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拼的是做人,而不是育儿知识,什么样的家庭养育什么样的孩子,所以,先改变自己,再做个好父母吧!在这个旅行季节,分享我对亲子旅行的建议,希望更多父母能得到启发。
<15个建议让你和孩子的旅行更有意义>
1.旅行前,和孩子聊聊目的地,找张地图,看看我们在哪里,目的地在哪里。
对于2-5岁的孩子,主要是建立一种参与感,并非期望他们真的能弄明白地理位置,但潜移默化之中孩子会对“世界”“方位”“路线”等产生概念上的认知。
2.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己背包,或携带行李箱。
记得是力所能及,小一些的孩子主要是自己背包,放进水壶纸巾等常用物品,孩子需要的时候可以自己拿出来,只要父母愿意,再小的孩子都能在点滴中建立独立生活的意思和能力。
3.教孩子一些急救知识,告诉孩子,如果其他人有需要,请帮助他们。
最简单的就是如何用创可贴。小米每次出门都要带上自己的创可贴,有一次另一个小朋友手划破了,小米很兴奋的拿出自己的创可贴帮她贴上,这以后,她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4.少一点"到此一游"的照片,多一些旅行中难忘的瞬间。
这点不难做到,只要父母有心,总能拍到孩子难忘的瞬间。很多父母喜欢拍“到此一游”的照片,不是不好,但容易让孩子造成“旅行最重要的是拍照”的印象。
5.让孩子融入当地的生活,引导孩子观察和体验不同的文化。
投其所好,当地的特色饮食,观察人们的长相,穿着,特色文化等等,孩子们会喜欢发现和自己说认识的不同的新鲜事物。
6.和孩子一起探索自然。
没有孩子天生不喜欢各种颜色形状的树叶,昆虫,动物,最美丽的东西永远藏在自然中,只是需要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7.鼓励孩子在旅行过程中,收集自己喜欢的东西。
规则:只捡掉在地上的植物,不伤害动物昆虫。如果有兴趣,抓一两只小昆虫给孩子观察和研究没什么问题。
8.引导孩子观察平日无法发现的细节。
如果你愿意,引导孩子看看树叶上的露珠,不同的天空颜色,云的形状,不同树叶的纹理...你和孩子都会有惊喜的发现。
9.给孩子准备一本空白涂鸦本。
这个不难吧~鼓励孩子记录自己看到的事物,鼓励天马行空的想象,不用当作一个任务,想画什么画什么。
10.为孩子准备探索自然的工具
小小的放大镜,适合收集植物昆虫的袋子盒子,简易望远镜,相机,指南针...都是很简单的工具,但对孩子来说,绝对会提高他们探索的兴趣。
11.准备适合的活动,让旅行途中也变得有趣。
ipad只是一种选择,不是全部,事实上,在路程中过度玩ipad会让孩子疲劳,也会取代旅行本身的乐趣所在。
12.和孩子一起保护环境。
最简单的,不乱扔垃圾。
13.回来后,和孩子一起创作。
只要孩子愿意,这是很好的活动。最主要父母和孩子都高兴,不要当做任务来完成。
14.和孩子一起将每次旅行的记忆装进瓶子。
这个应该比写几千字的旅行作文要简单有趣很多吧,放在家里做装饰也很不错。
15.让孩子成为旅行的参与者,而不只是跟随者。
父母先了解旅行的真正意义,才能用快乐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已越来越多,很多新生的宝宝都成为一个家庭里被寄予了几辈人美好希望的宝贝。
那么给宝宝起名也成为一件大事,如何给宝宝起名才能更有意义呢?
什么样的名字才更有意义
首先,要给宝宝起的名字需是吉祥的,这样才能让名字对宝宝人生有更好的有利影响。吉祥名字的要求和如何起吉祥的名字?这些在前面的文章中多有提到和讲解,下面我们从传统观念上的来简单说说给宝宝起个有意义的名字。
命名的立意就是命名的动机,也就是命名的出发点。伴随着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父母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起名字;也许在胎儿躁动于母腹时,孩子的名字已经拟好,但也只有在确实知道了孩子的性别才能最后加以取舍。可以做名字的素材非常多,选择什么素材似乎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但实际上,偶然中包含着必然,随意中包含着有意。这是因为选择何种素材取决于命名的立意,而命名的立意又要受命名者思想观念的支配。为什么给孩子取这样一个名字而不是另外一个,其中必然有命名者可以解释的理由,即使是叫“张一”、“王二”,也不是命名者心血来潮,肯定有点儿讲头儿。所以,从人名的含义上,我们可以体会到命名者的立意。
不仅我国如此,西方人的名字也有含义一些含义美好的名字使用率也非常高,这与中国人的命名习惯毫无二致。西方人姓多名少,命名不厌重复,这类含义美好的名字更成了西方人取名的目标,于是,“约翰”满天飞,“玛丽”遍地走;给儿子取名喜欢用“迈克尔”,给女儿取名喜欢用“珍妮弗”。这样,大量的重名现象便淡化了名字的含义,人们取名便显得非常随便。
相反,中国是姓少名多,取名选字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因此命名形式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但是,中国人在命名时要比西方人慎重得多,这是因为中国人更注重后代的成长,不仅将子女看做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者,也看做是自己人生实践的继承人,所以总要把自己的挚爱和期望通过命名表达出来。另一方面,我国向来有名物训估的传统,给人命名和给事物命名一样,都要有讲头儿。这样,中国人命名时便更讲究人名的立意,古人常常为了“吟稳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他们把人名当做一首诗、一篇文来进行创作,苦思冥想,反复推敲。现代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代人生的多元取向使人名的立意更为复杂而丰富,制作出来的名字更显得绚烂多彩。
然而,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人使用的有如下一些方法:
1、要有整体含义,名和姓联系起来;
陈,有放置的意思,起名一定要和姓联系起来,才有意义。比如“毛主席”就是保护整个东方的意思,如果叫陈泽东,就是放在水东边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陈起云就是放在升起的云彩上。
2、要好认容易记忆;
名字不能太生僻,别人不认识,或者字典、电脑里都没有,以后就很麻烦。用最简单的字组合成最有意义的名字,才是最难的,用些生僻字不算本事,象毛主席、周恩来这样的名字都是很常见的字组成的。
3、要包含爸妈的希望;
起云从字面分析,还有起来说话的意思,当领导的才能起来说话呀,另外也是我希望儿子以后多多重视和别人沟通,呵呵!
另外,名字里最好有个动词,显的有气势,整个名字有一种生机,起,分析字面的含义,走路的走和自己的己字组成的,是自己走路的意思,意义也比较好。
4、要和生肖联系起来;
宝宝属猴沾个云字,就不是一般的猴了,会腾云驾雾,起码是孙悟空级别的,孙悟空可是斗战胜佛,也是佛祖,沾点光。
5、要和爸爸妈妈的姓名联系起来;
爸爸妈妈的名字是雪峰巍巍或者巍巍雪峰,都不错吧,雪峰怕太阳,起云就可以将太阳遮住,保护我们俩,和我俩的名字搭配很好。
6、要与宝宝出生的时间搭配一致;
起云是6月生的,正值夏季,起云降雨和季节也十分搭配;事实也是如此,6月14日上午还晴空万里,小起云出生后,下午就阴云密布了,狂风大做了,呵呵!北京今年下雨明显比往年多!今年对于小起云来说是吉象呀!
7、要与宝宝的未来相联系;
名字也不能给孩子太多压力,起云比较轻松的感觉,以后搞个文化、艺术或者类似行业都可以,这也是爸妈对宝宝的希望,也是宝宝以后的培养方向。
8、要适合不同的人生经历;
起云者,也有“平步起青云”的含义,从政或者做个领导什么的也还不错!寓意吉祥,事业顺畅。
奥运之年,中华隆取名网为更多的宝宝取得了好的名字,我们在这里再次祝福已经出生的和将要出生的宝宝们,希望每一个宝宝都能有一个好名字,吉祥的名字和幸福的一生!
自由对一个人的生命成长有多重要?
猴子是阶层性的社会,猴王可以任意殴打小猴子,使小猴子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动辄得咎。实验者把刚出生的小猴子与猴王关在一起才六个月,跟控制组比起来,它的神经就显著地萎缩了。后来用老鼠来做实验,这些老鼠比猴子幸运,它们不曾被打骂,只是一天六小时,给它们套上网袋,限制它们身体的活动,但是头露在外面,吃喝随意,只是不准动,跟控制组比起来,神经的突触及树状突都萎缩了很多。
这些研究发现:强大的压力会永久性地改变青少年的大脑结构,影响这些孩子以后的学习和记忆,而且青少年时期受到的压力伤害比童年时期的更严重。心灵上不自由的感觉可以影响神经元的发育,连心智不是这么发达的老鼠都如此,更不要说人类了。
很多大人都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才要花力气去管教他,但是不当的管教,如威胁孩子“不听我的话,我就不爱你”,开口闭口都是“不准……”,这样会使反面效果更大。超越孩子的能力范围就是压力,父母不要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投射到孩子身上,造成他的压力;也不要迁怒孩子,把孩子当出气筒。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应该疼惜他、爱护他。
在火车上,一个妈妈不停地骂她的小孩,好像是参加什么比赛落选了,因为我听到她说“连这个也不会,笨死了”“你永远成不了大器”“你为什么不能多像弟弟一点”。当卖便当的走过来时,孩子怯怯地问:“可不可以买便当?”母亲大声地说:“考那么烂还敢吃便当?”孩子立刻低下头去,不敢再多说,我看了很不忍心。
在实验上,我们看到语言暴力会改变大脑神经的连接,影响大脑的发展和功能。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科教授MartinTeicher比较了51名受虐儿和97名正常儿童的大脑,他发现,语言暴力的受虐儿,其小脑蚓部不正常。小脑蚓部是维持情绪平衡的地方,它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基因来得大,它的异常会影响情绪的正常发展。
我们看到小时候被冷落、被忽略,或被语言暴力嘲笑或辱骂的孩子,长大后多半焦虑不安、有暴力倾向、自尊心很低,而且没有同情心,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这种个性不会受别人喜欢,而被排斥的挫折感更加深他的愤世嫉俗,最后就成了反社会人格。
后天的经验会与大脑交互作用,改变神经回路的连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一个悲观的人的人生是灰色的、痛苦的,因此,父母教导孩子的方式不可偏激,更不可冷嘲热讽。语言暴力的伤害比肉体直接受到伤害更长久,身上的疤痕都褪去了,心头的伤口还在淌血。心理学家用“烙印”这个词真是很对,父母师长的辱骂会烙在孩子心头一辈子。孩子小的时候,不适合用激将法。父母以为逼学习成绩是为了他好,其实这反而是在害他。
科学的证据已经告诉我们,恶性打骂会使得孩子心智不健全。父母不妨想一想,一个心智不健全的孩子,就是考了一百分,对他的将来又有什么用呢?
在你否定他、骂他“连石头都比你聪明”前,请先停下来想一下,他真的有这么糟吗?如果他会帮你的忙,很乖巧,能替你分忧解闷,就请你不要骂他!
虐待除了恶性打骂还包括忽略、不理睬、排斥、不照顾、限制行动自由等损害行为。做父母、做老师的应反观一下自己,是否在无意识中,是否在“为孩子将来好”的“美好”意愿中,如此对待孩子,既毁了孩子的现在,也让孩子没有了“将来”。
精神健康基金会曾在台北的青少年育乐中心举办“脑与情绪”的巡回展,我去做导览时才知道台湾有这么多不快乐的人,有的人已经从抑郁症中走出来了,有的人还在挣扎中。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病根都在童年受到的精神虐待上。
最近的调查发现,初中以上的人,五个中有一个曾经想过自杀。现在很多孩子不快乐,因为他的兴趣、长处不符合主流的趋势,而被强压抑了下来。很多时候他是忙着补习,玩父母要他玩的东西,念父母要他念的书,被动地在过日子,没有时间去了解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学习是个习惯,当孩子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后,再好的天赋、再大的脑力也就无用武之地了。
中国有句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用实验证明。
请学生尽快用鼠标把计算机屏幕上的圆圈拖曳到一个正方形里,每拖曳一个圆圈,第一组给五毛钱,第二组给五分钱,只有第三组是被请求参加实验,没给任何报酬。结果第一组在五分钟内拖了159个,第二组101个,第三组却拖了168个。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知两个结论:第一,无报酬的请求帮忙效果可以和给付金钱的一样好;第二,钱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有那么大动力,给得不合适,效果也不好(如第二组的成绩)。
另一个实验也验证了这点。
2005年,美国四位经济学家和卡内基美隆大学实验人员接受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委托,去印度测试外在诱因,尤其是金钱对绩效的影响:是否薪水越高,表现越出色。
他们把87名印度人分成三组:一组付4卢比(相当于当地一天的工资),另外一组付40卢比(相当于两周的工资),第三组付400卢比(相当于五个月的工资),请他们做九种作业,如记忆数字、解字谜、掷飞镖,达到某个水平就可以领钱。结果发现,拿40卢比的人表现得并没有比拿4卢比的好,更令人惊讶的是,拿400卢比的人表现最差,在九种作业中,有八种低于其他两组。
研究者深感不解,不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吗?为什么不灵了?
2008年,两位瑞典经济学家把153名捐过血的人随机分成三组,请他们捐血。第一组没有酬劳;第二组可以得到50克郎的报酬;第三组也有酬劳,但是可以选择把钱捐给儿童癌症中心。结果第一组有52%的人愿意捐血,第二组只有30%,第三组有53%的人愿意捐血并把钱捐出去。
这几个实验都显示金钱非旦不是万能,有时反而误事。捐血本来是高尚的利他行为,但是一拿钱就变成卖血了。如果捐血可以帮助癌症儿童,人们又都愿意去做。人在吃饱穿暖以后,对精神层次的要求是高于金钱的。
另一个实验是请学生把一组字重新排列成一个有意义的句子,第一组成员的字重组成“冷天”等中性的句子,第二组的字组成“高薪”等跟金钱有关的句子,然后要他们做一个很难的拼图,拼不出来时可以请求帮忙。结果“冷天”组三分钟就求助了,“高薪”组坚持了五分半钟才求援。做完正要离开时,有人(另一实验者假扮的)不小心打翻一盒粉笔,“高薪”组的人视若无睹,没有帮忙捡。
很明显,金钱固然使人自立自强,却也使人不愿帮助别人。人一被金钱浸染,就变得自私自利了。
很多家长自己在小时候受过贫穷之苦,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快乐,就拼命赚钱,给孩子很多的钱,让他们不需要奋斗就有钱花。这样做其实正是消减了孩子的幸福感。
钱和肥料一样,用得对,可以长出丰硕的果实;用太多,会烧死植物;舍不得用,只会越堆越臭。过去经济学认为工作是负面,金钱是正面,现在发现正好相反,工作恰恰是保持身心健康最好的方式之一。不劳而获的东西不会长久,流过汗水的果实才最甜美。
这个道理不仅体现在教育上,也体现在社会管理上。
最近台湾当局针对一些海归学者又纷纷移民海外的情况,为挽留他们在台湾安心工作,提出学术界弹性薪资,最高可到年薪三百万的计划。虽然立意良好,但若配套措施没做好,则会变成“二桃杀三士”,反而不美。要知道,许多人回台教书并不是为了钱。台湾目前教授的薪水虽然比不上国外,但是温饱无忧。与其用钱挽住人才,不如改善台湾的科研环境,如改善计划报账流程,使教授觉得被尊重,不被一些小事情破坏心情,有大把时间能花在研究上。金钱对知识分子并不是最好的驱动力。使命感、生命的目的、人生的意义比金钱更重要。
真正使社会向前发展的是荣誉感、责任心、自我期许和成就感,金钱其实是最难激励人心的方式,它远不及这些有效。
育儿心得:你真的了解孩子吗?
说起读书,我很是惭愧,自从生过孩子之后,我很少读过一本完整的书。今年暑假,我拿起了这本孙瑞雪老师写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平时总是觉得没有时间,有的人说还是没有沉下心来不愿意读。说句实在话,拿起书我现在真不知道从哪看起。在上大学期间,我是一个特别爱读书的好学生,当别人拿着MP4看电视剧的时候我在看书;当别人逛街时我还在看书……书没有离开过我,连图书馆的老师都给我开绿灯,书随便借,毕业之后我在亚马逊网也购了自己喜欢的书,现在我家的书架上都有好多书,但都是崭新的。
自从怀孕期间,我就特别留意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每年单位订购我就会挑一些。暑假期间儿子在月儿湾游泳,在游泳馆里我忽然发现了这本书,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因为之前在电视上看过孙瑞雪老师的关于《捕捉孩子的敏感》的专题报告,我当时就非常感兴趣,本来想买那本书,但是由于时间的搁浅至今没有买回。结果被我看到了,我就赶快征求老板的同意,让他借给我,没想到看完后给我的触动这么大。
我的儿子现在有两岁一个月了,他的一些不着边际的行为令我很是无奈。有一次他往地上扔积木,我们商量好的不要再扔了,要慢慢捡起来,可是他就是不听我的话。因为我之前没有接触到这本书,我就用力的批评他,结果给他商量几次都不听我的话。无奈之下我把他关到屋里,我自己走,结果他哭了,哭的那么的伤心。我心想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难道就这么不听话吗?当看到这本书时我才释然,书中写到:不要和孩子斗争,也不要和孩子较劲,因为这是一个人形成自我的起点。
有一次,我给他洗过澡之后,他怎么就不出来,一直用脚在水里打出水花,把地上弄得那都是水。当时我也是担心他,怕万一踩到水之后滑倒。我就告诉他:“妈妈抱着你出来,行不行?”他就是不出来。我于是就“暴力”解决了,可是在把他抱出来的一瞬间,他哭得跟什么似的,我很是无奈。当时的我就想:他怎么会这么不听话呢?最后还是经不住他的哭闹,我把他又放到了水里,他立马停止了哭声,继续玩儿了起来。从他的表情看出他是那么的满足,当时的我很是疑惑:玩儿水这么长时间了,难道就不觉得累吗?
还有一次,他要吃棒棒糖,我觉得棒棒糖吃多了不好。于是我趁着他不注意在棒棒糖上咬了一口,然后瞬间把那个糖纸把它包起来,让他感觉到还是原来像新的一样。他拿到棒棒糖的时候非常开心,他小心翼翼的把糖纸剥开却发现已经不是完整的,瞬间大哭,可以用崩溃来形容,而且还要打我。当时我也是很奇怪,他怎么知道里面的棒棒糖不是完整的?其实在他的心里已经有一个概念,有一个完美的棒棒糖的完美形象,不可以被破坏的,棒棒糖应该是这样的,他就不想要那样的呀。看了书中,又解除了我的疑惑。书中写道:追求完美——从审美发展到了对事物完美的追求,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手一起走来。
沙池、水池是所有孩子的最爱,当孩子看到沙、看到水时,就会忘情地玩耍。哪怕是饮用水,都是最能让孩子立刻安静的材料。沙和水是孩子天然的玩具,是儿童创造的源泉。所以我的孩子也不例外,对水和沙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他只要到我们幼儿园或者是去外面小沙坑或者回老家,只要看到沙、看到水就走不动了。有一次我们回到老家,老家的院子比较空旷,一下车孩子看到了水管,大步流星的向前跑,打开水管就玩。我家人就说:“别让他玩儿了,把衣服弄湿了。”但是我就站在旁边,我对他们说:“没事让他玩吧,我准备的有衣服。”妹妹打趣地说:“幼儿园的老师教育方法就和我们不一样。”我会为孩子的发展,做好坚强的后盾。如果放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肯定会阻止他,但是现在因为我知道,孩子你阻止他,还不如让他尽情地快乐玩耍,你只要给他物质准备就可以了,我们不要以各种理由去约束孩子的一些行为。
作为一个母亲和教师的双重身份,从自己孩子和班上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我看到了书中的很多现象,在这里我找到了根本原因。
当然写到这里,大家也许还在迷惑到底什么是敏感期呢?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各个敏感期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家长和老师们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解决不到实际的问题。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是幼教工作者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要真正地了解孩子。
我们不知道儿童的心里到底有多少秘密,正如蒙特梭利所说,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照料他的成人并不了解他。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给他们爱和自由吧。我想,以后在工作中,我一定会给班上孩子更多的爱和自由,让他们更加幸福健康地成长!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搞定”孩子真的有意义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意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