜色,二来可以锻炼宝宝有目的地挑选和分类的能力。

1+1:宝宝+爸爸

曾见到过这样一幅图片:一个粗旷又具品味的年轻父亲怀抱光着小身子的幼儿,风度款款,神态自然。谁都会喜欢这样的父亲,他在给人一种对比的同时传达出一个信息:成熟男性对幼儿的关爱是衡量他公众形象的标准之一。就像鸟儿起飞的两个翅膀一样,母爱和父爱都是宝宝的心理需要,缺一不可的。

专家评说:

爸爸和宝宝游戏时,经常鼓励宝宝尝试新鲜的游戏,鼓励宝宝勇敢探索、独立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爸爸的个性特征和游戏精神,会让宝宝有形无形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宝宝在和爸爸的游戏过程能从一种绝对的力量中感觉一种安全的依托。

爸爸宝宝游戏设计

游戏1:发声游戏(适合6个月以上宝宝)

让宝宝坐在爸爸的对面,用纸把你自己的脸遮住,喊宝宝的名字,如果宝宝作出声音的反应,立刻亲吻他,反复玩2分钟。这可是爸爸与宝宝亲密接触最好的游戏哦。

游戏2:找玩具(适合8个月以上宝宝)

爸爸用大毯子把宝宝最喜欢的玩具盖起来,然后让宝宝自己找把它找出来。然后重复这个过程,也可以逐渐增加被藏起来的玩具的数量,来增加游戏的难度。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玩的过程中,也让宝宝初步认识到物质永恒性的概念。

亲子游戏让宝宝快乐成长


寻宝藏培养观察能力过家家锻炼社交技能

日常生活中,父母安排一定的时间陪宝宝玩上一两个小游戏,可多一些亲近孩子的机会,还可让孩子缓解在现实生活中的紧张和拘束,也是孩子发泄情感的有效途径。

扮鬼脸

游戏方式:慢慢对着宝宝吐舌头、发出啊啊咿咿的声音,或鼓起腮帮子吹气、吹口哨,或挤眼、皱眉……

解读:游戏动作主要锻炼孩子的口腔、舌头,为2个月以上宝宝的语言发展做好生理器官方面的准备。

提示:在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适当调整速度和刺激程度,让宝宝有兴趣观察到整个过程,并学习模仿。此外,游戏中,父母要对宝宝先做如笑、咳嗽等动作,之后再说话,有利于促使宝宝产生积极的沟通愿望。

爬高山

游戏方式:妈妈面对面抱着宝宝靠坐在沙发上,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让宝宝的双腿站在妈妈的腿上,宝宝在妈妈托举的力量下,沿着妈妈的身体向上踩,一直到肩;稍作停顿,再把宝宝的背转向妈妈,贴着妈妈的身体滑下来,一直滑到脚背。边做边念歌谣:“宝宝爬高山,爬呀爬,爬到顶啦!”暂停后又说:“宝宝滑下山,滑呀滑,滑下来啦……”

解读:这个游戏对锻炼3个月以上宝宝的腿部力量和前庭器官,以及培养宝宝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益。

提示:游戏中妈妈的身体要注意保持平衡,尽量使用腰腹及胳膊的力量。同时,如果宝宝动作缓慢,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注意保护好宝宝,以免宝宝磕碰。

找妈妈

游戏方式:妈妈可以先让宝宝注意到自己“妈妈在这里!”然后用丝巾遮住脸问宝宝:“妈妈在哪里?”停留两秒,慢慢再从丝巾后露出笑脸:“妈妈在这里。”大一点的宝宝会自己扯掉丝巾,妈妈可以夸张地做惊奇状:“哦,宝宝找着妈妈啦!”对于9个月以上的宝宝,妈妈可以躲到别的房间,要让宝宝能看到妈妈从房间里出来。

解读:这款游戏适合4个月至5岁的孩子,对缓解宝宝分离焦虑、消除不良情绪非常有效。

提示:当宝宝有意躲在同一地方让人找到时,妈妈不要干涉;妈妈躲的地方也要容易被宝宝找到,如露出身体的一部分,或躲在同一地方,以让宝宝提高兴趣。

寻宝藏

游戏方式:在抽屉或盒子里放入一些小玩具,让宝宝看到妈妈是如何打开抽屉或盒子发现宝藏的。重复几次后,让宝宝自己打开抽屉和盒子寻找玩具;对已经能够听懂一些提示的2岁以上宝宝,可以把玩具放在房间里某个开放的地方,如茶几或椅子下,让宝宝去寻找;对于5岁以上的则可以绘制一张寻宝图,标上藏宝地点,让孩子去寻找。

解读:游戏对锻炼1岁以上宝宝手眼的协调能力、培养宝宝观察记忆能力都很有帮助。

提示:如果宝宝一时找不到宝藏,一定要智慧地帮助他完成任务,譬如妈妈走到玩具旁做寻找状,以吸引宝宝注意藏宝地点;当宝宝找到玩具,应及时用鼓掌加以激励。

过家家

游戏方式:当宝宝扮演某个角色时,父母就扮演与之对应的角色。如果妈妈扮演宝宝时,可以表现宝宝平时的弱点,如不肯吃饭等,观察宝宝的反应。

解读:游戏能帮助2岁以上的宝宝了解社会关系,锻炼社交技能。

提示:角色扮演游戏能让宝宝掌握适当的社交技巧。更重要的是,让游戏取代训斥,使宝宝在快乐中克服自己存在的弱点。

亲子阅读:我们与孩子共成长


阅读能力可以说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财富,而阅读兴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首要条件。通过这次的亲子阅读活动,我们和孩子共同有了成长,不但孩子的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与孩子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沟通。

在孩子阅读方面,我们首先着重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孩子喜欢上读书。每天晚上在翻开经典的图画书时,带着问题和疑惑,我们和孩子一起开始了有趣而又快乐的阅读活动。通过这些问题和疑惑,我们让孩子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让孩子在故事中自己挖掘一些有意义的东西。

在阅读中,确实发现小家伙真是在一天天成长,不知不觉中进步。相比之前,更愿意和别人对话交流,更乐意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和平相处的玩,更愿意和别人分享吃的和玩的,甚至相比以前“无理取闹”的情绪也少了点,可以看出孩子在阅读后知识面广了,与我们和小朋友之间的话题多了,更愿意交流了。现在我们家欣瑜胆子也比以前大多了,还有就是有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教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让小家伙更加谦虚,懂事。希望以后她能更多的和我们沟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同时,这段时间也确实给了我们一定的启发。一方面,孩子需要学校制定的计划、系统、科学的教育和集体的环境,以更利于成长,尤其对于现在像我们家庭一样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另一方面,我们作为家长也需要每天力争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孩子平等对话,更多的与孩子进行交流,纵然我们自己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

说实在的,亲子阅读活动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探索,增进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改善我们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亲子随笔】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这个世上,能获得大量财富的人毕竟是少数人,如果财富是唯一的标准,那么大部分人都是不成功的。

孩子如果只学会了升学考试,长大后,只学会了挣钱买房,这样的人生,肯定也是不成功的。

因为他的人生只学会了“有用”。而那些看上去“无用”的教育,去远行、去读诗、去游泳等等,却让生命有更大程度的愉悦。

当满地都是六便士时,那些学了“无用”教育的孩子,还能够抬头看见月亮,并充分体会看见月亮的愉悦。

内心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进了社会自然不会内心跌跌撞撞,鲁鲁莽莽。

有人问冯唐:“成长道路上,你最感恩母亲的是什么?”

冯唐回答:“没强迫我做过任何事情。”想了想又说:“作为母亲,她很成功。如果要给她打分,我打满分!”

同样,如果有人问我:“明明,你给你妈打多少分?”

我会回答:“比冯唐的妈妈多1分就行了,多给1分,让她骄傲!”

让孩子过得快乐,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一个不流于俗的人,一个不谙世事的人,一个敢于跳出规则的人,真的比“有用”更重要。

在网上,看到一张“小P孩作息时间表”,孩子除了周一到周五学校正常的课程之外,还有古文、钢琴、游泳、英语、拉丁舞等九种课外学习。

孩子妈妈说:“我的每个安排都是有目的,跆拳道为了锻炼身体,增加男子气概;弹钢琴是为了培养艺术天赋,英语是为了出国方便;练毛笔字是磨练他的性子……”

三句话,离不开“有用”、“目的”,这脑袋是被马云挤了吧。

难道马云这样才叫成功,我这样的小混蛋就不叫成功?其实孩子不愿意,不感兴趣,花多少钱,也没多大用,也许小p孩就想满地打滚呢,那就让他满地打滚好了。

孩子最可爱的样子,就是一身臭汗,虎头虎脑,非给他搞成一个小外交官,还是驻沙特阿拉伯的,合适吗?

说什么输在起跑线上,人生哪有什么起跑线,不过是一场奔赴死亡的旅行罢了。

孩子从来不需要相似的人生,行万里路永远比读万卷书有趣,学那些“无用”的,孩子感兴趣的玩意,永远比安排来的教育,带来的美好体验更多,也能使生命得到足够的乐趣和享受。

我们如此沸腾的生活,还是非常可笑的。鼓捣大家头破血流买学区房,报各种培训班,这不叫教育。

培养出一堆“实用主义”的孩子,长大后热衷蝇头小利,贪慕虚荣,然后继续头破血流买学区房,这也不叫大国崛起。

人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来的,更需要的是丰富多彩的生命历程,谁说不是呢!

相信《《亲子携手走出成长困境》书评》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成长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