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引导的作用

幼儿园游戏的作用 幼儿园对游戏的作用 11-28

户外活动时,有的孩子在玩沙包,有的孩子在玩呼啦圈,玩呼啦圈的孩子在积极的做各种动作,,有手臂轮圈,有的在滚圈,有的孩子在合作玩圈,他们玩的很兴奋,但是玩沙包的孩子却没有那么多的积极性,只有几个男孩子在将沙包从空中的圈中投来投去,其他的孩子只是抱着大大的沙包在观望。

突然,事情有了转机,有一个孩子的沙包挂在上面拿不下来了,这时,几个孩子安静了下来,愣愣的的看着沙包,无可奈何,然后看向我,,突然,我灵机一动,向孩子们提出挑战:“沙包挂在上面,我们可以用手中的沙包瞄准把它给打下来,我们比比谁投得准,谁先把它砸下来?”在我的话语引导下,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向着空中圈上的沙包投掷起来。不一会,沙包给打下来了,孩子们欢呼雀跃起来。这样既调动了孩子投掷的积极性,又帮助同伴取下沙包,还让孩子们收获了喜悦。

通过这件事,让我体会到了捕捉各种随机引导的机会并加以利用。那么有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个人总结网 M.676u.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李明臣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冰花,小朋友都很好奇,围着李明臣问个不停,我发现后,引导幼儿猜一猜:这个冰花是怎样冻成的?幼儿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他们讲述了很多冻冰化的方法。看到孩子们这么感兴趣,于是,就让幼儿回家每人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冰花。

第二天早晨,小朋友陆续将冰花带来了,他们正在相互欣赏、相互讲述,这时李欣小朋友拿着一个小碗进来了,原来,冰花还没有取出。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启发小朋友想想,怎样能快速取出冰花?小朋友经过思考,想出了近十种取出冰花的方法,有的说:“可以把碗放到炉子上烤一烤,”有的说:“把碗放进热水里……”经过讨论,我们将小碗放在温水里,很快就取出了冰花。

为防止冰花较快融化,我和小朋友一起将它们一一挂在了树上,孩子们看到挂满冰花的树,高兴的欢呼着、跳跃着。过了一会儿,我引导孩子观察冰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雅轩说:“冰花的颜色不一样。”玉婷说:“有的图案在中间。”还有的小朋友发现;有的冰花的图案是用纸剪的,有的是用布剪的……。

通过这次活动,深深体会到:小小的冰花蕴含了多少教育价值,幼儿通过做冰花、观察冰花、讲述冰花,发展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完整的讲述能力。

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家长工作


我班的金鲲小朋友,特别爱打人,我曾经和他的家长沟通、交谈过,他爸爸的回答却让我出乎意料:“老师,我的孩子从来不先惹人,除非是别的小朋友惹他,他才还的手。”我说:“别的小朋友欺负他的时候,他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来解决……”还没等我把话说完,他爸爸又说:“是我让他这么做的,我告诉他,别的小朋友不惹他,他不准惹别人,但是如果别的小朋友惹他,那他就可以还击来保护自己。”当时,我听了真的很生气,可是,我却无言以对,试想想,家长这么做也不无道理,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受到欺负,家长又不在身边时,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吃亏,那就只有教育孩子以牙还牙来保护自己,对此我真的是无可奈何,也无计可施。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好几天,可我却因为没有得到圆满解决,心里始终放心不下,金鲲爸爸的话也始终在我耳边回荡。幼儿的世界纯如一张白纸,需要用教育的力量感染他们,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的言行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使孩子长大后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否则,一个自私、没有爱心和宽容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能为群体接纳,也无法顺利进入社会。怎样才能帮助金鲲的家长改变不适当的教养观念和方法呢?我的心里真着急呀!结果,有一天,金鲲又把小朋友打哭了,我急忙问清了原因,原来,金鲲说小朋友骂他,他才打人的(其实小朋友也只是说了他一句),这时,我忽然灵机一动,有办法了,这不正是一个大好时机吗?于是,我决定再找金鲲家长交谈,这一次,来接金鲲的是她的妈妈,我与她进行了沟通和交流,我们从幼儿时期“别人欺负我,我就还击”的这种做法,谈到了长大养成习惯以后,离开家长走入社会,因为别人的某句话、某种行为,就不能宽容和谅解,过于苛求别人的这种坏习惯所造成的伤害;从孩子面临欺负时,应该采用何种方法表示抵抗,谈到孩子真的被人欺负时,孩子应该怎样做,家长又应该怎样做等等。金鲲的妈妈听了我的一席话,连忙对我的看法表示赞同,并决定回家后夫妻俩再进行进一步的沟通,找出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也对我这么关心她的孩子表示了由衷地感谢。从那天起,金鲲很少打人了,可他的“小报告”也因此特别多了,尽管如此,我还是特别高兴,因为他毕竟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这件事,我认为,作为教师不能只是向家长提出一些教育要求,还应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并注意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地帮助家长掌握必要的教育方法,使家园教育能更好的配合,让孩子们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由此,我对《纲要》中指出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体会更深了。我相信,在今后的家园共育、密切配合下,金鲲的“小报告”会越来越少,他会成为一个宽容、理解他人的好孩子的。

幼教随笔:用游戏引导孩子快乐用餐


孩子不好好吃饭,会让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头疼。但如果我们动动脑筋,随机应变,想个巧妙的办法,孩子会吃得又快又好呢。

中午我去中二班值班,刚摆好饭菜,一个小男孩就哭着跑过来说:“老师,我吃不了,我吃一半!”说话时眼泪都快要出来了。我说:“那就吃一半吧!”孩子吃了一半,就离开了桌子。

中二班的高老师告诉我:“这个孩子每天吃一点就不想吃了,再让他吃就哭,真急人。”那个孩子盯着我,很明显是怕我再让他吃饭。我蹲下来问他:

“你叫什么?听说你有个朋友,能让我认识一下吗?”

“我叫扬扬,我的朋友就是她。”说着把他的好朋友拉了过来。

“我认识你妈妈,她叫什么来着……我又忘记了!”和他套近乎。

“XX燕!”他的眼神由紧张转为轻轻松,那意思是:“你真笨,我妈妈的名字多好记啊!”

“是只燕子啊,我说你怎么只吃一半呢,原来是想学燕子轻盈地飞啊!”他看着我学着飞的样子笑了,对我说:“我是一只小燕子”。

高老师告诉我,扬扬的好朋友也不想吃了。我又问她:“你妈妈叫什么?”

“XX燕。”

“哦,两只燕子啊,会飞吗?飞过来让我看看。”

两个孩子伸开双臂,扭扭捏捏地“飞”了过来。

“哈哈,眼睛这么漂亮,可是为什么飞起来没力量呢?我想想办法。”我见两个孩子有点心动了,就边说边拿出手机:“再飞一次,我给你俩拍照。”

“如果再增加点能量,我想一定飞得更好看。”我拿了包子,分成两份,分别喂给他俩:“两只小燕子的眼睛越来越亮,要是老师也有这么亮的眼睛该多好啊!”我故做羡慕的样子。他俩越来越开心了:“老师,我还想吃!”

“那么厉害?你想自己吃?不要老师拿着喂你?”

“嗯,我自己吃。”

“老师,我也自己吃,还要一半。”

“老师,我吃完了,再来一半。”女孩子看见小男孩又要了一半,她也跟着要了一半。

“不要吃得太饱,能量加的太多也不好,今天你俩比以前增加了那么多,老师很开心哦!如果午睡时感觉不舒服,就告诉老师,好吗?”

“好的,我看看照片。”毕竟是孩子,还挂念着我刚才用手机给他拍的照片呢。

我让所有的孩子看照片,对他们说:“吃好吃饱的孩子身体能量多,有力量,尤其是眼睛,谁看了都喜欢,就像他俩!”悄悄看看他俩,那神气劲儿就甭提了。

“老师,我的也吃完了。”

“老师,我从不挑食。”

……

“那好啊,过几天我再到你们班来看看大家的眼睛好吗?小朋友加油啊,伙房叔叔做什么你们就吃什么,在家里爸爸妈妈做什么你们就吃什么,能量够了,营养全了,就更聪明漂亮了。”我一边说,一边把全体小朋友笑的样子用手机拍了下来。

孩子们笑了,我也笑了。

编后:

孩子不好好吃饭,会让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头疼。但如果我们动动脑筋,随机应变,想个巧妙的办法,孩子会吃得又快又好呢。

教育随笔:引导孩子有事要用语言表达


我们班一个叫王昶涛的小朋友,上课不认真听讲,排队不好好排,反正不守规则的时候总是有他。其他的孩子不守规则时透过老师的教育他们会平静地理解,但是这个宝贝一旦不守规则老师对他进行教育时,轻则会言语吵闹,再就是大哭大叫,甚至尖叫,严重影响了活动秩序,也影响到其他的小朋友。不管怎样耐心说服都无济于事,而且最近有变本加厉的趋向。

中班的孩子,就应对自己的行为有必须的控制潜力,而且对自己行为造成的结果就应学会理解才行,可这孩子越演越烈。透过调查明白,这个男孩是独生子,父母对这个宝贝格外珍视,对一些出格的行为不能及时引导,孩子遇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大吵大闹,通常都会得到满足。所以这孩子把这种方法当成一个法宝,在家用,到幼儿园也拿来用,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但是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不会牵就他的这种行为,老师对他的这种行为也要及时教育。

我首先和家长沟通一下教育方法,同时引导孩子有事情要用语言表达,而不是哭闹就能解决问题的。有事慢慢说老师和小朋友都及时帮忙他,和他一块儿做游戏、一块儿玩。透过这段时间的教育,这孩子有了不小的改变,缺乏的只是坚持。相信我们只要坚持下去,这孩子会变成一个好孩子的。

教育随笔:引导孩子收拾操作材料


教育随笔:引导孩子收拾操作材料

在晨间活动中,佳佳选择了印指纹的活动。她先用食指蘸了印泥,在宣纸上留下了一个红红的指纹,接着,又拿起放大镜察看起自己的指纹来,时不时与旁边的小朋友切切私语。一个,两个,三个……一会儿功夫,五个手指头都变得鲜红鲜红。当我转身准备去看做小灯泡发亮实验的小朋友时,就听见“王老师,佳佳把放大镜弄得好脏”。原来,佳佳观察完右手指纹后,又开始用左手印指纹,由于右手的五个手指头上都蘸有印泥,所以当左手印完,右手拿放大镜后,放大镜上当然是红迹斑斑。佳佳也被吓住了,愣愣地看着我。我笑了笑,说:“没事,你继续玩吧,不过,结束后你得把你的发现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也相信你会把放大镜擦得和刚才一样干净,对吗?”佳佳听了很开心,埋头继续她的实验。讲评时,她告诉大家:十个手指头的指纹都不一样,有的像大大小小的圆圈,有的像弯弯的小河……当然,离开时,她用餐巾纸把放大镜擦得干干净净。

“佳佳把放大镜弄脏了”,差点吓住了正在探究指纹的佳佳。假设老师也制止了她的行为,那“十个手指头的指纹都不一样,有的像大大小小的圆圈,有的像弯弯的小河……”这样的答案也就消失了,孩子探究的愿望也就被扼杀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科学探索的精神环境非常重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被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他们就能积极探索,积极思考,逐步形成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当然,在发现放大镜被弄脏后,老师也不忘以“相信你会把放大镜擦得和刚才一样干净”的话语来引导孩子收拾操作材料,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教育随笔:引导孩子和谐相处


教育随笔:引导孩子和谐相处

孩子们在幼儿园玩耍的时候,并不是总是那么和谐美好的,偶尔,孩子们之间也会发生争抢玩具的情况。

这天,我刚把积木发完。文文就跑来寻求帮助:老师,飞飞抢我的积木了!我来到飞飞面前问道:飞飞,你抢文文的积木了吗?我又还给她了。飞飞胆怯的说。以后不能抢小朋友的积木,知道吗?知道了。

我刚想走开,继而觉得不妥,于是我蹲下身来,搂住飞飞的肩膀,问道: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拿别人的积木?你自己不是有吗?我少了一个车轮。飞飞不高兴的说。我看了看他手中的作品,果然,很漂亮的一辆小汽车,只缺一个车轮。于是,我做出很神秘的样子对他说:老师教你一个办法,你照老师的办法去做,一定会得到一个车轮!飞飞饶有兴致的把耳朵凑过来。听了我的秘诀,他就高兴的点点头,来到文文面前说:文文,我的小汽车却一个车轮,你能借给我用用吗?我用完了会还给你的!文文看了看他手中的小汽车,爽快的答应了。

我借此机会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飞飞的有礼貌和文文的乐于助人,并号召全班小朋友向他俩学习。立刻教室里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这件事使我想到,教师们在处理各种事情时,仅仅充当一个公正的老师是不够的,而利用一切机会教孩子与人交往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教育随笔:了解幼儿 引导幼儿


晨晨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幼儿,很多事情都知道,但是很任性。他的依赖性很大,在很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他希望成人能够帮助他,希望能够有一个老师一直陪伴着他。他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缺乏安全感,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社会交往能力不强,在集体中不喜欢主动的和小朋友交往。

在和家长沟通过程中,我了解到晨晨小朋友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家里比较受宠,走路要抱着,吃饭要喂,连喝水都要家长喂到嘴边,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就通过哭闹来满足。家长的包办过多导致晨晨小朋友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力量不强、灵活性不够,所以在集体活动中,他都尽量离其他小朋友有一定距离,因为其他小朋友不小心轻轻撞一下他,他就会倒,所以他对集体的活动,特别是户外体育锻炼不是十分热衷,十分依赖老师,希望老师能够拉着他或者扶着他。同时他又十分的任性,当意愿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通过哭来表达。久而久之,他养成了事事依赖成人的习惯,对于自己没有尝试过的事物总带着排斥的心理,他总说“我不会,你帮我”,没有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面对晨晨的情况,我们要争取到家长的配合,家园共育。我们首先请家长不要太过溺爱,幼儿由于个性、气质、环境的不同,交往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在理解孩子的各种行为的基础上,针对幼儿现有情况及时鼓励、调整教育方法,尽快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其次,要求家长对幼儿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通过对积极行为的及时肯定与表扬,强化其好的表现,刺激他向好的方向发展。最后,请家长在孩子冷静的情况下用平常的口吻聊聊幼儿园的优点,让幼儿对幼儿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慢慢的接受幼儿园,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和小伙伴。

在班级里,我们努力营造温暖安全快乐的氛围,让他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老师、小朋友,针对他爱听故事的特点,经常向他讲述奇妙、有趣的故事。在一日生活中,多关注他,当他尝试一项新的事物或者成功的做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及时的给予鼓励。通过经常肯定、表扬的方式及时鼓励他,使他获得自信。

在这一学期里,晨晨的进步还是很大的,早上来园的时候能够自己走进教室,不哭不闹,自理能力有所提高,能自己吃饭、自己脱裤子、自己穿脱鞋子,等等。在幼儿园里每天都能见到他开心的笑容。

幼教随笔:引导幼儿按时来园


我们老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习惯养成中,有许多时候依赖家长朋友的支持配合,如:在家指导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进餐等,而往往忽略一点就是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其实我们老师调整好自己教育的重心,会收到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了引导幼儿能够按时来园,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时间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最初采取了为准时来园的幼儿粘贴小贴片,以鼓励动员幼儿准时来园,可开始实行时幼儿及家长还能较好的配合,但一段时间后日托园的特性又显现出来了,个别妈妈不上班的幼儿又开始出现了迟到的现象,小贴片的激励效应相对降低了,我们与家长谈,让家长了解这样是为孩子身体健康考虑,避免孩子来园食冷菜冷饭,但后来发现迟来的孩子家长会告诉我们“老师孩子在家吃过饭了,不用在幼儿园吃”。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不被一部分家长和孩子接受,于是我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落脚点,我以往把引导孩子们按时来园的重心放在了家长配合上,而思考后我意识到教育的重心应放在孩子们身上,要引导幼儿主动准时来园。带幼儿开展种蒜活动后,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教育时机,于是我引导幼儿/:“你们现在是蒜宝宝的爸爸妈妈,蒜宝宝是你们的孩子,你们也说了,小朋友要喝水不喝水会渴死,蒜也要喝水不喝水它也会渴死的,你们不想让自己的蒜宝宝渴死吧,那你们就要保护好自己不生病,每天都能来幼儿园,而且还要早早的来园喂蒜宝宝喝水,蒜宝宝才能长得又高又壮”,“老师,我明天要早早的就来园为蒜宝宝喝水”;“蒜宝宝一宿都没喝水了,多渴呀”……听了我的话孩子们交流着。第二天,孩子们都准时在八点钟前来到了班上,大家还没进班都先去看自己的蒜发出小芽了没有,然后再去给它浇水喝,特别是经常迟来的周逸飞今天也在八点钟前就来到了班上,来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到盥洗室拿漱口杯接水去浇蒜。

我们老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习惯养成中,有许多时候依赖家长朋友的支持配合,如:在家指导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进餐等,而往往忽略一点就是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其实我们老师调整好自己教育的重心,会收到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