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育成长期,营养怎么补?

12-26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孩子发育成长期,营养怎么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昨天看到群里的家长在担心孩子学习太累,营养跟不上,想要给孩子补充营养品。

其实,小升初的孩子现在已经慢慢开始进入青春期发育,营养一定要重视,但是营养品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一下小升初孩子的营养守则,家长们都来围观吧!

食物金字塔:营养学家们根据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的不同和人所需的比例设置了一个“食物金字塔”。

食物金字塔由四层组成,底层由谷类食物组成,第二层是水果、蔬菜,第三层由肉、蛋、奶、家禽、鱼、豆制品组成,第四层是油和糖。

我们应该按照食物金字塔的比例来选择食物,第一层的食物应该最多吃,其次是第二层,第三层的食物要吃得适量,第四层食物每天要少吃一些。

把这个食物金字塔转成文字就是:

1.饮食多样化,吃些粗杂粮。

2.多吃蔬菜和水果。

3.饮食规则,不暴饮暴食,多吃豆类和坚果食物。

4.限制含脂肪高的食物摄入。

5.每周最好能吃2~3次鱼或鸡肉。

6.每日最多食用一个鸡蛋。

7.控制食盐和含盐食物的摄入。

8.适当增加奶制品的摄入。

9.适度饮酒,但不酗酒。

不过这几条都是针对大人说的,针对孩子来说,主要还是饮食多样化、拒绝各种垃圾食品:

1、主食:精细谷物和粗粮要搭配来吃,薯类、杂粮要隔三差五吃上一点;

2、副食:每天的食物尽量涵盖每个种类,量少而精,即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奶等种类每天都要有;

3、肉类:肉类每天大概1两~2两就够了,吃的太多反而不好,鸡蛋是最优质的蛋白质,每天吃1~2个就足够孩子每天的蛋白质摄取了;

4、尽量让孩子在家里吃饭,饭菜不要过咸过油,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很重要;

5、再忙、再累也要让孩子在家吃了早饭在出门。

关于肉类:

有句俗话叫做:“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所以鱼虾之类的河海鲜可以多吃一些,一周至少吃一两次;鸡鸭这些其次;最次是猪牛羊这些。

如果没有忌口的话,肝脏类孩子也可以稍微多吃一点,对眼睛好。

合理安排好一日三餐。一般来说,每餐的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的30%,午餐占40%,晚餐占30%较合适。

但是,热量这个事也看不到,不好操作。所以,还是老话说的: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早餐必须优质丰富,既要吃饱,也要吃好,如果早餐营养供给不足,孩子会在第二节课就饿了,影响听课质量。一般应该吃一些荤的(1两~2两),如1个鸡蛋、1瓶牛奶或者豆浆,以及肉松、酱肉等等。

一般双职工家庭晚餐都会很丰盛,这样是不对的,晚餐不宜油腻过重、吃得过饱,否则会影响休息。如果到睡前孩子饿了,可以加一杯牛奶,切不可在睡前再吃很多东西。

这里有一个大概的量,家长们可以大概参考一下:

第一类食物:米饭、馒头、面条、玉米、红薯共375克,主要摄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

第二类食物:肉75克、鱼虾类25克、蛋25克、奶及奶制品200克,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第三类食物:大豆及其制品75克,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

第四类食物:水果75克、蔬菜250克,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

第五类食物: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提供热能。

关于零食:

小升初的孩子都是正在长身体,学业任务又重,所以很容易饿,零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垃圾食品当零食是万万不可的。因此,我们要为孩子精选一些健康的零食。

可以选择的零食:坚果类(巴旦木、核桃等等)(一次吃一小把,不要过量哦)

牛奶(纯奶哦,不是奶饮料)

水果(最好是应季水果,反季节的东西还是要少吃)

肉干(家里有烤箱或者电压力锅的可以在家里自制,比外面卖的好)

总结起来一句话:所有东西都是妈妈牌的最健康,不要盲目相信营养品,孩子只要不偏食、不挑食,吃好每一顿饭,营养都是有保证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孩子人生的三次叛逆期,我们怎样让它变成孩子的成长期?


孩子从幼年到成年,会经历三个特别的时期,期间都会表现得很叛逆——父母应该根据自家孩子的年龄特点区别对待。只有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的行为,才能把“叛逆期”变成孩子的“成长期”。

第一逆反期 2--3岁 自我意识萌发

这个时期的孩子,行动上,常常会用“打人”来表达自己不同意、反对的态度;语言上,则开始说“不”,什么都是“不”,做与不做都是“不”。这是孩子从意识上最早开始的与父母的分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感受与他人分离的快乐,并由此建立和派生出孩子优秀的个人品质。

比如一位妈妈问:

平子老师,您好!我的女儿两岁半了,我送她上半幼儿园之前,她不执拗,不爱发脾气;但这之后,她好像突然就叛逆、任性起来,稍不如意就撇嘴,甚至做出打人或者拍打东西的动作,“不”“就不”时刻挂在她的嘴边。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的这种变化呢?

案例里这个孩子,其实就是进入了她生命里的第一个逆反期。说“不”,是她新学会的一种能力。这说明,孩子长大了,而且心理非常健康!了解到这一点后,父母还需要反思。想一想,是不是平日面对孩子的所作所为经常采取命令、要求的态度和语气,甚至简单粗暴地打断孩子的行为?那孩子习得的,也将是粗暴的处理方式。

简言之,面对叛逆期孩子,父母不能限制,更好的办法是接纳,并引导。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即给孩子提供两个选择,让孩子做一道选择题。如,进家后,父母与其命令孩子:“不要把鞋子放在床上”,不如换成可供孩子选择的陈述句:“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边或是放在鞋架上。”睡觉的时候,父母给出的选择可以是:“咱们是现在上床,还是五分钟后上床?”

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方面,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行为做到良性引导;另一方面,孩子也不会产生被控制感,相反还可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如果孩子不要你给出的选择,而想要额外的,可你不能接受,那就直接告诉孩子,他们所提出的不是一项选择。然后再重复你给出的选择,让孩子决定。

除了粗暴回应孩子,我还注意到有一部分父母,他们对孩子过于耐心、“民主”,如:“我们现在出门了好不好?”“你自己穿衣服好不好?”等。事实是,多数情况下孩子都会回答:不好,不行。这些父母还需花费大量的口舌,向孩子解释、劝告、讲道理。他们其实已被孩子左右,并未起到很好地引导孩子行为的作用。

建议家中除妈妈之外其他人多参与到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来,特别是爸爸要多陪伴孩子。而爸爸参与孩子成长的要点,即多带孩子玩,而非找问题、苛求孩子改正某个行为习惯。和孩子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做好榜样,孩子会自然地模仿爸爸的行为。

第二逆反期7-9岁 准大人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同于婴幼儿时期的宝贝,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是一个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如不愿意让家长拉手,不让父母叫自己“宝贝”或小名了,要求叫他的全名;凡事都喜欢跟家长对着干,大人说东,他偏往西;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依赖大人、不讲道理,爱哭、比较娇气等。

比如一位妈妈就曾这样问我:

平子老师,您好!我女儿8岁了,过去一直比较听话,近几月不知怎么了,总顶嘴。什么事都要给自己找一个开脱的理由,写作业、弹钢琴,我让她做,她总要找个理由跟我辩解。今天我陪她听写单词并帮她记不会的,她不是抠鼻子就是抠手,我制止她,她不听。我生气之下打她手两巴掌,她又哭又闹跟我吵,还要摔我的手机。我很伤心,我在她身上下了那么多心血,可她怎么变成这样——处处挑剔、厌恶、指责。我该怎么办?

脾气秉性的突然转变,以及强烈的逆反心理都是这个阶段孩子的常见现象。孩子进入学校后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急于想要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因此会开始要求独立,行为上想要脱离爸爸妈妈的掌控,表现为说话做事独立、有个性。

此时,父母是时候转变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和互动模式了。放弃家长一言堂的方式,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与孩子商量,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帮助和引导孩子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比如对于兴趣爱好的培养,孩子不喜欢弹钢琴,妈妈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别的爱好、是否想要发展这方面的爱好等,沿着孩子的兴趣方向培养,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所反映的“不听话”的孩子,大都还会出现学业问题。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是亲子关系的不和,让他们缺少有效引导,缺乏好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是他们将精力都用在了与父母对抗上。就此,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化解与孩子的对峙状态;其次,要知道,7-9岁的孩子出现学习问题,更多的是学习习惯不好所致。如,该看的书不看,该做的作业不做,看书时惦记着玩。

在学习方面我们建议:帮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天天盯着孩子学习。比如制定好固定的作业时间、地点、正确姿势等;孩子因为磨蹭作业没写完,也要定时收作业;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去打扰更不去点评,除非孩子求助;帮孩子确保规律的作息等。

第三逆反期12-15岁 青春期

一位父亲曾找到我咨询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家孩子十五岁了,近一年来他站着都比我高了,与个子成正比的是,他的脾气也渐长。老师三五不时地反映孩子逃学,为这,我没少抽他,他也不反抗,就硬着脖子让我打,末了他恨恨地来一句:“再打我就不上学了。”我还发现他在外面学会了抽烟喝酒,真怕他在外面结交一些社会上的小混混。他妈妈为这都愁得睡不着觉,每次都苦口婆心地劝他,心情好的时候,他会跟他妈妈说:“我没有交坏朋友,就是上个网什么的。”心情不好要么爱搭不理,要么就用一句“我烦着呢”堵你。

青春期的孩子角色和身份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最明显的是他们开始寻求同龄人的支持。表现为,青春期的孩子大都很好面子,自尊心强;重视同伴关系,易受同伴影响,可能会做一些并非自己意愿但同伴认同的事,如抽烟、喝酒,这些行为虽然父母不认可,但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成人的象征,代表他们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等。

我们不但要相信孩子会度过这一时期,更要做好孩子们坚实的后盾。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与孩子保持亲密而有间的亲子关系:将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支持孩子渴求独立的尝试,在孩子失败时给予鼓励、安慰,在孩子成功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同时,父亲的功能尤其显得重要。父亲最好能够跟这个年龄的男孩做朋友。记得,对你的男孩来说,要紧的不是你如何说他、批评他、指点他,而是他信任不信任你,在你身上,他能否看到一个成熟、有责任感的男人的样子。

对于女孩来说,父亲不能刻意疏远。女儿长大了,不少父亲不会再像对待假小子一样亲近女儿了。保持一定距离是对的。但是仍然需要保持对你的女孩情绪和情感上的关注、支持。这对她们很重要。

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发育的影响


影响一:对语言发展之影响

不管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如果和孩子之间有良性的语言互动,孩子的语言表达会发展的非常健康。反之,则可能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口齿表达不清、口吃结巴等问题。

举例:孩子在年幼时期,家长常用标准的语言慢速与孩子沟通,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沟通就是建立关系,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口型。如果孩子在一个方言较多的家庭或者关系不良的家庭里,孩子就会出现语言表达不清,甚至语言发育迟缓。

影响二:对人格形成之影响

家长的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形成。如果大人在和孩子的互动中,曝露出暴躁、易怒的行为,那么孩子长大后多数也会有这样的性格。很多人会说,看你遗传了你爸的坏脾气,其实这是亲子关系互动中,孩子的行为模仿,是可以避免的。不是遗传!和孩子互动最多的影响最大。

影响三:对社会人际关系之影响

家庭关系融洽、亲子关系亲厚,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有被关爱、被需要的感觉,那么孩子多数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假如孩子一直在不和谐的亲子关系中成长,那么孩子多数会不信任他人,没有安全感,不会发展出令自己满意的朋友关系。

所有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不被满足的愿望,大部分都是孩子渴望被爱和关注!

如何建立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

1、正确定位 塑造优良形象

家长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塑造易于亲近的、美好的优良形象。可以跟孩子做好朋友,多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难以沟通的样子。关爱和严格比肩并重。说到关爱,大部分的家长都能做到,毕竟是自己家的孩子,但是严格很多家长就不一定能做到了,有时候也许做到了又过分严格了,孩子就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比如:孩子上学后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很多家长心疼孩子做作业太晚、往往对作业的书写要求不严格,又或者孩子贪玩不想写作业,这时候家长要么放弃原则随孩子的意愿,觉得孩子高兴就好,要么严厉指责,不达标准不准睡觉。其实这两种都不是最好的亲子关系模式。最好的方式是清楚的告诉孩子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那要对自己做的事承担相应的后果,家长要做到对原则温柔的坚持。不打骂,也不放弃原则。

2、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尽早发现并开导孩子的不良心理症结。父母要乐于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也要适时否决孩子的不合理的野蛮要求,但父母不能严词厉色,而是用温和的态度,说明为什么拒绝。有时候孩子生气不是因为得不到,而是因为你不满足我,为什么还要凶我?这时候,给孩子温柔的拒绝,合理的解释,关爱的眼神,孩子多半不会哭闹纠缠。如果,还哭闹那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哭闹过去,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3、尊重孩子 把孩子当独立个体

父母也需要尊重小朋友,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物,合理的让孩子分担家里的工作,相信他们能做好,给他们自信,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并深刻体会到他也是家中重要的一分子。这样的亲子关系,可以让孩子变得有责任感。(比如说:自己的书包、物品自己收拾,这样孩子也有物权的归属感!)

4、杜绝家暴 营造和谐

如今已采用科学的教育理念,给孩子空间,支持孩子独立正面挫折,解决问题,让孩子从小养成尊重师长、关爱朋友等好习惯。不能动辄打骂,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方式已经过时了。暴力会带来欺骗!

温暖美满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生成乐观的生活态度,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游刃有余的解决人际交往问题。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技巧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部分父母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就开始用“法官”的态度来教育孩子,没有全面地了解孩子,高高在上单纯地说教,这只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父母应当像“律师”一样,充分剖析孩子的内心需求,不要轻视他们的自尊,给予并维护他们应有的权利,和他们成为互相信任的朋友,讲明是非,这些才是父母应当做到的。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人生,就是一个大赛场,孩子必须自己参赛,父母不能替代孩子面对生活,更不能当“裁判”,而是应作为“拉拉队”来给予孩子鼓励,给孩子力量。面对日常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问题,父母要充分给予孩子空间,让他们做出选择,而不是一味的善作主张,替孩子决定好。

(1)选择前。尽量不要引导孩子,导致孩子做出父母自认为好的选择,而是给孩子足够的选择,让孩子真正面对各种问题,留下印象,总结经验教训。

(2)选择时。父母依旧不要提出过多的想法,除非孩子做出的选择会伤害到他们,否则不要擅自改变他们的想法,让孩子自行面对,让孩子成长起来。

(3)选择后。在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后,父母应当为孩子感到骄傲,感到开心;倘若孩子的选择并不怎么合适,父母也不要嘲讽孩子,而是让孩子总结经验,以便下回做出更好的选择。

作为“拉拉队”,一方面父母应当细致观察,发现孩子优秀的地方,并竭力称赞他,为他加油,给他力量;另一方面,在孩子遇到挫折、失败时,父母也应当支持他,适当的指引他们方向。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只有清楚地了解、认识到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因此,孩子只有根据对比他人的行为举动,才能真正认识自我。这也就体现了父母的作用,父母要学做“镜子”,让子女愿意与父母相互交流,才能真正帮助孩子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应避免以下几大误区

误区一:

避免过早的让孩子识字、抄袭文字,让孩子从小就开始死记硬背更是不妥,而是应该通过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教导孩子,灵活多样。理解后识记。在合适的时间找合适的人,教孩子适当的文字知识,打好基础。

误区二:

俗话说“七岁看大”,父母应该在孩子7岁以前,就教给孩子全部的信息系统。只要神经系统一经刺激,孩子就可以自己抓住机会,做出选择。多多激发孩子的右脑,右脑发展良好,将来孩子的理解能力就越强。

误区三:

父母应该避免过早地、过于粗略地教育孩子对文化的分类,最好是有“不仅…而且”“既…又…”的概念。在孩子三岁前,父母的教育会让孩子树立是非观。父母不要将自己成人的思想强加在孩子的想法里,这对孩子是极其不好的;要教给孩子,文化不是单一的、是多样化的;一个人的是非善恶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角度不同,想法就不同。让孩子发展成多元而包容的人格。

育儿观念:让赏识教育成为孩子成长的加速器


育儿观念:让赏识教育成为孩子成长的加速器

赏识教育是学会赏识别人和赏识自己的一门教育艺术,其最重要的一点是:注重人的努力

,而不是聪明与否。因为聪明往往只能决定一时的成败,而努力则会决定一个人一世的命运。聪

明与漂亮都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后天的,应该予

以肯定。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来战胜自己的恐惧与自卑,让心灵有一

种安全感。尊重和爱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要做到由衷地欣赏、赞美孩子,需要老师和家长学

会从多角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孩子、打动孩子,使其保持健康、积极的

心理状态。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面强化,赞扬孩子众所周知的优点

孩子在表现优秀的时候,最期望听到鼓励和肯定。积极的正面肯定,才能使孩子感受到老师

和家长发自内心的爱和喜悦,给孩子带来愉快的心理感受,强化他的正面表现,促使他努力做得

更加完美。

二、全面肯定,赏识孩子微不足道的优点

老师和家长发自内心的赞扬,是引导孩子一步步走向真、善、美的动力。如果我们老把眼光

盯在孩子的过错上,孩子就会心生焦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与信心,会导致孩子往消极的方

向发展。在纠正孩子错误行为的同时,要用心发现他身上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要细

心捕捉他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孩子会逐步改掉不良习惯,强化优良的行为习惯

三、沙里淘金,赏识孩子错误中的闪光点

在工作和生活中,成人因为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偶尔也会犯一些连自己都难以置信

的错误,小小年纪的孩子又怎么能够避免犯错呢?发生这样的事情时,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头脑冷

静,客观分析孩子这样做的深层原因。如果孩子是为了获得尊重和肯定而犯错,至少有令人欣慰

的地方:孩子想听表扬、想求上进。我们要肯定这一点,多找机会表扬孩子,满足他们的心理需

求,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获得肯定。

四、独辟蹊径,赏识孩子的与众不同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孩子人格的一部分,简单的斥责和生硬的要求只能激起孩子逆反心理,把他推向不

健全人格的深渊。老师和家长要因势利导,帮助孩子一步步走出狭隘的天地,在人际交往和社会

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逐渐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当然,赏识也应有度,不分青红皂白的赏识,会使孩子混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盲目自信。

有时要在赏识中来一点惩罚,让孩子在挫折中反省自己。其实,大凡孩子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

内心都有要接受惩戒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教育,是符合其心理需

求的。

长期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解决


为何无法长期集中注意力?

比如有人说,注意力最长只能集中三、四十分钟,所以不要太自责。但是很多人玩游戏能玩一下午,几乎没有听人说过,“我玩游戏四十分钟了,需要休息一下。”

还有现在很火的番茄工作法,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不过,如果被打断的正好是自己精力最集中的时候,那怎么办?下一次重新开始的时候,几乎无法做到像游戏存档一样马上进入状态。

怎样才能做到长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有专家表示,你得让你大脑的处理速度赶上你接收信息的速度。也就是说,让你的思维跟上事情的发展,就能做到长时间的精神专注。

在看小说时,很容易做到一看就是一下午。但是如果看的是教科书,连续看半个小时都很难。这两者有什么区别?看小说候,你的思维和小说的发展是完全同步进行的,甚至可以边看文字边脑补画面,但是看教科书时,知识密度大,还都是陌生知识,可能看了半天,什么都没看懂,大脑处理不了这么多信息,就选择放弃专注。所以,维持注意力的关键在于信息处理速度和接收速度之间的关系。

如何长期集中注意力?

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多动手。比如,你可以看书的同时做笔记。这是逼迫你的大脑积极思考最好的方法,想想它讲到哪一步了,下一步会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如果不思考,就是在做无用功。此外,写字还能让我们的注意力聚焦在写的那一部分内容里,思考得更仔细。

第二,在刚醒来不久时开始工作。这个时候你的大脑里没多少杂念,无论做什么都比较容易专注。可如果你在下午开始,脑子里已经塞满了各种杂事,单纯地聚焦在某一件事上就很难。

第三,进行自我训练。每天都给自己一个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任务。如果我们把专注当成是一场比赛的话,我们是运动员,总不能到比赛日直接上场。所以,我们每天都需要训练自己,保持能去比赛的身体状态。同理,大脑和肌肉也一样也需要训练。大家可以从一两个小时的专注开始训练,然后逐步加长时间。

第四,用运动唤醒身体。运动之后血液循环会加强,让大脑得到更多的氧气。但运动量也不能太大,因为之后你还要集中比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情,运动量过大会让你容易犯困。

第五,对自己进行消极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更容易让人走神,想入非非。相反,只有告诉自己,马上要到截止日期了,今天不做就不行了,这样才更容易专注。而且,心理暗示程度一定要足够强烈才最有效。

孩子要成长,父母怎么做?


4日,省图书馆,一场关于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的公益讲座在举行,40摄氏度的高温,依然没阻挡住家长参与学习的热情。

家长们纷纷发问:在社会发展加速、竞争压力增大的大背景下,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温良恭俭会不会受欺负?强势霸道是不是更易成功?是放手让孩子摸爬滚打,还是尽力包办铺平通向成功的道路?……

“人格补钙”

就读小学三年级的小A放学一回家,就对着妈妈大发雷霆:“你为什么不帮我把直尺准备好?老师上课要我们准备直尺,全班只有我没带。我恨你!”

面对孩子的呵斥,这位妈妈诚惶诚恐,连番道歉,还要保证绝不再犯。

“或许在部分家长看来,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传递的危险信号却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小A的责任意识十分薄弱。”某儿童早期教育发展中心负责人说,在现代社会,不少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大部分家长对孩子都是呵护有加。这是人之常情,可遗憾的是,在这过程中,不少家长常不知不觉就忘记了该扮演的角色,将原本属于孩子的锻炼机会都一股脑儿抢过来。不知不觉中,孩子不仅未得到锻炼,反而丧失最基本的责任意识、独立意识,弱化成人必备的人格要素。家长应从日常生活入手,给孩子压担子、定规矩,不放过每一件小事,才能抓住每一次为孩子“人格补钙”的机会。

放手成长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敏感期,都会有特殊的探索欲。然而,总有一些家长怕孩子受伤害,习惯于为孩子包办一切,却没意识到,这样做看似完美地解决了近忧,却为孩子的未来埋下更深隐患。

在讲座上,该负责人分享了一个案例:B小姐出生于优越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对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其他一切生活中的问题都不用过问。

然而,B小姐虽然取得研究生学历,但她的父母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她已完全习惯于依赖父母。现在,她的父母一天24小时都要保持手机开机,因为女儿随时都会来电要他们做事情。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去成长。”比如,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摸东西,聪明的家长会故意将有烫感又不会烫伤孩子的开水放在低处,孩子摸过一次以后,不仅明白了“烫”,而且以后也会小心防备被开水烫伤。注重教育的方法,注重引导,注重总结经验,家庭教育其实没那么难。

引导思考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强大,可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才能让其不失阳光温暖、健康向善呢?

“家长首先应正确理解强大的含义。真正的强大不是好勇斗狠,比的是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人际和熟练的技能。”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合作的社会,良好的合作才能更好地竞争。不过,要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仅凭家长耳提面命显然不够。“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去领悟和体会,家长要做的就是不断向孩子发问。”

市民黄先生的孩子在游乐场玩耍时,总会有别的孩子来抢他手上的玩具。“我该不该教他反击呢?”黄先生十分苦恼。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急着告诉孩子怎么处理,不妨先问问孩子:别人抢你的东西,你该怎么办?”该负责人说,“也许有的小孩会说抢回来,也许有的小孩会认为要回家锻炼身体,长得壮壮的,以后别人不敢抢……专家说,即使有的答案会不尽如人意,家长依然可以继续发问,比如,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不停地发问,不仅能引导孩子持续思考,也能启发孩子寻找到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家长再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往往能收到意外的惊喜。

儿童成长发育的几个最佳年龄


喂养最佳年龄

不少孩子患有程度不等的“厌食症”,父母为此苦恼不堪,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进食关键期的喂养。

所谓进食关键期具体是指出生后5~7个月间,此间若能合理添加水果、蔬菜、蛋黄、米粥等辅食,给其食欲的发展以良性刺激,则可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健美牙齿最佳年龄

牙齿发育取决于两个阶段:一是从胎儿期2个月到出生,此为乳牙发育期;二是从出生后到8岁,为恒牙形成期。这两个阶段宜多安排豆制品、奶类、鱼虾以及各色蔬菜,保证牙齿强壮坚实,少患龈病。此外,多接触阳光,勤刷牙漱口。纠正“吃手指”、“咬嘴唇”、“舔舌头”等不良习惯,也是健美牙齿的关键。

语言发育最佳年龄

语言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小儿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2~3岁,4~5岁则进入书面语言发育的决定性阶段。宝宝一般从8~9个月开始牙牙学语,1岁竟能掌握900~1000个单词,发展迅速。此期应勤与其对话,教其识字,以增强其背诵能力、对话能力,为入学做好准备。

矫治斜视最佳年龄

健康孩子在2~3岁时接受检查,可及早发现弱视、斜视等,以便及早矫正。奥妙在于小儿视力发育的关键年龄是1~3岁。以内斜视为例,一组手术治疗资料表明,超过2岁再做手术者,均留有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

防治口吃最佳年龄

口吃俗称“结巴”,多在2~5岁期间发生,故2~5岁为防治该病最佳年龄。措施有:注重对幼儿的语言训练,以掌握更多词汇,增强表达能力;父母本身应注意语言表达,给孩子以正确的学习表率。

思维发育最佳年龄

思维能力是人的核心智力之一,在儿童时代有两个发育高峰:一个是小学四年级,另一个是初中二年级。抓住这两个阶段,设法让孩子勤观察、多提问、多思考,会使其更加聪明。

品德发育最佳年龄

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也是品德发育的最佳年龄,父母、教师不仅要施以良好的教育,尤其要树立榜样。

预防近视最佳年龄

研究表明,10~13岁的几年间是近视形成的高峰期,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防范:一是补充营养,除蛋白质、维生素外,钙、铬等元素已被证实为眼球发育的必需物质,牛奶、豆制品、动物肝、牛肉等也是儿童的必需食品;二是限糖食,糖为酸性食品,可消耗体内的钙,诱发近视;三是睡眠充足,维持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平衡;四是多锻炼,如放风筝、踢踺子、打乒乓球等体育活动,促进眼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

补钙的最佳年龄

钙是人体健康的必需元素,一辈子都要注意摄取,尤以12~14岁的三年间最重要,有少年补钙终身受益之说。

相信《孩子发育成长期,营养怎么补?》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