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

12-19

众所周知,身为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交流与讨论,而教育笔记可以帮老师总结教育经验与不足。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育笔记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当您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什么呢?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将中外父母的问话进行了对比:

在中国,父母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

2.你们今天学什么了?

3.有人欺负你吗?

4.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国外父母问孩子的那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你快乐吗?

2.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3.你有什么作品吗?

4.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

不同的问话体现了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中国的父母比较多地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而国外的父母则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与伙伴交往上。前者的关心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可能会让孩子自己对生活和学习过程有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情绪情感的变化、成功感的建立等。而后者的话,更容易让孩子有倾谈的欲望,有表达的意愿,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为有所感触,并且会对今后的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

专家指出,父母每天接孩子回家时,是孩子思维最活跃、最兴奋的阶段,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黄金时间,家长可以好好利用这一段时间,开发孩子的思维,给孩子的表达创造良好的机会。譬如:可以提一些这样的问题:

你今天最快乐的事是什么?为什么它是最快乐的事?

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游戏?

你听见了/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事?

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什么优点?

像这样的问题,提问内容具体,孩子知道从何而答。如果家长每天一出园第一句话就问:“你今天吃什么了?”在孩子思维最兴奋的阶段,他不会理清思路,回答一天三餐是什么,可能只给您一个简单的回答,比如面条,因为面条是孩子最易记住的词汇。如果您想了解孩子每天吃了什么,您可以把孩子领到园里的食谱园地,按照食谱问一问孩子,孩子就会把思路理清,认真告诉您。这样您不仅能了解孩子饮食情况,还能大大增加孩子的讲述欲望。孩子讲述的多,就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这样的问话,还能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在表达的过程中,有时还会附带上他自己的见解,这会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

父母在提问时,需要注意一点的是,提问时最好使用开放性的语言,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要用“是不是”这类封闭性的语言。因为,封闭性的提问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惰性,而问“为什么”,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开阔孩子的思维,而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也会得以发展。同时,这样的提问还能练就孩子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本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孩子拿幼儿园的东西回家


刚工作不久的同事小蓝最近遇到了一件苦恼事,班中一位家长居然要到园长室告她的状。到底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情呢?原来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小蓝老师班中幼儿小奇、双双是邻居。一天放学后双双到小奇家玩,小奇给了双双一块磁铁,说是从幼儿园拿回家的,自己还有好几块呢。第二天来园,双双妈妈归还磁铁时,把事情告诉了小蓝老师,还批评了双双。小蓝老师在孩子离园时和小奇妈妈交流了这件事情,并请她让孩子把磁铁带过来,可小奇妈妈却表现得不以为然,一句“知道了”就回家了。后来,小奇把磁铁带了过来。晨间谈话时,小蓝老师把小奇的事情作为典型来进行集体教育。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陆陆续续地有几个家长都向小蓝老师打听这件事情:“老师,听说你们班有小孩把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啊?这个习惯可真不好!”小蓝老师抱怨地说道:“哦,就是呀,是小奇把老师黑板上贴图片用的磁铁带回家去了,不过已经还过来了。”一传十,十传百,小奇拿幼儿园东西这件事情很快在家长中传开来了,不久便传到了小奇妈妈的耳朵里。小奇妈妈气呼呼地找到老师说:“老师,我们小奇拿了幼儿园的磁铁不是已经还过来了吗?你何必到处跟人去说呢?你的意思是我们小奇是小偷了?你老师怎么教育孩子的?你叫我们孩子、我们家长以后怎么做人?我不会就这样算了,我要找你们领导去评评理。”小蓝老师认为自己在整件事情中并没有太多的过错,自己说的都是事实,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孩子好。小奇妈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漠不关心,对老师的提议一点也不配合,竟然还要告到园长室,小蓝老师感到特别委屈。几个有经验的同事聚在一起,想起自己以前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都急着给小蓝老师传授自己的经验教训。首先,小奇拿磁铁行为,显然不能和传统意义上的“偷”相提并论。大班孩子的自控能力还是比较差的,拿他人或集体物品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好奇,某样物品自己特别喜欢时,忍不住拿来看看,看来看去就不自觉地揣进自己口袋。其次,他们还分不清楚自己的

幼儿园教育随笔:《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幼儿离园前,我组织幼儿看动画片。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我连喊了几遍“请安静”后,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看的动画片孩子们却不喜欢看,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看动画片,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当我走近时,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批评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他们旁边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我班的电视机有点小问题,播放时声音很轻,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听不清楚电视机里讲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干脆自发玩起了游戏。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班的电视机机声音很轻,很多小朋友听不清故事,我们就改成手指游戏吧。”我关掉电视机,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戏。

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思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从孩子说谎想起


昨天晚上,吃过晚饭,接到一位家长的来电,说她的孩子英语抄写本没有拿到,所以今天晚上的回家作业无法完成,问我怎么办?我听了她的陈诉后既气又好笑,心想这好像不是我要解决的问题,应该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事情,你能叫我怎么回答她的提问呢?于是,家长听孩子说,老师发本子的时候,孩子不在教室,而是在外面玩。我一听,这明明又是在说谎,因为本子是我在孩子们午自修的时候发的,每个孩子都在教室里,怎么会她的孩子不在教室呢?于是我跟孩子的家长说明,孩子没有说实话,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子没有拿到,孩子只要说明原因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编出一个不存在的理由,来骗家长和老师呢?这样事情的性质就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所以我要求家长必须对孩子教育,教育她的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只要如实的说明事情来龙去脉就可以了,相信老师和家长会用正确而妥当的方法来处理事情的。家长听了也表示赞同我的做法,但是就是放下电话怎么做,就不知道了。

其实类似的事情在上个学期在这个孩子身上就已经发生过了,但是在昨天又发生了,说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事情过了就让它去好了。反过来说,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性中有必然性。如果当这样的事情第一次发生时就把它扼杀在摇篮中,或者狠很批评一顿,让孩子知道这样做事情的严重性,并告诉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那么下次发生的几率会大大减少。所以一切的一切,还是看我们大人对待问题的处理方式是否恰当,是否到位。

说谎,其实危害很大,就像一直说,狼来了,狼来了,最终别人不相信你了,受害的还是你自己,因为你给别人的诚信度实在是太底了,每一次人家都认为你是在说谎,在玩弄别人。

在现今社会,也许有些人就是靠欺骗别人而生存,但是这些的下场肯定是很狼狈的,终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或许有些人蒙混过关,但是能有几个是这样的呢?

所以我们要教育自己的孩子,首先要学会怎样做人?并且做一个优秀的人。其实在学习上也要努力,多学一点科学文化知识。因为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将来社会,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的知识,是很难在社会立足的。

从正面来引导孩子


为了促使幼儿遵守课堂纪律和游戏规则,有的老师喜欢从反面防备和堵截幼儿出错。例如,对自由玩耍时争抢玩具,午睡时高声喧哗等现象,老师往往会沉下脸来大声制止。如“不要抢了”“别闹了”等,但收效却不尽如人意。美国密执安州大学心理学家埃林斯特罗姆门认为:幼儿难以接受“不要”的指令,告诉幼儿不要做已经开始的事,反而强化了他们正在做的事,起不到制止的作用,相反,幼儿更需要成人从正面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

有一次,我要求幼儿看黑板上的图片,可有个孩子却一直盯看着自己的脚子。这时,我说:“请小朋友不要看自己的脚。”这下,全班小朋友全都去看自己的脚,好像脚上有什么东西似的。

后来,我想,如果我换一种说发:“请小朋友看看黑板上有什么”效果肯定会不错。这样,既强化了幼儿的正面行为,也削弱了负面影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类事情,应该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从正面引导孩子该做什么,这样去做。

孩子“惹祸”后的反思


在主要教育活动中要尊重理解幼儿,但在小事上,日常生活中,或处理突发事件时,也绝不能把新生尊重理解幼儿扔在了脑后。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惹祸”的事时有发生。不是洒了饭,就是碰翻了椅子,或是弄坏了玩具,要不就是你抓了我,我推了你。作为教师如何对待、如何解决呢?我经历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下午,小朋友们正在喝水,忽听“当啷”一声,原来是于滨豪不小心把保温桶的龙头碰掉了,水立刻像喷泉一样涌出来。于滨豪用双手堵在了开关上,一双紧张惊恐的目光看了我一下。

我的头“轰”地一下子。看!把孩子吓成什么样了,我赶紧跑几步来到水桶前,蹲下身,捡起龙头,冲干净,拧在了开关的空洞上,接着我边给于滨豪擦手,边说:“你真勇敢,知道不浪费水,可是下次不能这样了,如果水烫会把小手烫坏的。”于滨豪看到我没批语评他,反而还表扬了他,紧张的目光没有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件事从发生到结束,全过程也就是两三钟的时间,可它却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我们当教师的,每天都能遇到孩子“惹祸”的事情,教师该如何面对,如何处理,这直接关系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于滨豪事件是我亲眼目睹,他并非故意,我能原谅他,并妥善地进行了处理,但是假如不是我亲眼所见,于滨豪本是个淘气的孩子,把水龙头碰掉了,批语评的话我是否会脱口而出呢?如果批评了无辜的于滨豪,那么他就被冤枉了,这无疑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在主要教育活动中要尊重理解幼儿,但在小事上,日常生活中,或处理突发事件时,也绝不能把新生尊重理解幼儿扔在了脑后。

伤了孩子的自尊后


我班里有一个小精灵鬼,他有问不完的问题,但也有干不完的小捣乱活动,一会儿扔碎纸片,一会儿揪花叶,一会儿碰着别的小朋友。他叫王冠正。我为他的所作所为没少挨批评他。

一次自由谈话时,我和他“聊天”:“冠正,你最喜欢谁?”,他的小眼睛转了转,没有说话。我笑了,“说吧,不要紧,我不批评你”,他看到我似乎没有“恶意”,就大声说:“我不喜欢你”。我听了很不是滋味地问:“为什么”?冠正说:“你老爱批评我”。“可是你老爱做坏事,我不批评你,你能改吗”。我接过来说。冠正抢着说:“我妈妈也说,老师是爱我才批评我,我知道你爱我,可我还是不喜欢你”。冠正的脸上满是天真和倔强。

我知道,是我采取的教育方式不对,伤了孩子的自尊。事后,我及时表扬了冠正小朋友。

一句“我不喜欢你”,让我沉思了许久。看来对冠正这样的孩子一味批评不仅没有丝毫效果,还会引起抵触心理。我是得改变以前生硬单调的教育方法了。

入园后孩子不吃、不说、总生病


在经历了一定时间的磨合期以后,也许宝宝们已经不再惧怕幼儿园,但毕竟幼儿园是一个大的生活环境,和家里自然是不能比的。而宝宝入园后,大部分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语言交流以及身体健康这三方面。

常见问题一、内心焦虑哭闹不肯吃饭

如何对策?

这是宝宝入园出现最多的问题,由于突然离开父母,独自一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还要和一群不认识的人一起生活、学习,宝宝会感到内心焦虑,哭闹也算是正常的。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88%的孩子经历了“入园不适应症”,主要表现为入园时哭闹、经常生病和胃口变差,不少孩子的入园不适症会持续一个月以上。对此,儿童培养专家表示,孩子比成人更需要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于父母。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失去部分关注容易造成孩子焦虑,而哭闹、不肯吃饭等都是孩子内心焦虑情绪的体现。所以,父母要为宝宝提供更多的安全感,努力开导和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努力适应新环境生活。

常见问题二、语言学习能力不足

如何对策?

全新的集体生活对大人来说都需要一个适应期,孩子就更不用说了。全新的小集体生活对孩子的语言、学习和社交能力也是一大挑战。有些孩子虽然年龄达到入园标准,可语言、学习、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却不足以应付新的生活,为此,很多家长表示很担忧。专家对此表示: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孩子智力和能力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一种重要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父母不妨平时多让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同时,家长还可以在饮食上下功夫,给孩子适当吃些鱼类、核桃等坚果类食物和奶制品,帮助宝宝智力发育。

常见问题三、生病几率上升

如何对策?

宝宝入园前,在父母的视线范围内,可谓是“捧在手心中怕摔,含在口中怕化”,出点小差错都心疼得要命。如今宝宝入园后接触各种病毒、细菌的机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但宝宝的免疫系统直到6岁左右才能基本发育完全,如此一来,宝宝生病的概率也高了,父母的眉头又开始皱起来了。所以家长需要配合幼儿园的每天晨检工作,一旦发现孩子发烧等身体不适症状应该主动在家休息以便交叉感染,平时应该对宝宝多加以锻炼,心情好坏也会影响身体情况。

体能体格发育很重要:对于这些问题,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多带宝宝出去晒太阳、进行户外运动、增加肺活量和血液循环都是增强宝宝自身抵抗力的好办法。此外,要注重孩子营养均衡,对提高孩子抵抗力也很重要。另外,可以考虑每天给孩子饮用适合宝宝年龄段的配方奶,可以弥补由于膳食安排不当、食物选择不合理造成的营养素供应不足,避免营养素缺乏对宝宝智力和体格发育的不利影响,如钙、铁、锌、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的缺乏。

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离园前,我组织幼儿看动画片。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我连喊了几遍“请安静”后,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看的动画片孩子们却不喜欢看,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看动画片,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当我走近时,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批评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他们旁边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我班的电视机有点小问题,播放时声音很轻,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听不清楚电视机里讲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干脆自发玩起了游戏。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班的电视机机声音很轻,很多小朋友听不清故事,我们就改成手指游戏吧。”我关掉电视机,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戏。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思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喜欢《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