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宝宝的身体动作到底代表了什么

12-21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早期教育:宝宝的身体动作到底代表了什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宝宝的身体动作到底代表了什么,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岁以前的宝宝还不会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他就会利用自己丰富的身体语言来讲述。爸爸妈妈要学会倾听“体语”、读懂宝宝的“心言”,让宝宝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妈妈,抱我

(1)表现:一有机会就喜欢趴在你身上,抓抓你的头发,碰碰你的脖子,有时候在吮吸的时候还会用自己的小手握住你的手指……

(2)分析:这代表着宝宝在平时的生活中非常缺少安全感,他需要通过和你的接触来感觉你的存在。因此要是宝宝把你的衣服弄得很绉,把你的头发弄得很乱的话,千万不要气呼呼地把他扔进小床,宝宝这时候是缺乏安全感的,所以你最好赶快抱抱他。

到宝宝长到9—10个月大时,孩子会慢慢开始喜欢“喂养“你,像是把手指伸到你的嘴里,或者把你的手拉倒自己的面前看看清楚,有时候你脖子里面戴的项链以及手上的戒指都会变成孩子的研究对象。

这个时候,宝宝是在准备做一个“独立的人”,研究你的衣服和饰品也是一种方式,而你的拥抱和亲密则能帮助他了解未知的世界,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妈妈,告诉我为什么

(1)表现:和你分享他的玩具。

(2)分析:当宝宝长到9个月左右的时候,他总是喜欢把自己的玩具拿到你面前。会走路的小狮子,会跑步的小运动员,……要是你以为孩子只是想让你和他一起玩的话,那就错了。其实宝宝是想让你示范给他看:这些玩具动的原理是什么yJS21.cOm

当然,按照说明书放电池,拧发条,或者转一个陀螺这样的事情都超过了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的能力范围,孩子虽然无法理解,但是还是想要你能够做给她看。

因此,不要随随便便就打发掉孩子,要知道宝宝是想让他最信赖的人——妈妈或者爸爸,来解决自己的疑惑。

到10个月的时候,孩子会解锁新的技能!孩子会用手指着放在桌子上的小玩偶,然后使用一些听不清楚的发音催促你把它拿下来;有时候,当窗外驶过一辆鸣着警笛的警车时,孩子会马上跑到窗口去看,他想要知道那究竟是什么声音。

妈妈,看我的动作

(1)表现:对他人的语言和动作表示回应。

(2)分析:10~12个月大的宝宝有时会举起双臂,这就代表着孩子想让你带他出去走走;有时候你播放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并做出跳舞的样子时,孩子也会随着音乐开始跳舞??

未满1岁的宝宝能说的话非常少,因此,身体语言是他最主要的沟通方式。孩子会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是个细心的母亲,能明白他的身体语言的话,就能够给宝宝极大的肯定,而宝宝也会非常喜欢和你交流。

妈妈,走这边吧

(1)表现:蹒跚学步的他会引导你的方向。

(2)分析:宝宝开始学走路了,还会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宝宝现在不会完完全全按照妈妈的要求来做事情了。要是他注意到别的东西后,他会主动走向那个方向。

宝宝开始学着走路时,他会有自己的想法。中国的许多父母喜欢“听话”的孩子,就算是正在学走路的宝宝,爸爸妈妈也喜欢控制孩子走路的方向。其实我们很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向西方的父母学习:辨别他想去的方向,并帮助他到达目的地。

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往往使用的是身体语言,因此爸爸妈妈要多多关注孩子,才能在第一时间明白孩子想要表达什么。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早期教育:训练宝宝的抓握动作


整理了早期教育:训练宝宝的抓握动作,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小宝宝从一出生,我们就非常喜欢的去摸他们的小手,有时也会握着他的小手跟他打招呼,小宝宝也非常喜欢用手去抓握一些东西 ,手是我们应用最多的器官,而手的这些动作发展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经过了一系列的过程与训练才可以达到。

小宝宝的手上动作的发展是一步步来的,三个时会有无意识的触摸动作,五个月会进行有意识的抓握,六个月以后手上的动作就相当的多了,会用双手进行抓握东西,逐渐发展到熟练。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小宝宝的手上动作,是由最初的肩、肘部的活动慢慢发展为成熟阶段的指尖活动。而这一过程是要经过以下11个阶段来完成的:

1、握拳

对于刚出生的小孩来说,他们的手都是握拳的,当把头转对手时,并把手放到嘴里,这除了是手眼的协调萌芽,也是精细动作的开始。

2、看手

3个月时,婴儿仰卧时能在胸前看手、吃手。

3、伸手够

约4个月大时,在婴儿面前放块红色积木,他还有些够不着。

4、碰触

在5个月初,婴儿能碰触到红色积木,但不能抓握。

5、手臂圈

被称为“原始抓握”,发生在5个月末。婴儿用手臂圈住立方体,然后再在另一只手或者在胸部的支撑帮助下使立方体离开支持表面。这一动作,手指的动作并不占主导,所以不能成为真正的抓握。

6、仿抓握

约6个月大时,婴儿会有手指弯曲的“包住”立方体的动作,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抓握。

7、抓握

到7个月大时,动作形式虽然与第四阶段相似。但此时婴儿手指已经可以克服重力作用把立方体拿起,并且拇指与其他四指可以保持平行,抓握起立方体。

8、对指

此时,宝宝拇指与其它四指可以相对的把物体抓握住,对指运动已经开始显现。

9、手指间的协调

到8个月大时。婴儿的拇指与食指、中指已经可以达到一个水平面了,并用三指力量把立方体拿起。

10、手指对捏

到8~9个月大时。拇指与食指已经可以相对起来抓握立方体了。

11、手指更灵活

到了13个月左右时,婴儿已经可以用指尖抓起立方体。

所以手上动作,是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在不断的训练下,宝宝的手才会达到一个灵活运动起来。

早期教育:怎样帮助宝宝学会控制身体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怎样帮助宝宝学会控制身体,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婴儿是不懂怎样控制自己的身体的,首先他只能移动身体,在发现活动的作用之后,就会逐渐开始手脚并用,直到慢慢的分化,这个阶段是需要家长的帮助的。

一旦宝宝开始进入观察自己的手和手动作的这个阶段,就意味着协调能力正在形成、这时就会有两种不同的信息出现,引发宝宝对运动感觉因素的观察,实际上也就是运动本身的观察,这也是从自己体内和体外两条途径都可以获得的。如果宝宝观察自己的手是怎样张开,又是怎样握上的,那么他就会产生一幅视觉图像,而且是永恒的图像。

我们根本不需要去看脚是怎样走路的,或者是手是怎样抓东西的,它们会自然的做完这些动作,这就是一旦形成了协调就不会失去。只要学会了骑自行车就不需要学习怎样去保持平衡,一旦学会了一种乐器就永远掌握了这一技能。这写情况就类似一个巨大的铁路系统,不需要去看火车是如何开动的,只要一块黑板一盏小灯就可以模拟实际的情景了。

然而在涉及交往能力的方面,我们知不知道宝宝在哪个月发展水平是怎样的是不重要的,重要的如何利用身体运动技能的过程。比如说学会控制眼睛,让他能够看着说话的人从而形成交流。

当宝宝还没有办法随意移动的时候,他就开始有追求新事物和改变位置的愿望了,妈妈把宝宝抱在怀里实际上就是给他探索世界的机会。宝宝用手去抓一样东西,感受它、体验它,由此形成的动作技能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人的运动过程是及其类似的,我们的大脑中会有一个动作发生的模拟,而宝宝却还没有,所以他才需要去观察,然后把看见的和感受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什么是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指幼儿从出生之日起所实行的适合年龄特点的教育。也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刺激引起孩子的反射活动,这就是幼儿的早期学习。

早期教育对于儿童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事实证明,早期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需要。婴儿出生时大脑皮层的发育已达到可能形成条件反射的程度,就是说能接受来自各种感官的刺激。如辨别味道,感受音乐,用眼睛跟踪物体。但这种能力只有在外界不同刺激下才能发展起来,更早的给予刺激

,可以加速先天潜在能力的早期表现。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不给予刺激和训练,有的细胞活动能力就会降低,已形成的反射还会消失。儿童两岁神经纤维已发育很好,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联系,三岁已形成网络联系,神经纤维已髓鞘化。两岁脑重已达成人三分之一,三岁达成人的四分之三,七岁达成人的百分之九十。这些都说明,早期教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有三大重要意义:

(1)早期教育可以促进脑的发育,开发智力。

(2)早期教育能对小儿心理发展产生良好影响。尤其在出生后头几年,正常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能使小儿的早期生活得到丰富多采的训练,从而使孩子的情绪、情感、社群活动、语言反应、脑力思维等心理活动受到良好的影响。

(3)振兴中华,实现四化需要众多身心健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现代科学文化技术知识的专门人才,早期教育就是早出人才、多出人才的一个重要步骤,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早期教育不仅可以造就超常儿童,更为实用的是可以使普通儿童更聪明。教育家们认为,凡是受过早期教育的儿童,智商可以增加几十分。有人曾对得最高分和最低分的那些儿童的家庭情况作过分析,结果是,得最高分的那些孩子的家长,一般比较重视从孩子很小时就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教育,即使孩子进了幼儿园,也不放任自流。可是得分最低的那些儿童家长,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即接受教育和发展智力的最佳时期。有些能力如果在婴儿期没有学到,以后再想学是比较困难的。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做一项实验,他从孤儿院挑选一批新生儿置于暗室,只给他们机械式的援助以保证存活,不给予任何社会刺激。实验中发现,起初,这些被试者在生理上和正常婴儿差不多,随后机能逐渐退化直至痴愚地步。由于社会舆论的谴责,此实验停止了。但被试孩子只有少数恢复了正常,大多数虽经多方努力,仍没恢复人类的天性,造成终生痴傻。

人脑生理学研究表明,脑的发育是惊人的。新生儿脑重只相当于成人脑重的1/3,但到了6、7岁时他的重量已接近成人。3岁时,人脑神经细胞的发育已完成了70%~80%,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若以17岁达到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其余是以后达到的”。由此可见,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早期教育:家长须知1岁的宝宝可以做什么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家长须知1岁的宝宝可以做什么,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孩子一岁的时候,爸爸妈妈老是会逗宝宝、让宝宝发笑。事实上,许多爸爸妈妈不了解,1岁的小宝宝会做的事情已经很多了。以下25件事,宝宝在一岁的时候就已经会做了,各位爸爸妈妈在平时的生活里可以经常和宝宝一起做。

1、眼神交流

在宝宝睁眼睛的时候,爸爸妈妈最好是能够温柔地凝视她。要明白,婴儿在很早的时候就可以识别别人的脸,孩子看着爸爸妈妈的时候,都在加深记忆。

2、语言交流

1岁的小宝宝,还无法讲话,可是已经学会了咿呀儿语。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说几句自己的“言语”,宝宝会敏锐的察觉到,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变得活泼一些。

3、吐舌头

有实验表明,出生几天的宝宝就已经学会模仿大人简单的面部表情。所以宝宝会做的第一个表情,通常是吐舌头。

4、呵痒痒

笑声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幽默感。你可以和宝宝玩一些小游戏,让宝宝能够愉快地笑出来。

5、照镜子

让宝宝对着镜子看自己。刚开始宝宝不知道他是谁,宝宝会想着冲“他”摆手和微笑。

6、共同分享

带宝宝外出散步的时候,可以跟宝宝讲一下周围的东西——“看,那是一只小狗!”、“好大的一棵树啊!”、“宝贝,听到铃声了吗?”让宝宝能够好好感受这个世界。

7、一起傻笑

小家伙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发出傻呼呼的声音——“噢咯”、“嗯哼”等,有时候还会有怪叫声。

8、爬“圈”

妈妈躺在地板上,让宝宝在你周围。这是最省钱的“运动场”了,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宝宝提高协调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带宝宝购物

带孩子去超市逛逛。不同的面孔,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物品,不同的颜色,宝宝会觉得很新鲜。

10、陪宝宝一起歌唱

多学习歌曲,可以自己换换歌词,随时随地给宝宝唱歌,让宝宝听一些优美动听的歌曲,在音乐的熏陶下,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11、提前预告

睡觉关灯前跟宝宝说:“睡觉喽!妈妈要关灯了。”让宝宝知道睡觉和关灯的关系。

12、做鬼脸

鼓起你的腮帮子,当宝宝摸你的脸颊,你就吐气;孩子摸你的时候,你就吐舌头;不时地变换方式,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13、触觉体验

用不同质地的布料(丝绸、丝绒、羊毛、亚麻布等抚摸宝宝的身体,让宝宝有新鲜感。

14、没事逗着乐

轻轻地对着宝宝的脸、胳膊或小肚肚吹气。

15、揉纸巾

如果宝宝喜欢从盒子里抽取纸巾,让他放手去做吧!纸巾是一个锻炼宝宝用手能力的好东西。你也可以把小玩具藏在纸巾下面让他找,同时要给予宝宝鼓励和夸奖。

16、躲猫猫

玩捉迷藏的游戏会让宝宝很开心。他会明白消失的东西还会回来。

17、越过障碍

把沙发垫、枕头或靠枕放在地板上,跟宝宝一起比赛爬过去。让宝宝赢,这样他才会更有积极性哦。

18、触摸物品

抱着宝宝在房间里到处逛逛,跟宝宝讲家里的东西,一边摸一边告诉宝宝它们的名字。

19、数数

数一数楼梯的台阶,数一数宝宝的玩具有多少个。养成一种大声数数的习惯,有助于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20、转圈举高

抱着宝宝像芭蕾舞演员一样旋转起来,把宝宝高高举过头顶,宝宝会觉得非常开心的。

21、踩水

在小水坑里踩踩,带着宝宝坐在草地上,不要怕脏。让宝宝感觉干与湿的区别。

22、颜色识别

选择一种颜色,跟宝宝一起找找什么东西和他的颜色一样。

23、穿衣游戏

让宝宝穿上爸爸的旧衬衫,看看宝宝是怎么做的。

24、影像时光

和宝宝一起看宝宝自己的录像,回顾他第一次洗澡、第一次翻身,同时跟宝宝讲讲那时候发生的事情。可以能增强宝宝的记忆力,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育。

25、捕捉昆虫

和宝宝一起在书籍或杂志中认识昆虫(瓢虫、蟋蟀及蝴蝶)。

早期教育:1岁以内宝宝如何进行早期教育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1岁以内宝宝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我们常说三岁看到老,可见一个人的性格和智力的开发最重要的的就是这个时间短了。通过科学研究我们发现,在一岁之前加紧早教能够帮助宝宝今后的智力成长,因此,希望家长们能把握好这个机会,我们一下就为大家介绍了几种1岁以内的宝宝早期教育的方法,家长们可以学一学,然后按照我们的方法教育宝宝,同时这也是很好的亲子教育,希望家长们能够采纳。

0—6个月:建立安全与依恋

家长在抚养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时,首先要满足其生理需要,这是最急促的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宝宝的心理、智力发展。面对新生儿,家长们首先要为宝宝创造安全稳定的抚养环境,提供较好的抚养条件。其次要与宝宝建立起安全与依恋的关系,这也是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最需要的。

长期以来,宝宝的教育一直是以母亲为主体而父亲经常是缺失的,因此需要提醒家长,在与宝宝建立起安全与依恋关系的过程中,父亲也要发挥起应有的作用,这样宝宝长大以后会更勇敢。

7—9个月:好奇心萌发

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开始对外部事物表现出好奇,他们要开始学习爬行了。从这个月龄起,家长可以开始对宝宝进行认知、语言、运动、交往、艺术这五项能力的培养。

首先,学习爬行是这个阶段的重要工作。它能促进宝宝大动作的发展,为学习站立和行走打基础,也能满足宝宝探索外部事物的好奇心。同时宝宝的食指也开始分化了,家长可以对其进行精细的手部动作训练。

其次,这个月龄段的宝宝自我意识开始初步觉醒,家长可以教宝宝勇敢地在别的小朋友面前介绍、表达自己,从而让宝宝认识自我,学会与人交往。因此,良好的亲子阅读习惯,也需要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家长可选择一些以图画为主、色彩鲜亮、纸质较硬不容易被宝宝撕破的读物,用轻柔的语气为宝宝讲述书中的故事,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10—12个月:激发探索精神进

宝宝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有了进一步提高。家长可以借助一些漂亮的玩具,教宝宝理解大小、里外等逻辑概念。

宝宝的语言天赋也即将觉醒。7至9个月期间还只会说单音节,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从双音节发起进攻了。一岁以后宝宝就将进入语言能力的爆发期,在这个阶段家长应多多跟宝宝进行交流,为其语言的发展打好基础。家长要多观察宝宝,从宝宝的各类反应中寻找规律,学会从宝宝的哭闹、翻转等各类反应中读懂宝宝的需要;其次要帮助宝宝形成稳定的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结:宝宝的身体健康和教育是最为家长们所担忧的了,我们在前几期中具体给家长们介绍了宝宝身体健康应该注意的事情,今天我们着重介绍了宝宝的早期教育问题,在一岁的不同周期内,介绍了不同的早教实施方法,能够详细的指导家长们给自己的宝宝开展早教活动,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早期教育:零岁教育要做些什么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零岁教育要做些什么,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现在,零岁教育开始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爸爸妈妈从怀孕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孩子的成长,生怕错过了孩子的关键期。但是如今各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爸爸妈妈都不知道选择哪一种,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实施正确有效的零岁教育。

事实上,年轻的爸爸妈妈可以放轻松。虽然,零岁教育对人的成长帮助很大,可是我们并非教育家,过度的紧张会让我们变得手忙脚乱。怎么样才可以让教育变得简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零岁教育

零岁教育,主要是从出生到1岁进行的教育,但我更倾向于“无限接近零岁的教育”这一说法。因为胎儿还在妈妈肚子里面的时候就能够接受不同的信息,孩子出生后就已经有着不同的个性。

教育不是始于出生那一刻,怀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所以,零岁教育应该涵盖出生之前(怀孕期间)和之后(1岁以前)的这一段时间。

零岁教育,教什么

不可否认,很多爸爸妈妈想要进行早期教育无非是想让宝宝变得更聪明。

的确,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力得到开发,许多名垂青史的人物也是这样成长的,像是莫扎特,贝多芬。可是,我们也应该知道,这些接受特别教育的孩子,虽然有着非常惊人成绩,可是也会出现其他“并发症”。

这些才华横溢的伟人,他们的人生既有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丰富多彩和美满幸福,也有着非常多的精神磨难。以莫扎特为例,他身染重病,在父亲死后,生活窘迫,最后在妄想和忧郁中英华早逝。贝多芬嗜酒成性,52岁得了黄疸,53岁吐血,4年后就离开了人世。

所以,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能够造就天才,可是如果缺少心性和人品的培养,也无法获得幸福。因此,零岁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智商,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心性和人品,其实通俗地讲就是“心灵教育”

孩子的“特殊能力”

说到心灵教育,很多人觉得它很空泛。因为每个孩子都具有“类型认识”这种“特殊能力”。

爸爸妈妈可能会发现:宝宝才出生几天就已经能够辨别出妈妈的声音,记住妈妈的样子。幼小的孩子还不认识字,有时候在看到"coca cola"的招牌时能说出那是可口可乐。是不是觉得非常神奇?

主要是由于婴儿和幼小的孩子都有着原封不动接受影像的“特殊能力”,孩子有着这方面的"特殊能力"是因为孩子和大人的认识方式是不一样的。婴儿认识妈妈除了看妈妈的样子,还能够通过母亲身上的气味、声音、搂抱方式和姿势等综合性的感受来得知。

成人看到“coca cola”的招牌时,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然后一个个字母拼成一个单词,而幼小的孩子是将招牌上的字体作为一个整体去看,知道这个样子的东西就代表着“可口可乐"。所以孩子是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的。

日本教育家井深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类型教育理论”,“类型”一词来自英文“pattern”,婴儿通过“类型”在认识文字的同时还能够认识无形的东西和抽象的事项。比如,妈妈让孩子说谢谢的时候,孩子是把“谢谢”所包含的礼貌行为、氛围以及语言和表情等所有的内容作为一个类型去认识的。

如果爸爸妈妈能够把这种类型认识的积累称作教育的话,教育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让宝宝从小学会爱

正因为孩子具有“类型认识”这种“特殊能力”,因此想要让宝宝知道一件事物,只需要展示在宝宝面前就可以了。比方说爱,宝宝从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家人之间充满爱意、互相关心、互相体谅;出生以后,爸爸妈妈对宝宝也非常好。

这样,婴儿就可以通过“类型认识”很容易地感受到家人的爱,虽然现在还不能十分理解,可是在以后学到这个字的时候,他就明白什么叫做爱,并通过自己切身的感受去深深理解它。这时候,他对爱的理解不仅仅是字面的抽象理解上,就变成了能力。

要是孩子的婴儿阶段没有感受到爱,就算孩子长大了也很难真正理解“爱”。

让宝宝成为像你那样的人

爸爸妈妈都会想孩子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对孩子会有期待。但是,要让这个期望变为现实,不能仅仅是靠说。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人的能力、个性和爱好不是与生俱来的,如果孩子在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父母之间相互体谅、尊重老人,就算不特意去教孩子,孩子也会充满爱心。等婴儿长大以后,父母的行为方式就会再现在孩子身上,孩子也会变成一个温柔善解人意的人。

所以,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要先做出榜样。

缔造独一无二的零岁教育

你是不是还是有些迷茫?我想答案已经很明显。每个爸爸妈妈都有着不一样的性格,每个家庭都能给予孩子不同的类型,所以,只要用心出发,就能教育好孩子。

喜欢《早期教育:宝宝的身体动作到底代表了什么》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宝宝班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